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兄,民之叛也,如崩山。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民亡聊生,则国非国也。
【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得利?’大夫问:‘怎样使我家得利?’士人和百姓问:‘怎样使我自己得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国君被杀,父兄被杀,百姓叛变,就像山崩一样。
城墙虽然很高,护城河虽然很深,武器装备虽然很坚固锋利,粮食虽然很充足;但百姓如果生活无望,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就不成其为国家了。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水运动起来,它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池。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凡此六者,以尽天地之道也。
故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以立乾坤,故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天下之理也;万物之终始,未既乎来物也;吉凶生而大业兴矣。
是以古之圣人,其有病也,求可医者而已矣。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重点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翻译时,若遇到通假字,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本字。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2. 禹拜稽首,延颈而望。
(《尚书》)翻译:大禹跪拜行礼,伸长脖子抬头望。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现代意义。
1. 贤者避世,不欲与俗人从事。
(《庄子》)翻译:有才德的人避开世俗,不愿与普通人交往。
2. 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孟子》)翻译:我听说有才德的人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爱;教育人民给予他们,这就是善良。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
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词性。
1.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翻译:这样才知道忧患能使人奋发,安乐会使人衰亡。
2. 鸿鹄将至,群鸟皆惊,乃援弓缴而射之。
(《庄子》)翻译:大雁将要飞来,群鸟都惊慌起来,于是他拿起弓箭射它。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具有多种意义。
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五、句子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需要分析句子结构,准确翻译。
1. 王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利除弊,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出师表》)翻译:皇帝的军队北上定中原,我尽力发挥平庸之才,排除奸邪凶恶之人,兴办利事,除去弊端,政治畅通,人民和睦,各种事业都得到复兴。
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翻译:秦人没有时间去哀悼自己,而后人为他们哀悼;后人为他们哀悼却不去吸取教训,也会让后人再次为后人哀悼。
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全册古文句子翻译积累

部编版普高必修二全册古文:文言现象、重点句翻译班级:姓名:古文目录:第一单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三、庖丁解牛/《庄子》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五、*鸿门宴/司马迁第五单元六、谏逐客书/李斯七*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八、促织/蒲松龄第八单元九、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十一、阿房宫赋/杜牧十二、*六国论/苏洵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重点句子翻译: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翻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就不说了】。
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翻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4、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翻译: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5、非曰能之,愿学焉。
翻译: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8、夫子何哂由也?翻译:你为什么笑子路呢?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翻译: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重点句子翻译: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翻译:安抚百姓然后称王,便没有人能抵御他了。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的。
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的。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翻译: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翻译: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学生版

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一、《离骚》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文: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译文:3、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译文:4、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5、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文:6.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译文: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文:8.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文: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1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二、《兰亭集序》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文: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5、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三、《赤壁赋》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6.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译文: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9.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10、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1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文:四、《游褒禅山记》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鲜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必修二重点句翻译

• 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 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译文: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的原因, 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 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 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 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等量齐观 是荒谬的。 • (重点在于对“契”“嗟悼”“一”“齐 彭殇”的理解。)
•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 • 译文:如果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 会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 物和我们本身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 么呢? • (重点在“而又何羡乎”的句式理解。)
•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译文:抬头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 以考察众多的万物,借以纵目游赏,胸襟 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确实是人生 的一大趣事。 • (重点在“宇宙之大”,“品类之盛”的 句式,“极”“信”的含义。“宇宙之 大”“品类之盛”是定语后置句,可由 “蚓无爪牙之利”迁移;“信”,“确实” 之义,可从“烟涛微茫信难求”迁移。)
必修二重点句翻译
海城高中语文组 孙晓山
• 第二组 •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译文:引溪水进来环曲成渠,把酒杯放在 水面上漂流供人取饮,人们列坐在水边, 虽然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 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 (重点在“流觞曲水”“次”“咏”“幽 情”。“流觞曲水”是古文化常识,需要 识记;“次”可根据前后文推知;“其” 指代的是溪水。)
• 10、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译文: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 叹古代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 弄清其真相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 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采取的 缘故。 • (重点在于对“以”“谬”“名”“胜” 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1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2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3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4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5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6“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采薇》1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2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3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4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5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必修二翻译文言文

