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试评吕叔湘先生_汉语语法分析问题_
收稿日期:2008206217;修回日期:2008210209 作者简介:杨晓宇(19742),男,宁夏彭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第26卷第1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月Vol.26No.1Journal of Zhouko u Normal U niversity J an.2009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杨晓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作了全面和深刻的检讨,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力作。
文章从创作背景和目的、体例和内容、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与不足等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不足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9476(2009)0120050205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下简称《问题》)是吕叔湘先生后期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新时期汉语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凝结着吕先生40年研究汉语语法的心血和智慧,是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检讨和小结。
一、《问题》的创作背景和目的从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到吕先生创作《问题》,将近有80年的时间。
在这80年中,中国的语法学家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执着耕耘,不断探索,使得汉语语法学由最初的模仿借鉴,逐步走上了发展创新的道路。
“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革新发展的思潮。
汉语语法学界也气氛活跃,各项研究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然而,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许多研究被迫中止了一段时期,再加上这80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各个方面的进展头绪繁多,参差不齐,问题确实不少。
所以,汉语语法学发展到了怎样一个阶段,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在哪里,这些都是汉语语法学界面临的亟待整理的重要问题。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评析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本位观“本位”的意义提出“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
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
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本体”的地位。
作为“本体”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研究对象保持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或者该基础单位的某一属性或功能可以和其它语法单位保持一致,使得其它语法单位能够通过对该基础单位的解释而得到本质上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马建忠的“词本位”;2)黎锦熙的“句本位”;3)朱德熙的“词组本位”;4)徐通锵的“字本位”;5)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马建忠的“词本位”马建忠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第一人。
其《马氏文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中国语法学理论的意义。
但是,《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
《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定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
词本位的观念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产生,是相当自然的结果。
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便是,词在形态上有严格的标记或变化标记。
首先所有的词类都可以根据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两类,有形态变化的是实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是虚词;再在有形态变化的词类中将能够变格的分为一类,将能够变位的分为一类,既能变格又能变位分为一种。
在能够变格的词类中,又可以根据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所有的这些有形态变化的词都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它们的句法功能就是通过它自身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
因此,在这些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只要了解词的形态变化规则,也就能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
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中,“词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一、概述在新时期背景下,汉语语法研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深度。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汉语语法研究逐渐摆脱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开始融入更多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和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以期为未来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和交叉性。
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领域,而现代研究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流和融合。
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之中,这不仅丰富了研究的手段,也拓展了研究的视野。
汉语语法研究在新时期更加注重实证性和量化分析。
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多依赖于直觉和经验,而现代研究则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建设、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揭示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语言教学和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还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汉语国际传播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汉语语法研究。
这不仅促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国际化交流,也为汉语语法的全球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在多元化、交叉性、实证性和国际化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这些特点和趋势不仅反映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也为未来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汉语语法研究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系统的、科学的汉语语法研究起始于近代。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语法研究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汉语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经典文献的注释和解读中,这些注释往往侧重于字词的训诂和句读的划分,而对语法结构本身的分析则相对薄弱。
