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期中复习一教案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初一数学复习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篇1一、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用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运算法则2等式的类型(1)恒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能成立如:数字算式(2)条等式:只能用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才能成立方程需要才成立(3)矛盾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都不能成立如,注意:等式由代数式构成,但不是代数式代数式没有等号体3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则;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则,注意:(1)在对等式变形过程中,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同时减,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不能漏掉某一边(2)等式变形过程中,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以的数或整式必须相同(3)在等式变形中,以下两个性质也经常用到:①等式具有对称性,②等式具有传递性,二、方程的相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注意:定义中含有两层含义,即:方程必定是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方程中必定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二者缺一不可2方程的次和元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称为方程的次,方程中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为元3方程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已知数:一般是具体的数值,如中(的系数是1,是已知数但可以不说)5和0是已知数,如果方程中的已知数需要用字母表示的话,习惯上有、、、、等表示未知数:是指要求的数,未知数通常用、、等字母表示如:关于、的方程中,、、是已知数,、是未知数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5解方程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注意: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求得的结果,前者是求出这个结果的过程6方程解的检验楷体要验证某个数是不是一个方程的解,只需将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如果左、右两边数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2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标准形式:(其中,,是已知数)的形式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方程(,,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注意:(1)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验证如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变形,直接判断就出会现错误(2)方程与方程是不同的,方程的解需要分类讨论完成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个整体,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注意:①移项要变号;②不要丢项(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的形式注意:字母和其指数不变(5)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体2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有:整体思想、换元法、裂项、拆添项以及运用分式的恒等变形等3关于x的方程 ax b 解的情况⑴当a 0时,x⑵当a ,b 0时,方程有无数多个解⑶当a 0,b 0时,方程无解练习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等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B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C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D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1),则;(2),则;(3),则;(4),则练习2、方程的相关概念1.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方程?2.判断题(1)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2)所有的等式一定是方程()(3)是方程()(4)不是方程()(5)不是等式,因为与不是相等关系()(6)是等式,也是方程()(7)“某数的3倍与6的差”的含义是,它是一个代数式,而不是方程()练习3、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1.在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说明理由:(1)3x+5=12;(2) + =5;(3)2x+y=3;(4)y2+5y-6=0;(5) =2.2.已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求的值3.已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_4.已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则;练习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与解法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根据方程解的具体数值确定1.若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则代数式的值是_________。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关于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教案(1)常见的几何体;(2)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及点、线与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棱柱的特征;并注意棱柱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的平面图形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6)物体的三视图,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7)中的平面图形.一.填空:1.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它有_____个面组成;它有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条边。
2.正方体或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组成的.3.在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圆柱、⑤三棱柱这五种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填上序号即可)4.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所有侧棱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5.将下面4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沿所画线折起来,把折成的立体图形名称写在图的下边横线上:6.如图是一些相同的正方块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方块数为.7.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那么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8.要把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_条棱.9.如图,截去正方体一角变成一个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个面,____条棱.10.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x=____,y=____.11.四棱柱按如图粗线剪开一些棱,展成平面图形,请画出平面图来:12.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13.右图中,三角形共有个。
14.如图是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摆放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篇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
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1教学目标1、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订正的良好习惯,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题型。
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考试情况分析:1、班级情况分析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做题格式更规范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表扬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通过这次考试,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分别是……在这里,我们要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
其他同学也不要灰心,因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3、分析错题原因从试卷中不仅要看到优点,更重要的是找到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这次的考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习习惯还有待提高,比如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出现抄错数的现象,书写格式不规范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尤其表现在填空题和计算能力上解题策略问题知识缺乏问题二、学生自主订正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试卷中一些题出现了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份试卷,看看如何利用试卷中的错误,找到解决它们的策略。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纠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记录: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交流,把刚才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听,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最后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题较多的题记下来。
学生合作交流四、典型题型分析:课前老师也对错题进行了统计,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些题:(一)、填空:第4题一头牛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kg第8(2)题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初一数学教案精选
初一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方程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区别。
