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合集下载

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摘要:在所有的语言当中习语都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就像汉语当中有成语、谚语、俚语等语言一样,在英语中习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英语当中的习语如汉语一样承载着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语习语和英语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本文通过对英汉习语的翻译特点的研究,将会展现出英语习语的不同之处。

英语习语翻译即应保留原作的翻译风采,也要符合中国读者口味。

英语习语翻译技巧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及其背景,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一、引言习语,指的是人们通过长时间使用某种语言,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汇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情、民情、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凝聚了无数语言使用者的经验智慧,它蕴含着无数语言之外的信息和哲理。

随着翻译的发展,人们不再把翻译仅仅当做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当做一种跨文化交际。

一般来说,英语习语有广泛性,稳固性,整体性和修辞性四个基本特征。

习语翻译的准确程度对译文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正是基于此,本文探讨英语习语翻译策略和技巧,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一)直译法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这种译法不仅可以保留原文风格、比喻形象,还考虑了原读者体会原文的字面意思,还有利于读者了解文字里面的异国文化传统,进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学习。

一般而言,如果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近的形象时,便可以采用直译法。

譬如,双方都用“猪”来表明肥胖,而用“羊”来表示温顺。

直译法就保持了原文的形式。

又如as fat as pig可译为“跟猪一样肥”,as gentle as a lamb 可译为“跟羊一样温顺”。

综上述,直译法能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能让读者轻易地理解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和隐喻的译文,并且直译法可以保持原文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英语习语的翻译

英语习语的翻译

To wash one’s hand
“金盆洗手” 或 “洗手不干” 错! “推卸责任” 或 “断绝关系” 对!
五、英语习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4. 准确理解英语习语, 弄清褒贬之分
It’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天下无绝对的坏事” 或 “有弊也有利” 看似贬义, 其实是褒义.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 “一丘之貉”
软硬兼施 赚钱养家 糊口 奉承,恭维
小菜一碟
精力充沛
be in apple-pie appleorder Butter would not melt in her mouth.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井井有条
装得清白无辜 一本正经
后悔已晚 与某人 有争论 插手, 干预
Hang on somebody’s sleeve To rain cats and dogs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A fly on the wheel
To miss the 依赖某人 boat 任某人做主
下倾盆 大雨
In a pig’s eyes
说得中肯, To the tune of 说得中肯, 一语道破 自高自大 的人
扫兴的人 或东西 采取回避 政策
A soldier of fortune
兵痞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 ( 头饰) 头饰) Hang on somebody’s lops 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
胡思乱想
To soil the beans To work hand in glove with

中英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中英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中英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作者:张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3期摘要:习语是文化的载体,最能体现一国文化的特质。

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文化层面的翻译给中外很多译者都造成了困扰。

怎样在最完整的保留源语言习语风姿的同时,在目的语读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给目的语读者介绍源语言的文化特色成了众多译者追求的目标。

本文注重介绍了习语翻译中的用得较多的异化规划策略。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异化;归化[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171-01一.造成中英习语差异的原因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分别是英汉两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受各自民族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等的影响。

下面主要从思维方式的不同和文化差异方面来说中英习语差异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受到职业、性别、教育程度、自身性格的影响而不同于别人,但生活在同一国家的人其思维方式会有很多相似。

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大背景的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相似点较少。

中国人民重伦理,西方人重认知。

中国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几千年可谓已根深蒂固,这从中国人日常使用的很多习语中可见一斑。

如“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等等。

西方文化更看重的是对自然本质的认知,他们对天文学和地理方面这些自然界具体存在的事物更感兴趣。

中国人重直觉,西方人重实证。

中国人重直觉深受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从如下几个习语中可看出。

如“恍然大悟”“了然于心”等等。

西方人更注重通过对知识的认知、分析和实证来得到合理客观的结论。

所以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有关自然和科学的。

2、文化差异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习语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沉淀下来的。

很多洗浴烙上了历史的印记。

要真正的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需考虑到特定的历史背景。

如汉语习语中“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要知道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个典故,很多习语都有历史典故在里面,英语习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在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研究英语习语的特点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此外,再将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时,更需要根据其语言特点运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努力做到既忠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语言文化要求,北京世纪英信翻译为大家介绍:1、世纪英信翻译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特点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的交际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于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习语则反映出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语言是人的智慧的表现,习语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

2、世纪英信翻译英译汉会议翻译中习语的来源1、源于寓言故事。

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

现比喻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

2、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如: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

