压力容器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102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筒体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筒体制造工艺规程
3.2筒体成形一般采用卷板机冷卷工艺,按照板材厚度和公称直径,合理选用卷板机。
3.3卷板时必须清除板材上的铁屑及杂物,卷板过程中必须扫去剥落下来的氧化皮,以防产生压坑及损坏设备,滚制不锈钢板时应注意防止划伤和压坑产生。
3.4卷板时板材必须放正,保证两侧与滚轴轴线垂直,防止错边及大小口,注意板材坡口的方向,材料标记的位置,反正面不得颠倒。
3.5须卷制的钢板均应进行予弯,板材厚度δn<14mm时用予弯模板予弯,δn >13.6.1纵缝焊完后用卷板机校圆时应清除氧化皮、焊接飞溅及焊疤。
3.6.2不锈钢筒体校圆,应用木锤并适当加以衬垫。应优先在卷板机上二次校圆。
3.7筒体焊接应严格遵照已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进行,纵焊缝如带试板,则必须在筒体的A类焊缝延长部位同时焊出。
4.钢制筒体的制造公差:
4.1校圆用弦长等于1/2DN,但不大于1米的样板检查,圆弧间隙≤0.1δn+1,且不大于2mm。
4.2 A、B类焊缝对口错边量应符合GB150-1998 10-2.4.1的规定:
5.筒体组对
5.1筒体组对应按照排版图、组装卡顺序,以避免支座、加强板、接管等覆盖焊缝。
5.2组装对接时,相邻的两筒节间的纵缝应错开,其焊缝中心线之间的外圆一般应大于筒体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 mm。
筒体在制造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表面质量,如起吊、搬运都应有软垫,不锈钢筒体不得与碳钢筒节、碳钢部件混放。不锈耐酸钢容器的表面如有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修磨,修磨深度不应超过钢板厚度的负偏差。
6.容器内件和壳体焊接的焊缝边缘尽量避开圆筒间及圆筒与封头相焊的焊缝。
7.对于夹套容器,应先进行内筒体的焊缝检查和内筒体的压力试验,合格后方能焊制夹套。
5.6筒体的纵环焊缝的焊接均按有关焊接工艺要求执行。严禁在筒体上任意起弧,焊机地线与工件接触必须良好,焊缝中严禁塞焊条头或铁棍等,同一部位焊缝的返修次数一般不应超过二次。焊缝返修按QJG/JL“焊缝返修管理制度”执行,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和无损检测等结果记入容器质量证明书中。

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第二版)

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第二版)

3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艺人员确定。 2.3.3、在条件具备时,坡口加工应在刨边机上进行;若采用碳弧气刨等非机械方法 加工坡口,应将影响组对和焊接的凹凸不平处修磨干净,打磨出金属光泽。
4. 、筒节成型 1.、板料卷制前应对可能产生直边的部位进行予弯,用弧长不小于 300mm 的样板 检 验并校正。 2.、筒节采用卷板机卷制成形,卷时应多次下压来回滚动,缓慢构成筒节,使各 点 弧度一致。
3. 、对直径较大的筒节,应考虑分段卷制,并做好临时支撑以防变形。 4. 、筒节纵缝组对时的错边量应控制 b≤25%δ,且 b≤3mm,具体如下:
钢板厚度 mm
6
8
10
12
≥14
纵缝错边量 mm
1.5
2
2.5
3
3
5. 、筒节两端面的不平度应不大于 2mm。 6. 、筒节焊接成型后,必须进行复轧圆,以控制棱角度和椭圆度。 a) 焊接接头环向形成的棱角,用弦长等于 1/6Di 且≥300mm 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图纸和工艺卡要求进行施工,如因图纸错误 或加工制作误差等原因影响到零部件组装,应及时与工艺人员取得联系,以求问题 解决。
在制造过程中,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把质量关,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1
上海氯碱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1、 总则
1. 、 容器、换热器应按图纸、工艺卡、本规程及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要 求进行制造。并严格按我公司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运行。
4、 容器、换热器主要零部件加工
1. 、法兰零件加工: 1.、法兰零件的材料须符合图纸或工艺卡要求并有相应的质量证明书;检验合格 后 方可投用。 2.、钢板法兰的落料,当法兰较小时可使用整块落料;当法兰较大时可割成弧形 弯 条拼接,并经校平后加工。拼接焊缝必须焊透,且拼接焊缝须经 100%射线探伤, JB4730-2005Ⅱ级合格。法兰校平后的平面度不大于 3mm。大钢板法兰也可以用锻件法 兰代替。 3.、不锈钢衬环法兰应经二次加工,用金加工方法加工出衬环毛坯,待衬环与碳 钢 法兰组焊一体后再加工密封面。当衬环厚度为 3mm 时,衬环毛坯厚度一般为 6mm; 当衬环厚度为 6mm 时,衬环毛坯厚度一般为 10mm。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压力容器通用工艺守则汇编目录一、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二、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7)三、封头、管板、换热器等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2)四、机械加工通用守则 (19)五、不锈钢产品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20)六、热处理通用工艺守则 (22)七、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酸洗钝化工艺守则 (27)八、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通用工艺守则 (30)九、油漆通用工艺守则 (36)十、包装通用工艺守则 (40)十一、金属材料化学分析通用工艺守则 (42)十二、金属材料机械性能试验通用工艺守则 (45)十三、金相试验通用工艺守则 (47)十四、检验通用工艺守则 (49)十五、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手册 (68)一、下料通用工艺守则总则1.1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工艺守则,以下简称《下料守则》,是压力容器制造中材料、总零部件下料等工序遵照的工艺技术文件。

1.2《下料守则》若与《容规》标准,图样各工艺文件的技术要求不相符时,应以《容规》、标准、图样要求及工艺文件为准。

1.3凡属受压元件的材料<板材、管材、棒材>应有标记。

当钢材需割开前、应按《材料标记移植制度》先进行移植。

1.4下料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工艺文件、核对图纸要求的材料与投入使用的材料是否相符,需代用的材料手续是否齐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1.5下料人员应根据使用的板材,型材的规格和图纸尺寸,进行排料,并注意下列各项要求。

