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认知功能视角下的科技英语语篇中的隐喻分析
摘要: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为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的存在找到了理论依据,系统功能学派提出的语法隐喻则进一步拓宽了科技语篇隐喻阐释的广度。
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共同作用,词汇隐喻使科技语篇“熟悉化”,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或亲和”,而语法隐喻使科技语篇的过程描述精细化、准确化、严谨化。
关键词:科技英语;词汇隐喻;语法隐喻;认知功能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人们一般以“直陈式语言”(literal language)作为科技语篇的叙述规范语言,而很少有人将隐喻与科技语篇联系起来。
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格——对语言起修饰作用,因而认为隐喻不适合于具有精确、客观等特征的科技文体。
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逻辑相对主义思潮让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所谓的真理性发现不过是人做出的一种假设而已,不存在终极的、绝对的真理,因此,科学家不可能完全使用逻辑实证主义所倡导的“直陈式语言”来不偏不倚地对真理进行表述。
用来记叙科学探索的言语行为只是人类对世界的阐释和重构的思维活动,而不是对所谓的“永恒事实”的发现活动。
这也就为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大量存在找到了理论依据。
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的运用具体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即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
一、词汇隐喻有关词汇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
Aristotle是最早系统论述隐喻的性质、功能和阐释方法的理论家,在19世纪由英国浪漫派诗人发展起来的Plato学派的隐喻观则完全与之对立,前者倾向于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附属物或修辞格,而后者则认为隐喻代表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研究隐喻必须考虑它与人类思维的关系。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Black为首的互动理论学派展露头角,他们提出隐喻是讲话者积极驾御语言的结果,是人类思维在创造中的产物,所谓字面的与非字面的语言运用只是程度不同的差异而非质的不同。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Lakoff、Johnson和Tun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进一步发展了互动隐喻理论,其中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的出版标志着认知隐喻理论的诞生。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现代 隐喻 学 认 为 , 隐喻 是 人 们 认 识 客 观 世 界 的 工具 . 利 它 用 人 们 熟 知 的事 物 类 比 陌 生 的 事 物 ,把 熟 知 事 物 的 功 能 、 特 征、 状、 质、 程、 形 性 过 状态 映 射 到 陌 生 的事 物 中 去 。 而 对 此 从 种 事 物产 生 更 加 清 楚 明 晰 的 认识 。 随 着 当代 科 学 理 论 向 微 观 和宏 观 层 次 的 不 断 推进 , 自然科 学 所 牵 涉 的对 象 已 经越 来 越 超 出 了人 类 观 察 能 力 的 范 围 ,越 来 越 抽 象 化 。 如 光 波 、黑 洞 (l k o ) 虫洞 ( om oe 、 b c hl 、 a e w r hl) 电子 “ 道 ”D A 双 螺旋 结 构 轨 、N 的 等概 念 。 科 学 家们 往往 在科 学 理 论 的陈 述 中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应 用 着 隐 喻语 言 和 隐喻 思 维 。 正 是科 学 家 常 用 的思 维 方 法 。 这 因此 当科 学 家 、 明 家发 现 了 新 的 事 物 、 发 特性 、 律 、 程 时 , 规 过 在 很 多情 况下 并 不 为此 发 明 一 个 新 的 词 项 ,而 往往 是 利 用 日 常 生 活 中 原有 的词 汇 给 科 学 概 念 命 名 ,或 从 另 一个 学 科 领 域 中借 用 一个 业 已存 在 的概 念 ,或 用 原 有 的 几个 概 念 进 行 叠 加 来 喻 指新 事 物 、 现象 、 规 律 。 新 新 牛 顿 由声 音 的传 播 方 式 联 想 到 光 的传 播方 式 .创 立 了他 的光 学 理 论 , 是 继 “ 波 ” 词 (on w v )又 有 了 “ 波 ” 于 声 一 su d ae 。 光 (gt ae , “ 波 ” 然 来 自“ 波 ”w v ) 一 具 体 物 质 1hwv)而 声 i 显 水 ( ae 这 的 运 动 现 象 . 而科 学 家 又 进 一 步 把 “ 波 ” 继 水 的特 性 映 射 到 电 气 工 程 学 、 线 电通 讯 、 象 学 、 质 学 等 领 域 , 而 就 有 了 无 气 地 因 w v ut 管 ( ae c d 波 电气 )w v l r 波 器 ( ,ae ie滤 ft 电气 )w v ad 段 ,ae n 波 b 的考 察 也 可 以 间接 推测 作 者 的身 份 , 这 一 方 面 。 文 涉及 较 在 本 少 , 在 以后 研 究 中继 续讨 论 。 应 参考文献 : [ ] 索 著. 昧先 生 , 惰 生译 . 1伊 蒙 懒 意拾 喻言 . 东 : h C n 广 T e a.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科技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术语。
在翻译科技技术相关的文字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隐喻现象。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比喻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传递某种意义。
在翻译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转化方式,用于表达某些无法直接表达的含义。
一、科技技术词汇的隐喻现象科技技术词汇中的隐喻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抽象概念的隐喻科技技术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常常通过隐喻来表达。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中的"cloud"(云)就是一个隐喻,它指的是将计算资源集中在远程服务器上,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远程服务器即可获取所需的计算能力。