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意义相似。

3、源于神话故事或传说。

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

”如swan song,如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

英语翻译中有什么方法(优秀3篇)

英语翻译中有什么方法(优秀3篇)

英语翻译中有什么方法(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英语翻译中有什么方法(优秀3篇)英语学习者一般愿做英译汉题目,怕做汉译英题目。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习语的四种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借用,注释。

总之,在翻译汉英习语时,只有了解中英两民族的文化特色,并掌握必要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才能准确地进行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习语直译借用注释习语是语言中形式和意义固定的词组和句子,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包括成语,谚语,典故,歇后语等。

习语是文化与语言的积累和结晶,它能充分体现出某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且内涵十分丰富,故翻译起来难度极大。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

鉴于此,译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译,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即译语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精确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

因此, 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 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一般说来,习语的常见翻译法主要有4种: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注释法。

下面我们分别谈谈每种译法的具体思路。

一、直译法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例如:鱼目混珠—pass fish eye for pearls摊出最后一张牌—play one’s last card像狐狸一样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类似这样的习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二、意译法意译法指在充分理解原习语的基础上,舍弃其中陌生难懂的比喻形象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摘要:习语大多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在翻译中,套译法翻译习语是切合实际的一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套译法;习语;习语翻译;策略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而定型化的,它具有含义精辟、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等特点。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特色,更是该语言修饰方法的集中表现。

由于其民族特色突出,相当都分习语为某一语言所特有,这就给翻译带来很大困难,曾有人持习语不可译之观点。

但文化在各具特色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只要把握以内容为前提、兼顾形式的原则,同样可以译出既能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又不失其民族特点的译文。

由于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避免死译、硬译。

翻译需要表达原文地内容。

一、概述1.习语(idiom)的定义习语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习语在广义上是总称词,包括成语、熟语、谚语、警句、俗语、格言等。

习语在狭义上指那种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意义的词组或句子,如: I am all ears.。

这句话的字面意义应理解为“我浑身都是耳朵”。

但是真正含义近似于汉语“我洗耳恭听”。

[1]《朗文词典》对idiom的定义是:a group of words that has a special meaning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meaning of each separate word. For example, 'under the weather' is an idiom meaning 'ill'.(”具有特殊意义的词组,词组意义不同于各个词的普通意义的组合,如‘在天气下’是一个习语,意义为‘生病’”。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 语 习语 结 构 的 固 定 性是 指 英 语 习语 wa t e r ( 翻译 成 “ 处 于 困境 ” ) , i n a p p l e - p i e 的 每 个 单 词 和 词组 的 搭 配 是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主 要 有 Ⅸ 圣经》 、 民间 o r d e r ( 翻译成“ 整整 齐 齐 ” ) , 都 是 源 自家 庭 。 过 程 中 约定 俗 成 的 , 不 可 改变 , 它不 因语 法 创作 、 希腊神话、 以 及 文 学 作 品 四种 。 ( 3 ) 希腊神话。 或 个 人 的喜 好 而 发 生 变 化 , 这 要 求 英 语 语 ( 1 ) 《 圣 经》 。 希 腊 神 话 均 来 自 欧 洲 最 早 的 民 间 创 言 学 习 者 不 仅 要 掌 握 丰 富 的 词 汇 理 论 知 《 圣经》 在 世 界 文 学 史 上 占有 不 可 替 代 作 , 约是产生于公元前 1 2 世纪一 公元前8 世 识 , 还要 拥 有 深 厚 的 欧 美 文 学 底 蕴 , 在学 习 的地位 。 很 多 外 国 的 பைடு நூலகம்说 、 诗 歌 以 及 戏 剧都 纪 。 它 经 过 古 希 腊长 达 百 年 的 传 承 , 历 经 多 中积 累 , 在积 累中学习 。 譬如 , 不能将 ” b y 是以《 圣经》 中 的 某个 故 事 为 题 材 来 展 开 创 人 的艺 术 加 工 , 最终 保 存 在 以 后 的 文 学 、 历 t wo s a n d t h r e e s ( 译为 “ 三三两 两” ) ” 写成“ b y
学 术 论 坛
S C I E N O E &T E C H N o L 0 G Y .
墨圆
英 语 习语 翻 译 策 略研 究 ①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间故事和寓言
英汉习语中许多都来自于民间故事和寓言。

英语中的习语"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和汉语中的习语"一石二鸟",都源自于同一寓言故事,即猎人用一箭射中两只鸟。