1.5.1避免支座和接管开孔碰上焊缝。

1.5.2钢管拼接的最短长度;碳素钢不小于300mm,不锈钢不小于400mm。

1.5.3下料时应取钢板的轧制方向与卷园平行。

1.6凡使用气割下料的钢材应垫平,要求切口光滑、平整、垂直,并将熔渣和飞溅必须清除干净。

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1.7 奥氏体不锈钢下料划线时不得使用钢针和能引起表面刻痕的工具,应使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划线,标记移植时,不得打钢印,不得使用油漆、等有污染的物料书写。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压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xxxxxxx机械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文件XXX/RQC01~31-2012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2-06-01发布 2012-09-06实施xxxxxxx机械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材料标记(XXX/RQC01-2012)-------------------------------------------------12.焊工标记(XXX/RQC02-2012)--------------------------------------------------73.气割(XXX/RQC03-2012)-----------------------------------------------------114.剪板(XXX/RQC04-2012)-----------------------------------------------------165.管板、折流板机加工(XXX/RQC05-2012)---------------------------------------176.清理、油漆、运输、包装(XXX/RQC06-2012)-------------------------------------207.手工电弧焊(XXX/RQC07-2012)-----------------------------------------------258.防止表面损伤(XXX/RQC08-2012)---------------------------------------------289.材料检验(XXX/RQC09-2012)-------------------------------------------------3010.法兰制造与装配(XXX/RQC10-2012)------------------------------------------3411.钢材坯料划线、下料、矫正(XXX/RQC11-2012)---------------------------------3612.筒体卷制(XXX/RQC12-2012)------------------------------------------------4213.埋弧自动焊(XXX/RQC13-2012)----------------------------------------------4714.手工碳弧气刨(XXX/RQC14-2012)--------------------------------------------5015.焊接接头返修(XXX/RQC15-2012)--------------------------------------------5216.外形尺寸检验(XXX/RQC16-2012)-------------------------------------------5417.等离子切割(XXX/RQC17-2012)----------------------------------------------5618.焊接检验(XXX/RQC18-2012)------------------------------------------------5919.手工钨极氩弧焊(XXX/RQC19-2012)------------------------------------------6220.不锈钢手工电弧焊(XXX/RQC20-2012)----------------------------------------6421.焊材烘焙(XXX/RQC21-2012)------------------------------------------------6522.热处理(XXX/RQC22-2012)--------------------------------------------------6623.射线检测(XXX/RQC23-2012)------------------------------------------------6824.超声波检测(XXX/RQC24-2012)----------------------------------------------7525.磁粉检测(XXX/RQC25-2012)-----------------------------------------------8026.渗透检测(XXX/RQC26-2012)-----------------------------------------------8327.冲击试验(XXX/RQC27-2012)-----------------------------------------------8628.拉伸、弯曲试验(XXX/RQC28-2012)------------------------------------------8729.液压试验(XXX/RQC29-2012)-----------------------------------------------9030.气压试验(XXX/RQC30-2012)------------------------------------------------9131.气密性试验(XXX/RQC31-2012)----------------------------------------------92材料标记(XXX/RQC01-2012)1.目的通过对材料编号的标识和确认,使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得到追踪,保证材料的正确使用。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1范围本通用工艺规定了下料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材料的下料。

2下料前的准备2.1看清下料单上的材质、规格、尺寸及数量等。

2.2核对材质、规格与下料单要求是否相符。

材料代用务必严格履行代用手续。

2.3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有关质量规定。

2.4将不一致工件所用相同材质、规格的料单集中,考虑能否套料。

2.5号料端面不规则的型钢、钢板、管材等材料号料时务必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钢材表面上如有不平、弯曲、扭曲、波浪等缺陷,在下料切割与成形加工之前,务必对有缺陷的钢材进行矫正。

2.1.1号料时,应考虑下料方法,留出切口余量。

2.1.2有下料定尺挡板的设备,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靠实挡板。

3下料1剪板下料2.1.3钢板、角钢、扁钢下料时,应优先使用剪切下料。

钢板、扁钢用龙门剪床剪切下料,角钢用冲剪机剪切下料。

3. 1.2用剪床下料时,剪刃务必锋利,并应根据下料板厚调整好剪刃间隙,其值见卜.表1.4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3. 1.5切口断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

4. 1.6龙门剪床上的剪切工艺3. 1.6. 1首先清理工件并划出剪切线,将钢板放至剪床的工作台面上,使钢板的一端放在剪床台面上以提高它的稳固性,然后调整钢板,使剪切线的两端对准下刀口,操纵操作机构将剪床的压紧机构先将钢板压牢,接着进行剪切。

剪切狭料时,在压料架不能压住板料的情况下可加垫板与压板,选择厚度相同的板料作为垫板。

3. 1.6. 2剪切尺寸相同而数量又较多的钢板、型材时,利用挡板(前挡、后挡板与角挡板)定位,免去划线工序。

利用挡板进行剪切时,务必先进行试剪,并检验被剪尺寸是否正确,然后才能成批剪切。

3. 2气割下料3. 2. 1气割时,看清切割线条符号。

1.1.12.2切割前,将工件分段垫平(不能用砖与石块),将工件与地面留出一定的间隙利于氧化铁渣吹出。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守则
6.13不锈钢压力容器表面酸洗钝化的操作按TYR1114-2012的有关规定进行。
6.14压力容器组装的操作接TYR1115-2012的有关要求进行。
6.15受压元(部)件涂敷与运输包装的操作按TYR1116-2012的有关要求进行。
7加工操作后的处理
7.1各加工工序完成后的工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
4.2.4划线时按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以1:1比例在钢材上进行,同时应根据不同的下料方法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
4.2.5划线时,应首先划出基准线,再划其它的线;对于对称的工件,一般应先划出中心线,以此为基准再划弧线,最后再划各直线。划线时可用样冲打出划规的定位点。
4.2.6用石笔划出或粉线弹出的线条应清晰、准确。
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工艺技术准备
3.1根据所要加工的工件或产品图样及技术要求,按本守则的相应内容,编制工件或产品制造工艺文件,规定具体的工艺要求。
3.2按工艺要求设计或选用所需使用的工艺设备和工艺装备。
4操作前的准备
4.1操作人员接到加工任务后,应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正确。
GB150.1-2011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50.2-2011 第2部分:材料
GB150.3-2011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JB/T 4308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
JB/T 10045.3 热切割 气切割质量及尺寸偏差要求
3 操作人员要求
3.1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文件的内容,并熟悉所用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工艺要求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切割及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证。
GB/T 21433 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

1.下料工艺守则GS01-20101. 1总则1. 1. 1下料是产品制造的首道工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质量和原材料的合理使用,特拟定本守则。

1. 1. 2下料人员必须做到:(a)主要受压元件及一般受压元件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或图纸要求进行划线下料,按照材料标记移植规定进行移植材料标记。

