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之喜剧中的悲剧
莎土比亚四大喜剧与四大悲剧
莎土比亚四大喜剧与四大悲剧1:四大喜剧:包括《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主要描写的是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与封建意识、封建顽固势力和各种自私欺骗行为所进行的斗争。
《威尼斯商人》写青年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名门闺秀鲍西娅求婚,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钱。
因货船触礁无法如期还债。
夏洛克嫉恨安东妮奥,坚持要按借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出庭辩护,粉碎了夏洛克企图以法律名义行凶报复的阴谋。
《无事生非》写的是少年贵族克劳狄奥与总督之女希罗一见钟情,决定一周后举行婚礼,众人又极力撮合互相争强斗胜的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相爱。
唐·约翰设下诡计,让克劳狄奥误以为希罗是个荡妇,在婚礼上当众辱骂她。
希罗气急晕倒,克劳狄奥以为希罗已死,十分痛悔,到坟堂追悼。
最终真相大白,两人重逢。
《皆大欢喜》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与受到长兄奥列佛虐待的奥兰多相爱。
不久罗瑟琳受到叔父、篡位者弗莱德里克的放逐,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与奥兰多不期而遇。
以此为主线,穿插了奥兰多以德报怨,拯救了兄长,使其天良发现,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
弗莱德里克受隐士点拨,翻然悔悟,归还权位等故事。
最终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难失散。
薇奥拉爱上了公爵奥西诺,女扮男装给他当侍童。
但公爵却爱着伯爵小姐奥丽维娅。
可奥丽维娅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
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双双结成良缘。
鉴赏与评析四大喜剧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其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如在《威尼斯商人》中,作者通过安东尼奥的形象,赞美了友谊和仁爱精神,又通过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故事,说明真正爱情的纯洁与朴实。
《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中那些追求爱情自由的年轻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
作者无情地批判了封建门阀观念、家长专制批判了中世纪以来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并在对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赞美中,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剧作,该剧展示了繁荣的威尼斯社会中的商业和财富,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它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得观众既能欣赏喜剧的笑料,又能体验到悲剧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以及如何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达到平衡。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相对较早的莎士比亚作品,故事情节仍然符合传统的五幕剧结构。
在这个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对话、独白和咏史调,以及丰富多样的诗歌格式,来刻画角色和展示剧情。
这种多样化的语言运用既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又能增强戏剧效果。
在剧作中,莎士比亚将喜剧和悲剧元素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戏剧化的冲突与紧张感。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借贷者夏洛克的债务纠葛,以及安东尼奥为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筹措资金的情节,展示了财富和商业的两面性。
作为喜剧的一部分,这些情节带给观众欢乐与娱乐。
然而,剧作同时也探究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不公平。
在该剧中,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冷漠和残酷行为使得悲剧的元素得以展现。
此外,夏洛克对女主角波琳娜的扭曲意愿和情感斗争也增加了剧作的深度。
这些悲剧性的情节给观众带来思考与反思。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巧妙地运用了言辞技巧和双关语,从而增加了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例如,在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对话时,他们之间的交锋展示了商业与友谊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种对话技巧使得观众既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紧张氛围,又能欣赏到喜剧的机智口才。
此外,莎士比亚还通过剧中的角色形象来塑造剧作的文学风格。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这两个角色代表着不同的人性,他们的对立和冲突导致了剧作的悲喜交融。
同时,女主角波琳娜也展示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决断力,使得剧作更加丰满。
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融合了喜剧与悲剧的元素,使得观众既能享受到笑料和娱乐,又能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通过多样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和角色形象的刻画,该剧展现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独特魅力。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赏析 1这个寒假在家里读了《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
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
《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
我觉得这部剧情节曲折有趣,弥漫着非常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
剧中有一个既可恨又令人同情的角色。
他的名字叫夏洛克。
他是一个支付高息贷款的犹太人。
他唯利是图,贪婪成性,但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我更喜欢那个鲍西娅。
他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智慧极高,敢于机智果断地投入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不比男人差。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里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威尼斯商人》赏析 2《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
