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唐太宗和大唐盛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唐太宗的简介:姓名、出生背景、继承皇位等。
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代表。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唐太宗产生好奇心。
观看唐太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唐太宗的形象有直观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太宗会成为大唐盛世的奠基人?第二章:唐太宗的治理理念2.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的治理理念和政策。
分析唐太宗的治理对大唐盛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唐太宗的治理理念:以民为本、重视人才、改革制度等。
唐太宗的政策:减轻赋税、选拔贤能、加强中央集权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唐太宗的治理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太宗的政策如何促进了大唐盛世的发展。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分析结果。
第三章:唐太宗的文化建设3.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贡献。
分析唐太宗的文化建设对大唐盛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唐太宗的文化建设:推广儒学、修建学校、鼓励文学艺术等。
唐太宗的文化成就: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贡献。
3.3 教学活动:讲解唐太宗的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理解其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展示唐太宗的诗歌、书法、绘画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其文化成就。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太宗的文化建设如何促进了大唐盛世的文化繁荣。
第四章:唐太宗的军事成就4.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的军事成就和战争策略。
分析唐太宗的军事成就对大唐盛世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唐太宗的军事成就:击败突厥、征服高丽、扩张疆域等。
唐太宗的战争策略:和亲政策、分化敌人、灵活用兵等。
4.3 教学活动:讲解唐太宗的军事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其对国家安全的贡献。
观看唐太宗的战争地图或战争视频,让学生对唐太宗的战争策略有直观的认识。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太宗的军事成就如何促进了大唐盛世的安全和稳定。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课标解读]1.能力要求。
本课有两个层次要求,前者是一般层次上的具体史实、历史概念的记忆。
“贞观之治”的表现主要掌握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政策;后者是高层次的学科认知能力要求,将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放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进行理解、把握。
2.命题特点及趋势(1)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活动和影响。
(2)从题型看,主要是材料解析题,个别省区会出现单项选择题。
(3)从命题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反映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4)从难易度看,难度适中。
由于历史资料多以以文言文出现,个别题目阅读理解的难度较大。
3.学法指导:(1)对唐太宗各项活动和措施的准确记忆。
(2)综合把握、理解唐太宗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成中开创、完善的政治理念。
【情境激趣诱思】玄武门之变右图为玄武门之变的情景。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变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便被逼传位于李世民。
【诱思探究】玄武门之变违背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制度?对唐太宗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试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教材内容详解】一、玄武门之变1.背景(1)李世民的个人才能:与父李渊建唐;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世,位在王公上;设“文学馆”,笼络人才。
(2)太子李建成深感威胁,设法除患:太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联盟,多次谋害不成;收买心腹未遂,调离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
(3)李世民先发制人:收买太子心腹;设计剪除祸患。
2.概况:李建成、李元吉入朝之际,李世民射杀太子,其将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
高中历史4 第1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教案
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学习目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一、玄武门之变1、建功立业(1)劝说李渊在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3)统一战争胜利后,率铁骑万匹,凯旋长安,李渊为他加号“天策上将”。
2、夺取王位(1)统一后,设立“”,收罗人才;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3)发动“”,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登基。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出现。
2、原因(1)吸取。
(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①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任用太子谋士。
②用人扬长避短,提拔和为左右仆射。
(3)实行政策,不夺农时,推行,轻徭薄赋,反复强调“”的思想.(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制,提高地位.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背景:(1)唐朝初年,中国边疆的突厥、薛延陀、吐蕃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2)唐高祖因为中原未定,采取的态度。
(3)随着唐朝全国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唐太宗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1)武力讨伐,随后采取“”的策略。
(2)加强管理:①在东突厥设,以突厥首领为都督。
②在西突厥设,管辖西域地区.(3)册封首领:630年,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
(4)和亲:唐太宗派入藏与和亲.四、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1)积极开放的政策:交往的范围广,有亚洲、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设置了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
堕婆登、佛菻谴使来唐,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并回赠物品。
(2)宽容的宗教政策: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译为汉文,派到天竺取佛经。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知道他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2.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绩,认识他的贡献。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事迹。
2.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主要政绩。
三、教学难点1. 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对唐太宗治国理念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PPT或其他辅助教学工具。
3. 教学卡片或历史人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教学内容:a.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
b.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主要政绩。
