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中说: “提出这十个问 题,都是围绕一 个基本方针,就 是要把国内外一 切积极因素调动 进来,为社会主 义事业服务。”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系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 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 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 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和四 个方面主要观点。

分配制度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立独立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四 个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发展战略
发展阶段
经济体制 七

分配制度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必要的:
1)“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 全面展开




划 与



中 国



业 化
援 华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周恩来率团访苏。 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 ,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新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讲义

(新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讲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总结了“一五计划”(1953-1957)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

第三,保证重点建设。

以重点为中心。

第四,经济建设与生活提高的关系,第五,增产节支,提高效益。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出台1956年4、5月间,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先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015)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LOGO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1、思考 “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2、结论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
LOGO
3、现实思考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各民主党派分别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 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LOGO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1、思考
(1)重工业是重点 (2)发展重工业的方法 “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2、结论
理清关系,长远发展,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 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LOGO
3、现实思考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 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思考
苏联模式
2、结论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要很好的协调,应当在巩 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LOGO
3、现实思考
LOGO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 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 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 都作过贡献。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 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巩固各民族的团 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LOGO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下互动)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工程类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工程类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 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科学 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 实践经验。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思 想资源。
不断改革创新: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心任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民主政治建设是重要保障,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 命上来。
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和个体所有制。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理论框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后来的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 理论支持。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 启示。
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1978)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其确定了一个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它具有又适应又矛盾的特点。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针对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应该分别采用专政和民主的方法应对。

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单选)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a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还有一些矛盾的具体方法这里不展开论述详见72页(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意义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经验教训(真题小结: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9次课)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9次课)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阶级斗争
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旧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因此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探索误入歧途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 王光美在迎接刘少奇骨灰的专 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骨灰撒入大海 机上
知识点之一:以苏为师
苏联模式的弊端全面暴露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
知识点之二:以苏为鉴
走自己的路
“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论十大关系》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激情岁月
知识点之二:以苏为鉴
有无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仍 然存在矛盾且是 社义社会前进的 根本动力。社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贯穿 社义始终。
大炼钢铁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干鼓 足 干 劲 加 油
饭放 开 肚 皮 吃 饱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大跃进提出“以粮为纲” 高产卫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 小麦高产卫星,亩产达到2105斤。 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放出一颗 水稻高产卫星,水稻亩产1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
的榜样。” ——毛泽东
知识点之一:以苏为师
走俄国人的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 《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 在1952 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 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 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 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 府偿付苏联自 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 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 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 产于1950 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 3亿 6000 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 1%)。 苏联模式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 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 牛胰岛素结晶

2.新中国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1963年,我国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为了指导和规划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长远发展,1956年和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它主要从事自然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的综 合性课题的研究。一些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支,如生物物理学、 分子物理学、地球化学、射电天文、高能物理等;新兴应用技术如核 技术、喷气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 术等,也都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起来。华罗庚、李四光、茅以升、竺 可桢、童第周、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为国 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坚 强领导、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分不开的。这一时 期涌现出像大庆和大寨那样艰苦创业的英雄集体,涌现出大量英雄模 范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等,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道德 和精神面貌。
鞍 山 钢 铁 厂
(2)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3) 1956年,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飞集团公司) 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安 装 机 床
(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 长江南北的交通。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建 成 通 车
的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76年的7.25‰;全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前的34岁,上升到1975年的
68.18岁。不到30年的时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3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
必须把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探 索符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 的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
3
必须从实际出 发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建设 规模和速度要 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存在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 处理两类不 同性质矛盾的基 本方法 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方针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背景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工 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主体。受苏联影响,使重工 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比重失 调。
2.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社 会同样存在矛盾 ,这些矛盾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向 前发展。提倡用 对立统一规律分 析社会主义社会 的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分析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的性质、特 点和解决途径, 提示了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我们搞革命有经验,但建设没有经验,还须硬搬一部分苏 联的经验,……因为我们不向苏联学向谁学呢?”
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 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久之 计”。
2.内容
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 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 共产党面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 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 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 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导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经 历了曲折过程,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 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 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宝贵的财富,为后来探索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验借鉴。
个体经营
工商业经营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毛泽东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 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 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 刘少奇提出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 陈云提出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 市场”的思想。 • 毛泽东主张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如何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泽 东
毛泽东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社会

