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总承包协调管理办法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制度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制度一、修缮工程前期准备(一)项目选定1. 项目选定应符合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定,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修缮必要性。
2. 项目选定应经过专业鉴定和审批程序,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立项程序1. 修缮项目立项应提供项目背景、建筑历史、修缮方案、预算和工期等相关资料,并经相关文物管理部门审批。
2. 项目立项应明确修缮的目的、范围、标准和要求,确保修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勘察设计阶段1. 修缮工程勘察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文物建筑的保护要求。
2. 勘察设计应对文物建筑的结构、材料、病害、加固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的修缮方案。
3. 勘察设计应经过文物管理部门的审批,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二、施工阶段管理(一)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2.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施工班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并按照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进行管理。
(二)安全保障1. 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牌和警戒线,保证施工人员和文物建筑的安全。
2.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三)质量管理1.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保证修缮工程的质量。
2.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四)工程监督1. 文物管理部门应派专人负责监督修缮工程的施工过程,确保修缮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2. 监督人员应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五)施工成果验收1. 施工完成后应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确保修缮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文物保护标准。
2. 修缮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文物管理部门,进行后续的保护工作。
三、后期管理和维护(一)维护保护1. 修缮工程完成后,文物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文物建筑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对于有病害的文物建筑,应加强定期检测和预防,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传承。
详谈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

详谈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由于古建筑存世较久,大多都需要修缮的问题。
但由于我国的古建筑样式繁多,风格各不相同,工程质量上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特别是细部做法则各有出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直未能达到完全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所以古建筑修缮质量监控尤为重要。
1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为了使古建筑的维修工程能够真正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除了设计施工人员要充分理解保存古建筑的价值之外,还必须制定一些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章制度。
1.1保存现状与恢复原状(文物的原真性)这是古建筑修缮(包括一切文物一个重要原则),某一建筑最初建成时的面貌,就是它的原状。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最初建成时的原状呢?前面已经谈到,文物是历史的产物,反映的是历史当时的情况,只有它的原状才能说明问题,才最有价值。
1.2三个"必保"在维修工程中如何才能保存其原有价值呢?我们认为必须保存以下的内容:必须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古建筑的形制包括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等等。
必须保持原来的建筑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时期和各种建筑物的结构方式都有所不同,它们是建筑科学发展进程的标志。
必须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
2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工作的原则2.1要认识文物保护工程的特殊性首先,是价值取向不同。
现代建筑工程追求的是建筑的使用价值,而作为文物建筑,我们列它进行维修保护,考慮的是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我们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使它祛病延年,强身健体,像寺庙维修后不是为了进行宗教活动,而是为了作为一座古代建筑保存研究它。
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我们对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竣工后的结果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
第二,必须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规定。
由于文物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殊性质.在实施保护的工程中,不能对文物本身进行更新改造,不能追求焕然一新,金碧辉煌,而是要认真研究文物本体的原来面貌,找出修复的依据,去掉后世增加的与文物本体不相符合且影响文物整体形象的构件以及与此相违背的工艺做法,在施工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存构件,尽可能减少更换的数量,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文物本体的原状。
园林建筑——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古建筑的修缮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保护文物,传承建筑、历史文化,后代的教育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浅议了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原则和理念,重点阐述了古建筑修缮施工管理中的准备工作和实践操作需要注意的重点。
前言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历史和科学方面的价值。
重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是重视旨在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故建筑,进行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
修缮古建筑不同于对于新建筑的修建和装修,有其工作的特殊性。
它施工管理的主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的还原和保持现状。
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维持其原状并且保证不的损害其原有的价值,这是修缮古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思想。
施工原则1. 最大限度的保持其原貌,不损害其原有的价值。
