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观测方案
小气候观测方案随着环境变化和气候异常的不断加剧,对于小气候的观测与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气候是指相对于整个地球气候系统而言,较小地理区域内的气候特征,如城市内部的温度、湿度、风速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小气候的变化,制定一个科学而全面的小气候观测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小气候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要点以及应用前景等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小气候观测方案制定步骤小气候观测方案的制定应该经过以下步骤:1.明确目标:首先确定观测方案的主要目标。
例如,是为了研究城市热岛效应还是评估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等。
清晰的目标有助于确定观测内容和方法。
2.确定观测内容:根据目标确定需要观测的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观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确保观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选择观测方法:根据目标和观测内容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见的小气候观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观测和模拟实验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4.设立观测点:根据观测目标和方法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点应该覆盖到要研究的区域内,并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5.确定观测周期和时段:根据研究要求确定观测的周期和时段。
小气候观测可选择连续观测或定期观测,也可以特定时段进行集中观测。
第二部分:小气候观测方案要点制定小气候观测方案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数据标准化:观测数据的标准化对于小气候研究的比较和分析至关重要。
应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规范,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质量控制:观测数据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缺失、异常和误差的处理。
应建立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多元观测:小气候观测应综合使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技术,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地面观测、遥感观测、模拟实验等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提高观测结果的可信度。
4.数据共享:观测数据应该进行共享和开放,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应用。
小气候观测方案
6.土壤温度与湿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四、观测方法
1.设备选型:依据国际和国内气象观测标准,选用精确、稳定的气象仪器。
2.观测布局:在观测区域内合理布局观测站点,确保代表性、均匀性。
3.观测频率:根据不同观测要素,设定相应的观测频率,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九、项目实施与监督
1.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本方案进行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观测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方案旨在为小气候观测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观测方法,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2篇
小气候观测方案
一、引言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人类居住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小气候作为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测数据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的细微特征、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制定至关重要。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小气候观测体系,为气候研究及环境保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二、观测目标
1.系统收集观测区域的小气候基础数据,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
2.分析小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为气候适应策略制定和气候变化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三、观测内容
1.气温:日、月、季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极端气温事件。
2.降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降水分布。
3.湿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湿度的日、季变化。
4.风速与风向:平均风速、极端风速,风向频率分布。
六、数据管理与分析
1.数据收集:观测人员需按照规定时间、地点进行观测,并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数据。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的小气候变化,了解气象学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区内,由于地形、建筑物、植被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校园内各个角落都存在着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阳光照射时间、温度变化、风速大小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小气候变化规律。
三、实验步骤1.选择观测点:在校园内选择几个不同位置作为观测点,如室外操场、教学楼前广场等。
2.记录数据:在每个观测点设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等,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数据记录。
3.分析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各个观测点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四、实验结果经过数天的观测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1.观测点1(室外操场):平均温度为26℃,平均湿度为65%,平均风速为3m/s。
2.观测点2(教学楼前广场):平均温度为24℃,平均湿度为70%,平均风速为2m/s。
3.观测点3(图书馆门口):平均温度为22℃,平均湿度为75%,平均风速为1m/s。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观测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室外操场较为开阔,阳光充足,温度较高;而图书馆门口则相对狭窄,建筑物遮挡较多,温度较低。
