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篇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从磨课到最后的展示课,俞老师的这节《解决问题》我听了不下6次,每次听完都会有新的收获。
作为一个同样教龄不到一年的新教师,俞老师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由于老师们已经从每个我能想到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严谨、周密的评价,我只能从个体比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一、课前谈话,畅所欲言,体现距离美。
曾经也在自己的赏析课前设计了课前谈话,但基本上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谈话环节趋于形式。
再看俞老师的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前谈话中创设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有目的地渗透了物体之间的比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老师比年龄,比身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小朋友们畅所欲言。
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新知的引出作好了铺垫,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语言简练,恰到好处,体现简洁美。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
俞老师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俞老师很少有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解决相差数的算理与算法。
反观自己的教学语言,不严谨是标志,拖泥带水是常态。
在课上我还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那些错误的答案,充分体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
三、练习丰富,切合主题,体现多样美。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有效地练习。
何为有效,及落实教学目标。
然而在每次的练习设计中,我更多的是复制粘贴别人的想法,很少考虑每一道题目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回顾俞老师的练习设计,她巧妙地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专项练习-选一选,基础练习-填一填,综合练习-连一连。
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提高创新,体现思维美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四年级短诗三首评课稿
四年级短诗三首评课稿【实用版】目录1.评课背景2.评课内容3.诗歌特点4.学生表现5.教学建议正文【评课背景】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四年级的短诗教学评课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们展示了三首短诗的教学过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从教学内容、诗歌特点、学生表现等方面对这三首短诗进行评课。
【评课内容】首先,教师们选择了三首具有代表性的短诗进行教学。
第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第二首诗讲述了友谊的主题,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第三首诗通过对比现实和理想的差别,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这三首诗歌既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对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诗歌特点】这三首短诗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们在形式上短小精悍,却意蕴丰富。
其次,诗歌的语言优美,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思考。
最后,诗歌的情感真挚,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些特点使得这三首诗歌成为了很好的教学素材。
【学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对诗歌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还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展现出了较好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教学建议】针对这次评课活动,我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诗歌创作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3.对于诗歌的鉴赏,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欣赏和分析诗歌。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这次评课活动展示了教师们在诗歌教学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优秀12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优秀12篇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篇一《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
钱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领入充满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学生在简单、活泼的气氛中,直接“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
把学生的认识欲、用心性完全激活了,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优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首先钱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山谷图,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仿佛随着那美丽的蝴蝶来到了台湾迷人的蝴蝶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中。
在讲到黄蝶谷和彩蝶谷时,又通过动画演示,展现出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和五彩缤纷的彩蝶谷的景象,为了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彩蝶谷的美,钱老师把实物花瓣撒向空中,当五颜六钯带着香气的花瓣缓缓飘落的时候,再多的语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完全在课文中徜徉、留连,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景,体会了课文。
二、抓住了关键字词,探究美钱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圈出描述动作的词,然后讨论为什么用“飞过”“穿过”“越过”这三个词,能变换位置使用吗?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这三个词不仅仅具体准确地描绘了蝴蝶的动作,而且又避免了单词的重复。
此时钱老师提出,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在用词上下功夫,不能总是用那几个词,由于是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理解。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美钱老师十分善于挖掘课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演示完蝴蝶谷的图象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用上比喻句来说一说,学生在优美的情景的启发下,激起了想说的欲望,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语言表达潜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年级英语评课稿11篇(实用)
四年级英语评课稿11篇(实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英语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英语评课稿1刘老师执教的是上教版英语四年级Unit 10的“Two seeds”,在教学中,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英语课。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亮点:一、教师素质很好,教学基本功扎实。
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能用英语熟练驾驭教学,英语口语流利,语音素质棒。
此外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刘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本课的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观念。
1、在课前热身环节,刘老师让学生guess“What’s in my hand?”引入,放松了学生们的紧张情绪,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暗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与谜底“Two seeds”有关。
继而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一株植物,让学生很好的对上节课的重点词汇做出了回顾复习。
2、在新知呈现环节,刘老师运用了视频教学过度自然,并且呈现方式多样新颖,抓住了这个年龄段孩子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奇的心里特点,从而让学生乐在其中。
3、在巩固操练环节,操练形式多样,扎实到位。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要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操练,学生才能掌握并会运用所学到的新知识。
本堂课中,老师安排的操练形式丰富多样,有听录音跟读、齐读、同桌间的'操练、分角色表演等等,应该说操练的很到位而且配合默契,步步都能切入学生的兴趣点。