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莎士比亚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安东尼奥这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被金钱摧毁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而夏洛克这样的资本商人,看重利润,损人利己,是社会矛盾的根源,是美好生活的破坏者。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同情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羞辱。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确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
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许多事情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所以,在爱情和友情面前,金钱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迹了。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喜剧作品,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喜剧之一。
该剧以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威尼斯人夏洛克的冲突与恋爱为主线,展现了商人与金钱、友谊与仇恨、占有与宽容之间的纠葛,道出了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一、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在威尼斯这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主要人物包括商人安东尼奥、商人巴萨尼奥、威尼斯夏洛克以及各种情感纠葛中的女主角波提亚。
安东尼奥是一位富裕的商人,与他的朋友巴萨尼奥亲密无间。
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在威尼斯遭到歧视,但他也是个聪明、机智的角色。
波提亚是名貌美的女性,引起了众多威尼斯男子的追求。
二、剧情梗概剧中,安东尼奥为好友巴萨尼奥需要的贷款向夏洛克借钱。
夏洛克本有求财的动机,但出乎意料地表示只借款给安东尼奥,且不带任何利息。
同时,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敌意明显,并设置了一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游戏,其中充满了心机和悬念。
巴萨尼奥周游列国时,爱上了波提亚,但波提亚对巴萨尼奥的爱情利用了制度的漏洞,对追求者提出了一道试炼:选对其中一个箱子才能得到她的手。
结果巴萨尼奥成功选择了对的箱子,两人喜结连理。
然而,剧情趋于恶劣。
安东尼奥的船被风暴摧毁,他借给夏洛克的一万金币到期,夏洛克准备机会揪住机会向安东尼奥讨债。
此时,巴萨尼奥也遭遇了意外,波提亚被迫去外地救夫。
三、人性与道德的冲突《威尼斯商人》让人深思商业社会的伦理道德及人性。
作品中,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歧视,但他的聪明与机智仍赢得了观众的敬佩。
同时,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友谊和仇恨之间徘徊的复杂情感。
作品通过剧情设定,揭示了金钱主义与人性之间的冲突。
安东尼奥借债之后,竟把性命当成赌注,用自己的生命与金钱相交换。
与此同时,夏洛克自身也在这个故事中,通过损害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四、喜剧的反思莎士比亚的喜剧常常以悲剧元素为背景,他在悲剧中穿插喜剧元素,既反衬悲剧的庄严,又让观众在喜剧中思考生活的种种。
《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悲剧分析
《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悲剧分析【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夏洛克是这部作品中典型的人物。
它是一个犹太的高利贷者,具有贪婪、吝啬、自私的特点,金钱是他一生唯一追求的目标,他靠着自己的智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但是到最后心爱的女儿离他而去,并改信基督教。
这个人物的悲剧形象具有着非常强的时代烙印和宗教冲突。
【关键词】夏洛克;威尼斯商人;悲剧分析前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安东尼奥、鲍西亚、巴萨尼奥等充满了朝气的年轻人,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高利贷的贷款者夏洛克,它是剧中的反面人物,他是一个贪婪、吝啬、自私的犹太人,金钱是他人生的唯一目标。
他一直是人们谴责的对象,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所以造成他悲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宗教原因和民族背景造成的。
一、宗教冲突犹太民族是一个多苦多难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深受外族统治者的奴役,在不同的种族中,他们被认为是异类,但是他们是非常有智慧的,同时也是具有坚定信仰的。
夏洛克是犹太人,同样遭受着种族歧视带来的责骂和伤害,在剧中有人将其称之为杀人狗、异教徒等,并且有人会向他身上吐唾沫等等。
在剧中,最后,鲍西亚将夏洛克的所有钱都骗走了,这样就使他的宗教信仰有所改变了,这就使得夏洛克的悲剧出现,这与当时的社会总价关系是分不开的。
在民族歧视中,夏洛克是受害者,他经受了来自不同地方的谩骂,这也使夏洛克的生活充满了仇恨,他每天醒来的方式都不同,它对安东尼奥进行报复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利益,还存在对宗教和民族信仰的侮辱,这样就表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矛盾,也是两个民族间的矛盾。
基督教原本是犹太教的分支,但是后来成为新的一派,这两者之间的竞争逐渐恶化成一种憎恨,进而演化成两个民族间的仇恨,加剧了两者间的矛盾。
夏洛克成为犹太人的代表在这个社会中承受着一切,这种不平等使得他不得不代表整个民族对基督教徒进行控诉。
虽然基督教徒在不断的标榜正义,但是对犹太的迫害确实是从未放弃,在经济上采取剥削,在精神上进行压迫,致使夏洛克的反抗精神越来越强,最后直至夏洛克失去了一切,安东尼奥也不肯放过他,迫使其丢掉信仰,使夏洛克一无所有,这就体现了夏洛克的悲剧就是宗教间的冲突,是宗教本身的悲剧。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讽刺性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讽刺性《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
剧中强烈的讽刺既能引起读者会心的微笑和思考,又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概括起来,《威尼斯商人》中的讽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讥讽了社会的假恶丑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以丰富而逗人发笑的喜剧场景,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各种丑恶的现象,如嘲笑沽名钓誉、是非颠倒、虚假虚伪、金钱至上等。