这些古代文献的注释为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语料和思路。
汉语言文字工作总结5篇
汉语言文字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汉语言文字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对我所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学习与理论研究在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通过深入研究,我了解了汉字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篆书、隶书,再到现代的简体字的发展历程。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汉字的丰富多样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关注了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的构造规律。
通过对比和分析,我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为汉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实践应用与成果展示1. 汉字教育:我积极参与了汉字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通过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我努力将汉字的魅力和内涵传授给学生。
同时,我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资源,拓展汉字教育的形式和渠道,使更多人受益。
2. 汉字文化活动:我组织并参与了多项汉字文化活动,如汉字书写比赛、汉字知识讲座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大家对汉字的兴趣和认识。
3. 汉字应用研究:我还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汉字在广告、包装、标志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建议,得到了相关行业的认可和采纳。
四、反思与展望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自己在理论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在实践应用方面,我还需要加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和解决能力,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展望未来,我对汉语言文字领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汉字将会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我计划在未来继续深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语法章的几点认识
对《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语法章的几点认识作者:杨静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的语法一章进行了评述。
作者认为,《新编现代汉语》语法章展示了教学语法和专家语法的有效结合,注重语法事实的描写和解释,力求提高学生解决语法问题的实际能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关键词】《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语法章《新编现代汉语》(张斌先生主编)是一部立足21世纪语言学的新发展,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的新要求,充分展现新时期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新教材。
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言“一种教材的优劣,主要看它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这部教材在这方面的用力颇深,表现了编写者勇于创新,力求真正提高学习者实际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远见卓识。
眾所周知,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语法一章几乎占了现代汉语教学总课时量的二分之一,因此,语法一章编写的成功与否,几乎决定着整个教材编写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几乎决定着这门课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
较之与其他同类教材,《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新编》)在这一章的编排上尤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一、教学语法和专家语法的有效结合,体现语法研究的新成果由于对象不同,研究目的不同,便存在着各种语法,一般来说,专家语法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律的体系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通则,对语法的系统和语法的规律做出理论的概括和说明,它的特点是往往借助新的理论,刻意求新,力求发现语言中尚未发现的规律,以能指导人们对语言的更准确的运用为主旨。
但同时又可能会出现陷于主观而只成为一家之言的倾向。
教学语法又称“学校语法”,它是利用理论语法科学研究的成果,专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语法。
因此,教学语法是为了有利于学生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其根本目的是在了解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技能。
教学语法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实用价值,但同时又可能因为缺乏创新和发展而表现出知识结构陈旧,无法适应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和语言现象的新变化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实训目的本次汉语言文学实验实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实训地点XX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实验室四、实验实训内容1. 文献检索与阅读- 学习并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资源的利用。
-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撰写读书笔记。
2. 古代汉语实验- 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
- 进行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练习。
3. 现代汉语实验- 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
- 进行现代汉语语法错误分析,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
4. 文学理论实验- 学习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等。
- 分析文学作品,运用文学理论进行解读。
5. 写作实验- 练习各类文体写作,如散文、小说、诗歌等。
- 参加写作比赛,提高写作水平。
6. 口语表达实验- 学习口语表达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 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五、实验实训过程1. 文献检索与阅读-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汉语言文学研究现状。
- 针对经典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总结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2. 古代汉语实验- 学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如《说文解字》等。
- 阅读古代汉语文献,进行翻译练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现代汉语实验- 学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等。
- 进行现代汉语语法错误分析,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
