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_计算机系统概论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第一计算机系统结构剖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第一计算机系统结构剖析

1993
PENTIUM
1995
P--PRO
1997
P--MMX
1997
P--II
1998
Celeron
1999
P--III
1999.10 P-III-COP
管数 310万 550万 450万 750万 750万 950万 2800万
2020年11月12日6时32分
1833 分析机
2020年11月12日6时32分
ENIAC
MARK I
简介
电子数字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自动、快捷,准确地 实现信息存放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多 种功能的电子机器,其基本功能是进行数字化信 息处理。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诞生于 1946年2月15日,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理 工学院的摩切利和埃卡特发明的。
2020年11月12日6时32分
通用机:通用性强,综合能力强,解决各种问题
专用机:特殊配置,功能单一,解决特定问题
巨型机:速度最快、处理能力最强
已达十几万亿次浮点运算 “银河 Ⅲ” 达每秒130亿次
大型机:大型、通用、较快、较强
作“客户机/服务器”的服务器 作“终端/主机”的主机
小型机: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
• 一、平时成绩(出勤+作业) 40% • 二、期末笔试 60% • 三、课堂表现积极,平时成绩有额外加分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
简介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织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的功能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2020年11月12日6时32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课件(白中英编-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课件(白中英编-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
任课教师:赵静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存储系统 指令系统 中央处理器 总线系统 外围设备 输入输出系统
中央处理单元CPU (第五章) 控输 出 接 口 (第二章)
系统结构
基本概念
4. 操作系统

用来管理计算机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外部设备和各 种编译、应用程序 )和自动调度用户的作业程序 ,而使 多个用户能有效地共用一套计算机系统。
根据使用环境要求,操作系统大致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 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等多种。

5.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 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 , 方便
基本概念
3. 控制器


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1) 程序
每一个基本操作就叫做一条指令,而解算某一问题的一 串指令序列,叫做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为程序。

(2) 指令的形式
操作码
指出指令所进行的 操作,如加、减、 乘、除、取数、存 数等
地址码
表示参加运算的数据 从存储器的哪个单元 取;运算的结果应存 到哪个单元

系统结构
1.3 计算机的软件
1.3.1软件的组成和分类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基本概念
系统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诊断、排错程序 反病毒程序 卸载程序 备份程序 文件压缩程序
服务性程序
软件分类
办公软件包
应用程序
浏览器 实时控制软件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其它应用软件
系统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课件ch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课件ch
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 设计软件 的体系结构、模块和数据库等。
测试阶段
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 统测试等手段, 确保软件质量。
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需求, 确定软件的功 能和性能要求。
编码阶段
将设计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代码。
维护阶段
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升级, 以保持软件运行稳定和适应新 需求。
04 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
存储程序原理
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 通 过执行程序来实现各种计算任务。
02 计算机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
定义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负责执行程序中 的指令, 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调工作。
功能
CPU的主要功能包括运算、控制和输入输出等, 它决定了计 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组成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组成,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 器是CPU的核心部分。
工作原理
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驱动器来实现数据 的输入和输出。
总线与主板
定义
总线是计算机中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的 通道, 主板则是计算机中各个部件的载体。
组成
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等, 主板则包括处理器插座、内存插槽、扩
展插槽等。
功能
总线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各个部件并传输数 据, 主板则是固定和连接各个部件的载体。
可维护性 指计算机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修复 的能力, 通常用平均修复时间来衡量。
计算机性能测试方法
基准测试
通过运行一组标准化的测试程序来评 估计算机的性能, 如SPECint、 SPECfp等。
负载测试
通过模拟实际负载情况来测试计算机 的性能, 如并发用户数、事务处理速 率等。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答案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答案

7. 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 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 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计算机对指令和数据的区分是依靠指令的执行阶段 计算机对指令和数据的区分是依靠指令的执行阶段 来决定的; 来决定的;
在取指阶段,从存储器中读取的均是 在取指阶段,从存储器中读取的均是CPU要执 要执 行的指令; 行的指令; 在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从存储器中读取的一定是指令执 行所需要的操作数; 行所需要的操作数;
指令字
表示一条指令的计算机字,称为指令字。 表示一条指令的计算机字,称为指令字。
6. 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指令
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构成 能够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基本操作的代码或二 进制串。 进制串。
程序
用于求解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 用于求解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该问 题的计算程序,简称为程序。 题的计算程序,简称为程序。
8. 什么是内存?什么是外存?什么是CPU? 什么是内存?什么是外存?什么是 ? 什么是适配器?简述其功能。 什么是适配器?简述其功能。
内存: 内存: 用于存放系统当前运行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的半导体存 储器,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 储器,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 外存 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但不能被CPU直接访问的大容量 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但不能被 直接访问的大容量 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简称为外存; 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简称为外存; 外存一般包括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 外存一般包括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 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 。 适配器 主机和不同速度的外设之间的一种部件, 主机和不同速度的外设之间的一种部件,用于主机和外 设之间的信息转换。 设之间的信息转换。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