2. 物理概念的隐喻科技技术中的一些物理概念也常常通过隐喻来表达。
"firewall"(防火墙)一词中的"fire"(火)就是一个隐喻,它指的是阻止非法入侵和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的网络安全技术。
3. 动物隐喻科技技术词汇中的一些概念也常常通过动物隐喻来表示。
"bug"(错误)一词中的"bug"(虫子)就是一个隐喻,它用来描述软件中的错误或问题。
1. 保留隐喻有时候,原文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也不存在,但是又没有合适的翻译方式来替代。
此时,可以选择保留隐喻,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一词可以直接保留不翻译。
3. 解释隐喻有时候,原文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存在,但读者可能不熟悉这种隐喻的含义。
此时,可以选择解释隐喻,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其在原文中的意义。
"architecture"(架构)一词可以解释为"软件或系统的设计结构"。
4. 转化隐喻有时候,原文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不存在,但是可以通过转化表达成其他形式,以传达相似的意义。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思维与翻译
第17 卷2 期中国科技翻译Vol . 17 . No . 2 C2004 年5 月HIN ESE SCI E NCE & T E CHNOL O GY TRANSL A TORS J OU R NAL May. 2004·译海论坛·Ξ科技英语中的隐喻思维与翻译周红民( 株洲工学院外语系株洲市412008)摘要即使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文本,也会大量借用日常生活语言和其他学科词汇,这是一种隐喻现象,其实质是借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概念喻指新的科学技术概念。
本文对之进行了阐述,最后用实例归纳了这种语言现象的翻译要点。
关键词科技语言借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语言隐喻翻译Abstract Even t he most technical text s co n tain a number of everyday exp r essio n s and terms borrowed f r o m ot h2er disciplines. Such exp r essio n s and terms are act u ally used to int r oduce new co n ce p t s. Following a brief discus2sio n of t hese exp r essio n s , met hods are also reco m mended for t r anslating t hem by way of examples.K ey Words Sci2Tech language everyday exp r essio n s terms borrowed f r o m ot her disci plines metap horical ex2p r essio n s t r anslatio n一般认为,科学研究依赖逻辑思维、概念思维,其思维形式是人类共有的( shared) , 因而反映这种思维的科技语言是非语境化( deco ntext u2 alized) ,不具文化个性、民族特征(f ree f ro m cul2 t ure and natio nal identit y) 的物质形态。
英语翻译中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一)隐喻从词源角度看。
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
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
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
—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
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
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
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
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
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
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
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
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
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
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
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
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
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浅谈科技英语中的隐喻关键词:隐喻科技英语认知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最早运用于文学领域。
它通常指使用具体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在两个具有共同特点的物体、概念或情景之间进行比拟。
一般认为,科学研究主要依赖于逻辑思维,因此在科技英语中,语言的意指性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允许任意的、根据主观世界的体验而产生的知觉性意义来解释。
这种符号追求统一的、确定性的意义,科技英语的这种语言特性有助于英汉科技术语翻译中概念信息的准确传达。
但科技英语的这种他律性并不排斥其语言在美学上的欣赏性。
事实上,科技英语中也存在文学修辞手法,大量的隐喻化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一、隐喻的认知性隐喻是指将两种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
隐喻“不只是存在于语言之中,它还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认知是形成隐喻的基础。
隐喻的精炼撕奇、间接和婉转等特点均为增加语言的修辞效果提供了可能。