古建筑是一项特殊的文化建筑,它建设的年代较早,时间较长,其原有的制造材料和建筑工艺都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不同于现代建筑。
进行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承办单位必须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客观情况。
古建筑作为文物,一般来说并不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再生性。
即使是进行科学的还原,也并不能保证还原古建筑的风格和造诣。
修缮工程的施工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之中就要把握这一点,时刻在施工的过程中贯穿这一核心理念。
如果盲目的追求将古建筑翻修、装新,不但不能对古建筑进行科学的修缮,反而违背的当初修缮古建筑的初衷。
一旦盲目追求翻新和装修,对古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为文物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还原。
修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仿造古代制造工艺和建筑风格,尽量减少必须更换的一砖一瓦,保持原滋原味。
最大限度的保持古建筑文体本身。
在修缮施工管理前,进行科学讨论,咨询专家意见,进行建筑体的拆除、工程的测绘、文物的登记等等,严格遵循相关的文物修缮法律规定。
2.保证文物保护工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科学修缮古建筑,进行古建筑的文物保护。
古建筑的修缮是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手段。
但是文物修缮并没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者对于古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一、总则古代建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古代建筑是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为加强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二、保护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管理工作。
三、保护原则1. 尊重历史文脉:在保护古代建筑时,注重保留其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尽可能维持其原有风貌。
2. 综合利益平衡:保护古代建筑应综合考虑文物保护、城市发展、居民利益等因素,做出平衡合理的决策。
3. 科学技术支撑:在保护工程中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保护效果和工作效率。
四、保护措施1. 定期检查:对古代建筑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进一步损坏。
2. 维护修缮:对古代建筑进行常规维护和及时修缮,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环境保护:保护古代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维持其原有生态特点。
4. 防火措施:加强古代建筑的防火设施建设,预防火灾的发生。
5. 文物保护:设置专门的文物保护区域,防止文物被损坏或盗窃。
五、保护管理1. 建立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机构,负责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
2. 制定管理规范:制定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要求。
3. 加强培训:对古建筑保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保护意识和专业能力。
4.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古代建筑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六、保护资金1. 财政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实施。
2. 捐赠资金: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赠资金,支持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七、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古代建筑保护工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2. 评估标准:制定评估标准,对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八、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对不同情节的违法行为进行相应处罚。
九、附则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规定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以上是《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文档内容,共计800字。
关于文物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

关于文物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在谋求国家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时代在飞速的发展着,但是也遗留了许多文物建筑,这些文物建筑不仅仅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古老历史的重要体现。
所以对于这些文物建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缮和保留,文物建筑的修缮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所涉及的修缮内容较多,要合理分析文物建筑的结构以及残损状况,这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面临着许多技术的问题,有待解决,施工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关键词:文物建筑;修缮工作;管理问题;解决方案1、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方法1.1建立施工管理系统文物建筑的修缮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权衡利弊,加强管理,施工的管理问题是该项工程在不断完善中首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定要建立施工的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好比黑暗中指路的灯塔,给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指引了正确的方向,管理系统不仅仅能够使工作流程更有效的开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去避免一些技术性问题的出现。
本身这就是一个工程量较大的项目,为了更好的推进工程的实施,应该完善各方面的准备,首先对于文物建筑的现场要进行仔细的勘查,对于所决定的维修方案要进行讨论式的交流,最终进行正确的指导。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修缮工程的效率,加强质量的管理就必须加强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制约,加强内部的关系协调,与文物部门形成密切的交流。
本身文物建筑的修缮就与周边住户的居住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修缮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周边的居民,所以要进行前期的协调,确保意见达成一致,不影响修缮过程。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任何工程的开展都要在前期进行准备,针对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来说,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有些不同,首先一定在施工前期配备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影像的记录,将没有修缮的施工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
本身修缮都会影响周边居民的居住情况,所以一定要在前期准备好告示牌,安全警示标的立牌,避免施工过程中居民不明情况受到干扰。
古建筑维修及工程施工管理