想 和
主义社会的矛盾。 他指出,“矛盾不断出现,

国 特
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开展的辩证规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毛 泽
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根本适应条件下

思 想
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根底上的矛盾,

中 国
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色 社 会
解决途径: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解决

义 理
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产关

体 系
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根底不相适应的方

论 面进展调整得到解决,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

特 色
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

会 主
动乱不安 的气氛,且相继发生了波匈事件,

理 论
帝国主义国家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

系 概
的浪潮。这对我国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 泽 东
国内: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过程

想 和
中的失误,以及少数干部群众存在着官
会 主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12前后)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1956.4《论十大关系》○21956.9八大的思想○3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革命、建设、改革3、(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1以苏为鉴,自主独立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2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5、○3确定了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4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6、(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的措施:○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2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人民○3基本矛盾:经济与上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8、(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主要内容:○1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4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调整得到解决9、(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的主要内容;○1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3,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10、关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11、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12、党的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性质:非对抗性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不相适应
相适应生产力特点来自相适应又 相矛盾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
解决途径: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 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 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作风,这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 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 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 内引起了一些人的思想波动。各级领导干 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 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 处理。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 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 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 林曾认为一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 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 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 做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1.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
两大阵营趋于缓和 社会主义阵营内发出了改革的呼声 亚非新兴国家向社会主义靠拢 世界经济科技开始迅速发展等

2013版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3版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政党 高度控制国家,国 家高度控制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 关系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 制原则被破坏, 形成个人专断。
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 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 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发动大跃进; • 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 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 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 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 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 “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 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 1956年4月和10月,《人民日报》以编辑部的名义, 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对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无产阶级革命和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3.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 路
主要观点有:
• ①毛泽东认为,报告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 ②以苏为鉴,并不是否定十月革命道路的普遍规 律。 • ③阐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同道路和民族特 点的关系问题。
•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的坦克和喀秋莎自行火炮,比德国、 捷克、法国和其他所有支持希特勒的欧洲国家的总和还多出一 倍。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 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④建国初期,苏联对新中国给予了很大帮助。 • “一五计划”就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 下全面展开的。 •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 划”援助,周恩来率团访苏。 •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 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最新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课件

最新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课件

压迫,难以获得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
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
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
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
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
33
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当时我
.
36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只有农业发展了,工业柴油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建立重 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既可以更 好地提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又可以增加资金积累和扩大 市场,这不仅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用于保 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
.
18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适合生产力的发 展相适应的。
• 另一方面他又不很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 展就自相矛盾了,
.
19
矛盾的划分
•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八大前夕,--改造完成后我国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 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 新本领。
.
31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实行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 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第4章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4章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上海江南造船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研制的中国 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1958 北京 第一辆国产微型汽车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毛泽东提出,应当采取“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 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 界前列。
局限: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 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经过一个专门的历史阶段完成的任务)
第二节 教训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教 训、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52 青海湟中“土改” 中,斗争地主
1950 北京 收听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报道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 主要任务。 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 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 体系。 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 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958 宁夏石嘴山 大炼钢铁运动中的小高炉
文化大革命——检阅红卫兵
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于求 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 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及 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四个阶段
1、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 期 2、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到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 3、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前 4、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7年夏天反右派斗争干扰了我 们党从1955年底开始的探索,尤其是反 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 又重提到阶级斗争,一直到1966年“文 化大革命”爆发前,我们党的中心工作 始终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之间徘徊。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把繁纷复杂的社 会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敌我矛盾是对 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显而易见对抗性矛盾;两类不同 性质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论述了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方法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方针。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是是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 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提示了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 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 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 立后,照搬苏联模 式,经济上片面发 展重工业,政治上 制造个人崇拜,破 坏法制,引起人民 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 布达佩斯近20万名 大学生和群众举行 示威游行,要求第 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 的斯大林铸像,同 保安部队发生武装 冲突。

