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措施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存在问题
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按要求精心组织考察 工作。对反映考察对象的问题,凡性质严重、内容具体、线索清 楚的,必须认真调查核实;问题没有查清之前,不得提出提拔使用 的意见。对拟提拔人选,在提交党委常委会讨论前,必须就廉政 情况听取纪检机关的意见,纪检机关应认真负责地予以答复。党 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时,必须逐个介绍情况, 保证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实行集体决策。
第5页 共11页
地方和单位干部职级造假,年龄、工龄、学历和职称存疑等问题 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严格规 范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规范填报个人 有关事项进行辅导。针对个别地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瞒报、 漏报问题,责成开展自查整改。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存在问题 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我省将相继进行市、县(市、区)、乡(镇) 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为严肃组织人事纪律,防止选人用人上 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现作如下通知: 一、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 程序选拔任用干部 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 定办事,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 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坚决防止干 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 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的有关规定,正确运用推荐结果,坚持 考察对象在得票比较集中的人员中产生,以体现群众公认原则。 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人选,必须 负责地写出署名推荐材料。要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
要畅通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的渠道。通过设立举报信箱或电 子邮箱、受理 12380 专用举报电话等,认真受理群众举报。要正 确引导和鼓励署名举报,准确区别没有事实依据、诬告陷害与反 映问题线索清楚、性质严重、内容具体的举报件性质,对后者要 及时、认真进行调查核实。举报受理工作中发现的重大情况要及 时向党委和上级纪委、组织部门报告。
圈子文化整治措施
圈子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通常是由一些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职业背景的人组成。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整治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圈子文化的危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圈子文化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圈子文化的定义、范围和管理要求,规范圈子文化的发展。
4.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和监督,防止圈子文化利用社会组织进行非法活动。
5.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举报圈子文化的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 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引导人们远离不良圈子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整治圈子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存在老好人思想的整改措施
存在老好人思想的整改措施在社会交往中,一些人常常表现出老好人思想,即过于迁就他人、过分好心好意地对待他人,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整改措施。
一、加强自我认知与学习针对老好人思想问题,个体要首先进行自我反思与认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心理需求以及行为动机。
通过反省自己过往的行为,找准思想中的盲点和偏差,明确自己的底线与原则。
此外,我们也应该从心理学、人际交往学等方面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二、培养自信与自尊老好人思想的产生往往与缺乏自信与自尊有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可以通过多参与社交活动、提高自我意识和专业技能,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三、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为了避免老好人思想的困扰,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适度的亲和力与疏离感,不过分委曲求全。
同时,在处理他人请求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不盲目地迁就他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沟通与表达能力老好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沟通与表达能力的不足有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会真实、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积极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达成共识,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五、寻求专业帮助与支持对于一些深层次的老好人思想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专业帮助与支持。
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咨询和治疗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剖析思想背后的原因,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们实现改变。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采取,我们可以逐渐走出老好人思想的困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
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的发展和进步。
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老好人思想的负面影响,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人生。