古建筑维修及工程施工管理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价值。
古建筑维修及工程施工管理对于保护这些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建筑维修的原则、施工管理的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建筑维修原则1. 保护原则:古建筑维修应以保护为主,确保文物古迹的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和风貌统一性。
在维修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构件和工艺,避免不必要的更换和改造。
2. 最小干预原则:在古建筑维修中,应尽量减少对文物的干预,避免破坏其原有的结构和风貌。
维修工程应尽量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保持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
3. 安全性原则:古建筑维修应确保文物和人身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构件和部位进行加固和修复,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可逆性原则:古建筑维修工程应具备可逆性,即在必要时能够恢复到维修前的状态。
避免使用无法逆转的修复方法和技术。
5. 科学性原则:古建筑维修应依据科学的数据和分析,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二、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1. 施工前准备:熟悉设计文件,明确施工目的;研究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制作手法等。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2. 保护文物: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和附属文物,确保工程质量。
对于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避免损坏。
3. 质量控制: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质量,遵循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
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 施工记录:做好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进行文字、图纸、照片等形式记录,为今后的维修和保护提供参考。
5. 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文物的安全。
特别要注意防火、防盗、防坍塌等措施的落实。
6. 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施工过程中各方的信息畅通。
古建筑修缮管理办法

古建筑修缮管理办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古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根据《××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和文化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景区内进行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以下简称修缮工程),均按本办法管理。
本办法所称文物建筑,是指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含暂保单位,下同)的纪念建筑、古建筑、古寺庙等。
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文物的修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在本景区内承担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的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须持建筑企业等级证书和营业执照,向市文物局申请。
市文物局审核批准后,发给修缮施工资格证书。
施工单位须按批准的业务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没有修缮施工资格证书的,不得承担修缮施工任务。
第四条施工单位承担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的资格和业务范围,由市文物局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的条件审定。
第五条文物建筑的修缮,须按下列规定申报审批:一、重点修缮工程(指有计划的对文物建筑进行较大规模的修缮)、复原工程、抢险工程,由承担文物建筑修缮施工单位提出修缮方案、附具工程设计(包括施工图纸和资料) 和施工单位的有关情况材料,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报相应的文物行政管理机关审批,并经上级文物行政管理机关同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上述修缮工程,经市文物局审核,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抢险工程,情况紧急不容事先申报的,应于施工同时补报。
二、日常保养维修工程,由景区开发公司提出修缮计划,附具施工单位的有关情况材料,报市、县文化文物局备案。
三、保护性建筑物或构筑物工程,按《××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办理。
四、修缮工程,除日常保养维修工程外,经文物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后,由景区开发公司按本市有关施工管理的规定申报开工,同时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第六条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施工。
建设修缮工程管理制度

建设修缮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提高建设修缮工程管理质量,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实现工程建设的科学规划、严谨设计、精心施工和有效监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制1. 项目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建设修缮工程的全过程,包括规划、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和计划管理。
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监督到位。
2. 技术质量部门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订建设修缮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监督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技术质量部门还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3. 财务审计部门财务审计部门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预算控制和费用核算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节约管理。
4. 安全保障部门安全保障部门负责建设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规定和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5. 监督检查部门监督检查部门负责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质量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合法合规。
6. 管理人员各部门应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坚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建设修缮工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建设修缮工程管理流程1. 规划阶段在项目规划阶段,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对项目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明确项目规划目标、项目建设内容和时间进度,确定项目预算和资金来源,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
