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求两个数和其中一个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求两个因子和其中一个因子的乘积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有括号的公式,先数括号内侧,再数括号外侧。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6、租船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 讲义
总复习总复习——四则运算本学期内容总结:{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计算的话相信大家都会,但它们表示的意义以及什么时候使用哪种运算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例1、加、减、乘、除的概念(1)(),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已知的加数叫做(),未知的加数叫做()。
(3)()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得的数叫做()。
(4)()叫做除法。
例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的关系:(2)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①()②()②()③()(3)乘法各部分的关系:(4)除法各部分的关系:①()①()②()②()③()(5)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例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往()运算,先算()法,再算加减法()。
例4、括号有()括号、()括号、()括号,分别写作()、()、()。
例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①: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式子。
从()往()运算,先算()括号的,再算()括号的,最后算()括号的。
步骤②:没有括号,也要从()往()运算。
先算()法,后算()法。
例6、在计算(200-36×47)÷44时,先算(),再算(),最后算()法,结果是()。
例7、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例8、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例9、与0相关的性质(1)一个数加上0,得()。
例如:5+0=5,9+0=9 。
(2)一个数减去0,得()。
例如:5-0=5,9-0=9 。
(3)当被减数等于减数,它们的差等于()。
例如:5-5=(),9-9=()。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0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知识点0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知识点0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知识点0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知识点05: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2. 0不能作除数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
小学数学-有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小数的加减法》专题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小数的加减法》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两个数相加,一个数增加1.4,另一个数减少0.7,和()。
A.增加2.1B.增加0.7C.减少0.7二、填空题皮皮在用竖式计算两个一位小数的加法时,把数位从前面对齐了,得到的结果是67.7,如图,正确的结果是(________)。
三、判断题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________四、其他计算列竖式计算.3.1−1.9= 5.6+2.3=7.8+4.3=9.4−6.5= 2.6+4.9= 6.1−5.3=五、连线题蜜蜂采蜜。
(连一连)六、选择题下列算式中,得数小于1的是()。
A.3.6−2.8B.0.6+0.9C.4.2−2.7下列各数中,与10最接近的是().A.9.98B.10.101C.9.99D.10.001甲−3.8=乙−0.8,则甲()乙.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小明用竖式计算1.68加一个一位小数时,把数的末尾对齐了,结果得到2.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A.0.52B.3.88C.6.88D.1.16两个小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2,另一个加数减少5.8,和()。
A.增加4.6B.增加7C.减少4.6D.减少7甲数比乙数多1.89,甲数是12.03,乙数是()A.13.92B.9.14C.10.14D.9.41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多4.3,比乙数多1.07,则甲数比乙数少().A.3.23B.5.37C.2.238.465−4.365的得数中的0()。
A.可以去掉B.不能去掉C.不能确定小华在计算1.39加一个一位小数时,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该是()A.5.89B.4.5C.0.45D.5.27计算3−2.75+时,比较合理的方法是()A.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B.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七、填空题奇思在计算13.5+A时,把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得出的结果是19.3,正确的结果是(________)。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八章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经典例题】例1: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A、82分B、86分C、87分D、88分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女生的平均成绩×1+男生的平均成绩×3=全班平均成绩×4,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列并解方程即可.解: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因为总成绩不变,由题意得,x×1+3×80=82×(1+3),x+240=328,x=328-240,x=88;或:[82×(1+3)-80×3]÷1,=(328-240)÷1,=88(分);答: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8分.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全班的总成绩和男生的总成绩,然后求出女生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女生的平均成绩.2.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点评:此题是典型的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例2: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分别是14元、10元、8元.现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在一起,问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多少元?分析:用三种糖混合糖的总钱数除以总千克数就是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再用平均价乘2千克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是:(14×4+10×3+8×5)÷(4+3+5),=126÷12,=10.5(元),买2千克混合糖果的价钱是:10.5×2=21(元),答: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21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那2千克混合糖的价钱即可求出.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4.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2.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6,最小的是18.下面的数中,()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30B.23C.123.体操队原来有8名队员,平均体重35千克,现在增加1名体重是38千克的队员,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是()A.35千克B.比35千克多一些C.比35千克少一些D.无法确定4.天利家园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节能灯,赵阿姨家上半年节约用电40.2千瓦时,王伯伯家第三季度共节约18千瓦时.()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A.王伯伯家B.赵阿姨家C.两家一样多5.明明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语文96分,数学是()分.A.90B.95C.986.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7.踢毽子比赛,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多B.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少C.小红和小丽踢的个数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谁踢得多8.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二.填空题(共8小题)9.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10.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和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11.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厘米.12.西西期末三门功课,语文、英语平均分数是94分,要想平均分数提高2分,他的数学应考分.13.一桶水,需要2个人一起抬.3个人要把水从离家18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个人要抬米.14.四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其中7名同学的成绩如下:80,90,80,76,74,80,80(单位: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分.15.王大伯攒了一箱鸭蛋,共50个.他任意取出5个鸭蛋称得质量分别为76g、86g、81g、74g、83g,这箱鸭蛋大约重千克.16.3个数的平均数为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这时3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7.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则A>丙.(判断对错)19.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20.一分钟跳绳,小丽前两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三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三次应跳135下(判断对错)21.小亮身高150cm,他在平均水深135cm的河中游泳,不会有危险.(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辆汽车前2小时一共行160千米,后2小时分别行了70千米和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一批货物重9.8吨,运走了3.5吨.剩下的分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25.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共有912名学生,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6.小明计划8天读完一本114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39页.如果要按计划读完,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27.小萱、小丽、小红、小含四名同学,他们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五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8.小文参加舞蹈比赛,7位评委的打分分别是:89分、99分、64分、90分、95分、88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文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分析】因为在一组数中有最大的数,也有最小的数,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30、23和12中只有23是大于18小于26的数,所以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3.【分析】根据题意,用35乘8,求出体操队原来有8个队员的总体重,再加上38千克,即可求出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用现在体操队员的总重量除以总人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5×8+38)÷(8+1)=318÷9≈35.3(千克)35.3>35答: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35千克多一些.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分析】首先用40.2除以6,求出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然后用18除以(3×3)求出王伯伯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最后比较大小,判断出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即可.【解答】解:40.2÷6=6.7(千瓦时)18÷(3×3)=18÷9=2(千瓦时)6.7>2答: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应用.5.【分析】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和英语成绩之和就是数学的成绩.【解答】解:95×3﹣(96+91)=285﹣187=98(分)答:数学得了98分.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计算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用平均分乘科数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6.【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所以,要反应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选折线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统计图的特点.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平均数只是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虽然知道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比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多,但是平均数只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所以无法确定谁踢得多.