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综述
国内外有关元认知研究的综述
国内外有关元认知研究的综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元认知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从事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尤其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
本文将对过去几十年来的元认知研究活动进行一个简要综述,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
一、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是指一类决策策略,针对复杂和费时费力的社会问题,它使人们能够更容易地做出对自身有利的决定,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决策,尽管可能不会完全考虑所有的选项。
它的特点是,它以推理和考虑的方式来完成,不受外界影响。
这类认知是一种无视一般原则的行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越的效果,并取得较高的利益。
二、国内外元认知研究的不同1、国内元认知研究国内元认知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波波发展,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元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过程与策略间的关系、认知偏差、决策过程中情绪因素的影响等。
近年来,国内元认知研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从以上面的元认知现象发展到拓展到了政治决策、全球化以及社会力量的影响,调查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元认知类型和特性。
2、国外元认知研究欧美等国的元认知研究主要以社会语言学为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如文本处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语表征、个体认知和行为中心等。
例如,在文本处理方面,开展了文本理解与语言表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本理解和推理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方面,以调查社会赞同理论的本质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在语表征方面,以建立有效的语言表征系统和有效的口头交流系统;在个体认知行为中心方面,以探索个体认知和行为中心的内在机制和其他影响因素等。
三、总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元认知研究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又有所不同。
国内主要将元认知研究拓展到了全新的领域,着重研究元认知与行为的关系,而国外的研究则以社会语言学为基础,拓展到了文本处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等领域。
元认知研究揭示了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帮助,十分宝贵。
具身认知综述
廖 玲 。 坟 1 2 0 例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因素 分析 ,认为剖宫产,早产 .胎 膜早 破、溶血及使 用催产素 是新生儿高胆 红素血症 的相关 因素。对存在 高危因 素 的新生儿对其 家属进行健康 宣教 抚触 .尽 早母乳 喂养 注意保暖 保 持皮 肤清 洁等措施 ,可促进黄疸消退 ,改善预后 。为预防新 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 对新生 f 以下干预措施 : ( 1 ) 新生儿出生后3 0 / z ) 4  ̄内鼓励产妇哺乳,正确.有 效地吸吮乳头每天7 — 8 次; ( 2 ) 若出生后8 昧 排胎便 , 在取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 用 1 0 : ;( 3 ) 抚触及游泳在 出生后6 h ~ 6 d 内进行 ; 抚触 : 2 次, d ,1 0 1 5 m i n /  ̄ ,在沐浴及游泳后进行 , 排完胎粪后改为1 O 遍/ 次;游泳:1  ̄ r . / d , l O r n i r 腴 , 游泳时水温3 8 ' C 。经过 以 E 处理 , 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出生时,因肠腔 内有 1 3 一 葡萄糖醛酸苷酶 ,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 合 胆红素. 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 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重吸收增加 , 另外 , 胎粪 约含胆红素8 o - 1 8 o  ̄, 若胎粪排出延迟 , 可使其重吸收增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重在预隗 因此 ,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喂养, 多喂水, 提早排便, 促进 胆红素排出体 外 ,才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 新生儿 高胆 红素血症可引起核黄疸 , 不仅增加 家庭和社会经济负 担, 而且严重影响患儿 的生 活质量。在新生儿 出生后实施预 防措施 , 才能避免或 减 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在配合 医生进行各种治疗的同时 , 给予正确的护
认知语言学(一)综述.