D0
D1
D2
D3
A校验码 B校验码 C校验码 D校验码
系统结构
RAID4
I/O系统
❖ 专用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
❖ 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 奇偶校验信息存在一台专用盘上
数据块
校验码 产生器
A0
A1
A2
A3
B0
B1
B2
B3
C0
C1
C2
C3
D0
D1
D2
D3
A校验码 B校验码 C校验码 D校验码
❖ 只写一次光盘
只写一次光盘(Write Once Only):可以由用户写入 信息,不过只能写一次,写入后不能修改,可以多次读 出,相当于PROM。在盘片上留有空白区,可以把要修 改和重写的的数据追记在空白区内。
❖ 可檫写式光盘
可檫写式光盘(Rewriteable):利用磁光效应存取信 息,采纳特殊的磁性薄膜作记录介质,用激光束来记录、 再现和删除信息,又称为磁光盘,类似于磁盘,可以重 复读写。
RAID6
I/O系统
❖ 双维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
❖ 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方式存于各盘, 检、纠错信息均匀分布在全部磁盘上
系统结构
A0 A1 A2
3校验码 D校验码
B0 B1
2校验码 C校验码
B2
C0
1校验码 B校验码
C1 C2
0校验码 A校验码
D1 D2 D3
校验码 产生器
7.7 光盘存储设备
– 正脉冲电流表示“1”,负脉冲电流表示“0”; – 不论记录“0”或“1”,在记录下一信息前,记录电流
恢复到零电流 – 简洁易行,记录密度低,改写磁层上的记录比较困难,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 白中英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 白中英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第一章答案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求解:演示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已连续量去则表示,运算过程就是已连续的;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线性量)去则表示,运算按十一位展开。

两者主要区别见到p1表中1.1。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求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成专用计算机和通用型计算机。

通用型计算机又分成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存有那些主要应用领域?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求解: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放置至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

主要组成部分存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出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就是存储容量?什么就是单元地址?什么就是数据字?什么就是指令字?求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b、gb去度量,存储容量越大,则表示计算机所能够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充分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就是运算操作方式的对象即为代表必须处置的数据,则表示数据字。

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求解:指令:计算机所继续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操作方式。

程序: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程序。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解: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指令信息;而在执行周期中从存储器中读出的信息即为为数据信息。

白中英 第五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PPT课件

白中英 第五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PPT课件
(2) 指令的形式
操作码 地址码
指出指令所进行的 操作,如加、减、 乘、除、取数、存 数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
表示参加运算的数据 从存储器的哪个单元 取;运算的结果应存 到哪个单元
3. 控制器
操作的编码
操作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取数 存数 停机
编码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000
器 计算机的运算器长度:
• 8位、16位、32位或64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
2. 存储器
功能:保存或“记忆”数据和运算过程
存储的是0或1表示的二进制代码
存储单元: 在存储器中保存一个n位二进制数的
n个触发器,组成一个存储单元
存储器地址: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
个存储单元的编号,称为地址
存储容量: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通常用
1985 386DX 27.5万
1999
P--III
1989 486DX 120万
1999.10 P-III-COP
管数 310万 550万 450万 750万 750万 950万 2800万
27.11.202பைடு நூலகம் 2:35
计算机组成原理
1.2.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吞吐量:表征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 够处理的信息量,单位是字节/秒(B/S)。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采用二进制;
•数据和程序都放在内存中。

• 冯.诺伊曼结构

冯·诺依曼计算机硬件框图
存放数据 将信息和转程换序成机 器能识别的形式
存储器
算将术结运果算转换成 逻人辑们运熟算悉的形式
输入设备
运算器
输出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_白中英_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_白中英_教案

x=1-2-n x=2-n x=-2-n x=-(1-2-n )
最大 最接近0的正数 最接近0的负数 最小
定点纯整数
• x0 x1 x2 x3 … xn-1 xn
符号 量值 小数点固定于最后一位之后, 不需专门存放位置
• 表示数的范围是
?:最小数、最大数、最接近0的正数、最接近0的负数呢
n 0≤|x|≤2 -1
阶符 阶码 数符 尾数
IEEE754标准
– IEEE754标准(规定了浮点数的表 示格式,运算规则)
• 规则规定了单精度(32)和双精度(64) 的基本格式. • 规则中,尾数用原码,指数用移码(便于 对阶和比较)
IEEE754标准
• 按照移码的定义应为E=e+128,为什么书上?? • 原因:规格化的32位浮点数尾数第一位应为1 • 如数+0.111*220(规格化数)
(证明)
-n [-y] [-y] = 乛 [y] +2 为了求得同时 补,需要证明 补 补 (意义是[-y]补等于[y]补取反,末位加1)
2.2.1补码加减法
– 如: y=0.0111 [y]补=0.0111 [-y]补=1.1001
从右边到左边,除了第一个1和右边的0保 持不变以外,其它按位取反,很重要哟!
• • • • 操作系统 各种服务程序 语言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 应用软件
返回
发展演变(以系统软件为例)
• • • • 手编程序 汇编程序 算法语言 操作系统
– – – – BPOS TSOS RTOS NWOS
返回
§1.4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高级语言机器 虚拟机M4
• 多 级 组 成 的 计 算 机 系 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白中英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白中英