原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说:“在庭院中用八佾奏乐舞蹈,这种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呢?”译文:孔子说:“在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这种事情都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去做呢?”赏析:这段话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批评。
在古代,佾是古代音乐舞蹈的单位,一佾通常由八人组成。
在古代,音乐舞蹈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只有贵族才能使用佾进行音乐舞蹈。
然而,孔子所处的时代,一些大夫阶层的人也仿效贵族,在庭院中用八佾奏乐舞蹈,这是对传统礼仪的严重破坏。
孔子在这里用“八佾舞于庭”这个具体事件,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强烈不满。
他认为,这种破坏传统礼仪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如果连礼仪都能被破坏,那么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和谐的社会环境就会不复存在。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是孔子对当时社会风俗的质问。
他认为,如果连这种破坏礼仪的行为都能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强烈批评,也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这段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醒人们,要尊重传统礼仪,维护社会秩序,倡导和谐的社会风气。
同时,它也警示人们,要敢于对破坏传统礼仪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已经不再使用佾这种音乐舞蹈单位,但这段话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尊重传统,维护社会秩序,倡导和谐的社会风气。
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对那些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以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总之,《论语·八佾》这段话通过批评当时社会风俗,表达了孔子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维护,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这段话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孔雀东南飞》1.为仲卿母所遣语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兰芝)被仲卿母亲休回娘家。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及时遣归相”。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语法:可怜:古今异义词,可爱。
译文:(她)体态可爱无比,我去替你说媒求婚。
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会不从许相”。
译文:我对兰芝早已恩断义绝,决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5.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语法:归还:古今异义词,回来。
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还必迎取相”。
译文: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语法: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
译文: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
7.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语法:要:通“邀”,约定。
渠:代词,他。
译文:虽然我同仲卿有约在先,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8.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君既若录见”。
译文: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还望你不久能来接我。
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府吏丁宁见”。
译文:我才回家时,仲卿再三叮咛我。
10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语法: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了“于”,补充后又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庭树下徘徊,(于)东南枝自挂”。
译文:仲卿在院中的树下徘徊一阵,就在向着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死了。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1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语法:望:农历十五日;过了望日就是“既望”,农历十六日。
部编版必修二第十一课古文古文两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必修二第十一课古文两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下册】班级:姓名:11、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一、《谏逐客书》重点句子翻译: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6、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译文: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2、译文: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3、译文: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4、译文: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5、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6、译文: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二、《与妻书》重点句子翻译: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3、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 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 的感情。
•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 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6、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翻译: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 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 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
• 翻译: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 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 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翻译: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 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 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翻译: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 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 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 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 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 衰老即将要到来。
•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 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
•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 翻译:江水总是像那样不停地流逝,但它 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必修一二重要文言句子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志专一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来帮助他们断句的,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赤壁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是一世英豪,但是现在他又在哪里呢?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实际上未曾消逝。
月亮时圆时缺,但是始终没有增减。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
从不变的一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况且天地之间,事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我也不会取用。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来互相劝酒。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上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必修二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
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所以游目骋怀 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 骋怀 极 信 翻译】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纵目远眺 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 纵目远眺, 极大的欢娱 【翻译】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 实在令人快乐 令人快乐。 实在令人快乐。 ②夫人之相与 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放浪形骸之外。 相与 诸 悟 因 放浪形骸 翻译】人们生活在一起 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 生活在一起, 【翻译】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 自己,不拘形迹。 自己,不拘形迹。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期于尽! 向 所 以 期于 翻译】先前(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 一下子就成了陈迹,而且还往往因此而生感慨, 的事, 【翻译】先前(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陈迹,而且还往往因此而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 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 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固 一 为 齐 为 翻译】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翻译】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感于斯文。 故 其所 虽 所以 致 亦 感于斯 翻译】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 录下他们的诗作 虽然时代不同 事情各异, 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 我一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 他们的诗作, 时代不同, 兴叹抒怀的原因是 【翻译】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录下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 同的。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 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的感慨。 同的。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