• 对于认知科学的性质,该小组说: “认知科学是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 智能、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基础科学及哲 学的交界面上发展起来的高度跨学科的新 兴科学,其中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是认 知科学的核心学科。认知科学的创立标志 着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人类对自身特有的 心理活动、脑和心智关系、人工智能的研 究已进入到一个的新阶段。这是近半个世 纪以来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2)Richards(1936)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 无所不在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口 头交际平均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 Ortony(1979)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隐喻 性质。Derrida(1982)指出:哪里有文字, 哪里就有隐喻,所有隐喻都是有理据的,如 Love is attraction Love is electricity Love Is A Physical Force Love is magnetism
• 人类祖先从认识空间和自身开始认识世界, 空间概念和身体部位是我们形成若干抽象 概念的两个主要基础,成为人类原始思维 的出发点,也是人类最重要的隐喻源。因 此,先民的思维具有“体认”特征,即经 常把人的身体和经验作为衡量周围世界的 标准。
• 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概念和范畴 (语义同时形成)。这就形成了认知语言 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 在认知和概念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靠 认知结构和范畴知识,就无法接近现实。 因此,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 智的产物,而人类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 物。
• 人类的范畴根据原型进行概念化,每个原 型就是一个神经结构,它能使我们进行与 此范畴相关的推理和想像。基于原型的推 理十分常见,但不为我们所意识,占据了 实际推理的很大比例。
• 传统英美分析哲学认为所有思维都是有意 识的,通过先于经验的反思就能完全知晓, 体验哲学认为这办不到,而认为大部分认 知和推理是无意识的,它决定了全部知觉 思维的结构。没有这种无意识思维,就没 有有意识思维。
关于短时记忆认知心理学文献综述怎么写
关于短时记忆认知心理学文献综述怎么写摘要:一、短时记忆的定义与作用1.短时记忆的定义2.短时记忆的作用二、短时记忆的认知机制1.编码过程2.存储过程3.检索过程三、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1.记忆负荷2.干扰效应3.加工深度四、提高短时记忆的方法1.有意识地记忆训练2.合理分配注意力3.创造有利于记忆的环境五、短时记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学习和工作2.日常交流3.创新思维正文:短时记忆认知心理学文献综述短时记忆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了解人类思维过程和提高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短时记忆的定义、认知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短时记忆的方法和应用进行综述。
一、短时记忆的定义与作用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指人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的作用包括保持信息、对信息进行操作和整合以及为长时记忆提供编码基础。
二、短时记忆的认知机制短时记忆的认知机制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三个过程。
编码过程是将信息转化为可以存储的形式;存储过程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检索过程是从短时记忆中提取所需的信息。
三、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短时记忆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记忆负荷、干扰效应和加工深度。
记忆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需要记忆的信息量;干扰效应是指新旧信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工深度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深度和复杂程度。
四、提高短时记忆的方法提高短时记忆的方法包括有意识地记忆训练、合理分配注意力和创造有利于记忆的环境。
有意识地记忆训练可以通过记忆游戏、练习记忆技巧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注意力可以帮助个体在处理多项任务时更好地分配认知资源;创造有利于记忆的环境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如保持良好的作息、减少干扰等。
五、短时记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短时记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学习和工作中的信息处理、日常交流中的话语理解、创新思维中的灵感捕捉等。
了解短时记忆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综述及其思考
布鲁纳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综述及其思考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引领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才勾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而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核心, 对我们今天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学习有看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布鲁纳;奥苏贝尔;认知心理学派;发现学习;认知结构—、布鲁纳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战以后,美苏进入"冷战"。
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给美国人以强烈震撼。
面对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现实,美国教育界开始反思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此,美国于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决定增加教育拨款,培养科技人才。
不久又召开了伍兹霍尔会议,讨论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
这一系列的事件,为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奠定了政治背景。
此外,20世纪以来,以杜威"儿童中心主义"为指导的美国教育,已积结了许多弊端,也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因此,建立一种高质量的、重智育的教育新体系,已成当时美国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发现法学习的理论基础认知一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核心,几乎成了布鲁纳的代名词。
为了创建该理论,布鲁纳研究了大量的相关课题,如知觉归类、概念形成、思维、动机等等。
知觉归类理论和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是认知一发现学习的理论基础。