2. 设计阶段在项目设计阶段,技术质量部门应严格审查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设计合理、符合要求,满足工程施工和使用的需要。
3. 招标投标阶段在项目招标投标阶段,项目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程序进行招标投标,保障公平竞争和公开透明,选取具有承建能力和信誉度的施工单位。
4. 施工阶段在项目施工阶段,技术质量部门应加强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和进度管理,定期检查和评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达标。
古代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古代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一、施工现场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古代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护环境,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和规范(3)严格控制施工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4)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活动(5)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6)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文明施工二、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和领导1. 施工组织根据古代建筑工程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
2. 领导责任确定古代建筑施工现场的领导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的职责,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施工现场人员管理1. 人员安全教育对古代建筑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各项施工标准和规范,熟悉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增强安全意识。
2. 人员技能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3. 禁止酒后作业禁止在施工现场饮酒作业,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工作质量。
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1. 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划分各岗位的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对古代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环境管理,清理工地垃圾、保持通风、保持整洁等。
3. 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包括设置警示标识、安全带、安全网等。
五、施工现场质量管理1. 质量目标确立古代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2. 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古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从进场检验、材料试验到隐蔽工程和竣工验收,严格把控各环节的质量。
3. 工程验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古代建筑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六、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1. 文明施工标准对古代建筑施工现场实施文明施工标准,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振动、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

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
纪念建筑、古建筑和石窟寺的修缮工程管理办法是在为了保护这些古老的建筑
物而制定的规则。
其目的是以最少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的精緻度,以纪念历史文化,同时又不损害社会资产和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针对这类古建筑的修缮工程,首先应该明确相关的预算,让管理措施更加具体化,为实施更好的控制。
其次要进行综合性考虑,考虑到文化价值保护、当地社会文化以及景观空间等因素。
对于古建筑石窟寺来说,要注意石窟的拓展以及新的修建方案,遵守区域的文化景观变化,维持建筑本身的原有风貌,不能影响原有文物保护状态。
此外,加强信息记录,建立牢固的管理档案,将古建筑原始资料和维护资料在
一起统一管理,使保护措施和管理程序更加严格有效,以保证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
另外要组建一支有效高效的管理团队,以完善驻守管理工作,确保石窟维护、勘察与管理等工作的及时严谨,避免出现管理短视、遗漏的情况。
总之,为了保护纪念建筑、古建筑和石窟寺,需要遵循和执行有效的管理办法。
有一门系统、有效的技术实施方法,才能确保这些古建筑的完整保存以及有效的保护和使用。
扬州古城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

扬州古城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27•【字号】扬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9号•【施行日期】2017.1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9号《扬州古城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9月14日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爱军2017年10月27日扬州古城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扬州古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扬州古城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扬州古城范围内历史建筑修缮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历史建筑,是指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扬州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条历史建筑修缮应当遵循保护性、安全性、及时性原则,不得破坏其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
第五条扬州古城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审定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相关具体工作由市古城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古城办)承担。
市城乡规划部门是历史建筑修缮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和指导历史建筑的修缮责任主体按照保护要求及时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会同市文物部门审批历史建筑修缮设计方案。
市文物、房管、城乡建设、城管、财政、园林、宗教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工作。
广陵区、邗江区人民政府,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应当将历史建筑修缮管理职责落实到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六条历史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历史建筑开展日常巡查,督促历史建筑修缮责任主体及时修缮,并定期向市城乡规划部门报告巡查情况。
重庆市历史建筑修复建设管理办法