2.掌握: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问题头脑不僵化,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用新的方法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领略数学中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注意教学中民主意识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体现。
2.学生学法:识记→练习反馈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方程时准确把握两边都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以)同一适当的数。
3.疑点: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的依据。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介绍新的方法,学生反复练习。
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出示投影1)引例:班上有37名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恰好余3人当裁判员,每个队有多少人?师:该问题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考虑好后写在练习本上.学生活动:解答问题,一个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对照板演学生的做法,师问:有无不同解法?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比较两种解法.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活动:积极思索,回答问题.(一是列算式的解法,二是列方程的解法).师:很好.为了叙述问题方便,我们分别把这两种解法叫做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小学学过的应用题可用算术方法也可用代数方法解.有时算术方法简便,有时代数方法简便,但是随着学习的逐步展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使用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将会体现的越来越充分,因此,在初中代数课上,将把方程的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学习.当然,在开始学习方程时,还是要从简单的方程入手,即简易方程.引出课题.[板书]1.5简易方程(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谈到方程,同学们并不陌生,你能说明什么叫方程吗?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期中考数学试卷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全面复习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数学成绩。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 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常见数学问题的解题技巧。
3. 数学知识点的系统梳理。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的应对策略。
2. 数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2. 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二、复习内容1. 数与代数(1)实数的运算、性质及分类。
(2)代数式的化简、运算及因式分解。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几何(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定理。
(2)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及计算。
(3)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计算。
3. 统计与概率(1)统计图表的制作及分析。
(2)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三、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明确解题思路。
2. 合理运用数学公式、定理。
3. 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中的部分题目。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总结1. 回顾第一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总结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解题策略1. 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讲解解题策略。
2. 分析典型题目,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中的剩余题目。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的复习要点。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加强个别辅导。
3. 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一教案数学教案(优秀8篇)
初一教案数学教案(优秀8篇)初一教案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内容: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
问题见教材。
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 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复习教案(一) 华东师大版
期中复习教案(一)课题课型复习课总节时3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难点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资源一、基本概念1、正数与负数①表示大小②在实际中表示意义相反的量③带“-”号的数并不都是负数2、数轴原点①三要素正方向②如何画数轴③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单位长度3、相反数①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②a的相反数-a③a与b互为相反数a+b=04、绝对值①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距离,表示成|a|。
a (a≥0)②|a|=-a (a≤0)5、倒数①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作互为倒数。
②a的倒数是(a≠0)③a与b互为倒数ab=16、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①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 ②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③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1 ④立方等于经本身的数是±1,07、乘方①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a·…·a=a n②底数、指数、幂8、科学记数法①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②指数n与原数的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①准确数、近似数、精确度精确到万位②精确度精确到0.001保留三个有效数字③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是什么位,这个数就精确到哪位。
④有效数字⑤如何求较大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方法,一种用单位,一种用科学记数法二、有理数的分类1、按整数与分数分2、按正负分讨论一下小数属于哪一类?三、有理数的运算1、运算种类有哪些?2、运算法则(运算的根据);3、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的根据);4、混合运算顺序①三级(乘方)二级(乘除)一级(加减);②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进行;③有括号的先做括号内的运算;④能简便运算的应尽量简便。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数学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教版初一至初三数学教案一、初一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初一数学知识综合复习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巩固初一数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教具以及课堂展示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2)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做一些整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加深他们对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3)复习分数的加减法:同样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4)整数、分数的综合运用:设计一些综合题目,让学生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5)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介绍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6)做相关练习:设计一些与平面图形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熟悉图形的性质。
7)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1. 教学内容:初二代数方程与函数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代数方程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应用于解题。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解方程的方法、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解复杂方程与函数的计算。
1)导入:通过带入一些代数方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代数方程的意义。
3)方程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函数的概念与初步认识:介绍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表示形式。
5)函数的性质与图像: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目,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6)解相关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代数方程和函数的掌握。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运用和概率的应用。
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几何问题和概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几何图形的性质:介绍几何图形的性质,如角的性质、线段的性质等。
4)概率的基本概念:讲解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
5)概率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些与概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整式复习教案
初中整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整式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2. 学会解整式方程和不等式;
3. 能够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整式的概念及分类;
2. 整式的运算;
3. 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4. 整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整式的定义,例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2. 提问:整式有哪些性质?