好人主义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整改措施好人主义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非常严重的思想倾向,它崇尚个人的善良和仁慈,忽视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许多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对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环境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此,为了遏制好人主义的蔓延,需要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一、建立正确导向好人主义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了一些人追求集体价值的自我放弃,倾向于以个人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对好人主义进行正确的导向,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在教育中注重道德教育,强调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提高社会公正好人主义是一个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它让一部分人因为自己表现得很好而获得了好的评价和社会认可,却忽略了背后的系统性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社会的公正性,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实现机会均等,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应有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倡导相互帮助和团结合作的社会风气,逐渐消除人们的好人主义倾向。
三、建立透明机制好人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人们对于复杂问题和深刻问题的躲避和回避。
这需要建立透明、公开和民主的机制,让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了解社会问题的真实情况,认清复杂问题的多面性,并且通过协同合作来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四、加强行为规范好人主义的危害就在于它忽视了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导致了一些人的道德滑坡和腐败。
因此,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提升民众对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素质。
同时,对于一些明显的违法行为和腐败行为,要严格落实法律和行业规定,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法纪严明,旗帜鲜明。
五、注重多元发展当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素质。
好人主义常常将人们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忽略了多元性和复杂性。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多元发展,拓宽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视野,注重对于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尊重和包容,强化个人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好人主义的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3篇
好人主义的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3篇在对天津市的专项巡视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政治担当缺失,党的领导弱化。
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政治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盛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政绩观有偏差。
做一个好人,这是人们普遍称道的。
但奉行“好人主义”,这却是被人们共同鄙视的。
一个普通人,奉行“好人主义”,倒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
但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也奉行“好人主义”,那不仅害人害己,也害了党的事业,坏了人民的福祉。
官员中的“好人主义盛行”,就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这种官,对原则问题不按原则办,对干部管理,不按章程办,对违规违纪者不按规定办,不得罪人或尽量少得罪人,多栽花少栽刺或尽量不栽刺,利用手中的权力多交友少树敌或者尽量不树敌。
认为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得饶人处且饶人,能给方便给方便,担心以后自己官远不济,他人落井下石。
这种官,没有党性原则,没有党员干部素质;没有领导者的责任感,更没有使命感;没有胸怀,没有志向,更说不有什么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
这种人,在官场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猾头。
二是怕引火烧身。
这种官,自身底气不足,心中有鬼,抓事不敢狠,得过且过,保稳定,求平安;管人不敢严,你好我好,讲感情,重义气,拉圈圈,抱团团,生怕得罪了某人而揭自己的底,翻自己的账,出自己的丑,坏自己的名,甚至担心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毁了自己的人生。
这种官,虽能日谨一日,战战栗栗,但其目的只是为了明哲保身,根体不可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更难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中,应该说是官场中的“暗障”。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有其职,就得尽其责,赋其权,就当干其事,就得有作为,敢担当。
官场中的“好人主义”,不利于我们党]的事业发展,不利于我们的政治生态建设,不利于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应当彻底整治,实行“零容忍”。
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乏、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到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到“微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都能从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沉睡”,做老好人、明哲保身、你好我好上找到原因。
好人主义思想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思想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思想是一种追求为他人做好事、奉献社会的思想。
但在一些情况下,过分的
好人主义可能导致自我牺牲、得不偿失,并且容易被他人滥用。
因此,需要一些措施
来进行好人主义思想的整改。
1. 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好人主义者往往很容易将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
自己的需求和权益。
为了避免被他人滥用和伤害,需要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说
不并设置个人边界。
2. 优化选择标准:好人主义者倾向于为他人付出一切,但在选择帮助他人的时候,需
要更加合理、科学地评估和判断。
优化选择标准,将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到真正有
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3. 自我价值的认同:好人主义者往往通过为他人做好事来获得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但这种认同建立在他人的反馈和肯定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要培养自我
价值的认同,不过分依赖外界评价,并从内心去认可和尊重自己的付出。
4. 培养自我意识:好人主义者倾向于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过分关注他人的需要。
为了改变这种思维模式,需要培养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并学会合理地
满足自己的需求。
5. 理性思考和决策:好人主义者在做决策时往往情感上优先考虑他人的需要,缺乏理
性的思考和分析。
要培养理性思考的习惯,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权衡利弊,做出更加明智和合理的选择。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可以帮助好人主义者更好地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求,避免被他人
滥用和伤害,实现更加健康、平衡的发展。