c. 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如“以民为本”、“任人唯贤”等,并分析这些理念在当时的实践和影响。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唐太宗时期的具体政策,如“贞观之治”、“括户政策”等,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对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进行总结,强调他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论文,要求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实践。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提高学习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学习成果:评估学生的小论文、作业和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对唐太宗李世民的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八、拓展活动1.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遗迹和相关文化。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使国家迅速走向繁荣富强。
2.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使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智慧和品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唐太宗时期的文化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
2. 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和文化成就。
三、教学难点1. 唐太宗治国策略的深刻内涵。
2. 唐太宗时期文化成就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太宗的生平、治国策略和文化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太宗治国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经验和启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出生、继位、治国等。
2. 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政治改革、选拔贤能、重视农业、加强军事等。
3. 唐太宗时期的文化成就:诗歌、书法、绘画等。
4.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任人唯贤、包容宽厚、奖惩分明等。
5. 唐太宗的军事才能:统一中国、抗击外敌等。
6. 唐太宗的外交策略:和亲政策、友好交往等。
7. 唐太宗的民生政策:减轻赋税、关心民生等。
8. 唐太宗的改革成果:国家繁荣、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
9. 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皇帝等。
10. 对唐太宗的评价和启示: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中得到的启示,如何做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太宗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唐太宗的生平: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背景、继位过程以及他的政治智慧。
3. 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策略:讲解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4. 探讨唐太宗的文化成就:介绍唐太宗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示大唐文化的繁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_00002
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贞观之治的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措施,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一、贞观之治1、概念:唐太宗在位时期封建政治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2、原因及表现(1)主观: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1、善于用人与纳谏选官不避亲仇——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2、修养生息、爱惜百姓均田制、租庸调值、轻徭薄赋存百姓——民本思想(水则载舟、水亦覆舟)3、慎用刑法、《制定唐律》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减仁义为本,刑法为末4、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5、开明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策略——战而后和突厥:东——设羁縻府州、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西——设安西都护府土蕃: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意义)意义: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板书设计]:一、贞观之治1、含义2、原因与表现(1)主观——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用人与纳谏修养生息、爱惜百姓慎用刑法、《制定唐律》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开明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贞观之治的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措施,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课标解读]1、能力要求。
本课有两个层次要求,前者是一般层次上的具体史实、历史概念的记忆。
“贞观之治”的表现主要掌握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政策;后者是高层次的学科认知能力要求,将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放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进行理解、把握。
〔1〕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活动和影响。
〔2〕从题型看,主要是材料解析题,个别省区会出现单项选择题。
〔3〕从命题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反映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4〕从难易度看,难度适中。
由于历史资料多以以文言文出现,个别题目阅读理解的难度较大。
3、学法指导:〔1〕对唐太宗各项活动和措施的准确记忆。
〔2〕综合把握、理解唐太宗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成中开创、完善的政治理念。
【情境激趣诱思】玄武门之变右图为玄武门之变的情景。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变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便被逼传位于李世民。
【诱思探究】玄武门之变违背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制度?对唐太宗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试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教材内容详解】【一】玄武门之变1、背景〔1〕李世民的个人才能:与父李渊建唐;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世,位在王公上;设“文学馆”,笼络人才。
〔2〕太子李建成深感威胁,设法除患:太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联盟,多次谋害不成;收买心腹未遂,调离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
〔3〕李世民先发制人:收买太子心腹;设计剪除祸患。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识记: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诸方面的政策;理解: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对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晚年自评运用: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的为政策略和智慧;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方式、影响下的对外交往的繁荣局面;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及其借鉴意义。
【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军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教学过程】导课: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变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便被逼传位于李世民。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我们又该如何定位呢?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登上政治舞台----玄武门之变1、背景:(1)秦王李世民具有为帝的实力;与父李渊建唐;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世,位在王公上;设“文学馆”,笼络人才。
