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图创造性使用策略研究
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及策略研究
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及策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主题图的应用更加的多样化信息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最让学生喜欢的是教材中插入的每一幅色彩鲜艳、简单可辨的主题图,可以演变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展示形象贴切的生活情境,不仅给单调无聊的数学课堂赋予了活力,让数学变得有趣简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
这些主题图在图画、色彩、内容方面都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怎样才能让主题图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文就以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例,谈谈主题图的深刻挖掘和合理应用,让学生能力更高,让课堂更有效。
一、主题图的分类与作用分析在深刻认识和研究主题图的应用之前,应该具体的了解主题图是什么?主题图都有哪些分类?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主题图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一)主题图的分类首先主题图是以某一特定的场景为背景,进而体现教学内容的图片,它是数学知识与教材,教材与生活间联系的桥梁纽带,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显示,用于现实”的理论。
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打开教材,主题图以情景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场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引入新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主题图主要有以下几类: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单元主题图、课时主题图、习题主题图等;从呈现载体上来看,主要有情景类、活动类、对话类等。
(二)主题图的作用1.使教学内容更富现实性数学是一种抽象单调的知识,学生在初步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往往很难理解其中的精髓,这时就需要运用主题图来对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内容进行展示。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课本中认位置的教室情境图,分一分的超市情境图、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课外活动情境图等,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题转化为有趣的、更容易理解的场景,使学生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指通过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数学概念和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引入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场景或实际问题: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或实际问题等方式,引入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2. 观察图形特征与模式: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分组合作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索主题图中的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比较结果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交流能力。
4.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在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或设计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运用主题图中的知识解决问题。
5. 系统化总结和归纳:在学生完成主题图相关的练习和活动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和归纳。
可以通过讨论、提问或设计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并理清其间的关系和逻辑。
6. 巩固和拓展练习:在教学结束时,教师要设计巩固和拓展练习,巩固学生对主题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7. 鼓励创新和思考: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可以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主题图,或者思考如何将主题图中的知识与其他学科或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8. 实践应用和联结生活: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主题图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可以设计购物、建筑、地图等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应用主题图中的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施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主题图中的数学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运用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手段也不断地在更新和改进。
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主题图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主题图是一种以图表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图形化的表达,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错的有效方式。
在本文中,将探讨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运用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主题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可以通过图案、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的展现,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主题图的设计上,应注意使学生感到视觉冲击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热情,用直观的方式展现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多方位整合教学资源在构思主题图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如幻灯片、课件、图片、视频等,将知识更好地展现给学生;同时,在主题图上也可以引入互联网资源和电子百科知识等,学生在观看主题图的过程中,也可以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查询和探究。
三、注重思维启发主题图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思维启发。
在设计主题图时,应注意结合各种方法论和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图表中展现出来的知识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角度和场景设计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表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认识。
四、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学中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主题图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创造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图。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增添适合的内容,使主题图更具实用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灵活运用,不断创新主题图的使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来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图。
例如,有一些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展示,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还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转化成故事、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指以图像形式直观地呈现数学概念、问题或相关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主题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前期准备在采用主题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工作。
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理解,确保自己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准确无误。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主题图的形式和风格。
主题图可以是图表、图形、图片或连续动画等,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形式。
教师还需要准备相关教具和实例,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演示。
二、引入主题图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或小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猜测和描述主题图中的内容,轻松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教学主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使用主题图讲解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讲解数学概念。
主题图可以是一个模型,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图像和实例,能够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解释,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四、主题图的练习和活动在概念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主题图相关的练习和活动,以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练习和活动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实践操作等,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拓展和延伸,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主题图的拓展和延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对主题图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主题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主题图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在概述了主题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研究背景。
在详细分析了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情况调查;提出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讨论的内容,强调了主题图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上策略和思路将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教学实施、教学策略、准备工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反馈、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概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种通过图像展示数学概念和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内容。
主题图结合了图形、数字和文字,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主题图,学生可以看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年级和各种数学主题的教学中。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主题图,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包括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教学评价与反馈。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主题图,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1.2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是指在一张图纸上绘制出所有单元的知识点,并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连接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导图。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
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图情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策略:一、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
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
“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
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如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小朋友们拼搭玩具的情境,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理解了这个深意,教学时可以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纸盒、易拉罐或小球,并提出玩一玩并注意观察它们的特征的要求;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进行分类,并发现它们的特征。
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
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
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一、教学目标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主题图的能力;3. 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主题图是一个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