“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及“好人主义”思想专项整治情况汇报及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发言材料
“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及“好人主义”思想专项整治情况汇报及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和分享关于“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以及“好人主义”思想专项整治情况的报告及整改措施。
同时,我也将与大家分享我个人的自查报告,以及对这些不良思潮的整改措施。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以及“好人主义”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圈子文化”是指一种以小团体为中心,追求狭隘利益,以保持自身利益和地位为目的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圈子文化”中,人们往往只与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交流、合作,形成封闭的小圈子,容易导致信息闭塞、自我封闭等问题。
“码头文化”是指一种以滑稽低俗、庸俗娱乐为特点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往往强调短暂的刺激与快感,忽视价值观的培养和正面的思想影响。
例如,在网络娱乐平台上,一些低俗、暴力、不符合社会公德的内容满天飞,容易给年轻人以错误的价值观念。
“好人主义”思想是指一种以道德感作为荣誉勋章,以人为核心,强调个体情感、情绪和个性,忽视了法治、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容易导致个人情感和主观意志在行动中的过度强调,形成以自我感受为基准的行为标准,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汇报我所在单位关于“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以及“好人主义”思想的整治情况。
我们单位高度重视这些有害思潮的蔓延,并制定了相关的整治措施。
我们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相关培训,加强对员工和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以及加强监管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在,大家对这些不良思潮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上也有所改观。
同时,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个人的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
在整治“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以及“好人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曾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和共同进步。
其次,我在娱乐和消遣上也陷入了一些低俗和庸俗的文化中,对自己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存在 “好人主义”思想整改措施汇编
存在“好人主义”思想整改措施汇编“好人主义”思想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缺乏对集体利益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关注和遵守。
这种思想导致了道德水平的下降,社会风气的败坏,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危害。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是一些可能有效的整改措施:一、思想教育1. 强化道德教育:加强对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重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推行思想道德课: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思想道德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更高的价值追求。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和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规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加法律威慑力。
2. 加强执法力度和效果:加强执法机关的力量建设,提高执法效率,确保法律的严肃执行,对于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和惩罚。
三、加强社会观念引导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认同和尊重。
2. 加强社会媒体监管:对于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传播不良信息,引导网民文明上网,提高网络素养和道德水准。
四、加强党史、国史、军史教育1. 加强历史教育:通过加强对党史、国史、军史等教育,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伟大的历史和英雄先烈的奋斗精神,培养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2. 弘扬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让人们了解和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
五、加强社会建设1.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积极践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杜绝好人主义整改措施
杜绝好人主义整改措施杜绝好人主义整改措施“好人主义”由来已久,而且现在颇有市场。
“好人主义”表现为八面玲珑、卖乖讨巧,实质是牺牲原则、个人得好。
那么该如何杜绝这种“好人主义”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杜绝好人主义整改措施,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杜绝好人主义整改措施一:自2016年6月以来,我局按工委要求深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教育整顿活动。
进入“学习教育”阶段以后,我按规定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等有关文件,加强了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基础知识学习,阅读了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反对自由主义》两篇文章,并做好笔记,认真撰写了读后感。
我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具体内容的学习,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思想动态及实际工作及,查摆了自己在思想认识、组织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认真剖析,查找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
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
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
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坚决肃清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不到位整改措施
坚决肃清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不到位整改措施一、问题背景1.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问题近年来,一些单位和组织存在着好人主义圈子文化问题,即只重视个人关系,对工作业绩和能力考核不严格,导致一些不称职的人员得以混迹其中,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2. 码头文化不到位问题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存在着码头文化不到位的问题,即管理层对员工的纪律要求不严格,导致员工表现出懈怠、拖延等不良工作态度,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和利益。