(2)太子李建成深感威胁,设法除患:太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联盟,多次谋害不成;收买心腹未遂,调离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
(3)李世民先发制人:收买太子心腹;设计剪除祸患。
2、经过:略(☆注:如果要介绍政变经过,不可过分渲染太子恶毒,也不可过分强调政治的残酷性,说明李世民诛杀同胞兄弟是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的结果)3、评价:(1)实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2)影响:①政变导致血腥相残,骨肉对立;②政变一方面是剥削阶级自私本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挑战;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之能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一定的残酷性。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最全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最全版《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建瓯七中张木生【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
它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并分析了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
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入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与“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中已学过有关唐太宗的知识,且平时多多少少也有看过关于唐太宗的影视作品,对唐太宗这一人物应该比较熟悉,这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目标的达成。
2、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解决,突出重点难点的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讲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间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历史资料,了解唐太宗,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设计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3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李世民【三维目标】一、教学目标:1.认识唐太宗,了解唐太宗的政治举措对“贞观之治”出现的作用;2.使学生了解唐太宗时期中国的强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与资料,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唐太宗“贞观之治”恢弘气度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2.通过对唐太宗的客观评价,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学会辩证思考。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唐太宗的生平、主要功绩,以及“贞观之治”的出现。
2.难点:唐太宗对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授课时间】:两课时【学情分析】“图说历史”是属于兴趣类选修,学生主要由理科生构成,因此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较低。
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主要是要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历史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唐太宗李世民的照片,介绍唐太宗名字的来源导入。
二、新课讲授(一)唐朝的发展历程唐朝自618年建立,626年统一全国,公元907年灭亡。
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唐朝建立前,李世民在17岁时就从军,18岁时随父出征,多次平定各地叛乱。
19岁时,劝父在晋阳起兵,后攻入长安灭隋。
20岁时,协助父亲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后,唐朝尚未统治全国,李世民经常出征,平定各地的割据政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著名的有平定西秦霸王薛举父子、击溃刘武周、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等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李世民骁勇善战、强悍勇猛、屡立奇功,从而为李世民树立了强大的威望。
在平定各地割据政权后,李世民权利更大,而且收到人民拥戴。
且李渊又下诏秦王府可以自置官署,秦王府的权势可与太子匹敌,威胁到了李建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_00002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_00002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贞观之治的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措施,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第 2 页第 3 页4、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5、开明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策略——战而后和突厥:东——设羁縻府州、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西——设安西都护府土蕃: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意义)意义: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板书设计]:一、贞观之治1、含义2、原因与表现(1)主观——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用人与纳谏修养生息、爱惜百姓慎用刑法、《制定唐律》第 4 页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开明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贞观之治的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措施,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 5 页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6、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设置专门机构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友好接待外国使者;•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宗教方面突出。
教学设计4: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探讨在封建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2、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3、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示例,了解唐太宗的个人品质,并以此为鉴戒,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学习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同时,理解战争只是民族关系的支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理解开放与包容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既然将唐太宗界定为古代杰出政治家,讲授的重点必然是他的主要作为。
学生只有通过对他主要作为的认识,才能深刻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教学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后世的启示学生一般只知道反映唐太宗治国之道的一些故事,但对故事现象与本质的区分和界定往往存在着模糊的认识。
而以史为鉴,将历史启示与现今社会联系起来一向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
因而将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后世的启示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课前布置,开展一次“我是警察”的活动。
调查一起因评价玄武门之变而引发的争论案件,当事人分别为唐代人、宋代人、清代人,回顾必修3所学知识,填写案件情况分析表,以备课堂交流讨论。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作为政治家的唐太宗?
1.概括唐太宗登基前的贡献;
2.思考《唐太宗入冥记》作者评价唐太宗的标准。
生动史料,
设置悬念,
营造氛围。
T11、T12
0’00-3’25
一、唐太宗其时
问题引导:唐太宗为什么感慨“大乱之后,其难治乎?”