四年级《母鸡》评课稿
四年级《母鸡》评课稿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字词教学方面,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准确认读生字词,如“疙瘩”“欺侮”等,并且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词语的含义,就很好地达成了基础的字词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母鸡叫声的词语,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还能为理解母鸡的形象做铺垫。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如让学生找出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句子进行对比分析,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态度转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母鸡的具体行为表现,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对母爱的赞颂。
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品质,进而联想到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就成功地达成了情感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感受到母爱的事例,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运用。
1. 情境教学法。
-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如播放母鸡叫声的音频,展示母鸡带着小鸡觅食、护雏的图片或视频等,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母鸡的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引导法。
- 有效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母鸡的负责?”等,这些问题层层深入,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 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了有趣的方式,如讲述与母鸡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提出关于母鸡的有趣问题,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新授环节。
-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
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课稿[大全5篇]
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课稿[大全5篇]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课稿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课稿听完张老师上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是有很大的收获!自己以前学过的平平常常的一篇课文,竟然还能以如此鲜活生动的形象出现,让我赞叹张老师教学艺术的同时,身不由己地又做了一回“小学生”,融入课堂去思考、去朗读。
在听课过程中,张老师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1、课堂具有完整性。
导入课文时,从解释课题开始,到最后结束时,仍能回归课题,在进一步理解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让学生们读,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又有了新的认识。
整堂课能从课题始,从课题终,十分具有完整性;2、切入点巧妙。
以“中华不振”为切入点,以此展开对课文内容的鉴赏,寻找文中能够体现“中华不振”的词句,从字里行间去发掘主人公当时心情,从而对文章的各个场景进行梳理,很巧妙;3、朗读贯穿这个课堂,具有浓厚语文味儿。
让我印象深刻的正是张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出现的朗读。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科,但平时教学中很容易就会忽略了朗读,而只是看书,但张老师在上课中却能变着花样去读,比如学生示范朗读、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创设情境再读,花样非常多,这太值得学习了;4、注重方法的迁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的学习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是方法的学习,张老师在上课过程不断在向学生潜移默化着学习字词要用字典、读文章要注意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这样能让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知识,以后在没有老师或者独自读书时也能够自己完成,完成方法的迁移。
同时对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也有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1、可以以周恩来心理变化为线索,从“好奇”到“愤慨”到“坚定”,周恩来的心情是不断强烈上扬的,这样也可以比较清楚明了,板书也能以此为依托;2、课前准备预习单,让学生在预习时梳理出文中的几个事件,检查预习情况时便能够让学生展示,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尽量简洁,从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3、在教授中贯穿文章写法。
四年级听课评课稿(汇总6篇)
四年级听课评课稿(汇总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听课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听课评课稿1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听丁老师的课,给人清爽舒服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对我的启发很多。
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字词教学,稳扎稳打也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有能力自学生字,但是生字词的教学即使在高年级阶段,老师还是有义务提示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丁老师的这堂课便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学生朗读生字词时,有几个词比较难读,比如“一撮儿、小疙瘩”等难读词语,丁老师就及时地进行纠正,并让多错的孩子重读,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易读错的字音;虽然所用的时间不多,但是这对于学生而言,生字词的读音掌握还是扎实的。
二、以情促学,思路清晰《母鸡》是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前后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在体会作者由一向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过程中,丁老师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让学生快速找出文中两处写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句子。
从而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的被明朗化,有着很强针对性。
三、关注语言特点,指导写作方法以往的教学我们都比较关注课文的内容,比如我们经常会问学生,文章是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什么?现在的新课标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即作者是如何写的,通过学习作者的写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丁老师这节就比较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比如在教学课文4到8自然段时,丁老师就提了这样的问题:那作者是怎么写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而不是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仅仅是一个问题不同,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
评课稿范文(精选20篇)
评课稿范文(精选20篇)评课稿范文(精选20篇)评课稿范文(一):《数学广角》评课稿这节课的资料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资料。
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
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
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经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
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经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
经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并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进取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
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资料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评课稿三篇
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评课稿三篇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评课稿1听了孙老师的一堂《认识三角形》的课,整体感觉重点突出,各环节安排紧凑,层次比较清楚,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入自然。