(b)非受压元件按工艺流程、材料消耗定额卡的下料规格和材质进行划线下料。

(c)凡图纸、工艺不全,材料不符合图纸要求,代料需代用而无“材料代用通知”时不准划线下料。

(d)划线经自检、专检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料。

(e)清除下料飞边、毛刺和飞溅物。

非机械加工表面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中的C级规定。

1. 1. 3下料场地及切割划线工具的要求:(a)不锈钢、钛材、铝材下料均应铺有橡胶或其它软质材料,均不得与钢材混合。

(b)钛材、铝材的切割和坡口加工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厚度较大时也允许用火焰切割和等离子切割,此时应避免火花溅落在材料表面,且切割边缘和坡口应用机械方法加工和去除污染层,见金属光泽。

复合板在机械切割时应将基层朝下,注意防止分层。

加工后的坡口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毛刺和飞边等。

不锈钢用等离子机械切割方法。

用等离子下料或开孔的板材,如割后尚需焊接,则要去除割口处的氧化物至显露金属光泽。

严禁在不锈钢材料垛直接切割下料。

这几种材料当采用机械切割时,下料前应将机械清理干净,为防止板材表面划伤,压脚上应包橡胶等软质材料。

(c)划线、标记确定要求:铝制容器:在原有确定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应有材料切割前完成标记移植。

划线时应注意避免磕碰、划伤,不应在表面用划针划辅助线,必要时用红蓝铅笔。

不应在铝材的耐腐蚀面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

钛制容器:在钛材划线应尽量采用金属铅笔,只有在以后加工工序中能除的部分才允许打冲眼,钛钢复合层的划线应在基层钢板上进行,不应在钛材和钛钢复合板的耐腐蚀面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的表达方法,可采用不溶于水的不含金属颜料的无硫、无氯的墨水书写。

