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量计算

合集下载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

一分钟学会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计算蒸发量的情况,比如农民需要了解农作物的蒸发量,工厂需要计算设备的蒸发量等。

虽然计算蒸发量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实际上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计算。

首先,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从液态到气态的质量。

在计算蒸发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液体的特性,比如密度、表面积、温度和大气压强等因素。

这些因素将会影响蒸发率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量 = (液体初始重量 - 液体最终权重) x 蒸发时间其中,液体初始重量指的是放置在容器中的液体重量,液体最终权重指的是在蒸发过程中液体重量的最终状态,蒸发时间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容器,容器中放置了1000克的水,初始重量就是1000克。

我们将其放置在室温下,然后每天测量容器中的水重量。

三天后,我们发现容器中的水重量只有950克了。

这意味着有50克的水已经蒸发掉了。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蒸发量:蒸发量 = (1000克 - 950克) x 3天 = 150克因此,在这个实例中,水的蒸发量是150克。

需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任何类型的液体的蒸发量,但是不同的液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密度和蒸发速率,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也将有所不同。

此外,大气压强、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计算蒸发量并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只需要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影响蒸发量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计算蒸发量并正确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

烧水过程中水蒸发的计算公式

烧水过程中水蒸发的计算公式

烧水过程中水蒸发的计算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烧水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儿啦。

您有没有想过,在烧水的时候,水蒸发的量是可以通过计算来搞清楚的呢?要计算烧水过程中水的蒸发量,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关键的概念。

水蒸发其实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跑到空气中去啦。

这一过程中,影响蒸发量的因素有不少,像温度、烧水的时间、容器的开口大小,还有周围环境的湿度等等。

咱们来看看具体的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可以用这个公式:蒸发量= 蒸发系数 ×表面积 ×时间 ×(温度差 + 环境压力修正值)。

这里面的蒸发系数呢,是个需要通过实验或者参考相关数据才能确定的数值。

比如说,有一天我在家烧水。

那天天气挺干燥的,我用一个不锈钢锅在炉灶上烧水。

锅的直径大概 30 厘米,水装了大概半锅。

我就盯着那锅水,看着它慢慢地冒热气。

我还特意拿了个秒表,准备记录一下时间。

随着水温不断升高,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咕嘟”地响,水面上的热气也越来越浓。

我发现,刚开始的时候,水蒸发的速度好像不是很快,但是随着温度越来越高,水蒸发的就明显快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一边看着秒表,一边观察着锅里水的变化。

大概过了 20 分钟,我发现锅里的水少了挺多。

这时候,我就想着用刚刚说的那个公式来算算水的蒸发量。

先确定一下表面积,根据锅的直径算出大概是 706.5 平方厘米。

时间是 20 分钟,换算成秒就是 1200 秒。

温度差呢,从开始的室温到水烧开的 100 摄氏度,环境压力修正值就先忽略不计。

假设蒸发系数是 0.00002 。

那算下来,蒸发量 = 0.00002 × 706.5 × 1200 ×(100 + 0),结果大概是 16.956 克。

您看,通过这样的计算,咱们就能大概知道烧水过程中水蒸发了多少。

不过要注意哦,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有些偏差。

总之,了解烧水过程中水蒸发的计算公式,能让我们对这个常见的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
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
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
Q=C×M×ΔT;ΔT=T2-T1 热容C:J/Kg.℃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
Q2=M×ΔH
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
3.总供热量Q=Q1+Q2
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
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
E=RR*Delta T*( 0.0013-0.0015)
RR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
delta T温差
( 0.0013-0.0015)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0.0013到0.0015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发量计算

水蒸发量计算

水蒸发量计算
水蒸发量的计算公式通常为:水分蒸发量=水面上升的水位×水面积×水的蒸发热。

其中,水面上升的水位可以用水位计或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水面积可通过测量水体的长、宽和深度并进行计算,水的蒸发热一般取为每千克水蒸发需要消耗的热量,约为2.45×10^6J。

此外,在气压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增加水表面的空气流速以及增加水的面积,就能够增加蒸发量。

例如,通过风扇不停地吹,且换个直径很大的水盆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加湿效果。

请注意,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可能因具体条件和需求而有所不同,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蒸发量的计算范文

蒸发量的计算范文

蒸发量的计算范文1.罩式蒸发计算法罩式蒸发计算法是通过罩子的蒸发来计算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将一个罩子放置在待测量液体的容器上,并确保罩子与容器的边缘紧密贴合,以防止气体泄漏。

-在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液体。

-将罩子放置在容器上,然后等待一段时间,通常是24小时。

-24小时后,取下罩子,测量罩子上的液体量差。

2.风速法风速法是通过测量蒸发表面上的风速来计算蒸发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在待测面上放置一个蒸发器,并测量蒸发表面上的风速。