在知觉理论中,布鲁纳强调了三点: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是对课题的归类、个体的期待与需要决定类别的可接受性。
从中可以看出,布鲁纳很重视知觉过程中主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以人工概念为材料,布鲁纳深入研究了人类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总结出4种策略:同时性扫描、计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和博弈性聚焦(聚焦策略:这种策略将首次获得的肯定例证中的部分属性作为初始假设, 然后经过验证剔除无关的属性,逐步聚焦到关键属性。
若每次验证仅选一种属性, 则称为保守性聚焦;若每次验证选两种或以上属性,则称为博弈性聚焦。
元认知文献综述
元认知文献综述1、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西方学者对元认知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然而,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和运用上。
元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元认知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Fla v el于1976年在《美国心理学》发表著名文章”元认知和认知监控“,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并将元认知分为知识、体验、任务和策略四部分。
Kluwe于1982年修正并发展了元认知理论,将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大块,元认知知识即陈述性知识,而元认知策略则属于程序性知识。
这一观点被称为元认知结构的二分法。
Nelson和Naer en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的认识模式,将心理过程分为认知和元认知两个层次,从认知走向元认知的过程称为监控,而从元认知走向认知的过程称为控制。
控制和监控也就被公认为元认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Wenden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讲元认知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学习的特点对他那么进行了更详尽的界定:个体知识包括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个方面;策略知识不仅包括在各项具体学习中应采取何种有效策略,也包括策略选择的普遍原则;任务知识则包括任务的目的、性质和要求等各项因素。
S chraw则分析了元认知的三大特点:多维性、普遍性、可教性。
Vivtor i的调查研究均说明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并进而证明了元认知知识水平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学习者的元认知知识还直接影响着学习策略的选择。
受西方理论研究的影响,我国的元认知研究也经历了从心理学领域发展到其他学科领域的过程。
董奇于1989年首次引进了“元认知”这一概念,介绍了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的发展过程、基本结构、作用及现实意义等。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综合认知 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综合认知实践教学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综合认知和实践教学进行综述研究。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从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综合认知状况和实践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着重探讨了综合认知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结论部分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综合认知和实践教学研究成果,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综合认知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认知、实践教学、国内高校、国外高校、研究、教学模式、关系、成果、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也变得更加严峻,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他们的综合认知与实践教学情况。
对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认知和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国内,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大学纷纷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而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积极探索出一些成功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较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认知和实践教学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认知与实践教学,可以为高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提升高等教育水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对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综合认知与实践教学进行综合述评和深入探讨,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综合认知实践教学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综合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的质量。
通过对大学生综合认知状况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语义·认知·释义》综述
著作评介一、引言释义是词典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们习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章宜华教授的著作《语义·认知·释义》对意义的本质、语义的结构、语义的释义等进行总结与阐述,说明了建立在认知语义学基础上的意义驱动释义的学术意义。
该模式以原型理论和原型交际模式为基础,运用意象图式、空间概念和概念整合的方法,从人的认知和语言经验模式入手,多层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语词意义的表征结构,使学习词典的释义更符合学习者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机制。
本文旨在对该书内容作简要介绍,从宏微观角度来学习和了解词典释义研究与实践,把握词典学与语言学、认知学、翻译学等之间的联系,明确学习和研究方向,向适合现代语言学习和语言认知需要的词典释义模式靠拢,以期运用到词典编纂实践之中。
二、《语义·认知·释义》内容简介词典学与语言学二者关系一直十分密切,随着各种词典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词典学与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
认知词典学、交际词典学、语篇词典学、比较词典学等全新的词典研究方法应运而生。
此外,计算机与语料库也为词典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语义一直是词典编纂的重心之一,在此背景下,章宜华教授的专著《语义·认知·释义》以全新的语言学视角,从认知入手,分析了语义学与语言学以及现代语言研究的特点,构建了系统的词典释义理论体系。
词典作为解疑释惑的工具,主要是满足用户在社会交际中对词汇信息的需求。