压力容器筒体制作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筒体制作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筒体制作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单层壳体的制作,包括夹套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壳体的制作;壳体制作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GB151等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2引用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NB/T47014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150 压力容器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3施工准备3.1材料3.1.1制作筒体用材料的材质、规格、执行标准等,必须符合图样、工艺过程卡和技术标准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入库,标识齐全、完整、清晰、牢固;材料应无严重锈蚀、变形、机械损伤等缺陷,表面清洁;3.2 设备、机具、量检具3.2.1设备必须完好,附件齐全;设备上的仪表及计量装置等示值准确、灵敏可靠,在周检期内; 3.2.2主要生产设备有:直流电焊机、交流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空气压缩机、埋弧自动焊机、氩弧焊机、剪板机、卷板机、车床、刨床、行车等;3.2.3主要检测设备有:万能材料试验机、冲击试验机、X射线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超声波测厚仪及附属设施等;3.2.4主要机具有:乙氧焰和等离子切割工具、焊接翻转胎、吊装用具、半自动切割机及手锤、钢印等其他工具;3.2.5主要量检具有:游标卡尺、焊缝检测尺、钢直尺、直角尺、钢卷尺、各种样板、等高垫块、φ0.5细钢丝等;3.3施工条件3.3.1 设备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性能,熟知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3.2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在合格证有效期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3.3.3 无损检测责任人必须持证上岗,在资格证有效期内对无损检测报告进行审核;3.3.4 焊接工艺已按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评定合格;3.3.5 焊接环境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3.3.6 焊接材料按规定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3.3.7 无损检测条件满足相应工艺文件的规定;3.3.8 施工其他条件,如起重设备能力、卷板机性能、试验条件等,满足相应规定要求;4下料、坡口加工4.1下料和坡口加工,执行《下料和坡口加工工艺守则》;4.2按产品焊接试板工艺过程卡规定,下产品焊接试板,进行坡口加工;5凸形封头、锥壳(锥形封头)制作5.1 对下料质量进行核对,对标识移植进行确认;5.2 拼接5.2.1 在平台或干净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拼接;拼接时应注意,有标识的一面应在封头或锥壳的同一面上;5.2.2拼接过程中,由持证焊工进行点固;拼接完成后,操作者和检验员共同对拼接质量和尺寸进行检查确认;5.2.3 拼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对坡口进行修磨;不锈钢还应在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涂白垩粉,待其干燥后,对坡口进行修磨;5.2.4 由持证焊工按焊接工艺进行焊接;5.2.5 焊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变形措施;5.2.6 焊接完毕后,焊工自检,填写《焊接记录卡》,按规定打焊工代号钢印;5.3 锥壳卷制5.3.1卷板机上辊倾斜卷制法本方法适用于半锥角≤300,板厚δs≤14mm的锥壳卷制;5.3.1.1 调整卷板机上辊,使其一端升高,满足卷制壳的要求;5.3.1.2 对拼接完毕的锥壳坯料(含不需要拼接的坯料),在卷板机上预弯或在卷板机上用预弯胎进行预弯;预弯部分大端弧长应不小于300mm,板端直边长度不应大于板厚的1.5倍;预弯圆弧半径接近成形后的尺寸,用弦长不小于300mm的样板检查,间隙应小于1mm;5.3.1.3 对预弯后的坯料进行卷制;在卷制过程中,根据锥壳两端对口间隙的大小,对卷板机上辊进行调整,保证锥壳两端自由间隙相等,以便对口和点固;对卷制成形的锥壳对口、点固;5.3.1.5 从卷板机上取下锥壳,修磨坡口后,由持证焊工按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进行焊接,并做好焊接记录,按规定打焊工代号钢印;5.3.1.6 对焊接完毕的锥壳在卷板机上校圆至符合规定要求;5.3.2 直接卷制法5.3.2.1 对不适于用上述方法卷制和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锥壳,可直接在卷板机上卷制(卷板机上、下辊平行),但应保证其表面的机械损伤不大于5%δs且不大于2mm;卷制其他要求同5.3.1;5.4外协成形5.4.1拼接封头的拼接焊缝,应按JB/T4746《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的规定在成形前进行打磨;5.4.2需冲压或旋压成形的锥壳的拼接和对接焊缝,在成形前,也应按规定,对影响成形质量的过渡段的焊缝内、外表面进行打磨;5.4.3 焊缝的打磨可委托外协单位进行;5.4.4由外协单位对封头和锥壳进行冲压或旋压成形,并提供合格证;5.4.5冷成形封头、锥壳应进行热处理;当能确保冷成形后的材料性能符合设计、使用要求时,不受此限制;除图样另有规定,冷成形的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可不进行热处理;5.4.6对封头和锥壳的全部焊接接头按图样规定的方法和相应的检测工艺进行无损检测;当锥壳由多节组成时,若条件允许,可在锥壳全部组对、焊接完毕后进行无损检测;5.4.7封头和锥壳制作质量,应符合11《检测和质量标准》的规定,组对符合7.3的规定;5.4.8封头和锥壳按JB/T4746《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中6.3.10.2的规定测厚,填写《封头检验记录》;6筒节制作6.1核对筒节下料质量,对标识移植进行确认;6.2当周长方向需拼接时,按焊接工艺进行组对、点固、焊接;6.3在卷板机上或在卷板机用预弯胎对筒节板两端进行预弯,预弯部分弧长不小于300mm,板端的直边长度应不大于板厚的1.5倍;用R等于筒节内半径、弦长不小于300mm的样板检查圆弧时,间隙应小于1mm;6.4对预弯后的筒节进行卷制成形;卷制过程中应逐步调整卷板上、下辊之间的距离,保证卷制质量;6.5卷制成形后的筒节,对口处两端板边应平齐,自由状态下的对口间隙应一致,由持证焊工点固后,从卷板机上取下;6.6将产品焊接试板作为第一节筒节A类焊接接头的延长部分点固在筒节上,并点固引、熄弧板;6.7按焊接工艺修磨焊缝坡口,由持证焊工对第一筒节和产品焊接试板的焊接焊头按相同的条件和焊接工艺连续施焊;6.8焊工和检验员填写焊接记录卡,对焊缝进行检查,焊工按规定打焊工代号钢印;6.9割下产品焊接试板和引、熄弧板;无损检测室和理化室对产品焊接试板进行检测和试验; 6.10当产品焊接试板的焊接焊头需要返修时,执行焊缝返修的规定;6.11产品焊接试板检测和试验合格后,按焊接工艺施焊其余筒节;7筒体组对、焊接和检验7.1筒节与封头或锥壳组对、点固,应采用垂直方向组对的方法;在不影响其他施工操作的条件下,可先将支承式支座与封头组装、点固或焊接后,再将封头与筒节组对;7.2筒节间组对、点固,应在翻转胎上进行,也可以采用垂直组对的方法;7.3组对要求7.3.1A、B类焊接接头的对口错边量、焊接接头的棱角度、壳体直线度、相邻筒节A类焊接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等,应满足GB150—1998中10.2.4的规定;7.3.2 筒体直线度应满足GB150、JB/T4710、JB/T4731、GB151和HG20584等标准的要求;7.3.3 组焊应满足《固容规》规定;7.4焊接7.4.1 由持证焊接人员按焊接工艺施焊;7.4.2 焊接过程应在翻转胎上进行;7.4.3 焊接人员应按规定自检和打焊接人员代号钢印;7.4.4 焊接人员和检验员应填写焊接记录和检验记录;7.4.5 当焊缝需返修时,执行焊缝返修的规定;7.5检验7.5.1检验组对筒体的外观质量、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几何形状,其质量应符合11《检验和质量标准》的要求;7.5.2检验员填写《筒体检验记录》;8划线开孔8.1划线8.1.1筒体组对工作结束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根据产品图样、管口及支座方位图划支座安装和管口开孔位置线;8.1.2划线前,操作者应详细阅读产品图样、管口及支座方位图和工艺文件,弄清各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投影关系和管口方位变更等要求;8.1.3 应尽量避免筒体的A、B类焊接接头被支座垫板、补强圈等覆盖,尽量不在焊缝上开孔;8.1.4 划出以某一管口或支座中心为基准的筒体对称中心线(基准线),并以此为基准,按照管口及支座方位图,划出各管口沿筒体圆周方向的定位线;8.1.5 按照图样规定的各管口及支座定位尺寸,确定位置和各管口的开孔中心;8.1.6 操作者对划线尺寸进行核对自查,检验员进行检验;8.1.7 当确认各管口中心及支座的安装位置尺寸无误后,在各管口开孔中心用样冲打定位点,用划规划出开孔尺寸线;对非径向孔,应先用计算法或放样法制作样板,用样板划开孔尺寸线;8.1.8 检验员对开孔尺寸线检查确认后,操作者沿线中心打样冲眼(不允许打样冲眼的材料除外);8.1.9 确定开孔尺寸线时,应根据不同的切割方法和操作经验,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8.1.10 检验员全面检验划线质量,填写检验记录;8.1.11 划线质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开孔;8.2开孔8.2.1 开孔应在确认划线质量合格后进行;8.2.2 开孔方法8.2.2.1 DN≤1000mm的筒体上(封头除外)的径向孔,且开孔直径≤50mm时,尽量采用钻削的方法加工,其余的孔可采用乙氧焰或等离子切割的方法加工;8.2.2.2 采用切割方法开径向孔时,应用割规;8.3坡口加工8.3.1开孔处的坡口加工尽量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当不能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时,可采用砂轮磨削或乙氧焰或等离子切割的方法;采用乙氧焰或等离子切割的方法加工坡口时,应用磨光机去除渗碳层;坡口质量必须满足焊接工艺的要求;8.3.2检验员对开孔和坡口加工质量进行检验,填写检验记录;9检验9.1下料检验执行《下料和坡口加工工艺守则》的有关规定;9.2冷热加工成形检验9.2.1 加工成形的过程中,操作者应按规定进行材料标识移植,检验员进行检验;9.2.2 按工艺过程卡规定的厚度投料,保证凸形封头和热卷筒节成形后的厚度不小于该部件的名义厚度减去钢板负偏差;冷卷筒节投料的钢板厚度δs不得小于其名义厚度减去钢板负偏差;9.2.3 制造中应尽量避免钢板表面的机械损伤;对于尖锐伤痕以及不锈钢容器防腐蚀表面的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以修磨,修磨范围的斜度至少为1:3;修磨深度不应大于该部位钢板厚度δs的5%,且不大于2mm,否则应予以焊补;9.3筒节和筒体检验9.3.1筒节的卷制、对接和筒体组对质量和检验要求,执行GB150、GB151、JB/T4710、JB/T4731、HG20584等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有关要求;9.3.2 筒节和筒体的制作要求和检验,还应执行相应工艺文件的规定;检验员填写《筒体接头记录》;9.4 封头检验对封头的检验项目和质量标准执行JB/T4746-2002和工艺工程卡的规定;检验员填写《封头检验记录》;10成品保护10.1坯料和筒节、封头等半成品,应有防雨、防潮等防锈措施,应按规定存放在车间或库房内,按规定做标识;10.2 产品焊接试板应按规定程序和路线流转,以确保其代表性和试验的正确性;10.3 制造完工的筒体应按规定存放在车间内或按规定程序流转入下道工序,在吊装、搬运流转过程中,防止磕碰和划伤,按规定保护其标识;10.4 不锈钢产品应单独存放,防止其与碳钢产品和材料接触11要求和注意事项11.1操作者应按图样、按工艺、按标准进行施工;11.2 在施工过程中,操作者和检验员应认真填写有关记录,出具报告,按规定签字;11.3 有关人员按规定作标识和进行标识移植,保证其可追溯性;11.4 操作者应在指定场地内制作不锈钢设备,严禁和碳钢设备在同场地内混合制作;必要时,应在场地和设备工装上加垫木垫或橡胶垫;要有专用的磨削工具;禁止用铁锤敲击;禁止在不锈钢上焊接碳钢的临时吊耳或支撑;11.5 操作者应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11.6 筒体内焊接时,应通风良好,且有人监护;11.7 手持照明灯的电压应不超过36V,筒体内使用时,电压应为12V;。