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8.【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答案为:单式,复式,多少.【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分类和特点进行解答.11.【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底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解答】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160÷40×0.5=2(厘米),故答案为:320,2.【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2.【分析】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以及语文、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数学成绩.【解答】解:(94+2)×3﹣94×2=96×3﹣188=288﹣188=100(分)答:他的数学应考100分.故答案为:10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语文、英语的成绩即可.13.【分析】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180×2=360米,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360除以3就是平均每人要抬水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2÷3=360÷3=120(米)答:平均每人要抬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理解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2个180米,而不是1个180米.14.【分析】先求出7名同学的的总成绩,再用总成绩除以7,即得他们的平均成绩.【解答】解:(80+90+80+76+74+80+80)÷7=560÷7=80(分)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0分.故答案为:8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总数÷份数.15.【分析】用这5个鸭蛋的总克数除以5就是这5个鸭蛋平均每个的克数;再用平均每个的克数乘50后换算单位即可求得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多少千克.【解答】解:(76+86+81+74+83)÷5=400÷5=80(克)80×50=4000(克)4000克=4千克答: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4千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记住总数、个数及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6.【分析】先用原来的平均数乘3,先求出原来3个数的和,同理再求出后来3个数的和,两次和的差就是9比原数多了多少,进而求出原数.【解答】解:11×3﹣10×3=33﹣30=39﹣3=6答: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6.故答案为:6.【点评】解决本题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求出和的变化,从而得出改动的数是怎么变化的,从而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8.【分析】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由此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由此可知,甲数最大,丙数最小,那么:甲>A>丙;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19.【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20.【分析】要求小丽第三次应跳多少下,根据题意,先求出三次跳绳的总次数,然后求出前两次跳绳的总次数,用三次跳的总次数﹣前两次跳的总次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25×3﹣120×2=375﹣240=135(下)答:她第三次应跳135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平均数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做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出前后数量间的关系,进而列式解答即可得出结论.21.【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50厘米,下水游泳可能存在危险,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35厘米,甚至超过150厘米,所以小亮下水游泳可能有危险,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的有20人;再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参加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用20人除以4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多少人;比较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的扇形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就是人数最多的,由此求解;(2)用(1)求出的总人数,分别乘各种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数,求出各种运动的人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画出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20÷40%=50(人)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锻炼的人数最多;即: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0人,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2)足球:50×20%=10(人)其它:50×30%=15(人)乒乓球:50×(1﹣40%﹣30%﹣20%)=50×10%=5(人)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篮球.【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结合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找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从而解决问题.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是(2+2)小时,总路程是(160+70+50),据此可列式解答.【解答】解:(160+70+50)÷(2+2)=(230+50)÷(2+2)=280÷4=70(千米/小时).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关系式的掌握情况.24.【分析】根据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先求出剩下了多少吨,再除以次数3,即可得出平均每次运走多少吨.【解答】解:(9.8﹣3.5)÷3=6.3÷3=2.1(吨)答:平均每次运2.1吨.【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数量,然后根据平均数问题解答即可.25.【分析】用3×8求出共有班的个数,再用共有的学生人数除以共有的班数就是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解:912÷(3×8)=912÷24=38(名)答:平均每个班有38名学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6.【分析】先用114减去39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再除以剩下的天数5就是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的页数.【解答】姐:(114﹣39)÷(8﹣3)=75÷5=15(页)答: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15页.【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关键是求出剩下的页数.27.【分析】根据题干,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则他们的身高之和是132×4=528厘米,再加上小明的身高,即可求出5个人的总身高,再除以5,就是5人的平均身高.【解答】解:(132×4+142)÷5=(528+142)÷5=670÷5=134(厘米)答:5人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28.【分析】由题意知,共有7个得分,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99、95、93、90、89、88、64.要求小文最后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分,先求得去掉一个最高分(99)和一个最低分(64)后5个得分的和是多少,再除以5即可.【解答】解:(95+93+90+89+88)÷5=455÷5=91(分)答:小文的平均得分是91分.【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
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那么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那么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二章 观察物体(二)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观察物体(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长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展开图形如下情况:【经典例题】1.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A.B.C.D.【分析】通过对这四个展开图的分析观察,和动手实践,发现A、C、D沿着虚线都不能围成长方体,只有B可以围成长方体.【解答】解: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B;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长方体的A展开图,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哪些面是相对的.2.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展开图形如下情况:【经典例题】2.图中的小正方形一样大,把它折成立方体,在这个立方体中,阴影部分相对的面的号码是3.【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由此可知,在折成的立方体中,阴影部分相对的面的号码是3,故答案为:3.【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展开图属于哪种类型,用折回正方体的方法找答案.3.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视图定义: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称的角叫做视角.我们把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盲区.【经典例题】3.如图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分析】由图观察可知,由图观察可知,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情形是①看到的是⑥,②看到的是⑤,图形③看到的是⑥,图形④看到的是⑦.【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是一个无盖的纸盒,下面()号图是这个纸盒的展开图.A.B.C.D.2.将如图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A.B.C.D.3.下面的图形()能折叠成长方体.A.B.C.4.把如图的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如果B面在底面,那么()面在上面.A.D B.C C.E D.A5.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A.B.C.6.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是()A.B.C.D.7.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中,哪两个物体从上面看的形状相同()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8.下面()图形沿虚线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A.B.C.9.图一是一个正方体,它展开有6个面,图二给出了其中的5个面,请从图三①~④的位置中选择一个面,补成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面是()A.①B.②C.③D.④10.一个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如图,单位: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计算B.35平方厘米C.21平方厘米D.15平方厘米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所示这个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面在上面,面在后面.1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如果图中“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右面是“”字.13.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长方体的长是cm,宽是cm,高是cm.14.★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5.下面各组都是用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下面四组图中,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16.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17.仓库里有若干棱长都是5dm的正方体纸箱,拼成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18.根据如图长方体的展开图,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如图图形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判断对错)20.同样高的物体,在同一光源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越长.(判断对错)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判断对错)22.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判断对错)23.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不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24.如图,是由方块组成的图形的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这样的图形最多需要多少方块?最少需要多少方块?25.如图是3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纸盒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26.(1)小兔奇奇现在的样子能看到桌子上的萝卜吗?若能看到水果,它能看到几个苹果?看到几个梨?(2)它站在凳子上能看到桌子上所有的水果吗?五.操作题(共2小题)27.如图分别是明明、丁丁、爸爸和妈妈所看到物体的形状,请你在物体旁边标出另外三个人所在的位置.28.