第四章讲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讲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及其历史经验,懂得了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而且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下面提几个问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1.新民主主义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其性质是什么?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有几个简称?怎么理解简称?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什么?⑴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利润的分配形式是什么?⑵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利润的分配形式又是什么?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额度为5%定息(即年息五厘),7-10年完成。

P664.我国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什么?5.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来源是什么?6.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的时间是哪一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教学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

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思考题3个P91)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内容提要P75-85一、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㈠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其内容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第四章_(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第四章_(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25
• 对外国文化实行关门主义,凡西方文化 就是姓资的,凡是姓资的就是腐朽没落 的,这种在“纯社会主义”环境中培养 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不但没有杜绝资 产阶级文化,相反,使人们对资本主义 文化产生一种神秘威、向往感,从而使 社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偏离了人类文明 的大道 。 • 意识形态的混乱,出现信仰危机
15
• 国际 • 整个20年代正是世界资本主义战后黄金 时代,发迅速,实力强大,苏联仍处在孤 立包围之中,处处受抑制。俄共党内长期 在着极为强烈的危机感和备战思维,党内 都认为战争临近而坚决支持斯大林的备战 政策。这种备战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做 支撑。斯大林模式中的超工业化,以集权 体制中一切力量发展现代化工业的道路正 迎合了这种危机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26
民族和宗教问题上 • 苏联时期推行俄 罗斯化政策,民 族主义被视为苏 维埃和社会主义 的对立面而受到 打压,各民族的 政治、文化、经 济精英多被处决, 民族语言文化和 民族意识遭到摧 残。
27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 但苏联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 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 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人民共 和国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 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 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苏联还 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 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 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 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 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
4.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主要是出于下列两方面原因
其一,在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学 习苏联模式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的重要 意义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 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 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 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 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6
三、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9
不满意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苏联模式 的弊端
高度集中 的计划 经济体制 高度集权 的行政 管理体制
农轻重比 例严重失调
10
第四 直接原因: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在苏共二 十大上,赫鲁晓夫的《关 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 秘密报告,使整个世界震 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
11
34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
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 经营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在国家计 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 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956年一汽制造出新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28
2、毛泽东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要走一条有别与苏联 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轻重 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 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也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 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 业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 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 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 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 业化的目标。
27
1、提出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背景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 步的,加之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 弱,因此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 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主体。受苏联影响,我国一度过 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 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 度的比例失调,这就促使党和毛泽东如 何思考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23
讲话主要内容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 具体方针、原则: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 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 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 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 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 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
1956年4月25日, 毛泽东中共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上
4
毛泽东为什么提出探索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 第一 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基 本
人口多 经济发展落后
国 情
发展极不平衡
6
第二 “一五”计划执行中暴露出问题
“一五”计划 的主要问题
农业跟不上 工业生产
视频
19
讲话主要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 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 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20
讲话主要内容: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 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党中央提 出要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上来。
32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 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 目标,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 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 体系,第二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21
讲话主要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 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 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毛泽 东提醒人们注意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类 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 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一般 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 也可能发生对抗。反之,有些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如果 处理的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必须严格 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 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对于发展社会主 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4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4月,毛泽东 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此报告初 步总结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 明确提出了以苏为 鉴,独立自主地探 索适合中国情况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 志着党探索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良好开端。
33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的方针。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强调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 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同时,也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 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的 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学习资 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17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思想 的意义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 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 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各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8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的学说。
务实清醒的《论十 大关系》
15
思考:《论十大关系》中的十大 关系包括哪十大关系? 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6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1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强调,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 长期性,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建成社会 主义不要讲得过早。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 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建设社会主义, 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 规律,制定合适中国情况的方针和政策。
陈云在党的八大发言
35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 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 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毛泽东还主张企业要建设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 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 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 改三结合”。 刘少奇则提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 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要建设“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 的思想。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 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观点。
第 四 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理论成果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
@ 探索的历史背景
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 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
初步 探索
3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的讲话中,提出要进行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 的道路。
出现全局 性的冒进
社会主义改 造过急过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