可以使用风速计或其他风速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

-记录一定时间内的风速,例如1小时。

-根据测量的风速值和所记录的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3.赛默风箱法赛默风箱法是一种简便的蒸发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类容器。

具体步骤如下:-将待测容器放置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将封闭环境中的风速调节到一个特定的数值,例如1米/秒。

-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小时),测量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可以使用湿度计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湿度变化值,结合环境的风速和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温度:温度对蒸发量有很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量也越大。

-湿度:湿度也是影响蒸发量的重要因素。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越大,蒸发速度会相对较慢。

-风速: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也较大。

风速越大,蒸发速度也会相应加快。

-液体特性: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蒸发特性。

例如,表面张力越小的液体,蒸发速度通常也会越快。

总之,蒸发量的计算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进行蒸发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液体特性以及所需的精度等因素。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1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Evaporation)是指大气当中蒸发到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
分量。

它受到气温、湿度、风速、地表特征以及日照时数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蒸发量公式可用来表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蒸发量的
计算公式如下:
Evaporation= Ea×e ×s ×h× c
其中:Ea是气温的影响系数,e= ea×RH, RH是湿度的影响系数,s是日照时数的影响系数,h是风速的影响系数,c是地表特征的影响
系数。

2 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

非常高的温度可以令地表湿度含
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大量水蒸发,温度越低,蒸发量越低。

湿度:湿度主要是取决于空气中的潮气,当空气中潮气多时,空
气容易吸收水分,这样气温即使比较高,也会减少蒸发量。

反之,湿
度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

这是因为风速越大,空气中流动
性越强,能够较快地将水份从地表带走,从而提高蒸发量。

日照时数:日照时数越多,能够将水份蒸发的量也就越多。

晴天
可以使地表蒸发更多,而多云或雨天可以减少地表蒸发量。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也会影响蒸发量,如不同的地表反射率和透
过率,和地表吸收的热量的大小都会对蒸发量产生影响。

3 应用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了解不同的环境参数对水蒸发的影响,从而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这个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区域的水分循环情况和水分平衡,为
水资源调查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2000方凉水塔蒸发量计算表

2000方凉水塔蒸发量计算表

2000方凉水塔蒸发量计算表一、引言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凉水塔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降低水温。

而凉水塔的蒸发量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以2000方凉水塔为例,介绍如何计算其蒸发量。

二、蒸发量的定义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液体表面蒸发的水的质量或体积。

凉水塔的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2000方凉水塔中蒸发的水的体积。

三、计算方法2000方凉水塔的蒸发量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蒸发量 = (进水量 - 排水量) + 补水量1. 进水量进水量是指2000方凉水塔中进入的水的体积。

通常,进水量可以通过测量凉水塔的进水管道中的水流量来获得。

一般情况下,进水量是一个已知的固定值。

2. 排水量排水量是指2000方凉水塔中从排水管道排出的水的体积。

排水量可以通过测量凉水塔的排水管道中的水流量来获得。

一般情况下,排水量也是一个已知的固定值。

3. 补水量补水量是指为了补充2000方凉水塔中蒸发掉的水而额外添加的水的体积。

补水量可以通过测量补水管道中的水流量来获得。

一般情况下,补水量是一个已知的固定值。

四、实例演算假设2000方凉水塔的进水量为100方/小时,排水量为50方/小时,补水量为20方/小时。

那么,该凉水塔的蒸发量为:蒸发量 = (100 - 50) + 20 = 70方/小时五、蒸发量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2000方凉水塔的蒸发量可能会增加。

2. 湿度:湿度越低,蒸发量越大。

所以,在干燥的环境中,2000方凉水塔的蒸发量可能会增加。

3. 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

因此,在有风的环境中,2000方凉水塔的蒸发量可能会增加。

4. 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因此,增大2000方凉水塔的液体表面积可以增加其蒸发量。

六、蒸发量的应用1. 节约水资源:通过凉水塔的蒸发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水温,减少对冷却水的需求,从而节约水资源。

2. 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设备需要通过冷却来保持正常运行温度。

多年平均蒸发量计算公式

多年平均蒸发量计算公式

多年平均蒸发量计算公式1. 定义。

-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是对较长时间序列(多年)的蒸发量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的结果。

2. 基本计算公式(假设已知各年蒸发量数据)- 设E_1,E_2,E_3,…,E_n分别为n年的蒸发量(单位可以是毫米等)。

- 多年平均蒸发量¯E=(E_1 + E_2+E_3+·s+E_n)/(n)- 例如,如果有5年的蒸发量数据,分别为100mm、120mm、90mm、110mm、130mm。

