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文所提到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一本语文辅助教材,该教材是一部典型的语文学习指南,主要介绍中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适合高中生以及各年级的其他读者。
本文将以《咬文嚼字》作为主要参考,进行语文学习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材解析《咬文嚼字》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中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具体如下:1. 阅读习惯养成从章节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本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了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说,在字词阅读方面,我们需要建立过硬的字形基础和丰富的词汇库;在阅读的比较中,我们需要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并且顾及全局,细节又不失立体,做到看懂并理解文章。
2. 文章鉴赏在文章鉴赏方面,《咬文嚼字》从语境理解、修辞手法、文本分析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文章,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与领悟。
3. 作文技巧在写作方面,我们从语言、结构、逻辑等各个方面来讲解作文的技巧。
教材从格式到素材,从论点到逻辑,总结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4. 名著精析《咬文嚼字》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名著精析的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及鉴赏,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启示《咬文嚼字》这本辅助教材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何启示呢?1. 培养阅读习惯从教材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读者需要有充分的字词基础,从字形到含义都了然于胸,同时还需要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做到细节不漏,全面理解文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读书、复习语文知识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重视文章鉴赏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章表面,还需去领悟文章中的情感、感悟,这同样必须靠阅读与鉴赏。
在学习鉴赏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方法,如通过语境推测词义,或是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等。
3. 勤于写作,提高技巧在写作方面,教材对于作文的技巧有十分详尽的讲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当然,这里用的是他的本义和原义,然而,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何谓咬文嚼字呢?《现代汉语词典》里,“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有三个含义: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从以上三个释义而言,“咬文嚼字显然是贬义词。
”一提到这个词,人们往往会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什么积极意义。
那么这个词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么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他作为标题,大抒特抒。
他是如何解释这个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关于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清代桐城出了以方苞,刘大魁,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之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
朱光潜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
(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发展的专著,朱光潜自己说其在美学上的发展是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基础的)三、思考分析文中几个咬文嚼字的例子(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和推敲关键字词的妙处,体会关键字词在语句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语句的推敲和使用体会情感态度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语句使用中能够更加精细化,反复斟酌。
达到更好的写作和表达的目的。
4.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有创新精神,不落窠臼。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咬文嚼字的。
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
《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勾画出每段的中心句,理解文章大意。
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1)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
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学案二、解题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题目的含义:在文学,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
三阅读思考1.把握中心: “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2.掌握材料: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 所举的例子说明什么道理?3.分析论述: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四、文本探究(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郭沫若朱光潜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郭沫若是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不盲从,指出了他的“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说法的错误,提出:“你这”式的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对朱先生的这种说法,你同意吗?(4)该例采用哪种论证方法,旨在论述什么观点?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明确(1)你这——是坚决的判断(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设计第8课咬文嚼字-
字斟句酌【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部署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谨慎的治学态度,培育学生学习过程中“字斟句酌” 的习惯。
【教课要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要旨。
【教课难点】理解并正确评论作者的看法,学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字斟句酌”。
【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漫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干练的谈论文。
他告诉人们不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字斟句酌的精神,勤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满。
在教课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谈论文的特点,认识作者看法,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指引学生培育字斟句酌的精神,养成优秀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所以,教课方案在剖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育学生独立思虑、怀疑研究的习惯,加强思想的深刻性和批评性,并将这类思想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教课方法】自主——合作——研究法,朗读法,点拨法【教具准备】 PPT 课件(另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2009 年 9 月 4 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当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用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
发奋图强,成功必然在我;奋斗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大家一同朗诵一下这段话。
做学识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发奋图强的精神,今日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即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朱光潜 (1897-1986), 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现代美学的开辟者、奠定者之一。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柬》、《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生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 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指引学生要关注当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发言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发奋图强的写照,而他的这篇漫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虑达成的。
人教版必修五:8咬文嚼字 教案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 题 《咬文嚼字》 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能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点启示。
过程与方法评价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重点 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难点 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导入 二、1、简介作者 2.写作背景 3.文体知识 见学案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咬文嚼字的含义(用课本原句回答) 明确: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是否八个自然段就划分八个层次呢?请同学们根据文意划分一下层次。
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
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四、研习课文 让学生自行概括,本文的咬文嚼字的几种情况(能反映作者观点的语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第三段) “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 (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第四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最后一段) 五、赏析品味课文 1、朱光潜先生提倡“咬文嚼字”,贬词褒用,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看作者例举了什么事例,这些事例证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明确: (1),郭沫若改台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8 咬文嚼字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把握作者观点。