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六.解答题(共2小题)29.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30.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一个无盖的纸盒,是由5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展开图是5个面,再根据立体图形的形状可以确定它的展开图是B的形状.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2.【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与箭头相邻的不能是黑色三角形,由此可以判断第2幅是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与箭头相邻的不能是黑色三角形;A、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B、箭头与黑色三角形不相邻,所以符合;C、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D、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3.【分析】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A、B、C都是长方体展开图的“1 4 1”结构,但A、B相对的面不完全相同,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C是长方体的展开图.【解答】解:图A、图B不符合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C是长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展开图,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图意,把如图的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则A和F相对,E和C相对,D和B相对,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果B面在底面,那么D面在上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长方体特征的运用,准确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居中1个(不符合题意);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1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C图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不符合题意).【解答】解: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6.【分析】照相机离景物越远,拍摄以的景物越小,拍摄到画面内容越全面,反之,拍摄到景物越大,甚至不能拍摄到全景.据此即可把这四幅照片按拍摄由远到近排列,找出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一幅.【解答】解: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由远到近: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是故选:D.【点评】关键明白:照相机离景物越远,拍摄以的景物越小,拍摄到画面内容越全面,反之,拍摄到景物越大,甚至不能拍摄到全景.7.【分析】图①从上面能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图②从上面能看到一行3个正方形;图③从上面能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由此可知,图①与图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解答】解:如图图①与图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一行2个正方形.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8.【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A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C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3﹣3”结构,都能折叠成正方体;B图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不能折叠成正方体.【解答】解:、能折叠成正方体;不能折叠成正方体.故选:B.【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9.【分析】正方体展开图有6个面,图二是图一展开图的一部分,少一个面.在图二的下面与上行中的任一个面对齐画补上一个面,即可组成正方体体展开图的“1﹣4﹣1”结构.【解答】解:图一是一个正方体,它展开有6个面,图二给出了其中的5个面,从图三①~④的位置中选择一个面,补成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下图).故选:C.【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10.【分析】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7×3=21(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1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将下图长方体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A面与F面相对,B面与D面相对,C面与E面相对;如果F面在前面,B面在左面,上面的应该是E面,A面在后面;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折成一个长方体,A面与F面相对,B面与D面相对,C面与E面相对;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C或E面在上面,A面在后面.故答案为:C或E,A.【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展开图,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12.【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以及题意解题,把“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然后把平面展开图折成正方体,然后看“构”相对面.【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构”与面“谐”相对,所以如果图中“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右面是“谐”字.故答案为:谐.【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问题,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3.【分析】右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高可以直接看出,而宽需要计算,由图可以看出,2个长与2个宽之和是60厘米,长已知,由此可以计算出宽.【解答】解: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60﹣25×2)÷2=(60﹣50)÷2=10÷2=5(cm)高是40cm答: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5cm,高是40cm.故答案为:25,5,40.【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长方体展开图的认识.长、宽、高均不相等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分“1﹣4﹣1”型,有27种;“1﹣3﹣2”型,18种;“2﹣2﹣2”型,6种;“3﹣3”型,3种,共计54种.要比正方体展开图复杂.14.【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此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正方体后,以1下底,4为上底,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1、3、5)、(1、2、6)、(1、3、6)、(4、2、5)、(4、2、6)、(4、3、5)、(4、3、6).由此可知,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时最小.【解答】解: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2+5=8.故答案为:8.【点评】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如图剪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标数字,再折成正方体后,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哪三个数字.15.【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C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一列2个正方形.D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图.【解答】解: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6.【分析】以路灯光源的端点,过杆子顶端画射线与地面相交,杆子、射线、地面线段组成三角形,地面线段长为杆子影长.离杆子越近,射线与杆子组成的夹角越小,影子越知,反之,影子越长.【解答】解:如图(黑色粗条表示杆子离路灯不同距离的影子).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故答案为:长.【点评】同样高的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17.【分析】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由4个正方形呈“田”字形,不论从其他面看如何,这些纸箱的占地面就是4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已知,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 =a2”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再乘4就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解答】解:52×4=25×4=100(dm2)答: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100dm2.故答案为:100dm2.【点评】关键是明白: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是这堆纸箱占地的形状.18.【分析】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7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7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故答案为:17、8、5.【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及应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图1和图3都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型,图2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解答】解: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1和图3都属于正方体展开图,图2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故答案为:×.【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20.【分析】以光源为端点,过物体顶端作射线,射线与地的交点到物体的线段为物体的影子,离光源越远,光线与物体的夹角越大,另一直角边越长,即影子越长,反之,影子越短.【解答】解:如图样高的物体,在同一光源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越长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不难,晚上可以到路灯下体验一下.21.【分析】俗话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意思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看的范围越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解答】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根据生活实际,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是这个意思.22.【分析】这是长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长方体时,①面和④面相对,③面和⑥面相对,②面和⑤面相对;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长方体展开图与正方体展开图类似,不同的是正方体展开图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而长方体展开图是六个长方形(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只有相对面是全等的长方形.23.【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再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进行解答.【解答】解: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及其展开图的特征.四.应用题(共3小题)24.【分析】根据从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所用的小正方体分前、后两排,上、下两层.下层前、后排各两个,前排左边一个与后排右面一个对齐;上层前、后排最少各放1个,最多各放2个.【解答】解:如图组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要6个方块,最多需要8个方块(下图):【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25.【分析】露在外面的面由7个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先求出1个正方形的面积,再用1个正方形的面积乘7就是露在外面的面积.【解答】解:如图302×7=900×7=6300(cm2)答:露在外面的面积是6300cm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确定露在外面的是多少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26.【分析】(1)小兔子比较矮,站在桌子下面,它不能看到桌子另一边的萝卜,若能看到水果,也只能看到靠近桌边的一个苹果一个梨,据此即可解答;(2)如果站在凳子上,则它与比桌子高出一些,所以桌子上的水果就都能看见了.【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1)小兔子比较矮,站在桌子下面,它不能看到桌子另一边的萝卜,若小兔子能看到水果,也只能看到靠近桌边的一个苹果一个梨.(2)如果站在凳子上,则它与比桌子高出一些,所以桌子上的水果就都能看见了.【点评】解答此题结合生活经验,注意视觉的可视范围的正确判断.五.操作题(共2小题)27.【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妈妈看到的是侧面,球在左边;爸爸看到的是侧面,球在右边;丁丁看到的是后面,没有球;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得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相应平面图形.28.【分析】这个立体图形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上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解答】解:【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六.解答题(共2小题)29.【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兔子看到的是壶的正面,壶嘴朝右;小狗看到的是壶的后面,壶嘴朝左;小松鼠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把在中间;小猴子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嘴在中间,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30.【分析】此立方体图形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根据图中所示各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从正面能看到6个正方形,分三列,各列从左到右分别是3个、1个、2个;从左面能看到6个正方形,分三列,各列从左到右分别是3个、2个、1个.【解答】解: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2022-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四则运算》专题讲义
