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计划
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计划
一、语言文字规范的背景
1.作业中错别字增多。
2.社会不规范用字多。
3.网络语言成为潮流。
二、语言文字规范的目标
1)从管理制度上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保障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准确,写正确”’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4)从语文综合性研究上规范
1.寻找身边的错别字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纠正错别字竞赛等。
(5)从学校文化建设上规划
1.校内,校外双重推动宣传。
2.设置标语,营造氛围。
3.校内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纠错整改。
(6)从教育教学评价上引导规范
1.开展一年级汉语拼音过关测试,规范普通话语音。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们思维的工具。
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
因此,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它的工具性的一面。
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总结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言文字如何训练:一、要提升语文教师意识对我们课堂的实践者教师来说,训练意识比语文功底更重要,众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优美的文字构成的,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学生才从中学得了知识,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能力。
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以领悟其中的规律性,并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运用。
从细微处彰显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训练意识,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在教材里能处处看到“语文”,在备课和上课中时时不忘训练。
二、要准确定位训练目标备课时选好训练点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课文,即“细读文本”。
语文教师应当以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细读教材文本。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致要经过感知、理解、赏析、迁移这几步,教師备课也要亲历这样的过程。
训练点是在教师熟悉教材、字斟句酌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下来的。
要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新课标对该年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部分构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有明确、适度的训练目标,并使教师“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到位却万万不能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指语言训练超出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地拔高训练要求,这样不仅使训练如过眼云烟,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升语文素养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陈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主要蕴涵于汉语言文字中。
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无须思考要不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是要集中关注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怎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有效。
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谈几点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方法:一、朗读赏析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大量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培养语感的方法,反复读,并在读中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讲”、“问”往往是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有些甚至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性,应让位于学生的读。
如王菘舟老师教学《小音乐家杨科》这课时,其中有一句话是“杨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
“这句话的教学,他是这么处理的:他先让学生读整段话,形成情感氛围,接着教师引读:杨科躺在长凳上,燕子正在唱歌。
在他临死之前,他多么想听听燕子美妙的声音呀——学生:这是最后一次了!教师: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多么想听听这清纯的歌声呀——学生:这是最后一次了!教师:杨科躺在长凳上,听笛子演奏——学生:这是最后一次了!教师: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是多么想听听村子里的演奏声呀,可是——学生:这是最后一次了!这里,还需要再唠唠叨叨地讲吗?不需要了。
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好好的读书,能够感性地、投入地、一唱三叹地朗读。
二、比较品味法1. 换词比较,体会用词准确。
如《繁星》中的“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悬着半明半昧的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把“躺”换成“睡”,把“悬”换成“挂”呢通过比较揣摩,学生领悟到“躺”才能“仰望”,“睡”闭着眼就不能仰望了。
浅谈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练。
加 强语言文字训练 。 培养儿童思维能力 1 . 首先 ,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 诱发儿童思维 的积极性 美 国心理学家布鲁 纳说 : “ 学 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
一
、
料 的兴趣 。 ” 低年级语文教材设计精美 、 图文并茂 。 为 了让儿童读 懂故事 , 理解课 文 , 达 到语 言文字训练 的 目的 , 并通过训 练鼓 励 儿童积极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 体或运用儿 歌、 猜 谜、 游戏等活动 ,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 诱 发儿 童在阅读 中 思维 的积极性 。 如教师在教第 三册看 图文《 秋天》 一课时 , 用录像 放映美丽 的秋景图。用幻灯 打出课文 中的插图 , 从 图入手 , 教给 学生进行有序观察的方法 : 先看天空, 再看地上 , 先看近处 , 再 看 远处 。接着要求儿童边 观察 、 边思考 , 寻找表现秋天景物特点的 画面 , 并让其说 出来 。 用录音示范教读课文 。 课 中做 “ 秋 天到了” 的游戏 , 巩 固练 习时让儿童想象有哪些现象说 明秋天到了。 并让 儿童通过想象 自画秋景图。 教 学中图文密切结合 , 看、 听、 读、 说、 画多种感觉参与 , 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得 到了充分的诱发。 2 引 导学生质疑问难 , 激发儿童思维 的自觉性 儿童好奇心强 , 对任何事物都喜欢 问个为什么 。 他们 的思维 往往是从问题开始 , 在解答问题 的过程 中逐步深入 , 又在验证 知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一、背景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信息时代,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学生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语言表达不规范、语法错误较多、书写不规范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提高书写质量。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三、具体措施1. 开设语言文字规范课程,教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
