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概念知识
统计学 笔记
以下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供参考:
统计学基本概念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研究对象全体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变量:用来描述数据的名称或符号。
数值变量与分类变量:数值变量是可度量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分类变量是定性数据,如性别、血型等。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统计量是从样本中计算出来的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描述性统计
频数分布表: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组,统计每个组内的数据个数。
直方图:用直条矩形面积代表各组频数,矩形的面积总和代表频数的总和。
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
标准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表示数据分布的宽窄程度。
概率与概率分布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规律的函数。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点估计:用单一的数值估计未知参数的值。
区间估计:用一定的置信水平估计未知参数的范围。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未知参数进行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回归分析:基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值。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统计学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七)显著水平与单样本假设检验
• 怎么去算55这个值呢?使用如下的公式:
• 上面的公式,其实不是拿来求55的,而是求50或者59对应的z值;
• 然后我们自己定义了一个想要的概率,比如90%,那我们知道一个对应的
z值是-1.65;
• 然后拿50或者59对应的z和-1.65比,就行了;
还健在,也不知道会活多少岁,我们顶多是把过去几年死了的土豪
们拉出来看看各自活了多大;
• 假如我们找过去三年死了的土豪,一共找了200个人,这200个人就
构成了一个样本,我们就可以试着通过研究这200个人的样本特征,
去推断整个土豪群体的平均寿命是否超过了100岁(其实我们只能知
道它是否肯定超过了100岁)
面的公式了: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六)总体均值估计与置信水平
• 总体均值估计就是在只有个
别样本的情况下,想知道一
个总体均值位置的一种实用
方法;
• 其原理就是通过一个样本,
可以求得一个样本均值,然
后我们发现当样本数量很大
的候,样本均值会离总体
均值越来越近,因为总体均
值就是样本均值的均值~;
• 把这个样本均值分布转换成
多少。
• 想把一个正态分布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只需要用下面的公式就可
以了:
• 现在有计算机,其实任何正态分布都可以直接求概率,无需转换为z
分布了.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五点一)样本均值的概率分布
• 所谓样本均值,就是一个总体,比如p3班所有同学的年龄,我们可
以求出一个年龄的均值来;
• 然后任意找两个同学,可以求出一个均值来,这个均值一般都不等
• 所谓超几何分布,就是每次结果之间互相干扰的一种方法,比如你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出: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出;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出相加求得..工业总产出:是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工厂法”计算..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是指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一定时期内从事商品的购进、保管、整理、包装及销售等服务活动总量的价值;反映批发零售贸易活动的总成果..它表现为通过商品购销活动追加到商品上的价值;也就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所得的差额;即毛利..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是指能源消费企业购进的在报告期某一时点尚未消费;在原材料、能源供应仓库或场地中实际结存的商品库存量..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资产..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短期投资:指企业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合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短期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长期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一句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4%、6%、13%和17%..财政拨款:是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上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收支结余:是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原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足一年的在岗职工..竣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二、其他篇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 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 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 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会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指标..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承上启下——统计分析最终目的统计的认识过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一过程;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所需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普查的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面谈访问法4邮寄访问法5电话访问法6互联网访问法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图示法:1直方图2折线图3曲线图4饼图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统计指标的三个要素:1指标名称2计量单位3计算方法实际统计工作中;使用的是另一种涵义的统计指标;这种涵义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亿元;这时统计指标除包含上述三个要素外;还包含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等另外三个要素..统计指标的种类一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二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如:200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0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827.2亿元;这些都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例如:期末物资库存量、2005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单位职工人数2569.6万人、年末企业固定资产数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 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包含时期越短;指标数值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 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平均指标的特点1 它是一个代表性的指标;代表总体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2 它把各个单位某一标志数值的差异抵消掉;而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加权算术平均数= ∑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各组次数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1.