2、品味佳句,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
2、引导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逐渐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咬文嚼字实例,把握作者观点。
难点:深入体会作者提出的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教学方法】点拨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一)结合学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设计意图: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卡通图片展示)师:“这幅图片可爱吗?”生:“可爱!”师:“好,我们就根据图片猜一个成语——小老鼠看书,提示:打一成语”生:“咬文嚼字”师:“回答正确,咬文嚼字。
注意‘咬’跟‘嚼’的偏旁,它跟什么有关系?谈谈你的理解”生:“嘴!‘咬’是占为己有,‘嚼’是慢慢品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咬文嚼字》。
”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现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论诗》等。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快速阅读课文,并注意以下问题: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有哪些?(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1、文章有几段?文章共分8自然段。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有哪些?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初步认识文艺评论说理的特点。
2.深入领会“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咀嚼玩味文中的实例,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
2.深入理解“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重温一下大家之前已经学过这篇《咬文嚼字》,这个过程呢老师可以称之为“热剩饭”,有道是“剩饭姓张,越热越香”,那说到这儿我倒要问问“剩饭姓赵、姓王可以吗”,答曰:前者不押韵,后者无平仄,不好不好!同学们,这其实就是在“咬文嚼字“啊!不过,我看有些同学听到老师说这个俚语时好像情绪不高,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没吃过剩饭,没有这个生活环境自然就无法进入这个语境了!(为“推敲”之例埋伏笔)众所周知,这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里贬义词褒用,作者之所以在这里用这个成语本身就是在“咬文嚼字“,所以呀,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咬文嚼字”(板书“咬文嚼字”),看一看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美学家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是一篇文艺评论。
说到这里,首先希望大家不要对“美学家、文艺评论”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美”就在我们身边,“文艺评论”也不应当只属于专家学者,它应该属于每一个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者。
“文艺评论”,顾名思义,评论的对象是文艺作品,针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等阐述自己的见解。
(投影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个环节删去)(品读阶段)(二)既然大家都学过这篇文章,那么我们来看作者举了几个和“咬文嚼字”有关的例子呢?(五个)引导学生一起复述并读文章主旨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三、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四、课文分析《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
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
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
第l、2段为第一层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如何批判性地阅读文本。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阅读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覆盖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各个方面,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口头评价、作业评价、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篇第8课,属于文艺随笔。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总结课文的实例,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查字典,了解字典中“咬文嚼字”的含义。
2.文中作者对“咬文嚼字”提出的新观点是什么?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证其观点?4.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教学过程】课时一一、导入新课(一)导入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精练,而炼字在我们阅读、写作或者考试时经常会遇到。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也在不断探索着。
比如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费尽心力,全书血泪交融,感人至深,可谓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因此《红楼梦》能够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除此之外还有(再选一两句):(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方干)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
(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顾文炜)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晋·陶渊明)诗可数年不写,不可一字不真。
(清·袁枚)爱好由来难下笔,一诗千改始心安。
文学大家们尚且还不断追求字斟句酌,力求语言精炼传神,那么我们阅读或者写作时,也要学习他们字斟句酌的精神,今天我们便一起来学习一下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二)朱光潜的生平及作品介绍朱光潜听过没?名著导读《谈美书简》,回顾一下,《谈美书简》是以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政治等问题,是一本议论美感修养的文艺理论学著作,因此,朱光潜被称为“美学老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宜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淸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嚅字二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一究法,诵读法,点拨法6、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7、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过程:(-)导语设计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轼: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因为“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
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
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展示课题《咬文嚼字》朱光潜板书:咬文嚼字(二)粗读课文,把握论点1、提问学生'‘咬文嚼字”什么意思?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跳读理解“咬文嚼字”的新含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2、教师引导: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左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1.doc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她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 平直,无味。
”换句话说,即缺乏诗句应有的含蓄和诗味。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 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來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黯然失色了。
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足见,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字的变动,整首诗的意境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应该学习苏小妹,在创作中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咬文嚼字,让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精益求精。
二、作者简介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梁军一、教学分析设计1.教材分析:《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一篇课文,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还要在重点赏析的基础上,讨论作者在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上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生分析:高三学生基于三种情形需要学并探究这篇文章的妙处:一方面是对作文写作的焦虑,希望能有作文的万能公式,而本文谈到的“套版效应”对此有较科学的分析;二是感知典型议论文写作特点,学会准确严密地论证,三是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体验性目标:探究感知课文议论的特点,特别是“咬文嚼字”与平时写作的关联,纠正不良写作习惯4、媒体分析投影仪,PPT5:核心问题分析核心问题: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习得并学会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可选择从列举的事例及分析入手,进而探究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观点,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习得“咬文嚼字”的方法,并能运用之。
二、教学实施设计(一)提出问题;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2、请同学说说“咬文嚼字”的含义——不注重实质,过分推敲词句。
是一个贬义词。
大学问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在名为《咬文嚼字》的文章中赋予了它一种新的意义,我们来学习一番,看看从中能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人教版-语文-高三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一、生活中出现错别字常常会引出荒唐的笑话,请同学们看看下面几则小笑话,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①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