在翻译实践中,隐喻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原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共享概念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对喻体有共同的认知,因为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
隐喻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利用人们熟知的事物类比陌生的事物,以达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
理查兹在定义隐喻时提出:要决定某词是否用作了隐喻,可以通过确定它是否提供了一个本体和一个喻体并共同作用,从而产生了一种包容性的意义。
二、科技英语中的隐喻表现(一)科学概念之间的类比隐喻是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对待那些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事物或现象,由一个认知域推到另一个认知域,实现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
浅析科技英语中的语法隐喻
关键词 : 科 技 英 语 系统 功 能 语 法
一
语 法 隐喻
、
引 言
科技英语作为英语众 多的文体之一 , 由于其特殊的题材 、 内 容 与 写 作 目的 , 日渐 形 成 了 自身 独 特 的词 汇 、 语法 、 语 篇 功 能 等各 方 面 的特 点 。因 此 引 发 了 人 们 对 它 从 各 个 不 同 角 度 的 深入 研 究 。本 文 旨在 运 用 系 统 功 能 语 法 理 论 中 的语 法 隐 喻 等 相 关 内容 。 对科技英语进行分析。 二、 语 法 隐 喻 对 于 隐喻 现 象 的研 究 , 最 早 可 以 追溯 到 亚 里 士 多 德 时 期 。 自2 0 世纪6 0 年 代 以来 ,西 方 学 术 界 掀 起 了对 隐 喻现 象 进 行跨 学科 研 究 的热 潮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解 释 语 言 的起 源 、发展 和 使 用 . 乃 至 人 类 认 识 和 智 能 发 展 的奥 秘 。 H a l l i d a y ( 1 9 8 5 ) 提 出 了 会给差评 。 这 样 的 评价 结 果 的权 威 性 从 何 而 来 呢? 督 导评 课 法 的缺 点 也 如 上 所 述 .督 导将 一 次 两 次 听 到 的课 就 认 定 为一 个 学 期 的教 学 质 量 评 定 依 据 . 显然 也 是 站不 住 脚 的 。 三、 大 学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质量 监控 及 形 成 性 评 价 机 制 构 建 1 . 多方 位 监 督 主 体 的 共 同参 与 将 高 校 中 的所 有 主 体 都 纳 入 到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评 价 机 制 中, 并 从 中得 出 最 可 靠 、 最权威 的评价结 构 , 此 形 成 性 评 估 作 为 指 导 教 师 展 开 教 学 工 作 的参 考 .实 现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机 制 作 用 可 以发 挥 出来 的 目标 。全 方 位 的监 督 主 体 包 括 学 生 、 督导 、 教 师 及 负 责 教 学 管 理 工 作 的其 他 工作 人 员 。 与 前 面 提 到 学 生 评价法 、 督 导 听课 法及 网 络 评 教 法 不 同的 是 . 要 将 这 些 多 方 位 的 主 体 人 员 融 入 到 一 个 评 价 机 制 中 ,并 非 分 离 于 几 个 评 制 机 制之 内, 让这些监督 主体在同一个评价机制 中, 基 于 不 同 的立 场就同一个问题展开评价 . 从 而 得 出 这 个 问题 客 观 、 准 确 的评 价结果。 在 进 行 同一 问题 评 价 时 , 评 价 机 制 应 注 意 到 评 价 主体 的差异性 , 制 定 的评 价 指 标 略 有 不 同 . 更 适 合 于 每 种 参 与 主 体 的不同特点。例如 , 就 教 师课 堂 教 学 效 果 评 价 时 。 对 督 导 人 员 设 置 的 评 价 题 目为 “ 你认为这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 。 答案分为“ 优秀” 、 “ 较 好” 、 “ 一般 ” 、 “ 差” 四个标准 : 对 学 生 设 置 的 评 价 题 目为 “ 你 愿 意 在 这 位 教 师 的 课 堂 上 参 与 教 学 活 动 吗? ” , 答案分为“ 愿意 ” 和“ 不愿意 ” 两个 : 对 教 师 同行 设 置 的 评 价题 目则 为 “ 这 位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做 得 比较 好 的 一 方 面 是 什么?” , 可选 择 的答 案 有 “ 与学 生 之 间 的 互 动 ” 、 “ 善 于 调 动 学 生的兴趣 ” 、 “ 学 习 环 境 的 创 设 优 良” 、 “ 没 有 出 色 的一 方 面 ” 等答案 。 这 样 评 价 问 题 的设 计 , 是 从 不 同参 与 主 体 的 特 点 出 发 的, 而考 查内容是一样 的 , 综 合几类评 价主体 的评价数 据 . 就 可 以获 得 公 正 的评 价 结 果 2 . 多层 次监 督 评 价 机 制 的 构 建 将 监督评价机制设 置为校 、 院、 教 研室三级 评价机 制 , 最 后 将 三 级 形 成 性 评 价 结 果 综 合 到 一 起 .保 证 评 价 结 果 的 准 确 客观性 。 多层 监督 评价 机制 是 上 下 一 体 的 , 工 作 的 内 容会 有所 差别 , 评 价 的 侧 重 也会 略有 不 同 。 校 级 评 价 机 制 应 是 从 教 学 质 量 的整 体 对 教 学 质 量 进 行 评 价 。 例 如 学 生 的英 语 过 级 情 况 、 学 生 在 校 外 举 行 的英 语 比赛 的 获 奖情 况 、 英语期 末考试成绩等 , 作 为 最 高 级 别 的评 价 机 制 , 其理应从高处着手 . 侧 重 于教 学 质 量 结 果 的评 价 。 院校 教学 质量 评 价 机 制 应 从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方面人手 , 对 影 响 教 学 质 量 的 诸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探 讨 哪些 教学
科技英语词汇隐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254科技英语词汇隐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姜 瑜 陈 倩 华北理工大学摘要:隐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它在创造科技英语词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为科技英语创造出了许多新词,并且给许多原有词汇赋予了新意。
文章着重分析了科技英语词汇中的隐喻现象,并探讨科技英语中隐喻词汇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科技文本中隐喻词汇翻译质量的提髙。
关键词:科技英语;词汇隐喻;翻译策略隐喻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法,它在科技语言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了著名的隐喻认知理论。
书中指出,“隐喻贯穿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到语言里,也体现在思维和活动中。