32
为提高数据的表示精度,当尾数的值不为 0 时,其绝 对值应≥0.5,即尾数域的最高有效位应为1,否则以修 改阶码同时左右移小数点的办法,使其变成这一表 示形式,这称为浮点数的规格化表示。
101.1101=0.1011101×20011=0.010111010×20100
规格化表示为尾数是0.1011101,阶码是0011 而尾数是0.01011101,阶码是0100不是规格化表示。
16
(347) 8 =3×82+4×81+7×80=(103)10 (347.5) 8 =3×82+4×81+7×80+5×8-1 =(231.625)10 (34E.5) 16 =3×162+4×161+14×160+5×16-1 =(846.3125)10
17
2、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十进制八,十六进制二进制 法则 整数部分:除8(16)取余数 小数部分:乘8(16)取整 重复循环
0≤︱X︱≤2n -1 或: — (2n -1)≤ X≤2n -1 (16位整数范围:— (215 -1)≤ X≤ (215 -1)
25
2、浮点表示法 1>数的浮点表示 其范围和精度部分分别用定点数表示 123.45=1234.5×10-1=12345×10 -2 =123450×10 - 3 4796.54=0 . 479654×104 0.00479654= 0 . 479654×10-2 -0.00479654= -0 . 479654×10-2
27
任意十进制N,可以化为 N=M×10E 其中M为小数,E为整数 一个数S的任意进制表示 (S)R=m×Re m :尾数,是一个纯小数。 e :比例因子的指数,称为浮点的指数,是一个 整数。 R :比例因子的基数,对于二进计数值的机器 是一个常数,一般规定R 为2,8或16。

计算机组成原理_白中英_第一章_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_白中英_第一章_计算机系统结构
控 制 器 高速缓存
主存储器 外存设备
2015年6月24日8时59分
运 算 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控 制 器 高速缓存
主存储器 外存设备
2015年6月24日8时59分
运 算 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中用于送出计算机 内部信息的设备,例如打印机, 显示器等。
计算机的应用类型
1. 科学计算 2. 过程控制 3. CAD/CAM/CAT 4. 数据处理 5. 电子商务 6. 多媒体技术 7. 人工智能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字长:参与运算的基本位数,它决定了寄存器、加 法器、存储单元和数据总线的位数。它标志着计算 精度。 主存容量: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 运算速度:单位时间内执行指令的平均条数。 软、硬件配置:外部设备的配备和功能强大的操作 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 性能价格比:性能和价格之比是衡量计算机的综合 指标。
第二代
第三代
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 磁带、磁 多道程序 百万次 和大规模 储器 盘 实时处理 千万次 集成电路
第四代
超大规模 半导体存 高速磁盘 数据库系 千万次 VAX -11 集成电路 储器 统 1 亿次 /秒 INTEL系 网络结构 列
2015年6月24日8时59分
微电子与计算机
年 份 1971 1972 1974 1978 1982 1985 1989 型 号 4004 8008 8080 8086 80286 386DX 486DX 管 数 2300 3500 6000 29000 13万 27.5万 120万 年 份 1993 1995 1997 1997 1998 1999 1999.10 型 号 管 数 310万 550万 450万 750万 750万 950万 2800万 PENTIUM P--PRO P--MMX P--II Celeron P--III P-III-COP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1复习笔记
一、计算机的分类
1电子模拟计算机
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

2电子数字计算机
(1)概述
电子数字计算机是用数字来表示数量的大小,其特点是按位运算,并且不连续地跳动计算。

(2)分类
①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是针对某一任务设计的计算机。

②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分类及区别如图1-1所示。

图1-1多核机、单片机、PC机、服务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之间的区别
3电子模拟计算机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区别
电子模拟计算机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主要区别如表1-1所示。

表1-1电子数字计算机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①电子管计算机
②晶体管计算机
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⑤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描述计算机性能的指标如表1-2所示
表1-2计算机性能指标
三、计算机的硬件
1硬件组成要素
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表示为如图1-2所示。

图1-2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组成结构
2运算器
运算器示意图如图1-3所示。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也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因此通常称为ALU(算术逻辑运算部件),其运算方式为二进制。