葛莱西安诺嘲笑了沽名钓誉者:“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脸上装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气,故意表示他们的冷静,好让人家称赞他们一声智慧深沉、思想渊博;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说,‘我的说话都是纶音天语,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他们只是因为不说话,博得了智慧的名声;可是我可以确定说一句,要是他们说起话来,听见的人,谁都会骂他们是傻瓜的。
”莎士比亚对这类人持无情的批判态度。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已暴露出许多令人文主义者深恶痛绝的弊端,借剧中人物之口,莎士比亚对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第二幕第九场中阿拉贡亲王在挑选匣子说:“尊荣显贵,原来不是无德之人所可以忝窃的。
唉!要是世间的爵禄官职,都能够因功授赏,不藉钻营,那么多少脱帽侍立的人将会高冠盛服,多少发号施令的人将会唯唯听命,多少卑劣鄙贱的渣滓可以从高贵的种子中间筛分出来,多少隐?不彰的贤才异能,可以从世俗的糠?z中间剔选出来,大放它们的光泽!”这段台词讥讽了当时社会中的丑恶:无德者窃据高位,贤德之人埋没不显;钻营者处处得意,本分之人事事失意;以渣滓为高贵,把香稻视作糠?z。
巴萨尼奥在挑选匣子说:“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在法律上,哪一件卑鄙邪恶的陈诉不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言词掩饰它的罪状?在宗教上,哪一桩罪大恶极的过失不可以引经据典,文过饰非,证明它的确上合天心?任何彰明昭著的罪恶,都可以在外表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分析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分析一、作品的社会背景《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杰出喜剧作品之一。
作品当中的人物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成功反面形象之一,造成夏洛克这种复杂性格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社会和历史背景。
透视过社会深层背景这一面纱,我们会了解夏洛克其实是社会的牺牲品。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一统天下,犹太人被视为是上帝唾弃的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被迫在世界各地游走做生意为生。
只能靠自己的勤劳聪明努力生存和生活。
即使这样,他们还是会随时遭到基督教及当时社会普通人的歧视和侮辱。
当时的威尼斯虽说是讲法律的社会,人民大众对法律也是深信不疑,夏洛克也曾多次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及复仇基督教徒,但是一再受到打击,他的这点力量在基督教徒面前可谓太微不足道了,仍然受到歧视和压迫。
多少人在不了解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来蔑视夏洛克的,因此在评价人之前了解下社会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夏洛克的人性剖析1.夏洛克是残忍的贪婪的高利贷者的典型代表。
在小说中,夏洛克没有要求安东尼奥偿还几倍的钱而是要割掉他身上的一磅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夏洛克有着强烈的复仇意识,这就意味着一旦有任何机会夏洛克都不会放过,不会放过那些鄙视他侮辱他的人。
他一步一步让安东尼奥走入他的设计中,最后不得不割掉身上的一磅肉,除了那块没有用处的肉,夏洛克能得到什么呢?夏洛克在剧中有这么句话:“他曾经侮辱过我,夺取我十几万的生意,讥笑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个犹太人,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治疗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教一样吗?那么你们要是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喜剧_威尼斯商人_的另类阐释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大胆地打破了悲喜剧的严格界限,把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巧妙地揉合起来,在《威尼斯商人》中将欢乐与忧伤交织,由此创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正如维克多・雨果认为的那样,莎剧“以同一种气息溶合了滑稽丑怪和崇高优美,溶合了可怕和可笑,悲剧和喜剧。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年撰写的10部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作品。
它的主题围绕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借债与还债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了当时社会新与旧两种势力以及善与恶人性的较量,涉及种族与宗教的矛盾。
长期以来,《威尼斯商人》的风格归属等问题一直受文艺评论界人士的关注。
为了从根本上去认识该剧亦悲亦喜的特征,本文拟从《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及情节分析入手,阐释这部戏的剧情色调,以期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莎士比亚的这部戏剧力作。
《威尼斯商人》创作于16世纪末期(l597年),当时即所谓的伊丽莎白女王盛世,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矛盾并不尖锐突出。
莎士比亚早年正处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环境,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各种矛盾势必给他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面对现实,他深深感到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日渐突出,他不再满足于人文主义的充满乐观精神的清一色的喜剧创作,进而转向一方面歌颂人文主义道德观念的理想人物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竭力抨击和鞭挞违反人文主义道德准则的一切恶势力的、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创作中。
作品内容上的转变势必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悲与喜融为一体的创作风格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作家的笔下。
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体。
前者是一个高利贷盘剥者,后者是一个新兴商业资产者。
从“资本”的意义上来看,他们虽同属于一个阶级,但性质却迥然不同。
夏洛克是封建贵族脱胎而来的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者的典型,代表了腐朽衰竭的旧势力;安乐尼奥则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浅析莎士比亚经典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
浅析莎士比亚经典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生平简介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世间公认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是: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喜欢,第十二夜,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当天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