二、问题影响1. 好人主义圈子文化问题的影响好人主义圈子文化问题严重影响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考核,造成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单位和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2. 码头文化不到位问题的影响码头文化不到位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纪律混乱,员工表现出不良工作态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整改措施1. 坚决肃清好人主义圈子文化(1) 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减少关系拉拢和拉票行为,完善考核标准,确保评价公正客观。
(2) 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惩戒机制,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处理,树立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3) 组织开展好人主义圈子文化清理整顿专项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全员抵制好人主义倾向的意识和能力。
2. 加强码头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纪律意识(1) 加强对员工的纪律教育,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监督,严格执行处罚机制,确保员工遵守规章制度。
(2)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纪律观念,确保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到位。
(3) 建立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制度,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形象和利益。
四、整改效果预期1. 预计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可以彻底肃清好人主义圈子文化,提高单位和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2. 预计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可以全面改善企业码头文化不到位问题,提高员工的纪律意识和工作态度,增强企业形象和利益。
针对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和码头文化不到位问题,我们将采取坚决有效的整改措施,促使组织和企业的良好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自查报告
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自查报告近年来,围绕“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这两个话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圈子文化是指一种类似于强制性群体认同的文化现象,固化了一部分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而好人主义则是指一种过于追求为他人着想、热情慷慨的精神倾向,而对于自我利益的忽视。
在某些情境下,这两种文化现象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凸显出来。
本文介绍如下内容:一、圈子文化现象解析二、好人主义现象解析三、克服好人主义的建议四、自查报告一、圈子文化现象解析圈子文化的存在有赖于有效的信息筛选和信任机制。
我们都有自己的圈子,其中的成员、话题、行为准则都是我们自行划定的。
如果圈子内有异己言论,或有人做出背离事实的行为,那么便会触碰到圈子内部的默契,成员对此的排斥反应则是固有秩序的一部分。
而这种排他性的默契和对异己的批判,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圈子的共享价值。
然而,圈子文化也正因为其排他性而受到了质疑。
圈子的成员要求非常高,许多人甚至觉得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进入到某个圈子中。
圈子内的人往往对外部人群、异己声音怀有戒心和排斥,有时甚至会公开发表不友好言论,这种情况在网络语境下时有发生。
这样的圈子宁肯自闭、宁肯孤立,也不愿意接纳外部观点、外部声音。
假如这样的圈子延续下去,将会成为一个消极的文化现象。
二、好人主义现象解析好人主义是指一种过分崇尚善良正义,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视而不见的心理倾向。
人类对于善良、正确的认知往往占用了大量的心理优先权。
人们多愁善感地认为,如果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那么这个世界才会好起来。
结果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优先考虑社会利益,并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视而不见。
不断优先服从他人的意见,把自己置于一个从不影响他人但也从不退让于他人的角色当中,自己的生命和独立个性并没有获得充足的保障。
这种心理倾向,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妥协,一种保持社交关系的策略。
然而,如果强调的过于过分的话,那么自己的利益就会被忽视,长期下来甚至就会进入到被动的状态。
好人主义表现,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表现,整改措施整改措施:以好人主义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道德伦理的关注越来越多。
好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调了个体的善良和正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践行好人主义,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
一、积极传播正能量作为好人主义者,我们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言行举止来影响他人。
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朋友圈等渠道,分享一些正能量的信息、故事和感悟,鼓励他人积极向上,传递温暖与希望。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传递善意和关爱。
二、倡导诚信与公正好人主义的核心是诚实、正直和公正。
我们应该坚持诚信原则,不撒谎、不欺骗、不偷窃。
在商业领域,我们要遵守合同,守信经营,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谋求个人利益。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公正对待他人,不偏袒、不搞利益输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好人主义者应该具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我们可以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也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好人主义的实践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排队文明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遵守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努力,树立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人。
五、宽容与理解好人主义要求我们对他人保持宽容与理解。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困难与需求,不轻易妄加评判和批评。
当他人犯错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谴责。
宽容与理解的态度,能够减少冲突与矛盾,促进和谐与友善的社会氛围。
六、参与公益活动好人主义者还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捐赠物资、关注环保与教育等领域,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与支持。
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提纲