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1]。
由此可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
一、科技英语词汇中的隐喻认知在科技英语文本中,隐喻为科技英语创造出了许多新词,并且给许多原有的词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科技词汇语来源于隐喻;二是许多科技词汇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其含义[2]。
(一)源于隐喻的科技词汇人类的整个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式的,即借助一个已知的概念去认识和理解每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提出与创立,隐喻因此便成了扩充词汇的有效途径。
于是,一些日常用语通过隐喻被借用到科技领域,从而拥有了新的含义和生命力。
(二)科技词汇语义的扩展许多科技词汇通过隐喻的方式增加和扩展了其含义。
一些科技英语词汇被应用到多个领域,通过隐喻类比其特征或功能而获得更为普通的意义。
二、科技英语词汇隐喻的翻译策略在科学技术领域,英语被广泛使用。
将科技英语翻译成准确、流畅、地道的汉语,对于中外科学技术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袁崇章认为科技文体有适切性、准确性、客观性、逻辑性、严密性、连贯性、简明性和规范性等特点[4]。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摘要】科技术语在翻译中常常存在隐喻现象,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产生影响。
本文探讨了隐喻在科技术语翻译中的作用、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结合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展开讨论。
隐喻的运用可以增加科技术语的表达生动性和信息传达效果,但也容易造成歧义和误解。
翻译人员应当注意深入理解隐喻含义,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质量。
隐喻现象值得我们的重视,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隐喻在不同领域的翻译应用,并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科技术语翻译中隐喻现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提升翻译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技术语、隐喻、翻译、现象、作用、挑战、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重要性、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深入研究隐喻在科技术语翻译中的作用及挑战,探讨应对策略和影响因素,对于提升科技术语翻译质量,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科技术语翻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科技术语中隐喻现象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以便为科技翻译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通过分析隐喻在科技术语翻译中的作用和挑战,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隐喻对翻译的影响,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揭示科技术语翻译中隐喻现象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为翻译实践提供实用的经验和建议。
通过研究科技术语翻译中的隐喻现象,可以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科技术语翻译中隐喻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为科技翻译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术语翻译中的隐喻现象也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隐喻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常常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倾向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有效处理隐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认知功能及其工作机制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认知功能及其工作机制——以科技英语词汇中的隐喻为例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魏汝尧*于朝阳**摘要:隐喻在科技领域里被广泛应用,是人们理解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模式。
科学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阐释科技概念和创新科技词汇上。
科学隐喻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它是各学科相互沟通的认知工具。
关键词:科技英语隐喻认知1. 引言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认知活动。
在科技领域中,科技工作者常常借助隐喻来表述抽象而深奥难懂的科学概念。
不同学科的科学概念之间,科学概念与生活概念之间存在着类比关系,隐喻充当了它们之间的桥梁。
借助于隐喻,人们更容易定义或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本文在探讨了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认知机制之后,进一步以科技英语词汇里的隐喻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隐喻在科技领域里的认知功能。
2.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认知机制2.1隐喻的认知功能20世纪70年代以来,隐喻成为哲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阐释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热点。
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思维方式,一种人类给万事万物命名的主要手段。