作品背景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在农村,“圈地运动” 在加速进行;在城市,资本主义手工工厂大量出现的结果,手工业者和贫民的状况不断恶化,从1594-1598年间,又连续发生涝灾和严寒,农业欠收,物价飞涨,农民和城市贫民纷纷起来反抗。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它同王室的暂时联盟瓦解。
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盾,因此1596以后写的几部喜剧里,虽然调子还是愉快乐观的,但社会讽刺因素已有所增长。
这时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
主题思想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威尼斯商人》阅读感悟
《威尼斯商人》阅读感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威尼斯商人》阅读感悟”,以供大家参考!《威尼斯商人》阅读感悟1《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四大喜剧之一。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威尼斯生活着很多不同经历不同品格的商人。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安东尼奥。
他聪明、勤奋、慷慨大方博得了大家的信任。
所以事业发展很快。
最近又一批买卖即将成功这使他万分高兴。
这时安东尼奥的朋友巴萨尼奥正匆匆走来原来他深深的爱上了鲍西娅公主想去求婚。
但他觉得只有自己穿上最好的衣服才能和公主相配但他现在很贫困因此只好向安东尼奥借钱。
安东尼奥答应了朋友的请求。
但他全部的财产都在货船上但货船还没有到岸。
那么只有向夏洛克借钱了。
夏洛克是一个心胸狭窄、贪图小便宜的人他一直很嫉妒安东尼奥的才华。
当他得知安东尼奥要向自己借钱心中暗暗高兴。
于是在条约里写到:“如不按时还钱就要从你的身上割下一磅肉。
”安东尼奥冒着生命危险答应了。
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结婚了。
但是一个坏消息传入了他们的耳中。
安东尼奥的船队沉没了夏洛克逼他马上还钱。
但安东尼奥现在一贫如洗。
夏洛克把他告上了法庭准备按条约上说的去做。
在法庭上法官说:“你只能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允许有一滴血要不然你就是违约。
”可夏洛克根本做不到。
最后法官判夏洛克败诉并把他财产的一半分给安东尼奥另一半归国家。
事后安东尼奥才得知那个聪明的法官就是鲍西娅装扮的。
为了救朋友她想出了这个妙计。
不久大家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安东尼奥的船队并没有沉没现在已经抵达港口了。
我被莎士比亚小说里的每一个情节所感动也从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间的道理。
从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都有对朋友真诚、友好的一颗心。
为了朋友的幸福安东尼奥冒着生命危险满足了朋友的需要为了让朋友得到幸福宁可牺牲自己。
威尼斯商人探讨爱与金钱的莎士比亚悲喜剧
威尼斯商人探讨爱与金钱的莎士比亚悲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作品,通过描绘爱情与金钱交错的情节,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金钱在这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情感。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角色的角度出发,探讨爱情、金钱和权利的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主角安东尼奥。
作为一个商人,安东尼奥对金钱的追求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在爱情面前,他变得无所顾忌。
安东尼奥愿意为他所爱的人波西亚愿意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她幸福。
这种深情款款的表现对比了爱与金钱的不同。
安东尼奥的爱情追求展现出纯粹和无私的一面,而金钱则显露出人们的贪念和自私。
相较于安东尼奥,另一位主要角色谢洛克更加现实,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对于谢洛克来说,金钱的价值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东西。
在这个剧中,谢洛克借给安东尼奥相当一笔巨额贷款,将他的生意和名声押上,展现了金钱对于权力和尊严的影响。
然而,即使是金钱的力量也无法阻止爱情的力量。
当谢洛克的女儿波西亚爱上了洛伦佐时,他不得不面临着放弃金钱与权力以换取女儿的幸福。
这展现了谢洛克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无奈与失落,以及金钱对于美满婚姻的无力作用。
另一个与金钱和爱情有关的角色是波西亚。
她是一个害羞和内向的角色,但在爱情面前她显现出坚定的态度。
她反抗了父亲为她安排的婚姻,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
然而,她也无法逃避金钱的束缚。
当她被要求选择爱情还是父亲的要求时,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虽然波西亚选择了自由和爱情,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她将背负着一生的负债和痛苦。
通过这些角色与其纠结的情节,莎士比亚深入挖掘了爱情和金钱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用巧妙的手法展示了金钱在人们的决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威尼斯商人不仅仅是一部悲喜剧,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它向我们展示了爱情与金钱的复杂关系和无尽纠结。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莎士比亚提醒我们要保持真实和纯粹的爱情观念,并明白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威尼斯商人犹太人
【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威尼斯商人犹太人众所周知,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
他的喜剧、悲剧和历史剧都是当时最杰出的作品。
他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更是人人皆知的讽刺性喜剧,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之作。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品:爱情和友谊最终战胜了贪婪和冷酷,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恶的夏洛克最终受到了惩治。
但是,笔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作品时,却发现这部作品其实是对当时犹太人真实生活的一个写照,反映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犹太人在精神和肉体层面都遭受着歧视和压迫的悲惨命运。
《威尼斯商人》是在1596至1597年之间完成的,恰好在1594年,英国发生了“洛佩兹事件”。
洛佩兹是一个犹太人,他被指控通过投毒的方式谋杀了伊丽莎白女王,并且最终判决谋杀成立,当年就被处以绞刑。
这件事情在整个英伦三岛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反响,诱发了反犹浪潮。
祸不单行,有一部叫做《马尔他的犹太人》的戏剧恰好此时也正在英国公演,就像一个恶毒的预言一样,这部戏剧就是围绕一个犹太人来展开的,他也像洛佩兹一样,企图通过投毒的方式来毒杀别人。