传统的词典释义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语言教学和知识信息传播的需要,学习词典的编纂需要建立有别于传统词典的释义模式与释义原则。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一个由原型范畴、概念结构、概念关系、意象图式和知识系统等构成的非自足的认知体系,主张以认识为出发点,通过观察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知和概念化的过程来研究语言的产生、获得、使用和理解的规律,从而描述人类语言认知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影响语义构成和语言表达的。
高层管理团队认知研究综述
不同的认知 、信仰 、价值观、立场等而形成认知
差异 ,在此之 中认 知 相 同或 相 近 的成 员 就 自然 而
然 的形 成 了高 层 管 理 团 队 中的 认 知 派 别 。 D v 、 ai d
L d 和 S v (09[ 1 ia n t e 20 ) ]( )证 明了为什么认知 en 2 派别对确认和影响战略决策是重要 的, ( )探究 2 了不同认 知派别 信仰结构和任务差异 间的联系 ,
计学特征近似的表示 T T的认知特征 ,但其研究 M 结果却是令人失望 的,人 口特征与战略决策制定 和组织绩效的关系并不稳定 ,而且经常是相互矛
然后证明因果图分析方法不仅概括 了高层 管理 团
队成员间的认 知派别 ,而且还 可以通过 g es in — v m as ed G E en— ns( M )方法和因果路径分析来 比较 分析因果图。认知派别 因果 图证明在战略决策环 境中有关的讨论在真正的信仰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
( 关键词 ) 高层 管理 团队 认知
战略 决策
DOI1 3 6 i n.0 4—91 X.0 1.5. 1 :0. 9 9 s 1 0 s 0 21 0 09
[ 中图分类号】F7. [ 229 1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自 H m rk和 Mao18 提 出 “ a bi c sn94年 高层 梯 队 理论 ” 以来 ,学 术 界 对 高 层 管 理 团 队 (M )进 TT 行 了一 系列 的研究 。最 开 始是 通 过 T T的人 口统 M
1 基 于 rI l T认知派别视角 的研究 W
在 战略决策的过程 中高层管理团队成员 由于
分析战略决策 因素来完成这种解释。通过这个过
人脑认知科学研究综述
人脑认知科学研究综述人脑认知科学研究是一门极具前沿的学科领域,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合,比如心理学、神经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让我们从人类视觉系统、工作记忆和意识三个方面,来简单探讨一下人脑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人类视觉系统视觉信号在人脑中的传递和处理是复杂而且关键的。
视觉信号由眼睛中的视网膜吸收,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处理中心进行解码和处理。
在此过程中,不同的神经元会对于不同种类、形状、方向、运动方向等因素的视觉信息作出不一样的反应。
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大脑可以提取视觉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更高级别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现在研究者们通过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揭示了人脑视觉处理的一些重要的机制。
例如,研究者可以检测到大脑中特定区域的反应,这些区域对于视觉信息的不同属性有不同的响应。
同时,一些研究基于 fMRI 还发现人脑在观看运动的物体时,会对于其自身运动进行调整。
工作记忆人类工作记忆的能力是我们进行思考、记忆和执行任务的必要前提,是我们完成高级认知任务的一个重要机制。
工作记忆可以理解为一种临时的存储方式,它能够保留并操作新的信息,从而支持我们开展复杂的认知活动。
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作记忆进行的大量研究,这些研究采用不同的实验范式,例如n-back 任务范式和空间记忆(Spatial Memory)任务,这些任务能够评估工作记忆的各种方面、对其不同的过程进行分离。
通过这些实验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在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保留信息正过程中,工作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意识意识是我们思考、决策和行动规划的基础,是大脑高级认知功能运作的必要条件。
意识的研究仍然困难且晦涩难懂,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意识的机制和运作机理尚不清楚,但是现在的研究表明,意识似乎与大脑中一些具有基础性的神经计算有关,这些计算的重要性至今仍在探讨。
研究发现,许多脑区域在意识生成和认知控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区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有助于解释意识的综合表现。
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摘要: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与认知的内在。
本文旨在概括性地回顾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研究综述,发展趋势引言: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关系交叉学科。
它语言使用中的认知过程,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
本文的目的是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进行综合性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1、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结构的认知规律。
近年来,认知语法领域的研究主要语篇分析和语言的动态性,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过程。
2、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认知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词汇的隐喻和转喻、概念的组织和结构等。
近年来,认知语义学的研究趋势涉及词汇语义的动态性和语境敏感性。
3、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交际中的认知过程。
该领域的研究注重分析语言使用中的推理、理解、意图识别等认知现象。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文化差异对认知语用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在语言交际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1、跨学科整合:当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整合跨学科资源,如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
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望为认知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2、实证研究方法的拓展:当前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和语料分析等方法。
未来研究可尝试引入更多实证手段,如计算建模、影像分析等,以揭示语言与认知的更深层次。
3、动态系统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需进一步语言的动态性和系统性。
未来研究可运用动态系统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演变过程、语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等,以更全面地揭示语言与认知的内在。
