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 经济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00章--绪论
经济法(第二版)(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经济法(第二版)(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https://img.taocdn.com/s3/m/662b941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d.png)
成书过程
《经济法(第二版)》由严成根、蔡文芬任主编,虞根松、王经德任副主编,严成根负责审稿。修订分工如 下:合肥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严成根副院长(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一章);安徽三联学院工商系蔡文芬副主任 (第十章、第十二章);合肥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汤邦胜(第一章、第四章);合肥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虞根松(第 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安徽三联学院政法系王经德(第八章、第九章、第一三章) 。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经济法(第二版)》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括习题答案、教学课件等 。
教材特色
1、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以案例导入,凸显本书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2、结构严谨、材料丰富、重点明确,凸显该教材的罗辑性和科学性。 3、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编,重在对经济法应用能力的培养,凸显应用性 。
经济法(第二版)(2011年高等教 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经济法(第二版)》是由严成根、蔡文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 该教材既适用于高等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经济类专业和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以作为经济管理干部 的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料。
作者简介
严成根:男,1964年6月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具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 职资格。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合肥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
马工程《经济法学》教学课件
![马工程《经济法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dc9e467f1922791788e862.png)
(四)经济法体系内部两类规范的紧密联系 在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非典
型性的宏观调控法规范和市场规制法规范,作为“二元结构” 的“中间地带”,也逐渐变得重要,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 法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法作为一个统一的部门法的地位更 为牢固。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学》教学课件
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经济法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 响对经济法学诸多理论的认识。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 能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法的调 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如何界定,调整对象的具体 界定,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联。 3、研究方法:以调整对象为基础,对经济法规范进行分类,运用系统分析
方法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经济法体系的构成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经济法体系的层级结构:
第一层结构: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 第二层结构:由亚部门法组成,“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 第三层结构:每个亚部门法进一步分为成的若干小的部门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宏观调控的目标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宏观调控手段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宏观调控法的语词和定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宏观调控法的定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宗旨和原则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经济法(第二版)全套课件马工程(2024)
![国际经济法(第二版)全套课件马工程(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d56db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a.png)
国际金融监管
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跨境 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2024/1/30
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和处 置机制,防范国际金融风 险。
反洗钱与反恐融资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洗钱 和恐怖融资等非法金融活 动。
22
06
国际税法
Chapter
2024/1/30
Hale Waihona Puke 23税收管辖权与国际重复征税
9
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法律制度
2024/1/30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种类和特点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包括汇付、托收、信用证等。不同支付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汇付方式简单 快捷但风险较高,信用证方式相对安全但成本较高。
国际贸易结算的法律制度
国际贸易结算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当事人,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交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这 些法律制度包括票据法、托收统一规则、信用证统一惯例等。
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的风险防范
在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过程中,买卖双方需要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交易风险。这些措施包括选择 信誉良好的交易对手、采用安全的支付方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
10
03
国际技术贸易法
Chapter
2024/1/30
11
国际技术许可协议法律制度
1 2
技术许可协议的概念和种类
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
各国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 全球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01 02 03 04
2024/1/30
平等互利原则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应平等 对待,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利共赢。
尊重国家社会制度原则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应尊重各国 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不 干涉他国内政。
经济法学(第二版)全套课件
![经济法学(第二版)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eebe03e518964bcf847c5e.png)
和集中体现。经济法的其他各种属性和特征都同
国家调节相关,并可以从此中引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经 济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
法
定义:经济法是 调整国家经济关系 ,
实现国家经济调节意志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任务与作用