重庆市历史建筑修复建设管理办法重庆市历史建筑修复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我市历史建筑修复建设,保证历史建筑修复建设质量安全,根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内历史建筑修复建设的实施及管理。
本办法所称历史建筑是指经市人民政府审批并纳入保护名录的建筑。
本办法所称修复建设,是指影响到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强制性内容或既有结构的工程建设活动。
第三条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指导全市历史建筑修复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历史建筑修复建设信息平台;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历史建筑修复建设专家委员会”,对历史建筑修复建设进行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
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历史建筑修复建设监督管理。
第四条历史建筑修复建设应“先勘测、后设计、再施工”,坚持安全性、及时性、延续性和最低程度干扰的原则,满足抗震、防火、防潮、防腐、防虫等相关要求,不得破坏其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
第五条建设单位对修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承担首要责任,应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保障合理工期和造价,组织勘察、检测、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及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实施修复建设。
第六条承担修复建设勘察、检测、设计、施工、监理等任务的单位应获得城乡建设或文物等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具有相应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七条历史建筑修复建设工程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组织实施,并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升修复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修复建设设计第八条修复建设设计可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配合施工与补充设计等阶段,设计阶段的选择应根据修复建设内容与程度确定。
第九条在修复建设设计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现场勘察、测绘、既有建筑结构性能检测等基础调查工作,其成果应作为开展修复建设设计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设计单位应依据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国家和我市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历史建筑基础调查成果和设计合同开展设计工作。
古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古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工程古建筑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活动,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验收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古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工作。
2. 设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现场的具体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职责:(1)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工作。
(2)技术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
(3)质量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4)安全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工作。
(5)物资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物资供应和管理工作。
四、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会审:组织召开施工图纸会审会议,明确施工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
2.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
3.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古建筑施工技能和安全知识。
4. 施工材料、设备准备:根据施工方案,提前准备施工所需材料、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5. 施工现场布置: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材料堆放区、办公区等区域划分清晰。
五、施工过程管理1. 施工过程控制:(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进度管理:(1)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施工任务和完成时间。
(2)加强施工进度监控,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3)对施工进度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施工材料、设备管理:(1)严格按照材料、设备清单进行采购,确保材料、设备质量。
关于文物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

关于文物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摘要:文物建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伴随时间的发展和洗礼出现了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文物建筑,而这些文物建筑本身具备的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不仅对人的思想具有洗涤能力,同时也可以彰显我国历史的伟岸。
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文物建筑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磨损,因此对文物建筑修缮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物建筑修缮者在维修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这是为了尽可能保留文物建筑的整体风貌所做出的努力。
由于文物建筑中存在着较丰富的历史内涵,所以为了保留文物的历史内涵,需要不断提高文物建筑修缮的能力。
关键词:文物建筑;修缮;施工引言:文物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物建筑身上所承载的各种文化历史和价值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文物修缮者在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文物的原状,怎样提高文物建筑修缮者的专业技能是广大文物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成为了施工质量的主要推动力,不断提高文物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工作对于文物建筑修缮和加固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文物建筑修缮工作与其他建筑修缮工作不同之处是需要文物建筑修缮工作者尽可能保留文物建筑的原貌,在还原文物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的修缮与加固。
1.文物修缮需要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理念1.1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文物修缮原则文物修缮原则是文物修缮工作者必须保持的,每一个文物修缮工作者,在进行文物建筑修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持原貌的原则,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需要从思想方面贯彻理解这一原则,对于损坏较轻的文物应当尽可能还原文物原本的面貌,对于损坏较重的文物,除了改变内部原有的结构之外,对于外部的原貌应尽量维持。