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小气候变化。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校园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变化。
2.小气候变化与地形、建筑物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3.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对于研究小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小气候的存在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气象学中的相关知识和观测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小气候变化,并积极采取措施,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农业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农业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气象学农业温室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论文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1. 2. 3. 4. 5.通过实习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各类仪器的安装与使用;掌握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学会分析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湿度及风速垂直分布情况,绘制分布曲线图并说明差异原因。
通过实验了解温室小气候的各气象要素的特点和规律农业小气候实地观察,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已学过的气象学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为对已研究的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我们的实际观测动手能力,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观测实习的程序和所用仪器的说明我们此次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本次实验由园艺专业两个半共同完成,在27日(星期六)和2日(星期日)两天进行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每天测量时间是:00、12:00、16:00。
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光照辐射强度,地表温度、地中5cm温度、地中10cm温度、地中15cm温度、地中20cm温度、水温等,观测项目按各个组的实际条件进行。
我们主要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测温仪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曲管温度表、温度计测湿仪器: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即阿斯曼)测风仪器:热球式微风仪测光照仪器:照度计仪器安装:(1)地温表的安装:地面三支温度表水平地平行安放在地面上,从北向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和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漏出地面。
(2)曲管地温表的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表间相隔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
(3)光照、风速、温度和湿度测量仪器放置大棚内的除了要测地面温度、浅层土壤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外,还有三种植物的2/3高处和顶层的各项数据,选择三种植物(考虑要有代表性和比较性),在2/3高处和顶层上都挂上毛发湿度表,还有用各种仪器测量其光照、风速、温度和湿度。
实验2农田小气候观测
实验2农田小气候观测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复合群体及农田小环境的测定,掌握农田小气候测定作增产的机理,并运用测定结果分析间套作对资源利用的效果。
二、材料与用具照度计、热球式电热风速计、遥测通风干湿表、半导体温度计盒、钢卷尺、皮卷尺、测杆、支架、木箱、细绳、记录纸等;事先选定测三、内容与方法本实验测定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间套作复合群体田间结构群体生长中后期或典型时间,在田间测定间套作和单作的生长发体密度、带宽、株行距、间距、植株高度差、叶片与根系交叉状况、发等项目的测定。
二是复合群体内光照、温度、水分、风速的测定。
(一)观测地段的选择和测点设置1.观测地段的选择首先是选择地段要具有典型性,其次是性。
2.测点设置无论是间作或套作与单作进行比较,还是间作及带状间套作中同一作物不同行间(或株间)对比,都要按科学的代表性,各测点的距离不宜太大,既能客观反映所测农田小气候的特别要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测点的数目要根据观测的要求、人力和仪器设备等情况来确定。
测点高度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待测气候要素特点和研究目测取20 cm、2/3株高和150 cm 3个高度。
20 cm处代表贴地层情官所在部位,也是叶面积指数最大的部位;150 cm处是便于与大物观测高度和层次应适当增加。
光照强度观测层次要多些,可等距离分若干层次,先自上而下无论分几层测定,植株顶部高度一定要测定,以便取得自然光照,风速测定可每隔一定距离均匀设点,在农田中一般测定20 c观测2/3株高处的风速,因为此处风速与叶面积蒸腾关系密切。
土壤温度观测一般取0 cm、5 cm、10 cm、15 cm、20 cm 5个深度,农田水温可取水面和水与土壤的交界面两个部位观测。
上述项目的测定要根据观测目的和作物生长阶段进行科学设计。
为观测间套作复合群体间的小气候变化,必须在不同作物的共存期进行观测。
具体观测的时期可结合作物生育期,选择典型天气(如晴天、阴天等)来确定。
如要了解间套作条件下小气候的日变化或某要素的变化特征,可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选择典型天气,每间隔 1 h或 2 h进行全日的连续观测。
小气候的测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小气候的测定方法,了解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对气候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气象观测场四、实训内容1. 小气候的定义及特征2. 小气候的测定方法3. 小气候观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4. 小气候数据采集与分析5. 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五、实训过程1. 小气候的定义及特征小气候是指地球表面局部地区气候的总称,其特征受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周围大气候相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时段性。
2. 小气候的测定方法(1)气象观测法:通过观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分析小气候特征。
(2)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小气候信息,分析小气候时空变化。
(3)模型模拟法:根据小气候形成机理,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小气候时空变化。
3. 小气候观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本次实训主要使用以下仪器:(1)温度计:用于测量气温。