4. 文学理论实验- 学习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如《文学理论教程》等。
- 分析文学作品,运用文学理论进行解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写作实验- 练习各类文体写作,如散文、小说、诗歌等。
- 参加写作比赛,提高写作水平。
6. 口语表达实验- 学习口语表达技巧,如《口语表达技巧》等。
韵律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
韵律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一、本文概述《韵律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探讨韵律语法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韵律语法,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韵律结构对于语法结构和意义表达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韵律语法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介绍,然后分析汉语韵律特性的独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汉语的语法和语义。
接着,文章将综述近年来韵律语法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实践应用,包括韵律句法分析、韵律与语义关系研究等方面。
文章将展望韵律语法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未来发展,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韵律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提升对汉语语言特性的理解,推动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韵律语法理论的核心内容韵律语法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于揭示语言中的韵律结构如何与句法结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语言的表达形式。
该理论主张,语言的韵律结构是一种独立于句法结构的层级结构,它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韵律结构通过音节、重音、语调等韵律单位来组织语言,使得语言在发音时具有和谐的节奏和韵律。
在汉语研究中,韵律语法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其韵律特性在语言表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韵律语法理论通过深入剖析汉语的韵律结构,揭示了汉语句子中的韵律模式和韵律规则,为我们理解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韵律单位与韵律结构:韵律单位是构成韵律结构的基本元素,包括音节、重音、语调等。
韵律结构则是由这些韵律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层级关系组织而成的。
韵律与句法的相互作用:韵律结构与句法结构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韵律结构可以对句法结构产生制约和影响,使得句法结构在韵律结构的框架下进行调整和变化;另一方面,句法结构也可以对韵律结构产生影响,使得韵律结构在句法结构的引导下呈现出特定的模式和规则。
韵律与语义的关系:韵律语法理论还强调了韵律与语义之间的密切关系。
韵律结构不仅可以通过影响句法结构来间接影响语义表达,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韵律特征来直接传达语义信息。
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
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Methodology on Chinese Grammar Research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必修基础课程。
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通过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汉语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分三段:1、认知语言学的基本信念、方法论原则和相关的研究课题,特别介绍和评论汉语语法的认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有关课题。
包括认知科学的学术背景及其对语言学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三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基于认知的汉语功能语法、认知研究和实验分析、从认知研究到计算分析等方面。
2、生成语法的基本信念、分析方法,特别介绍和评论汉语生成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包括生成语法的历史阶段及其理论框架、主要概念、若干基本操作。
重点介绍最新的“最简方案”理论及其对汉语研究的意义等方面。
3、汉语四大基本语法范畴:句子与小句的结构、时间范畴、疑问范畴、否定范畴。
包括世界语言中这些范畴的主要类型、汉语表现的共性与个性、汉语研究中反映的难点及其对世界语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
袁毓林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yuanyl@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2015年度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汉语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
胡建华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hujh@博士生导师,《当代语言学》主编。
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儿童语言习得。
陈振宇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chenzhenyu@硕士生导师,汉语言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教师风采cai采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上课时间:2016年7月6日到7月15日课程协调员(助教):张莹学号:152********联系方式:152********@,手机:131********选课网址:/p/publish/show.html?queryType=set&searchName=pai dInfo.search&projectId=38528日期星期节次上课内容授课教师7月6日 3 上午第三、四节形式语言学的思想与方法胡建华7月6日 3 下午第八、九节汉语论元的分布与解读胡建华7月7日 4 上午第三、四节“给予”与“取得”类双宾结构的句法胡建华7月7日 4 下午第八、九节焦点与量化胡建华7月8日 5 上午第三、四节疑问句的句法和语义胡建华7月8日 5 下午第八、九节从“王冕死了父亲”到“他的老师当得好”胡建华7月9日 6 下午第六至八节汉语的小句与句子陈振宇7月10日日下午第六至八节汉语时间范畴研究陈振宇7月11日 1 下午第六至八节汉语疑问范畴研究陈振宇7月12日 2 下午第六至八节汉语否定范畴研究陈振宇7月13日 3 上午第三、四节面向计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概观袁毓林7月13日 3 下午第八、九节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袁毓林7月14日 4 上午第三、四节“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袁毓林7月14日 4 下午第八、九节汉英日韩接近性副词和相关格式的句法语义比较袁毓林7月15日 5 上午第三、四节“怀疑”的意义引申机制和语义识解策略袁毓林7月15日 5 下午第八、九节汉英日韩“怀疑”类动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对比袁毓林课程设置。
【标题】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标题】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正文】[内容提要]我国早期的语法研究,重意义而轻形式。
其后受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重视结构分析,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又忽略了意义。
近年来提出的“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主张在语法研究中必须自觉地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区别开来,在作具体分析时又要使三者结合起来,以期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一汉语语法研究在中国已有很久的历史。