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2.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4.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一)定基发展速度地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也叫“总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二)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果计算的单位时期为一年;那么这个指标也称为“年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1.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哥哥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2. 将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即可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此外;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发展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平均发展速度为;经过期发展;达到最末水平 ..按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如下:累计法;又称方程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按固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各期计算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按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如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一)抽样调查的概念: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二)随机原则:是在抽取调查单位时;完全排除认为的主观因素影响;保证每一个调查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可能的原则..就概率意义而言;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三)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3、费用低4、时效性强5、抽样调查有时是唯一的选择概率抽样有两条基本准则:第一;样本单位是随机抽取的;第二;调查总体重的每个单位都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概率抽样按抽样过程中总体单位数是否相同;可分为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咖喱抽样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比例抽样、多阶抽样、与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样本单位数目2、总体标志变动程度3、抽样方法4、抽样组织方式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概率度越大;可靠程度越高;反之;概率度越小;可靠程度也越低..统计分析的特点:1、数据性2、目的性3、时效性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文体的特殊性3、明显的综合性4、鲜明的实践性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1、主题要突出2、结构要严谨3、观点和材料要统一4、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5、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其中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地方各类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至少包括:1、表号2、制定机关3、批准文号/备案文号4、有效期限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提出并制定;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的..它规定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规则;其目的是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以适应对各类单位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需要..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这项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在银行、税务、财政、公安、统计等部门应用..单位代码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赋予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并颁发由技术监督部门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统计用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2位代码组成..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6位代码组成..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12位代码组成;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1988和国家统计局制订的村级代码编制规则编制..行业分类标准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并对每一个类都按层次编制了代码..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合并;就是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三大产业的范围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实际类型为基础;将全部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16个中类;部门中类下又设若干小类.. 3个大类是: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依据..基本单位的分类我国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法人单位;另一种叫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调查方法未做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其具体范围依据调查年度的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进行;一般小于普查年份的调查范围..国家统计局一般不对组织方式做具体规定..通常由各地区统计部门根据国家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生产法增加值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即从货物和服务等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总成果总产出价值;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转移中间投入价值;而得到的新增加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出: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总产出等于中间投入价值与增加值之和;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总产出的计算公式为:总产出=∑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的计算必须遵循以下两项原则:一是范围一致的原则;中间投入的计算范围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必须保持一致;即总产出计算到哪;中间投入也必须计算到哪;二是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计入中间投入的价值必须是本期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已消耗掉的;由外单位提供本单位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运输、邮电、信贷、保险、广告、信息、咨询及技术服务等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中间投入的计算公式是: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批发零售业购进、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批发零售业购进、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反映商品流转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主要指标为商品购进额、商品销售额、商品库存额..