(2)湿度计:用于测量相对湿度。
(3)风速计:用于测量风速。
(4)雨量计:用于测量降水量。
仪器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定期检查仪器性能,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保持仪器清洁,防止灰尘、水汽等污染。
4. 小气候数据采集与分析本次实训共采集了连续一周的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数据。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气温:观测期间,气温波动较大,日较差明显。
(2)湿度:相对湿度变化较大,夜间湿度较高。
(3)风速:风速变化较小,但夜间风速较大。
(4)降水量:降水量较少,分布不均。
5. 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气候的变化会影响植被生长、土壤水分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人类活动。
小气候观测方案
小气候观测方案1. 引言小气候观测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区域内,对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和记录的科学研究方法。
小气候观测的重要性在于为农业、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高分辨率的气象数据,从而为决策制定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小气候观测的方案,包括观测设备的选择、部署位置的确定以及实际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 观测设备的选择小气候观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气象观测设备来测量不同的气象要素。
以下是常用的观测设备:2.1 温度计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
常见的温度计包括普通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
根据实际观测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进行观测。
2.2 湿度计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常见的湿度计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湿度计。
湿度传感器通常可以直接接入数据采集系统,提供数字信号。
湿度计通常需要读取刻度进行人工读数。
根据观测需求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湿度计进行观测。
2.3 风速计风速计用于测量风的速度。
常见的风速计包括机械风速计、超声波风速计和热线风速计。
机械风速计需要根据杆会进行观测,超声波风速计和热线风速计可以直接安装在观测点上。
根据观测需求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风速计进行观测。
2.4 气压计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气压。
常见的气压计包括水银气压计、压电气压计和电容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需要人工读数,压电气压计和电容气压计可以直接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根据观测需求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气压计进行观测。
3. 部署位置的确定小气候观测需要在观测点周围建立一定数量的观测设备来获取全面的气象数据。
以下是部署位置的确定方法:3.1 环境考虑观测点的选取应尽量避免受到大型建筑物、树木和其他遮挡物的影响,保证观测设备能够良好地接收到来自大气层的气象信息。
3.2 分布均匀观测设备的部署应尽量均匀地分布在观测区域内,以便获取较为全面的小气候信息。
3.3 多角度观测为了获取更准确的观测数据,可以在同一观测点附近设置多个观测设备,并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观测。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一、引言在气象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大气的宏观变化,如气候带、季风等。
但是,在更小的尺度上,也存在着各种微小的气候环境,即小气候。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气候实习。
二、实习目的通过对小气候实习的观测和分析,我们的目的是探究小气候形成的机制,了解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同时,实习也旨在让我们熟悉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三、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我们选择了某市的一个公园作为观测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5月1日至5月7日。
四、实习过程及结果分析1. 观测设备的设置为了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小气候信息,我们设置了多个观测设备。
包括气温计、湿度计、风速风向仪等常用仪器以及多个感温器、湿度传感器等微气象观测设备。
2. 观测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在实习期间,我们每小时记录一次各项气象数据,并及时整理进电脑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观测数据的比对和统计,我们获得了关于温度、湿度、风向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3. 小气候特征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该公园的不同位置存在明显的小气候差异。
例如,公园内的人工湖周围气温较低,湿度较高,而公园中央的开阔地带则较为炎热。
这些差异很可能是由于人工湖的水体蒸发和湿度调节以及植被的影响所引起的。
4. 小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气候不仅对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环境。
在该公园的观测中,我们发现风向的变化影响了植被的分布,也可能对花粉的传播产生影响。
此外,小气候中的高温和干燥可能会导致植物水分蒸发过快,对植被生长产生一定的制约。
5. 实习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天气的突变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但我们通过及时更新仪器校准和数据修正的方法尽量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此外,设备的设置和数据的记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我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探索逐渐掌握了相关技能。
六、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们不仅对小气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知识和技巧。
设施园艺学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设施园艺学小气候观测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设施园艺学是一门研究园艺作物在人工环境中生长发育及其环境调控的学科。