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提纲一、前言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公共行为的规范程度越来越高,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也成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一些大众社交平台上,网络言论热烈,比赛一般,但是也不免存在一些不良的言论和不健康的圈子文化。
如何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成为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管理任务。
二、什么是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1.圈子文化:很多人对于圈子的定义不太一样,但是从基础的层面来说,它是一个封闭的社交网络,以共同的兴趣、经验和关系为基础。
在这个圈子里,成员彼此之间有着交流和互动。
一旦建立起了圈子文化,这种封闭和排斥其他人的现象很容易发生。
2.好人主义:好人主义是指以自我为中心,为取得他人认同而表现的行为。
对于好人主义者来说,绝对服从他人意愿,而把自己置于较为卑微的处所。
表面上看似乎是为别人服务,但是背后却隐藏着对他人期待和回报的渴求,因此好人主义者往往过度依赖于他人认同,即需要通过别人的口碑来维系自己的价值。
三、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危害1.圈子文化的危害:在圈子文化中,成为核心人物的人往往具有集体性的影响力,很容易形成一种意见主导和一揽子思想,且难以接触到外部的思想制约力,而这种思想的错误性和狭隘性,牺牲了个人思考和社会创新的动力。
此外,在圈子文化中,经常有一些过于狭隘的认知,再加上无法接收和尊重外来的新信息,就很难形成多种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2.好人主义的危害:好人主义者往往表象上看似顺从他人,但实际上是在追求他人认同和赞赏。
这种心态很容易导致做事轻率,形成盲目跟从的风气,难以发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声音。
此外,好人主义者往往不愿意批评缺点和错误,但实际上这种批评是对改进建设更为有用的,而好人主义往往使得社会缺失了发声者和思考者,形成思维定势和僵化。
四、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措施1.倡导多元化思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合理地吸纳外来的思想,才能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需要倡导开放和多元化的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不断创新,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好人主义的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整改措施一提起好人,人皆赞之。
但如果在好人后面加上主义二字,味道和性质就变了。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
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力戒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之风。
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实效性,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提高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必须拿下好人主义这一“拦路虎”。
好人主义表现很多。
一是不说话。
问题面前不表态,即使发言也先看领导说了什么,然后说几句云里雾里、无关痛痒的话。
二是说好话。
擅长于“吹喇叭”,热衷于“抬轿子”,无原则地逢迎讨好。
三是好说话。
不论是否符合原则,都是“行行行” “好好好”,只点头、不摇头。
四是不理政。
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四平八稳当“太平官”。
好人主义危害很大。
一是误党害国。
好人主义从庸俗关系学出发,批评上级谈期望、批评自己谈愿望、批评下级谈希望,奉行“多栽花、少种刺”“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种风气只会使党内正气不彰、邪气上升,侵蚀党的肌体,影响国家长治久安。
二是误政害民。
好人主义以损害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讨个人或少数人的好,打自己的“小九九”,该禁的不禁、该止的不止,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不为群众好。
这种风气只会破坏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
三是误人害己。
好人主义奉行你犯规我不追究,我违纪你不过问;你说我做得不错,我说你干得很好。
发现同志有了缺点、错误而不指出,只会让有缺点的同志越走越远,滑入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误人害己。
祛除好人主义,须坚定政治立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好人主义的思想根源是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群众立场不稳。
祛除好人主义,最根本的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事业为重,敢于担当。
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的是非态度;面对软弱涣散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制、绝不退让。
好人主义问题及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问题及整改措施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的有关规定,正确运用推荐结果,坚持考察对象在得票比较集中的人员中产生,以体现群众公认原则。
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人主义问题及整改措施,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好人主义问题及整改措施官官勾结、权权交易,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山头主义……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显示,这些团团伙伙的不良风气,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问题不容小觑。
(人民日报)“朋党之争”是唐朝末年,宪宗元和三年,制科考试时,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抨击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叙用。
此后,此起彼伏,两个小圈子之间从未中断,直至宣宗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为此,唐文宗为此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以史为鉴,笔者以为,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是为政大忌。
“小圈子”以权力、利益为核心,以关系网为纽带,利益与关系延伸之下,“小圈子”逐渐进化团团伙伙、帮帮派派和利益集团,他们对内抱团取暖,对外相互勾结扶持,最终导致权力变味,党纪国法失尊,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也被破坏贻尽。
而“小圈子”也不是一个法外之地,进入其中短期之内可能名利双收,飞黄腾达,但一朝大树倾倒,就将集体沦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下,也导致了许多腐败窝案,如茂名腐败窝案,山西吕梁窝案,“周老虎”案,都是“小圈子”和党内帮派的牺牲品。
同志在今年年初讲话中提到,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
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
而现实中,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
因此,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是为政大忌。
存在老好人思想的整改措施
存在老好人思想的整改措施一、问题背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人在处理问题时倾向于过度宽容和姑息求全,缺乏原则和底线,这种思想被称为“老好人思想”。
