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电子教案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6dae73c67ec102de2bd8995.png)
NaHCO3 溶液
NaOH 溶液
Na2CO3 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Ⅱ
加入 CaCl2 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____,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过程
1.你能说出以下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吗?
个人设计
111
浓NaOH溶液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看到
现象,也说
明该反应确实发生了。
小结:以上方法是通过
或
证明反应发生
了。
练习:
(2012 北京市)同学们发现 NaOH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 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 究过程证明 NaHCO3 溶液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装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NaHCO5、NaOH 和 Na2CO3 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 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课题
2013 年 3 月 29 日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
课型
复习 课 1 时
主备教师
孔岩
副备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形成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法与学法
梳理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2528d904a1b0717fd5ddf4.png)
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学案编写人:翟红艳一、激励引领:情境导入(导)(3分钟)1.课堂激励性语言: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2.情境导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现象引入新课3.展示实验探究知识树(展)二、目标定向,明确任务1、教学目标:1)知道验证没有明显现象的两个角度2)会用特殊装置验证反应物的减少3)会用PH试纸和酸碱指示剂验证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2、教学重点:验证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两个角度3、教学难点:利用特殊装置验证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4、教学方法:启发引导5、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探究【一】预习案三、预习检测,反馈信息(测)(5分钟)(做对一个得一分,组长评判,副组长统计进行第一轮积分)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2、纯碱溶液与石灰水3、纯碱溶液与稀盐酸4、火碱溶液与稀盐酸5、火碱溶液与二氧化碳【二】合作探究案四、自主合作,展示点拨(展、点)(共25分钟,例1 10分钟,例2 15分钟)操作方法:每空1分(自由回答,组长统计进行第二轮积分)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同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溶液由红色变成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U型玻璃管中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填“≥7”、“≤7”、“不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理由是。
互助合作学习探究(探)例2.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合理说法均可)(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6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6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1204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9.png)
专题6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一、思路分析1.常见无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稀盐酸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角度1:验证有新物质生成;角度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二、实验设计考向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2015.12A)角度:验证有新物质生成例1小明取4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进行如图1实验来验证CO2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图1实验中观察到Ⅰ中纸花变红,Ⅰ、Ⅰ中纸花均不变色,Ⅰ中纸花变红。
对比实验Ⅰ、Ⅰ可知,________可使紫色石蕊变红;经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____(填“酸”“碱”或“中”)性物质,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考向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014.7A)例2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大试管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角度1:验证有新物质生成第1步:明确反应原理。
通入CO2后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步:确定需要检验的物质。
若要证明NaOH和CO2发生反应,需要检验生成物________(填化学式)是否存在。
第3步:设计方案检验生成物。
向反应后的大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角度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图2另一组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A、B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考向3稀盐酸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0年2考)例3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无明显现象。
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角度1:验证NaOH、HCl的减少或消失(1)验证______的消失:Ⅰ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为无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反应发生了吗》教学设计 ——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
![《反应发生了吗》教学设计 ——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72efe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a.png)
《反应发生了吗》教学设计——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刘清慧1 学生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于化学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物质之间反应及实验现象也颇为熟悉。
借助发光、放热、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学生很容易能判断出反应的发生,但也有一些反应发生时,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产生,这对于初中生而言,如何判断反应发生,乃至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发生,无疑是个难点。
2 教材分析本节源于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以“CO2与NaOH溶液”和“稀盐酸和NaOH溶液”两个反应为载体,从生成物的产生和反应物的减少两方面归纳演绎出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的一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初学者的误区“没有现象,反应就没有发生”,从而为学生在该方面知识的探究上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本节复习课源于教材由高于教材。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常伴随的现象;现象不是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根本依据。
(2)熟练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尝试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3.2 过程和方法:(1)学会运用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2)学会用对比对照、归纳演绎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会评价实验方案。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
4 教材重、难点分析【重点】学生自主探究,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并总结方法。
【难点】实验的方案设计。
5 教学思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化学教学越来越侧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学生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据此,不管是在新知识学习阶段,还是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都应本着“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知识内化的目的。
