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导游词精选5篇

合集下载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_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_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雁门关是长城的一个关口,吸引了很多游客去游玩,作为一名导游,要给游客做好景点的解说,让游客深入了解景点的特色。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山西雁门关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1 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1 / 7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2 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8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2198户,7505口人,总土地面积166.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山西雁门关最新导游词(三篇)

山西雁门关最新导游词(三篇)

山西雁门关最新导游词山西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南部的晋陕边陲,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要塞,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战略重要的地位。

关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合了古代军事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传承的精华。

现在,我将带您领略山西雁门关的风采,感受历史的厚重。

一、雁门关的历史渊源雁门关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晋国与赵国的交界地。

而在汉代,雁门关成为连接中原和边防的要冲,是烽燧林立、战火连连的地方。

而在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中描述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描绘了从雁门关往北方的壮丽景色。

二、雁门关的建筑风格雁门关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由城楼、关楼、关门、城头、护城河等构成。

尤其是雁门关的城楼,建筑古朴典雅,以黄土为主体,黄色砖石的城墙高耸入云,巍峨壮观。

城楼上方,悬挂着巨大的鼓钟,据说是古代军队在战时用来发号施令的。

三、雁门关的历史相传关于雁门关的历史,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得胜以旌节告捷书》中所记载的“关公射九龙”的故事。

相传,在唐朝时期,一位名叫郭进的将军在雁门关抵挡住了入侵的敌军。

一天,敌军派来九条恶龙,威胁要攻破关城。

郭进不慌不忙,一箭射中九条龙,击退了敌军。

此事传开后,郭进被封为“关公”,成为雁门关民众心中的英雄。

四、雁门关的文化底蕴雁门关的文化底蕴深厚,特点是融合了汉文化、边塞文化和军事文化。

雁门关以舍身忘死的英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而著称,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雁门关的建筑艺术还是民俗风情,都可以体现出这里的独特魅力。

五、雁门关的旅游资源雁门关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值得一看。

其中最有名的是“雁门关第一秘境”——飞云山。

飞云山有着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雁门关的全貌,而且还可以欣赏到令人陶醉的云海景色。

六、雁门关的美食雁门关的美食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首推的是雁门狗肉,这是当地有名的特色菜肴,以其鲜嫩可口而闻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四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四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____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____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____米左右,低者约有____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二)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____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____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____户,____口人,总土地面积____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山西的雁门关导游词(通用3篇)

山西的雁门关导游词(通用3篇)

山西的雁门关导游词(通用3篇)山西的雁门关篇120_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

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

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

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

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

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

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

”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收。

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

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

最新整理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最新整理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雁门关是长城的一个关口,吸引了很多游客去游玩,作为一名导游,要给游客做好景点的解说,让游客深入了解景点的特色。

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山西雁门关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1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2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来,全乡坚持基地兴农、开发兴农、科技兴农、产业兴农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发展的精神,始终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本(三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本(三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本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____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本(二)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2020年借鉴的雁门关旅游点导游词分享

2020年借鉴的雁门关旅游点导游词分享

2020年借鉴的雁门关旅游点导游词分享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8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2198户,7505口人,总土地面积166.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雁门关导游词,仅供参考。

雁门关导游词(一)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雁门关导游词(二)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8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2198户,7505口人,总土地面积166.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雁门关是长城的一个关口,吸引了很多游客去游玩,作为一名导游,要给游客做好景点的解说,让游客深入了解景点的特色。

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山西雁门关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1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2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8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2198户,7505口人,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2024年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3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3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____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____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逝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____米左右,低者约有____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2024年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2)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____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____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____户,____口人,总土地面积____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xx 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篇二】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5 篇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 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 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 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 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 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 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 米左右,低者约有4 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三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三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____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二)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省的雁门关!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代关城。