文物修缮工程的施工工程不仅仅是对建筑本体的修复,更重要的是在文物修缮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文物建筑本身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大部分的文物建筑本身存在着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经过长时间的洗礼之后,虽然出现了磨损,但是其自身所承载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却没有被磨灭,因此,文物修缮工作者需要尽可能保存文物建筑本身具备的历史信息,不能因此而遭到破坏。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技术组织与管理方法

古建筑修缮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施工工程,在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我们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古建筑保护修缮措施的合理与否,对古建筑的安全与价值至关重要。古建筑不能再生,在技术质量措施上的任何一点疏忽,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尤其是文物建筑建造年代都比较久远,结构与现代建筑多有不同,破损、不稳固的地方也比较多,修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许多施工企业缺少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在施工过程没有组织精心施工,结果使得修复变成了对历史文化的破坏甚至毁灭。古建筑修缮精细化管理施工除了对技术质量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外,还要对进度精细化管理。古建筑修缮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但不代表工程施工进程缓慢,进度拖沓。一旦施工缓慢,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收益。我们应该采取一个合适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进度管理手段,有效的协调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进度管理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古建筑,设计出一个符合整个工程的合理的可行的施工计划。
1.2古建筑修缮设计的专业性
古建筑的修缮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设计者不断进行方案的优化设计。古建筑的风格与当地的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加强对当地人文资料的研究工作能够了解建筑物修建时的背景,从而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更加贴近历史史实,贴近古建筑的原貌。
2古建筑修缮的施工工艺技术
2.1传统修缮施工工艺技术
第二点,劈裂。木制构件的劈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制作时,木料没有干透,由于表层部分比内部容易干燥,木纤维的内外收缩不一致,年长日久就出现了裂缝,致使构件的强度降低,所以要采取加固措施。对于构件轻微的裂缝,可直接用铁箍加固,铁箍的数量与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定,铁箍可用圈形,接头处用螺栓或特制大帽钉联结牢固,使裂缝闭合,对于断面较大的矩形构件可用U形铁兜绊,上部用长脚螺栓拧牢,如果裂缝较宽可用木条嵌补严实,用胶粘牢,小式房屋中断面较小的构件也可采用铅丝或铁条扎绑,如果裂缝较长,糟朽不甚严重的,可在裂缝内浇铸加固,裂缝两头或其它漏隙处可用环氧树酯腻子塞缝补漏,按裂缝长度预留浇铸孔,待树酯固化后,用铁箍夹牢。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总承包协调管理办法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总承包协调管理办法1.1总承包管理内容1.1.1主要依据主要依据是企业关于项目管理的若干手册和文件,包括项目管理手册、方针目标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手册、CI手册、技术管理手册、资料管理手册、合约管理手册、用户服务手册、环境保护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项目成本管理手册等及各系统支持性文件。
企业项目管理定位是走工程总承包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1.1.2项目管理遵循的模式1.1.2.1总部服务控制,企业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机构,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调节,完善的服务和有效控制,使项目管理步入了正规、高层次的良性发展阶段。
1.1.2.2项目授权管理。
企业法人对项目实行授权管理,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实现工程项目综合目标,实现总部的决策意图和企业对业主的合约承诺。
1.1.2.3专业施工保障。
企业内部专业化公司为项目施工和总承包管理提供专业化施工保障,这在项目上体现的相当充分。
1.1.2.4社会协力合作。
充分利用社会化专业分工与协作,组合优秀的专业承包商和劳务队伍以及合格供应商及优良资源,实现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的综合目标。
1.2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1.2.1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本工程将委派具有古建修缮总承包经验和能力的一级古建项目经理和具有同类型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手段,以高效率地实现工程项目综合目标为目的,以合同管理为依据,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与控制。
出色地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对业主的承诺。
如期向业主交付一个过程精品工程。
1.2.2充分发挥总承包商作用,重视并强调总包管理的综合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业主赋予工程总承包责任,则要认真地履行总承包责任、权力和义务,站在总包的高度去统筹考虑、全面控制工程全局,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目标。
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2021)

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2021)《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经2021年6月10日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实施。
2021年7月1日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建筑保护,规范历史建筑修缮管理,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历史建筑的修缮管理。
第三条历史建筑修缮应当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保护优先的原则,不得破坏其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
历史建筑修缮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保护图则的要求。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历史建筑修缮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历史建筑修缮监督、修缮计划编制、补助资金申报等工作。
市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安排历史建筑维护、修缮资金。
各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并参照本办法,安排区级财政预算对历史建筑修缮另行予以补助。
市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建筑修缮设计方案等规划批准手续,在历史建筑修缮完成后依法出具规划核实意见。