2.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规范的语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4. 开展书写规范训练,要求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提高书写质量。
5. 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开展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建立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档案,记录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表现,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语言文字规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2. 组织教师参加语言文字规范培训,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能力。
3. 制定课堂教学规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规范的语言。
4.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开展书写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6.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 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8. 建立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档案,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雨点儿》教学案例浅析同乐小学卢春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2课《雨点儿》二、案例背景: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习惯培养等方面都应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因此,要上好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以前,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重内容,轻文字。
通过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端正了教学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我对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做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
三、案例描述在教学一年级的童话故事《雨点儿》这一课时,师(播放多媒体雨点飘落的动画),问:“你看见了什么?谁来数一数?”生争先恐后地数了起来。
生:老师,雨点儿太多了,数不清。
生:我刚数完,这边的雨又下了。
真是数不清了。
……师:是呀,雨点儿又多又乱,很难数清楚。
我刚才听见有些同学说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谁来说一说?生:(异口同声)数不清师:来,我们一块儿读这个词。
(师示生字卡片“数不清”)生:(齐读)数不清。
师示范读并说明“数”字要把舌头翘起来,“清”字是后鼻韵母。
生再读。
师:谁能找出这个词中的多音字呀?生:我知道是“数”,它还有另一个读音“shù”生:对,是“数学”的“数”。
生再读“数不清”师:想想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生:数不清的花朵生:数不清的人……(师用手指向窗外农家小院)生:数不清的叶子,数不清的柿子(师摸了摸头发)生:数不清的头发(课件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层里飘落下来。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比较“雨点儿从云层里飘落下来。
”说说哪个句子更完整些呢?生:少了“数不清”就不知道雨点儿是多还是少了。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指学生在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时的能力,包括文字
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阅读培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杂志,培养学生对不同
文体的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阅读俱乐部、推荐优秀的书籍等方式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
2. 写作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写
作练习、作文竞赛等方式进行,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 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
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多媒体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应用训练。
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电子书、PPT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
5. 语言素养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素养。
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法运用
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规范性和准确性。
6.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和辅导。
7. 评价和反馈:及时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可以通过成绩评价、写作评讲等方式进行。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等文论文
浅谈如何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等浅谈如何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徐杏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对学生的训练中,我们不可能回避或逾越“表达思想感情”这一关,却往往存在浅尝辄止,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掌握语文课文中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从文字运用的角度、词汇和句法结构所提供的叙述意义上,对课文进行深一步的解读。
如此方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训练呢?1 合理分配时间,保证训练的“量”。
课堂教学讲究节奏,就像一首乐曲,一幕戏剧,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特别是语文课,缓急适度。
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兴趣大增,对课文的重点记忆深、理解快。
这种对节奏的把握,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科学运筹。
2 明确教学目标,保证训练的“质”。
现行语言教材的编排,都是划分成若干训练组的。
每组大都安排了重点读写训练项目。
而每个读写训练项目又都是按“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编排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教学的实际要求,确定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教学,如同散点巡视,无法明确一个聚集重点。
然而当你确定某种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的目标时,又必须照应编排组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做到两种训练的有机结合。
如果该组是侧重于“读”的方面的训练,就应当把你计划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目标调整到偏重阅读、朗读或背诵。