4、语用推理与文化因素:当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在语用推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深入研究文化因素对语用推理的影响。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摘要: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其核心要义是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就具身认知的一般主张、理论基础、研究视域和应用研究加以梳理,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起到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具身认知一般主张理论基础研究视域应用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期,作为第一次“认知革命”的直接产物——第一代认知科学诞生。
其核心观点是“‘认知是遵循清晰的形式规则对抽象符号表征的操控(计算),且符号是由物质的任何可操纵的序列来表示的观点’。
换言之,认知过程的产生与操作符号的特定规则有关,而与实现这一操作过程的物质载体无关。
”[1]Lakoff和Johnson曾将其称之为非缘身心灵的认知科学(thecognitivescienceofthedisembodiedmind),即认知是脱离身体的。
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这一认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表征计算研究范式无法实现承诺的高级人工智能也无法解释认知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
而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范式兴起,它主张以大脑神经元的网状结构作为认知过程的隐喻,试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联合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emergence),这同实际的脑组织更加接近。
但无论是符号加工模式还是联结主义的研究范式,两者都没有否认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能把认知活动完全归结为反思意识符号的思维水平,应该从身体和身体经验中探寻认知的起源、演化以及发展。
在Heidegger,Merleau-Ponty,Dewey和Vygotsky等人的努力下,开创性地运用新的立场、方法等变革传统的认知方式,第二代认知科学,即具身认知科学(embodiedcognitivescience)应运而生。
那么,何为具身认知,其基本立场和主张、理论基础是什么,又有什么应用价值和局限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
认知地图综述
到目前为止,认知地图还没有一种统一旳定义,一直以 来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持有两种不同旳观点:
1.模拟观点(Kosslyn&shePard,1975)以为,认知地图是 真实环境中旳复制品,它与物质环境大致一点点相应, 似乎是一幅贮存在头脑中旳环境旳图像。
入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小白鼠走迷宫试验
结论:老鼠不是根据盲目旳习惯,也不是根据途径旳顺 序而形成旳机械旳奔走习惯来行动旳,托尔曼以为白鼠 走过迷津之后,取得了迷津通路旳整体概念,从而托尔 曼第一次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个术语。托尔曼最原始 旳有关“认知地图”旳概念是对现场地图在头脑中旳模 拟,但是托尔曼在后来旳研究中把认知地图旳概念泛化 了,内涵得到了延伸,头脑不但对空间事物旳位置距离 能够形成认知地图,而且对抽象旳符号也能够形成认知 地图,例如对课本上旳字、图片也能够形成认知地图, 对几种概念旳相互关系也能够形成认知地图。
(四)西格尔等人对小朋友认知地图旳形成阶段旳研究 皮亚杰是20世纪杰出旳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教授。他
提出,人旳认知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大致旳 相应一定旳年龄范围,每个阶段是前一阶段旳自然延伸,也是后 一阶段旳必然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认知总是 朝着必经旳途径向前发展。①这四个阶段是: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 3.详细运算阶段(7岁—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五)Drumheller等人对认知地图旳影响原因研究 结论: 认知地图旳影响原因诸多,涉及: 1.年龄。手绘简图旳能力会伴随年龄旳增大而提升,但这并不是普遍合用旳。 2.性别。性别是个很主要旳影响原因,总体来说,男生比女生在这方面旳能
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综述
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综述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发展的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发展经历了很多重要的变化和转变。
本文将对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进行综述,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知过程的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心理认知发展的理论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经历了从具体操作阶段到形式操作阶段的转变,即从依赖具体情境解决问题到能够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个体的学习和认知发展是通过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
二、认知过程的变化青少年期的心理认知发展伴随着一系列认知过程的变化。
首先是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具备更加复杂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逻辑和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
其次是注意力的发展,青少年的注意力逐渐变得更加集中和稳定,能够更好地抵制外部干扰。
此外,记忆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青少年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最后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少年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复杂的问题,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难题。
三、社会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在青少年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支持和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时期变得更加重要,青少年通过与同伴的互动来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
教育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都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四、挑战和支持:促进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的策略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是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长机会,让青少年面对一些难题和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模型综述
认知模型综述认知模型是指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描述和解释。
它是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智力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认知模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模型上。