市文物、城管、宗教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工作。
第五条历史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将历史建筑修缮管理职责落实到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历史建筑开展日常巡查,并定期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通报巡查情况。
第六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乡镇(街道)通报的巡查情况,并结合权属所有人的意见编制含有修缮内容、资金预算的区历史建筑年度修缮计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于每年10月份组织专家对各区编制的年度修缮计划进行现场评估,评估情况报市政府确定是否列入下一年度修缮计划。
历史建筑濒危急需抢救的可以优先列入年度修缮计划。
第七条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保护责任人不明的由历史建筑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修缮。
文化部关于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

文化部关于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颁布日期:1986-07-12 执行日期:1986-07-12 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包括以下对象:纪念建筑、古建筑(含近代典型建筑)、石窟寺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
第三条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修缮工程,应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系指不改变始建或历代重修、重建的原状。
修缮时应按照建筑物的法式特征、材料质地、风格手法及文献或碑刻、题铭的记载,鉴别现存建筑物的年代和始建或重修、重建时的历史遗构,拟定按照现存法式特征、构造特点进行修缮或采取保护性措施;或按照现存的历代遗存,复原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法式特征、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
第四条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的修缮,依工程性质,可分为以下五类:(一)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二)抢险加固工程;(三)重点修缮;(四)局部复原工程;(五)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
保养维护工程,系指不改变文物的现存结构、材料质地、外貌、装饰、色彩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护,如屋顶除草勾抹;局部揭瓦补漏;梁柱、墙壁等的简易支顶加固;庭院整顿清理、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
此类工程应由管理或使用单位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作为经常性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抢险加固工程,系指建筑物、石窟岩壁以及壁画、造像、石刻等发生危及文物安全的险情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措施,诸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抢救性措施。
此类工程须在技术检查的基础上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
重点修缮、局部复原工程,系指对文物进行较大规模的重点修缮或局部复原工程。
此类工程必须事先做好勘查测绘、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办法1. 背景古代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古代建筑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以规范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管理。
2. 目标本办法的目标是确保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高效实施,并保障古代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 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的原则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3.1 依法合规古代建筑保护工程应依法规进行,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古代建筑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等。
3.2 整体保护古代建筑保护工程应采取综合性的保护措施,保护其整体性和独特的历史风貌,避免单纯的修复和改造。
3.3 科学研究古代建筑保护工程应充分进行科学研究,包括历史和材料研究等,以保证修缮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3.4 普及教育古代建筑保护工程应加强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古代建筑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3.5 国际合作古代建筑保护工程应积极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提升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水平。
4. 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的措施为了实现上述原则,古代建筑保护工程应采取以下措施:4.1 制定保护规划针对每座古代建筑,应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包括修缮方案和保护措施等,以指导保护工作的实施。
4.2 加强监督管理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修缮工作的合理性和高质量。
4.3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保障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的监管和保护力度,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4.5 加强培训和交流加强古代建筑保护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保护工作的专业化与规范化。
5. 结论古代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办法通过明确原则和措施,将有助于保护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实现古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古代建筑保护工程,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总承包协调管理办法
1.1总承包管理内容
1.1.1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是企业关于项目管理的若干手册和文件,包括项目管理手册、方针目标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手册、CI手册、技术管理手册、资料管理手册、合约管理手册、用户服务手册、环境保护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项目成本管理手册等及各系统支持性文件。
企业项目管理定位是走工程总承包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1.1.2项目管理遵循的模式
1.1.
2.1总部服务控制,企业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机构,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调节,完善的服务和有效控制,使项目管理步入了正规、高层次的良性发展阶段。
1.1.
2.2项目授权管理。
企业法人对项目实行授权管理,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实现工程项目综合目标,实现总部的决策意图和企业对业主的合约承诺。
1.1.
2.3专业施工保障。
企业内部专业化公司为项目施工和总承包管理提供专业化施工保障,这在项目上体现的相当充分。
1.1.