本节课以教材知识为依据,新课标思想为指导,以““CO2与NaOH溶液”和“稀盐酸和NaOH溶液”两个反应为载体,探究了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并归纳出探究该命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教学设计
![《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136d5fcc17552706220843.png)
《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析并归纳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学习重点:证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难点:如何化隐形为显性。
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教学软件:PPT、希沃授课助手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演示,引入课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教师演示,引入课题【演示实验一】【演示实验二】【设问引入】化学反应往往伴随明显的现象,但有一些反应无明显现象,看不见不代表没有发生。
对于这类肉眼无法观察到现象的反应,我们如何证明他们发生了呢?那下面我们就以同学们归纳的反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反应开始今天的探究。
1、归纳搜集初中阶段常见的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并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于课前传至微信群中)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受有现象的化学变化;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知有一些化学变化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旧知复习,引领学生掌握判断反应发生的依据。
【活动一】从反应物被消耗的角度证明反应发生了1、NaOH和HCl的反应-------酸碱指示剂法从反应物被消耗的角度证明反应发生了2.NaOH和CO2的反应--------压强差法【活动三】 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反应发生了 3、NaOH 和CO 2的反应-------其他试剂法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物质状态的变化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引入】NaOH 和CO 2的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而且该反应中酸碱性无明显变化,那我们又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复习】二氧化碳溶于水我们也无法看到明显的现象,那大家还记得我们是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证明的吗?实验原理又是什么呢?请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要求】小组讨论后,画出实验装置以及预测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01e5310c22590102029df6.png)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问题】分别向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缓缓吹气约10s,分别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能量变化等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的现象,无现象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以下三类:①CO2 + H2O =H2CO3②酸碱溶液HCl + NaOH =NaCl + H2O ③CO2 + 2NaOH =Na2CO3 + H2O 【如何证明反应已发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利用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或酸碱度)的变化;(2)利用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3)验证某种生成物的存在。
小结:①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②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三:如何验证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1)提问:能否根据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验证?______,因为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而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呈_______的,反应前后的酸碱性____发生改变,因此______(能或不能)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来验证。
(2)A B D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小结:利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来验证。
注意:需要补做一个CO2溶于等体积的水的对比实验。
(3)小结:通过测定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验证。
【中考链接】1、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1)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2)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3)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中考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微专题5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
![中考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微专题5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a513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6.png)
一、思路分析 初中三个典型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①CO2与H2O反应;②NaOH与 CO2反应;③部分酸碱中和反应。要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根据 化隐性为显性的思路,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 (1)验证有生成物(新物质)出现 (2)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二、实验设计 角度1:验证新物质的生成 1. 化学反应也有“悄悄”进行的,小明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的试管(如图),一段时间后,分别取试管中的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回答 下列问题: (1)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向另一支试管滴加少量_C_a_(_O__H_)_2,有白色沉淀产生, 也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如图1是对第一组实验进行的改进,并测得三颈烧瓶内气 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1)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_水__(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2)ab段压强变大,原因是_向__烧__瓶__内__刚__注__入__水__,__二__氧__化__碳__还__未__溶__于__水__中___ _,__水__会__占__据__一__定__的__体__积__,__使__气__体__体__积__减__小__,__导__致__装__置__内__压__强__增__大。 (3)对比曲线中_b_c_段和_d_e_段,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 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 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水__(_或__H_2_O__) 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_仍__为__无__色__(或__不__变__色__或__不__变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 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 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_不__合__理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让实验现象从“无”到“有”--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探究》
![《让实验现象从“无”到“有”--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d4091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f.png)
反应物减少
新物质生成
二氧化碳减少:气压减小
定性定量 交流共享
化学反应可视化
注射器刻度变化
压强传感器
定性定量 交流共享
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 无现象的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实验进行改进 压强传感器,实现数据可视化
定性定量 交流共享 1 注射器刻度实现了无现象化学反应的可视化 2 数据再次验证并同时对比CO2与H2O的反应 3 装置简单,气密性良好,实验现象明显 4 节约药品和时间
用稀盐酸检验注意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反应物减少
新物质生成
HCl(稀盐酸)
有一定干扰现象 盐酸要足量!
定性定量 交流共享
3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有气泡 产生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反应物减少
新物质生成
二氧化碳减少:气压减小 思考:用什么方法确定二氧化碳减小?