若该组的训练项目是侧重于“写”,则应要求学生默写、摹写或缩写、改写等,以求最终达到计划目标。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科目,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和挑战,而语文作为在小学阶段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是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小学生可以提高识字能力、丰富词汇量,并培养起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因此,在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
2.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写作训练,小学生可以培养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鼓励他们多进行创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3.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能力。
口语是语言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基本要求。
通过口语训练,小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在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各种口语表达活动,如朗读、演讲、辩论等,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学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思维的培养者。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小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训练活动,如分析文本、解读问题、思考策略等,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5.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操。
语文学科涉及到文学艺术的学习和欣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起美的感知能力和美的价值追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汉语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初步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汉语。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升语言文字训练效益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文字训练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1-094-01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当中就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文字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对汉语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且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从这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并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应当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实际上小学语文当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包括很多的内容,比如:字、词、句、篇的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等。
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训练的侧重点,如果对这些训练内容平均用力,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反而会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在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都应当要结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并对课文的特点和编排意图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语言文字训练的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
例如:在对《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当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将对“沉默”这一词的理解和运用作为本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沉默”的可贵之处。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解决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解决方案嘿,亲爱的教育者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这可是个大话题,不过别担心,我已经有了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吧!咱们得明确一个观念: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仅仅是会说话、会写字那么简单,它还包括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在实际场景中的灵活运用。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呢?一、从源头抓起,打好基础1.1强化拼音教学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拼音知识。
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拼音。
二、听说读写,全面发展2.1加强口语训练口语表达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2提升写作能力2.2.1培养观察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从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2.2学会构思教会学生如何构思一篇文章,包括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
2.2.3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仿写、改写等形式,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3强化听力训练听力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3.1增加听力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材料,让他们在听力训练中提高理解能力。
2.3.2创设真实语境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实际应用。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3.1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例如:成语接龙、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
3.2举办语言文字应用竞赛举办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3融入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四、家园共育,共同成长4.1家长参与4.2教师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读书方法指导探析
成才之路【育才方略研究】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从分析型向训练型转变。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读”一直是语文课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然而,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朗读与默读的质与量常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安排读的时间不足,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读法不多、读趣不浓、读情不丰,极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对如何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提高读的质量进行论述。