这种源自民间故事的习语,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背后的含义和寓意是相同的。

2.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英汉习语中的许多都与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有关。

英语中的习语"to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勇敢面对困难)源自于西班牙斗牛,而汉语中的习语"勇敢面对困难"可能会用类似的话语表达。

这种基于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的习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形式可能有所差异,但传达的意义是相通的。

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注意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尽量准确地传达习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1.直译法
直译法是将英语习语直接翻译成相应的汉语习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相似意义的习语。

英语中的习语"to 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可以直接翻译成汉语中的习语"打破沙锅问到底"。

了解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习语,并准确地进行英汉习语的翻译。

这也对于促进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习语及其汉译策略研究

英语习语及其汉译策略研究

英语习语及其汉译策略研究作者:刘馨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5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

作为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中包含着纷繁复杂的习语,体现出浓郁的西方文化色彩。

对于整个译文来说,习语翻译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处理好习语是翻译中重要的问题。

一、英语习语的特点英语中的习语从广义来说包括比喻性词组、谚语、俗语、俚语等。

在浩瀚的英语表达中正因为有了习语的出现才使语言和交流变得生动形象和有趣。

恰当、熟练地运用习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表达带来色彩,使之锦上添花。

从语义上看,英语习语具有语言整体性、结构凝固性和不可替代性等三个特征。

习语虽然由若干单词构成,但在一个句子中只当做一个成分使用。

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单词,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习语的意义是独立存在的,具有整体性,绝不能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意义不是单纯地构成单词的意思的叠加之和。

因此它的结构是固定的,每个成分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单纯地换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构成部分。

比如“in the seventh heaven”是有独立意义的整体,并非“七重天、升天”的含义,而是表示非常高兴的、愉快的和满意的。

其中的“seventh”不可以被其他序数词所替换,因为它指的是宗教中上帝和天使居住的天国最高层——七重天。

人居住在天国最高层是非常愉快的。

英语习语还具有民族性、民间性、比喻性、和谐性等特点。

例如,“like mushrooms”在汉语中对应的同义习语为“雨后春笋”,其含义为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和产生的数量之大。

之所以在英语中以蘑菇代替“笋”,是由于在英国不出产竹子。

这种由于不同国家各自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习语“喻体不同,喻义相似”,就是习语民族性的体现。

英语中的习语取自民间,是利用恰当比喻的形象化的语言。

例如,“irons in the fire”这条习语源自铁匠打铁时,火炉上等着要打的几块烧红的铁,用来比喻“手头要做的事很多”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习语口译是语言交流的重要一环,它承载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多重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习语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文化交流的深度。

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探讨习语口译翻译策略,旨在提高习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完整性。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习语口译中,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等。

因此,翻译策略应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性原则:保持习语原意,准确传达信息。

2. 流畅性原则: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易于理解。

3. 文化传递原则:传递源语文化背景,促进文化交流。

三、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针对习语的特性和目的论的指导原则,本文提出以下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能够保留习语的形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意译则更注重传达习语的意义,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口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以达到最佳效果。

2. 文化背景的补充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

在口译过程中,应对这些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听众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

例如,对于含有典故的习语,可简要介绍典故背景,使译文更加生动。

3. 语境推测与解释当习语的直接翻译难以理解时,可通过推测其语境和含义,给出解释性翻译。

这有助于听众理解习语的用法和含义,促进跨文化交流。

四、实例分析以“画蛇添足”这一习语为例,在口译过程中,可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

直译为“Drawing a snake and adding feet”,这种表达虽然保留了原习语的形式,但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可采取意译的策略,译为“Trying to improve a situ ation that is already good”,这种表达更符合英语习惯,易于理解。

同时,为帮助听众理解这一习语的出处和文化背景,可适当补充解释:“This idiom comes from a story about someone trying to improve a painting of a snake by adding feet, but it actually made the painting worse. ”五、结论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汉习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和汉语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对英汉习语的翻译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英汉习语成为研究者和翻译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以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常见的翻译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法,旨在为英汉习语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习语是每个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习语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还有助于提升翻译水平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表达的奥妙,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度。

研究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有助于翻译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歧义,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更加稳固和畅通的桥梁。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升翻译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加深跨文化理解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语习语的来源多种多样,通常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在历史上,英语习语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影响,比如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等。

这些文化因素都对英语习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英语习语的来源还包括了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事件等各种元素。

比如,许多习语源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比如“to be or not to be”、“star-crossed lovers”等。