古代学人,为了读懂古书,对书中的虚字和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这种研究是文献学的。
把汉语语法当作一个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始于1898年问世的《马氏文通》,此后这类著作渐渐多了起来。
举其有代表性的如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
这些著作的学术价值不尽相同,对后世的影响有大有小,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属于西方传统语法一类的。
传统语法理论在指导描写汉语的实际、建立汉语语法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有局限性,主要是过分重视意义而忽视形式。
划分词类凭意义(概念),分析句子凭意义;偏重意义的必然结果是背离了语法学的轨道,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样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
五十年代的两次语法专题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对传统语法理论过分偏重意义倾向的检讨。
1953—1955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否定了单凭意义(概念)标准来划分词类,引进了结构语法的分布理论;1955—1956年间的主宾语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这些都是很大的收获。
这两场讨论都在客观上扩大了形式分析法的影响。
西方的结构主义学派的学说,早在三十年代末就已逐步引进到中国。
1952年《中国语文》连载了丁声树等人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这是借鉴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方法研究汉语的一部代表作。
它注重结构分析,划分词类根据分布标准(共同性质和共同用法),确定主宾语根据位置先后(语序),分析句子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形式分析法,具有明显的结构主义语法特点。
语法分析
下面对语义分析作补充说明。语义分析可分为语义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分析,等等。
(一)语义成分。
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例如下面一句的动词与其它词语发生语义关系就有“动作”与“实践”、“处所”、“施事”、“收拾”、“于是”(动作参与者)、“工具”这些语义成分名称:
昨天 他的弟弟 在校园里 与同学小李 用木棒 把疯狗 打 死了。
定 中 状 中
定中 中补
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所指大同小异。国外符号学研究语言符号也有三个方面内容:1、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2、符号所表示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3、符号与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号学这三个方面与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有密切的关系。
上面介绍的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者并不是在平行等立德平面上,应属于不同的层面。在语法研究过程中,把三者区分清楚,有助于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把三者结合起来,能把语法研究从描写推向解释,使语法分析逐步深化。也就是能把语法研究推向深入、全面。但是把它当作一种完全成熟的理论方法,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语用分析刚刚起步,各家观点分歧也大,公认的成果还不多。它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处女地,有待大家努力耕耘。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
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一本经典著作,面向汉语语法研究学者及教师,并被誉为汉语语法研究领域“藏书林宝典”。
该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
语言学家、教师和学者的欢迎,它是中国语文教育中汉语语法研究的入门书籍之一,是汉语语言学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汉语的系统研究和实用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第一章分析了汉语现代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认为,汉语语法研究应从现代汉语语言现象出发,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依据汉语本身的规律进行研究,强调外部和内部之间某种程度的平衡。
接着,第二章分析了汉语句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该章介绍了汉语句子在分析结构上的基本原理,并具体介绍了四部分的语法排列结构。
然后,该章还介绍了句子的变异形式,比如倒装、否定句等,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语法。
第三章介绍了汉语词类,内容涵盖了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等词类的结构、形式、习惯用法及其在句中的功能。
本章还深入讨论了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的使用规则,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汉语语言中的词类互动。
第四章探讨了汉语句子的构成形式,介绍了汉语句子的句式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句式的偏好性,使读者明白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高效的表达方式。
最后,本书的最后一章总结了汉语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习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的具体流程,使读者明白如何从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汉语语法研究能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是一本经典著作,内容充实、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汉语语法研究学者及教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了汉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性。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学视角与语法分析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学视角与语法分析汉语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作为汉语言文学研究的一部分,语言学视角和语法分析在深入探讨汉语的语言特点和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语言学视角出发,通过语法分析来探讨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一、语言学视角的基本概念语言学视角是指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方法和理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通过对语言的结构、规则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汉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语言学视角帮助我们从语言的本质出发,深入探讨语言在文学中的应用和表达。
二、语法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语法分析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通过研究和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关系,来揭示语言的句法规则和范畴。
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语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从而解读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通过语法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语言特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研究。