课一开始用学生非常了解的自行车红领巾、三角板等引出三角形,并让学生画出三角形,通过两个图形的判断,让学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二.重视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教材60页的内容,总结出了三角形的定义,在给出三角形的定义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三条”、“线段”、“围成”,并重点说明“围成”和“组成”的区别。
接着安排了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还出现了用曲线围成的图形,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
老师在教学中用到了比较的方法,1)、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高,三条底。
2)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教师对照学生先前学过的过一点作一条边的垂线段的知识,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了。
四.教师重视细节的把控,及时质疑点拨,充分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画出钝角三角形的高后,马上问学生你能说出哪部分是高,哪部分是底吗。
学生在此处出错了,教师立即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帮学生纠正了错误,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进一步的认识。
建议:1.当出示了交通标志时,我觉得应该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画三角形的高较困难,教师应在此放慢速度,并板演做法。
3.再用字母表示三角形时,教师要强调用大写字母表示,小写的字母可以表示三角形的边。
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评课稿2[教学回顾]一.三角形的含义及特性1.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2.三角形应用为什么这么广泛?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容易拉动而三角形拉不动?4.操作: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
四年级短诗三首评课稿
四年级短诗三首评课稿【引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四年级的一次短诗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三首短诗,分别是《阳光》、《春天》和《梦想》。
评课活动中,教师们展示了精湛的教学技艺,学生们也展现出了对诗歌的热爱。
以下是对这三首短诗的评课内容。
【第一首短诗《阳光》评课】一、内容概述《阳光》是一首描绘阳光美好、温暖人心的诗歌。
通过诗中对阳光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阳光的正能量,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亮点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读诗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
三、学生反馈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阳光》,更加懂得了阳光的宝贵,学会了珍惜阳光、传递正能量。
【第二首短诗《春天》评课】一、内容概述《春天》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表达生机勃勃的诗歌。
通过诗中对春天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亮点1.教师以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诗歌中的春天景象,让学生如临其境。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学生反馈学生们表示,通过学习《春天》,更加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首短诗《梦想》评课】一、内容概述《梦想》是一首表达对梦想的追求和信念的诗歌。
通过诗中对梦想的诠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追求梦想。
二、教学亮点1.教师通过自身经历,激发学生对梦想的向往,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2.教师采用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
3.教师鼓励学生勇敢追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三、学生反馈学生们表示,通过学习《梦想》,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决心,激发了他们的奋发向前的精神。
【总结和建议】本次评课活动展现了教师们在诗歌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学生们也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和情感。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4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篇1张老师是我们数学组的优秀教师,他今天讲课的内容是《从算式到方程》,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
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细腻、流畅。
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方程,张老师先学生举例出一些方程,然后一起归纳出方程的定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方程的定义,张老师让学生找关键词,并配上相关的练习。
寻找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
1、算术方法;2、方程方法。
从而让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
紧接着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设方程解应用题。
张老师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并上台画示意图。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
示意图很直观的反映了行程问题的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目设出未知数后,张老师引导学生将各个量用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这里张老师做得非常完美。
应用题中各个量的关系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张老师的这种分析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解应用题的妙招。
列出方程,张老师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设未知数的方法。
再一次将这个问题理解透彻。
从特殊到一般。
由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总结出列方程的各个步骤:1设2审3找4列。
从一般到特殊,再一次回归到鸡兔同笼问题。
通过一些有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明白如何列方程,然后让学生观察所列方程的特点,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并通过一些方程对定义进行巩固理解。
最后,张老师让学生,在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张老师的课堂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本堂课由于张老师对学生不够熟悉,所以课堂上面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篇2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这部分内容共有三道例题。
它们的共同点是每道例题都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习内容难,课堂时间又只有35分钟,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来说确实难度太大。
为此周老师很好得进行处理,把解方程的方法先教学完。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18篇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18篇四年级数学评课稿18篇四年级数学评课稿1今天我们相聚在平利,一起聆听了罗__老师执教的《营养午餐》一课,犹如共同细品了一壶平利的八仙云雾茶,韵味悠长、回味甘甜。
不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还是教学过程的落实都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出发的,尤其在对学生评价的时机把握上掌握的恰到好处,使整个课堂熠熠生辉。
一、学生取得突破性成功时激励性评价教育是一种赏识性教育,课堂中老师相信学生具有优势和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比如罗老师在课堂上运用“这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发现”、“你说到点子上了”、“他的提醒非常到位”、“你特别有心思”等等这些语言,无疑是给学生安装了后续自觉学习马达和发动机。
二、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引导性评价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放下心中的包袱,学生才能学得轻松。
在学习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罗老师会伸出温暖的大手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例如“你的思路很清晰,但老师要纠正一下”、“你说的很好,老师给你提一点建议”、“孩子们要注意用耳朵听”这些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都自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己的学习,老师就会教的无比轻松。
三、学生合作学习时导向性评价。
本课一共设计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听了营养专家的话,同学们自由交流时,罗老师指导到“咱们班的同学特别会学习,都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第二次合作是让同学们自己搭配不同的菜式时,罗老师提醒大家“要一人做好记录,另一人准备汇报”,这样就使合作学习变得有序。
第三次合作学习是四人小组合作计算每种菜式的热量时,罗老师提出合作要求:小组讨论、交流、检验、修改,最后小组内成员举手表决。
这样的设计就会无形中把每一位成员都卷入计算的活动中,教会了学生如何合作学习。