- 则n = 5,E_1=100,E_2 = 120,E_3=90,E_4 = 110,E_5=130。

- 多年平均蒸发量¯E=(100 + 120+90+110+130)/(5)=(550)/(5)=110mm3. 特殊情况(当数据分组或有其他条件时)- 如果数据是按照一定的区间(如每5年为一组)给出的蒸发量数据,先计算每组的平均蒸发量,再计算多年平均蒸发量。

- 例如,将20年的数据按照每5年一组分为4组,设第一组平均蒸发量为E_g1,第二组为E_g2,第三组为E_g3,第四组为E_g4。

- 则多年平均蒸发量¯E=frac{E_g1+E_g2+E_g3+E_g4}{4}。

- 如果蒸发量数据与其他因素(如面积等)有关,例如已知不同区域的蒸发量E_i和对应的面积S_i(i = 1,2,·s,n)。

- 首先计算加权蒸发量E_w=frac{∑_i = 1^nE_i× S_i}{∑_i = 1^nS_i},这个E_w可以看作是一种考虑面积因素后的平均蒸发量(在一些研究区域蒸发量的实际情况中可能会用到这种计算方式)。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蒸发量的计算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Q2=M×ΔH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3.总供热量Q=Q1+Q2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E=RR*Delta T*( 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delta T温差(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到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计算蒸发量的原理和方法

计算蒸发量的原理和方法

计算蒸发量的原理和方法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水从地表或其他物体表面释放热量,形成水蒸气的过程。

蒸发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从水体或地表蒸发掉的水量。

蒸发量的计算原理主要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

蒸发量的计算需要考虑环境温度、风速、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参考蒸发法:利用标准水面蒸发器进行观测,通过比对标准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异来计算蒸发量。

2.气象法: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等,结合蒸发模型,通过计算来估算蒸发量。

3.水量平衡法:在水体供需平衡的条件下,通过监测水体供水和排水量的差异来计算蒸发量。

4.蒸发皿法:将蒸发皿放置在水体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测量蒸发皿内水的减少量,从而得出蒸发量。

蒸发量的计算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避免使用不准确或不适用的方法。

2.收集准确的数据:蒸发量的计算需要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并且要保证观测设备的精度和正常运行。

3.考虑环境因素:蒸发量受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验证计算结果:计算完成后,应该通过与现场观测结果或其他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蒸发量的计算是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估算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量。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采集准确的数据、考虑环境因素以及验证计算结果是确保计算准确性的关键。

通过对蒸发量的准确衡量,可以为气象学、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

蒸发量的简单计算公式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表面蒸发的量,通常以毫米/小时或毫米/天为单位。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分的流失情况,从而为农业、气象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气象因素和水面因素。

在气象因素方面,主要考虑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

气温越高,湿度越低,风速越大,日照时间越长,蒸发量就会相应增加。

而水面因素则取决于水体的温度、风速和水面积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蒸发量计算公式包括Penman公式、Thornthwaite公式、Priestley-Taylor公式等。

这些公式都是根据不同的气象和水面条件推导得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

以Penman公式为例,该公式考虑了气象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包括风速、湿度、日照时间等因素。

Penman公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公式,需要考虑多个参数的影响,但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蒸发量。

除了数学模型,实际测量也是估算蒸发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蒸发皿法、蒸发计法、重量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监测水面的蒸发情况,结合气象数据,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蒸发量数据。

蒸发量的计算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气象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土壤和植被的蒸发量可以帮助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在水资源管理中,掌握水体的蒸发量可以帮助科学调配水资源,保障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在气象预测中,准确估算蒸发量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算蒸发量,为各领域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能够进一步完善蒸发量的计算方法,提高其精度和适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蒸发结晶工艺计算

蒸发结晶工艺计算

蒸发结晶工艺计算
蒸发结晶工艺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计算步骤和考虑因素:
1.蒸发量计算:蒸发量是原料通过降膜蒸发器蒸发浓缩后的量。


算公式为:蒸发量= 处理量× (1 -浓度)。

例如,如果某废水的处理量是20t/h,质量浓度是10%,那么蒸发量= 20t/h × (1 - 10%) = 18t/h。

2.换热面积计算: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需要计算降膜蒸发器的换热
面积。

这通常涉及到热量传递的计算,其中包括饱和蒸汽的温度、汽化潜热值、比容等参数。

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一般为:传热面积= Q / (K × △t),其中Q为传热量,K为传热系数,△t为算数温差。

3.晶体量计算:晶体量是指通过蒸发结晶过程得到的固体的量。


算公式为:晶体量= 处理量× 浓度。

循环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

循环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

循环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
循环水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水源,其通过循环系统循环利用水资源,对于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都有重要意义。

然而,循环水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其含有的杂质和微生物会逐渐堆积,导致水质下降,影响生产效率和用水质量。