三、语法分析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实践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语法分析可以运用于文本分析、篇章分析和修辞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文本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分析,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中的句法特点和修辞手法,进而深入理解作家的表达意图和文学风格。
同时,语法分析也可以运用于对篇章的结构和组织的分析,有助于揭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篇章层次。
此外,语法分析还可以用于修辞分析,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和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四、语言学视角与语法分析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视角和语法分析在汉语言文学中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比如,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在文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机算法的运用,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和结构规律。
此外,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也在语法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大规模语料库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建立更准确和全面的语法模型,为文学研究提供更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语法三个层面[详解]
语法三个层面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一书里的首度论及到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较为系统的论述再到范晓、张豫峰等人的《语法理论纲要》的全面铺开,实现了由轮廓模糊到面目清晰再到走向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可以说,三个平面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发展和形成起来,并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型的语法研究理论。
自它诞生以后,就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渐渐在中国大地的语法学界“根深叶茂”起来。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创立、发展是群体性思考的结晶三个平面理论虽然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但这种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事实上,发端于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之间的那场关于主宾语大讨论,已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尽管这次大讨论没能达成共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起码让大家意识到光从句法平面或光从语义平面去分析主宾语都是行不通的。
许多学者如张其春、张志公、周祖漠、陈望道、高名凯、胡明扬、胡附、文炼等都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统一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岑麒祥的观点更为超前、新颖,他认为在讨论主宾语问题时要对逻辑、语法、修辞加以区别,这可以说是三个平面的雏形。
而文炼、胡附在《谈宾语》(1955)一文中已触及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的相关问题。
朱德熙的《差一点》(1959)也涉及语用间题。
随后的60,70年代也偶有这方面的见地,如陆志韦的《试谈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1961)。
所有这些无疑是构建三个平面理论大厦的奠基石。
三个平面理论自1981年提出后的头四年可谓其创立期。
这一时期由胡裕树打前锋,他针对语法学界历来研究的症结所在和汉语语法学发展之时代呼唤,首度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就汉语的句子分析应如何确定语法关系时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
”此后,胡裕树(胡附)又与其长期密切合作的学术伙伴文炼相继或合作或各自发表系列文章把三个平面理论思想逐渐阐发开来。
汉语语法心得体会
汉语语法心得体会汉语语法心得体会1汉语是什么?汉语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者的《兵法》,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为求一字捻断的数茎须……一直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动人心弦的话语。
它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浸润和水深火热的磨练,读起来才能字正腔圆如珠玉落盘。
千百年来,汉语在无数龙的传人的唇舌间辗转,也让它本身有了感情和灵性。
我们珍视它又漠视它,而它,一如既往地在东方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铮然作响,向世界发出自己庄严的歌喉声。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中,有一位叫玛特,掌管真理、正义和法度的女神。
她头上佩戴羽毛。
人死后到了冥府,心脏必须称重,玛特便把她的羽毛放到天平另一端,用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欢这根羽毛。
汉语就是这样一根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许填不了天,补不了龟裂的大地,但它恰恰足以称出一个民族文化沉淀的分量。
如此看来,汉语定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经》中那么多振人心魂的妙句,一定要用中国话吟诵,才会抑扬顿挫,感人肺腑。
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城楼那庄严的宣告,也定要用汉语喊出,才实现了一个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我欲与君相识,长命无绝衰”的温婉凄美,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情怀,若是翻译成英文和韩文,其中的神妙定会大打折扣。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即使曹雪芹先生在世,《红楼梦》完篇,也难获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红楼梦》是太中国化的东西,唯有用汉语解读,才能品味其中的辛酸苦泪。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泰戈尔文似织锦的.《飞鸟集》读起来却还是有隔阂,因为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取代中国语言一样,印度语言的奥妙也无可替代。
任何民族的语言都被视为本国文化,而中国的汉语大概是最厚重的。
中华汉语,华夏文明之本,神州文化之根,汇集先人智慧,彰显国人精神。
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汉语沟通文化血脉,凝聚炎黄子孙。
我爱汉语,这如诗如梦的汉语,这在龙的传人的唇舌间辗转千年的汉语,我们听到它如诗的韵律:平平仄仄。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任玉华内容提要“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年由美国人提出的。
主题与主语分属两个不同的平面。
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
这一理论及其拓展观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非汉语为母语者对汉语中“把”字句等特殊句式句意的理解,从而拓展了它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理论的提出与实践意义1976年,美国人李讷(CharlesLi)和汤姆逊(San—draThompson)提出,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topic—prominentlanguage),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language)。