这些习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被传承下来,成为了英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

与英语习语相比,中文习语的来源也十分丰富多样。

中文习语通常包括了历史、文化、哲学、民间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比如,“井底之蛙”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意味着目光短浅,不见世面。

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 一)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1 .源 自 劳 动 人 民 的 日常 生 活 : 实 践 是 习语产 生
道理 , 白 费 口舌 , 源 自《 新约 ・ 马太福音》 第 7章 , 现 在 还 用于讽 刺 说话 的人 不看对 象 。 4 .源 自文 学 作 品 : 古 典 文 学 作 品 也 是 习 语 的 主
的源泉 , 劳 动 人 民 在 工 作 和 生 活 中 创 造 了 丰 富 的 习
语资源 , 比如 , 水 手 创 造 了大量 与 海 洋 有关 的 习惯 用语 , 运 动 员 创 造 了 与 运 动 有 关 的 习 惯 用 语 。 这 些
要来源 , 莎 士 比亚 的 戏 剧 作 品 成 为 英 语 习 语 最 丰 富
的 文 学 来 源 之 一 ,这 些 习 语 被 广 泛 使 用 。 例 如 , “ t t c l a i m o n e ’ S p o u n d o f f l e s h ” ( 合 法 但 不 合 情 理 的 要
习惯 用 语 形 象生 动 , 不久就被人们广为流传 , 最 终
中 图分类 号 : H 3 1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6 5 8 4 { 2 0 1 3 1 0 6 — 0 0 7 2 — 0 3
作 为 英 语 语 言 中 的 特 殊 组 成 部 分 ,习 语 承 载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信 息 。 习语 具 有 很 强 的 民族 性 , 形 象 生 动 、 寓意深刻 , 这 些 因 素 给 翻 译 工 作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难 度 。… 在翻译实践 中, 译 者 要 研 究 母 语 和 本 族 文


英 语 习 语 综 述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作者:袁建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一、引言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语言的精华。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认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 established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derived as a whole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 of its elements.”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idiom含有语义的统一性、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形式包含短语和短句两种类型。

本文所要研究的英汉习语主要是指俗语、谚语、成语、格言、俚语以及歇后语等,这些习语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

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时就要恰当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信息传递。

可见,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

因此,如何恰当处理习语便成为英汉翻译中一个极为棘手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笔者接下来主要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策略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意在言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甚至包含多重意思,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他的具体意义。

这就是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英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摘要]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谚语、俗语的习语以其简练、丰富和生动为特征,涉及到地理、历史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

英语跟汉语习语源于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翻译中应该注意这种文化的差异性,以利于我们对不同背景下习语的理解及认识。

[关键词]习语文化相似性文化差异性方法一、意译所谓意译法就是没经过再现原文句子成分及修辞而表达原文的意思及意旨的方法,它仅仅适用于不能或都没有必要用直译法,并且在汉语中也找不到恰当的同意习语。

例如:1.Do no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 不必担心太早。

如果直接译成“到了桥边才过桥”就有些模糊。

因此应该彩用意译法。

2.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如果逐字翻译为“你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绿颜色了吗?”这样理解起来就有难度。

有些时候意译法确实能够更好地表达原文内涵,但同时原文化及修辞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意译法一般很少用。

例如:我们不能把“a chilly day in spring”译为“早春二月,乍寒还暖”同样不能把“each had been married to another”译为“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而是分别译为“初春一个寒冷的日子”及“有夫之妇,有妇之夫”。

二、直译法在英汉翻译中这种方法更多用于习语在修辞、语法、言语以及语意上相同。

1.汉语和英语习语在意思和修辞上相同。

2.汉语和英语习语在意思和修辞上相同,可以被读者推出来。

例如:1.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but in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彻底失败了。

The idiom armed to the teeth is vivid, soon after the liberty the idiom was translated by literal translation as 武装到牙齿(如果翻译成全副武装,语气色彩就会差一些了)2.But I hated Sakamoto, and I had a feeling he would surely lead us both to our ancestors.但是我恨坂本,并预感到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见祖先。

英语翻译策略

英语翻译策略

英语翻译策略英语翻译策略是指将英文词句准确、流畅地翻译成中文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英语翻译策略:1. 直译法:根据英文原文的语法结构和意思直接翻译成中文,不做过多调整和变动。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明了的句子和短语,但是对于含有习语和俚语的句子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例如,将句子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直译成 "下着Cats and dogs."。