商品库存额商品库存额对于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是指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金额含增值税;对于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是指期末实际在库且归属法人具有所有权的全部商品金额含增值税..这个指标反映批发和零售业的商品库存情况;以及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度..库存商品包括:1)存放在本单位如门市部、批发站、采购站、经营处的仓库、货场、货柜和货架中的商品;2)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3)已记入购进而尚未运到本单位的商品;即发货单或银行承兑凭证已到而货未到时的商品;4)寄放他处的商品;如因购货方拒绝付款而暂时存放在购货方的商品;5)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未做销售或调出尚未售出的商品;6)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统计学原理一、绪论1、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也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研究对对象的特点:总体性、数量性、客观性、数据的随机性、围的广泛性。
2、根本概念:①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通常所说的总体,都是以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单位组成的总体,在推断统计中,又常把所有观察值的集合定义为总体。
统计总体的形成具备三个条件: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统计总体按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分为两种: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成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②标志和指标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表现形式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后面所说明的属性或数值。
数量标志的数值表现称标志值。
指标是统计指标的简称,两种理解:一种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这种理解适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另一种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这种理解适用于实际统计工作。
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区别:ⅰ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ⅱ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指标必须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联系: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指标与数量标志间存在转化关系。
③变异与变量变异:可变标志的属性或数值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存在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在一个总体中,不管是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当某个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上具体表现都一样,称此标志为不变标志。
当某标志在每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时,称为可变标志,又称变异标志。
变量:变异标志又称为变量,即泛指一切可变标志,既包括可变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品质标志。
统计学基础知识
1.1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涉及数理统计学、计算机统计学、统计计量学和统计应用研究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科。
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统计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分析和描述实际情况,并从中推导出概率规律,以及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决策。
1.2 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回归分析法、卡方检验等。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统计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绘制图形、推导概率结论。
观察法的终目标是掌握现实社会和自然果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和自然果中某一现象的发生概率三、实验法实验法是统计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确定实验目的、设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样本、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论总结。
实验法的终目标是堂握现实社会和自然界中某一现象的发生概率,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
四、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学研究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观察数据、定义回归模型、拟合回归模型、识别回归模型、检验回归模型、推断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法的终目标是探索影响实际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实际现象的发展趋势。
五、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统计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收集数据、构建假设模型、计算卡方值、比较卡方值、得出结论。
卡方检验的终目标是检验某种假设模型是否满足统计学的要求,以便可以用来推断实际现象。
1、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3、总体、样本和单位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4、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程。
统计基础知识
(一)数量性
人们说“统计的语言是数据”指的就是统计的数量性。而 统计数据来源于调查或试验,因此统计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具体 的、有时空条件的量。
(二)总体性
统计学是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说 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数量事实进行大量 观察与综合分析,得出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由于统计定量研究具有客观、精确和可检验的特点,所以统 计方法就成为实证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 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统计研究。
例如,政府要治理国家、作出决策、执行计划、检查监督、 宏观调控等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企业要开发产品、 市场销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资金运用、投资评估等都需要 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的支持;药剂师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新医药疗 效的显著性检验;工程技术人员应用统计方法测定新工艺、新材 料的创新成果;天文学家以统计方法为基础预测星体未来的位置; 生物学应用统计方法安排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生命学家用统计 方法研究基因工程等等。
例如,一个商店的销售额在时间上每日数额有差异,每个柜 台组之间数额有差异。因此,每日每组都要统计销售额。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 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 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 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例如,国民经济分为一产、二产、三产业;按行业分为工业、 农业、建筑业等;按核算方法分为货物与服务等等。