他们认为,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句子的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
给汉语语法学界长久以来进行的关于主语如何定论的问题以及主题和主语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启示,也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主题与主语的划分传统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不承认主题的独立句法地位,而主张句子中可以有多个主语,认为主语就是动作的参与者,经常是施事,找到施事就找到主语。
后来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施事不一定出现,而表工具、动量、处所、时间等都有可能是主语,扩大了主语的范围。
对主语最普遍的认识是:A.主语是名词性,但也不否认有谓词性(动词、形容词),例如“叫人看见多不好”。
B.汉语总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结合A看,在动词前名词性的就是主语。
但汉语动词前有时有多个名词性成分,表达不同语义,例如:“这篇文章,我的意见,最后一段,你最好补充点材料。
”王力先生认为:主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主语定义。
而最通行的两种说法:一是主语是话题;一是主语是陈述对象。
按前一种说法,动词前名词性都可能是主语;按后一种说法,前几个也都可能是主语。
事实上,定义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CharlesLi和SandraThompson搞折中,提出把主语与话题分开,主张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的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句法地位他们所以找到这种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汉语事实的影响。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在进行语法分析和语法研究时既要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平面,又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三个平面理论”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938年,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的符号学基础中指出,符号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思维反映(客观方面)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主观方面)之间的关系。
1964年,莫里斯指出若把符号学的三种研究应用到语言学上就构成了语言学的三个方面: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在中国大陆,胡裕树(1981)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率先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语法分析新思路。
80年代中期以后,三个平面理论成为汉语语法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多位学者发表了论著,对三个平面理论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重要文献有:文炼(张斌)、胡附(胡裕树)《句子分析漫谈》(《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
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王维贤《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和《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施关淦《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再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何伟渔《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研究述评》、史锡尧《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邵敬敏《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沈开木《语法、语义、语用的联系》、徐枢等《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发言摘要》、范开泰《语法分析三个平面》、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学报》1994年第5期)。
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
总结
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句法分析和理论意义具有重 要的研究价值。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种词语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演化过程;从认知科学角度来看,这种词语的存在和运用反 映了人类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从计算机科学角度来看,
对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可以提高计算机对中文文本的处理精度和效率。未来, 随着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 的研究将会得到更深入的探讨和应用。
最后,从语言习惯来看,不同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在汉语 中,嵌偶单音词作为状语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表达习惯的 一部分。这种习惯的形成与汉语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有关。
总的来说,嵌偶单音词频繁出现在状语位置是由其语义特点、语用价值以及特 定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 本质和运作规律提供了有趣的视角。对于语言教学、机器翻译等领域来说,对 嵌偶单音词句法分布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句法分析
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词汇搭配、语法结构和句式变换 等。
1、词汇搭配
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词汇搭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例如,“沙发”可以 与“坐”、“躺”、“摆设”等词汇搭配,但这些搭配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需 要根据语境来进行选择。
2、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语法结构需要根据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判断。 例如,“沙发”可以视为一个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但不 能单独成句。
在对嵌偶单音词的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类词在句法分布上呈现 出一种特定的倾向性——它们常常出现在状语位置。比如在汉语中,“正忙 着”、“刚回来”、“就听见”等嵌偶单音词常被用作状语。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后感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后感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A. 古代汉语语法。
B. 现代汉语语法。
C. 近代汉语语法。
D. 汉藏语系语法。
A. 它对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B. 书中没有涉及到语法理论的创新。
C. 有助于推动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D. 对汉语语法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A. 语法结构与语义的结合。
B. 单纯的语法形式。
C. 语法与外语语法的对比。
D. 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