因为正好迎合了反犹浪潮,这部戏剧在英国的公演取得了极大成功,创下了很高的连续上演记录,实际上为反犹浪潮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就是《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大背景,由此不难推测,《威尼斯商人》也应该是在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来丑化犹太人的。
实际上,自从中世纪以来,犹太人的命运就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整个欧洲范围内反犹势力横行,反犹潮流一浪高过一浪,在十字军东征期间达到顶峰:东征战士的神圣使命就是扫除前往耶路撒冷朝圣途中的一切障碍,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属于他们的圣殿;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宗教战争,犹太人也被深深卷入其中。
大约在15世纪,欧洲的西班牙发生了一起针对犹太人的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约有三万左右的犹太人因为不愿改变自身信仰皈依基督教而被西班牙当局活活烧死,而且大批犹太人还被下令赶出了西班牙。
《威尼斯商人》中人物的悲剧性分析
《威尼斯商人》中人物的悲剧性分析一、前言《威尼斯商人》讲的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朋友巴萨尼奥完成他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
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而夏洛克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此外,安东尼奥还常常指责并鄙视夏洛克,两人结下了仇恨。
身为犹太人的夏洛克怀恨在心,假装也不要利息,但若过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作为赔偿。
很不幸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安东尼奥资金周转不灵,无力偿还贷款。
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决定履行诺言。
人们劝说夏洛克放弃对肉的残酷的赔偿方式,但是夏洛克坚持要履行合约,坚决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块肉来。
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亚假冒险扮律师出庭,她先是站在夏洛克的立场说一定要严格实行威尼斯的法律,但后来话锋一转,根据合约,夏洛克要求一磅肉作为处罚,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一滴血。
如果流血,根据威尼斯法律,谋害一个基督徒(公民)的性命是要没收财产的。
夏洛克败北,因无法执行恰好割一磅肉并不流一滴血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取材于古老传说。
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娅结成夫妻;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并携款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就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巴萨尼奥的婚姻,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金币如无法偿还以肉抵债而引起的契约纠纷。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写作于1596~1597年。
此剧被反复翻译成汉语,并多次被选入课本。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浅议《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
浅议《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摘要我们都知道,《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部喜剧,这部戏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
同时也反映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资本家和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它表达了作者对金钱,法律和宗教在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对剧中的主要人物一一作了解析,显示了大量的人文主义气息在资本主义社会伊始,并为社会和人类表达了一种理性的爱。
文章彰显了女性个性解放,突显了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当权期,女性地位、意识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人物分析;个性解放;人文主义思想简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它的主题是歌颂仁慈,友谊和爱情。
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的一面镜子。
它表达了作者对金钱,法律和宗教在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文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也是这部戏的亮度特性。
看完戏,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剧中的社会背景是符合现实社会的。
接下来本文将展示剧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奥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的精神;鲍西娅在剧中占有最重要的部分,本文谈到了她的性格,兴趣爱好,爱情和内在含义。
一《威尼斯商人》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今天,它也获得在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就非常有必要谈论一下资本主义在英国的成长史,尤其是在16世纪。
1.在伊丽莎白统治下的社会亨利八世在1547年去世,他9岁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继承了他的皇位,这个男孩后来也成为了英格兰首位信奉新教的统治者。
爱德华六世在1553年去世,只有15岁。
然后,他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女王。
新女王加冕后,她的议会通过了必要的立法取消了教皇的优势,由此战胜了教会,并给了伊丽莎白权力。
伊丽莎白死于1603年3月24日。
她44年的统治有力地保证了新教在英国和北欧的胜利,而且大大增加了她在英格兰的权力和声望。
她的海军战胜了西班牙国王的伟大舰队,她的水手航行全球,并建立了北美殖民地。
喜剧中的悲剧色彩
喜剧中的悲剧色彩——浅析喜剧《威尼斯商人》摘要:十六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全面繁华的伊丽莎白时代,而莎士比亚正是在这种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之中诞生的,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了当时的现状。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不同于《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纯粹喜剧,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包含了悲剧因素,这也是它成为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带给人的震撼远高于纯粹的喜剧。