筒节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筒节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5
±7
14
13
6
ww.te设备检 10.7 卷至闭合即可进行点固焊。如带有产品试板则应按要求点固好产品试板, jian 验网 如为自动焊缝两端还应点固引熄弧板。卷圆后进行 A 类焊接接头的定位焊, .org 定位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地线应搭在筒体上。
(2) 焊工应有相应的焊工资格,焊条及焊接工艺参数,按焊接工艺的规定执行。
图2 (a) A、B 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 (b) 复合钢板对口错边量
11.2.2 筒节纵缝有内棱角,可将筒节纵缝放于卷板机上滚正下方,待焊缝两侧 钢板产生一定量变形后可使筒节在焊缝两侧附近来回滚动数次,不可转动过
7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网 服务电话:010-82896329 服务信箱:zjzjb@ 大角度,检查棱角合格后即可。矫圆后的筒体应保证圆度要求,其形成的棱 角 E 用弦长等于 1/6 的设计内直径,且不小于 300mm 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 如图 3 其 E 值不得大于(δn/10+2)mm,并不大于 5mm。
按焊接接头类别划分对口错边量 b
间距
50-100 100-200 100-300
A
B
≤12 >12-20 >20-40
≤1/4δs ≤3 ≤3
≤1/4δs ≤1/4δs ≤5
>40-50
≤3
≤1/8
>50
≤1/16δs≤10
≤1/8δs,≤20
注: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的 A 类接头,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网 服务电话:010-82896329 服务信箱:zjzjb@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HT-RQ-04-07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

第一章下料工艺守则1.总则(1) 本守则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下料工序。

(2) 不锈钢压力容器下料除按本守则规定执行外,还应遵守《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的规定。

(3) 本守则若与产品工艺文件有矛盾,应以产品工艺文件为准。

2.通用规定(1) 工艺文件(施工图、工艺卡、钢板排板图、产品零件清单等)齐全,有疑义时应及时向工艺员、材料员反映。

(2) 供应库房按产品零件清单提供符合相应标准的合格材料,下料前要进行复核并做好记录。

(3) 根据钢板排板图进行排板划线。

(4) 按照《标记移植管理制度》进行标记移植。

(5) 按施工图或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文件确定坡口型式。

3.排板图(1) 排板时应根据施工图纸、到货材料规格及以下规定进行排板;a. 焊缝排板图、钢板排板图中下料尺寸、焊缝编号及件号应统一。

b. 筒节的最短长度: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不小于300mm,不锈钢不小于200mm。

c. 同一筒节纵缝应相互平行,相邻焊缝间的弧长距离: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不小于500mm,不锈钢不小于200mm。

d. 相邻筒节的纵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A类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A类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应大于3倍筒节壁厚,且不小于100mm。

e. 容器内件和筒体焊接的焊缝,与其相邻焊缝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筒体壁厚,且不小于50mm。

f. 对于卧式容器,纵焊缝应位于壳体下部140°范围之外。

支座包板角焊缝与筒体焊缝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筒节壁厚,且不小于50mm。

g. 封头由两块或三块钢板拼接时,拼接缝应呈水平或垂直,不宜斜置。

h. 筒体下料尺寸一般按实际测量封头中径展开尺寸配尺。

i.筒体排板时纵、环焊缝应避开开孔边缘1.5倍开孔直径。

(2) 绘制排板图时,以施工图为依据,从节约材料的原则出发,根据所到材料规格的实际情况,按3.(1)的规定,做到合理排板。

(3) 排板图上所标各开孔的轴向安装尺寸应以左封头或下封头与筒体对接焊缝为基准线标注;环向安装尺寸以0°线为基准线测量,以外弧长表示,且在小于180°侧标注。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1. 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的制造。

2. 压力容器筒体应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等标准以及图纸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制造和验收。

不锈钢压力容器应在专用场地进行制造。

3. 卷板3.1 卷板前应核对下料尺寸、坡口形式、板厚、材质及拼接等要求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图纸工艺的要求。

没有材料移植标记不得进行成型。

3.2 筒节上所有的号料标记应在筒节的外表面上。

加工时应注意坡口方向。

3.3超负荷卷板,应经工艺人员校核、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3.4 卷板前应进行予弯或采用其他方法来保证卷弯质量,并采用样板检查弯曲的曲率半径。

3.5卷板和矫圆前必须清除材料上的铁屑、杂物等。

检查卷板机是否完好,在弯曲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剥落的氧化物,防止压坑和损坏设备。

3.6 卷制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筒节前,应仔细检查辊轴表面是否光整,若有凸起可用砂轮修磨。

工作前必须将辊轴擦拭干净,必须严格控制表面机械损伤和飞溅物。

3.7 卷板前应将坯料放正,坯料端线应与辊轴中心线平行,防止错边。

3.8 为克服回弹,筒节卷至封闭后应施加一定的过卷量,并往复卷曲几次以消除内应力。

3.9 筒节的矫圆,应在纵焊缝焊接完成后进行。

3.10 制造中应尽量避免钢板表面的机械损伤。

对于深度不超过钢板名义厚度5%,且不大于钢板负偏差一半的损伤,可做修磨处理,使其圆滑过度。

对于超过GB150规定的损伤,按有关规定补焊后修磨。

3.11 产品焊接试板应与筒节纵焊缝一起焊接。

3.12 筒节拼装矫圆后的尺寸公差,当制造工艺未做规定时,一律按GB150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包括对口错边量、棱角度、直线度、最大最小直径差等项目)。