主题图的内容可以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购物、旅行、运动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图形、数据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主题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教学内容感到好奇和渴望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2. 启发式教学主题图的教学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即通过启发性问题或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或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探究主题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取得共同的成果。
4. 案例分析主题图的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分析和归纳,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或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导入活动,引入主题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施时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主题图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教材中关于主题图的内容,了解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其次要准备好教学用具,主题图的教学需要用到各种图形工具、纸张、彩色笔等,确保教学所需材料充足。
二、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引导,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特点、图形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主题图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到主题图中的各种图形的属性、数量、相似性等方面。
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主题图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引导学生制作主题图在学生对主题图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图形工具和颜色,制作自己的主题图。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制作体验。
五、进行主题图的应用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主题图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训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比如让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图形进行分类、比较、计算等,提高他们对主题图的运用能力和数学技能。
六、巩固与拓展为了巩固学生对主题图的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和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七、评价和总结在主题图教学的教师可以进行一次评价和总结。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也可以总结这次教学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作用与教材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作用与教材策略一、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作用1. 视觉化教学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通过主题图的视觉化呈现,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用颜色、形状等元素来呈现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 激发学生的兴趣主题图往往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通过精美的设计和趣味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
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主题图可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和思考主题图中的内容,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和制作主题图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 整合教材内容在设计主题图时,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主题图的整合,还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在制作主题图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主题图。
通过参与设计制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多样化呈现形式主题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呈现,比如手绘、拼贴、模型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不同的呈现形式。
通过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数学知识。
4. 与实际生活结合主题图的内容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教材内容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内容。
在教学目标上,教材要求通过“主题图”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通过图片、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各种数学概念,涵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如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图表等。
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上,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主题图”来探索数学规律,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学实施策略1. 提前准备在进行“主题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
其次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图表、数据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目,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善用教具在“主题图”教学中,教具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如幻灯片、投影仪、计算器、实物模型等,来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游戏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感受数学的魅力。
3. 合作学习“主题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激发兴趣在“主题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指通过图表或图形的方式来展示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或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采用主题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图形推理能力。
以下是教学实施策略的几个方面。
1. 引入主题图的概念: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主题图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学习主题图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对主题图的兴趣,如天气预报、体温图等。
2. 解释常见的主题图类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和示范主题图的常见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
对每种类型,教师可以讲解其构成部分及其使用场景,以及如何选择最恰当的主题图类型来展示不同的数据。
3. 指导学生收集数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主题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学生可以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然后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
4. 演示如何制作主题图: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制作主题图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折线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数据绘制成点,然后连线,最后加上标题和标签等必要信息。
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纸和铅笔进行练习。
5. 学生练习制作主题图:在学生掌握了制作主题图的基本步骤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练习。
可以让学生使用电脑、绘图软件或手绘工具制作主题图,并要求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必要的信息。
6. 主题图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制作完成主题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图中的数据和趋势。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推理,如“哪种运动项目最受欢迎?”、“人们在一年中的什么季节购买最多的冰淇淋?”等。
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主题图的应用和意义。
7. 扩展与应用:为了加深学生对主题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扩展和应用的问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展示多种数据类型的主题图,或者让学生应用主题图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李如丘新教材的使用拓宽了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视野,为我们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提供了载体。
其中主题图的运用可谓一大创新,其生动活泼的情境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随着电教设备的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老师没有好好理解主题图。
基本不用书中的主题图,即使使用主题图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因此,我们对教学活动中主题图运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重新分析挖掘主题图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功能价值,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使其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一、背景主题图的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明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有丰富的内涵。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低年级的数学书,基本是以图为主。
其原因:一是学生识字量不多,可以用图片代替文字;二是图画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用图更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困惑然而,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好好理解主题图的真谛,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只在导入创设情境时用一下,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有的老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主题图的内涵。
也就是说,基于以上认识,就如何有效利用主题图,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三、主题图的种类、功能及利用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中都编入了许多图文并茂,色彩明丽,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一、主题图教学的目的和意义1.启发学生思考:通过主题图的介绍,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它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主题图的学习方法是以图示教法为基础,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能够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方法来理解抽象化的概念和规律。
因此,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
3.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主题图中的图像、图表等等,是一种形式简单、易于理解的视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视野拓展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在主题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和图表。
通过带着学生一起探究形状和位置等特征来启发学生思考,把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简单,形象地讲解给学生。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题图的图像和图表大多数是随机出现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图像和图表的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学生应该被鼓励自由想象,创造性思考,主动研究。
3.鼓励分组合作:在主题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划分小组,鼓励学生在组内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主题下形成数学思维的竞赛。
“斗智斗勇”,在看不同价值的图片时,不仅仅是从中取大数值,而是更多的训练思考过程。
4.对比分析学生的作品:在学生自己设计主题图并展现自己的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的进行鼓励或者批评。
教师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也应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提示学生在下一个主题图教学中做的更加好。
三、主题图应用示例1、棒图:可用于初学者颜色区分的练习,以及颜色相同某范围的人数相关问题的讲解。
比如:有一些衬衫的颜色随机出现,现在需要返回所有颜色分类的人数。
2、状图:可用于简化概率和统计问题,并为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比如:问卷调查的结果分组分析。
3、饼图:分析比较事物所在的比例、数量等等。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主题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主题图中的图形非常多样化,要想让学生理解清楚图形的含义和关系,必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1. 让学生学会观察细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主题图,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逐个描述图中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询问学生这张图中有多少个圆形、正方形、矩形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细节,并且掌握正确的描述方式。
2. 让学生学会分析图形在主题图中,很多图形是由多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拆解图形。
