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几项检查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态,导致胰岛 β 细胞内胰岛素储存消耗,加重高血糖,反过 来使β细胞功能更加恶化
指血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后,超过脂肪组织的储存能
脂毒性
力和各组织对FFA的氧化能力,使过多的FFA以甘油三酯(TG) 的形式在非脂肪组织中过度沉积而造成该组织的损伤
许曼音主编 《糖尿病学》 (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152-156 34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
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估计的平均血糖(毫摩尔/升) = 1.59 × 糖化血红蛋白 − 2.59
糖化血红蛋白 (%) 5 6 7 8 9 10 估计的平均血糖 (毫摩尔/升) 5.4 (4.2–6.7) 7.0 (5.5–8.5) 8.6 (6.8–10.3) 10.2 (8.1–12.1) 11.8 (9.4–13.9) 13.4 (10.7–15.7)
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
线上升迟缓,高峰在 2 小时或 3 小时,多数在 2 小 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 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 治疗: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或 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胰岛素释放相对不足型
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呈迟
与T2DM有关的几个概念
黎明现象: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 Somogyi效应: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素激
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18 16
黎明现象
Somogyi效应 正常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
14 12 10 8 6 4 2 0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并发症
• (一)急性并发症 • (二)慢性并发症 • (三)感染 —— 免疫功能低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酮症酸中毒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乳酸性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死亡率
• 在美国,糖尿病非酮体高渗性综合征占由 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30%。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的死亡率为31%
管尿素氮、肌酐和尿常规结果仍正常,多表示肾功能已有
损害。
糖尿病并发感染的检查
化脓性细菌感染(多见皮肤)-细菌培养+药敏
肺结核-结核抗体、结核杆菌DNA、浓缩集菌查 抗酸菌 真菌感染-念珠菌培养+药敏
与T2DM有关的几个概念
长期高血糖环境使胰岛素需求不断增加, β 细胞处于持续激活
高糖毒性
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损害的指标
微量白蛋白分子量69 KD,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 分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当肾小球受到炎症、毒素等的损害,引起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 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尿中含量增大。
尿β2-微球蛋白-肾小管损伤指标
β2-微球蛋白分子量 11.8 KD,可以在肾小球滤过膜自由通 过,其中99.9%由近端肾小管以胞饮的形式摄取。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变性、坏死时,重吸收能力大大 降低,β2-微球蛋白在尿中含量增大。 多次检测 β2- 微球蛋白超过正常,尤其是逐渐升高者,尽
/ L;
120min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 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空腹血糖受损(IFG)、糖 耐量减低(IGT)
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
空腹血糖在6.11~7.0mmol/L。
或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 2 型糖尿病发病 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指机 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 平的一种现象。 胰岛素分泌异常:早期分泌相缺乏或减少,第二 个胰岛素高峰延迟。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
MSL 李丹丹 2017.03.06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尿常规: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尿酮体阳
性提示酮症酸中毒可能。

蛋白阳性:糖尿病肾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反映测定前8-12周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 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 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
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
1 / 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 1 / 3的人最终转为糖
尿病。
(3)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
120min 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血糖值≥ 11.1mmol
/ L。
糖尿病诊断标准(ADA2017)
糖尿病的分型(1997)
I、1型糖尿病 A.免疫性 B.特发性 II、2型糖尿病 III、其他特异型 A. B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B.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异常 C. 胰腺外分泌疾病 D. 内分泌疾病 E. 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 F. 感染 G. 非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H. 并有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 IV、妊娠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6.5%。或
空腹血糖≥7.0 mmol/L。或
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 mmol/L。或
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
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
胰岛素释放试验
病人口服 75g 葡萄糖或 2 两馒头餐来刺激胰岛β细
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
与血糖的区别:
常常把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
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
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 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 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检查
• • • • 肾功、电解质(自动计算渗透压) 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检查
糖尿病肾病-肾功、电解质、尿白蛋白、β2微球 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病变-血脂全套、心肌酶谱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血脂全套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餐后)
30 分、 60 分、 120 分、 180 分的血浆胰岛素水平,
来了解胰β细胞的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
及指导治疗。 可真实地反映葡萄糖刺激后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 化。
胰岛素释放的参考值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常与血糖值呈平行状态,在
服糖后30-60分钟达到峰值,其浓度为空腹值的57倍,达到峰值后的胰岛素测定值较峰值应有一个 明显的下降,180分钟的测定值应只比空腹值略高。
C肽释放试验的意义
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 岛功能。
不受胰岛素抗体及注射胰岛素的干扰,可准确判 定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可鉴别低血糖的原因。若 C 肽超过正常,可认为 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如 C 肽低于正常,则为 其它原因所致。 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 果。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型
1、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型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3、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型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型
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
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见于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 治疗: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缓反应,峰值低于正常。多见于成年起病,体型 消瘦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
治疗: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
C肽释放试验
C 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
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分子胰岛素原在 特殊作用下,裂解成一分子胰岛素和一分子 C 肽。 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故测定C肽水 平能够反映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
正常葡萄糖耐量 葡萄糖 耐量减低 未诊断的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0
30
45
60
年龄(岁 ) 诊断
以下情况的基因易感性 • 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缺陷 • 肥胖 • 宫内生长迟缓
环境因素 • 后天获得性的肥胖 • 久坐的生活方式 • 吸烟 • 外源性的毒素
30-50 % 的患者在 诊断时已发生晚期 糖尿病并发症
葡萄糖耐量实验
• 测定空腹血糖,并在服用75g的葡萄糖后, 于 30min 、 60min 、 120min 、 180min 测定血 糖。
• 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葡萄 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1)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6.1mmol/L;
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
10pm
12am
2am
4am
6am
8am
陆再英主编 《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Baidu Nhomakorabea35

谢!
如何看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的结果?
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g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后, 血浆胰岛素在30~60分钟后上升至高峰,高峰为基础值 的5-10倍,3~4小时应恢复到基础水平。 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微克/升; 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 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
11 12
14.9 (12.0–17.5) 16.5 (13.3–19.3)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反映测定前2周左右血糖的平均水平。
人体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
反应,其中90%与血清蛋白链内第189位赖氨酸结合,形成高 分子的酮胺结构,总称为糖化血清蛋白。 Gsp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能在短期内得 到治疗效果的回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