图1-3运算器结构示意图。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共57页文档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共57页文档
1970年,半导体存储器 价格更加昂贵,体积小,非破坏性读写
1974年之后,半导体存储器 价格不断降低,体积不断减少,读写速度更快。
有关存储器的介绍详见第3章
25.04.2020
23
1.2.3 微处理器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的处理器 4004(4位) 8008 (8位) 8080(8位通用) 8086(16位) 8088
目录
1.0 预备知识 1.1 计算机的分类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3 计算机的硬件 1.4 计算机的软件 1.5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5.04算机的发展历程; 清楚计算机的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五大部件
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了解计算机性能评价指标和相关参数;
采用电子管。
代表机型: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
194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研制;
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主要是为了解决美陆军提出的弹道计算问题 ;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30 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 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 MIPS、MFLOPS等。
要求
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结构,为进一步深入学习 打下基础。
25.04.2020
2
一个程序的CPU时间可以用下面两种方式来描述:
CPU时间=一个程序的CPU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长度 或者:
就会改进10%。
不幸的是,孤立地改变一个参数是很困难的,因为改变各因素的技术是相互
关联的:
(1) 时钟周期的长度是由硬件技术和计算机组成决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复习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分类P1通用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和单片机和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P5数字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6五大部件: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主要功能:保存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器主要功能: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程序分析,执行操作;输入设备主要功能:把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信息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他机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计算机软件P11系统程序——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课件+作业第三章内部存储器存储器的分类P65按存储介质分类: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非易失性: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类: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随机访问:随机存储器RAM——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读可写只读存储器ROM——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只读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有关串行访问:顺序存取存储器磁带直接存取存储器磁盘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静态RAM、动态RAM只读存储器ROM——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辅助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存储器的分级P66存储器三个主要特性的关系:速度、容量、价格/位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外存储器;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P67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M×每单元位数N存取时间:从启动读写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存取周期: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时间单位为ns;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位/秒、字节/每秒,是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技术指标;SRAM存储器P67基本存储元:用一个锁存器触发器作为存储元;基本的静态存储元阵列P68双译码方式P68读周期、写周期、存取周期P70DRAM存储器P70基本存储元:由一个MOS晶体管和电容器组成的记忆电路;存储原理:所存储的信息1或0由电容器上的电荷量来体现充满电荷:1;没有电荷:0;一个DRAM存储元的写、读、刷新操作P71DRAM的刷新:集中式刷新和分散式刷新P73存储器容量的扩充P73位扩展——增加存储字长P73字扩展——增加存储字的数量P73字、位扩展P74例题P73只读存储器ROM P80掩模ROM、PROM、EPROM、EEPROM、Flash 存储器P80-86并行存储器P86双端口存储器:指同一个存储器具有两组相互独立的读写控制线路;多模块交叉存储器:连续地址分布在相邻的不同模块内,同一个模块内的地址都是不连续的;对连续字的成块传送可实现多模块流水式并行存取,大大提高存储器的带宽; cache基本原理P92避免 CPU“空等”现象CPU 和主存DRAM的速度差异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cache由高速的SRAM组成cache的基本原理P93命中、未命中、命中率P93例题P94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P94全相联映像:主存中的任一块可以映象到缓存中的任一块;直接映像:每个缓存块可以和若干个主存块对应;每个主存块只能和一个缓存块对应;组相联映像:某一主存块 j 按模 u 映射到缓存的第i 