教师可以给学生几个图形,然后让他们自己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构成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主题图中有很多相似的图形,学生需要学会从中归纳总结。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和尺寸的圆形,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它们的特点,例如颜色、大小、形状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题图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1. 让学生自己创造图形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主题(例如“春天”、“夏天”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主题图。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创造,并且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主题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上述策略可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以下是教师可以采取的一些实施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引入相关问题或生活中的实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主题图的兴趣。
比如可以问学生是否想知道如何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以及主题图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在介绍主题图之前,需要先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图形概念,比如点、线、面等。
然后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主题图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确主题图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3. 示例演示: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或知识为例,展示如何运用主题图进行求解或解释。
比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展示如何使用主题图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使用主题图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在学生理解了主题图的基本概念后,安排一些练习题或问题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可以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主题图的使用方法。
5.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将主题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绘制主题图来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图的应用,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来加深对主题图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从中发现主题图的优势和作用。
7. 进一步拓展:对于一些对主题图理解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学习。
比如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并使用主题图来解决。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主题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运用上述策略,逐步提升学生对主题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随着教育的改革与进步,小学数学教育也逐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主题图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
下面就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主题图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图表信息;2、学习和掌握图表的分类及其使用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3、学习和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如:搜集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绘制图表、解释图表;4、能够归纳总结出有关图表的规律,如: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解读图表时应注意哪些关键信息等。
三、教学内容1、主题图分类及用途:教师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主题图的分类和每一种主题图的特点及其用途。
举例说明:条形图可以用来表示不同地区的平均气温、不同时间的销售额,折线图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城市的一周内的天气情况等。
2、图表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以图表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为例,通过老师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的来源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搜集整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以及对于数据的统计归纳能力的培养。
3、图表的制作方法:讲解图表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绘制图表的步骤,以及在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保证图形精度和规整性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给或自己制作的图表进行阅读和解读。
讲解解读图表的方法,如确定背景信息,了解图表的数据来源和标签,当然针对不同种类的图表,解读时的方法也不同。
四、教学策略1、问题导入法:教师设计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学内容,如“你喜欢做什么样的运动?请用折线图来表示你每天锻炼的时间分布。
”2、对比法:教师将相似与不同的图表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一种图表的使用。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指以某一主题为基础,通过图形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
主题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主题图”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主题确定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是“主题图”教学的第一步。
主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季节以及学生的兴趣等进行选择。
可以选择四季变化、动物、运动、食物等主题,并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相应的图形。
二、设计图形在确定好主题之后,教师需要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图形,并细化图形的内容和形式。
图形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目标,适当地添加一些复杂元素,提高难度。
三、制作教具教师可以根据设计好的图形制作相应的教具,以便在课堂上使用。
可以采用纸板、彩纸、卡纸等材料制作,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将图形制作成PPT或者教学动画。
制作教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增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四、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使用主题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观察到了哪些形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点和相关的数学概念。
五、进行问题探究在学生对图形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问题的设置丰富多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比较、运算等操作。
对于一个关于四季变化的主题图,教师可以提问:“春天和夏天之间的形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通过问题探究,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六、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者同伴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观察、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展开延伸活动在主题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延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内容的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实施主题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确定教学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包括主题图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主题图的构成要素和操作方法,以及主题图的应用场景。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达到什么水平。
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在主题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可以利用图书、图片、实物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主题图作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主题图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深入了解主题图。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在主题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导读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PPT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图像、文字等形式了解主题图的相关概念;同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主题图的相关知识。
四、注重巩固与拓展在主题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巩固和拓展,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调查研究等形式,巩固学生对主题图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主题图应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境,发挥主题图的优势,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主题图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学生的巩固和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摘要:目前,随着数学教材的改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的主题图,主题图为小学数学提供了相应的学习乐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分析,使大脑更加活跃,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使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升小学数学主题图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使用策略学生通过数学主题图可以扩散自己思维,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非常的有益处,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主题图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特点1.具有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设计上,主要是针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编制,并且融入了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情境,并且主题图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很强的趣味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
2.具有思想教育性。
主题图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可以给学生创造观察、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增加数学意识和思想意识。
3.具有合作交流性。
学生通过主题图可以充分地根据自己的想法理解图中的内容,并且找到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习数学变得主动,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局面。
并且也加深了学生们的交流,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二、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1.分离对象,将研究的对象凸显出来。
研究表明,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官是有所不同的,当我们对比较复杂的事物需要进行长时间仔细的观察,才能准确地记住和了解它的全貌。
如果观察时间较短,那么只能记住事物的某一特定的部分,其他部分往往会容易被忽视。
所以当数学教材上主题图中的对象较多,较为复杂时,应对主题图进行拆解,将其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教学,这样可以是研究对象立刻的凸显,从而进行学习和分析。
(1)如果主题图要全部显现,我们可以借用阴影、方框等将其标记出来,这样可以将对象进行划分,可以明确思路,方便接下来的判断和分析。
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口述,不做实际的阴影、方框的划分,那么学生就要全凭头脑中的想象,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牢固,并且不能正确地确立解题思路,会减少学生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图创造性使用策略研究
一、课题缘起
1、缘于教材本身的特色
众所周知,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其“主题介入、数学建构、开放教学”的鲜明特色吸引着大家。
在其每一块知识的学习都采用“主题介入”的方式,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把《标准》中规定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机的组成一幅一幅单元主题图,以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提供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
看来,浙教版这样的单元主题图既承担着本单元知识的引领,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收集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
面对每一单元这样“蝴蝶页”的单元主题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用好浙教版教材的这一大亮点,让其丰富的内涵恰到好处、恰如其份的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场景;使单元主题图发挥其有效的功能?