解析: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中,重视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单纯看语法形式,也不是强调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虽然会有与外语语法对比但不是最注重的方面。
所以答案为A。
A. 给出了明确而简单的划分标准。
B. 认为词类划分非常简单,无需深入探讨。
C. 深入探讨了词类划分的复杂性并提出一些思路。
D. 主张完全按照西方语法的词类划分标准。
解析:词类划分在汉语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吕叔湘在书中深入探讨了这种复杂性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并没有给出简单明确的唯一划分标准,也不是认为无需深入探讨,更不是完全照搬西方语法标准。
所以答案为C。
A. 主要是理论推导,缺乏实际语料。
B. 大量运用实际语料进行分析论证。
C. 完全依赖传统语法研究方法。
D. 只关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料。
解析:吕叔湘在研究汉语语法时大量运用实际语料进行分析论证,不是主要靠理论推导且不缺乏实际语料,也不是完全依赖传统语法研究方法,更不是只关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料。
所以答案为B。
A. 促使更多学者关注汉语语法中的疑难问题。
B. 改变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使其完全西化。
C. 为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D. 启发学者从不同角度思考汉语语法问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解析:吕叔湘在书中体现出注重从汉语实际出发的思想,不盲目套用西方语法理论。
他强调语法结构和语义的结合,在研究中大量运用实际语料进行分析。
对于语法问题的探讨,他不是简单给出结论,而是深入分析其复杂性,例如在词类划分等问题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兰宾汉第一章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探索与分析方法的嬗变第一节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研究一关于汉语语法特点的思考二汉语语法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申小龙认为,汉语的人文性是“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具体表现为“重意会”、“重虚实”、“重具象”,以上三方面的特征集中到一点,就是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语序十分重要3.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4.量词十分丰富5.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6.不同语法单位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第二节汉语语法分析理论的探索一中国语法意识的萌芽与西方语法的模仿二文法理论的探索与革新三语法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四更为深入和多元化的语法研究第三节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一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二转换生成语法三变换分析法四语义特征分析法五其他分析方法1.语义指向分析2.语义结构关系分析3.分布分析4.配价分析5.语用分析第二章语素与词的认识与分析第一节语素及其分类一语素的识别确定一个汉字是不是语素,应同时考虑两个方面:音和义,而且必须是最小的单位。
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语言单位包含几个语素,可以用“替换法”加以分析。
二语素的分类1.从语音构成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从语法功能看,分为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
3.从分布位置看,可以分为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第二节词一词的划界问题一般认为,“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判定词与非词,也可以用扩展法来检查。
某一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的是词。
二词的构成(一)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二)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复合型合成词(1)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实语素并列组合而成。
(2)偏正式由两个语素构成,后一个语素为中心语素,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
(3)补充式一般由两个语素构成,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前一语素的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两个语素之间具有陈述关系。
(4)述宾式一般由两个语素构成,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关涉的对象。
(5)主谓式一般由两个语素构成,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前一语素的性质、行为或动作行为,两个语素之间具有陈述关系。
2.附加型合成词通常由实语素与虚语素结合而成,虚语素附加在实语素之上。
3.重叠式合成词由两个相同的实语素相叠而成。
第三章汉语的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讨论第二节词类的划分一实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名词的分类:名词可以分为五类:表示人的、表示事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处所的、表示方位的。
2.名词的语法特点(1)常作主语、宾语。
(2)能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3)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4)能与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5)一般不重叠使用。
3、几种比较特殊的名词。
(1)时间名词(2)方位名词(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的词。
1.动词的分类表示动作、行为的表示存在、发展、变化的表示状态的表示心理活动的表示使令的表示能愿的表示趋向的表示判断的2.动词的语法特点(1)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2)能受副词修饰,但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部分能愿动词以外,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大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
(4)大多数动词后面可以带上动态助词“了、着、过”(5)许多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3.几种比较特殊的动词(1)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等的动词。
(2)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的动词。
(3)判断动词“是”属于使用频率很高的判断动词。
(4)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心理动词突出的特点是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1.形容词的分类表示性质状态的表示不定数量的2.形容词的特点(1)从句法功能上看,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
(2)大部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大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使用。
(四)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事物属性并具有事物分类作用的词。
1.区别词的语法特点(1)主要功能是作定语(2)不能作谓语。
2.区别词的辨析(五)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副词的分类(1)表示程度的(2)表示范围的(3)表示时间的(4)表示肯定、否定的(5)表示重复的(6)表示情状、语气的2.副词的语法特点(1)在组合能力上,一般来说,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可以说,能够修饰动词、形容词的不一定是副词,但是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的一定不是副词。