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很活跃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罗老师是这样调控的“这节课你很积极,这次能把机会留给别人吗?”这些评价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收获学科知识,培养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学习的伙伴,感受同学的友谊。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精选6篇)评课是对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本篇文章将对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进行评课,并提出建议。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篇1XXX的平均数课让人感觉教师在知识点的挖掘上、对学生研究情况的预设方面都做得很全面,是一节成功的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环节:从学生的生活中收集了学生熟悉的平均数,让学生感觉到平均数在生活中存在十分广泛。
从而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2.教学目标:由学生提出,很实在。
3.新知研究:先让学生尝试计算,检验了学生的预情况,节省了时间。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将公式写在黑板上直观明了。
4.渗透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除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教师引导学生相出不少的方法。
并且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的规律。
5.练题素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每道题都有侧重,如给希望小学捐书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并不指实际每个数的大小。
利用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平均数会比最高分低,理解了平均数的大小和每个数据都有关。
从这道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通过最后一题的辩论让学生理解了比较两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能只看总分。
每道练题都有一定用意。
正对性很强。
6.激励性语言:及时自然。
如:每位同学都要努力,才能超过四(1)班、有信心算对的举手等等。
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注重情感目标的落实。
建议: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利用例题及多媒体的统计图早些渗透,更直观。
例题的统计图移多补少后图形中移走的瓶子可以用虚线表示这样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篇2XXX的平均数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语文评课稿一等奖5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一等奖5篇小学语文评课稿一等奖《尊严》评课稿《尊严》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一次逃难中,虽然极度疲惫和饥饿但他仍然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用自我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从而改变自我命运的故事。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文中哈默的形象是经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述来体现的。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尊严”展开,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景下讲尊严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的,杰克逊大叔又是怎样尊重他人尊严的。
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此刻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围绕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哈默有尊严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书中划一划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自我的读书感悟。
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指向文章资料,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
教师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
2、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进取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
教学中,王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经过朗读、交流、探讨变成孩子们头脑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多个对话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
例:如果此时,你就是一个逃难的人,你会怎样做?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纷纷进入了主角,并毫无保留地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听了我校姚教师的一节语文课,平时由于自我所教的学科非语文,也不太了解语文课到底是怎样上的,可是这节课却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科学评课稿(3篇)
小学科学评课稿(一)今天听了蓝老师的科学课,感触特别深刻。
蓝老师像讲故事一样带我们走进科学世界,轻松学会科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想。
本节课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
在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时,仍以实验辅助,关注细节,学生回答的很出色。
讲授新课时,先提出问题---清水和石灰水怎么鉴别呢,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在遇到困难时,老师给予巧妙的点拨,查找到课本相关的知识----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最终解决了问题。
经过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此外,蓝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画漫画,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时表扬学生,解决了科学枯燥的特点,非常值得学习。
小学科学评课稿(二)一、创设情境,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
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四年级《繁星》评课稿
四年级《繁星》评课稿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对描写繁星的语句的理解能力。
在精读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繁星的句子,并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些语句的美妙之处,如“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教师让学生想象繁星闪烁的画面,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这表明他们对这些描写语句有了较好的理解,达成了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亮点。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 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将文中不同段落描写繁星的语句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很好地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
1. 教材处理。
- 同时,教师还适当地进行了教材的拓展。
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引入了一些古代诗人描写星星的诗句,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学作品对星星的描写,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内容深度与广度。
- 在内容深度方面,教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得恰到好处。
对于描写繁星的语句,教师从字词的理解入手,如“半明半昧”这个词,教师通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境,没有过于深奥的解读,让学生能够轻松跟上教学节奏。
- 在广度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引入古诗外,教师还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到星星的经历,这使得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加了内容的广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广角 烙饼问题》评课稿(优秀6篇)
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评课稿(优秀6篇)《烙饼问题》评课稿篇一今天聆听了高某某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这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准确把握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
《新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中,探究烙单数张饼的最佳方法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烙2张以上的饼所需的最短时间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根据重难点,高老师设计烙“单、双”张数饼分层教学,“重单”突破难点,“带双”灵活运用。