出示材料:
隋末唐初战争前后人口变化情况图示。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ProEdu Board2白板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
本课突破以往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贡献讲解人物的传统模式。按照学生思维,分析其执政之初的社会背景、具体表现、执政理念,在此基础之上解读“贞观之治”的内涵,探究评价作为政治家的唐太宗的具体做法。进而建构起“感受唐太宗其时、聚焦唐太宗其事、探究唐太宗其思、评价唐太宗其人”的基本结构,有效地突破了两大难点,即探究“贞观之治”内涵和评价政治人物。
学科
历史
学段
高中
年级
二年级
案例名称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教材
书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分工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张海生
南充市大通中学
实施者
张海生
南充市大通中学
学科协调者
杜生尧
南充市大通中学
信息技术指导者
朱波
南充市大通中学
课件制作者
张海生
南充市大通中学
方法引领——运用信息技术(白板的勾同学们逐条概括唐太宗的治国药方,并把你找到的“药方”写在白板上。
课标实验版选修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word教案
过渡:但到了贞观后期,李世民深感力不从心。不仅少于纳谏,还大兴了土木。毕竟我们说人无完人。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唐代宗这个历史人物的呢?(PPT)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太宗的法律思想,材料四体现怎样的法律思想?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太宗的法律思想也是从民本思想出发的,没有像过去的居主那样实行严刑峻法。正所谓官逼民反,所以太宗的法律政策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二、我们知道民食为天,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呢?
在太宗统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也就安定了。
总结:老师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帝王,但是他却有着现代人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考。在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聚焦当今中国,党和政府也正是从执政为民这个角度出发,制定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关注百姓,关注民生。党和政府为了民族的统一,祖国的和平统一也是不遗余力的。既然一千三百年前能做的这么好,今天我们理应做的更好。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三、练习
检查并落实学案
四、板书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
过程与方法:老师指导划分小组来学习唐太宗统治措施
一、首先我们看政治方面的措施,唐太宗的治国指导思想是什么?看材料一(PPT政治方面)
治国指导思想:以民为本。存百姓——民本思想
唐太宗能够把百姓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这就是我们之前讲过儒家的什么思想?(民本思想)唐太宗有句名言也反映了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太宗治国思想中最重要最闪光的地方了。
教学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
5.引导学生从唐太宗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其具体的治国方略、政பைடு நூலகம்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分享对唐太宗的已有认知,教师总结并补充,简要介绍唐太宗的生平及其在位期间的辉煌成就。
3.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唐太宗时期盛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唐朝的繁荣,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唐太宗的即位背景、政治改革、军事扩张、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5.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关于唐太宗时期的历史小故事,要求情节合理、人物形象鲜明,不少于800字。
1.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但请务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4.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向家长、同学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4.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唐太宗及其时代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唐太宗时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唐太宗治国方略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500字。
2.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论述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不少于400字。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事迹,认识到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使学生认识到他的政治智慧和对大唐盛世的贡献。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生平事迹、治国策略和对大唐盛世的贡献。
2. 教学难点:唐太宗治国策略的深刻含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太宗的生平事迹、治国策略和对大唐盛世的贡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太宗的治国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治国策略。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如“戒奢以俭”、“任人唯贤”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唐太宗的治国实例,如“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治国策略。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唐太宗对大唐盛世的贡献。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唐太宗的治国策略与当代中国的一些治国理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小组研究:分组让学生研究唐太宗治国策略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七、课程思政1. 结合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敬业、诚信、友善等。
2.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唐太宗治国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研究中的表现,包括研究深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目标:1.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事迹和他在位时期的成就。
2. 认识唐太宗的统治理念和政策,以及他对大唐盛世的贡献。
3. 分析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唐太宗的生平事迹和统治成就。
2. 唐太宗的统治理念和政策。
教学难点:1. 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唐朝的建立。
2. 提问: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呢?第二章: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1. 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背景和家族传承。
2. 讲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长历程和他在位时期的成就。
第三章:唐太宗的统治理念和政策1. 引导学生了解唐太宗的统治理念,如“以民为本”、“任人唯贤”等。
2. 分析唐太宗的政策,如改革税制、加强中央集权、繁荣经济等。
第四章:唐太宗的军事成就1. 讲述唐太宗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如打败突厥、征服高句丽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唐太宗的军事策略和指挥艺术。
第五章:唐太宗的文化成就1. 介绍唐太宗对文化的重视和支持,如提倡儒学、编纂《隋书》等。
2. 讲述唐太宗与著名文化人物的交往,如王羲之、杜甫等。
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第六章:唐太宗的政治改革1. 分析唐太宗的政治改革措施,如改革科举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等。
2. 讨论唐太宗政治改革对唐朝社会和政治稳定性的影响。
第七章:唐太宗的经济政策1. 介绍唐太宗如何通过改革税制、扶持农业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2. 探讨唐太宗的经济政策对民间繁荣和国力增强的作用。
第八章:唐太宗的文化交流与融合1. 讲述唐太宗如何通过开放政策促进文化交流,如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
2. 分析唐太宗时期的文化成就,如长安城的国际影响力等。
第九章:唐太宗的晚年与去世1. 描述唐太宗晚年的政治局势和个人生活变化。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和主要事迹,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成就,认识唐太宗对大唐盛世的重要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生平。
2.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主要成就。
3. 唐太宗对大唐盛世的重要贡献。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唐太宗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思想。
2. 如何评价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太宗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的基本生平和主要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成就,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4.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详细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主要成就和对大唐盛世的重要贡献。
5. 史料分析: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让学生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和效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反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和当时的文臣武将,通过模拟对话的形式,深入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决策过程。
2. 开展小组辩论,正反双方辩论唐太宗是否是千古一帝,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学习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唐太宗的基本生平、治国理念和主要成就的掌握情况。
2. 史料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方面的能力,看是否能准确理解并分析相关史料。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
②使者的话指的是什么事件?