4. 组对4.1 应严格按工艺规定顺序组对。

4.2 筒节组对前应先测量外圆周长,以核对对口错边量是否合格。

4.3 按工艺规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组装,对于径高比大的产品,宜采用分段组装。

4.4 组装时,临时焊在筒体上的工艺用吊耳、筋板等应采用与筒体相同或焊接性能相近的材料。

压力容器通用守则

压力容器通用守则

一、压力容器筒体、封头、下料通用工艺一、下料人员根据图纸及铆造工艺文件的规定,及下料尺寸,持工艺卡去仓库找保管员领用筒体及封头的板材料。

二、所用材料应依据铆造工艺规定,在整板上划出所用材料的尺寸,下料应本着尽量节省主料,少出下脚料的原则,划线尺寸应考虑加工量的预留,封头尺寸按规定尺寸不动,筒体下料尺寸长度应考虑坡口加工量,宽度应考虑加工时变形量原则上内周长算尺寸减去一个板的厚度为宜。

同时也应考虑剩料能否再利用的原则,线划好后请质检员验证尺寸。

三、材料在切割前应将材料发料单与板材的炉批号、规格、对应复查无误进行材料标识移植。

移植部位按质保手册规定执行,对已移植的下料板材由质检员进行确认,验证合格后才能进行切割,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切割方法,如气割、等离子及剪板机等方法。

四、下料后的板材应在加工不影响的部位用油漆或油性划号笔写上所制容器的制号及下料编号,以示区别及确认。

五、本守则下料未包括的事宜以质保手册规定为准则依据。

二、筒体卷圆纵缝组对通用工艺守则一、筒体卷圆时应对来料的尺寸及标识移植进行复核无误后才能加工。

二、加工时如用数控卷板机可一次成型,但对厚板〉12㎜的应予制两头的过渡圆弧,然后才能一次成型。

三、对已成型的圆筒节,应进行内径的尺寸复验,并对有椭圆度超标的应进行修正滚制,直到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组对焊缝点焊。

四、点焊组对焊缝时不能强力组对,应顺其自然组对减少组对应力及焊后变形,点焊组对后应请质检员对筒节的椭圆度,棱角度及错边量进行初检验,对达到要求的组对筒节才能转焊接工序,严禁超标的筒节转焊接工序。

五、对未能考虑到的因素,以质保手册规定为依据。

三、壳体环焊缝组对工艺规程一、壳体环焊缝组对是由筒节与筒节或与封头的组对焊缝构成。

二、筒节在组对时应先对每个筒节的外形尺寸,及排版图进行确认,防止组对后发生不直度错边量,棱角度超标及开孔开在焊缝上的不良后果影响产品质量。

三、组对时应对每个筒节直径误差最小的两个筒节组对在一起,同时要保证组对后筒体的不直度应符合要求,并对每个筒节、封头的制号、材质标记确认,以防错装配。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针对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需要严格遵守守则。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设计规范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计和计算。

其中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范、压力管道技术规范等。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物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底板设计等。

要保证容器结构稳定,避免在使用中产生安全隐患。

二、材料的选择压力容器的制造材料必须符合规范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性等优良的性能。

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材料的开裂倾向等。

只有选对材料,才能使压力容器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

三、制造基本要求一是要完整记录和备份各种制造工艺的过程和检验记录。

二是要严格按照制造过程规范进行制造。

三是要遵循流程图或工艺路线图完成每个工序,用精细的设备进行组装或焊接。

四是要严格进行压力容器的检验,注意检查压力容器表面是否平整、无瑕疵和散焊,以及其它细节。

五是要按检验标准进行验收。

严格遵守这些制造基本要求是制造质量保障的重要措施。

四、生产过程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和管理,确保各生产环节遵照规范进行。

在质量管理中,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和过程控制,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减少错误和不良品率。

五、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各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防止有缺陷的产品投入市场。

同时,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各种性能指标。

要做好检验标准、校验和检定等工作,以确保产品性能监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六、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压力容器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企业需要完善售后服务流程,为用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对于用户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回应并提供解决方案,对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要快速处理,及时维修或更换产品,以维护客户的利益。

总之,严格遵守压力容器制造守则,保障制造质量和产品安全,同时在售后服务上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压力容器是在许多行业中使用的重要设备,如化工、石油、天然气等。

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严格的工艺守则。

下面就是关于“压力容器工艺守则”的一些详细介绍。

一、压力容器的设计标准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用途,压力容器有着不同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在设计压力容器时,必须遵守所采用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例如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规范、JIS(日本工业标准)或GB(国家标准)等。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容器的适用环境和使用条件,并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节能减排等原则。

二、材料的选择在压力容器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抗腐蚀性能、强度、塑性、热膨胀系数、裂纹敏感性等因素。

钢制品是最常用的压力容器材料,而不锈钢、镍合金、合金钢等也是常见的选择。

必须严格遵照标准要求,选择具有合适化学成分和相应耐蚀性的材料。

三、焊接工艺的要求焊接是压力容器制造的重要环节之一。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容器的结构安全和产生不良事故的概率。

焊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预备工作,如清洁焊接部位、选用适当的焊接工艺、应用合适的焊接辅材、保障佳的焊接温度、施加正确的焊接加压力等。

必须注意对焊接部位进行可靠性测试,进行X光或者超声波探伤等测试手段,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四、检测和检验在压力容器的制造中,将涉及很多不同的检测和检验程序和设备,以确保容器的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涉及到材料金相检测、焊接断面金相检测、压力试验、超声波探伤等等。

每一项检测和检验都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由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操作。

在检测和检验过程中,如出现任何问题,都应及时进行排除和修复,确保容器构件可以满足标准要求和安全性能。

总的来说,压力容器工艺守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遵循标准要求,确保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符合标准,压力容器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在制造压力容器时,合理选材、科学自变量规、精选接径合和高质量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组装通用工艺守则

组装通用工艺守则

1. 目的与范围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组装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封头、筒体、接管的组装。

2. 总则压力容器产品有其独立的规范及制造标准,使用本守则应与产品图样、标准及相关工艺文件同时使用。

3. 工艺内容与技术要求3.1 工艺过程按工艺部门编制的相关的产品工艺卡进行。

3.2 基本要求3.2.1 产品组装所需零部件必须按规定的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和标准制造并经检验合格,不合格零部件不得流转进入总装。