组中的任一块;替换算法P98先进先出算法FIFO:把一组中最先调入cache的块替换出去,不需要随时记录各个块的使用情况,所以实现容易,开销小;近期最少使用算法LRU:将近期内长久未被访问过的行块换出;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cache每命中一次,命中行计数器清零,其它各行计数器增1;当需要替换时,比较各特定行的计数值,将计数值最大的行换出;最不经常使用LFU:被访问的行计数器增加1,换值小的行,不能反映近期cache的访问情况;随机替换:从特定的行位置中随机地选取一行换出; cache的写操作策略P99写回法、全写法、写一次法P99-100第四章指令系统指令系统P103程序、高级语言、机器语言、指令、指令系统、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P103指令格式P105操作码:指令操作性质的二进制数代码地址码:指令中的地址码用来指出该指令的源操作数地址一个或两个、结果地址及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三地址指令、二地址指令、一地址指令、零地址指令;三种二地址指令SS、RR、RSP106指令字长度、机器字长P107例题P110操作数类型P110地址数据、数值数据、字符数据、逻辑数据寻址方式P112确定本条指令的操作数地址,下一条欲执行指令的指令地址指令寻址顺序寻址——PC+1跳跃寻址——转移类指令数据寻址P112-116立即寻址——形式地址就是操作数直接寻址——有效地址由形式地址直接给出隐含寻址——操作数地址隐含在操作码中间接寻址——有效地址由形式地址间接提供寄存器寻址——有效地址即为寄存器编号寄存器间接寻址——有效地址在寄存器中基址寻址——有效地址=形式地址+基地址变址寻址——有效地址=形式地址+变址寄存器的内容相对寻址——有效地址=PC的内容+形式地址堆栈寻址——栈顶指针段寻址例题P118指令的分类119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传送、程序控制RISC技术P121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指令系统的特点P121第五章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P127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CPU的基本组成P127控制器、运算器、cacheCPU中的主要寄存器P128数据缓冲寄存器DR、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数据地址寄存器AR、通用寄存器、状态字寄存器PSW操作控制器的分类P130时序逻辑型:硬布线控制器存储逻辑型:微程序控制器指令周期P131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P131一个指令周期含若干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取指周期数据流P132执行周期数据流P133—138时序信号的作用和体制P141时序信号的基本体制是电位—脉冲制;数据加在触发器的电位输入端D ,打入数据的控制信号加在触发器的时钟脉冲输入端 CP;电位高低表示数据是1还是0,要求打入数据的控制信号来之前电位信号必须已稳定;节拍电位、节拍脉冲P142控制器的控制方式P144同步控制方式:即固定时序控制方式,各项操作都由统一的时序信号控制,在每个机器周期中产生统一数目的节拍电位和工作脉冲;异步控制方式:不受统一的时钟周期节拍的约束;各操作之间的衔接与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交换采取应答方式;联合控制方式: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指令在固定的周期内完成,少数难以确定的操作采用异步方式;微程序控制原理P145微程序控制是指运行一个微程序来实现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仿照计算机的解题程序,把微操作控制信号编制成通常所说的“微指令”,再把这些微指令按时序先后排列成微程序,将其存放在一个只读存储器里,当计算机执行指令时,一条条地读出这些微指令,从而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部件执行规定的操作;微程序、微指令、微命令、微操作P145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P150微命令的编码方法P151直接表示法:微指令的每一位代表一个微命令,不需要译码;编码表示法:把一组相斥性的微命令信号组成一个小组即一个字段,然后通过小组字段译码器对每一个微命令信号进行译码,译码输出作为操作控制信号;混合表示法:把直接表示法与字段编码表示法混合使用,以便能综合考虑微指令字长、灵活性、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微指令格式P153水平型微指令:是指一次能定义并能并行执行多个微命令的微指令;垂直型微指令:微指令中设置微操作码字段,采用微操作码编译法,由微操作码规定微指令的功能,称为垂直型微指令;垂直型微指令的结构类似于机器指令的结构;硬连线控制器P155基本思想:通过逻辑电路直接连线而产生的,又称为组合逻辑控制方式;这种逻辑电路是一种由门电路和触发器构成的复杂树形逻辑网络;三个输入:来自指令操作码译码器的输出;来自执行部件的反馈信息;来自时序产生器的时序信号,包括节拍电位信号M和节拍脉冲信号T;一个输出:微操作控制信号硬布线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某一微操作控制信号C用一个逻辑函数来表达;并行处理技术P161并行性的概念:问题中具有可以同时进行运算或操作的特性;时间并行: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件,以加快硬件周转而赢得速度,实现方式就是采用流水处理部件;空间并行:以数量取胜;它能真正的体现同时性时间+空间并行:综合应用;Pentium中采用了超标量流水线技术;流水线的分类P163指令流水线:指指令步骤的并行;将指令流的处理过程划分为取指令、译码、取操作数、执行、写回等几个并行处理的过程段;算术流水线:指运算操作步骤的并行;如流水加法器、流水乘法器、流水除法器等;处理机流水线:是指程序步骤的并行;由一串级联的处理机构成流水线的各个过程段,每台处理机负责某一特定的任务;流水线中的主要问题P164资源相关:指多条指令进入流水线后在同一机器时钟周期内争用一个功能部件所发生的冲突;数据相关:在一个程序中,如果必须等前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才能执行后一条指令;解决数据相关冲突的办法:为了解决数据相关冲突,流水CPU的运算器中特意设置若干运算结果缓冲寄存器,暂时保留运算结果,以便于后继指令直接使用,称为“向前”或定向传送技术;控制相关:由转移指令引起的;解决控制相关冲突的办法:延迟转移法、转移预测法;例题P165第六章总线系统总线的概念P184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总线的分类P184内部总线——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系统总线——CPU和计算机系统中其他高速功能部件相互连接的总线;按系统传输信息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I/O总线——中、低速I/O设备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总线性能指标P185总线宽度:指数据总线的根数;寻址能力:取决于地址总线的根数;PCI总线的地址总线为32位,寻址能力达4GB;传输率:也称为总线带宽,是衡量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例题P193总线上信息传送方式P190串行传送:使用一条传输线,采用脉冲传送有脉冲为1,无脉冲为0;连续几个无脉冲的处理方法:位时间;并行传送:每一数据位需要一条传输线,一般采用电位传送电位高为1,电位低为0;分时传送:总线复用、共享总线的部件分时使用总线;总线接口P192I/O接口,也叫适配器,和CPU数据的交换一定是并行的方式,和外设数据的交换可以是并行的,也可以是串行的;总线的仲裁P193集中式仲裁:有统一的总线仲裁器;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独立请求方式P193—195分布式仲裁:不需要中央仲裁器,每个潜在的主方功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器和仲裁号;P195总线的定时P196同步定时: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由总线时钟信号来确定;异步定时:后一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取决于前一事件的出现,即建立在应答式或互锁机制基础上;PCI总线P200PCI:外围设备互连,PCI总线:连接各种高速的PCI设备;PCI是一个与处理器无关的高速外围总线,又是至关重要的层间总线;它采用同步时序协议和集中式仲裁策略,并具有自动配置能力;PCI总线支持无限的猝发式传送;即插即用;第七章外围设备外围设备的定义和分类P209除了CPU和主存外,计算机系统的每一部分都可作为一个外围设备来看待;外围设备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和过程控制设备几大类;磁记录原理P210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又称磁表面存储设备;所谓磁表面存储,是用某些磁性材料薄薄地涂在金属铝或塑料表面作载磁体来存储信息;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均属于磁表面存储器;磁性材料上呈现剩磁状态的地方形成了一个磁化元或存储元,是记录一个二进制信息位的最小单位;磁表面存储器的读写原理P211在磁表面存储器中,利用一种称为磁头的装置来形成和判别磁层中的不同磁化状态;通过电-磁变换,利用磁头写线圈中的脉冲电流,可把一位二进制代码转换成载磁体存储元的不同剩磁状态;通过磁-电变换,利用磁头读出线圈,可将由存储元的不同剩磁状态表示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磁盘的组成和分类P213硬磁盘是指记录介质为硬质圆形盘片的磁表面存储设备; 