归纳:玄武门之变
2、今(唐初)自伊、洛(河南一带)之东……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集校》
武德九年冬,突厥……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自张声势云:“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乃请返命(答复)。——《贞观政要》卷九《征伐》
——《贞观政要》卷六
归纳: 以民为本,“存百姓”
②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拾)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食)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贞观政要》卷八
归纳: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善于自省。
③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睡觉)……故于屏风上录其(大臣)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
——《贞观政要》卷三
归纳:勤政爱民,知人善任,整顿吏治,注重监察。
突出重点:知人善任。
④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太宗乃聘为充华(嫔妃)……魏征曰:“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娶)之不疑……岂为民父母之道乎?”太宗……深自克责……令女还旧夫。——《贞观政要》卷二
归纳:态度:友好开放。方式:兼容并蓄。国际地位高。大国形象好。(实力、威望、胸怀)
⑦马牛被(盖)野,人行数千里不赍(带)粮……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
归纳:贞观之治的表现。
⑧贞观初期:从谏如流
贞观六年:谏者颇忤
贞观八年:不好直言、勉强含容
贞观十一年: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教案
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下设五个子目,其中“玄武门之变”和“晚年的反省”二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其它三目其实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即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五个方面论述了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从“社会”二字入手,理解贞观之治的原因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二、课前导学:“贞观之治”是一种社会现象,而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五个方面组成的,因此,要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也要从这五方面入手分析。
而要阐述“贞观之治”的表现,也必须从这五方面着手。
我们不妨把本课的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即(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贞观之治”的表现有哪些?三、教学设计、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2、玄武门之变和李世民继位这两个内容《指导意见》不作要求,由教师简单地讲述一下即可。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五个方面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政治方面:重用贤能,选官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虚怀纳谏。
(2)经济方面:以“存百姓”思想为指导,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3)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慎用刑法,仁义为本;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4)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5)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4、“贞观之治”的表现学生再次阅读教材,依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五个方面概括“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 题 开始时间 学科 案例名称 教材 T21 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2017.4 历史 学段 结束时间 高中 年级 2017.4 二年级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书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年 4 月
勾画、拖拽、书写功能)提取信息、 3.阅读、对比《贞
依托白板,
T21、 20’
1