统计分析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统计分析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或事物的集合。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来进行总体的推断。
2.变量和数据类型变量是指在研究中所测量的特定属性或属性,它可以是数量变量(比如身高、体重)也可以是分类变量(比如性别、职业)。
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是指其取值可以进行数值运算,定性数据是指其取值为某种类别或符号。
3.测度尺度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将变量分为不同的测度尺度,包括名义尺度(仅仅表示事物标识的意义)、顺序尺度(表示顺序关系)、区间尺度(表示等距关系)和比率尺度(表示等比关系),不同的尺度对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有重要的影响。
4.概率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数值。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过概率来对随机事件进行描述和预测,并且使用统计概率来进行统计推断。
5.统计量统计量是指从样本数据中计算得到的数值指标,比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从样本数据中获取总体特征的信息,并且在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统计推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6.概率分布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通过概率分布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规律。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它们在统计分析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7.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指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基本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
8.统计学的应用统计学在科学研究、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揭示事物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来获取数据特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统计基础知识
重点讲组距式变量数列
• 考试一般考组距时变量数列,而且是等距数列 (如果题目中出现许多组都是等距的,而只有个 别组不等距,要求算平均数和标准差时,要会把 不等距的化为等距的,课上讲过一个例题)。 • 每个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组距。 组限是指每组的上限(最大值)与下限(最小值)。 组距=上限-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
• 指标与标志联系,由于总体与个体的叫法 不是固定的,因此指标跟标志也不是固定 的。记住,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数量标志 那里汇总来的。 • 三、变异与变量. • 首先明白:构成总体的个体一定要有共同 之处,这就是总体的同质性;其次总体中 的个体肯定还会有所不同,即差异性,这 才需要研究;最后,要构成总体要有许多 单位,这是大量性。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
• 会区分初级资料,也叫原始资料和此即资 料。初级资料就是第一手资料,是调查者 会研究者亲自取得的,没有用现成的、已 有的资料!原始记录(P23)就是一种初级 资料! • 初级资料的搜集方法,课堂上讲过,并已 经举例,自己按照我讲的去理解,不懂再 打电话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 统计指标分类(具体见书51页):数量指标 和质量指标(前面已讲);还可分为总量指 标、相对指标(有相除的)、平均指标和标 志变异指标(后面会讲如方差、平均差)。 • 统计指标体系:相互联系的指标,或多角度 衡量总体的指标组合在一起。
第二节 总量指标
• 总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体水平、规模, 用绝对数表示。 • 分类: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 总量指标。注意:前者指总体中单位数量, 后者值总体中某一指标值。二、时期指பைடு நூலகம் 和时点指标,前者可以相加,后者不能。
这里其它不讲了,重点讲发展速度 和增长速度,及时间数列计算
统计学基础知识概念
统计学基础知识概念
统计学是数量研究的学科,最初用于收集和研究人类行为和事件,例如工资水平,构成社会特征和关系的密度等。
它还是收集、储存、分析和反映人类活动的数字形式或信息的数学工具,可以用来帮助人们在关键的决策中作出更好的准确决定。
与一般意义上的统计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集、样本、概率、变量、统计描述等。
数据集是关于某个主题的观察或测量,它是根据测量模型而收集的信息。
在数据集之内,可以识别出样本的存在,样本是关于该主题的一组观察。
概率则是统计学的基础,即样本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变量是指一组数据中容易变化的量,它们通常分为定性和定量变量两大类。
统计描述则是一种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用来反映量测数据的特性和趋势。
对于有兴趣学习该学术领域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你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还能让你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些概念的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深入的学习和掌握,才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统计 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1、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关系是什么?答:统计是指对大量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总结计算或综合汇总的意思。
一般泛指三方面的内容,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关于依据研究目的对调配项目的设计,进行数量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论过程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存在联系的文字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科学总结,它阐明科学的统计方法。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科学总结,并指导统计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统计的三点职能是什么?最基本的职能是什么?答: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个职能。
搜集和提供统计信息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
3、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统计工作过程是指统计部门进行统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一般说来,统计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4、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举例说明答:总是指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也称统计总体。
例如: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情况,给地区的全部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简称为个体。
例如:某地区的每个工业企业,他们组成整体时,构成全部工业企业这个总体,而每个工业企业即是总体单位。
5、什么是标志?分为几种?举例说明答: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它自身的特征,从而区别于其他单位。
例如:每个职工都有性别、年龄、工龄、工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是标志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的特征,只能用文字表示,不能用数值表示。
如每个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特征。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数量的特征,是用数值表示的。
如每个职工的年龄、工龄、工资等特征。