它主要由磁记录介质、磁盘控制器、磁盘驱动器三大部分组成;温彻斯特磁盘简称温盘,是一种采用先进技术研制的可移动磁头固定盘片的磁盘机;它是一种密封组合式的硬磁盘,即磁头、盘片、电机等驱动部件乃至读写电路等组装成一个不可随意拆卸的整体;磁盘上信息的分布P215记录面、磁道、扇区P215磁道编号P215磁盘地址由记录面号也称磁头号、磁道号和扇区号三部分组成;磁盘存储器的技术指标P216存储密度:存储密度分道密度、位密度和面密度;道密度: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单位道/英寸;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位数,单位为位/英寸;面密度:位密度和道密度的乘积,单位为位/平方英寸;平均存储时间=寻道时间+等待时间+数据传送时间P216数据传输率P217例题P217磁盘cacheP218磁盘cache是为了弥补慢速磁盘和主存之间速度上的差异;磁盘阵列RAIDP218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或简称磁盘阵列;简单的说, RAID 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 RAID 级别;RAID 0 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 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着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P236在CPU和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时加以定时:速度极慢或简单的外设:CPU只需要接受或者发送数据即可;慢速或者中速的设备:可以采用异步定时的方式;高速外设:采用同步定时方式;I/O和主机信息交换方式P237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通道方式程序查询方式P239数据在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传送完全靠计算机程序控制;当需要输入/输出时,CPU暂停执行主程序,转去执行设备输入/输出的服务程序,根据服务程序中的I/O指令进行数据传送;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的输入/输出方式,只需要很少的硬件;但由于外围设备动作很慢,程序进入查询循环时将浪费CPU时间;中断的概念P242中断是指CPU暂时中止现行程序,转去处理随机发生的紧急事件,处理完后自动返回原程序的功能和技术;程序中断方式的原理P242在程序中断方式中,某一外设的数据准备就绪后,它“主动”向CPU发出请求中断的信号,请求CPU暂时中断目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进行数据交换;当CPU响应这个中断时,便暂停运行主程序,并自动转移到该设备的中断服务程序;当中断服务程序结束以后,CPU又回到原来的主程序;中断处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P243CPU只有在当前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即转入公操作时才受理设备的中断请求;保存现场P243中断屏蔽P243中断处理过程P243单级中断和多级中断P245单级中断系统中,所有的中断源都属于同一级,所有中断源触发器排成一行,其优先次序是离CPU近的优先权高; 当响应某一中断请求时,执行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在此过程中,不允许其他中断源再打断中断服务程序,既使优先权比它高的中断源也不能再打断;多级中断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有相当多的中断源,根据各中断事件的轻重缓急程度不同而分成若干级别,每一中断级分配给一个优先权;优先权高的中断级可以打断优先权低的中断服务程序,以程序嵌套方式工作;一维多级中断是指每一级中断里只有一个中断源,二维多级中断是指每一级中断里又有多个中断源;DMA的基本概念P253直接内存访问DMA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执行I/O交换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中,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I/O设备之间进行;DMA方式一般用于高速传送成组数据;DMA方式的优点P253DMA能执行的一些操作P254从外围设备发出DMA请求;CPU响应请求,把CPU工作改成DMA操作方式,DMA控制器从CPU接管总线的控制;由DMA 控制器对内存寻址,即决定数据传送的内存单元地址及数据传送个数的计数,并执行数据传送的操作;发中断,向CPU报告DMA操作的结束;DMA传送方式P254停止CPU访问内存、周期挪用、DMA与CPU交替访内P254 DMA数据传送过程P257传送前预处理;正式传送;传送后处理;P257通道的基本概念P261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处理器,它有自己的指令和程序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而CPU将“传输控制”的功能下放给通道后只负责“数据处理”功能;这样,通道与CPU 分时使用内存,实现了CPU内部运算与I/O设备的平行工作;通道的功能P253通道具有两种类型的总线:存储总线:承担通道与内存、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任务;通道总线即I/O总线,承担外围设备与通道间的数据传送任务;从逻辑结构上讲,I/O系统一般具有四级连接:CPU与内存通道设备控制器外围设备优先级别:由于大多数I/O设备的读写信号具有实时性,不及时处理会丢失数据;所以通道与CPU同时要求访内时,通道优先权高于CPU;CPU对通道的管理P262CPU是通过执行I/O指令以及处理来自通道的中断,实现对通道的管理;来自通道的中断有两种,一种是数据传送结束中断,另一种是故障中断;通道对I/O模块的管理P262通道通过使用通道指令控制I/O模块进行数据传送操作,并以通道状态字接收I/O模块反映的外围设备的状态;通道的类型P262选择通道、数组多路通道、字节多路通道P263第九章操作系统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概念P282虚拟存储器是借助于磁盘等辅助存储器来扩大主存容量,使之为更大或更多的程序所使用;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存储器的逻辑模型,不是任何实际的物理存储器;它指的是主存-外存层次;以透明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主存空间大得多的程序地址空间;实地址:或物理地址,计算机物理内存的访问地址,由CPU引脚送出,是用于访问主存的地址,对应的存储空间——物理存储空间或主存空间;虚地址:或逻辑地址,在编制程序时独立编址,使用的地址,对应的存储空间——虚存空间或逻辑地址空间;虚地址到实地址的转换过程——程序的再定位;虚存的访问过程P283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程序以虚拟地址编址并存放在辅存中;程序运行时CPU以虚地址访问主存,由辅助硬件找出虚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判断这个虚地址指示的存储单元是否已装入主存:如果在主存,CPU就直接执行已在主存的程序;如果不在,要进行辅存向主存的调度;虚存与cache的异同P283几种虚拟存储器P284段式、页式、段页式页式虚拟存储器P284页、页表: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虚地址空间被分成等长大小的页,称为逻辑页;主存空间也被分成同样大小的页,称为物理页;相应地,虚地址分为两个字段:高字段为逻辑页号,低字段为页内地址偏移量;实存地址也分两个字段:高字段为物理页号,低字段为页内地址;通过页表可以把虚地址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页式虚存地址映射:地址变换时,用逻辑页号作为页表内的偏移地址索引页表,并找到相应物理页号,用物理页号作为实存地址的高字段,再与虚地址的页内偏移量拼接,就构成完整的物理地址;虚页内容若没有调入主存,则计算机启动输入输出系统,把虚地址指示的一页内容从辅存调入主存,再提供CPU访问;转换后援缓冲器P285段式虚拟存储器P286段式虚拟存储器,是以程序的逻辑结构所形成的段如主程序、子程序、过程、表格等作为主存分配单位的虚拟存储器管理方式的存储器;每个段的大小可以不相等;每个程序都有一个段表映象表,用于存放该道程序各程序段从辅存装入主存的状况信息;段表一般驻留在主存中;段式虚存地址映射P287段页式虚拟存储器P287把程序按逻辑单位分段以后,再把每段分成固定大小的页;程序对主存的调入调出是按页面进行的,但它又可以按段实现共享和保护,兼备页式和段式的优点;虚存的替换算法P289虚拟存储器中的替换策略一般采用LRU Least Recent1y Used算法、LFU算法、FIFO算法,或将两种算法结合起来使用;例题P289。