小气候观测作为设施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掌握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为优化生产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深入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从而为设施园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了解了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仪器使用。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实习基地的设施园艺大棚和温室,了解了实际生产中的小气候观测设备及其应用。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观测不同气象要素。
我们严格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操作仪器设备,记录观测数据。
(1)辐射观测:采用辐射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我们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辐射强度,并计算了日辐射总量。
(2)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我们分别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段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3)土壤温度观测:采用土壤温度计测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我们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4)风速和风向观测:使用风速计和风向计测量不同高度的风速和风向。
我们记录了每小时的风速和风向,并绘制了风速风向玫瑰图。
(5)二氧化碳浓度观测:采用二氧化碳分析仪测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我们分别在早晨、中午和傍晚进行观测,并记录了平均值。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习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辐射:实习期间,日辐射总量呈波动状,早晨和傍晚辐射强度较低,中午辐射强度较高。
这说明太阳辐射在一天之内变化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施内的光照强度。
2. 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温度和湿度在一天之内也有较大波动,早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中午温度较高,湿度较低。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园小气候是指校园内各地区在气温、湿度、风速等方面的微观气候条件差异。
了解和观测校园小气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校园内气候变化,并对校园环境管理和人员活动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指标,分析校园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2.1 实验设备•温湿度计•风速仪•笔记本电脑2.2 实验步骤1.选择校园内不同的区域作为实验点,其中包括草坪、树林、操场和建筑物周边等。
2.在每个实验点设置一个观测站,使用温湿度计测量每个观测站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风速仪测量每个观测站的风速。
4.将实验数据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上。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温度差异根据观测数据,不同区域的气温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树林和草坪的气温相对较低,操场的气温较高,建筑物周边的气温较为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植被覆盖导致的,植被能够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降低气温。
而建筑物周边的气温相对较为稳定,可能是由于建筑物对风的阻挡作用。
3.2 湿度差异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湿度也存在差异。
树林和草坪的湿度相对较高,操场的湿度较低,建筑物周边的湿度也较为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蒸发作用导致的,植被蒸发的水汽增加了周围空气的湿度。
而操场的湿度较低,可能是因为阳光直射导致水分蒸发快速。
3.3 风速差异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风速也存在差异。
树林和建筑物周边的风速较低,操场的风速较高。
树林和建筑物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风的作用,减少了风的流通,而操场上没有阻挡,风能够较为自由地吹动。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校园小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气温、湿度和风速均有差异。
树林和草坪相对较凉爽,湿度较高;操场相对较热,湿度较低;建筑物周围气温和湿度较为稳定。
4.2 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在气温较高的操场增加遮阳设施,以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
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程序
小气候综合实习观测程序
08点~19点每小时正点观测,共12次观测
–56′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3圈);观测日光情况、云量;
–57′观测地温(0、5、10、15、20cm)。
(注:最高温度下午15点观测,最低温度在气象站早08点观测一次即可);
–58′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使之对准太阳;调整天空辐射表遮光板,使之遮住太阳直接辐射;
–59′通风干湿表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第二次观测20 cm
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60′按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顺序观测辐射,各连读3个读数;–01′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及指示风速;
–03′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读取气压和附属温度;–04′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注意:①日落后将辐射仪器收回,万用表用完后关闭;
②安装完仪器后,注意保护地温表;
③将仪器包装盒等系好、锁好,收拾整齐,以免检定证丢失。
设施园艺学实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实验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三、方法和步骤设施内小气候包括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光照、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
本实验主要测定大棚、温室内各个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日变化特征。
由于同一设施内的不同位置、栽培作物状况和天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各小气候要素,所以应多点测定,而且日变化特征应选择典型的晴天和阴天进行观测。
但是,根据仪器设备等条件,可适当增减测定点的数量和每天测定次数、确定测定项目。
1.观测点布置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置9个观测点,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它与5点相对应。