调整对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法产生和形成独立部门法的社会根源, 在于生产高度社会化引起的社会经济调节机制和 现代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调节机制和国家经 济职能的形成和发达。由此产生对于规范国家经 济调节的法律部门的需要,经济法于是应运而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经 济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经 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法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自身运行的结果
生产社会化
国家组织实施的结果
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
国家经济职能
国家组织经济的需要
规制国家调节权
经济法
保障国家管理权 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经 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经 济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法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经济调节之法,其调整对 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有关主体 之间的社会关系,即国家经济调节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经 济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马工程《经济法学》张守文课件第01章__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
![马工程《经济法学》张守文课件第01章__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73c9bfd84868762caaed5be.png)
二、经济法的定义
(三)经济法的现代性
1、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
• 经济法追求一种从资源配置到财富分配,从调整手段到调整目标的 整体“和谐”或“协调”,是其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精神。
2、产生基础上的现代性
• 从总体上看,经济法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以及 需由新兴部门法加以解决的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存在。
本章教学重难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的内涵与表现,以及经济 法发展的特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二、经济法的定义 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概念与调整对象的关联
• 基本的定义公式为“某某法是调整某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某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但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所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却各不相同。
《经济法学》教学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 第二节 经济法的历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经济法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 响对经济法学诸多理论的认识。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 能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法的调 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如何界定,调整对象的具体 界定,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法的调整对象
(四)调整对象的具体界定
•市场失灵——结构失衡——经济失衡——宏观调控——政府失灵——依 法调控——宏观调控法 •市场失灵——竞争失效——市场失序——市场规制——政府失灵——依 法规制——市场规制法 •因此,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宏观调控关系,一类是市场 规制关系(可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或合称为“调制关系”)。 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最简单地说就是“调制关系”。 • 宏观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计划调控关系; • 市场规制关系:反垄断关系、反不正当竞争关系、消费者保护关系。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639b3729ec3d5bbfd0a74f5.png)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章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法第五章国际贸易支付法第六章国际货物贸易管理法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法第八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技术贸易管理法第九章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第十章国际投资的国内法制第十一章促进与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第十二章国际货币法第十三章国际银行法第十四章国际证券法第十五章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第十六章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第十七章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国际经济法[沈工大2017、2016年研]答: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在国际领域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狭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则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与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与他国或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是指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具有多层次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2跨国公司[山东科大2015年研;北理2008年研;中南财大20 07年研;武大2000年研]答: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等,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具有如下特征: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3IMF[苏州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 7日成立的普遍性国际经济组织。
马工程教材经济法学重点总结
![马工程教材经济法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b1a946b960590c69fc37608.png)
第一章:1.经济法概念: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即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产生因素:(1)经济因素:法律是经济关系的记载和表述。
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经济因素.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人的社会关系核心是经济关系,人的社会矛盾集中于经济利益冲突。
这就决定了经济关系从来就是法律所要调整的重要对象,法律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利益的准则。
无论何种经济形式都需要相应的法律规则;经济形势不同,其法律规则也就不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普遍存在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它们构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市场经济是经济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立足、扎根市场经济,经济法才能安身立命。
(2)政治因素: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因素,向来处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核心地位。
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国家权力、国家干预及其限制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对法律有着直接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干预更具自觉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当然也理应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确认和规范国家干预的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履行其基本职责所必需的法律依据。