计算机组成原理附标准答案白中英3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附标准答案白中英3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附标准答案白中英第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它研究计算机系统是如何通过使用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来执行指令,并最终完成各种任务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与功能、数据的表示与存储、指令系统与指令执行、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系统、系统总线、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等。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它负责执行指令,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I/O系统则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

而系统总线则用于连接CPU、存储器和I/O系统等各个部件,是系统中起连接作用的硬件。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义了计算机系统可以执行的指令,包括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操作码等。

指令执行则是指计算机根据指令系统中规定的指令进行计算和处理,从而完成用户所需的功能。

指令执行包括取指令、指令译码和指令执行三个步骤。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包括:处理器时钟频率、指令执行时间、吞吐量、响应时间等。

处理器时钟频率是指处理器每秒钟发生的时钟脉冲数,通常以GHz为单位。

指令执行时间是指一条指令完成所需的时间,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完成的任务数,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对任务请求的响应时间。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水平。

第二篇:CPU与指令执行CPU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系统中的指令。

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

控制器用于控制CPU的工作,它根据指令系统中的规定执行指令,包括取指令、指令译码、指令执行等几个步骤。

取指令是指控制器从指令存储器中读取指令,指令译码是指控制器将指令中的操作码、寻址方式等信息进行解析和分析,指令执行则是指控制器根据指令中的操作码及其操作数完成运算或处理。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_计算机系统概论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_计算机系统概论