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就对隐喻下了如下定义: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其中的“理解”过程是以两“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类比而进行的。
人们认识新生事物往往借助于大脑中已有的、现实的概念。
也就是说,人们认识一个陌生的、抽象的、无形的事物,总是倾向于借助一个与其相似的,为人们所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事物。
这样,具有相似性的概念在人们的大脑中建立起联系,隐喻充当了桥梁作用。
例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家讨论神经模式(neural pattern)时,把神经系统想象成一种复杂的道路网络(有主干道、岔路、小路等等),有些路经常被走(即旧思想和反应),有些路不大有人走(即新思想);20年过后,神经系统被想象成一种复杂的电话网络式组织结构,信息通过主交换机传达到有机体的各个部位。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一)隐喻从词源角度看。
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
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
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
—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
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
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
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
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
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
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
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
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
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
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
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
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
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技术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技技术语凭借其精确、明确的特点,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翻译科技技术语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难以直译的问题。
这时,隐喻(metaphor)的使用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将讨论科技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源语中的隐喻,二是译语中的隐喻。
源语中的隐喻现象主要体现在翻译科技技术语时,人们会使用一些基于隐喻的表达方式来解释科技概念。
在英语中,“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这个词汇就是一个隐喻,它暗示着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
当将其翻译成中文时,我们可能会选择类似的隐喻词汇,比如“信息高速公路”或者“信息高速”。
通过使用这些隐喻词汇,我们能够更直观地表达科技技术概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科技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隐喻可能会造成译文误解或者歧义。
由于隐喻是基于语言和文化内涵的,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会导致隐喻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产生差异。
在翻译科技技术语时,译者需要注意隐喻的使用和理解是否与目标语言和文化相符。
隐喻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考虑受众的背景和知识水平。
如果译文中使用了读者不熟悉的隐喻词汇,可能会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或者产生误解。
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隐喻方式。
隐喻的选择和运用需要考虑科技技术语的特点和要求。
科技技术语常常具有专业性、精确性和明确性的特点,所以译者需要确保选择的隐喻词汇与科技技术语的内涵相符。
科技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隐喻的使用能够使科技技术语更具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但也需要注意隐喻的选择和使用是否与目标语文化相符,以及受众的背景和专业知识。
对于译者来说,掌握隐喻的使用和理解是翻译科技技术语的重要技能之一。
只有通过合适的隐喻方式,才能更好地传达科技技术概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现象
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的认知能力紧密相连,而作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载体,科技英语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研究课题,概念隐喻正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的隐喻本质。
本文的目的在于将概念隐喻理论引入科技英语话语研究,进而从隐喻的角度对科技英语话语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本文在回溯了科技英语研究之后,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技英语话语中隐喻的功能和特征。
按照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source domain)即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target domain)即目标域的映射。
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image schema),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重要作用。