长期以来,老好人思想在社会各层面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助长了不良行为的蔓延,阻碍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制定整改措施来解决老好人思想问题。
二、整改措施1. 强化教育宣传为了解决老好人思想问题,应从教育宣传入手。
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大众对老好人思想的认识和警惕性。
可以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如举办论坛讲座、开展电视、广播宣传等,传播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社会公德。
2. 强化法律约束老好人思想的存在,往往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得以滋生。
因此,加强对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非常必要。
通过法律手段对老好人思想者进行惩罚,使其在经济和法律的双重制约下,改变其过度宽容的行为,保持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健全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是纠正老好人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表现出老好人思想的个人,应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以警示其他人。
同时,对那些能够坚持原则、制止不良行为的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形成道德风尚。
这样一来,可以激励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更加理性、明智地行事。
4. 注重社会监督与参与社会监督和参与是治理老好人思想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开放信息,倡导公开透明,让社会民众参与问题的监督和解决。
此外,媒体也应加强对老好人思想问题的报道,通过揭露典型案例和舆论监督,推动整改工作的进行。
5. 培养正确的社会公德为了消除老好人思想,还需要加强社会公德的培养。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
倡导诚实、守信、奉献和互助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结语老好人思想的存在是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障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
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以及培养正确的社会公德,我们可以逐步消除老好人思想的影响,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正义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好人主义”的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的整改措施
要想进行“好人主义”的整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强化道德教育:加强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伦理观念的培养,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
道德素质。
2.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在道德行为方面具有先进典型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对
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并公正公平地执行。
3. 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大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减少社会不公现象,提高社会公平正义,避免好人主义被滥用。
4. 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与道德观念相符合的法律法规,对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规
范和制约。
5. 提高批判意识:鼓励人们积极思考,不盲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好人主义”成为道德虚假的陷阱。
6. 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建立公正客观的道德评价体系,对社会各界人士的道德行为进
行评估和监督。
7.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个人和组织对社会负有更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爱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8.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好人主义”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的
宣传,引导和教育人们理性对待,避免盲目崇拜。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减少“好人主义”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好人主义”的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的整改措施“好人主义”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助、宽容、礼貌等美德,而忽视公正、法制、规则、效率等实质性因素的一种价值主张。
这种价值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社会和谐,但是如果不注意,就会衍生出很多问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好人主义”的整改措施。
一、加强法制教育在社会交往中,遵守法律法规是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权益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们要加强法制教育,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主体、法律的适用等基本知识,使人们明白法律的权威与必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二、完善社会规则除了法律法规外,社会规则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社会规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发展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准则。
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则的制约和约束,它不仅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界限,也让人们知道该如何在各种场合上做出最适当的行为。
我们要完善社会规则,树立约定俗成的准则,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三、倡导“公平竞争”“好人主义”的一个表现就是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而忽视了自己的利益和权益,使得自己处于弱势的地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要倡导“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一种健康的竞争形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发挥人才,提高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人们为了和谐、和睦的交往而放弃自己的权益。
四、加强个人权益保护“好人主义”背后隐藏着对个人权益的忽视和轻视。
为了保障个人权益,我们需要加强个人权益保护。
保障个人权益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符合国际人权标准的法制环境。
只有当法律的权威得到充分保障,才能让个人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报和投诉等渠道来保障个人权益。
五、促进文明交往文明的交往不仅仅是基于礼貌,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人的利益和权益负责。