○ 减轻CPU的数据传送负担,提高系统的整体 性能;
34
1.3.2 运算器
功能: 处理所有的算术及逻辑运算。
通常称为ALU(算术逻辑单元)
特点:
采用二进制数据进行运算; 运算器一次可以处理的数据 位数称为机器字长; 机器字长一般为8、16、32、 64位,机器字长直接决定着运算的精度和能力; 运算器主要由ALU和各类通用寄存器构成。
数据 数据
31
冯· 诺依曼机的特点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 备五个部分组成; 存储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指令和数据;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冯 · 诺依曼机的核心设计思想,机器自动化工作 的关键;
以运算器为中心。
32
冯· 诺依曼机与现代微机
存储器
问题2:如何对以上设备分类?
输入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设备 存储设备 接口转换卡 部件连接线
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CPU(集处理和控制于一身) 硬盘、内存 显卡、声卡 总线
问题3:有了以上设备,计算机是否能发挥其功效?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4
5
21
1.2.2 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磁芯存储器 价格昂贵,体积大,破坏性读出 1970年,半导体存储器
价格更加昂贵,体积小,非破坏性读写
1974年之后,半导体存储器
价格不断降低,体积不断减少,读写速度更快。
有关存储器的介绍详见第3章
22
1.2.3 微处理器的发展
冯· 诺依曼机结构
输入设备
运算器
输出设备
控制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迄今为止半导体发展史上意义最深远的定律,摩尔定律被 集成电路40多年的发展历史准确无误地验证着。
➢摩尔定律有另外一种表述方法,即每过10年计算机系统性能将 会增加100倍,通讯带宽也会提高100倍,而花费的资金不会增 加。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1
1.2.2 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磁芯存储器 价格昂贵,体积大,破坏性读出
大型机
功能

数据存储量 易
指令系统

价格
处理模拟量信息
超级计算机 高

数值连续、运算过程连续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5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1 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电子管 1946~1957年,第一代计算机
晶体管 1958~1964年 第二代计算机
摩尔定律
中小规模 集成电路
1965~1971年 1972~1990年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 MIPS、MFLOPS等。
要求
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结构,为进一步深入学习 打下基础。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3
1.0 预备知识
问题1:一台计算机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
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主机箱等; 主机箱中有: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声卡等;
一般指运算器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总线宽度。
注意课本上的表述错误!
主存储器容量
主存储器所能存储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或者说“主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元的总数目。”,而非“存储单元”!(8 位)
主存储器带宽
单位时间内从主存储器读出的二进制信息量,一般用字节数/秒表示。
5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6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7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8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9
SDRAM内存条
DDR内存条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0
80G硬盘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1
硬盘数据线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2
DVD光驱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3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4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5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6
双核CPU
三核CPU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7
1.2.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3)
吞吐量
表征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
响应时间
从输入有效到系统产生响应之间的时间度量,用时间单位来表示。
13
机内电源插头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4
1.1 计算机的分类
如P2 图1.1
数字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是针对某一任务设计的最有 效、最经济和最快速的计算
机,但适应性很差。


双核机
处理数字量信息
单片机 体积
分 类
按位运算,
不连续地跳动计算通用计算机
适应性很大,但
微型机 服务器
牺牲了效率、速
模拟计算机 度和经济性。
1970年,半导体存储器 价格更加昂贵,体积小,非破坏性读写
1974年之后,半导体存储器 价格不断降低,体积不断减少,读写速度更快。
有关存储器的介绍详见第3章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Nhomakorabea221.2.3 微处理器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的处理器 4004(4位) 8008 (8位) 8080(8位通用) 8086(16位) 8088
20世纪80年代的处理器 80286 386TM DX 386TM SX 486TM DX
20世纪90年代的处理器 486TM SX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Pentium Ⅲ
最近10年的处理器 Pentium 4 Itanium Itanium 2 I系列
利用率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系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所占的比率,用百分比 表示。
处理机字长(机器字长)
处理机运算器中一次能够完成二进制运算的位数,如32、64位; 机器字长与系统数据总线宽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一定完全一样)。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8
1.2.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2/3)
总线宽度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目录
1.0 预备知识 1.1 计算机的分类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3 计算机的硬件 1.4 计算机的软件 1.5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
学习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清楚计算机的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五大部件
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了解计算机性能评价指标和相关参数;
问题2:如何对以上设备分类?
输入输出设备 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中央处理设备 CPU(集处理和控制于一身)
存储设备
硬盘、内存
接口转换卡
显卡、声卡
部件连接线
总线
问题3:有了以上设备,计算机是否能发挥其功效?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4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30 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 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
包含了17,468 真空管7,200水晶 二极管, 1,500 中转, 70,000 电阻器, 10,000 电容器,1500继电器,6000多 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 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1955年10月2日最后切断电源。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7
ENIAC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8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9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20
摩尔定律
➢1964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一 篇很短的论文里断言: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高一倍, 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1991年~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巨大规模 集成电路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16
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采用电子管。
代表机型: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
194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研制;
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主要是为了解决美陆军提出的弹道计算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