选择题从300里减去2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300-25)×4B.300-25×4C.300×4-25【答案】B【解析】先用25乘4求出25的4倍是多少,然后再用300减去得到的积即可。
根据分析列算式为:300-25×4。
故答案为:B。
填空题60与4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列综合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60+45)(60-45)【解析】先求出60与45的和是60+45,60与45的差是60-45,然后用得到的和与差相乘,由于先算加法和减法,所以需要给加法和减法添上小括号;据此解答即可。
根据分析列综合算式为:(60+45)×(60-45)。
故答案为:(60+45);(60-45)。
判断题一个算式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_____)【答案】√【解析】略计算题列式计算。
62与38的差与76相乘,积是多少?【答案】1824【解析】先求出62与38的差是62-38,再用得出的差与76相乘。
由于先算减法,所以需要给减法添上小括号;再根据整数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62-38)×76=24×76=1824故答案为:1824。
计算题列式计算。
从2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5与3的积,差是多少?【答案】35【解析】先求出2000除以25的商是2000÷25,15与3的积是15×3。
再用得出的商和积相减。
根据整数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000÷25-15×3=80-45=35故答案为:35。
计算题列式计算。
8乘以85加20的和,所得的积再除以42,商是多少?【答案】20【解析】最后求商,被除数是8×(85+20)的积,除数是42,据此列式解答。
8×(85+20)÷42=8×105÷42=840÷42=20故答案为:2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九章_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有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九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解答题1. 鸡兔同笼,鸡兔共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2. 班主任王老师,在期末用50元买了2.5元和1.5元的水笔共30支,准备作为优秀作业的奖品。
那么2.5元和1.5元的水彩笔各多少支?二、选择题笼子里有鸡和兔共15只,腿有44条,兔子有()只。
A.7B.8C.6某宾馆客房有3人间和2人间共15间,总共可以住39人,则该宾馆有()。
A.3人间6间,2人间9间B.3人间8间,2人间7间C.3人间9间,2人间6间六年级270人去公园游玩,一共租了10辆车.每辆大客车坐30人、小客车坐20人,所有的车刚好坐满,租用大客车()辆.A.3B.4C.6D.7“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十八头,下有五十六足,问鸡兔各几何?”,同学们,你得出的这个古代名题的结果是()A.鸡10只兔12只B.鸡10只兔8只C.鸡14只兔21只D.以上都不正确一场篮球比赛,一名队员总共投中了11个球,得了28分.他两分球投中了()个.A.4 B.5 C.6 D.7钢笔每支9元,圆珠笔每支2元,一共买了6支,花了40元,钢笔买了( )支.A.4B.3C.2100元钱买了100只鸟,大鸟3元钱一只,小鸟1元钱3只,大鸟买了()只。
A.30B.25C.75D.10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16辆,这些车一共52个轮子,小轿车有()辆。
A.9B.10C.11三、填空题把45千克油装到两种不同规格的油桶里(见下图),大、小油桶正好装满12桶,期中大油桶装了(________)桶,小油桶装了(________)桶。
笑笑买来3元一瓶的矿泉水和5元一瓶的矿泉水共12瓶,共花48元。
3元的矿泉水买了(________)瓶。
停车场里有摩托车和小轿车共20辆,共70个轮子.摩托车有________辆,小轿车有________辆.电影院在一小时内售出甲、乙两种票共30张,甲种票30元一张,乙种票25元一张,共收入840元.其中售出甲种票________张,乙种票________张。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九章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九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知识点归纳总结】鸡兔同笼方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腿法,列表法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公式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公式6:(头数x4-实际脚数)÷2=鸡公式7:4×+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公式8: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兔的脚数-(总脚数÷总只数):(总脚数÷总只数)-鸡的脚数.【经典例题】例1:鸡兔同笼,鸡兔共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假设全部是兔子,有35×4=140只脚,已知比假设少了:140-94=46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只脚,所以鸡有:46÷(4-2)=23只;兔子有:35-23=12只.解:鸡:(35×4-94)÷(4-2),=46÷2,=23(只);兔子: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例2:班主任王老师,在期末用50元买了2.5元和1.5元的水笔共30支,准备作为优秀作业的奖品.那么2.5元和1.5元的水彩笔各多少支?分析:假设30支全是2.5元的水笔,则用30×2.5=75元,这样就多75-50=25元;用25÷(2.5-1.5)=25支得出1.5元的水笔支数,进而得出2.5元的水笔数量.解:1.5元的水笔数量:25÷(2.5-1.5)=25÷1=25(支),30-25=5(支),答:2.5元的水彩笔5支,1.5元的水彩笔25支.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笼子里有鸡和兔共15只,腿有44条,兔子有()只.A.7B.8C.62.某宾馆客房有3人间和2人间共15间,总共可以住39人,则该宾馆有()A.3人间6间,2人间9间B.3人间8间,2人间7间C.3人间9间,2人间6间3.六年级270人去公园游玩,一共租了10辆车.每辆大客车坐30人、小客车坐20人,所有的车刚好坐满,租用大客车()辆.A.3B.4C.6D.74.“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十八头,下有五十六足,问鸡兔各几何?”,同学们,你得出的这个古代名题的结果是()A.鸡10只兔12只B.鸡10只兔8只C.鸡14只兔21只D.以上都不正确5.一场篮球比赛,一名队员总共投中了11个球,得了28分.他两分球投中了()个.A.4B.5C.6D.76.钢笔每支9元,圆珠笔每支2元,一共买了6支,花了40元,钢笔买了()支.A.4B.3C.27.100元钱买了100只鸟,大鸟3元钱一只,小鸟1元钱3只.大鸟买了()只.A.30B.25C.75D.108.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16辆,这些车一共52个轮子.小轿车有()辆.A.9B.10C.11二.填空题(共8小题)9.把45千克油装到两种不同规格的油桶里(见图),大、小油桶正好装满12桶,期中大油桶装了桶,小油桶装了桶.10.笑笑买来3元一瓶的矿泉水和5元一瓶的矿泉水共12瓶,共花48元.3元的矿泉水买了瓶.11.停车场里有摩托车和小轿车共20辆,共70个轮子.摩托车有辆,小轿车有辆.12.电影院在一小时内售出甲、乙两种票共30张,甲种票30元一张,乙种票25元一张,共收入840元.其中售出甲种票张,乙种票张.13.有1元和5角的硬币共18枚,一共14元,5角的硬币有枚.14.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得5分,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得到65分才能晋级,小明若想晋级,他至少要答对道题.15.体育馆内,14张乒乓球台上共有40人打球,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张.16.王老师带领五(1)班50名同学参加植树.王老师一人栽5棵,男生一人栽3棵,女生一人栽2棵,总共栽树苗120棵.请问全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名和名.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动物园里有百灵鸟和松鼠共17只,它们共有54条腿,则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判断对错)18.数学竞赛试卷共12道题,做对一题得10分,做错一题扣5分,小军全部做完了,但最后只得了90分,则他做错了6道题.(判断对错)19.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假设法..(判断对错)20.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有4辆.(判断对错)21.今有鸡兔同笼,头有27个,脚有74只,则鸡有16只,兔有11只.(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2.自行车和童车分别有多少辆?23.某公司委托搬运站送1000个玻璃花瓶,双方商定每个运费0.15元,如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计运费,还要赔偿0.95元.结果搬运站共得搬运费145.6元.搬运过程中打碎了几个玻璃花瓶?24.小李来到文具超市,发现中性笔和圆珠笔共28盒,共计306支,中性笔每盒10支,圆珠笔每盒12支,中性笔和圆珠笔各多少盒?25.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2名学生下1副象棋,6名学生下1副跳棋,恰好可以同时供120名学生活动.象棋与跳棋各有多少副?26.菜市场的停车场里停着一些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一共有42辆,共100个车轮.三轮车停了多少辆?27.一个停车场有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共13辆,它们共有36个轮子.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各有多少辆?28.五年级有108人参加了文体活动,分别是踢毽子和跳绳,踢毽子3人一组,跳绳6人一组,一共有22组,踢毽子和跳绳各有多少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假设全是兔,那么应该是15×4=60条腿,则比已知多出了60﹣44=16条腿,因为1只兔比1只鸡多4﹣2=2条腿,所以鸡的只数为16÷2=8只,进而求得兔的只数.【解答】解:假设全是兔子,则鸡就有:(15×4﹣44)÷(4﹣2)=(60﹣44)÷2=16÷2=8(只)兔有:15﹣8=7(只)答:兔子有7只.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利用假设法解答.2.【分析】假设全是3人房,则一共可以住15×3=45人,这比已知的39人多出了45﹣39=6人,因为一间3人房比1间2人房多3﹣2=1人;所以2人间一共有6间,则3人房有15﹣6=9间.【解答】解:假设全是3人房,则2人房有:(15×3﹣39)÷(3﹣2)=6÷1=6(间)则3人房有:15﹣6=9(间)答:3人间9间,2人间6间.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直接计算出正确结果,再进行选择即可.3.【分析】假设全租的是大客车,则共有的人数是10×30=300人,这和实际人数就差了300﹣270=30人,而大客车和小客车每辆差的人数是(30﹣20)人,据此可求出小客车的辆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0×30﹣270)÷(30﹣20)=(300﹣270)÷10=30÷10=3(辆)10﹣3=7(辆)答:租用大客车7辆.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4.【分析】此题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进行计算,假设全是鸡,则有:18×2=36只足,那么比实际56只足就少了56﹣36=20只足,这就是把兔子看做鸡少加的那2只足,由此可知兔子的只数为:20÷2=10只,从而即可求得鸡的只数.【解答】解:(56﹣18×2)÷(4﹣2)=(56﹣36)÷2=20÷2=10(只)18﹣10=8(只)答:鸡有8只,兔有10只.故选:D.【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来进行解答.5.【分析】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可得:3×11=33(分),比实际得的28分多:33﹣28=5(分),是因为我们把每个2分球当作了3分球,每个球算了3﹣2=1分,所以可以求出2分球的个数:5÷1=5(个),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2分球的个数:(3×11﹣28)÷(3﹣2)=5÷1=5(个)答:他两分球投中了5个.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综合应用,可以利用假设法来解答,是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规律.6.【分析】假设全是钢笔,一共需要9×6=54元,这比40元多了54﹣40=14元,这是因为每支钢笔比圆珠笔多9﹣2=7元,用多的总钱数除以每支多的钱数,即可求出圆珠笔买了几支,进而求出钢笔的支数.【解答】解:(6×9﹣40)÷(9﹣2)=14÷7=2(支)6﹣2=4(支)答:钢笔买了4支.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7.【分析】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100只大鸟需要花100×3=300(元),实际少花了300﹣100=200(元),这是因为每只大鸟比每只小鸟多花(3﹣)元,用多花的总钱数除以每只多花的钱数,即可求出小鸟的只数,进而求出大鸟的只数.【解答】解: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小鸟有:(100×3﹣100)÷(3﹣)=200÷=75(只)100﹣75=25(只)答:大鸟买了25只.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后的情况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设其中的一个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8.【分析】假设全是摩托车,则一共有轮子2×16=32个,这比已知的52个轮子少了52﹣32=20个,因为小轿车比摩托车多4﹣2=2个轮子,所以小轿车有:20÷2=10辆,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52﹣2×16)÷(4﹣2)=20÷2=10(辆)答:小轿车有10辆.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此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都是2千克的,那么一共装2×12=24(千克),因为一共是45千克,少了45﹣24=21(千克),就是因为把5千克的也看作2千克的了,每桶少算了5﹣2=3(千克),所以5千克的有21÷3=7(桶);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5﹣2×12)÷(5﹣2)=21÷3=7(桶)12﹣7=5(桶)答:大油桶装了7桶,小油桶装了5桶.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0.【分析】假设12瓶全是5元的,则用5×12=60元,这样就多60﹣48=12元;用12÷(5﹣3)=6得出3元的矿泉水的瓶数,据此解答.【解答】解:(5×12﹣48)÷(5﹣3)=12÷2=6(瓶)答:3元的矿泉水买了6瓶.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1.