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图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图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图文.ppt
七言绝句
《示儿 宋 》陆游
学习古诗方法 作业
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唐 杜甫
生字词 原诗
生平介绍 时代背景
课后注释 地图1 地图2 地图3 练习题1 练习题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便下襄阳向洛阳。
红点处 打开有 地图
思考·练习
3《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
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河北
四川 河南
(剑外)
四 川 剑外
河 蓟北

河 南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 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 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 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 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诗1、2句 诗3、4句 诗5、6句 诗7、8句 诗的大意
诗配图 配乐诵读 练习题3 作业
思考·练习 2、“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的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杜甫一读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诗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四 川
巴峡
南 洛阳
巫峡 襄阳
湖北

东 海 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图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图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眼泪
单击有内容
却看妻子愁何在,
夫人和孩子
单击有 内容
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①水满了流出来; ②满,遍布; ③随便,不受约束。

四 川
巴峡
南 洛阳
巫峡 襄阳
湖北

东 海 江
作业:
1、学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 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 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 几项完成。
2、搜集杜甫的诗,选择一首 喜爱的理解后背下来。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1、2句 诗3、4句 诗5、6句 诗7、8句 诗的大意
诗配图 配乐诵读 练习题3 作业

蓟北

巫峡

涕泪
xiānɡ
襄阳
luò
洛阳
思考·练习 2、“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漫卷诗书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单击 打开有内容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 放声歌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纵情饮酒
红线处 单击有 内容
青春作伴好还乡 。
诗配图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 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 诗人,人民的诗人?
忧国忧民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唐]杜甫 悲喜交加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身处地想一想: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
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字词学习

蓟北
shang
衣裳


涕泪
xiāng
襄阳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
新课导入
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 圣”。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 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 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 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 心情。
用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 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 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 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 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 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 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 了。
诗人趣事
诗人的那些不被知晓却很有趣的传闻和故事。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 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 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 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 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 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网络上有个爆红的梗叫“杜甫很忙”,实际上杜甫确实很忙, 他不敢“闲”。因为杜甫的父亲名叫杜闲,古人有避尊长讳的讲究, 杜甫一辈子写了几千首诗,保存下来的有1500多首,但没有哪首诗 里面出现过“闲”字,人家可以“闲听桂花落”,杜甫不敢。
白头草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语成谶。杜甫老了老了,丢了俸禄,又逢 安史之乱,无奈流落成都,求亲告友才盖上三间茅草房,偏巧“八月秋高 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两年后,唯一的靠山严武也病逝了,有房子也没生活。最后杜甫只能流落 荆湘,还落得个饿死异乡的下场,只能说时运不济,生不逢时啊!
南闻
河官
—— ·
北军


杜 甫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诗词内容 第三章 诗词赏析 第四章 诗人趣事
作者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CHENLI
14
如何表达“喜欲狂”?
提示:抓住每句的关键词
CHENLI
15
N闻o官军收河南河北 Image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HENLI
16
尽写悲喜交加, 酸甜共涌之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表现捷报来 得太突然
CHENLI
17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CHENLI
CHENLI
1
一 作者介绍: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后 人誉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他的诗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他一生都在为人民发声,为时代代言。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CHENLI
20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HENLI
21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CHENLI
2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狂态
狂想
CHENLI
23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0
即从巴峡穿巫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顺流而下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CHENLI
11
把握情感
CHENLI
12
最能体现情感的词?
喜欲狂
CHENLI
13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 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 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 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

语文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6张PPT)