信息处理模型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阶段。
这一模型的代表是阿特金森和斯韦特的信息处理模型,它将认知过程描述为信息的流动和处理。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信息处理模型无法完全解释人类的认知过程。
在信息处理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加复杂和全面的认知模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科伦的认知模型。
科伦认为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个体的知识、经验和目标的影响。
他提出了一个由五个组成部分构成的认知模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这一模型强调了认知过程的整体性和多元性,为进一步研究认知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信息处理模型和科伦的认知模型,还有许多其他的认知模型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和建构的,通过不断的适应和调整来形成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维吉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这些不同的模型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认知过程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认知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维和智力活动。
在教育领域,教育者可以根据认知模型的原理,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人机交互领域,研究认知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设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计算机界面和系统。
在心理治疗和康复领域,认知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改变不良的认知行为模式,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康复。
认知模型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描述和解释。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思维和智力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对认知模型的研究,可以为教育、人机交互、心理治疗等领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认知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关于抑郁症认知理论的研究,试图解释抑郁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综述目前几种主要的抑郁认知理论,并探讨它们对抑郁症治疗的指导意义。
一、希望维度理论希望维度理论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抑郁认知理论,由贝克和阿布拉姆森于197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在对未来的期望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他们往往对未来感到绝望,缺乏积极的预期。
希望维度理论强调了个体对待未来的态度对抑郁症发展的影响。
二、认知三角理论认知三角理论是由贝克于1983年提出的,是对抑郁症认知过程的独特解释。
该理论将抑郁症的认知过程归结为三个方面:个体对自己、对世界和对未来的扭曲认知。
抑郁症患者更容易产生自卑、自责的想法,对世界持悲观态度,并对未来抱有消极的预期。
认知三角理论突出了认知对抑郁症发展的作用,并为认知疗法提供了依据。
三、消极三角理论消极三角理论是由阿贝尔森于1989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对情绪障碍的认知解释模型。
该理论认为,抑郁病人对负面事件和情境的反应更为强烈,而对积极事件和情境的反应更为平淡。
消极三角理论强调了认知对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并揭示了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偏向。
四、自我谈话理论自我谈话理论是由麦尔斯于1991年提出的,是对抑郁症自我内化过程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抑郁症患者往往将负面的情绪和思维内化为自我谈话的形式,这种自我谈话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抑郁情绪。
自我谈话理论突出了抑郁症中自我认知的特点,并为认知行为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抑郁认知理论对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抑郁症的认知特点和机制,并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这些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以促进抑郁症治疗的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本文对抑郁认知理论进行了综述,包括希望维度理论、认知三角理论、消极三角理论和自我谈话理论。
语言对认知影响的综述
语⾔对认知影响的综述语⾔对认知影响研究的综述摘要:⼈类的语⾔与认知活动之间有⼀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民族的语⾔往往会对认知的倾向产⽣影响。
本⽂⾸先探讨了语⾔和认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后介绍了语⾔影响⼈的认知与思维的⼀些最新研究发现。
研究者们发现,不同的语⾔和⽂化对⼈在颜⾊、数⽬、时间、空间、语法性别、量词、形状与物质、运动事件、节奏等⽅⾯认知能⼒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本⽂对这些结果进⾏了回顾,并着重介绍了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语⾔会不会影响认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明确,实际上却是暧昧不清。
“语⾔会不会影响认知”是⼀个极有意义、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后介绍了这⽅⾯研究⾯临的⼀些难题和挑战。
关键词:语⾔;认知;影响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Language in Cognitive:A ReviewAbstract:Human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one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 often to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This article first, the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the kind of relationship,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language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based the influence of some new study finds.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the color, numbers, time and space, a grammatical gender, concerned, shape and material, and sports events, rhythm, cognitive ability there are differences. These results of the review and consider introducing the language of cognition. Previous relevant research, we can see, "language will not affect the perception" the question sounds simple, clear that actually is ambiguous. "Language will not affect the perception" is a very meaningful and worth of problems. The space of a study of th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Key words:Language; Cognitive; Influence孟⼦曾问:“⼈之异于禽兽者⼏希?”以现代认知科学家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语⾔、认知。