请大家随我一同穿越时光,聆听这里的历史故事。

雁门关位于山西长治市南部的崞县境内,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因其地处重要的军事要地,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留下了许多战争与兵荒马乱的痕迹。

雁门关也是中国古代名将岳飞的重要战场之一。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四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四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____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二)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光临山西省的雁门关,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下雁门关的历史、景点和文化。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探索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关隘。

一、概况介绍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境内的雁门关,是中国山西省重要的关隘之一。

它位于恒山脚下,是阻挡河套平原和大河地区直接通往中原的要冲。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三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三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____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____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____米左右,低者约有____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本(二)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三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三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____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____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____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逝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____米左右,低者约有____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二)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____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____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____户,____口人,总土地面积____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篇一】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

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

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

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

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

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关导游词精选5篇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雁门关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雁门关导游词(一)大家好!前方就是雁门群山了,我们看到,这座雄伟的大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开了塞内和塞外。

大家看:远处的山脊上长城蜿蜒、烽台耸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雁门关长城,这段长城全长8848米,连接起了广武口和白草口两个重要隘口,相当于在两大隘口间连接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封锁线,象一条穿越时空的生命线,3000年如一日地维系着雁门关和中原大地的安危。

大家请看这边:那四方形的古城就是雁门关著名的军事要塞——旧广武城,这座辽代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旧广武城一起被列入国保文物的还有城外古战场上的288座封土汉墓群,这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汉墓群,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将帅墓群,无数英勇忠烈的将士长眠在这片辽阔的沙场上,让人由不得感叹:“黄沙百战穿金甲,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们看这段长城呈锯状攀上了陡峭的山脊,因此被专家称为锯齿长城。

雁门关长城是山西省明代长城的代表段落。

明代的万里长城分为外长城和内长城,外长城东起山海关,沿着北京、河北的北部和山西、内蒙古的交界处,在偏关县老牛湾跨过黄河,经陕北、甘肃直到嘉峪关,山西的外长城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3市;而内长城则从北京的箭扣开始,经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直到黄河岸边的偏关丫角山与外长城汇合,内长城分布在山西的忻州、朔州2市,我们刚才看到的雁门关长城就属于内长城。

除此之外,山西明长城还有沿太行山南下的三边长城以及沿黄河南下的黄河边长城,总长度达3500多公里,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明长城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也有着极高的`参观价值,大同边墙五堡、阳高平地长城、偏关老牛湾长城黄河交汇处、偏关桦林堡长城黄河并行处、丫角山内外长城交汇处、雁门关长城已经成为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也会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竞相光顾的旅游胜地。

大家都知道我们玉山有一张旅游名片三清山,其实我们还有一张教育名片玉山一中。

玉山一中是江西省的省级优秀重点中学,也是全国百所优秀重点中学之一,它至今已蝉联了上饶高考的二十一连贯,今年它们有2200多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打到了1800多人,其中一本上线人数近两百人。

多么骄人的一个成绩啊!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

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

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

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

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电影外景的最佳选择,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现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

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海市蜃楼,各种景色。

对于阳关的历史,各位恐怕已经在来敦煌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功课。

敦煌早期的繁盛的汉代,这要归功于雄韬大略的汉武大帝,“列四郡·据两关;就是他的手笔,阳关,玉门关其实就是中国最早的海关。

阳关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再加上敦煌郡就构成了一个能功易守的三角形,成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名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

在宝石东来,丝绸西去的年代里,它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过着重要作用,所以”阳关大道“被誉为康庄大道,比喻有光前途的道路,后来繁殖通行便利的大路。

所以便有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样的佳话。

你们眼前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它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它是由左边的白宫,右边的红宫,以及其附属的建筑物组成。

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合,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了几分丰采。

雁门关导游词(二)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__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导游词(三)山西雁门关位于代县。

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近年来,来山西雁门关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2006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

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

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

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

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

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

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

”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收。

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

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

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

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现在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

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

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

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

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

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

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

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

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