语文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6张PPT)
提示:这两句诗应该用激动的语气来读,酣畅淋 漓地读出诗人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尾联
体会:归心似箭。
重庆以南的地区
即从巴峡穿巫峡,长因江穿三过峡巫之山一而, 便下襄阳向洛阳。得名。
今湖北襄阳 今河南洛阳
想着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到襄阳, 再奔往洛阳。
感情朗读 读出轻快、迅即,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
感情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尝试背诵
剑外忽传收蓟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 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 青春作伴好还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眼泪
泪……)
身处剑外,忽然听闻蓟北收复的消息,我不禁泪洒 衣衫。
颔联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喜欲欲狂狂。
胡乱地卷起(激动)
回头看到妻子儿女一扫愁容,我随手卷起 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感情朗读
读诗的前四句,读出诗人初闻喜讯 的惊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理解诗意有方法:
1.结合注释,串词意、成句意,串句 意解诗意。
2.联系背景,查阅资料。 3.诵读品味。
讲讲故事
剑南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 听到时我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他们的忧愁也不 知去向,我胡乱收卷起诗书,高兴得快 要发狂了!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 情歌唱:明媚的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 程还乡啊。即刻就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 顺流而下转过襄阳就到洛阳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完美版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完美版课件】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第六单元 · 诗歌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导入新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 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 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 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 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理解题目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精读诗歌
湖北教育出版社Biblioteka 六年级 | 下册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 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 第一句。
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 样的诗人?
感情升华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竟会喜极而泣、欣喜若 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指板书)这个喜讯让诗人 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 诗。让我们和欣喜若狂的诗人一起放歌吧!
课外拓展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 ,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 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 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 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 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精读诗歌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 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 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 件)一齐读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
官军决定采取怎样的行动策 略来收复河南和河北地区, 引人瞩目。
河南河北战局
河南和河北的战局,让人们 惊讶地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
军队实力对比
敌我双方军队实力的对比, 让人们认识到挑战的巨大性。
战事展开
1
战役起因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官军决定采取行动?
2
军事布防
双方军队的军事布防如何?如何应对敌军的威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PPT课件
在宋朝时期,战争在河南和河北不断蔓延。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对比悬殊,官 军收复这一地区的行动策略备受关注。
故事背景
1 宋朝时期
这段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时代背景复杂且关键。
2 战争蔓延
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河南和河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动荡。
军情介绍
官军行动策略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斗过程
在漫长的战斗过程中,官军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战果评估
官军胜利原因
官军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采取了何种策略和战术?
敌军失败原因
敌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战略有何不足之处?
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官军的胜利对河南和河北地区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意义
1 破坏敌军计划
官军的胜利破坏了敌军计 划,改变了战局的发展趋 势。
2 巩固边疆地区
官军的胜利巩固了边疆地 区的防线,保护了国家的 安全。
3 形成敌我对比
这场战斗形成了敌我双方 实力对比,为未来的冲突 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讨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将之应用于现代?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

创意写作坊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出现 四个地名,请试着画一画杜甫返乡的线路图。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经典诵读台
习作公告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juǎn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古诗新译栈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眼泪沾 湿了衣服。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 还有一点忧愁?迫不及待地整理诗书, 高兴得几乎要发狂。阳光灿烂,喝酒 唱歌,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 乡。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再经过 襄阳,直奔洛阳。
惨淡的一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和漫游习时作期公告栏
——《望岳》
十载长安困守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木深,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漂泊西南时期
诗 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指今河北东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悲喜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交加
古: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 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唐朝的书,一般都是这样的卷轴状,看完 后要用丝带缠好,才利于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
19
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军 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南 河
颈联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欢 庆 胜 利 喜 还 乡
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主题思想: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
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
23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 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 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 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 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 ”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 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 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 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 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 的欢乐。

河 南
.
13
河 蓟北

四川
巴峡
剑外 长
河 洛阳
南 巫峡
襄阳.ຫໍສະໝຸດ 东 海 江14忽然间从剑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
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
哪里还有一丝忧伤。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
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
.
9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 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
10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
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
就一直奔向. 洛阳。
11
河北
四川 河南
(剑外)
.
12
四 川 剑外
河 蓟北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

.
18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 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 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 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 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 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 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 帝。
•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 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 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 平定。

.
5
明诗意
.
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
20
理解诗歌感情(主旨)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三个字?
喜欲狂
2、诗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3、概括诗歌主旨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
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和迫切
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
之情
.
21
想一想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 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 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 以看出什么?
诗人心情高兴
.
22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 ”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 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个人颠沛流离, 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 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 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 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 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 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 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 括这一切。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1
学习步骤
1、知诗人、解诗题 2、了 解 写 作 背 景 3、 明诗意 、悟诗情
4、 赏 析 、 抓字眼
.
2
知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 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 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 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唐 朝诗人李白合称“李杜”。
.
3
解诗题
“闻”就是听说的意思。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是杜甫在历经安史之乱之后,一家人 流落到蜀地避难。听说朝廷收复失地, 打败叛军,天下就要平定,百姓即将 重新获得平定的生活而感到喜悦的心 情,所以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 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两地
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
.
15
就一直奔向洛阳。
仔细品句
.
16
表明消息来 得突然,又极
为迅速
尽写悲喜交加, 酸甜共涌之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两个地名,表明相 隔数千里之远
是刚一听 到之意
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
17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
7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然间从剑外传来了 收复蓟北的消息, 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 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
8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 哪里还有一丝忧伤。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
4
写作背景
•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 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 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 号燕。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 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 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