6、什么是统计指标?有哪些构成要素?分成几种?举例说明答:指标是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和数值。
《统计基础知识》课件
客观性
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客观地分析和解读 数据。
可读性
确保报告的清晰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 或复杂的术语。
及时性
及时更新和发布数据 报告,以便决策者和 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和 利用。
06
统计误区的识别与避免
常见的统计误区
样本偏差
由于样本选取不当,导致对总体特征的估 计出现偏差。
回归问题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受到自变量 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04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 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的特 征和趋势。
06
结果报告
将数据分析结果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报告出来, 包括数据解读、结论和建议等,以便决策者和 相关人员参考和应用。
解读与报告数据的注意事项
准确性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避免误导和 错误解读。
完整性
全面收集和呈现数据 ,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
03
02
了解基本概念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 够识别常见的误区。
实践检验
将统计结论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验证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04
如何避免统计误区
数据全面分析
强化变量控制
在实验或调查中,对变量进行严 格控制,避免混淆因果关系。
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不只关注 部分数据或成功案例。
正确解读数据
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避 免片面或错误的结论。
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数据,适用于历史数 据和二手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的步骤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
设计数据收集方案
明确研究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数据 收集提供方向。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收 集方法、工具和样本。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总论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什么是统计 1、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资料的工作的 总称。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 3、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4、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5、 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变异性 其中:在数量性上m 讦活动的 中心问题就是数据 统计数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反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 数量的多少:从总量上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B 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 现象之间的质 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的关系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1、 【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 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2、 统计总体的特点:()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要求确定的 (3)统计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必须具有同一性质。
3、 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如果是有限的, 称为【有限总体】。
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 限总体】(2)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断总体 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一部分单位 总体单位 1、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例: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 统计总体:该市全部工业企业全部职工。
统计单位: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统计指标:该市全部职工收入。
统计标志:该市每一个职工的收入 2、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统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统计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内容;推论统计则是从部分观测数据推断出整体数据的性质。
1.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观察值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或观察值。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对总体的推断。
2.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特征值,如总体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是样本的特征值,如样本均值、标准差等。
通过对统计量的研究,可以对参数进行估计。
3.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是研究对象中的一个特征,它可以是定量型变量(如身高、体重)或定性型变量(如性别、学历);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比较的数据,定性数据是以性质或类别来表示的数据。
4.测量尺度测量尺度包括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名义尺度是用于分类的尺度,没有顺序或大小关系;顺序尺度是用于分类,但有顺序关系;间距尺度是用于度量距离和大小关系,但没有绝对零点;比例尺度是度量距离和大小关系,并且有绝对零点。
对于不同的测量尺度,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中的基础知识,它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内容。
1.中心趋势中心趋势是指数据集中的位置,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所有数据值的平均数,中位数是数据值按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离散程度离散程度反映了数据集合的分散程度,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方差是各数据值与均值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3.分布形态分布形态是指数据分布的形状,包括对称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等。
对称分布是指数据集中的数据值分布呈现出对称形状,偏态分布是指数据集中的数据值分布不是对称的,峰态分布是指数据集中的数据值分布的尖度情况。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什么是统计?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类?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达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性统计平方值根据收集方法,观察数据是在没有人为控制的情况下获得的。
通过控制实验对象收集的数据。
根据所描述的对象和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是一个参数。
统计是用于描述样本特征的一般数字度量例如,应该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抽样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不同类型数据的特征是什么?根据不同的测量尺度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数据。