认知症老人文献综述
认知症老人文献综述引言认知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认知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认知症老人的特点、病因、诊断和治疗,以及提供一些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认知症老人的特点认知症老人常常表现出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情绪和行为改变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老人的独立性丧失。
病情的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通常认知症是进行性的,且病情逐渐加重。
研究发现,认知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认知症的病因遗传因素在认知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些基因变异被发现与认知症的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生活方式也与认知症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研究发现,抽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与认知症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环境因素,如气候、污染、教育水平等也可能与认知症的发病有关。
认知症的诊断和治疗认知症的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的发展和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临床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认知测试、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确诊认知症。
对于已经确诊的认知症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症状和缓解病情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认知训练、物理治疗、社交支持等,旨在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
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针对认知症老人的治疗和护理,一些建议如下:首先,加强对认知症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认知症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共同协作,为认知症老人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第三,鼓励开展针对认知症的临床研究,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
最后,加强对认知症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照顾认知症患者。
未来研究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一步研究认知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寻找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其次,研究认知症的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研究述评应用心理学081班梁馨氏 0818010111摘要:关于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已有过不少 ,并且也形成各种各具特色的理论和研究范式。
由于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掌握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受教育者更为迅速和准确的掌握概念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本文尝试通过对前人关于概念形成的广泛研究中归纳和总结各种不同的学说。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材料,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论的发展研究脉络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概念形成理论发展评价Abstract: the concept abou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also have a lot to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theory and research paradigm. Due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mi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And at the same time, our knowledg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how to help educated more rapid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cept with powerful guida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concept of 'extensive research on formation of all sorts of different summed up the theory. Because our country is lack of the materials, therefore,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research venatio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Keywords: concept form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evaluation1、前言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一类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信息表征。
概念形成亦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概念的形成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一个概念需要很长时间,加之实验条件不易控制。
因此,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用实验法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种研究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贺尔(Hull,C,L,1920)。
随后,心理学家海德布莱德(Heidbreder,E,1924)、巴特莱特(Bouthelet,L,1948)、布鲁克斯(Brooks,L,1978)、巴纳(Boure,L,E,1979)和迈尔武德(Millward,R,B,1980)等人都不仅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对概念形成的实验方法和模型做了相关探索。