一、端正主导思想,把握教学脉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其对读的训练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程度。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阅读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多了,课文内容自然会理解。
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阅”,教会学生“读”。
离开了记,就不是阅读教学,离开了读,就搞不好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这一训练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教学的脉搏,在读的质与量上下功夫。
二、遵循科学规律,重视方法指导部分语文教师,虽然能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开展训练,并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索。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联系,读的训练也是这样,绝不能盲目地进行。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动脑筋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经验,避免走弯路,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明确读的目的。
读前要有行为指向,在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读全文是为了什么,读这一段是为了什么,读这句的目的又何在。
如在阅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对这次战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有一个初步认识。
接着细读叙述董存瑞炸暗堡经过的第八自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董存瑞这一英雄人物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品质。
而读“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一句时,学生也就对董存瑞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每一次读前对读的目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读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因此,从事语文教学或研究的人有一个共识,这就是: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呢?在阅读教学中我抓住“理解——积累——运用”三个环节来进行加强训练。
一、理解语言的训练面对一篇新课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初读阶段,让学生充分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
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常采用的方法。
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
在教学《搭石》一文,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清楚学生提出的质疑:什么叫搭石?搭石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围绕“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自由读课文寻找搭石的美。
同时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受其中语言文字的美。
(二)精读阶段,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在理解课文中揣摩重点词语。
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开始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和揣摩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搭石》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训练的:(1)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上了点年岁的人摆放搭石动作的词语,并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抓住“赶路”“发现”“放下”“找来”“踏”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到老人的细心、为别人而想的美好心灵。
(2)引导学生运用对照品析法,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如有的学生认为这段话中的几个关联词运用得好“无论……都……”“只要……一定”“再……直到”等词语用得好,因为它们深刻地体现了老人的那种一心为别人着想品质,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家乡人们的淳朴与善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其中之一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成了每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和丰富语言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读整本书对于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品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教育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能够在阅读时圈点勾画,并做出标注。
比如在生动优美的词句旁写下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及感受等,对于不懂的词句要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弄懂,并把意思写在空白处,实在不懂的标出问号,以便请教老师、同学。
对于一些生动优美的词、句、段,不但要画下来,而且要摘抄下来,适当选择背诵。
这样做,能够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感,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有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读《丁香花》一文时,有的学生画出了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每年初春,丁香花就长满桃形的叶子,不久便有一根根约一寸长的茎从挨挨挤挤的绿叶中冒出来,每根茎上长满了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儿,过不了几天丁香花就开满了洁白的小花。
”还有的学生画出“近看,那层层叠叠的花穗是由一个个精致的小花组成的,像一对小翅膀向空中伸展着。
在绿叶的簇拥下,盛开的丁香花显得格外俏丽、淡雅。
”让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优美的语句,并且融入自己的感情反复朗读,通过对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赏析和积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就会得到增强,再让学生把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把玩、赏析,渐渐达到了熟读成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
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作者:高淑梅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1期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中学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本技能课,有关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观点都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之中。
可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强训练和提高。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离不开教师的语言美课堂教学主要靠语言表达来进行,因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美。
只有美的语言,才能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指的就是语言美。