【分析】首先应明白摩托车有两个轮子,小轿车有4个轮子,假设这些车全部是小轿车,则轮子个数应为4×20=80(个),而现在只有70个轮子,多出了80﹣70=10(个),用一辆轿车换一辆摩托车,轮子就少了2个,10个轮子可以换二轮摩托车:10÷2=5(辆),小轿车的辆数就好求了,由此解决问题.【解答】解:摩托有:(4×20﹣70)÷(4﹣2)=(80﹣70)÷2=10÷2=5(辆)小轿车有:20﹣5=15(辆)答:摩托有5辆,小轿车有15辆.故答案为:5,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分析】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一共要花掉30×25=750元,已知实际花掉了840元,少了840﹣750=90元,因为1张乙种票比1张甲种票少30﹣25=5元,所以甲种票有90÷5=18张,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甲种票有:(840﹣30×25)÷(30﹣25)=90÷5=18(张)乙种票:30﹣18=12(张)答:甲种票有18张,乙种票有12张.故答案为:18,12.【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解答即可.13.【分析】假设18枚硬币全是1元的,则一共有18元,这比已知的14元多了18﹣14=4元,因为一枚1元的比一枚5角的多0.5元,所以5角的一共有4÷0.5=8枚,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5角=0.5元(18×1﹣14)÷(1﹣0.5)=4÷0.5=8(枚)答:5角硬币有8枚.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4.【分析】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不仅不得分,还要倒扣2分,相当于每错一道要丢5+2=7分.假设他全做对了,应得100分,现在得了65分,说明他被扣了100﹣65=35分,故他做错35÷7=5道,做对15道才能晋级.列式为:20﹣(5×20﹣65)÷(5+2).【解答】解:20﹣(5×20﹣65)÷(5+2)=20﹣35÷7=20﹣5=15(道)答:他至少要答对15道题.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15.【分析】假设14张乒乓球台全是单打,则应有14×2=28人,而实际有40人比赛,实际就比假设多了40﹣28=12人,这是因为每张双打的球台上就比每张单打的多4﹣2=2人.据此可求出双打乒乓球台的张数,再用14去减,就是单打乒乓球台的张数.据此解答.【解答】解:(40﹣14×2)÷(4﹣2)=12÷2=6(张)14﹣6=8(张)答: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8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6张.故答案为:8;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6.【分析】假设都是女生,则可以栽50×2=100棵,除去老师栽的5棵,这样少载了120﹣5﹣100=15棵;因为一名女生比一名男生少栽3﹣2=1棵,则男生有15÷1=15人;进而得出女生人数.【解答】解:男生:(120﹣5﹣2×50)÷(3﹣2)=15÷1=15(名)女生:50﹣15=35(名)答:有15名男生,35名女生.故答案为:15;3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假设全是松鼠,则一共有17×4=68条腿,这比已知的54条多了68﹣54=14条,因为1只松鼠比1只百灵鸟多4﹣2=2条腿,据此可得百灵鸟有14÷2=7只,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松鼠,则百灵鸟有:(17×4﹣54)÷(4﹣2)=14÷2=7(只),所以松鼠有:17﹣7=10(只),即: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8.【分析】假设12道题全做对,则得10×12=120分,这样就少得120﹣90=30分;最错一题比做对一题少10+5=15分,也就是做错30÷15=2道题.【解答】解:(10×12﹣90)÷(10+5)=30÷15=2(道);即,他做错了3道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实际可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方法.20.【分析】假设全是三轮车,则一共有轮子3×10=30个,这比已知的26个轮子多出了30﹣26=4个,因为1辆三轮车比1辆自行车多3﹣2=1个轮子,由此即可求出自行车有4辆,10﹣4=6,所以三轮车有6辆.【解答】解:假设全是三轮车,则自行车有:(3×10﹣26)÷(3﹣2)=4÷1=4(辆),则三轮车有10﹣4=6(辆),答:自行车有4辆,三轮车有6辆.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1.【分析】假设全都是鸡,则应用2×27=54只脚,实际有74只,实际就比假设多了74﹣54=20只脚,这是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了4﹣2只脚.据此可求出兔子的只数,再用27减兔子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74﹣2×27)÷(4﹣2)=20÷2=10(只)27﹣10=17(只)即有鸡17只,兔子10只,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四.应用题(共7小题)22.【分析】假设全是童车,则共有的轮子数是15×3个,然后与实有的轮子数相比,就是因为每辆自行车比童车少了(3﹣2)个轮子.据此解答.【解答】解:(15×3﹣36)÷(3﹣2)=(45﹣36)÷1=9÷1=9(辆)15﹣9=6(辆)答:自行车有9辆,童车有6辆.【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设全是童车,求出应有的轮子数,与实用的轮子数进行比较,求出实有自行车的数量.23.【分析】假设一只也没打破,将会获得运费:0.15×1000=150(元),而实际共得运费145.6元,两者相差了:150﹣145.6=4.4(元),因为每打破一只玻璃花瓶就会少得运费:0.95+0.15=1.1(元),因此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出打破的玻璃花瓶的只数,列式为:4.4÷1.1=4(个),据此解答.【解答】解:(1000×0.15﹣145.6)÷(0.95+0.15)=4.4÷1.1=4(个)答:搬运过程中打碎了4个玻璃花瓶.【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4.【分析】假设都是圆珠笔,则一共有12×28=336支,多出来的支数,是把中性笔每盒多算12﹣10=2支,由此算出中性笔的支数,再进一步求得圆珠笔支数即可.【解答】解:中性笔:(12×28﹣306)÷(12﹣10)=(336﹣306)÷2=30÷2=15(盒),圆珠笔:28﹣15=13(盒),答:中性笔15盒,圆珠笔13盒.【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5.【分析】假设全部为跳棋,一共有:26×6=156人,比实际多了156﹣120=36人,这是因为我们把下象棋的人当作了下跳棋的人,每副多算了:6﹣2=4人;所以有象棋:36÷4=9(副),那么跳棋就为:26﹣9=17(副);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全部为跳棋,象棋:(26×6﹣120)÷(6﹣2)=36÷4=9(副)跳棋:26﹣9=17(副)答:象棋有9副,跳棋有17副.【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解答,有些应用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假设它们为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如果数量上出现矛盾,可适当调整,以求出正确的结果.26.【分析】根据题意,假设都是三轮车,则轮子应用:42×3=126(个),比实际多:126﹣100=26(个),每辆两轮摩托车比三轮车少轮子:3﹣2=1(个),所以两轮车的辆数为:26÷1=26(辆),三轮车为:42﹣26=16(辆).【解答】解:(42×3﹣100)÷(3﹣2)=(126﹣100)÷1=26÷1=26(辆)42﹣26=16(辆)答:三轮车停了16辆.【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7.【分析】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轮子有13×2=26个,这比已知的36个轮子少了36﹣26=10个,因为一辆三轮摩托车比一辆摩托车多3﹣2=1个轮子,所以三轮摩托车有10÷1=10辆,则摩托车有13﹣10=3辆,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三轮摩托车有:(36﹣13×2)÷(3﹣2)=10÷1=10(辆)摩托车有:13﹣10=3(辆)答:三轮摩托有10辆,两轮摩托车有3辆.【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8.【分析】假设全部是6人一组,有6×22=132人,已知108人比假设少了:132﹣108=24人,3人一组比6人一组少6﹣3=2人,所以3人一组的有:24÷3=8组;跳绳6人一组有:22﹣8=14组.【解答】解:(6×22﹣108)÷(6﹣3)=24÷3=8(组)22﹣8=14(组)答:踢毽子的有8组,跳绳的有14组.【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2016 年3 月第一、二单元知识重点1、运算次序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许只有乘、除法,都要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3、相关 0 的运算一个数与0 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 相乘,得 0。
0 除以一个非0 数,得 0。
0 不可以做除数,比如5÷0 是不存在,没存心义的。
4、四则混淆运算方法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次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边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依据运算次序计算)四查验(查验运算次序能否错误,计算能否算错。
))练习1、填空。
⑴一个加数是 90,另一个加数与这个加数同样,它们的和是()。
⑵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50,减数是 80,被减数是()。
⑶两个数的和是540,此中一个加数是200,另一个加数是( )。
⑷被减数是254,差是160,减数是()。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⑴237+69=306⑵502-387=115306- ()=237 387+ ()=502306- ()=69 ()-115=3873、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92×()=184780÷()=30()÷ 35=42()÷ 23=6⋯⋯ 15 942 ÷()=78⋯⋯ 6 4、算, 1—4 要算。
⑴190+672=⑵980-795=⑶23×56=⑷4005÷89=⑸2400÷80-14 ×2⑹100-(83+360÷60)⑺960÷【 (32+16)÷3】⑻72×【(35+27)÷31】5、依据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写出此外两个算式。
⑴23×56=1288⑵4005÷89=456、判断。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 第四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总结】1. 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小数的意义: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然后,顺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小数的分类:①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纯小数”和“带小数”两种小数.②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在无限小数中,又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经典例题】分析:(1)首先要搞清小数的位数,有一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1;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01,…,以此类推;(2)这个小数的最后一位数是0,整数部分是2,表示2个一,一个一是10个0.1,2个一就表示20个0.1,据此解答.解:2.0的计数单位是 0.1,它含有 2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故答案为:0.1,2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分析:5个十即50,10个百分之一即10×0.01=0.1,这个数是50+0.1,据此解答.解:10×0.01=0.1,50+0.1=50.1;故答案为:50.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例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无限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且循环小数的位数也是无限的,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解:因为循环小数的位数无限的,符合无限小数的意义,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性质及改写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改写: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经典例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据此判断即可.解: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2:不改变13的大小,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13.00,把0.2600化简是0.26.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首先在13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把0.2600化简就是把末尾的两个0去掉.解:根据分析:不改变13的大小,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13=13.00;0.2600=0.26;故答案为:13.00;0.26.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改写和化简方法.3.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经典例题】分析:因为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所以本题可以举整数部分不为0的反例去判断.解:比如:整数2比小数3.9小,这与题干的说法相矛盾,所以,“整数都比小数大”这个判断的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整数部分的位数,它们的数位如果不同,那么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然后小数就缩小10n倍.小数点向左移动,遇到整数部分的位数不够时,就在原来整数部分的前面添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然后,再点上小数点,再小数点的前边再添一个0,以表示整数部分是0.【经典例题】分析:把365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然后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一位,也就是扩大10倍,就得原数.解:365÷1000=0.365,0.365×10=3.65,故答案为:3.6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5. 近似数及其求法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是5或大于5,就要在保留部分的末尾数字上加1.【经典例题】分析:(1)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3.8,这个数最大是百分位上的数舍去,舍去的数有:1,2,3,4,其中4是最大的,据此解答;(2)最小是百分位上的数进一,进一的数有:5,6,7,8,9,其中5是最小的,因为进一,保留后十分位是8,那么原来十分位是8-1=7,据此解答.解:(1)这个数最大是百分位上的数舍去,舍去的数有:1,2,3,4,其中4是最大的,所以这个数是3.84;(2)这个数最小是百分位上的数进一,进一的数有:5,6,7,8,9,其中5是最小的,所以这个数是3.75;故答案为:3.84,3.75.