本文根据剧中的人物的分析,试图说明其悲剧性的意义。
关键字:莎士比亚喜剧悲剧威尼斯商人夏洛克鲍西亚安东尼奥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莎士比亚文集》《莎士比亚评论集》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创作鲜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把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为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莎士比亚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时代。
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新旧交替时代的社会现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取材于古老传说。
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也是最重要的,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
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借款三千,如期不还,割肉一磅抵债。
由此展开了戏剧中的高潮部分。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社会讽刺性喜剧。
从剧中可以看出来,表面上充满了爱情的欢乐,大自然的美妙,还有大团圆的快慰,但是仔细分析,反复阅读,便发现喜剧的背后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色彩
Jno o s n)曾 评 价 说 : “ s n to n 士 比亚 时 期 的典 型 代 表。 《威 尼斯 商 人 》写 律 的夏 洛 克 ,却 终 “ 法律 字 面含 义 而 生 的 He wa o fa 因 a e,b tf lt 。 ” (他 不 属 于 一 个 世 作 时 英 国 正 处 于 资 本 主 义 的 迅 速 发 展 期 ,逐 人 也 会 因 法 律 字 面 含 义 而 死 ” 。 事 实 也 证 g u or I i a me 纪 , 而 属 于 所 有 时 代 )。 说 不 尽 的 莎 士 比 亚 步 向 海 外 扩 张 , 财 富 的 积 累 是 国 家 发 展 的 重 明 , 鲍 茜 亚 对 合 约 和 法 律 条 文 的 巧 妙 解 释 就 也 经 常 被 用 来 指 称 这 位 伊 丽 莎 白 时 期 的 宠 要 目标 。 而 以 夏 洛 克 为 代 表 的 放 高 利 贷 者 虽 将 夏 洛 克 置 于 死 地 了 。 本 应 为 最 严 肃 的 法 律 儿 , 世 界 的 每 个 角 落 只 要 有 书 籍 就 有 莎 士 比 曾 为 经 济 发 展 解 过 燃 眉 之 急 , 但 终 被 经 济 发 体 系 ,在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里 , 可 以 通 过 轻 巧 的 亚, 他 也位列 历史上 最有影 响的1 0 。 O人 展 的 滚 滚 潮 流 所 淹 没 。 因 为 放 高 利 贷 者 并 不 不 同 解 读 就 转 为 资 产 阶 级 利 益 服 务 了 。 这 是 《 尼 斯商 人 》是 写于1 9 年 ( ~说 为社 会 创造 新 的财 富 ,他 们 只 为个 人 利 益服 法制 的悲 剧 ,也 是 夏洛 克 无 法逃 脱 的 悲剧 结 威 6 5 又 在1 9 年 置于 出版商 的 岸头 ,可 能写 于 二 , 务 ,所 以他 们 被 新 兴 的资 产 阶级 称 为 社会 的 局。 3 5 三 年 前 )。 首 演 于 1 9 年 ,1 0 年 它 以 四 开 寄 生 虫 , 遭 人 唾 弃 。 而 应 时 势 而 生 的 以 安 东 8 5 0 6 最 后 , 还 有 社 会 和 剧 作 家 的 因 素 , 在 基 本 形 式 出 现 。 它 是 莎 士 比 亚 喜 悲 剧 的 过 渡 之 尼 奥 为 代 表 的 商 人 是 新 兴 资 产 阶 级 的 典 型 。 督 教 占据 统 治 地 位 的 社 会 背 景 下 , 虽 然 莎 士 作 。 故 事 并 非 莎 士 比 亚 原 创 , 其 主 要 情 节 取 他 们 从 事 海 外 贸 易 , 在 英 领 土 之 外 树 立 英 国 比 亚 本 人 或 许 对 犹 太 人 和 异 教 徒 怀 有 同 情 , 材 于 意 大利 作 家乔 万 尼 。菲 奥 伦 蒂诺 的 短 篇 的形 象 ,传 播 英 国的 影 响 ,又 为 国 家带 回 了 但 为 了适 合 当 时 的演 出 需 要 ,考虑 观 众 的 感 小说 ( 瓜 》 ;三个 匣子 择 婿 的故 事 则 源 于 财 富 ,完 成 资 本 主义 的原 始 积 累 。 当时 这 些 受 和 反应 ,演 出 不可 能 对夏 洛 克有 太 多 的 同 傻 中 世 纪 的 《罗 马 人 的 伟 绩 》 中 的 第 6 个 故 从 事 海 外 贸 易 的 商 人 被 尊 称 为 “ 家 商 情 之笔 ,注 定 要将 其 刻 画成 一 个贪 婪 成 性 的 6 皇 事 , 同 时 借 鉴 了 当 时 台 上 的 其 他 故 事 。 从 人 ” , 他 们 所 从 事 的 被 视 为 “ 尚 的 职 守 财 奴 形 象 , 并 且 最 终 还 要 被 剥 夺 走 宗 教 信 高 1 2 年 第一 版 《 士 比亚 全 集 》开始 , 《 63 莎 威 业 “ ,在 这 样 的一 种 经济 背 景 下 ,夏 洛 克 的 仰 的 自由 ,被迫 皈依 基督 教 ,因 为这 是那 时 尼 斯 商人 》一直 被 归 类 为喜 剧 , 因 为其 中 的 处境 绝 不 会 有任 何 的 喜剧 色彩 。莎 士 比亚 所 观 众所 公 认 的拯 救 夏 洛克 灵 魂 的唯 一 途径 。 夏 洛 克 的 生 动 刻 画 和 结 尾 处 三 对 恋 人 的 完 美 塑 造 的 夏 洛 克 角 色 的 悲 剧 性 就 有 其 当 时 的 经 所 有 这 些 因 素 就 为 夏 洛 克 的 悲 剧 命 运 准 备 好 结 合 。 但 是 随 着 种 族 主 义 的 瓦 解 , 及 二 战 中 济 基 础 了。 了 社 会 环 境 背 景 , 主 客 观 因 素 具 备 , 夏 洛 克 希 特 勒 对 犹 太 人 的 大 屠 杀 , 犹 太 人 的 话 题 再 宗 教 角 度 : 犹 太 人 一 直 被 基 督 教 人 仇 恨 注 定 要 改 变 这 个 剧 目的 喜 剧 色 彩 了 。 也 不 能被 视 为调 侃 幽 默。 现 代读 者 和 学者 也 是 因 为犹 大 出卖 了耶 稣 ,但 是他 们 忘 记 了 耶 《 威尼 斯商人 》成 形于4 0 0 多年前 , 由于 在 不 断 的 关 注 这 个 再 难 称 为 喜 剧 的 巨 作 , 不 稣 本 人 就 是 犹 太 人 。 由 于 犹 太 人 坚 持 自 己 的 当 时 的 整 体 社 会 背 景 大 大 区 别 于 我 们 当 今 的 断 有 文章 为 夏洛 克作 辩 护 。 重读 《威 尼斯 商 信 仰 ,拒 绝信 仰 耶 稣 ,所 以在 犹太 人 的 发展 社会 ,学 术 与 非学 术 界对 该 剧 的研 究 也一 直 人 》或是 重 看该 剧 的 电影 版 ,人 们 更 多表 现 史上 与 几 个词 紧 密联 系 :流 浪 ,迫 害 ,与歧 没有 停 止 过 。随 着 历史 向前 发展 ,新 的解 读 的 是 同 情 和 心 痛 , 为 着 夏 洛 克 的 家 庭 , 经 视 。 中 世 纪 的 欧 洲 是 基 督 教 统 治 的 时 代 。 犹 不 断 出 现 , 而 该 剧 就 像 是 一 片 大 海 , 人 们 难 济 , 宗 教 , 法 律 ,社 会 等 方 面 的 悲 剧 色 彩 。 太 人 没 有 任 何 的 经 济 社 会 民 族 地 位 , 还 被 剥 以 穷 尽 ,相 信 这 种 解 读 与 阐 释 为 我 们 更 深 入 本文将 逐一 分析 ,以资共赏 。 夺 了 从 事 正 当 职 业 的 权 利 ,他 们 不 能 从 事 商 地 理 解 莎 士 比 亚 ,理 解 他 的 戏 剧 会 产 生 积 极 家 庭 角 度 : 夏 洛 克 唯 一 能 爱 和 唯 一 爱 的 业 经 营 , 却 被 无 故 征 收 各 种 无 理 的 税 收 。 除 的 影 响 和 推 动 , 相 信 这 种 现 象 还 会 继 续 并 会 人 女 儿 杰 西 卡 对 他 没 有 任 何 感 激 之 情 , 毫 不 了 做 流 浪 的 小 贩 , 对 于 天 生 善 于 经 商 , 经 常 产 生 更 多 更 丰 硕 的 新 成 果 。 