教师要想做到语言美,最起码要把握好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音,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这个语法规范就是语言的结构。
这个结构离不开“音”“形”“义”,即音形义的统一。
就其音来讲,每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现代汉语又极讲究音韵,这就为增强语言有节奏创造了条件。
它包括严整的五音——整齐的美;错落的平仄——抑扬的美。
正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其次,要讲究语言节奏。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讲还是读,都要讲究语言的节奏美。
如文章《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来一个节奏鲜明的朗读,先是四、六排比句,接着二字、七字、十四字的散句,长短自如,错落有致,念起来琅琅上口,就象有节奏地敲响琴键一样,不但能够加深记忆,而且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但并不只是有韵整齐的语言才能体现节奏美,大体一致的句子,一层深一层的意蕴与坚定明快的节奏相表里,同样也能出现洋溢亢奋的诗情。
回归本色,品味“语言”——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回 顾过 去 ,李斯 凭 借 自 己的 学 说 、文 章 而 得 国 君 的 宠 信 ,从 人 》 中桑娜 忐 忑不 安 的 心 理 描 写等 等 。 对这 些精 华段 落 ,在教 学
此 高 官 厚 禄 ;蔺 相 如 凭 借 自己 的 口舌 之 利 、攻 城 略 地 ,不 战 而 屈 中需要 多 用些 时 间 , 边启 发 边 讲 解 ,有 板 有 眼地 讲 , 画龙 点 睛 地 人 之 兵 ;一 篇 祭 文 , 可以 感天 地 、 泣 鬼 神 ;一 封 书 信 ,可 以 怀 敌 讲 ,甚 至 是 逐 字 逐 句地 讲 ,体味 作 者 用词 造 句 的精 妙 ,感 悟 出词
一
更 多地 把 研 究 重 点聚 焦在 对 文 本 内 容 的 理 解 上 , 强化 “ 文 的 感 人 悟” ,淡 化 “ 文 的 感 悟 ” 强 化 文 本 的 解 读 , 忽 视 语 言 的 学 习 , 语 ,
“ 胆写” 放 ,不 敢 指 导 “ 么 写 ” 怎 。对 以 往 机 械 化 “ 练 ” 的 恐惧 , 训 使教师讳莫如深 , 恐过多地要求学生 会背上“ 杀兴趣 ” 至 “ 唯 扼 甚 不
“ 璞 归 真 … 超 几 脱 俗 … 出水 芙 蓉 ” 这 些 美 好 的 词 语 无 一 返
“巴” 等 几 个 动 词 运 用 的 准确 与精 到 ;《 富饶 的 西 沙 群 岛》 写 鱼形
不 昭示 着பைடு நூலகம்人 们 向往 着 自然 本 色 。 现 如 今 , 了 丰 富 语 文 课 堂 内容 , 为
朴 实 而 又绮 丽 多 变 的一 段 , 一 种 典 型 的 总 分 式段 藩 《 林 山 水》 是 桂 写 山和 水 的段 落 , 紧 紧抓 住 事 物 的 特 点 , 采 用并 列 式 的 写 法; 《穷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效率——《猫》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新教师教学课例研究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这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的精辟论述。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成长的地方。
下面我以《猫》第二课时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一)课件出示体现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图片。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性格的古怪,就是这样一个古怪的猫,却是那么讨人喜爱。
那么老舍先生笔下小时候的猫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注意力的情感系统。
我让学生观看猫老实、贪玩、尽职图片之后导入新课,极大地激起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二、复习巩固猫的古怪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三个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胆小又勇猛)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分析第二部分(一)思考1.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小花猫的淘气?请用“~~~~~”画出来。
2.这些句子写了哪些事?3、你觉得这些事写得怎么样?(二)学生汇报1.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小花猫的淘气?你标了几句?(应是第2、3、4、5句话)。
(朗读这四句直接描写小花猫淘气的句子。
)2.第二个问题:这些句子写了哪些事?(作者通过这些事集中描写了小花猫的淘气。
)3.下面我们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这些事写得怎么样?(真实、具体)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1)“耍玩具”:耍什么玩具、玩具的数量、耍的表现。
(兴趣浓)(2)“摔跟斗”:抓动词“玩、摔、跌、起来、跑、跌、撞、撞、哭”体会真实、具体。
(勇敢,不怕苦,不怕累)(3)“跳花盆”“荡秋千”也写得真实、具体。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棠口西村小学黄根城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目标定位不准;有的语言训练缺失;有的教学策略不当;有的多媒体使用泛滥;有的课文指导不全;有的教学评价模糊,这样的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来代替学生的效率,重眼前的“有效性”,轻将来的‘“有效性”。
语文课的灵魂是语言文字。
失去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将失去其基本性。
叶圣陶说:“语文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成效并将减损。
”因此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这些是不容置疑的,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是老师们往往不知道该“训练什么”和“如何训练”的问题,迫切需要构建起适应学生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的模式,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一、语言文字训练,究竟训练什么。
从儿童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的过程,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本人觉得,应该加强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并且要切实改进和加强词语、句子和短篇的训练。
1、积累语言的训练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他们就像一块干干的海绵,他们脑子里贮存的词汇非常有限,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对于他们来说,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句式,发展自己的语言,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像教婴儿说话一样来教孩子识字、读书。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吸收、积累课文中的新词,学习、熟悉课文中的句式,这样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
因此,我们在评价一堂语文课时,把发展学生的语言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只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课文中的语言没有读熟,词语不会运用,那么可以说这篇课文其实并没有教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
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低年级起,就要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怎样利用新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
为了让儿童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儿童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师在教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看图学文时,放录音朗读课文。