位,就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得近似值即可.解:9.0968≈9.1;9.0968≈9.10;9.0968≈9.故答案为:9.1,9.10,9.点评:此题考查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要看清精确到哪一位,就根据它的下一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进行四舍五入.【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丁丁商店的商品如下表,价钱最贵的是()A B C D1.99元 1.02元 1.20元2.10元A.A B.B C.C D.D2.把一个小数乘100,就是将这个小数的()A.末尾添上2个0B.末尾去掉2个0C.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D.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3.与“4.30”相等的数是()A.4.03B.3.4C.0.43D.4.3004.0.保留一位小数约是()A.0.9B.1.0C.0.985.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6.75,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A.6.754B.6.750C.6.745D.6.7446.不改变0.2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A.0.002B.0.200C.0.020D.0.207.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后,又扩大到此时的100倍是8.96,这个数原来是()A.89.6B.0.896C.8968.学校50米跑步比赛,前3名同学的成绩如下.根据比赛成绩判断,下面图()最符合当时冲刺时的画面.选手甲乙丙成绩(秒)8.18.28.7A.B.C.D.9.12.32在()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A.11~12B.12~13C.13~1410.关于0.45的组成,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0.4和0.05组成的B.由4个0.1和5个0.01组成的C.由4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D.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二.填空题(共8小题)1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四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位.12.由5个一和9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也可以看成是个0.01组成的.13.0.1里面有个0.01,有个0.001.14.在0.42、0.4、0.、0.424四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15.把0.3扩大到它的100倍是,把22缩小10倍是.16.把5.4缩小到原来的是0.005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5.23.17.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1.2=5.04=32.0900=12=18.三(1)班四名同学50米跑的成绩如下(请填小数):姓名王琳张刚李飞齐涛成绩/秒8.78.48.68.1这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从快到慢按顺序排列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3.74,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3.739.(判断对错)20.3.600和3.6大小相等,意义不同.(判断对错)21.把83.19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100倍.(判断对错)22.近似数5.0和5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也一样.(判断对错)23.9.66666是循环小数.(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0.5600=12.5=78=0.9=8= 1.850=五.应用题(共5小题)25.笑笑在读一个小数时.没有看到小数点,结果读成了三千零二,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26.三个文具商店出售同一种铅笔,甲商店售价是每支0.9元,乙商店售价是每3支2元,丙商店售价是每5支4元.哪个商店的售价最便宜?27.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它的1000倍,再将小数点向左移两位,然后把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最后把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后是36.52,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28.一个数由两个6,三个0和小数点组成,而且去掉两个“0”后小数的大小不改变.你能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小数吗?29.天天做口算题,做了三道题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是15.8秒,如果保留两位小数,最慢是几秒?最快是几秒?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据此比较出大小即可选择.【解答】解:因为2.10>1.99>1.20>1.02,所以价钱最贵的是剪刀.故选:D.【点评】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解答】解:把一个小数乘100,就是将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3.【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时的大小不变.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与“4.30”相等的数是4.30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及应用.4.【分析】保留一位小数,即精确到十分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百分位),利用“四舍五入”法分别解答即可.【解答】解:0.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近似数取值,关键要看清精确到的位数.5.【分析】要考虑6.75是一个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6.75最大是6.754,“五入”得到的6.75最小是6.74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6.75,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6.745;故选:C.【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6.【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把0.2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只要在小数0.2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是0.200;据此选择.【解答】解:不改变0.2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0.20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性质的运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7.【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又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8.96,这个数原来是:8.96÷100×10=0.896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8.【分析】根据路程相同,用时少的速度快,可知最后冲刺时甲和乙相差的时间少,相差的路程少,接近终点,丙用时多,与甲和乙的距离大,离终点远,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观察可知图B中两人离终点近,相差距离少,一人距离终点远些,所以B最符合冲刺时的画面.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2<12.32<1312.32在12和13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10.【分析】0.45中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0.1,也就是0.4,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也就是0.05;0.45的最低位是百分位,它是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由此判断.【解答】解:0.45中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0.1,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所以是由4个0.1和5个0.01组成的;选项B正确;4个0.1,也就是0.4,5个0.01,也就是0.05;所以0.45是0.4和0.05组成的;选项A是正确的;0.45的最低位是百分位,它是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C就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根据小数的意义以及组成进行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要看精确到哪一位,从它的下一位运用“四舍五入”取值.【解答】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四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五位.故答案为:五.【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近似数取值,关键要看清精确到的位数.12.【分析】5个一即个位上是5,9个百分之一即百分位上是9,其余数位上没有一个单位,用0补足,据此写出是5.09;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5.09是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它含有509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5个一和9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5.09,这个数也可以看成是509个0.01组成的.故答案为:5.09,50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和计数单位,解答本题要理解个位上是几就是几个一,百分位上是几就是几个百分之一.13.【分析】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和0.01是相邻的计数单位;0.1和0.001之间隔了一个计数单位,所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10=100;由此求解.【解答】解:0.1里面有10个0.01,有100个0.001.故答案为:10,100.【点评】解决本题根据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行求解.14.【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解答.【解答】解: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42>0.>0.424>0.4.故答案为:0.42>0.>0.424>0.4.【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15.【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0.3扩大到它的100倍,即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30,把22缩小10倍,即把2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2.2;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把0.3扩大到它的100倍是30,把22缩小10倍是2.2.故答案为:30,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16.【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由5.4变为0.0054,相当于把5.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即缩小到原数的;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既扩大100倍是5.23,求原小数,只要把5.2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解答】解:把5.4缩小到原来的是0.0054,0.05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5.23.故答案为:,0.052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17.【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按要求改写即可.【解答】解:1.2=1.2005.04=5.04032.0900=32.09012=12.000故答案为:1.200,5.040,32.090,12.00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性质的运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18.【分析】首先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判断出四位同学50米跑所用时间的长短;然后根据路程一定时,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判断即可.【解答】解:路程一定时,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因为8.1<8.4<8.6<8.7,所以这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从快到慢按顺序排列是齐涛、张刚、李飞、王琳.故答案为:齐涛,张刚,李飞,王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应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要考虑3.74是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3.74最大是3.744,“五入”得到的3.74最小是3.73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3.74,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3.735,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20.【分析】据小数性质:在小数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6精确到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3.600精确到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由此可以判断.【解答】解:根据小数性质知,3.6与3.60的大小相等;3.6精确到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3.600精确到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所以3.6与3.600的计数单位不相同,也就是意义不相等;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和计数单位的应用.21.【分析】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可知:把83.19的小数点去掉,是8319,小数点相当于向右移动了两位,原数就扩大100倍;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把83.19的小数点去掉,是8319,小数点相当于向右移动了两位,原数就扩大100倍;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把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反之也成立.22.