犹 豫 地 与 情 人 罗 伦 佐 私 奔 了 , 并 卷 走 了 他 辛 处 于 有 产 阶 级 的 犹 太 人 来 说 , 放 高 利 贷 几 乎 苦 一 生 积 累 的 财 富 。 要 知 道 这 财 富 是 他 用 自 是 他 们 唯 一 可 以 生 存 的 职 业 , 但 这 种 被 迫 来 己 的 尊 严 人 格 社 会 声 誉 为 代 价 换 来 的 , 是 在 的 职 业 却 又 被 他 们 的 统 治 阶 级 深 恶 痛 绝 。 好 基 督 教 占 统 治 地 位 的 社 会 夹 缝 中 得 来 的 。 他 似 犹 太 人 生 来 就 喜 欢 做 此 营 生 一 样 , 天 生 就 唯 一 的 女 儿 和 唯 一 可 以 得 到 心 理 安 慰 的 财 富 是 守 财 奴 , 贪 婪 鬼 , 冷 血 动 物 。 他 们 的 民 族 都 一 起 投 入 到 基 督 教 徒 罗 伦 佐 的 怀 抱 了 。 夏 是 劣 等 民 族 ,是 食 血 食 肉 的 恶 魔 , 这 些 我 们 参考 文献 洛 克 在 大 街 上 哭 喊 着 “ 的 钱 1 我 的 女 从 历 史 上 基 督 教 对 犹 太 人 的 恶 意 诽 谤 中 可 窥 [ ]美 ] 克 尔 ‘H‘哈 特 《历 史 上 最 有 影 响 的 我 1[ 迈 儿 l ” , 是 何 等 的 伤 心 。 但 令 他 更 是 心 痛 的 一 斑 。 他 们 被 称 为 ‘ 毒 ” , ‘ 血 蝠 ” , 1 O 》, 苏世 军 ,周宇 译 , 湖 北教 育 出版 社 ‘ 病 ‘ 吸 A ��
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人物的悲剧色彩
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人物的悲剧色彩作者:周晓露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22期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作品之一,然而这部作品中却存在很多悲剧色彩。
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和巴萨尼奥这四位主要人物各有各的悲。
夏洛克因宗教种族矛盾受尽欺辱,人人诛而远之,连自己的女儿都携财与他痛恨的基督教徒私奔;安东尼奥为巴萨尼奥签订割肉抵贷的生死锲约,为爱牺牲一切,性命皆可抛,然爱而不可得;鲍西娅才貌双全、家财万贯,但婚不由己,最终以为自己抱得好郎君,却得人不得心,终不得真爱;巴萨尼奥看似抱得美人归,尽享荣华富贵,但他心不由衷,同时辜负两个爱他的人,备受“爱与背叛”的煎熬。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悲剧;人物;莎士比亚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2-0138-03《威尼斯商人》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深受读者的喜爱,四百多年来,这部戏剧经久不衰、热度不减。
人们喜欢巴萨尼奥选匣子求婚的精妙绝伦,喜欢鲍西娅法庭辩论时的勇敢机智,喜欢最后安东尼奥不用割肉还贷的完美结局,喜欢恶人夏洛克最终受到惩罚。
看似是喜剧,但许多学者都认为这部戏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剧或喜剧。
马红玲认为这部戏剧强烈的悲喜对照构成鲜明的反差,轻松、愉快、滑稽只是表面的形式[1]。
王静也认为这部戏剧的戏剧色彩中充满悲剧元素[2]。
这部戏剧中有两条主要的故事线:第一条是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割肉抵贷”借贷;第二条是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之间的爱情线。
安东尼奥为了巴萨尼奥签署了割肉抵贷的契约,虽然差点因无法按期还贷被割肉抵贷致死,但最终情节反转,聪明机智的鲍西娅为他赢得了官司。
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爱情也是完美结局,鲍西娅在遵从父亲的遗嘱的同时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
表面上,这些都是喜剧情节,然而,“《威尼斯商人》并不符合悲剧或喜剧的传统定义”[3],对于这部戏剧的四位主角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和巴萨尼奥来说,他们各有各的悲。
_威尼斯商人_的悲喜剧因素_安东尼奥的悲剧爱情_师艺荣
尼奥)眼眶里 满 是 泪,转 过 了 脸,向 身 后 伸 出 了 他 的 手 ,很
这位男一号的爱情悲 剧 结 局,即 是 证 明 整 出 剧 是 一 场 关 于
热烈地握了巴萨尼 奥 的 手,就 这 样 离 别 了。”“萨 拉 尼 奥:我
爱情的悲喜剧的重要武器。
想 他 只 是 为 了 他 才 恋 着 这 尘 世 。”[1]85 (第 二 幕 ,第 八 景 )安
莎士比亚的戏剧 可 被 分 为 三 类:历 史 剧、悲 剧 和 喜 剧, 肉的风险向自己的仇 人 夏 洛 克 借 钱,此 种 感 情 在 普 通 朋 友
从其为戏剧命名的一 贯 方 式 来 看,历 史 剧 通 常 以 国 王 的 名
之 间 是 不 可 能 存 在 的 ,只 有 爱 情 可 以 做 出 合 理 解 释 。
明这是他最 关 心 的 事 情,他 的 问 题 带 着 浓 浓 的 醋 意 ,他 是
于第四幕就 已 结 束,如 果 他 是 剧 名 中 所 指 的 商 人 ,第 五 幕
在 嫉 妒 那 位 女 士 ,只 有 爱 情 能 够 导 致 这 样 的 嫉 妒 。
即为画蛇添 足 了,因 此 他 也 不 可 能 是 剧 名 所 指 的 商 人 ,相
的 怜 悯 与 恐 惧 ,符 合 悲 剧 特 征 ,因 此 该 剧 被 称 为 悲 喜 剧 更 为 合 适 。
关 键 词 :威 尼 斯 商 人 ;安 东 尼 奥 ;同 性 爱 恋 ;悲 喜 剧
中 图 分 类 号 :I561.07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8275(2015)04-0081-03
最后,因鲍西亚的 机 智,安 东 尼 奥 免 于 血 肉 之 灾,但 也 输掉了与鲍西亚之 间 的 爱 情 之 争。 他 向 鲍 西 亚 许 诺,巴 萨 尼奥会保 管 好 她 的 戒 指,不 会 再 将 它 送 给 别 人 了 。 “我 现 在敢再来作 保,我 以 我 的 灵 魂 作 抵 押 ,你 的 丈 夫 再 也 不 有 意 的 背 誓 。”[1]191(第 五 幕 ,第 一 景)他 无 法 获 得 心 中 所 爱 ,唯 一可做的就是为他 祝 福。 他 独 自 一 人 回 到 了 威 尼 斯,他 与 巴萨尼奥之间的爱情没有结局。他们的爱情是个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商人之喜剧中的悲剧
摘要:戏剧在三条情感线的交织下按上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收官印章,但细细思之,喜剧的狂热过后,留下的是略带苦涩的怜悯。
这种喜中含悲的创作特点,是
莎士比亚笔下讽刺背后的一种同情。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喜剧;悲剧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之一,该作品情节在三条情感线的牵引下发展延续,
包括:爱情、亲情、友情。
每条线延伸出其中所特有的思想,这些思想大都涌现于文艺复兴
的思潮之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提倡自由平等,女性的地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女性的
聪明智慧、勇敢胆大不再是世人眼中的钉子,禁欲主义的迷雾渐趋消散,女性的光辉实现了
原始女性氏族社会后的第二次焕发。
因而,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放开了父亲给予的荣华,放
弃了原本的民族血液,放下了所谓的信仰,以爱为名与罗兰佐私奔;因而,鲍西娅敢于在众
人眼下展露自己的才华、端庄与大方,以平息丈夫的悲伤与恐慌。
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世观是
对神学人格异化的一种拨乱反正,人本主义成为人们所追崇的对象。
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相比,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人与人之间和个体的利益诉求被扩大,夏洛克是其中被
异化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
作为商人,他通过提高贷款的利息谋取暴力;作为父亲,他用