用幻灯打映课文中的插图,从图入手,教给儿童进行有序观察的方法:先看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再看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最后看它又长了什么?接着要求儿童边观察边思考,寻找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的特点和用处。
并让其说出来。
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使学生明白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用录音示范教读课文。
课中做“小壁虎借尾巴”的游戏,巩固练习时让儿童想象。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用处。
并让孩子们通过想象说出来。
最后读儿歌:“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
把伞?…”儿童边唱边拍手,这堂课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教学中图文密切结合,看、听、读、说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诱发。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儿童思维的自觉性。
儿童好奇心强,对任何事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
他们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又在验证答案和应用知识中不断发展。
因此,在低年级语言文字训练中,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读的同时质疑问难,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答问题,激发他们思维的自觉性。
如教第一册中《小小的船》,为了强化文中句子的训练,让儿童结合插图自觉、主动地化解难点,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进行分析引导:
1、“弯弯的月儿小的船”这一句讲的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为什么说月儿像小船呢?(诗的第一句是理解的难点,要结合插图帮助学生弄清月亮和小船的关系,让学生看月亮图想小船的样子,弄清月牙儿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
2、小女孩怎么能坐到月亮上去呢?﹙结合插图帮助学生弄清小女孩和月亮的关系:因为夜空太美了,小女孩已经把辽阔的蓝天当作大海,将月牙比作了船了,所以才很自然地想象自己坐到船似的月牙儿上去了。
﹚
3、小女孩在月牙上为什么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呢?﹙要帮助学生弄清这是一个晴朗的夜空才能出现的景色。
同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蓝蓝”。
这两个词,是描绘美丽夜空的情景的:“蓝蓝”一词,不仅描绘了夜空的颜色,而且给人以广阔而寂静的美感;“闪闪”,又给人以动态的美。
从中使学生领略到夜空不仅美,而且充满情趣。
以上提问,让儿童怀着对星空好奇的心理,自觉地进行思维,主动作答,加上教师的恰当点拨、分析,最终使学生理解全诗意义。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女孩是怎样飞上天坐到月亮上去的呢?”教师对学生的大胆提问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告诉学生:由于太空太美了,月儿很像小船,小女孩是想象自己上了天坐到月亮上去了。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联想,可以让对儿歌诗意已理解的学生帮助作答。
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消除教师代替学生思维的弊病。
三、分析课文重点词句,培养儿童思维的准确性。
儿童知识少、阅历浅,认识事务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准确的抓住特征。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心理特征,抓课文重点词句,抓对插图的顺序观察及图意口述,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
如教材第一册中看图学文《小山羊》,教师引导学生找重点词。
抓住“小鸡——虫子,小狗——骨头,小猫——鱼,小牛、小山羊——青草”等
重点词的板书,让学生懂得这几种小动物各喜欢吃什么。
抓课文中的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您”,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教育。
用比较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
□小鸡给小山羊吃虫子
哪句写得好?为什么?让学生在对句子的比较中做到准确用词,准确思维。
四、启发学生联想、想象,锻炼儿童思维的深刻性。
《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思维的品质有;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与概括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低年级新教材中大部分是儿歌和短小精悍的文章。
这适合儿童学习,发展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之思维受到锻炼,逐渐具备思维的品质。
如第一册新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载描写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简单含蓄,但学生却难于理解小动物在雪地里踩出的脚印就是它们画的画。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看图联想、想象:“什么叫小画家?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通过联想、想象,学生弄清了如下三个关系:
1.雪和雪地的关系。
学生联想到下雪地上才有积雪。
2.小画家和雪地的关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在雪地里
小画家是怎样展现出它们的才能的?如果没有雪,小动物不用颜料,不用笔还能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吗?“通过想象冬天的积雪,再比较现实生活中小朋友画画用的颜料和笔,结合朗读训练,学生就会理解:只有在雪地里,这群小画家才能施展自己的绘画天才。
雪地是小画家们做画的必要条件。
3、小画家爪(蹄)与画的形状的关系。
要弄懂这层关系,可以通过观察实物(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图形)进行类比联想,这些小动物在雪地里走过,留下的脚印与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很相似。
为挖掘课文深意,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走,为什么画的画不一样?青蛙为什么不参加?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出结论:因为小动物爪(蹄)形不同,雪地上踩出来的画也就不同了;青蛙与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生活习性不同,是冬眠动物,所以没有参加绘画。
最后可让学生想象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爪是什么样的?它们可以在雪地里画出什么样的画来?这样教学,指导学生想象、联想,使儿童的认识深刻了,思维深化了
五、设计创新、求异练习,开拓儿童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包括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它的特点主要是求异性、独特性。
在低年级语言文字训练中,应主意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
维能力,对问题敢于提出独立的见解,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要做到这一点,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必须安排创新的练习,巧妙进行一些议论、争议,充分发扬民主,让儿童认真讨论、各抒已见。
如教第二册第21课《称象》以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把课题“称象”改为“象”可不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独立见解。
经过短时间的酝酿,学生发言了:有的说改“象”是可以的;有的说不可以,只说“象”谁知道是什么象呢?是买象还是画象?还有的说这一课主要是写称象
经过,“称”是重点,“称”字不能丢。
这样就发生了争论。
老师肯定了后者的见解后进一步问:用“称象”作标题好在哪里?于是争论又出现了热潮。
最后大家统一意见:课文采用“称象”作标题好,能表现出曹冲聪明,爱动脑筋。
这种讨论使主题思想在求异思维练习中得到概括。
思维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要从低年级起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要精心设计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