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清朝中前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清朝中前期】

第三章,1500-1800年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八、中国清朝

⒈政治。①议政王大臣会议。②南书房。③军机处。⑤康熙帝*。

⒉经济。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

⒊外交。①闭关锁国。②十三行。③反侵略斗争*。④西学东渐*。

⒋文化。①文化总结*。②文学。③艺术。④思想控制*。⑤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八、中国清朝

清朝源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为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全国统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进行制度建设,出现康乾盛世,但是,满洲作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心态卑暗,专制独裁较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达到顶峰,极大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乾隆中期开始衰落,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等连续战败。一般以1840年将清朝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前属于古代范畴,以后称晚清,属于近代范畴。清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本部分只讲到1840年之前。

⒈政治。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

1】产生。出现于1636。当时满族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际﹐尚存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习俗。后金军国大事都由贝勒等人共议裁决,诸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子侄等宗室贵族。2】评价。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在清王朝统一全国过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对重大决策曾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象征着贵族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必然与皇权产生矛盾。

3】废除。雍正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继续存在﹐但所议之政只限于一般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族事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1791﹐乾隆帝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②南书房。康熙帝为打击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权而设立,把决策权抓到自己手中,开启军机处。

③军机处。

1】内容。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2】评价。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军机处之决策权渐移。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它比较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人治的特点。

④监察制度。

1】内容。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这与皇权的高度加强是一致的: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最高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司。

2】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孙中山五权宪法中监察权的理论来源。

⑤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一生勤政。

1】集中帝权:设南书房削夺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权;设立密折制度,以广泛体察下情。2】崇尚儒学,强调兴礼教。

3】废止“圈田令”,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实行更名田,鼓励农业生产;“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促进人口增长;治理黄河,重视水利。

4】1673-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1683年进兵台湾,次年设台湾府;1690后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1691年多伦会盟,确立蒙古地区盟旗制;派兵于1718年至1720年间入藏击败了占据西藏的准噶尔叛军,1713年册封班禅,确立西藏活佛册封制度。

5】1685后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军,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6】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下令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等大型图书,总结古典文献。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7】但推行文字狱;因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西学东渐中断;专制独裁。

清朝皇帝个个勤政,个人素质都很高,平均高出历代皇帝不少,但是,制度出了问题,个人素质再高也不能改变历史趋势。

封建朝仪变化

1】秦汉隋唐。宰相上朝皇帝赐座,有病上门慰问。

2】宋元。朝臣站着奏事。

3】明清。跪着。

4】反映君主专制日益加强趋势。

⒉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①农业。

1】政策。摊丁入亩,雍正推行,减轻穷人赋税。更名田,保障农民一定土地。

A.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

B.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2】作物。美洲传入的玉米、红薯、烟草等进一步推广,花生、土豆等陆续引进。

3】租佃关系发展。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深化,这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有关:由于有大量剩余人口,出租土地变得更有利可图。在租佃关系下,虽然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但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租佃农民不断采取抗租、减租斗争,争取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农业自鹅步发展。

4】土地开垦和人口增长。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左右;明初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近2亿,清道光二十年( 1840年)增至4.1亿。

②手工业。

1】瓷器。粉彩瓷器工艺发明。民窑扩大发展。直到15世纪,瓷器在欧洲还是是稀世珍宝,是专门送给君主和王公的礼品。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18世纪,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