充满CO2的塑料瓶中 充满CO2的塑料瓶中 加入30mLNaOH溶液 加入30mLH2O
创造条件 无明显现象
明显现象
可靠结论
思考设计 无中生有
3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利用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1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CO2+H2O===H2CO3
反应物
生成物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思考设计 无中生有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02f9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4.png)
操作
现象
方 法
1
在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由红色
滴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l
变成无色
方 用pH试纸测NaOH溶液的pH,
法 再逐渐滴加HCl,并不断振荡 pH逐渐变小
2 ,多次测混合液的pH
最终≤7
方 法
3
在HCl中加入少量的NaOH 溶液,然后加入CuSO4溶液
方 法
4
在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HCl ,然后加入Na2CO3溶液
无现象 无现象
结论
HCl和NaOH 发生反应
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小结
证明HCl和NaOH发生反应的方法有: ①检验某种反应物(H+或OH-)不存在
②测温度(反应放热)
课后练习
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 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 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 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
烧杯中的溶液倒流入 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小结
证明NaOH溶液和CO2发生反应的方法: ①利用特殊装置作对比实验验证气体被消耗
(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②证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 稀盐酸(过量);氯化钙溶液
练习: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
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初中化学 无明显现象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无明显现象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4e32b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c.png)
初中化学无明显现象教学设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而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化学:无明显现象实验》。
一、引言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无明显现象”实验的教学研究-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无明显现象”实验的教学研究-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c1b1f3a6edb6f1aff001f54.png)
初中化学“无明显现象”实验的教学研究1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无明显现象”实验探究试题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此类试题设计难度大,考生失分率较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下面就将课本中的“无明显现象”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新物质生成,实验根本未发生的;另一类是有新物质生成,实验确实发生了的。
那么验证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依据是什么呢?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酸碱盐溶液中任意两种物质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该如何知道反应是否发生了呢?下面将这两类“无明显现象”实验的教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2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实验根本未发生如果酸碱盐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数目、离子的浓度都不发生变化,那么证明反应的确没有发生。
案例1:怎样验证碳酸钾和硫酸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反应探究方案见表1。
反应原理:K2CO3+2HCl=2KCl+H2O+CO2↑;CO2+Ca(OH)2=CaCO3↓+H2O;Na2SO4+Ba(NO3)2=BaSO4↓+2NaNO3。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碳酸钾和硫酸钠溶液混合前后,离子的数目、离子的浓度都不发生变化,证明反应没有发生。
3 化?W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实验确实发生了如果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混合后使其离子数目减少、离子浓度降低,那么反应就沿着离子数目减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则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
3.1 案例2: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1)密闭体系中反应物状态的变化引起压强差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设计原理:由于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2+2NaOH=Na2CO3+H2O),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减少,造成密闭体系内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的气压。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学案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2fe1bb804d2b160b4ec0e9.png)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学案环节一:实验导入分别向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水的试管里缓缓吹气约10s观察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呢?。
判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
环节二:新物质生成角度探究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书写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设计:[回顾]写出稀HCl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证明稀HCl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
判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方法:。
环节三:反应物消耗角度再探究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设计实验装置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装置图实验现象环节四: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2、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图2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
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图2图1(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3)请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
3、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如图3)。
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
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
他的理由是。
(2)两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图3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
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来的方法是。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验证二者确实能反应,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
无现象化学反应探究 -1
![无现象化学反应探究 -1](https://img.taocdn.com/s3/m/104782100b4e767f5acfce14.png)
无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导学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现象,如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以及指示剂的变化情况等。
(2)通过有现象的化学反应来证明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
(3)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
[教学重点](1)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没有了或减少了;(2)证明生成物的存在。
[教学难点] 简单的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以CO2分别与Ca(OH) 2和NaOH反应的现象为例,引出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三类无现象化学反应。
1.CO2和NaOH溶液2.CO2和H2O3.稀H Cl和NaOH溶液(二)提出问题:如何实验设计,证明以上三种反应会发生[提示]:CO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 2CO3+H2OC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H2O==H2CO3HCl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观察:①反应物的变化情况②产物的化学性质(三)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分组讨论实验思路:每个小组完成一道实验设计例题,并讨论实验思路。
(时间为7分钟)(四)课堂小结:证明无现象化学反应的实验设计,思路为:将无现象转变为有现象。
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1)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没有了或减少了;(2)证明生成物的存在。
[教师板书]无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一)三类无现象化学反应:1.CO2和NaOH溶液2.CO2和H2O3.稀H Cl和NaOH溶液(二)设计实验,证明无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提示]:CO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 Na2CO3+H2OC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H2O==H2CO3HCl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观察:①反应物的变化情况(压强)②产物的化学性质(三)小结:无现象有现象(1)证明参加反应的某种物质没有了或减少了;(2)证明生成物的存在。
[课堂练习]实验1:证明CO2和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1)可通过验证生成物是来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
应的探究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
【问题】分别向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缓缓吹气约10s,分别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能量变化等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的现象,无现象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以下三类:
①CO2 + H2O = H2CO3②酸碱溶液HCl + NaOH = NaCl + H2O ③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如何证明反应已发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利用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或酸碱度)的变化;
(2)利用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3)验证某种生成物的存在。
探究一:如何验证CO2与H2O发生了反应?
小结:利用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或酸碱度)的变化来验证。
探究二:如何验证稀HCl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小结:①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②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三:如何验证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
(1)提问:能否根据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验证?
______,因为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而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呈_______的,反应前后的酸碱性____发生改变,因此______(能或不能)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来验证。
(2)
A B D
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小结:利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来验证。
注意:需要补做一个CO2溶于等体积的水的对比实验。
(3)小结:通过测定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验证。
【中考链接】
1、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2)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3)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⑴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
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0、图11所示。
由图10、图11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⑵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