恶言恶语试图挽回女儿私奔所带给他的损失。
夏洛克在个人的金钱利益麻醉剂的作用下变得
呆板而无良知,以至于被仇恨蒙蔽,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错失了理性更错失的自己本想守
护的东西。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格近代的一个时期,这时的戏剧角色不单单是一个角色,他还
透过角色,将人性最本质的特征呈现给大众,其中有对古希腊时期“英雄主义”思想的继承,
也有对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反思。
这种反思不仅体现在夏洛克的个人主义上,安东尼奥与
巴萨尼奥间的情谊上同样有展现。
安东尼奥不惜去向仇人借钱,也要为朋友巴萨尼奥的爱情
出力;巴萨尼奥宁愿丧失生命、妻子和整个世界也不想让安东尼奥失去性命,这种完美情谊
即便是放在当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国,也丝毫不会遮掩去他原本的灿烂。
戏剧在三条
情感线的交织下按上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收官印章,但细细思之,喜剧的狂热过后,留下的是
略带苦涩的怜悯。
这种喜中含悲的创作特点,是莎士比亚笔下讽刺背后的一种同情。
一、异教徒的悲
整篇戏剧中,莎士比亚对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做了细分,将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排斥全盘
托出。
当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时,夏洛克吐槽道:“······因为忍受迫害本来就是我们民族的
特色。
您骂我异教徒······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夏洛克的话语中除了愤恨,更多的是种族被歧视的委屈。
由此可见,民族不平等、民族歧视的渊源已久,倡导民族平等的声音并
非一朝一夕一瞬产生的。
安东尼奥借钱在前,本应该恭恭敬敬,但最后却以恶语相向,其反
对的不单单是夏洛克的人品,还有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整个犹太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段,换角度言则是,安东尼奥背后的基督教徒带着自己的信仰去贬低夏洛克背后的犹太人,这在
某种程度上凸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些许思想,即宗教思想发展变异,宗教不再单纯作为一种
信仰存在,还是一批划分阶级的工具和凭借。
夏洛克言:“······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人与人的衣食住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并列的,非复制粘贴,因而也不需要分个先来后到、高低贵贱,而透过夏洛克的言语可知,那个时代,这些理论大都不被世俗所接受。
所以,莎士比亚等一
大批对该社会现象持有反对意见的知识分子,将讽刺和反对的呼声愈唱愈高涨,这些呼声与
人本主义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思想标志。
夏洛克因为种族原因
被贬低排斥实属不应,但他在犹太人生产经营手段的基础上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在乎他人
利益的行为应被指责唾弃。
二、杰西卡的亲情背叛
莎士比亚时期,看戏剧的观众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单方面的人物形象并不能满足观众
的心理需求,因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塑造了性格迥异的人物,除主角之外的较为突出的便是
杰卡西,杰卡西的形象既贴合当时女性的理想观念,又符合当下女性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但在这种义无反顾的情境下,最大的受益者似乎并不是她本身而是罗兰佐,而其中最大的受
害者则是她的父亲夏洛克。
“再会;要是我的命运不跟我作梗,那么我将要失去一个父亲,你也要失去一个女儿了”,杰西卡在私奔前曾在心中这样告知过父亲。
杰西卡的私奔不单单使夏洛克失去了女儿,还让他失去了他最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现代知识分子眼中是墨香的对
面邻居铜臭,但它们在夏洛克眼中却是他生命的一切。
女儿私奔后,起初他的言语中充斥着
女儿一词,字里行间莎士比亚对夏洛克寻找女儿的过程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在涉及杰
西卡带走的东西时,却又大着重笔,将奢华和珠光贵气都铺陈开来,让人为之一惊,随后又
在珠宝气中点缀些许芬芳,最终夏洛克爱财的形象被塑造的彻彻底底。
与其说杰西卡在亲情
上背叛了夏洛克,倒不如说是金钱因亲情上的错失而被如数偷走,后者对于夏洛克而言更为
痛苦,更为致命。
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一件事的区别是一次和无数次。
杰西卡的背叛
一直延续到了戏剧的尾声,其结局是给予了夏洛克足够的痛苦。
夏洛克的一半财产充公,一
半财产要在自己死后交由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继承,旁人拍手称快时,夏洛克心如刀绞。
孔夫子曾言,富贵为人所欲,人爱财是寻常之事,更何况夏洛克这个爱财爱到极致的人呢?从夏洛克的思维方式上来细观整部剧,正真的受害者就变成了夏洛克。
三、观念不合的婚姻
夫妻观念一致,有共同话题方能长久。
杰卡西和罗兰佐私奔前,罗兰佐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天和你的思想,都可以证明你是属于我的”,众所周知,杰卡西是夏洛克的女儿,她诞生
和生长在犹太教的家庭中,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有异于基督教思想,因而在后期的生活中肯
定会有别于作为基督教徒的罗兰佐,长此以往,曾经的浓郁甜蜜的爱情就会被生活的琐碎压制。
戏剧的结局没有对杰卡西和罗兰佐之后的生活进行交代,目的似乎是让喜剧的氛围能够
延续,以迎合观众所需亦或者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
而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相识就更为仓促,他们只是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了彼此,且巴萨尼奥追求鲍西娅的动机似乎不是那么
纯粹,开头第一幕有”第一箭“和”第二箭“之说,如果将”第二箭“看做安东尼奥第二次借钱,将”第二箭“射中的目标看做鲍西娅,那么顾思之,”第一箭“是安东尼奥第一次借钱给他,那么”第一箭“的目标又是谁呢?由此看来,巴萨尼奥似乎并非纯情之人,他追求鲍西娅只是把
她当作了要猎杀的猎物,以此来还完之前的借款,结束自己的借款生涯,但鲍西娅却浑然不知。
纵而观之,秘密揭发之日,就是关系破裂之时。
综述:
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把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情感线交错下的阴暗面于欢喜中揭露出来。
浮现于喜剧中的悲剧因素,是莎士比亚内心诉求的体现,也是当时人们情感追求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静.论《威尼斯商人》中的“爱情”与“背叛[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李品伟.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舞台[J].外国文学期刊.1986
[3]邢慧颖.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J].文艺生活期刊.2019
[4]何向阳.人格的成长史: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J].红岩.2004
[5]贾旭鑫.论家庭教育中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6
[6]朱豪生译,莎士比亚著.《威尼斯商人》[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