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四、检查自学效果⒈认读生字“径”“飘”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回答问题:⑴为什么称为“寒山”?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语文S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语文S版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想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因此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闻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喧闹的帝都,倍感孤单,专门想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此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存,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学习这两首古诗,能够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包蕴其中美好的情感。

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明白得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能够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明白得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爱好,要明白得热爱家乡,珍爱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明白得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爱好,要明白得热爱家乡,珍爱亲情。

四、教学方法:观赏教学法五、教学预备1. 课文插图。

2.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想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刻: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夜书所见》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悠闲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伙儿想明白他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确实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形,请大伙儿认真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两首教案

17 古诗两首教学内容: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望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了赞美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学生诵读为主,结合看图,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

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5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2)体会作者的感情;(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25第一步: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

(建议教师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

)第三步: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交流。

第四步: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_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_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菊花)_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的大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许多同学都喜欢背诵古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杜甫)2.解题。

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看图、读诗1.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图上都有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图意吗?2.读诗。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示。

①一边读诗,一边看图理解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花满蹊、留连、恰恰”。

③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一下。

2.学生自学、交流。

(四)理解诗意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说出诗的大概意思即可,给以适当鼓励、评价)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留恋不舍,时时戏耍飞舞,可爱的黄莺在花间不断地欢唱。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怎样的感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五)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1.带着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来朗诵这首诗。

2.背诵这首诗。

(六)扩展1.自学、讨论杜甫的另一诗《绝句》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交流(如果喜欢,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总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教学步骤:(一)复习1.齐背《江畔独步寻花》。

2.分层次让单个学生背诵。

(二)谈话导入第二首诗《菊花》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

苏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

苏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

苏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教学目的: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如:能够明白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得诗意(1)小组汇报读明白的地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明白的地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闻名诗人王维。

王维专门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伙儿摸索吗?(依照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依照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明白得1、四人一组摸索、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确实是忆的意思?②诗人会如何样想念亲人呢?(倍思亲。

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节奏和生字词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例句对比和实际操作来帮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句中的某一修辞手法或自然景象的描绘。
2.朗读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句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需要在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上有所理解,并能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平淡的日常景物中提炼出美的元素,感悟古诗中的审美价值。
-文化背景的感知:学生可能缺乏对古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影响对古诗的整体理解。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诗句朗读与背诵环节,教师需示范正确的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抑扬顿挫,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背诵。
-生字词的掌握:学生需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日照”、“香炉”、“飞流”等,并理解其在句中的意义。
-意境的理解:学生应理解诗句所描绘的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作用。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蕴含的壮阔与神秘。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描绘的瀑布景象。
4.分析古诗的写作特色,如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5.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句,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准确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 绝句_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 绝句_语文S版

教学要求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1早发白帝(dì)城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绝句6[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知识点详解☜2①交代了辞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白帝城的绚丽景象。

3②旅程长与时间短构成对比,夸张中显出了水流之急,小船顺激流直下。

4③巧妙地用猿啼不住隐写了舟行的快速。

,又暗写诗人心情轻快。

5知识点详解☜6①四种颜色:“黄”“绿”“白”“青”。

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8[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二

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二

2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这三首谁能背诵?媒体出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2.师:这几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谁来说说你了解的诗人?媒体出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指名读后齐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4.媒体出示:长江奔腾的图片,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说明:通过初步的诵读和图片让学生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诗歌,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讲诗句的意思。

(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2)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2.男女生分读古诗和译文。

说明: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能够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2.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1.默写《望天门山》。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课件。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非常著名的古诗,请同学们看课题,一首是《望天门山》,一首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2.教师出示《望天门山》的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学习。

二、学习《望天门山》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望天门山》,并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整首诗。

2.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5.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7.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三、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1.教师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的学习。

3.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6.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三班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预备】1、我国闻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同学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特别喜爱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同学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同学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沟通: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同学读生字,并援助正音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假如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肯定会读得更好!同学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高校联系课文中说明,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同学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沟通。

⑶在全班沟通: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老师范读,同学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久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

同桌相互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设计,教学反思,语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

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乞巧》与《嫦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乞巧》与《嫦娥》动画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乞巧》与《嫦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游子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4、体会母爱的伟大,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5、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情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正题1.谈话导人。

师:有同学出过远门吗?离家时,妈妈为你做过些什么?又对你说了些什么?当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生1:妈妈总要烧许多好菜给我吃,星期天返校时,妈妈要给我带许多水果。

生2:星期日返校时,妈妈叮嘱我好好学习,晚上要盖好被子,不与同学打架。

生:……师:是啊!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你们可知道唐朝诗人孟郊也有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吗?2.请看图片:(出示课件,播放图片)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会怎样为儿子准备行装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像人物的语言、心理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生1:我仿佛看见在微弱的灯光下,孟郊的母亲一针一线地缝着,不时地用手理了理额前的白发,她想;这次郊儿出远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生2:母亲密密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吧,只见她眯起眼睛看那针脚,她心里想:明天郊儿要出远门了,我要把衣服缝牢固些。

生3:在微弱的烛光下,孟郊的母亲深情地缝着,也许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她对身旁读书的孟郊说:“郊儿呀!出门在外,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师:是啊!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因为你们都感受到过这样的母爱,所以你们的想象真是太好了!这也是深深印在孟郊心里的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9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游子吟》这首诗,一起感受母爱的伟大……二、初读寻疑,理解背景1.初读诗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2)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2)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古诗两首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文:13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于公元764 年在成都写成了琅琅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及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 个生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1.2.3.4. 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二)(展示课件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

(展示课件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

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问题探讨】1、古诗语句含蓄凝练,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冲谈了诗句的灵性,失去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句的同时,保留古诗的独特韵味呢?【参考资料】。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壮阔。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和“开”的妙处。

感受诗歌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座雄伟的山——天门山。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2、出示天门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对天门山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指从中间断开;“楚江”指长江。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水奔腾而过。

)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指到这里回旋。

这句诗的意思是: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指相对着耸立出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着。

)孤帆一片日边来(“日边来”指从太阳那边驶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只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四)感受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看到了雄伟的天门山、奔腾的长江水、对峙的青山、行驶的小船等)2、教师再次出示天门山的图片,结合学生的想象,描述画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提问: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景色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视角)(五)体会情感1、讨论: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诗人对天门山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2、教师补充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4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讲授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

据我了解,最近你们又收集了不少古诗,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吗?同学们收集的古诗真不可少,看来你们非常善于积累。

XXX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啊,研究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老师利用工作闲暇也收集了一些古诗名句,想与你们分享分享,你们喜欢吗?【课件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XXX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XXX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XXX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XXX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XXX】自己读读。

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同学们,读完这些古诗名句,长江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XXX所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
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三、学习诗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义
2、指导书写
四、实践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五、作业
课后我会填。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