Lakoff和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并对它们作了细致的分析。
人类的整个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认知工具,即使在科学技术这样一个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领域,也少不了隐喻这种形象思维手段。
本文所引用的科技英语话语例句中的隐喻大部分是结构隐喻。
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具体分析了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功能:理论建构功能、指导性功能及修辞功能,其中修辞功能又可分为定义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和分类功能。
理论建构功能是指科技工作者借助隐喻表达新思想,建立新理论。
这类隐喻富有洞察力,在理论建构中起着提供认知框架的作用。
指导性功能是指科学研究中的原始数据是零散的、没有明确意义的,隐喻在处理原始科学数据中可起到纲领性指导作用,帮助科学工作者正确处理原始数据从而发现自然规律。
修辞功能是指科技工作者可借助隐喻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命名、描述、解释和分类,因此以某个隐喻为中心展开的科技英语话语其意义是连贯的。
另外,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相比,科技英语中的隐喻具有自己的特点:使用的普遍性、隐喻性术语解释的详细性以及概念开放性和归纳开放性。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科技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是指在将科技技术语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通过运用隐喻的方式来传达科技概念的特点和内涵。
这种隐喻现象在科技翻译中非常常见,主要是因为科技技术本身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中涉及到许多抽象和复杂的概念,直接翻译这些概念可能会使读者难以理解。
1. 比喻:科技技术语中的比喻主要通过将科技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或现象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特定概念的含义。
将“云计算”比喻为“云朵”,将“虚拟现实”比喻为“沉浸式体验”,将“人工智能”比喻为“智能助手”等。
这些比喻在翻译中可以通过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类比词汇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2. 转义:科技技术语中的转义是指将一个概念或术语从一种语境转移到另一种语境中,以便更好地表达其含义和特点。
将“黑客”这个术语转义为“网络安全专家”,将“代码”这个术语转义为“程序编写”,将“用户界面”这个术语转义为“用户界面设计”等。
这种转义在翻译中可以通过选择与原文语境相近或类似的词汇来实现。
3. 拼接:科技技术语中的拼接是指将多个词语或词组拼接在一起来表示特定的技术概念或概念体系。
将“人机交互”拆分为“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将“自动驾驶”拆分为“autonomous driving”,将“物联网”拆分为“Internet of Things”等。
在翻译中,可以通过保留原文的拼接形式或选择相应的拼接词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科技技术语在翻译中常常运用隐喻的方式来传达科技概念的特点和内涵。
这种隐喻现象主要表现在比喻、转义和拼接等方面。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境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传达科技技术语的意思和内涵。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领域的词汇也在不断涌现,而这些词汇往往有着一定的隐喻现象。
隐喻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对比来达到表达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科技术语在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隐喻现象,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1.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计算方式,将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等IT元素通过网络连接集成在一起,像云一样提供给用户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云”这个词成为了一个隐喻概念,暗示着庞大的、不可见的云朵中蕴藏着无限的计算能力,只需在互联网上“招手点来”即可使用。
因此,将“云计算”翻译成其他语言时,需要注意将这个隐喻传达出来,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意义。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科技词汇,它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行为,使计算机系统具有类似于人类的思维、决策、语言等能力。
其中,“智能”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隐喻,它暗示着机器可以具有人的智慧和智商。
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中,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隐喻。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人工智能可能被理解为机器的心灵或灵魂,需要在翻译中将这些隐喻传达出来。
3.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指的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环境,让用户感觉到自己置身于其中,并且可以进行与真实世界相似的操作和交互。
其中,“虚拟”和“现实”的对比是一个隐喻,暗示着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翻译中,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这种隐喻,让读者理解虚拟现实中的意义。
科技术语中的隐喻现象不仅影响着科技领域的交流和沟通,也对科技翻译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提高翻译水平科技术语中的隐喻常常是由一个专业领域的词汇和另外一个领域的隐喻进行联系而形成的,因此,想要更准确地理解科技术语,就需要对科技领域本身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专业知识,提高翻译水平和准确度。