(3)社会因素:法律历来被视为“善良公平之术”,“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宗旨和使命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负有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如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
但国家要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职能,必须有法可依、依法进行,实现法治化,这就要求制定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
经济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的重要构成要件。
(4)法律因素:法律发展史表明,法律部门的产生呈现这样的规律:一是客观上存在一种社会关系需要某种法律部门调整;二是这种社会关系应先有已有法律部门去调整,只有当它们不能或不宜调整时,才有必要产生新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的产生也是如此。
市场经济形成了一种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这种社会具有普遍性,内在地需要国家干预。
而已有的法律部门各有其定位和职能,它们不能或不宜对这种社会关予以调整,于是出现了“法律空白”,需要新兴的法律部门予以弥补。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639b3729ec3d5bbfd0a74f5.png)
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马工程《国际经济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章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法第五章国际贸易支付法第六章国际货物贸易管理法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法第八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技术贸易管理法第九章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第十章国际投资的国内法制第十一章促进与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第十二章国际货币法第十三章国际银行法第十四章国际证券法第十五章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第十六章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第十七章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国际经济法[沈工大2017、2016年研]答: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在国际领域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狭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则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与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与他国或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是指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具有多层次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2跨国公司[山东科大2015年研;北理2008年研;中南财大20 07年研;武大2000年研]答: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等,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具有如下特征: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3IMF[苏州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 7日成立的普遍性国际经济组织。
马工程《管理学》配套习题(PDF版:13章)00绪论
![马工程《管理学》配套习题(PDF版:13章)00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f445929cc850ad02df8041be.png)
第0章绪论一、判断题1.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时代背景不同,环境特征不同,管理活动的规律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人类管理活动的进行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3.通过控制,管理成为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创新,管理过程表现为这个循环的螺旋上升。
()4.中国古代先哲的这些思考虽然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但对当今微观组织的管理仍可提供重要的启迪。
()5.描述人的活动的任何文字材料,只要我们用心去读,都有可能让我们收获管理的启示。
()6.研究和学习管理学,只是为了抽象和掌握管理的一般规律,了解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7.管理学是在总结大量前人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科学结论。
()8.用马克思主文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管理学研究和学习,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去探讨管理理论的一般抽象与具体运用的关系,去思考作为管理对象的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的关系。
()二、填空题1.控制保证了决策选择的活动能按预定的规则有秩序地进行。
秩序是获得效率的__________。
2.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是由____________的过程特点决定的。
3.把____________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____________已成为企业经营与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变量。
5.管理学习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可能帮助我们填补实践缺憾,在此基础上引发的思维沉淀也因而可以提升我们在直觉基础上判断的正确性。
6.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____________为基本指导。
经济法学(第二版)全套课件
![经济法学(第二版)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eebe03e518964bcf847c5e.png)
50098_经济法学(第二版)马工程PPT课件
![50098_经济法学(第二版)马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a1c250cc175527072208b6.png)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 第二节 经济法的历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经济法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 响对经济法学诸多理论的认识。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 能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法的调 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如何界定,调整对象的具体 界定,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经济法的体系 第二节 经济法的与其他各章的联系:第一章已经从内涵的角度回答了 经济法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章内容从外延及外部 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寻找答案。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经济法体系的界定;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和辅助渊源;经济法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关 系等问题。
(二)界定调整对象的重要意义
(1)调整对象是整个经济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2)经济法存在的价值,以及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亦取决于对其调整对象
的界定。
(3)再次,经济法的主体类型,以及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制度安排,
也都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直接相关,并由此直接影响经济法的法治建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法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1、从“非常态法”到“常态法” • 2、从“战时法”到“平时法” • 3、从“边缘法”到“基干法” • 4、从“一元体系”到“二元体系” • 5、从“差异”走向“互鉴”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法学》教学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教社马工程民法学(第二版)上册教学课件01-04