如果你对别人的言谈举止半点不满,就要以礼相待,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态度,让交往变得更加文明。
好人主义表现,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表现,整改措施以好人主义表现,整改措施为标题的文章在社会中,好人主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德。
好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以善良和正直为基础,通过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和环境。
好人主义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以下整改措施来实践和体现。
一、提倡友善和关爱好人主义的核心是友善和关爱他人。
我们可以通过提倡友善交往和关注他人的需求来表现好人主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关心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避免言行上的伤害和冲突。
二、守法守规好人主义的表现还包括守法守规。
作为一个好人,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偷盗,不伤害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只有守法守规,我们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影响他人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倡导公益行动好人主义的表现还包括倡导和参与公益行动。
我们可以主动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等问题。
通过参与公益行动,我们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传递爱心和正能量。
四、尊重他人差异好人主义的表现还包括尊重他人的差异。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思想、宗教和文化背景,不歧视和排斥他人。
我们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与他人和平相处,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诚实守信好人主义的表现还包括诚实守信。
我们要坚守诚实和正直的原则,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我们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诚实守信,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六、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好人主义的表现还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加入志愿组织、关注社会议题等方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弘扬正能量好人主义的表现还包括弘扬正能量。
我们要积极向他人传递正能量,鼓励他人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们要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影响和激励他人。
好人主义专项整治方案
好人主义专项整治方案好人主义专项整治方案是指针对社会道德乱象、不文明行为等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综合管理手段,倡导和引导社会成员坚持做好人、讲文明的行为准则,推动社会风气向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
1. 宣传教育:加大对好人主义理念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好人好事的典型案例,引导社会成员崇尚和学习好人主义精神,形成做好人的社会共识。
2. 奖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好人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好人奖、好人事迹展示活动等,激励和鼓励优秀好人的行为,为做好事的人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支持。
3. 法律法规:加强对好人主义的法律保障,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法律规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增强社会对好人主义的信任和依法行为的意识。
4. 企事业单位引领: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自身好人形象的建设,注重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传播,引导员工做好人、做好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社会形象。
5. 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好人主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好人社区、好人义工等团队,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培养社会公民的奉献精神和做好事的习惯。
6. 家庭教育引导: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们热爱社会、关心他人、团结友善的品质,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教育子女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7. 教育体系改革:加强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加大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培训,推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评价的完善,打造做好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8. 在线平台监管: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管,严禁传播虚假信息、恶意言论等有害社会风气的内容,倡导和推行网络友善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交环境。
以上是好人主义专项整治方案的一些建议,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和措施,促进好人主义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道德水平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措施:
“圈子文化”显而易见的巨大危害有两个。
首先,“圈子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
“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
一个贪腐者的出现,可能还会有一点遮遮掩掩或者内心的不安,而“圈子”腐败,则会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自欺欺人和变本加厉,贪腐行为也会表现得狂妄嚣张。
一些腐败窝案曝光后,我们发现这些贪腐官员都拥有集会、享乐的会所,这些地方既是他们耽于享乐的场所,也是他们拉帮结伙、勾兑利益的地方,这种现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体现。
“圈子文化”的存在,为“圈子”提供了成员引入、联系交流、利润分配、风险应对的途径和便利,可以说,“圈子文化”已经成为腐败蔓延横行的帮凶与工具。
从查处的腐败窝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区、部门的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腐败带来的问题,而是由一个囊括了各类官员、商人、官员家属等在内的“圈子”造成的腐败,这种腐败现象不仅大大加剧了危害和损失,而且也为之后的根除影响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恶化官场生态的催化剂。
朋友圈、同学圈、亲戚圈这些维系人们日常人际关系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蕴含了诸多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官场“圈子”已成为隐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会毒瘤,在这种圈子里,圈子关系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甚至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