二、整式的运算(15分钟)
1. 复习整式的加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2. 举例讲解并让学生练习一些典型题目。
三、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20分钟)
1. 讲解整式方程的解法,例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2. 讲解整式不等式的解法,例如:同解变形、不等式性质等;
3. 让学生练习解一些整式方程和不等式。
四、整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
1. 举例讲解整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长度、面积、体积等计算;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问学生,检查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一些有关整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整式的概念、运算、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对整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一、内容分析小结与复习分作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方法与运算律,从而给出全章内容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针对这一章新出现的内容、方法等提出了5个问题;通过这5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主动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
二、课时安排:小节与复习的要求是要把这一章内容系统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因此,本章总复习的二课时这样安排(测验课除外):第一课时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第二课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设计典型例题,检测学生知识,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本节课将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其内容包括正负数、有理数、数轴、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相反数与绝对值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借助数轴,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以描述有理数特征的系统。
另外,在运用有理数概念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
一、教学目标;1.理解五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2.使学生提高区分概念的能力,正确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3、能正确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五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三、教学难点: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正数和负数:(给出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必要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2)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3)21世纪的第一年,日本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这里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是什么意思?(4)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例子吗?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理解有理数的含义。
复习课教案初中数学
复习课教案初中数学课程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2. 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知识点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2. 学生自主复习,整理笔记;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典型例题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点和所需使用的知识点;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解题方法;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堂进度,提高学习效果。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初一数学复习教案一、平方根的计算平方根是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数的非负实数解。
计算平方根的方法有多种,以下将介绍其中两种常见的方法。
方法一:通过近似计算当给定一个数时,可以通过近似计算的方法来求得它的平方根。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的情况。
步骤一:确定一个近似值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数的大小确定一个近似值作为计算的起点。
对于较小的数,可以选择1或者0.1作为近似值;对于较大的数,可以选择10或者100作为近似值。
步骤二:不断逼近在确定了近似值之后,可以将该近似值代入平方根的计算式中,计算得到一个结果。
然后,将该结果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如果差距较大,就需要调整近似值并进行新一轮的计算,直到得到一个较为接近的结果。
方法二:借助倍增法倍增法是另一种计算平方根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多次的倍增和逼近,最终得到准确的平方根值。
步骤一:将数分割为区间首先,将给定数分割为一个个相等的区间。
对于一个数x,我们可以将其分割为[1, x]的区间。
步骤二:递归计算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来利用二分查找的思想逐步逼近平方根的值。
具体操作如下:- 如果给定数的平方小于等于区间中点数,则我们可以将目标数的平方根视作在该区间的左半边,然后重复步骤二。
- 如果给定数的平方大于区间中点数,则我们可以将目标数的平方根视作在该区间的右半边,然后重复步骤二。
- 当区间的长度足够小,即小到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我们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平方根值。
二、立方根的计算立方根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给定数的实数解。
计算立方根的方法与计算平方根有所不同。
方法一:试探逼近法试探逼近法是计算立方根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通过不断试探和逼近的方式,最终得到准确的立方根值。
步骤一:确定一个起始值首先,需要确定一个起始值作为计算的起点。
通常可以选择1或者0.1作为起始值。
步骤二:试探与逼近将起始值代入立方根的计算式中,得到一个结果。
数学期中考试教案
数学期中考试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期中考试,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四则运算、代数表达式、几何图形等内容;2. 锻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理思考等;3.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和解题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四则运算1.1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1.2 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1.3 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方法2. 代数表达式2.1 代数表达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2.2 代数表达式的化简和展开2.3 代数表达式的应用题解析3. 几何图形3.1 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3.2 直线、射线、线段的比较和应用3.3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3.4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应用三、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复习和讨论引入本次考试的内容,回顾学生已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根据教学内容,逐个讲解各个知识点,重点讲解解题方法和应用技巧,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示例演练在知识点讲解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 自主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题,澄清不理解的知识点。