![高教社马工程民法学(第二版)上册教学课件01-04](https://img.taocdn.com/s3/m/0d9a892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a.png)
意思表示的撤回
指意思表示在发出以后、到达意思表示的受领人之前,表意人将其意思表示撤回 。
意思表示的撤销
指意思表示在发出并生效以后,表意人又撤销其意思表示。
《民法学》
第二节 意思表示
(四)意思表示的解释
意思表示解释的概念
意思表示解释
指在意思表示不清楚、不明确而发生 争议的情况下,法院或仲裁机构对意 思表示进行的解释。
第一编 第四章
第二节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解释的规则
第一编 第四章
对用语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进行解释 整体解释 目的解释 习惯解释 依据诚信原则解释
《民法学》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第一编 第四章
《民法学》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法学》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第一编 第四章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 事 法 律 行 为 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 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学》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第一编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学》
第一编 第四章
第二节 意思表示
第一编 第四章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
非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
采取电子数据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
《民法学》
第二节 意思表示
第一编 第四章
(三)意思表示的效果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 意思表示一旦发出,即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 这种拘束力针对意思表示的发出者和受领人双方 。
高教社马工程民法学(第二版)上册教学课件02-03
![高教社马工程民法学(第二版)上册教学课件02-03](https://img.taocdn.com/s3/m/5d56837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7.png)
所有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所有权的主体为所有权人及除所有权人以外的义务人 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有体物 所有权是独占的支配权 所有权是无期限限制的权利 所有权是完全物权
《民法学》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二、所有权的限制
所 有 权 的 限 制 指法律对所有权作出的必要限制。
第二编 第三章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四节 所有权的取得
第四节 所有权的取得
第二编 第三章
《民法学》
第四节 所有权的取得
第二编 第三章
一、所有权取得的原因
所有权的取得
指民事主体获得所有权的合法方式和根据。所有权的取得必须是合法的,否则,不 受法律的承认与保护。
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
原 始 取 得 指根据法律规定最初取得财产的所有权或不依赖于原所有权 人的意志而取得财产的所有权。
——《民法典》第321条第2款
第四节 所有权的取得
第二编 第三章
(二)征收
征 收 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通过行使征收权,在依法给予补偿的前提下,将 组织或者个人的财产移转给国家所有。
征收≠征用
征收应当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征收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 征收的主体是国家 征收是移转所有权的行为
征收必须依法作出补偿 征收的对象主要是不动产
集体所有权具有如下特征:
集体所有权没有全国性统一主体,各个劳动群众集体组织都是独立的集体所有权主体 集体所有权的客体是指属于该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 集体所有权的内容是指集体所有权的各项权能。为了国家利益,集体某些权能受到限制 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依法实行民主管理
《民法学》
第三节 所有权的分类
国家所有权具有如下特征:
马工程 经济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00章--绪论
![马工程 经济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00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a53e3ca6c30c2259019ef3.png)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许多国家,经济法学的产生,要滞后于经济法规范 或经济法制度的产生。
经济法学的发展,在地域上并不均衡,但是上述不均 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均衡。在实行市场经济的 国家,实际上都有以实质意义的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法学。此外,经济法学不仅在市场经济国家存在 ,在计划经济国家也有相关研究。
尽管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诸多因素,对经济 法学的研究可能会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但随着市场经 济的深入发展,各国在经济法学的一些基本方面,会 存在很多基本共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节 经济法学的体系
经济法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分论
本体论 发生论 价值论 规范论 运行论 范畴论
上述的总论和分论,构成了经济法学体系基本的“二元结构”
从哲学与科学的二分法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哲学方法 和科学方法两大类,其中,哲学方法主要是指马克思 主义哲学提供的方法论指导,科学方法又可分为一般 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的基本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贯穿于本书的 各个部分。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普遍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全面揭示相关矛 盾,对于认识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具有极其重要 的价值。
高等教育出版社
框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节 经济法学的体系
经济法分论
《经济法(第2版)》教学大纲
![《经济法(第2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efffe887c24028905fc339.png)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经济法律的专业知识与基本原理,以更切实地合法从事经营活动,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市场规则日趋完善,法律制度对企业管理与决策活动的重要影响已不容忽视。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迫切需要了解企业法律环境的特点,熟悉主要经济法规的核心内容,学会有效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为基础,以企业法律权利行使与保护为核心,以如何避免出现法律纠纷及出现法律纠纷后如何解决为主线,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南,使其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判断什么时候需要法律专家的帮助,什么时候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对象是具有从事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他们所接受的是系统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训练,同时也要掌握基本的经济法知识,以了解相关经济法规对企业管理与决策活动的影响,但具体的法律事务仍然需要律师或法律顾问代劳。
考虑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以及通常没有机会接受系统法学训练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少而精”,避免过多的法律专业概念与术语,教学重点是经济法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应用,从法律与经营结合的角度阐述经济法律制度的目标、效率与意义,注重法律原理及原则的指导意义而非具体法律条文的释义,强调在经营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法律规则的约束作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包括:经济法律的基础知识、企业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及经济纠纷处理的法律制度。
[能力目标]通过《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较全面掌握《经济法》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在掌握《经济法》原理的前提下,具有相关法律持续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