(2)副词大多数不能单说。
(3)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六)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1.数词的分类(1)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
(2)序数词是表示前后顺序的词。
2.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有时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更多情况下是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整体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主要作定语、补语。
也可以作主语、宾语、状语。
(2)数词的增减有一定的表达格式。
(七)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又叫单位词。
1.量词的分类(1)物量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2)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3)复合量词是表示复合单位的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综合使用。
2.量词的语法特点(1)量词的组合功能最突出的是与数词、指示代词组成量词短语,整体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2)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单用,独立充当一个句法成分。
(八)代词是具有代替和指示作用的词。
1.代词的分类(1)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特殊人称(2)指示代词是对人或物起代替和区别作用的词。
(3)疑问代词是对人或情况表示疑问的词。
2.代词的语法特点(1)代词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其语法功能与所代替的词类相似。
(2)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修饰。
3.代词的活用代词活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的语用效果。
(1)人称代词指称对象的变易。
(2)虚指和任指(九)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主要起修饰作用,作定语、状语,还可以单独出现。
(十)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叹词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常在句子里坐独立语,或独立充当感叹句。
二虚词(一)介词是在句法结构中起介引作用,与介引成分构成介词短语起修饰作用的词。
1.介词的分类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的表示对象的表示凭借方式或手段的表示目的、原因的表示比较、排除的涉及动词的涉及形容词的2.介词的语法特点(1)介词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组成介词短语以后作状语、补语、定语。
(2)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
(二)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语义关系的词。
1.连词的分类(1)连接词或短语的(2)只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表示并列关系表示顺承关系表示递进关系表示选择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条件关系2.连词的语法特点连词只起连接作用,不单独作句子成分。
有些同形语法单位可能分属连词与别的词类。
(三)助词是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词。
1.助词的分类(1)结构助词“的、地、得”(2)动态助词“了、着、过”(3)其他助词如“似的、所、们”等2.助词的语法特点(1)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结构助词“的、地、得”都读轻声de,附加在词或短语之后,表示某种结构关系。
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实词或短语的后面,构成“的”字短语。
(2)动态助词的语法特点动态助词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态的词。
“了、着、过”最典型的用法是附加在动词之后,但有时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
(3)其他几种助词的语法特点似的(地)又叫“比况助词”,其功能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比况短语,用比喻的形式描写人或事物。
“们”附着在表示人的名词后,表示“群体”的意义。
助词“给”经常出现于“给+VP”格式中,表示被动。
“来着”经常用于句子末尾,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过去,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表示时态的助词“的”总是出现在“VP+的+NP”格式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过去。
作为助词的“来、去”经常用在“介词结构+来/去+VP”格式中。
助词中还有一个常见的“所”,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四)语气词是附着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种种语气的词。
有些语气词也可以用在句子中停顿处。
1.语气词的分类(1)表示陈述语气的(2)表示疑问语气的(3)表示祈使语气的(4)表示感叹语气的2.语气词的辨析(1)语气词与叹词(2)语气词“了”与动态助词“了”(3)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三词的兼类现象(1)兼动词、名词的(2)兼形容词、动词的(3)兼名词、形容词的(4)兼动词、介词的(5)兼连词、介词的四词类辨析直判法是根据某个词的语法特征直接判定其词性。
鉴定法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词的类属加以判定,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排除法是针对某个词可能归属的几种词类,通过比较,将可能性较小的词类排除,从而判定只能归入某一词类。
类比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即甲乙两词特点相同,已知甲词属于某类,推知乙词也只能属于某类。
(一)动词与形容词的辨析(二)形容词与副词的辨析(三)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的辨析(四)动词与介词的辨析(五)连词与介词的辨析(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辨析第四章短语第一节短语界说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意义关系组合起来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一是从结构方面看。
词的结构比较固定,总是整体出现,一般不能拆开来运用,也不能加入其他成分。
短语的结构比较松散,可能加入其他成分。
二是从意义方面看。
词表示整体概念,往往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
短语表示多个概念,其意义一般是字面意思的直接反映。
第二节短语的分类研究一关于短语类别的不同意见二短语的分类(一)根据结构分类。
可以分为联合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述宾短语、中补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等多种类型。
(二)根据语法功能分类。
一般都将短语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三类。
(三)根据结构的固定性程度分类。
可以分为自由短语与固定短语。
(四)根据意义的多少分类。
可以分为单义短语与多义短语。
(五)根据结构层次的多少分类。
可以分为简单短语与复杂短语。
(六)根据向心、离心的特点分类。
可以分为向心短语与离心短语。
三短语的结构类型(一)联合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具有并列、顺承、选择、递进等关系。
(二)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限制修饰后面的中心语。
偏正短语可以细分为两类:定中式和状中式。
(三)动宾短语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后一部分是动词涉及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