5. 知识总结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考试中的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上课专注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课堂练习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答题准确性、解题方法的合理性和思考能力等。
3. 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准时性、题目的正确性和整洁度等。
期中考试教案(最新7篇)
期中考试教案(最新7篇)期中考试教案1本次数学期中考试理科班重点考察了空间向量的部分知识及导数的应用和推理与证明,文科班重点考察了空间向量的部分知识及导数的应用和复数。
本次考试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突出了对数学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在基础知识上进行了综合和创新,着力体现概念性、思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很多题目似曾相识,又稳中求变,看似平凡,但又真正检测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1、分数情况分析首先,从全年级来看,平均分比较低,六个班的平均分为34.73,期中,汉语文科班只有25.54分,理科班65.06,双语班30.51。
2、试卷分析这次考试试题对各部分知识考察较为全面,一方面突出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另一方面突出数学知识本身的数学思想的考察,如:1、2、3、5、6、10、11、17,均是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上进行了考察,对概念和公式的完备性考查有较高的要求,并突出运算能力,书写能力;其中4、7、9、13、14、15、18,体现出既要运算,又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察;另外第20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悟性和对数学本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有效的体现出试题的层次和梯度。
3、学生答题情况(1)书写混乱,答题不够规范。
比如:18、19答题不规范,书写混乱。
(2)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靠,考虑问题不全面,比如:2、5、10、11。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比如20、21绝大多数同学是空白,不知道怎样用导数的知识来转化和解决问题,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分析不来,做答差。
4、以后努力方向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尖子生的拔高培养,对差等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对中等生的做题能力培养。
期中考试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减少易错点。
初一数学教案优秀7篇
初一数学教案优秀7篇篇一:初一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xx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二、新课1.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xx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xx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xx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资料
word可编辑
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⑵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整式的加减3.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上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2指出“1”中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2
word可编辑
-5
•的系数
b -5a思路点拨:;
3,次数是;1次数是, Nhomakorabea-1的系数是
-x;
1,次数是
- y和
x的项是
x-y.
3,次数是
-1和
3xy,
x的项是
-1+3xy.什么叫做同2222
x
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
3
2n3m
y2x如果的值是多少?
+-[a
5a)
2(.
])
word可编辑
思路点拨:整式加减运算,有括号时,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最后再去大括号.再去中括号,大凡地先去小括号,多种括号时,项,
下底
•,
xcm,梯形的上底长为
4cm,宽为
2xcm.长方形的长为
2例
,两者谁的面积大?大多少?5cm倍,高为3长为上底长的
2
,根8xcm思路点拨: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长方形的面积为
乘方的结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⑤有理数的乘方:
果叫幂,乘方是乘法的特例,由乘法法则知: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
的任何次幂都是0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篇七年级数学的教案很重要的。
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篇1)最近,我在初一(4)班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课题是《3.4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销售中的盈亏”,本节课是探究课,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老师的时事点评和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计算,归纳销售中的常用公式,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高效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六个环节:第一,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第二,尝试练习,熟悉公式;第三,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第四,小组展示,解决探究问题;第五,巩固练习,提升能力;第六,归纳总结销售问题中常见的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1.设计情境,引入课题,体现教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汉滨初中对面的电脑城中销售一种路由器,先将进价提高20%,后再降20%出售,卖96元一台,问商家是盈是亏?”通过本问题,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入课题,二是看待问题的方式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解答,必须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在做出判断。
2.练习,达到让学生熟悉公式的目的。
3.化解探究问题中的难点,把问题细化为6个小问题,便于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完成任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学生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5.在教学中能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展示,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正确的把握各个环节的时间,为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已知 x2 -
5x+1=0, 求_______
3、已知:
a
2
3求
a2
4
2
的值
a a1
a a1
则
x2+ 1 x2
=______,
(A)a>-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bd>0
(C)| a|>| b|
(D)b+c>0
A.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无理数 B.无限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C.无理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D.无理数是开平方或开立方开不尽的数
二、填空题( 20 分)
1、36 的平方根是 ____________. 2 、计算 ( 2) 2 的结果是 __________. 3、计算 a÷b· 1 =_______ 4 、写出一个比 3 大且比 4 小的无理数: __________
3.猜想探究: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2 2
3
2 2,
3
验证: 2 2 3
23 3
(23 2) 2 22 1
2(22 1) 2 22 1
2 2. 3
3
3
3
3.