电子白板 ProEdu Board2、多媒体教室。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的主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唐太宗即位的背景,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分析治 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探讨唐太宗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评价 政治人物的标准。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文科班学生,调查发现: 教学内容方面,本班学生对唐朝历史非常感兴趣。学生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的基本状况有一定了解。但是,毕竟古今人、事各有不同,对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 表现、原因,学生知之甚少,也无法深入理解贞观之治的内涵。 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已经掌握阅读史料的基本方法,但是在分析不同类型的史料的具体方 法上仍然需要更为具体的方法指导。就本课而言,学生习得如何从政治家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 的方法也很重要,在此方面亦需要进一步指导。 技术支持方面看,本学期开学后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开始接触、使用 ProEdu Board2 电子白 板,掌握了书写、拖拽等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融入情境,体验“贞观之治”的背景;聚焦贞观二年的具体事例, 利用白板的即时呈现和重新排版功能,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多角度分析“贞观之治” 的原因。 利用电子白板,分析文字材料,提升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习得“重证据”的意 识;分析《职贡图》 ,习得分析历史图片的具体方法。 感悟“贞观”内涵,探究评价政治家的标准。 教学重点: 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及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做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 评价作为政治家的唐太宗。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分工 设计者 实施者 学科协调者 信息技术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姓名 张海生 张海生 杜生尧 朱波 张海生 单位 南充市大通中学 南充市大通中学 南充市大通中学 南充市大通中学 南充市大通中学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1. ProEdu Board2 白板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 本课突破以往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贡献讲解人物的传统模式。按照学生思维,分析其执政 之初的社会背景、具体表现、执政理念,在此基础之上解读“贞观之治”的内涵,探究评价作 为政治家的唐太宗的具体做法。进而建构起“感受唐太宗其时、聚焦唐太宗其事、探究唐太宗 其思、评价唐太宗其人”的基本结构,有效地突破了两大难点,即探究“贞观之治”内涵和评 价政治人物。 2.ProEdu Board2 白板的应用辅助史料教学 本课依托电子白板 ProEdu Board2 的拖拽、书写等功能,完成指导学生解读文字材料、历 史图片的教学任务。学生自己分析材料、归纳概括唐太宗的“药方” 。改变了以往教师提前设 置答案的方式, 将学生课堂生成的答案直接呈现。 在分析历史图片的过程中, 放大镜、 魔术笔、 聚光镜等功能的使用,也让课堂更加的高效。 3.运用 ProEdu Board2 白板技术的情境教学 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理解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运用电子白板的图片展示、书写、拖 拽等功能在“唐太宗其时” 、 “唐太宗其事”两个环节创设了情境——“唐太宗的药方” ,围绕 着“贞观二年的唐太宗”梳理贞观之治的表现,解读“贞观之治”的内涵。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出示图片:敦煌莫高窟图片。 【技术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导入 出示材料:敦煌 S.2630 号文书 问题引导: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初做出了哪些 贡献? 《唐太宗入冥记》作者评价唐太宗
2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1 .概括唐太宗登 基前的贡献; 2 .思考《唐太宗 入冥记》 作者评价 唐太宗的标准。 生动史料, 设置悬念, 营造氛围。 T11、 T12 0’0 0-3 ’25
3
1.结合所学, 阅读 材料, 概括唐初社 2.思考、 回答唐太 宗的问题 “大乱之 后,其难治乎?” 其中的“难”主要 体现在何处? 问题引导, 创设情境, 感受背景。 T21、 T12 3’2 5-7 ’20
今自伊、洛提取信息、 归纳概括, 寻找治 国的具体方法; 2. 在 白 板 上 填 写 “药方” ( 《贞观政 要》篇目名称) ; 观政要》篇目名 称。 融入情境, 聚焦案例, 提取信息, 梳理表现。 T21、 T13 7’2 0-20 '50
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作为政治家的唐 太宗? 问题引导:唐太宗为什么感慨“大乱 之后,其难治乎?” 出示材料: 隋末唐初战争前后人口变化情 况图示。 一、 唐 太宗 其时 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 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集校》 武德九年冬, 突厥……以其众二 十万, 至渭水便桥之北……自张声势 云: “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 ” 乃请返命。 ——《贞观政要》 问题引导:唐太宗从哪几个方面大 “治”天下? 【聚焦案例】 出示贞观二年的五个案例, 文字材料 出处如下: ①《贞观政要》卷六《仁恻》 ②《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③《贞观政要》卷六《俭约》 二、 唐 太宗 其事 ④《贞观政要》卷三《择官》 ⑤《贞观政要》卷二《直谏》 【技术应用】 方法引领——运用信息技术 (白板的 归纳概括。 问题引导: 请同学们逐条概括唐太宗 的治国药方,并把你找到的“药方” 写在白板上。 整理归纳:根据学生答案,整理“药 方” ,之后出示《贞观政要》篇目名 称,引导学生对比。 问题引导:阅读教材,寻找史实,补 1.阅读教材,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