因此,需要定期补充水源和进行蒸发补水,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

循环水的蒸发量是补充水源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循环水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的重要指标。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为:蒸发量=蒸发量系数×环境温度×表面积,其中蒸发量系数是由环境湿度、流速、气流速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而环境温度和表面积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数据。

对于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循环水系统,其蒸发量系数一般为0.2-0.8mm/h,而环境温度一般在20-40℃之间,表面积则根据循环水箱的大小和形状而有所变化。

因此,可以通过监控环境温度和循环水箱表面积的大小,来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从而进行补充。

同时,在循环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对循环水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水质符合要求,及时调整循环水的pH值、硬度、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维持水质的稳定性。

2.定期清洗循环水箱、管道和设备,清除污垢和微生物,避免水质污染和系统故障。

3.合理调整循环水的流速和气流速度,确保水体充分混合,避免死角产生,从而达到更好的循环效果和降低蒸发量。

4.在循环水系统中添加适量的消泡剂和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蒸发量和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提高循环水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总之,在循环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循环水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既保证生产运行的正常,也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钢冷却塔技术手册之二(玻璃钢冷却塔性能参数)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10-31 10:30:26
二、
玻璃钢冷却塔性能参数
2.1 冷却效能
部分人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以冷幅作为玻璃钢冷却塔效能的标准,并以着来选择合适的散热量,其实冷幅是冷却水塔运作的反映与效能是没有直接之关系。

热量是循环系统内所产生的负荷,它的单位为千卡/小时(Kcal/HR)计算公式如下:
热量=循环水流量×冷幅×比热系数
热量负荷和玻璃钢冷却塔的效能是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无论玻璃钢冷却塔的体积大小,当热量负荷和循环水流量不变而运作下,在理论上冷幅都是固定的。

若一座玻璃钢冷却塔能适合以下之条件而运作:
i)出水温度为32℃及37℃
ii)循环水流量为 200L/S
iii)环境湿球温度为 27℃
iv)逼近=32-27=5℃
v)冷幅=37-32=5℃
计算其热量应为3600000Kcal/HR
此玻璃钢冷却塔也能适合以下之条件有效地运作:
i)出水温度为33℃及43℃
ii)循环水流量为 200L/S
iii)环境湿球温度为 23℃
iv)逼近=33-23=10℃
v)冷幅=43-33=10℃
计算其热量应为7200000Kcal/HR
从上述举例可显示出相同玻璃钢冷却塔可在不同热量下运作,而热量的差别示极大,所以不能单靠冷幅来衡量玻璃钢冷却塔的效能。

前文提及玻璃钢冷却塔的散热量直接受环境湿球温度影响,而以上两列因环境湿球温度有差别,导致逼近不同,所以同一冷却水塔能在以上两条件下运作如常,证明玻璃钢冷却塔的效能是直接与逼近有密切关系而不能单以冷幅计算。

2.2 蒸发耗损量
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
令:进水温度为 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
*:R=T1-T2 (℃)------------(1)
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
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
*:E=(R/600)×100% ------------ (2)
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如:R=37-32=5℃
则E={(5×100)/600}=0.83%总水量
或e=0.167%/1℃,即温差为1℃时的水蒸发量
*:A=T2-T1 ℃ ---------- (3)
式中:A-----逼近度,即出水温度(T2)逼近湿球温度的程度℃,按热交换器设计时冷端温度差取值的惯例,宜取A≥3℃(CTI推进A≥5 oF即2.78℃)A<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合理和不经济。

2.3 漂水耗损量
漂水耗损量的大小是和玻璃钢冷却塔(是否取用隔水设施),风扇性能(包括风量、风机及风扇叶角度的调整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等),水泵的匹配以及水塔的安装质量等因素有关,通常它的耗损量是很少的,大约在冷却器水总流量的0.2%以下。

2.4 放空耗损量
由于冷却回水不断的蒸发而令其变化(使水质凝结)这凝结了的冷却回水能使整个循环系统内产生腐蚀作用及导致藻类生长,所以部分的冷却回水要定期排出,以便补充更新,而这
排出的冷却回水量,就称为〖放空量〗。

通常此放空量控制在冷却回水总量的0.3%或由其所需要水质的优劣而定。

放空量B=E/(N-1)-C
B ----- 放空量(%,L/min)
E ----- 蒸发量(%,L/min)
N ----- 凝结量
C ----- 漂水量(%,L/min)
2.5 补充量
上述提及的玻璃钢冷却塔回水耗损量要不断补充,而补充量的计算如下: M=E+C+B
M ------- 补充量
E ------- 蒸发耗损量
C ------- 漂水耗损量
B ------ 放空量
假设:蒸发耗损量=0.83%
漂水耗损量=0.1%
放空耗损量=0.25%
补充量=0.83+0.1+0.25=1.18%
(安丘市华宝玻璃钢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