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模块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燃烧的类型
b.闪点的变化规律: 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髙;闪点随其沸点的增加而升高; 闪点随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闪点随其蒸气压的降低而升高.P53
C.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评定可燃性液 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一 是根据闪点划分可燃性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将液体生产及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 性分为甲类(闪点<28弋的液体)、乙类(28VW闪点<60T的液体)、丙类(闪 点N 60龙的液体)三个类别。《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 )根据闪点将液 体分为易燃液体(闪点<45龙的液体)和可燃液体(闪点≥ 45龙的液体)两种类 型。 二是根据闪点间接确定灭火剂的供给强度。P54
一、燃烧的定义
● 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 气 的现象。P36
● 有焰燃烧与无焰燃烧:通常将气相燃烧并伴有发光现象称为有焰燃 烧,物质处于固体状态 而没有火焰的燃烧称为无焰燃烧。 P36
● 烟气:物质高温分解或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和液体微粒、气体,连同夹带和混入的部分空气, 就形成了烟气。P36
三、燃烧的类型
③不同可燃物的引燃:第一,固体可燃物的引燃;第二,可燃液体的引燃;第三,可燃气体 的引燃。 2)自燃 ①自燃的定义: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 生的燃烧, 称为自燃。P39 ②自燃的类型:自热自燃、受热自燃 P39 ③物质的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P39表 31-4 4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及自燃特点:易发生自燃的物质种类较多,按其自燃的方式不同,分 为以下类型:
三、燃烧的类型
(2)爆炸
1)爆炸的定义。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 烈放热、发光和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P42
2)爆炸的分类。爆炸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 爆炸。化学爆炸,按照爆炸物质不同,分为气体爆炸、粉尘爆炸和炸药爆炸;按照 爆 炸传播速率不同,又分为爆燃、爆炸和爆轰。P42
1)引燃 ①引燃的定义: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 个局部范 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②物质的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 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通常,根据燃点的高低,可以衡量可燃 物质的火灾危险 性程度。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P39表3-1-3
● 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 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P36
● 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岀热量、 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 来判断。 P36
二、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 引火源,这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P36
三、燃烧的类型
(2)液体物质燃烧: 1 )闪燃: ①闪燃的定义: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台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 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P53 ②闪燃的形成过程:闪燃是可燃性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发生闪燃就是危险 的警告。P53 ③液体的闪点: a.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 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单位为℃。P53
三、燃烧的类型
第六类是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物质。主要包括活泼金属(如钾、钠、镁、 钛、 错、锂、饨、钾钠合金等),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氢化 钙、氢化铝、四 氢化锂铝等),金属磷化物(如磷化钙、磷化锌),金属 碳化物(如碳化钾、碳化钠、 碳化钙、碳化铝等),金属粉末(如镁粉、 铝粉、锌粉、铝镁粉等),硼烷等。 第七类是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P40-P42 5.影响自燃发生的因素:一是产生热量的速率;二是通风效果;三是物质周 围环境的保温条件。
6炸药爆炸:炸药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爆炸药(包括炸药包 装)、起爆装置 和起爆能源。⑥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爆炸瞬 间产生的高 温火焰,可引燃周围可燃物而酿成火灾;二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所 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可造成对周围的破坏,严重的可摧毁整个建筑物及设备, 也可破 坏邻近建筑物,甚至离爆炸点很远的建筑物也会受到损坏并造成人 员伤亡;三是爆炸 时产生的爆炸飞散物,向四周散射,造成人员伤亡和建 筑物的破坏,当爆炸药量较大 时,飞散物有很高的初速度,对邻近爆炸点 的人员和建筑物危害很大,有的飞散物可 抛射很远,对远离爆炸点的人员 和建筑物也会造成伤亡和破坏。P47
三、燃烧的类型
4)最低引爆能量: ①最低引爆能量的定义。最低引爆能量又称最小点火能量,是指 在一定条件下, 每一种爆炸性混合物的起爆最小点火能量。P50 ②不同物质的最低引爆能量。表3-1-8 表3-1-9 P50
三、燃烧的类型
5)引发爆炸的直接原因。引发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
三、燃烧的类型
⑤粉尘爆炸。粉尘是指在大气中依其自身重量可沉淀下来,但也可持续悬浮 在空 气中一段时间的固体微小颗粒。 a.粉尘的种类。 b.粉尘爆炸的定义及条件:粉尘爆炸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P45 c.粉尘爆炸的过程。P45 d.粉尘爆炸的特点及现场特征。P46 e.粉尘爆炸的控制 P46
三、燃烧的类型
①物理爆炸。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由于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 素的变化)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因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 发 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锅炉爆炸、液化石油气钢瓶受热爆炸、油桶或轮胎爆炸P42
三、燃烧的类型
②化学爆炸:由于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即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 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爆炸,且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 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现象,称为化学爆炸。P44