8
8
验证:
3 32 3
88
(33 3) 3 32 1
3(32 1) 3 32 1
3 3. 8
(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4 4 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15
练习题
一、选择 (21 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 提高解题能力。
1. 3 的相反数的是 A.3 B .-3 C . 3
D .- 3
2、 如果式子 x 有意义,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2x 1
A. x≥ 1 2
B. x≠ 1 2
3. 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C. x 0
D. x= 1 2
9、 已知
,那么化简
A. x-1 B. 1-x 10. 观察规律:
C. -x-1
1
21
21
21 2 1 2 1 21
的结果是 D. x+1
21
1 32
32 3 23 2
32 32
32
1 同理可得: 4 3 4 3
依照上述规律,则:
1
;
1
( n≥ 1 的整数);
11 10
n1 n
1 21
1 32
1 43
课题名称
期中复习一
授课类型 复习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分式和二次根式的有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式 讲练结合
技术准备 多媒体
1 2016 2015
2016 1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35 分)
2
1.计算: 1
(
2
7 )0
3 32 4
2
2
、计算: 27
1 6 86 .
3
2
3.计算: 2 3
2 32 3
2
1
4.计算: m2 4 m 2
5
.计算: x 2 1 x 2 x 2 .
x2 1 x 1 x
6.解方程: 3 2x 2.
x x1
7
.解方程: x 1 x1
6 1 x2
1
四、综合题( 24)
3
1.先化简,再求值:
a2
a 2a
1
1 1 ,其中 a 2 a 1 0 .
1a
2.列方程解应用题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离校 20 千米的国家博物馆进行实践教育活动,同学们统一从学校乘车
前往.小明在去学校的途中遇上堵车,比同学们晚 15 分钟从学校出发,由他的家长开车沿相 同路线送小明赶往国家博物馆, 结果小明和同学们同时到达. 已知小明的速度是同学们的速度 的 2 倍,求同学们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 n ( n 为任意自然数,且 n≥ 2 )表示的等式,并给出 证明.
4、归纳探究 我们学过 (a+b) 2= a2+2ab+b2 .(a-b)
2 = a2-2ab+b 2
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 :x+
1 x
=3,则
x2+ 1 x2
=______,
已知 : x-
1 =3, x
A. 1 B. 3 C. 8 D. 1
x
2
4. 在实数 6 和 6.1 之间存在着无数个实数,其中整数有
A. 无数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x6 x2
x3
B. x m m xn n
C. a b
c
ab c
D. 1 1 a b
a b ab
6.实数 a,b,c,d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b
5.若分式 x2 9 的值为 0,则 x 的值等于 _________ x3
6.分式
a 3(a
b)
, (b
b a) 2
的最简公分母是
__________.
7. 二次根式 x 2 中,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8、若实数 a , b 满足 ( a 2) 2 b 4 0 ,则 a2 ______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