根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根据所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将其分为区间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根据测量尺度,分时:在分数数据中,不同类别之间有一个相等的并列,不同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任意改变;序列数据可以在类别之间进行比较。
数值数据结果表明,具体数字是分时的:截面数据描述了某一时刻现象的变化;时间序列数据描述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举例说明人口、样本、参数、统计和变量的概念。
群体是一个集合,包括所有被研究的个体。
例如,如果你想检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那这组灯泡就是整体。
样本是从群体中提取的一些元素的集合。
例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选择100个灯泡,这100个灯泡形成一个样本参数是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通用数值度量。
例如,为了调查256岁以上岁的人,样本中的“平均年龄”是一个统计数字。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些特征的概念。
例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它是变量。
第2章:数据收集1。
调查计划包括哪些方面?调查的目的是实现调查的具体目标。
调查对象和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调查项目和问卷是解决调查内容的。
2年,间接数据来源(次要数据)主要是公开发表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是调查或观察和实验3.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人群中随机选取一部分单间房间之间的空隙。
统计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分析、解释和使用数据的学科。
它是许多学科的重要工具,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等等。
以下是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数据,用来描述总体的一
些特征。
2.总体:总体是指所有研究对象的集合。
3.平均数:平均数是指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4.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将所有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数据的中间
值。
5.众数:众数是指在所有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6.方差:方差是指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
7.标准差:标准差是指方差的平方根,它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8.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正相关或负
相关。
这些概念是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统计学时应该先掌握这些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态分布概率
99.73% 95.45%
68.26%
-3σ
-2σ -1σ
μ +1σ +2σ
+3σ
● Cpk等级评定及处理原则 :
Cpk值
等級
判定
≧1.67
A 过程能力过高
1.33≦Cpk<1.67 B 过程能力充分
處理原則 可抽检或免检 继续维持
1.00≦Cpk<1.33 C 过程能力尚可
加严检查,要改进为A级
SPC最重要的思想是“过程受控”,不是“测量值受控”。如果测量值 异常,首要判断的是该值偏离的原因是否确实是因过程变异引起。如果 是,应及时调整。如果测量值的偏离是因为MSA的原因引起,就不能进 行调整,如果此时简单地按SPC的规则进行处理,可能反而会引起过程 的不稳定,这种情况下地调整,就是过度调整了。
Xbar-R CHART 均值和极差图
六. 计數型数据 Attributes Data
●含义
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 。
●理解
计数值数据就是不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 小数点以下的数值﹐而只能用计数得到。如﹕0﹑1﹑2﹑3......等整數 的数据﹒如磁头﹑合格品件数﹑品质检测的项目数﹑故障次数等。
► 材料►
方法► 环境►
输入
我们工作 产品或 的方式/ 服务 资源的融合
过程/系统 输出 顾客的呼声
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統
顾客
识别不断变化的 需求量和期望
很显然,仅对输出进行检验并随之采取措施不是一种有效的过程管理方法。 仅对输出采取措施只可作为不稳定或没有能力的过程的临时措施。 检测----容忍浪费: 在输出后进行检测,就是允许将时间和材料投入到生产不一定有用的产品 或服务中。 预防----避免浪费: 在输出之前就采取措施,以避免输出无用的产品或服务的方法就是预防。
四. 控制(稳定性) Stability
●含义
不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
●理解
过程中所有特殊原因变差都已排除,并且仅存在普通原因。
五. 计量型数据 Variables Data
●含义
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分析。
●理解
例如,用毫米表示产品尺寸的长度,用克表示弹力(荷重)的大小等。 计量值数据就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出小数 点以下数值的数据﹒如长度﹑电压﹑重量﹑时间﹑温度等。 了解:计量型控制图:
*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过程分布的改变有些有害,有些有利。有害时 应识别出来并消除它。有利时可识别出来并使其成为过程恒定的一部 分。
❖当变差的来源只有普通原因,过程是处于统计控制中。SPC作为过 程控制系统的监视器功能,当有变差的特殊原因时,能提供讯号,没 有特殊原因时,不会发出假讯号。
❖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局部措施 ❖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对系统采取措施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管理过程的一个有力工具。 统计过程控制(SPC)的重点就是放在信息收集和分析上,以便对过程本身 采取纠正措施。
三. 变差 Variation
●含义
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
●理解
1. 没有两件产品或特性是完全相同的,产品间的差距也许很大,也 许小得无法测量,但这些差距总是存在。
❖局部措施 Local Action •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 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 • 通常可纠正大约15%的过程问题
❖对系统采取措施 Action on system •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 • 纠正变差的普通原因的责任在于管理人員 •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 • 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题
本次培训主要讲解八个有关统计的基础概念知识。 SPC 过程 变差 控制(稳定性) 计量型数据 计数型数据 过程能力 过渡调整
一.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达到 并保持统计控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
*只有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是可以预测的。 我们称之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受统计控制”,或有时简称 “受控”。
❖特殊原因 Special Cause
通常也叫可查明原因,指一种间断性的,不可预计的,不稳定的变差根 源。
理解: *当特殊原因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 *除非所有的特殊原因都被查出来并且采取了措施,否则它们将继续用不 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出。如果系统内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 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将不稳定。 *会引起质量的较大波动。
2. 变差产生的原因: 1)普通原因 Common Cause 2)特殊原因 Special Cause
❖普通原因 Common Cause
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 原因。
理解:
*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
一定存在于过程中;
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状态;
对质量波动的影响不大; 不易识別; 难以避免.