每部分教学中又有侧重点。
“单”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口。
在探究怎样烙3张饼时,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饼”,进行直观的实际操作,通过边想边摆边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体验烙饼的不同方法,在学生汇报、展示完烙3张饼的方法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从而寻找到烙3张饼的最优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次引领全体学生动手实践,用最佳方法烙3张饼,通过此次操作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的认知,有效地突出了重点。
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时,老师又追加了探索“烙5张饼”,猜、说、辩“烙7张饼”的环节,再借用表格分别呈现出烙多张饼所用的最短时间,通过独立思考,同桌研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烙饼张数与所用时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利用烙饼工具的优化思想。
“双”重辨析“烙6张饼”两种分组方案(6=3+3和6=2+2+2)所用时间都是18分钟,哪种方案好呢?在质疑、思辨中,向学生渗透实际解决问题,不能只关注时间一样的结果,还要考虑操作方便。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万能评课稿6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万能评课稿6篇《云雀的心愿》是四年级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乱砍滥伐。
表达了要保护环境的心声,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李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1、直奔主题。
在引入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样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学生带进文本,激起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我想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心声。
2、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重点进行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进行小结,让学生归纳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3、理解森林为什么会变成水库,学生不但知道了有关森林对环境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经过听课,我想提出一些建议:2、本文可以进行两个比较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学习森林是水库时可以让学生以“……可以……,……可以……,……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在学习森林是空调器部份时,可以进行“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冬天……”的说话训练。
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这两个句式,让学生的小组学习后以这样的句式来汇报学习的结果。
一、自主,确定探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吴教师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课始她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准音、读连贯,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
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我的意见。
经过团体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1、哪些动物互惠互助?2、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此时,吴教师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我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教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体验探究过程。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
《麻雀》评课稿五篇
《麻雀》评课稿五篇XXX:麻雀评课稿《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力量。
如何用一节课上好一篇选读课文一直是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
而XXX在上这节课时,目标十分的明确,牢牢地抓住了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这堂课,XXX通过老麻雀和猎狗力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猎狗是那么得可怕和凶恶,老麻雀是那么得弱小,可是老麻雀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地飞了下去。
在这样的对比下,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爱的伟大。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
因此,XXX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XXX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说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
例如在理解“扎煞”一词时,XXX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词语,通过出示公鸡斗鸡时轧煞着翅膀的样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老麻雀的义无反顾,以及这种“母爱”的伟大。
语文研究是学生个体的行为。
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说话训练,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学生回答出什么?就让他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朗读既是一种言语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从微观上说,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其要求。
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了解课文内容,精读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尤其是对动作词语的理解,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凭借4、5段初步体会表达方法,体会麻雀的舍身之爱,XXX精心设计了一条主线:老麻雀舍身掩护小麻雀。
课堂上,从聚焦“掩护”、到体会“掩护背后的爱”,到最终的升华母爱,很自然、贴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例3评课稿
韦凤利
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例3一课,我觉得这节
课突出了重难点,我就来谈谈几点感想。
平移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
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把这些
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诉学生,可能相应的练习学生会掌握得很好,而
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呢?课前杨老
师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如:游
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
一、从动态的素材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本节课杨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的特性,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各种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具趣味性,为
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如:在初步认识
平移时,课件先整体呈现一组画面,再逐一的放大,给学生提供了
丰富的表象认识。
同时通过课件的演示,动态地呈现了平移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又如:当学生对“平移”
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又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让学生
观察、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在操作验证时,课
件上的小树可以随机点身上的每一个点进行移动,解决了学生回答
随机性的困难,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在丰富的活动中理解数学概念。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平移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
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教学平移的现象时,教师让学生用手势比
划平移的运动方式;在教学物体往垂直方向平移时,我让学生用身
体演示电梯上下运动的方式。
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
的运动方式。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
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在这节课中,杨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