1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
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必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国将危亡,数以致书干王,连岁不见省。
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平既出,其后秦欲吞并诸侯,当是之时,秦兵强马壮,山东诸侯,莫能抵敌。
楚怀王使人质于秦,留三年,为秦所执。
楚怀王怒,兴师伐秦。
秦出其不意,因乘其虚,卒取楚之汉中,楚以此困。
当此时,秦昭王使使者告楚,欲与楚平。
楚畏秦之强,不敢轻与秦战。
秦使者往来了数岁,楚怀王乃迎其太子商于秦,欲与秦平。
楚太子商闻之,怒,弗听。
楚怀王执其太傅,与之决秦。
秦囚楚太子商,迁之蜀,赐楚以武关之外地。
楚怀王大怒,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黔中以西地。
楚怀王乃悉国兵以深入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亦起兵救赵。
秦兵遂东,至河外。
魏不敢出,秦兵不敢进。
秦昭王遗赵王书,告以兵罢,归赵王质子。
赵王谢,使使者报秦。
秦使者至赵,赵王鼓瑟。
秦使者至,而赵王不郊迎。
赵王窃自以为与秦易地,伐齐有功,秦必喜,故不郊迎。
秦使者怒,曰:“武安君必胜,赵王入秦矣!”即发兵伐赵。
赵王惧,使人请和于秦。
秦王弗许,赵国大震。
此时,秦昭王已立为帝,欲并吞天下,以为天下苦秦久矣,乃使使者告诸侯,愿与天下平分土地。
诸侯皆恐,各有分地。
齐最怨秦,最欲报仇。
齐王召即墨大夫,与之谋曰:“吾欲伐秦,子以为何如?”即墨大夫曰:“不可。
秦,虎狼之国,不可伐也。
不如与楚、赵合从,以攻秦。
”齐王从之。
楚、赵闻之,亦起兵从齐。
六国共伐秦,秦发兵击之。
秦兵大破赵、魏之师于长平,斩首四十万。
赵、魏之师遂败,不敢复战。
楚、齐闻之,亦罢兵归国。
秦兵遂东,至河外。
齐王闻之,惧,使人请和于秦。
秦王许之。
齐王乃郊迎秦使者。
秦使者至,齐王郊迎,请为从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游褒禅山记》
•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 翻译: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
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于是便都跟他一 起退出来。
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 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 达的。
• 6、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翻译: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
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 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 • 翻译: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
•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翻译:浩浩然仿佛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
到哪里才会停止,飘飘然似要脱离了人世 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冯: 通“凭”,乘
•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翻译: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
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 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 的感情。 •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 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必修二文言重点语句翻译梳理
语文必修2复习
《兰亭集序》
•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 人都聚集在一起。 •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 •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 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 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 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赤壁赋》
•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
劝客人饮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 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 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随波飘流,越过宽阔苍茫的江面。)
•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 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翻译: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小洲上打渔砍
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 驾着一只小船,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像蜉 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拖在广阔的天地 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翻译: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
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 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 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不竭。 • 只有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
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 用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无穷无尽。
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 • 翻译: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到达,
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他笑吗?
•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 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翻译: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
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 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翻译: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
•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 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 •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 人们对此尚且不能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诞的, 把长寿与短命看作相等是荒谬的。
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 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 • 翻译: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 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少。
•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翻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
•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 托,放浪形骸之外。 • 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 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 借助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 在形体之外,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 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 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 衰老即将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