【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5.0=5,但是,近似数5.0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近似数5表示精确到个位,据此判断.【解答】解:虽然5.0=5,但是近似数5.0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近似数5表示精确到个位,它们的精确度不同.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近似数的意义及近似数的求法.23.【分析】循环小数是一个无限小数,而9.66666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是循环小数.【解答】解:9.66666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是循环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0.5600=0.5612.5=12.5078=78.000.9=0.908=8.00 1.850=1.85【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应理解并灵活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五.应用题(共5小题)25.【分析】根据“原来的小数读一个零”,可知笑笑读出的数相当于是把原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2位,先把笑笑读错的数写出来,再进一步推出原来的小数即可.【解答】解:三千零二写作:3002,因为原来的小数读一个零,所以原来的小数是30.0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26.【分析】乙商店售价2元3支,用钱数2元除以3支,求出乙商店每支铅笔的售价,同理求出丙商店每支铅笔的售价,再比较即可求解.【解答】解:2÷3≈0.67(元)4÷5=0.8(元)0.9>0.8>0.67所以乙商店便宜.答:乙商店便宜.【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每支铅笔的单价,再比较求解.27.【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0倍后,再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这个小数扩大了10倍,再把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最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后,相当于把这个数向左移动了1位,即缩小10倍,是36.52,求原数,只要把36.5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即扩大10倍即可.【解答】解:36.52×10=365.2答:这个小数原来是365.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28.【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解答】解:可以去掉两个0且不改变大小的小数,只要把2个0写在这个小数的末尾:660.00,606.00,6.6600,60.600.【点评】明确: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29.【分析】要考虑15.8是一个三位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两位小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15.8最大是15.844,“五入”得到的15.8最小是15.79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天天做口算题,做了三道题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是15.8秒,如果保留两位小数,最慢是15.844秒,最快是15.795秒.【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图形的运动(二)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轴对称1.轴对称的性质:像窗花一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称这两个图形为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2.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经典例题】例: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据分析可知: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2.镜面对称1.镜面对称:有时我们把轴对称也称为镜面(镜子、镜像)对称,如果沿着图形的对称轴上放一面镜子,那么在镜子里所放映出来的一半正好把图补成完整的(和原来的图形一样).2.将镜面看做对称轴,那么关于镜面对称的像关于对称轴对称.【经典例题】例:如图是小明在镜子中看到的钟表的图象,他表示的真实时间是()A、4:40B、4:20C、7:20D、7:40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4:40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4: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3.平移1.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2.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经典例题】例:电梯上升是()现象.A、旋转B、平移C、翻折D、对称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电梯的升降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是平移,据此解答判断.解:电梯的升降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电梯的升降是平移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图中,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厘米.A.3厘米B.4厘米C.6厘米D.12厘米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要先找到()A.边界B.对称轴C.端点3.从镜子中看到现在是4时,正确的时间是()A.4时B.8时C.2时4.如图从镜子中看到的图形是()A.B.C.5.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平移()A.荡秋千B.乘坐电梯C.翻书6.小红在镜子里看到墙上的挂钟如图所示,请问第()个时间最接近8:00.A.B.C.D.7.是从()上剪下来的.A.B.C.D.8.如图是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形成的像,它的实际时间是()A.21:05B.12:02C.12:05D.15:029.下列图()是由如图平移得到的.A.B.C.D10.笑笑非常喜爱《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于是她自己刻了一枚如左图所示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印制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的钟面是从镜子里看到的,实际钟面上的时刻是.12.如图,由图A到图B是向平移了格,由图B到图C是向平移了格.13.拨动算盘是现象.14.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这个图形是,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15.在一幅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A点与B点重合.如果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厘米.16.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应是.17.小明在镜子中看到钟面上是4:30,实际钟面上是.18.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剪纸,通过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市民体验到了传统技艺的妙趣.某市民将一个正方形彩纸依次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则将图3的彩纸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图4中的.(填序号)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20.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21.平移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判断对错)2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判断对错)23.淘气举左手时,镜子中的淘气举右手..(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2小题)24.如图,图形①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形②?25.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线.五.解答题(共3小题)26.看图填空①(1)向平移了格.②(2)向平移了格.③(3)向平移了格.27.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28.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请在认为正确的图形上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所以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6÷2=3(厘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因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所以,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6÷2=3(厘米).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以及对称轴的性质运用.2.【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原图的关键对称点,然后依次连结即可完成轴对称图形.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得:在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原图的关键对称点,然后依次连结即可完成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应用.3.【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从镜子中看到现在是4时,正确的时间是8时;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镜面对称,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4.【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5.【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根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荡秋千、翻书,运动过程中改变了方向,不符合平移的性质;乘坐电梯,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6.【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我们画出这几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即可得知第几个时间最接近8:00.【解答】解:如图,图A与8:00相差5分,图B与8:00相差30分,图C和图D与8:00相差3小时45分,最接近8:00的时图A.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7.【分析】作出这个图形的纵向对称轴,看左侧与下面哪个图形的空缺部分相吻合,就是从哪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解答】解:如图故选:C.【点评】把一张纸对折后,在对折边处剪出的图形是以纸的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8.【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实际时间是12:0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9.【分析】图形平移后,只是位置的变化,图形大小、形状、方向不变.A图、B图、D图大小没变,但方向变了,不是原图平移后得到的;C图大小、形状、方向没变,是原图平移后的图形.【解答】解:经过平移后得到即图形C是由原图平移得到的.故选:C.【点评】关键抓住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后,只是位置的变化,图形大小、形状、方向不变.10.【分析】印章与印出的图案如同镜面对称,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也就是印章与印出的图案上、下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解答】解:如图,故选:B.【点评】关键明白印章与印出的图案如同镜面对称,根据镜面对称原理进行选择.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图中镜子里看到的时间是6:40,由镜面对称左右方向相反特点,镜中时针在6与7之间,实际是在5与6之间,是5时,镜中分针指刻度8,实际中是指刻度4,即20分;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镜中时针在6与7之间,实际是在5与6之间,是5时,镜中分针指着刻度8,实际中是指刻度4,即20分,所以实际钟面上的时刻是5:20.故答案为:5:20.【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12.【分析】根据图中两图的相对距离及箭头指向即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图A到图B是向右平移了6格,由图B到图C是向下平移了2格;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由图A到图B是向右平移了6格,由图B到图C是向下平移了2格.故答案为:右,6,下,2.【点评】作图形平移要注意三要素:即原位置、平移方向、平移距离.13.【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拨动算盘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据此解答.【解答】解:拨动算盘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拨动算盘是平移现象.故答案为:平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14.【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作答.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解答】解: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答案为;重合,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5.【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即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解答】解:4×2=8(厘米)答:如果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8厘米.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16.【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21:05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21:05.故答案为:21:05.