2. 增加翻译难度科技术语中的隐喻往往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传达,这就为翻译人员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和难度。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摘要】科技术语在翻译中常常采用隐喻表达特定概念,隐喻是一种强大的修辞手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技术语的含义。
隐喻在翻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因为不同语言和文化对于隐喻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翻译者需要在准确表达科技术语隐喻意义的考虑如何让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
本文探讨了隐喻在科技术语翻译中的应用、对翻译的影响、如何准确表达科技术语中的隐喻意义,以及常见的科技术语隐喻案例。
结论指出,在科技领域中,隐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翻译者需要重视隐喻的传达,以确保信息准确且易于理解。
【关键词】科技术语、隐喻、翻译、现象、影响、准确表达、案例、挑战、重要性、传达、科技领域、翻译者1. 引言1.1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是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来传达特定的含义或概念。
在科技领域中,隐喻常常被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或复杂的技术原理。
隐喻在翻译中往往会造成困难,因为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原意无法准确传达。
在科技翻译中,准确理解和传达隐喻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翻译者忽略了原文中的隐喻,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准确或误解,影响读者对技术内容的理解。
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中的隐喻,并且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确保隐喻的意义得以传达。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隐喻在科技术语翻译中的应用,讨论隐喻对科技术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准确表达科技术语中的隐喻意义。
我们还会列举一些常见的科技术语隐喻案例,并探讨科技术语翻译中隐喻的挑战。
最终,我们将强调科技领域中隐喻的重要性,呼吁科技翻译者重视隐喻的传达,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2. 正文2.1 隐喻在科技术语翻译中的应用隐喻在科技术语翻译中的应用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在科技领域中,隐喻常常用来解释抽象或复杂的概念,使之更容易理解。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科技技术语是描述和讨论科学技术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术语。
由于科技技术语的特殊性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隐喻现象。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借用某个词语或词组的本义或隐含意义,将某一概念或事物与另一概念或事物进行比较或联系,以表达出更深刻、更丰富的含义。
在科技技术语的翻译中,隐喻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技术语中常常使用抽象的术语和概念来描述具体事物或现象。
计算机领域中经常使用“存储”、“传输”、“处理”等词语来描述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
翻译时,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术语和概念,译者常常会使用隐喻来将其转化为更具体、更通俗的词语。
将“存储”翻译为“保存”、“储存”等词语,将“传输”翻译为“传递”、“传送”等词语,将“处理”翻译为“处理”、“处理”等词语。
通过这种方式,译者可以有效地传达科技技术的含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科技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科技技术语中常常使用具体事物或现象来隐喻抽象概念和原理。
人工智能领域中经常使用“神经网络”来描述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
翻译时,译者可以借用隐喻来将“神经网络”翻译为“神经网络”、“脑模型”等词语,通过与读者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一抽象概念。
类似地,译者还可以借用隐喻来描述其他科技技术中的抽象概念,从而使译文更具有形象性和可理解性。
在科技技术语的翻译中,隐喻现象是常见的现象。
通过使用隐喻,译者可以将科技技术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更具体、更通俗的词语,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技技术的含义。
隐喻也可以帮助译者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更通俗、更常见的词语,提高读者对科技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译者在科技技术语的翻译中应当充分利用隐喻的力量,使译文更加准确、通顺和易懂。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一)隐喻从词源角度看。
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
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
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
—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
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
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
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
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
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