2. 释义法:根据英文单词或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而不一定要按照原文的词序和句法结构进行翻译。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解释或概括英文原文意思的情况。

例如,将句子 "He's burning the midnight oil." 释义为 "他正在熬夜工作。

"3. 调整法: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言习惯对英文原文做出适当的调整。

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语言结构和用词的冲突。

例如,将句子 "I am go to the store." 调整为 "I am going to the store."4. 文化转换法: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英文和中文在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上的差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文化特点。

例如,将句子 "She is a lady killer." 翻译为 "她很有魅力。

"5. 意译法: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该方法适用于理解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例如,将句子 "It's a piece of cake." 意译为 "这很容易。

"6. 联想法:根据英文原文的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翻译,结合自己的联想和经验,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摘要】英汉习语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习语的来源和差异,分析了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关键性作用。

在翻译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习语翻译中常见的困难需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来解决。

在本文总结了习语翻译的挑战和技巧,提出了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和英汉习语翻译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汉习语翻译的复杂性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来源对比,翻译策略,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困难与解决方法,挑战与技巧,发展趋势1. 引言1.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汉习语作为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源自于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英语中,许多习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石头投掷比赛,意为一箭双雕。

而在汉语中,许多习语则是古代典故、民间传说或宫廷故事的产物。

“画蛇添足”这个习语源自于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讲述一个人画了一条蛇,后来又在蛇脚下添加了蛇脚。

英汉习语的来源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习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传达的信息。

在翻译习语时,也需要考虑到其来源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达其意思和效果。

了解英汉习语的来源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英汉习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1.2 英汉习语的对比英汉习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内涵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通常具有简洁、直接的特点,语言表达形式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情感色彩,常常采用比喻、夸张或反讽等修辞手法。

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形象生动、富有意境,通常以描绘事物形态或景物变化为基础,凸显了中国人尊重自然、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传统。

浅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作者:李彩云孟皎来源:《新时代教师》2013年第02期【摘要】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从习语的特点入手,从直译、意译和对联增字法等角度浅谈了英语习语常见的几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直译法,意译法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从广义上讲,习语包括成语(idioms)、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典故(allusions)等,是每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语作为语言所特有的习惯表达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习语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习语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习语是语言中独立的、不规则的固定成分。

由于各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文化氛围、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的不同,习语的互译成为翻译中比较困难的一方面,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下面针对习语的特点介绍并分析几种有用的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

直译是英语习语翻译的一个重要方法,既能保持原话的句法结构和语体风格,又能保持源语的思想内容、民族特色和原作者的思维方式。

直译更可以保持源语的文化内涵,对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都是英语习语直译成汉语的典型例子。

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的眼泪。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钱是万恶之源。

2.同义习语套用法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也自然受制于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方文化。

但由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也有一些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地方。

跨文化视角下体育英语习语翻译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体育英语习语翻译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体育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特别是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体育,关注体育赛事。

各种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也加大了对体育赛事宣传,转播和报道。

然而,大量体育英语习语给那些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的人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介绍习语的定义和特点,翻译的标准,体育英语习语的来源以及翻译方法,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体育英语习语,从而了解更全面的世界体育资讯,更好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跨文化的交际。

一、体育英语习语的来源1.习语的定义英语语言历史悠久,是在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而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

赛德尔在修订麦克莫迪的《英语习语及其用法》一书时说:“习语不是英语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游离部分,而是英语总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足以说明习语在英语语言中的重要性。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用来比喻事物,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文化色彩,是语言文化财富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就广义而言,习语包括成语(idioms)、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等。

2.习语的特点英语习语有三个显著语义特征,即语言的整体性(single linguistic unit)、结构的凝固性(structural institutionalization)和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

习语是一个整体,不能分拆开来理解,一般不能增减字,不能以同义成分替换,也不能改变顺序,任何一点变动都可能会使它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

例如,“jump the gun”源于运动员在比赛时发令枪还未响就抢跑。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X X 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院(系)外语系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学生姓名 X X X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课题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

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第四部分: 结论。

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1.引言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2.1 语言与文化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2.2.1 地域文化2.2.2 历史文化2.2.3 习俗文化2.2.4 宗教文化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本文根据英汉习语的特点,探讨了习语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 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

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
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 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枣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从瞿秋白的“等同概念”,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r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 ynamic equivalence”,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主张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的,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要结晶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是非曲直原作的面貌。

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应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

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习语、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有的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
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

尤其是,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