3.2.2 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在装配前应配备齐全,合理摆放并配备必要的工位器具,防止磕碰、划伤。

3.2.3 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还应满足“容规”及HG/T2806-96《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细则》的各项要求。

3.2.4 受压元件的焊接必须由合格的焊工来担任。

3.3 准备3.3.1 组装前应熟悉有关图纸及工艺文件,根据装配工艺过程卡的具体内容对待装配部件进行尺寸检查,做好记录,同时检查有关标记,并做好必要的标记移植和检验确认工作。

3.3.2 当板厚不等的筒节与筒节或筒节与封头装配时,应按工艺卡及图样要求削薄厚板的边缘厚度。

3.3.3 准备好需要的装备、工位器具、工装,各种与壳体相焊的工装搭接材料,应与壳体材料相同或相近,不锈钢壳体不得用碳钢搭接材料。

3.4 筒节与筒节的装配,筒节与封头的装配应按图样和相关标准进行。

组装时,相邻两筒节纵向焊缝的距离或封头拼缝与筒节纵缝的间距应符合各产品的标准和工艺要求。

每道环向焊缝对接边缘偏差应均匀分配,对接错边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5 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的装配应在装配滚轮架上进行。

组装时不允许强力组装。

筒节、封头的装配基准线对齐,并作好标记。

装配过程中严禁在受压元件上引弧。

装配时的定位焊应由合格焊工担任,由多节筒节组成容器装配时应测量壳体的直线度,应调整到相关标准工艺规程卡规定控制的范围内。

3.6 壳体环焊缝的焊接(包括焊接试样)应由合格焊工担任,施焊过程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确定的施焊方法、焊接材料及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施焊。

压力容器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102

压力容器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102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第 1 版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第 1 页共8 页1总则1.1 本守则依据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以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结合我厂设备及技术力量,编制的压力容器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2 由于压力容器种类较多,各种类型之间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本守则若同产品设计或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以产品设计图样设计要求或工艺文件规定为准。

1.3 操作工人必须熟悉图样和工艺文件,对本岗位所使用的设备结构性能和操作规程必须了解。

1.4 筒体焊缝必须由持证合格焊工施焊。

2 材料2.1 制造筒体用的材料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容规》第10条国标、部标及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的规定,并具有质量证明书,材料上明显部位有清晰、牢固的钢印标志或其他标志。

2.2 属下列之一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应复验2.2.1 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2.2.2 用户要求复验的;2.2.3 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材料的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2.2.4 钢材质量证明书注明复印件无效或不等效的。

2.3 需要代用的材料,原则上应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更改批准文件。

2.4 制造筒体的钢板表面不得有严重锈蚀或裂纹、斑疤、夹层等影响强度的缺陷。

2.5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 筒体加工3.1 领料3.1.1 领料人员应根据领料单、图样、工艺过程卡,核对材料规格,材质标记,并在工艺过批准: 审核:编制: 2003.08.15实施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第 1 版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 0 次修改 修改日期: 第 2 页 共8 页程卡上作记录。

3.1.2 所领钢板平直度必须在允差范围内,其弧曲度与波浪度可根据具体产品图样要求确 定。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1、总则1.1 本守则依据GB150《压力容器》和GB151《热交换器》标准,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编制本通用工艺守则。

1.2 本守则若与设计图样、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首先满足设计图样、工艺文件上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必须符合有关国家、行业的规定、规程。

1.3 实际操作者必须熟悉图样、工艺文件及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同时应会熟练操作。

1.4 焊缝必须由持"特种设备焊接操作合格证"的焊工进行施焊。

2、材料2.1 材料牌号、规格应与图样相符,(有材料代用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具有质量证明书及材料标记,并有本公司入库号。

2.2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加工成型3.1 领料3.1.1 领料人员应根据材料定额单、图样、工艺流转卡,核对材料牌号与规格、材料标记等,并在工艺流转卡、材料领料卡上作好记录。

3.1.2 领料时,首先检查材料表面质量,在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下料操作。

3.2 下料、划线3.2.1 按图样尺寸及工艺过程卡的规定进行排料、划线,排料时应注意钢材轧制方向和节约用料。

3.2.2 筒体直径展开长度尺寸应顺着钢板轧制方向。

3.2.3 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

3.2.4 每节筒体按图名义尺寸(中径)展开,展开长度:L=Π(DI+Δ1),与封头联接的筒体其展开尺寸,根据封头外圆周长下料,展开后四周每边放焊缝收缩量1MM,如需刨边或磨的筒节,每边应适当放余量。

3.2.5 划线时应首先核对钢板两直角边的垂直度。

3.2.6 下料划线的公差要求3.2.6.1 筒节高度H 的划线公差为±1MM;3.2.6.2 两对角线之差不大于3MM;3.2.6.3 筒节周长允差为±2MM(对换热器壳体周长取正公差);3.2.6.4 垂直度允差≤1.5MM。

3.2.7 周长需拼接时,应首先将拼接接头焊好后再进行加工,拼接上的板不得小于3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
第 1 页共8 页
1总则
1.1 本守则依据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以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结合我厂设备及技术力量,编制的压力容器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2 由于压力容器种类较多,各种类型之间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本守则若同产品设计或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以产品设计图样设计要求或工艺文件规定为准。

1.3 操作工人必须熟悉图样和工艺文件,对本岗位所使用的设备结构性能和操作规程必须了解。

1.4 筒体焊缝必须由持证合格焊工施焊。

2 材料
2.1 制造筒体用的材料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容规》第10条国标、部标及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的规定,并具有质量证明书,材料上明显部位有清晰、牢固的钢印标志或其他标志。

2.2 属下列之一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应复验
2.2.1 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
2.2.2 用户要求复验的;
2.2.3 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材料的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
2.2.4 钢材质量证明书注明复印件无效或不等效的。

2.3 需要代用的材料,原则上应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更改批准文件。

2.4 制造筒体的钢板表面不得有严重锈蚀或裂纹、斑疤、夹层等影响强度的缺陷。

2.5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 筒体加工
3.1 领料
3.1.1 领料人员应根据领料单、图样、工艺过程卡,核对材料规格,材质标记,并在工艺过批准: 审核:编制: 2003.08.15实施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第 0 次修改 修改日期: 第 2 页 共8 页
程卡上作记录。