2.4社会协力合作。
充分利用社会化专业分工与协作,组合优秀的专业承包商和劳务队伍以及合格供应商及优
良资源,实现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的综合目标。
1.2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
1.2.1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本工程将委派具有古建修缮总承包经验和能力的一级古建项目经理和具有同类型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手段,以高效率地实现工程项目综合目标为目的,以合同管理为依据,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与控制。
出色地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对业主的承诺。
如期向业主交付一个过程精品工程。
1.2.2充分发挥总承包商作用,重视并强调总包管理的综合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业主赋予工程总承包责任,则要认真地履行总承包责任、权力和义务,站在总包的高度去统筹考虑、全面控制工程全局,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目标。
我公司深刻认识到总承包责任不是单一的责任,而是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负有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十分珍惜总包管理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和突出总包管理的作用,综合协调处理好各方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管理程序,在该工
程上,我们十分重视:
1.2.3图纸深化设计和加工,施工详图设计。
1.2.4项目技术管理协调能力。
1.2.5工程项目的策划、组织、管理、协调、实施和控制以及配套能力。
1.2.6对工程特殊情况和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
1.3工程项目的协调工作
施工协调是实现施工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广泛的工程协调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
协调就是协商、调和所有活动及力量。
其目的是理顺各方面关系,求得多方配合和协助,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预定目标。
协调管理,要做到主动协调相互作用的各类子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
施工协调的范围可分为系统内部关系协调和系统外部关系协调。
1.3.1施工系统内部关系协调
1、人际关系协调
工程项目的实施效率如何,最关键取决于项目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
协调人际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量才录用,合理安排;
(2)岗位落实,职责明确;
(3)客观评价,奖罚分明;
(4)及时沟通,化解矛盾。
2、组织关系协调
(1)在划分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设置组织机构;
(2)明确规定每个职能机构的职责和权利;
(3)事先约定各个职能机构的相互关系;
(4)建立信息沟通制度;
(5)从整体利益出发,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3、资源关系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力求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能源动力、资金等各项资源需求量与实际供应及资源配置之间的均衡关系协调。
由于施工关系复杂、现场条件多变,资源关系协调必须贯穿与于施工过程的始终。
4、现场关系协调
施工现场各类临时设施、交通运输、水电供应情况的安排,各项工作在时间上展开顺序及空间上搭接关系等现场事件,随着工程进展而不断变化,需要随时协调,妥善调度。
5、管理人员及工种之间的协调
(1)管理人员与各工种之间的协调属于内部关系的组织协调。
其协调应依据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等方法实现。
(2)项目经理要每个星期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开1—2次生产协调会。
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对进场材料的调整,施工人员的配置,施工工序的搭接等起到动态调控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工程质量及工期、安全、成品保护。
(3)项目经理部与各工种的协调,反映在能够正确处理技术关系、经济关系,正确处理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和现场管理中的协作关系。
1.3.2与业主之间的协调
1、我公司将站在工程全局的角度,积极主动高效的为业主服务,协助业主落实重大施工事宜和施工条件,解决工程在实施过程的重大问题,协助业主做好专业承包商和材料设备选型和招标工作,充分体现阶段文明、高素质的施工企业形象。
在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与业主建立良好的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关系,以保证工程的优质、高效、文明、安全施工。
2、我公司与建设单位积极主动联系沟通和协调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并在投标方案的基础上完善使用功能及图纸设计施工详图深化工作以及对专业分包商各专业施工详图设计的协调、管理与敦促。
认真进行现场测绘,减少失误,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及时同建设单位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方法。
1.3.3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
我公司将会在与设计单位积极主动地联系沟通和协调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并在投标方案的基础上完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工程协调部的设计小组负责完善使用功能及图纸设计施工详图深化工作以及对专业分包商的志专业施工详图设计协调、管理与敦促。
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减少图纸失误,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及时同设计单位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1.3.4与监理公司之间的协调
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业主、监理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以严肃的施工管理程序,达到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技术、质量、经济指标、在施工班组“自检”和我项目经理部“专检”的基础上,服从监理公司的“三控”(质量控制和工程成本和造价控制)、“两管”(合同管理和资料管理)和监督和协调,虚心认真接受和服从监理公司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要求,予以整改,以减少在工程监督过程中的管理难度。
1.3.5文物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
我公司具有与文物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良好关系的成熟经验,在与文物、主管部门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与文物主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