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
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
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
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
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
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
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
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If a window freezes on your screen, press Ctrl+Alt+Del.(All three keys at the same time) • 译文:如果你电脑屏幕上的窗口不响应了,就按下 “Ctrl+Alt+Del”键(三个键同时按),调用任务 管理器。 • 分析:文中使用freeze(冻结)一词,这里可以引申 翻译为(不响应),十分形象,,其整个句子涵义 通俗易懂。
• 4) The confidence will have to be serene(平静的) to carry the Japanese through what looks to be years of headlines and television coverage for the WestGerman. • 译文:日本人的这种信心必须十分坚定,才能使他们心 平气和地度过最近几年,因为看起来,在这几年中,西 德人将在报纸和电视报道中大出风头。 • 分析:句中headline本意为“标题、头条”,这里意译 为“报纸”,这是为了和后面的television搭配。符合逻 辑习惯,所以采用意译。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arch,7th 2013
目录
一、隐喻的来源和含义
二、关于隐喻的例句 三、科技领域中的隐喻词汇
一、隐喻的来源及含义
• 从词源角度看,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 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 所以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一种 运动,一种转换。 • 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定义为:隐喻是一个陌生的 名词性词的转换,不是从“种”到“类”,就是 “类”转换到“种”,或者从一个“类”转换到 另一个“类”。
• 译文:这就是说,传统的程序设计之所以可被称为单线 索的,是因为程序员在其小心地设计一个接一个的指令 时,只负责管理一个单线索。
• 分析 :“careful”和“journey”都是用来指人的 ,在原句中用 的主语为 “it”,显然把“single thread ”隐喻成了人 ,译文中 “journey”没有被译出 原主语“it”被转换成“程序员”。这并 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且使译文变的更加符合中问 逻辑。
一、隐喻的来源和含义
•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 、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 文化行为。 •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 的系统映射,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 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 问题。 具体的概念域
• 5)In actual practice, however, several variations(变 化) have crept into high-level languages so that no high-level language is totally portable(轻便的,便携 的) to all the computer systems with a complier(编 译器) for the language in question. • 译文:然而,实际上,某些变化已悄悄进入高级语言 中,这使得没有一种高级语言对于带有该语言编辑程序 的所有计算机系统是完全可以轻易移植的。
• 注:creep 蠕变,爬行 • creep into 开始发生于 • in question 讨论中的,考虑中的
• 6)Reusability(可重复性) can be a mixed blessing for users, too, as a programmer has to be able to find the object he needs. • 译文:对于用户来说,可重复利用性也可能是一件好坏 难说的事情,因为程序员必须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对象 。 • 分析: a mixed blessing直译为“一个混合的恩惠”,读 者会不知所云。纵观上下文,将它意译为“一件好坏难 说的事情”,可使作者的意图简单明了,读者也乐于接 受。
隐喻概念投射
抽象的概念域
二、关于隐喻的例句
• 1) This means that traditional programming could thus be called single threaded because the program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only a single thread during its careful journey from one instruction(指令)to the next.
• 7)This brief tour will get your feet wet. By the time you acquaint yourself with Window 95 here, you will be prepared for the everyday tasks. • 译文:简短的浏览使你初涉门径,等你熟悉了 Windows95以后,你就为每天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 (简要的浏览会让你身临其境,实际体验一番。) • 注:Jump in and get your feet wet. 这个俗语的意思就 是:到实践中去学习取得经验。
• 3)The latest finding will fuel(供以燃料) the debate over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those crops by giving both sides more ammunition(弹药)。 • 译文:最新的发现给辩论双方提供了充分的辩词和论 据,从而使得有关那些农作物的环境安全的辩论变得 更加激烈。 • 分析:fuel本意为供给燃料, ammunition本意为弹药 。这里很显然是将辩论双方隐喻为了发动机和武器。 如果直译未免有些生涩,为了适应汉语读者的表达习 惯,便于汉语读者的理解和译文的流畅,这里采用意 译,在此翻译为“为……提供辩词和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