有一种说法是:“进了班子还
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
”这从侧面印证了官场“圈子”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决策和执政。
在现实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势必弱化大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导致用干部、作决策不是选贤任能、实事求是,而是讲圈子、看亲疏。
“圈子文化”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临“要么加入圈子,要么被圈子孤立、抛弃的两难选择。
曾有被查处的贪腐分子就表示,“进了这个的圈子,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
”(2012年12月18日《检察日报》)这种由“圈子文化”导致的权力非正常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因此,必须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谓的“圈子文化”,净化官场政治生态,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防范权力过度集中,以监督机制抵制“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够病态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败群体,就是因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门权力过度集中。
“一言堂”、“一支笔”的存在,使得个人权力很容易失控,一旦个人私欲膨胀,地方政治、经济等整体发展就会面临发展风险,而个人权力过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态“圈子文化”,导致“圈子”腐败的滋生蔓延。
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须要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强化权力监督机制。
首先,要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促使权力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确一把手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其他班子成员、各执行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促进决策、执行机构的内部约束与监督。
其次,强化双重监督机制,以监督手段遏制“圈子文化”。
监督权力运行,可以有效防止“圈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先有了孱弱无力的权力监督,才有自愿的“被苟同者”,进而成为“圈子文化”的簇拥者和参与者。
在某些地方官场之所以会成为“酱缸”,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权力及依附于权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约束和监管,从而导致“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恶风盛行。
双重监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又要强化外部监督。
作为体制内监督部门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权力监督,此外还应加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和途径。
二是弘扬党内民主,以民主机制抵制“圈子文化”。
应进一步弘扬党内民主,教育广大党员讲党性,守纪律,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置于健康的、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之下,促使广大党员成为抵制“圈子文化”,净化官场生态的倡导者、践行者。
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抵制“圈子文化”病态蔓延的主体。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党内民主的四大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处理好四者的辩证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民主现状,才能有效遏制“圈子文化”的滋生蔓延,才能让政治生活回归正常和健康。
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只要严格规范、认真落实好相关民主程序,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抵制“圈子文化”。
三是加强宣传警示和教育引导,以预防机制抵制“圈子文化”。
此次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圈子文化”的存在和危害,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对“圈子文化”危害的认识,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和抵制“圈子文化”的侵扰,更为那些“圈外”同志正了名撑了腰,明确了导向,弘扬了正气,今后还应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喊打官场“圈子文化”的舆论氛围,让官场“圈子”成为“过街老鼠”,不敢露头。
抵制“圈子文化”,要坚持教育为先,警示为先,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圈子文化”形成气候,将“圈子文化”的病态发展扼杀于萌芽之中。
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对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党性教育、纪律培训、反腐倡廉讲座、案例巡回讲演等方式加大教育预防力度,教育党员干部强化组织性、纪律性,自觉依法行政,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
要坚持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具备识别判断“圈子文化”的慧眼,具备抵制反对“圈子文化”的能力,从源头上破除“圈子文化”陋习,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措施(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明显加强,但是,基层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尚未根本杜绝。
具体表现如下:
普通党员党员意识淡薄。
有的党员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缺失,在党不言党,在党不护党。
参加政治学习被动应付,接受思想教育言
不由衷,茶余饭后乐于发发段子、碰碰杯子、摇摇骰子,就是不学理念、不看文件、不钻政策。
有的说话不讲党性,办事不讲原则,奉行“好人主义”哲学,“只栽花,不栽刺”。
有的为了当干部、捞好处,千方百计钻进党的队伍,只讲党员权利,不讲党员义务,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
有的党员干部政治方向迷失,崇尚西方政治模式,攻击国家政治体制,不论场合,不讲身份,信口开河,口无遮拦。
有的党员干部工作唯上、唯利,不唯实,对上过捧,对下过哄。
有的党员干部宁伤原则,不伤感情,面对不良风气不敢批评抵制,对不良现象不敢较真碰硬。
有的党员干部喜欢打着同学会、校友会、同乡会等旗号拉小圈子、搞小派别,有的利用职权培植私人关系,扩张私人势力,将上下级间的同志关系异化为封建式的人身依附关系。
党组织书记管党意识淡薄。
有的党组织书记职能错位,过分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轻视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认为“抓经济发展是硬任务,抓党建工作是软指标”,而放松了管党治党责任。
有的地方行政主职完全忘记了自己党组织副职的身份,一门心思扑在政务工作上,对党务工作完全不过问,时刻关注“GDP”的增长,从不研究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有的党组织书记不敢坚持原则,对党员不教育、不管理,放任自流,有的在教育管理上不发力、不动真,流于形式。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