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②一售货员把“零售”的“零”写作“另”。
小明说:“阿姨,‘零’字写错了,写了别字。
”售货员: “得了吧,‘别’字还有个立刀呢! ”③一老板要请客,写了要买两只鸡、一只兔的帖子叫仆人去办理。
可是仆人只买了一只鸡回来。
他很生气地说:“还有一只鸡呢?兔子怎么没有买回来?”仆人说:“你帖子上不是写‘鸡两只,免一只’吗!”④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交给女朋友小李,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
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⑤直系军阀曹锟的参谋总长张怀芝有一次写了道命令给部下:“抓某某来参谋部。
”部下便把某某五花大绑抓来。
张见到惊奇地问:“谁让你们抓某某来的?”部下说:“根据您亲笔写的手令。
”一看果然是自己把“派”写成“抓”,但他仍嘴硬:“派、抓,差不多嘛!快把人解开。
”二、有的学生不小心在作文中写了错别字,不是让人一头雾水、不解其意,就是读来啼笑皆非、摇头不已。
请改正下面几组作文中的错别字。
①美景当前,不禁让我有“不知天上宫缺,今夕是何年”的感叹。
评:难道神仙们的房子不够住吗?②我觉得自己是品学兼忧的好学生,大家一定都喜欢我。
评:字都不会写,你真的该忧了!③节日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
评:有这样的东西吗?我也要去!④报上报道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评:一字之差,养蛎人家翻身矣!三、有些词语,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一般人并不清楚,这也会造成写错别字。
比如“提纲”有人误写作“题纲”。
“纲”是渔网的总绳,“提纲”原义是提着网的总绳子,引申指“要点、要领”。
下面词语中也有这样的错别字,请查字典并加以改正。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咬文嚼字更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技能。
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中,咬文嚼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及运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咬文嚼字对于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场景。
2.学习常用的咬文嚼字技巧,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提高准确性和文学性。
3.积极运用咬文嚼字技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咬文嚼字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学习咬文嚼字的技巧: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原则、方法3.学习应用咬文嚼字的实例:通过实际文本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例句。
2.交互式授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问与解答的形式互动交流。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咬文嚼字技巧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四、教学实施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或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提出“咬文嚼字”这个概念。
2. 讲解与学习在讲解和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一同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并作练习,如句型变换、词语替换等操作。
3. 练习与巩固通过设立课堂小游戏、学生自主制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咬文嚼字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体会,互相学习。
4. 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掌握咬文嚼字技巧,并有意思地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学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对于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8《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艺评论和随笔的相关知识;2、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思路;3、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过程与方法:本文文浅意深,而阅读课本来就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活动板块:课前理读活动,课堂品读活动和课后扩读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的、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写作是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2、领会“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并运用到平时。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流程课前预习,开展课文理读活动:一、正音释词,积累词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咬文嚼.字()婵.娟()倒涎.()茗.烟()胸襟.()斟酌..()尺牍.()焚.香()清沁.()蕴藉..()付梓.()岑.寂()下乘.()锱铢..必较()深恶.痛绝()(2)解释下列词语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援例粗枝大叶深恶痛绝清沁肺腑学富五车自鸣得意索然无味不即不离二、自查资料,搜集整理有关朱光潜先生的文化常识。
三、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怎样得出这个道理?四、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分析论证咬文嚼字的道理?试作恰当归类。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件出示朱光潜的三句话:“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师:(齐读)这是朱光潜先生信奉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这也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朱光潜。
(请一位同学)示例:朱光潜(1897.9—1986.3)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
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
)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方法]
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熟悉典故及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预习——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以求能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借鉴一些文章的写法,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美起来。
二、解题
1投影映出: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教师口头说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
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2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
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中心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单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
为此中心论点的辨析要作为重点,并且让全班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评析并重。
)
3欣赏品味。
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核心段,可作典型剖析。
第3段计有7个完整句,第①句到第⑦句可以看作一个句群(意群)。
第①句又承第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②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面,一句便打住。
第③句承①句稍展开。
第④句承①③说明原因。
第⑤句进一步申说。
第⑥句与第⑦句(含例)是从反面证明。
如作图解,可这样画。
剖析这个核心段可以确立其在全课中的地位,进而有利于确定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再者也可以窥知作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的风格。
4课堂训练。
①本文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观点与论题的异同(前面题解时没触及):①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②论题多用短语及非判断句,非陈述句表达,而论点则要用判断句或陈述句表达;③论题指示、框定观点;论点围绕、点击论题。
②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朱光潜与马南郁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文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文单说阅读。
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则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情感,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B“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读。
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
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函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C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
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
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解说:这两道题的设计很有匠心。
第1题考查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第2题所用的材料曾在旧高中课本第六册选用过。
摘录马南邮貌似截然相反的观点及论据,让学生进行比较辨析,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选这两题作为课堂练习旨在巩固对本课中心论点的认识,并初步培养对读书的正确态度方法。
)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文章论证结构的把握、段落层次关系的分析以及典型语段的品味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我们还通过做课后第二题,达到对作者观点的进一步认识,并初步评价了作者的观点。
(解说:此小结旨在使学生明确本课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的教学目标进行的,专心致志,决不旁鹜。
作者的观点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不可拘泥,也不可不看所读对象及读书条件等刻意套用。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题。
2自选一个段落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例证法,即怎样运用实例充分展开证明论点的?
[课堂板书设计]
(预先写在投影塑料纸上,按授课程序逐步显示)
(解说:板书显现顺序按①②③④⑤⑥序号,箭号在说明层次关系时再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