0.67≦Cpk<1.00 Cpk<0.67
D 过程能力不足
产品要全检,必须提升其能力
E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停止生产或全检,要考虑重新 整改设计制程
八. 过度调整 Over-adjustment
●含义
过度调整是把每一个偏离目标的值当作过程中特殊原因处理的做法。
●理解
如果根据每一次所做的测量来调整一个稳定的过程,则调整就成了另外 一个变差源。
真实世界中可监测的两类数据, 计量型和计数型数据。 当可能的时候尽量用计量值 。
VARIABLE 计量值
特性
可量度的,持续的
数据种类
长度 / 时间 / 温度
例子
产品长度 / 工序时间 / 钢化温度
ATTRIBUTE 计数值
可数的,有区别的 好/ 坏
坏点数 / 坏品数 / 废品数
针孔 / 不合格品 / 报废产品
举例:比如说一个人一周之内体温平均体温37,上下控制限36/38,期间体温 的正常波动应该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把每一次偏离37度的体温视为异常状 况,然后去进行相应的处理(吃药/打针等),结果可能就是没病反而被整 成有病了。。这种情况就属于过度调整 .
管理控制图不能对工序的实际水平进行估计,操作者倾向于直接使用抽样检 验的结果作为对工序进行调整的依据,因而往往是依据检验中的误差或者一 个随机量对工序进行调整,因而其结果是增加了工序的波动性、增加生产过 程的消耗、降低了生产率并且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CHINA TSP PowerPoint
内部资料
什么是基础统计概念?
公司要用统计技术、统计工具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 监视和测量,以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特性输出的稳定性,并降 低成本,因此,整个组织应理解和使用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应理解和使用基础统计概念知识的目的: ●在组织内建立共同的语言; ●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运用统计技术、统计工具的意识。
●过程能力分析的前提:
1)过程是稳定的,特殊原因的变差已消除,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2)数据是正态分布的。 3)规格按客户要求。 4)接受计算偏差。
●正态分布: Normal Distribution
一种用于计量型数据的、连续的、对称的钟形频率分布,它是计 量型数据用控制图的基础。当一组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时,有大约 68.26%的测量值落在平均值处正负一个标准差的区间内,大约95.44% 的测量值将落在平均值处于正负两个标准差的区间内;大约99.73%的 值将落在平均值处正负三个标准偏差的区间内。这些百分数是控制界 限或控制图分析的基础(因为即使整个输出的全部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 ,但其子组平均值趋向于正态分布),而且是许多过程能力确定的基础( 因为许多工业过程的输出服从正态分布)。
●理解
应用统计技术,去分析过程或其输出,来控制过程变差。 SPC的目的是控制过程,使过程达到“受控制的状态”。最终的目的在于 做到“预防问题的发生”及“减少浪费”。 SPC典型云应用的工程就是控制图,利用简单的图表来提供一系列有用的 资料,进而改进过程。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为统计质量管理 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计数值数据又可细分为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
*计件值数据是按件﹑按个或按项计数的数据﹒如合格品件数﹐电冰箱 台数、品质检测项目数等﹔
*计点值数据是指按缺陷点计数﹐如磁头表面的污渍等等 ﹒ 了解:计数型控制图:p Chart 不合格比例图 np Chart 不合格数量 图
❖计数值数据 &计数值数据比较:
二. 过程 Process
●含义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理解
过程是一组有输入和输出的活动。
过程是指以下两者的集合: 1)共同工作以产生输出的供方、生产者、人、设备、输入材料、方法和环 境 2)使用输出的顾客 一个过程控制系统可以称为一个反馈系统。
过程的呼声
统计方法
人► 设备►
七. 过程能力 Process Capability
●含义
一个稳定过程的固有变差的总范围。
●理解
研究如何衡量一个稳定过程是否满足既定要求或满足要求的程度。
●过程能力指数Cpk
过程水准的量化反映; 用一个数值来表达过程的水准。 过程能力指数Cpk是一种表示过程水平高低的方便方法,其实质作用是 反映过程合格率的高低。 只有过程能力强的过程才可能生产出质量好、可靠性水平高的产品。
对于实时控制系统,操作者对只应对工序中持续的改变作出反应,但是管理 控制图不能说明变化持续的期间,因而操作者无从知道导致改变的原因及如 何对工序进行调整,其结果也往往是过度调整。
结束:以上为最基本的基础统计概念知识,TS16949体系要求整個组织(全员) 必須完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