第二类是分解放热物质。主要包括硝化棉、赛璐珞、硝化甘油、硝化棉漆片等 这类物质的 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差,易发生分解而生热自燃。P40-P42
第三类是发酵放热物质。主要包括植物秸秆、果实等。P40-P42
第四类是吸附生热物质。主要包括活性炭末、木炭、油烟等炭粉末。P40-P42
第五类是聚合放热物质。主要包括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甲基丙 烯酸甲酯 等。P40-P42
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由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引发 爆炸 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物 料原因。
②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爆炸的原因主要有:违反操作规 程, 违章作业,随意改变操作控制条件;生产和生活用火不慎,乱用炉火、 灯火,乱丢未熄灭的火柴杆、烟蒂;判断失误、操作不当,对生产出现的超 温、超压等异常现象束手无策;不遵循科学规律指挥生产,盲目施工,超负 荷运转等。P51
三、燃烧的类型
⑦爆燃。爆燃是指以亚音速传播的燃烧波。爆燃的产生必须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 有燃料和助燃空气的积存;二是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了爆燃的浓度; 三是有足够的 点火能量。爆燃的这三要素缺一不可。例如,锅炉在启动、 运行、停运中,避免燃料和助燃空气积存就是杜绝炉膛爆燃的关键所在。 8爆轰。爆轰又称爆震,是指以冲击波为特征,传播速度大于未反应物质中 声速 的化学反应。发生爆轰时能在爆炸点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 冲击波。P48
二、燃烧的条件
(3)引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称为引火源(也称点火源)。 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 和核能等七类。 (4 )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 汽化,而且其分子会 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 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 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这 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培训模块三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培训项目一 燃烧基础知识 ●培训项目二 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培训项目三 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培训项目四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培训项目一 燃烧基础知识
【培训重点】 1.熟练掌握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2.掌握燃烧的不同类型和有关术语的定义及其相关内容。 3.了解燃烧产物的定义、类型及毒性。 4.掌握烟气的危害性和流动蔓延过程。 5.掌握火焰的定义、构成及特征,燃烧热和燃烧温度的定义与变化 规律。
三、燃烧的类型
3)爆炸极限
①爆炸极限的定义: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 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爆炸下限、爆炸上限、爆炸极限范围。 P48
②不同物质的爆炸极限 :表3-1-5、表 3-1-6、表 3-1-7 P48--P49
③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作为评定可燃 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等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第二方面:作为确 定厂房和仓库防火措施的依据。第三方面: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根 据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及其危险 特性,确定相应的防爆、泄爆、抑爆、隔爆和抗爆 措施。P49--P50
6)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P51--P52
三、燃烧的类型
2.按燃烧物形态不同分类:固体物质燃烧、液体物质燃烧、气体物质燃烧P52 (1)固体物质燃烧:P52--P53 1)阴燃:成捆堆放的纸张、棉、麻以及大堆垛的煤、草、锯末等固体可燃物。 2)蒸发燃烧:蜡烛、樟脑、松香、硫黄等物质燃烧。 3)分解燃烧: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 橡胶等物质。 4)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铜等物质燃烧。
(1)可燃物: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两大类;按物理状态不同, 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大类。
(2)助燃物: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 通常助燃物是氧,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氯、氟、氯酸钾等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 助燃物;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 含氧物质,一旦受热,能自动释放出氧,不 需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P36---P37
(3)一定能量的引火源:从烟囱冒出来的炭火星, 温度约有600℃。P38表 3-1-2
(4)相互作用:要使燃烧发生或持续,除“燃烧三要素”彼此必须要达到一定量 的要求,“燃烧三 要素”还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
三、燃烧的类型
1.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类: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燃烧分为着火和爆 炸两种类型。 (1)着火:着火又称起火,它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与是否由外部热 源引发无ຫໍສະໝຸດ Baidu,并以出现火焰为特征。可燃物着火一般有引燃和自燃两种方式。P38
③核爆炸。由于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称 为核 爆炸。例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炸。P44
4气体爆炸见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发生的爆炸,称为气体爆炸。气体爆炸 具有的主要特征:一是现场没有明显的炸点;二是击碎力小,抛岀物块 大、 量少、抛出距离近,可以使墙体外移、开裂,门窗外凸、变形等;三是爆炸 燃烧波作用范围广,能烧伤人、畜呼吸道;四是不易产生明显的烟熏;五是 易产生燃烧痕 迹。P44
二、燃烧的条件
2.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发生 燃烧,其“三要素”彼此必须要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三者存在相互作用的 过程,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P37
(1)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
(2)一定含量的助燃物:蜡烛在含氧量低于 16%的空气中就不能燃烧。P37 表 3-1-1
三、燃烧的类型
第一类是氧化放热物质。主要包括:油脂类物质(如动植物油类、棉籽、油布、 涂料、炸 油渣、骨粉、鱼粉和废蚕丝等),低自燃点物质(如黄磷、磷化氢、氢化 钠、还原铁、还 原镣、钮黑、苯基钾、苯基钠、乙基钠、烷基铝等),其他氧化放热 物质(如煤、橡胶、 含油切屑、金属粉末及金属屑等)。P40-P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