3.1.2 所领钢板平直度必须在允差范围内,其弧曲度与波浪度可根据具体产品图样要求确 定。

3.2 下料划线
3.2.1 下料工人首先应熟悉图纸,根据需要的板材的规格,图纸尺寸及工艺排版图所规定的焊缝排列,排料时应注意节约用料,做到合理排料。

3.2.2 筒体划线
3.2.3 筒体直径展开长度尺寸应顺着钢板轧制方向
3.2.4 每节筒体按图纸名义尺寸(中径)展开,展开长度:π(Di+δn ),与封头连接的筒体其展开尺寸,根据封头口外园周长减去πδn (注:Di 内直径、δn 名义厚度)展开后四周
每边放焊缝收缩量1毫米,如需刨边或修磨的筒节,也同样四周每边放刨边余量2毫米。

3.2.5 先作角⊥直线,然后划出实际用材料,刨边余量线和检查线(如图1),并用样冲打在实际用料线的四个角上; 3.2.6 下料划线公差
3.2.6.1 筒节高度H 的划线公差为H ±1mm ; 3.2.6.2 两对角线之差△L=L1-L2,不大于2mm ;
图1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
第 3 页共8 页
3.2.6.3 筒节周长允差为P±2mm;
3.2.6.4 单向垂直度≤1.5mm。

注:对换热器壳体周长应取正公差,不可取负公差。

3.2.7 如过大直径筒节,周长需要拼接时,应首先进行拼缝焊接,经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划线工作。

3.2.8 在划好的材料上进行标记移植,对于碳钢板应用钢印将标记打在筒节钢板端右下角距边各100mm处,用白油漆框出,不锈钢板用记号笔书写。

3.2.9 在筒节划线的同时,在同一块钢板上划产品试板二块,尺寸为长300mmX125mm,同时打上钢印或书写标记。

3.2.10 筒节最小下料长度应不小于300mm。

3.3 划线检查
3.3.1 放样划线应符合图纸、工艺排版图要求,开孔位置应尽量避开焊缝。

3.3.2 筒节板料及产品试板的标记应齐全、清晰,符合有关规定。

3.4 开料
3.4.1 剪板
3.4.1.1 对厚度为12mm以下的碳钢板和8mm以下的低合金钢板或不锈钢板可采用剪板开料;
3.4.1.2 对剪板后不再有坡口的筒节,应特别注意剪板尺寸公差,应尽可能使剪切后留半个样冲眼;
3.4.1.3 对剪板后刨边的筒节,剪板时必须留有刨边余量,按图1规定。

3.4.2 气割下料的筒节,在气割前应将钢板垫平,根据钢板厚度选择割咀,并采用半自动切割机切割,要求切口光滑、平整、垂直,并应去除毛刺和熔渣。

3.5 刨边及坡口
3.5.1 坡口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图样规定及焊接工艺而定,筒体的坡口一般采用内坡口,当此时,坡口应在材料标记的反面;
3.5.2 机械铣坡口时要校正角尺,校正坡口角度及校正钢板的实际用料线。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
第 4 页共8 页
3.5.3 气割后磨坡口时,应注意坡口角度,钝边高度及坡口面,钝边面的平直度。

3.5.4 筒节周长公差,一般容器应控制在L±2mm,换热器和装有内件的容器应采用正公差。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
第 5 页共8 页
3.7.2 钢板两端面用手提砂轮除锈,直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

3.7.3 卷园过程中一次弯曲量不宜过大,尤其对强度较高的钢板更需控制。

3.7.4 纵缝处端面应保持平齐,对口根部距离为2—5mm。

(见图4)
3.7.5 要避免出现棱角,力求与样板吻合。

3.10.1 矫园时,根据筒节直径大小,可放在大小不同的卷板机上进行反复滚轧,必要时可用垫板校正。

3.10.2 筒节矫园时,在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关于壳体园度的规定,应不大于该断面设计内直径Di的1%,且不大于25mm。

3.10.3 对接纵缝处形成的棱角度E≤0.1δn+2mm,且不大于5mm,用弧长等于1/6设计内径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
第 6 页共8 页
Di,且不小于300mm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如图6)。

图6
3.10.4 对无损检测要求,应根据产品设计图样而定。

3.11 筒体组装
3.11.1 筒体组装前,应安排板图所标筒节顺序逐节进行长度测量,核算总长度尺寸,是否符合图样。

3.11.2 筒节对接环缝时,相邻的两筒节间的纵缝和封头拼缝与相邻筒节的纵缝应错开,其焊缝中心线之间的外园弧长一般应不大于筒体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3.11.3 筒节对接环缝的对口错边量b,应符合表1的规定
3.11.4 对接焊接不等厚板,如薄板厚度≤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3mm,如薄板厚度>10mm,两板厚度差大于薄板厚度的30%,或超过5mm时,均应按要求,单面或双面削薄厚板边缘。

表1 对接焊接接头错边量mm
对口处名义厚度δn
按焊接接头类别划分的对口错边量b
A B
≤12 ≤1/4δn ≤1/4δn
12<δn≤20 ≤3 ≤1/4δn
20<δn≤40 ≤3 ≤5
40<δn≤50 ≤3 ≤≤1/8δn
>50 ≤1/16δn且≤10 ≤1/8δn且≤20mm
3.11.7 筒体对接环焊缝的定位焊与焊接的要求均按图样及经焊接工艺评定的焊接工艺或通用焊接工艺守则进行。

3.11.8 凡双面对接焊缝,均先焊内缝,外缝清根后焊接。

3.11.9 施焊焊工必须是合格焊工,施焊后,应在该焊缝附近50mm处的指定部位打上焊工代号钢印。

对无法打钢印的,应用简图记录焊工代号,并将简图列入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提供给用户。

3.12 焊接质量检查
3.12.1 焊缝内外表面的外观应符合GB150—98的规定;
3.12.2 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飞溅物等缺陷,并不得保留熔渣;
3.12.3 焊缝表面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连续长度不大于100mm,焊缝两侧咬边的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第8 页共8 页
总长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

奥氏体不锈钢材制造的压力容器,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Mpa 钢材和Cr-Mo低合金钢制造的压力容器;低温容器以及焊接接头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其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
3.12.4 修磨焊缝表面缺陷或机械损伤后的深度应不得超过名义厚度的5%,且不大于2mm,修磨范围内的斜度至少为3∶1;
3.12.5 对于焊缝无损检测要求,根据产品设计图样而定;
3.12.6 A、B类接头焊缝余高e1,e2按表2的规定。

表2 焊缝余高的规定mm
注:表中百分数计算值小于1.5时按1.5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