【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17.【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7:30.故答案为:7:30.【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18.【分析】找一张纸,按照图中的顺序向上对折,再向左对折,按位置剪去画的虚线的形状,然后展开即可.【解答】解:经过动手操作,发现将图3的彩纸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图4中的第四个图.故答案为: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两个圆无论半径相等,还是不相等,无论是相交、相切或相离、还是内含,组成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只对称轴的条数多少而已,最多是两个圆组成环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最少有一条对称轴.【解答】解: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无论两个圆的大小如何,位置关系怎样,所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20.【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是轴对称图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1.【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位置;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旋转时图形位置发生变化,大小不变,形状不变.【解答】解:平移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平移的特点、旋转的特点.旋转与平移的相同点:位置发生变化,大小不变,形状不变,都在一个平面内.不同点:平移,运动方向不变.旋转,围绕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22.【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解答】解: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23.【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淘气举左手时,镜子中的淘气举右手.原题的说法是正确的.【点评】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四.操作题(共2小题)24.【分析】据平移的意义“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由此可知:把图①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即可得到图②;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把图①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即可得到图②.【点评】本题是考查平移图形的特征,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旋转则改变图形的方向.25.【分析】图案左起第一个和第二个不同,每个花瓣上有凹陷第二个没有,第二个有柄,第一个没有,第三个是心型,第四个是葫芦型,第一个连第二行的左起第三个,每二个连每四个,第三个连第一个,第四个连第二个.【解答】解:根据分析连线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组拼,相似的要注意观察细微部位.五.解答题(共3小题)26.【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①(1)向上平移了2格.②(2)向左平移了4格.③(3)向右平移了6格.故答案为:上,2,左,4,右,6.【点评】本题是考查作平移后的图形,注意,一看方向(左、右、上、下),二看对应点(或边)距离几格.27.【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完成作图.【解答】解:如图所示,即为所要求的画图:【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8.【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如下图:【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六章_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六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选择题1. 计算小数加减时,()要对齐.A.首位B.末位C.小数点D.中间二、解答题小丽在计算3.68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得数应是________三、选择题下列各数中,与10最接近的是().A.9.98B.10.101C.9.99D.10.001甲−3.8=乙−0.8,则甲()乙.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结果不可能是()小数。
A.一位B.两位C.三位甲数比乙数多1.89,甲数是12.03,乙数是()A.13.92B.9.14C.10.14D.9.41如果被减数增加1.5,减数也增加1.5,那么差().A.增加1.5B.增加3C.不变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多4.3,比乙数多1.07,则甲数比乙数少().A.3.23B.5.37C.2.238.465−4.365的得数中的0()。
A.可以去掉B.不能去掉C.不能确定小华在计算1.39加一个一位小数时,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该是()A.5.89B.4.5C.0.45D.5.27计算3−2.75+时,比较合理的方法是()A.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B.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与6.45+8.37+1.63的运算顺序不同的是()A.a+b+cB.a−b÷cC.a÷b×c四、填空题小红在计算一道小数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成8,把另一个加数十分位上的7看成1。
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________)。
我比81.6少0.7,我是________.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5它们的差就________。
比7.65多________的数是9.54;比________少3.4的数是8.6.比2.8多0.5的数是________.计算.5.7+8.9=________ 4.2−1.8=________小红在计算减法时,将减数3.8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________.小马虎在计算4.2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的时候,由于错误地把加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4.78,这个一位小数是________,这道题的正确的结果是________.五、判断题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2016年3月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1、运算顺序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非0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练习1、填空。
⑴一个加数是90,另一个加数与这个加数相同,它们的和是()。
⑵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50,减数是80,被减数是()。
⑶两个数的和是540,其中一个加数是200,另一个加数是( )。
⑷被减数是254,差是160,减数是()。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⑴237+69=306 ⑵502-387=115306-()=237 387+()=502306-()=69 ()-115=387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2×()=184 780÷()=30 ()÷35=42 ()÷23=6......15 942÷()=78 (6)4、计算,1—4题要验算。
⑴190+672= ⑵980-795= ⑶23×56= ⑷4005÷89=⑸2400÷80-14×2 ⑹100-(83+360÷60)⑺960÷【(32+16) ÷3】⑻72×【(35+27) ÷31】5、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书算式。
⑴23×56=1288 ⑵4005÷89=456、判断。
⑴如果○×□=△,那么○=△÷□。
()⑵如果a÷b=c……e,那么b=(a-c)÷e ( )⑶因为0+0=0,0-0=0,0×0=0,所以0÷0=0 ()7、列式计算。
⑴48与16的和乘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2)在加法算式中,两个数的和是735,其中一个加数是235,另一个加数是多少?(3)一个数减去78得150,这个数是多少?(4)被减数是1000,差是485,减数是多少?(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380,被减数是多少?(6)一个数加上756得1000,这个数是多少?(7)甲数除以20,所得的商是16,余数是7,则甲数是多少?8、直接写出得数。
0+47= 53-53= 0×27= 0÷16=50-0= 0+362= 0÷72= 345×0=9、根据指定的运算顺序给算式添上括号。
(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662-23×12+385(2)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792÷72-64×910、解决问题。
⑴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为学校购买足球,每个足球80元,王老师买了20个足球后还剩60元,王老师带了多少钱?⑵一本书共有242页,莉莉看了8天后还剩2页,莉莉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3)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60,减数比差少30,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⑷师徒两人共做288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做18个,徒弟每小时做12个,师傅已经做了48个,剩下的师徒合作还要多长时间?(5)四一班有42名同学准备去划船,大船限乘4人,租金每条6元;小船限乘3人,租金每条5元。
请你设计出最便宜的租船方案(怎样租船最省钱)(怎样租船最合算)?(6)某景点门票的售价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A 方案B成人:160元/人团体(5人及5人以上)儿童:40元/人100元/人①如果有5个成人、5个小孩,那么怎样+购票最合算?②②如果有3个成人、5个小孩,那么怎样购票最合算?11.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12.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13、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1)加法交换律a+b=b+a 34+89+66=34+66+8926+47-6=26-6+47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2)加法结合律a+b+c=a+(b+c)88+104+96=88+(104+96)79+26-9=26+(79-9)(3)乘法交换律a × b=b× a4×58×25=4×25×58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2×5=104×25=1008×125=1000(4)乘法结合律a×b×c=a×(b×c)125×67×8=67×(125×8)(5)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25×200+25×4合:a×b+a×c=a×(b+c)265×105-265×5=265×(105-5)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例如:125×(8×20)125×(8+20)= == == =2、运算性质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公式:a-b-c=a-(b+c)举例:128-57-43=128-(57+43)记忆:减变,加不变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公式:a÷b÷c=a÷(b×c)举例:2000÷125÷8=2000÷(125×8)记忆:除变,乘不变3、两个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简便计算。
例如:72×125 23×99=(9×8)×125 =23×(100-1)=9×(8×125)=23×100-23×1=9×1000 =2300-23=9000 =2277练习一、填空(1)()+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表示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4)45×(20×39)=(45×20)×39这是应用了()律。
(5)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这样计算是根据()律。
(6)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36-279-21=436-(279○____)34×125×8=34×(___○____)120÷5÷4=120÷(___○____)49×38+50×38+38=(49+___+___)×___a+(30+8)=(□+□)+30二、大法官判对错。
(1)215-67+33=215-(67+33) ( )(2)102×47=100×47+2 ( )(3)等式84×25=80×25﹢4×2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 )(5)125×4×25×8的简便算法是(125×8)×(4×25)。
( ) 三、择优录取。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3×24+53×36=53×(24+36)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2)792×99=792×100○792×1,○里应该填( )A.﹢ B.- C.×(3)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
A.交换律B.结合律C.分配律(4)49×25×4=49×(25×4)这是根据()。
A.乘法交换律B.乘法分配律C.乘法结合律(5)986-297的简便算法是()。
A.986-300-3 B.986-300+3C. 986-(300+3)四、用线段连一连。
326×50×8 109×(498+2)498×109+2×109 72×36220×18 200×18+20×1842+99+68+1 (42+68)+(99+1)72×9×4 326×(50×8)五、我是神算手。
1.直接写出得数。
98×0= 2400÷25= 35×20= 180-79-21=25×13×4= 200÷5÷4= 5÷5×5= 125×3×8=0÷150÷200= 56-56÷56=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14×27-14×27 478-163-137 5000÷125÷899×34 44×25 125×15×8136×101-136 591+482+118六、列式计算。
1.125与79的积加上125与21的积,和是多少?2.777与560的差,再除以7,商是多少?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一本漫画书有188页,林林第一天看了57页,第二天看了43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完?2、一件上衣173元,一条裤子127元,买39套这样的上衣和裤子需要多少钱?3、下表中5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姓名小芳小红小明小东小莉体重(千克)23 32 28 30 274、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个,共用240元,平均每个羽毛球多少元钱?5、月月3分钟跳绳522下,莉莉3分钟跳了504下,平均每分钟月月比莉莉多跳多少下?第四单元知识要点1、小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每一份占其中的,,、、、P5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