2、缘于现状
纵观现在的课堂,我们似乎都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部分教师虽然在教材的理解、使用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编者意图的准确揣摩以及灵活把握应用教材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以新课程为视点重新检视课堂,就觉得有必要对浙教版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图创造性使用策略进行认真的研究,构建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数学浙教版教材:主要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一至六年级共十二册数学教材。
2.创造性使用策略:在本课题中,“创造性使用单元主题图”是指教师在准确把握本单元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对主题图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进而用好、用活、用实单元主题图,让课堂更加有意思。
所以,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单元主题图使用开展行动研究,根据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以浙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自觉以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衡量、分析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单元主题图,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创生者、开发者、体验者、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1.探索正确解读单元主题图的方法
我们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图内涵丰富,凝结了众多编写者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
但当前许多老师对“单元主题图”的使用存在着“弃之不用”等问题,其归根结底,是我们教师对“单元主题图”不能正确的解读所导致的。
看来,要想用好单元主题图,教师首先要会正确读单元主题图,因此,如何深入解读好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大困惑,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大重点。
2、寻找“单元主题图”的呈现的最佳方式和时间
“单元主题图”不象“例题情境图”是在一节课里完成的,它贯穿于整个单元始终,既分散又交融在各个课时里。
选择怎样的呈现方式与时间,既能突出“单元主题图”高屋建瓴的作用,又能解决“单元主题图”与“例题主题图”游离的矛盾,更好地发挥了“单元主题图”教学作用呢?
3、摸索创造性开发单元主题图的策略,提升内在的价值
单元主题图为教学呈现了一个例子、一种线索,是重要的,但又并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实际需要,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主题图,在走进教材,领悟主题图的内涵之后,更要跳出教材,对主题图资源进行再开发,作适当的处理,达到优化主题图。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
2.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
用策略,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
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单元主题图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五、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除遵从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学习,逐步提高习得知识的能力。
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激励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发展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发展。
一句话,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为最高行动原则。
2、整体性原则:将课程、课堂、学生、教师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研究的过程中,注重整体效应,促进整体发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本课题的内涵不断完善、优化与延伸,在整体上提以提升。
3、求实创新原则:实验教师应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不以名利为目的,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课题一起发展,各方面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六、研究对象
黄岩实验小学一至五年级浙教版数学教师及相关学生、教材。
七、研究方法
课题的研究以教学行动研究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学,“通过教学”研究教学,“为了教学”研究教学。
以实验研究为辅,同时,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经验总结法也供选用。
八、期望目标
1、探索出创造性使用单元主题图的多种策略,使课堂变得有意思。
2、摸索出“单元主题图”的呈现的最佳方式和时间。
3、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九、成果形成
1、结题报告
2、论文;
十、课题组成员及阶段规划
1、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柳黄琴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方案制定、研究报告的撰写,负责主要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安排。
成员:彭梅琴、杨雪红、戴赢敏、谢文岚、金枝
彭梅琴:理论指导及课堂实践指导。
杨雪红、戴盈敏:负责三、四、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进行活动记录、资料整理积累。
谢文岚、金枝:负责一、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阶段规划
整个课题研究期1年。
(2011年9月——2012年10月)
(一)、准备阶段(2011、9_——2011、10)
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对目前学生课堂现状进行调查;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1、10——2012、7)
开展实验,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重点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课题进行研究,构建新课程下的新课堂,总结出方法。
(三)、总结阶段(2012、8——2012、10)
形成成果,写出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结题;参加成果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