从众多的概念形成研究来看,心理学对概念形成的研究可分为两类:①儿童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在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研究儿童掌握现实概念的过程;②成人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在实验室研究成人掌握人工概念的过程。
2、共同因素说2.1基本观点美国心理学家C.赫尔(1920)根据他对成人的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提出,概念形成是将一类事物的共同因素抽象出来并对它作出相同的反应。
即是以一种刺激—反应的模式来给予被试强化一系列的正确的反应和适当的刺激,并把它们连接起来,逐渐使被试的概念形成的过程。
此外,赫尔认为一种新奇的刺激,与一个已知概念的各种事例相类似的新刺激,往往会唤起这种概念反应,即出现刺激泛化。
例如,在人工概念的实验材料中,凡具有相同的偏旁部首的汉字都具有相同的读音,被试在采用配对学习法学会若干汉字以后,就能逐渐正确地读出具有同一偏旁部首的许多汉字。
2.2理论评价赫尔的理论在心理学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也受到较多的批评。
C.E.奥斯古德(Osgood,Charles Egerton,1955)认为,赫尔把概念形成归结为命名,强调刺激特征的辨别和泛化,实际上在概念形成的名义下将一切学习都包括进来,没有抓住概念形成的特殊性。
某一特定概念所包括的例子,看上去是以各种不协调的方式而各不相同的。
例如,“鸟”这个概念所包括的例子,在大小和飞行特征等方面是不同的。
有的鸟很小,有的鸟很大;有些鸟会飞,有些鸟不会飞。
因而,伯恩与雷斯特尔(1957)认为,在以联想为基础来解释概念学习时,还必需考虑到这些无关要素的影响。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共同因素说是一种联想主义的学说,它把概念形成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依赖人与同类刺激的多次接触和反馈作用。
如此去解释概念形成就显得过于简单和机械了。
3、共同中介说又称中介说,以奥斯古德(Osgood,Charles Egerton ,1957)为代表。
他表示,在与某个特定客体相联系的反应中,某些反应依赖于客体的实际呈现,而另一些反应则可与该客体“分开”独立地出现。
例如,与食物相联系的许多反应中,如果说咀嚼和吞咽这些反应依赖于食物实际存在于口腔中,那么唾液分泌则没有这种依赖性。
经常与某特定客体一起出现的某些刺激可以与该客体引起的全部外显反应相联系,而刺激单独出现时,则只能引起“分开的”反应,如仅仅食物的气味就足以引起唾液分泌。
因为许多刺激可与客体引起的行为(反应系列)的片断相联系,并成为这个客体的符号。
这些行为的片断代表着客体本身出现所引起的全部行为,并称作中介反应。
这种中介反应逐渐实现内化,而成为行为的内化的表征。
词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牛排、西瓜、爆玉米花没有任何共同的物质因素,但可以引起共同的中介反应,如运动性质的、腺体性质的(唾液分泌)或言语性质的(“营养丰富的”、“有益健康的”和“美味的”)。
这些共同的中介反应特别是言语性质的,表示出这些刺激的共同意义。
因此奥斯古德等人认为,概念形成就是获得对一组刺激的共同的中介反应。
照奥斯古德等人看来,中介说与共同因素说不一样,它强调利用中介反应来确认诸刺激,以新的方式将它们归入一定范畴,概念形成与中介能力的获得是分不开的,共同因素只是有利于中介反应的建立。
然而,中介说并不与共同因素说完全对立,它仍然包含刺激-反应的原则,概念形成也就是在一些不同的刺激与共同的中介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但中介说强调内化的中介反应是概念形成的关键。
4、假设考验说假设检验说是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一种相对比较流行的理论模型,由L.Bouthilet(1956)首创,多年来这种假设检验模型已被许多研究者证实。
(Bruner,1956;Restle,1962;Bower和Trabasso,1964;Levine,1975;及Boutne,1979)4.1基本观点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假设将被不断地考察,并按失败-更换,成功-继续的方式发展,最后形成某个概念。
因此,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
4.2验证实验:假设考虑说的验证实验为Bruner等(1956)进行的人工概念实验,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概念形成的过程,假设的提出与考验还体现出一定的策略。
Bruner等人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以形状,数目,颜色和边框为四个维度的图片为材料。
实验时,要求被试通过实验过程发现,实验前所设计的特定概念。
实验通过主试呈现不同的图片让被试不断验证是眼前被告知的概念,直到这一概念为被试所识别。
4.3理论发展概况20世纪50年代,J.布鲁纳(Brune,Goodnowh and Austin,1956)等对人工概念的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假设考验说,是当前最有影响的概念形成理论。
布鲁纳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利用现在得到的和已存储的有关信息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
假设可看作认识的单位,是人解决概念形成问题的行为的内部表征。
这些可能的解决组成一个假设库。
实验时,被试要不断地在假设库内验证概念,直到概念形成为止。
假设考验说特别强调,概念形成过程是一种富有策略性的假设考验过程。
布鲁纳等人在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发现了被试应用的一些基本策略。
在布鲁纳的试验中,被试往往可能采取两种策略:其一是每次改变一个无关的因素,这叫做聚焦;另一个是每次假设一个认为有关的因素,这叫做扫描。
同时,实验还证明了前一策略的效果比较好,因为它不会遗漏掉有关特征。
假设考验说在70年代中期得到M.莱文(levine,1966,1975)的进一步发展。
莱维恩(Levine)采取没有回馈的空白实验法进行实验, 进一步发展了布鲁纳的理论。
他发现, 能够最佳地加工信息的受试者一般都采用“整体性聚焦策略”。
整体性聚焦策略不仅要求受试者具有最佳的信息加工能力, 而且要有很好的记忆, 不论假设已被验证是对还是错,只有记住它们, 才能发挥整体性聚焦的功能。
这个实验强调记忆在概念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4.4对该理论的评价布鲁纳等人所作的实验, 由于它的概括实验性质, 对条件可以作严格控制, 对概念形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被认为是经典性的概念形成研究实验, 它开拓并启发了现代心理学对概念的许多研究。
继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之后,发现了概念形成的一些新特点, 充分和发展了布鲁纳提出的假设验证理论,使假设考验说已成为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形成理论。
假设验证理论能够应用实验的方式较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形成过程。
但是,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有人为性质的缺点。
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学理论的挑战: 通过严格实验室研究的结果很难推广到自然环境中去,缺乏生态效度。
也就很难应用到实际中去。
5、范例理论范例理论也称原型说,是认知心理学家罗斯(Rosch,1975)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学习理论。
罗斯认为, 每一个自然概念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证比其他例证更能代表该概念, 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其原型。
比如麻雀比企鹅更能代表鸟类, 苹果比番茄更能代表水果……等。
罗斯在实验中发现人们对典型例证的反应比非典型例证反应快。
比如, 人们在回答“企鹅是鸟吗?”比回答“鸽子是鸟吗?”所用的时间要更长。
因此, 人们对自然概念的学习, 可能开始只包括对原型或典型例证的认知, 再以其特征为基础, 逐步认知较不典型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