垂直测点按设施高度、作物生长状况和测定项目来定。
在无作物时,可设20、50、150cm 三个高度;有作物时可设作物冠层上20cm和作物层内1~3个高度。
室外是150cm高度,土壤中设10、15、20cm等深度。
2.观测时间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20:00,22:00,0:00,2:00,4:00,6:00,8:00,12:00,14:00,16:00,18:00共测11次,但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
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段内每隔1h测一次,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蔬菜栽培设施内的小气候观测
前 , 比最低土 温 { 现的时问 早 I 它 I I ~2个小 时 一 日光 温室 受 其结构 特点的限制 , 温度 的变 化受光 照时 间( 盖蒲席 的 其 拉 早晚) 和强度 的影 响 , 日出之 后拉 开蒲席 , 阳光射人室 内 , 温 度迅速上升 , 中午 以前达到最 高 温。冬季 1 4点之后 外 界气 温开始下降 , 温也 随之下 降 , 室 日落之前 盖上蒲席 :室 内温 度在 次 E拉开蒲 席之前 温度达 到最低 点 由于 日光温室 向 l 天的热源主要来 源于太 阳光热 以栽 培畦 的南部温度高于 所
是为农业设施 T程 建筑 、 汁 、 世 用材 等提 供必育的环境特 征及各种微环境 坐 化对其生 长发 育、 产龌的影响 ; 三是 为获取蔬菜 作物优质 、
『 、 岛产 岛敛的管理技 术提供依据 。但 口前设施小气候观测 方
法不一致 , 此性 萱 . 很大程 度上影 响 r观测结 果 的科学 可 在 忭 我 l 尚未制定出一套科 学 、 完整 的蔬 菜栽 培 殴施 小气候
ad—ss n fl sle n P) h o ns s n n r iat edi a s f h et i o t wpl r / t  ̄ o h aieat s
cd — e td p t o c p .C o r t . 9 0 9: 5~如 i et ae oa r s r p P o . 1 9 . 1 r t o
膜 和玻璃 对短波 光 的透过 率都在 8 上, 长波光 几乎 0% 对 不 能通过 . 他们吸附灰尘 、 水滴或者老化 后, 光透过率会 明显 下降 , 测定 , 据 水滴和 灰尘污 染 呵使 塑料 薄膜 的光透过 率减
少约 2 个百分点。 0 I2 温度 设施内的温度会 随着外 界气温变 动『有 明显 的 f 『 i H变化 和季节变化 。在 晴天条件下 塑料大棚 内一 天之 中蛀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地面和土壤湿度时间、空间变化。
土壤早晨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午后太阳辐射逐渐减弱,但仍然很高,地表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最大,所以一天中温差最大,随着深度增加,其在12时达到最大。
14点后土壤放出长波辐射的能量开始大于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逐渐降温,土壤湿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些土壤的降温主要靠热量交换,反应滞后,所以地表最高温度出现在12点之后,其余大部分在14点以后,10cm的最高温度出现在17点,15cm,20cm更靠后,且最高温度越来越低,变化越来越平缓。
13时的土壤温度铅直分布见图,13时为日射型,地面获得大量太阳辐射,快速升温,热量从上往下传递,所以地面温度最高,越深处温度越低。
而相对湿度由于太阳辐射相对变化不大,但由于受低矮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20cm处的相对湿度较150cm高。
气温,相对湿度时间、空间变化。
由于空气吸收地面长波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容易,所以气温与低温联系密切。
从图中看出,早晨气温随地温升高而升高,虽然地湿最大值出现在13时,但因为此时空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仍然比放出的逆辐射大,所以14点气温才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
0.2米处比起1.5米处,日较差更大,因为0.2米处比1.5米处更靠近地面,受地面影响更大。
从全天来看,实际水汽压先上升后下降,而相对湿度先下降后上升。
上午,由于温度升高,风速加大,促进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实际水汽压铸件升高,但因为饱和水汽压随着湿度升高而急剧升高,导致相对湿度反而降低。
比较0.2m和1.5m的数据,可知0.2m处的湿度更大,这是因为0.2m处离地面更近,受低矮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风速、气压时间变化。
风速变化没有特别大的规律性,早晨较低,9时之后由于太阳辐射增加,各种下垫面受热不均衡导致气压变化,产生较大风速,傍晚时太阳辐射较小,气压差下降,所以发风速也会降低。
本地方的变化趋势是上午较高,下午较低。
小气候实习报告
小气候实习报告农科114班周鑫1131100424一实习目的:1. 了解小气候观测地段的选择,确定观测高度、深度和观测时间的一般原则。
2.熟练的利用常见仪器进行小气候的观测3.掌握小气候资料的初步整理与分析,增强在农田中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二实习区域概况与方法1.观测点的概况及描述:观测地点在土培楼前,四周平坦,北面有土培楼,东面比较开阔,下垫面为草地。
观测当天气温变化比较大。
2.观测项目20cm的空气温、湿度,1.5m的空气温、湿度、最高以及最低温度,1m风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低、最高温度。
3.观测仪器及时间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正点每小时观测一次通风干湿表观测0.20cm和1.5cm 高度的气温和空气湿度,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m高度的风向、风速,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地面和土壤温度。
4.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则小气候是指近地层(0~2m)的光、温、湿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表层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
目前小气候观测还没用统一的观测规范和手册,因而,观测种类多种多样,各单位根据需要、任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观测项目、仪器设置、观测方法和资料整理方法等。
因此,在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时,首先是任务务必明确,要求具体,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其次是所观测数据资料能客观的反映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三小气候的观测仪器1. 通风干湿表⑴观测方法与注意事项观测前先将仪器挂在测杆上,用玻璃滴管湿润温度表的纱布,然后上好风扇发条,规定的观测时间一到,就可读数。
观测注意事项为:①玻璃滴管中的水挤压到距玻璃水管口1cm处,用弹簧夹夹住皮管,然后将加水管铅直插入湿球的内护管,使湿球浸入水管中,稍微停留,不能让水溢出而弄湿防护护管。
②观测时观测者应站在下风向,以避免身体的热量影响感应部分;读数时,先干球后湿球,其他读数方法与百叶箱的读数相同.读数要准确、迅速。
③每一个高度,要读取三次记录,在读完第一次记录后约30s即应连续读取第二、第三次记录,当读完一个高度的三次记录后,必须加上一次发条,以保证仪器正常通风。
实验二小气候的观测
实验二:小气候的观测班级:姓名:学号:实验目的:1、掌握通风干湿表使用方法。
2、了解不同环境下小气候的观测方法。
3、通过实验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器材:通风干湿表空盒气压表钢卷尺实验方案:全班分为四组,每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点进行小气候观测,本组实验地点为小树林的道路上,时间累计为一天,从6月8号下午13:30~17:00和6月9号上午7:30~11:30。
观测步骤:1、测定前应让通风干湿表暴露于观测环境中一定时间:冬季约30分钟,夏季15分钟左右。
2、观测开始时将通风干湿表置于离地150厘米处,湿润纱布,上紧发条,约3.5分钟后进行该高度的第一次干湿球读数,并记录,紧接再做第二、三次。
记录数据,取平均值。
3、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
4、观测结束后将仪器放好。
注意事项:1.保持场地的自然状况2.通风干湿表使用时,手应握在风扇外壳或温度表外保护板上。
3.温度表读数4.通风干湿表水平悬挂时应与地表面平行放置,球部切勿上翘,球部双重护管的开口处应避免直接对着阳光。
实验数据:实验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林下的温度比较稳定,这可能是由于在实验时一直在下雨,且森林中植被茂密,使得降水不容易流失,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空气特别潮湿,而由于水的比热大,所以使得森林中温度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由于观测地点和观测当天天气的影响,空气湿度较大,第一天下中雨,林子里到处都弥漫着水汽,感觉湿度大,气温较高。
第二天,雨停了树林里水汽含量明显下降,但温度因为昨天的降雨有所下降,有湿冷的感觉,本次实验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两天的天气变化。
实验心得:实验的当天下起了大雨,在树林当中,阴暗潮湿,而且还有许多虫子,环境相当的恶劣。
但同学们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浑然没有被今日的糟糕天气所影响到。
呵呵,现在有点喜欢上气象学了,虽然当天被蚊子咬得很惨,而且浑身湿透,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我们逛遍了整个后山。
实验二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 .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 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2.思考题根据观测数据比较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各要素的 . 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 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并对温室和大棚的 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三、方法和步骤
1.观测点布置 .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 左边为设施内, 所示: 水平测点按图 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 个观测点, 点位于设施中央, 置9个观测点,其中 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 个观测点 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 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 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 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 右边为设施外, 它与5点相对应 点相对应。 它与 点相对应。
3.观测值 .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按每个水平测点顺序往返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 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两次, 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两次,取两 次观测平均值。 次观测平均值。
4.注意事项 . ①测定前先画好记载表。 测定器放置要远离加温设备。 ③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没问题后再 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 进行正式测定。 进行正式测定。 ④测定时必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表 测定时必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 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水平, 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水平,不能与 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 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 ⑤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 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 )、照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 度计。 度计。 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 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土温:曲管地温表( 、 、 、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 ) 阻地温表。 阻地温表。 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方法和步骤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
置9个观测点,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 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它 与5点相对应。
2.观测时间
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 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20:00, 22:00,0:00,2:00,4:00,6:00,8:00, 12:00,14:00,16:00,18:00共测11次,但 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段内每隔1 h测一次, 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3.观测值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按每个水平测点顺序往返
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两次,取两 次观测平均值。
4.注意事项 ①测定前先画好记载表。 ②测量仪器放置要远离加温设备。 ③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没问题后再
进行正式测定。 ④测定时Biblioteka 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表
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水平,不能与 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 ⑤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 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2.思考题根据观测数据比较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各要素的 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并对温室和大棚的 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