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现实结构本质和信息科学的哲学基础康斯坦丁科林
计算机一级考试选择题(完整版)
![计算机一级考试选择题(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5fee5b77232f60ddcca145.png)
计算机一级考试选择题1. 信息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答案:DA. 狭义信息论B. 经典信息论C. 一般信息论D. 广义信息论2. 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AA. 数据就是信息B. 信息是用数据作为载体来描述和表示的客观现象C. 信息可以用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形式表示D. 信息是具有含义的符号或消息,数据是计算机内信息的载体3.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知识层面、()和技术层面。
答案:AA. 意识层面B. 管理层面C. 环境层面D. 数据层面4.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答案:DA. 生物技术B. 能源技术C. 新材料技术D. 计算机技术5. ()是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答案:BA. 系统工程和计算机技术B. 信息和控制C. 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D. 决策和控制6. 香农是()的创始人。
答案:BA. 图灵机B. 信息论C. 存储程序原理D. 现代计算机理论7. 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答案:BA. 信息论B. 信息及其规律C. 计算机技术D. 控制技术8. 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AA.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称为数据B. 信息是用数据作为载体来描述和表示的客观现象C. 信息可以用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形式表示D. 信息是具有含义的符号或消息,数据是计算机内信息的载体9. 关于信息科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BA. 专家系统是信息科学的研究领域之一B. 信息科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研究对象C. 信息和控制是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D. 信息科学是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为理论基础10. 关于信息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AA. 信息科学的主要目标是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B. 信息科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研究对象C. 信息科学是以冯·诺依曼创立的信息论为理论基础D. 信息科学是以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的控制论为理论基础11.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了()。
数据、信息、知识、 情报及关系
![数据、信息、知识、 情报及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8f43d7ea45177232f60a2f3.png)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 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 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 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 段。
表达
知识
经 验
数据
背 景
信息
数据+背景(为接收数据所做的准备)=信息 信息+经验(提炼、推理)=知识
数据 信息
知识
情报
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 编码化、序列化、结构 化; 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体 上的映射; 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 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 果;
情报是特指的专业信 息,是传播中的知识。
文献作为载体
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 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经济学界认为,信息是反映事物特征的形式, 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之一,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信息进行提炼、推理后获得的正确的理论是 知识。
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 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对信息对自然界、 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 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 的信息集合。 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
数据 信息 知识
情报
文献
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转换
相互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 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 数据可以是离散的,如符号、文字,称为数字数 据。也可以是连续的值,比如声音、图像,称为 模拟数据。 数据本身的表现形式不能够完全表达其内容,需 要经过解释,才能体现其价值。 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信息科学哲学问题
![信息科学哲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8d7d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4.png)
信息科学哲学问题信息科学哲学问题主要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论以及其哲学意义等方面。
信息的本质和定义:信息是什么?如何定义信息?信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是信息科学哲学领域的核心问题。
不同的学者和学派可能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信息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信息是现实的反映还是构造?这个问题探讨了信息与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之间的关系。
有些观点认为信息是对现实的反映或描述,而另一些观点认为信息是一种构造或建构,它在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中扮演重要角色。
信息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信息伦理问题是信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个问题涉及到信息的价值、利弊和伦理责任等方面。
例如,信息的获取、使用和传播是否应该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人们如何在信息的泛滥和滥用中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自由?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如何?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信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观点认为信息是知识的基础,知识是经验和信息的整合和解释,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信息只是数据的集合,知识则需要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如何?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
信息科学哲学研究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以及如何平衡技术发展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
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有何关系?信息是否可以独立于物质和能量存在?这些问题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也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
信息的价值和意义:信息对人类有何价值和意义?信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这些问题涉及到信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也是信息科学哲学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
信息的方法论问题:如何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何评估?这些问题涉及到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也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
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人类如何认知和理解信息?信息的认知和理解过程有何特点和规律?这些问题涉及到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也与信息科学哲学密切相关。
信息的现实结构 本质和信息科学的哲学基础
![信息的现实结构 本质和信息科学的哲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8bcd53a5a8102d276a22fe6.png)
中信 息 系统研 究的狭 隘性 的局 限 , 并对 哲 学、 自然科 学、 工程 技 术 学、 社会科 学和智 能科 学的极 为 广
泛的 、 同层 次和 领域 的信 息 问题 进行 更 为综合 而统 一的研 究。 不
虽然 , 内外对信 息科 学 中的哲 学 问题 的研 究 已有 4 国 0多年 的历 史 , 但是 , 真正 明确提 出信 息哲
学概念的时间大概只有不到 3 年。一个最早的提 法是邬炕的“ 0 哲学信息论 ” 这是他于 18 年 为 , 92 兰州大学哲学系提 交的本科毕业论文的题 目。后 来, 黎呜先生在其 18 94年发表 的《 论信 息》 《 (中 国社会 科 学》94年 第 4期 》 一 文 中提 出 了“ 息的 哲 学” 18 ) 信 的概 念 。邬 妮 教授 在 《 关于信 息论研 究
引起 了 巨大的 变革 , 但是 , 息科 学作 为某种 时代 科 学的研 究纲领 范示 的意义 则一 直未 能被 清晰揭 信
示, 信息因素对事物存在和演化的价值也未能获得 充分的认识和挖掘 。与之相应的则是统一信 息 科 学和 学界公 认 的信 息哲 学理论研 究的滞后 和仍 未形 成被 广泛 关 注的研 究 态势的情 景 。 目前 , 来越 多的 国 内外 学者 已经意识 到 , 息科 学研 究纲领 的确定。由于信息具有构成世界存在的基本领域的性质 , 以只有从 信息哲 学的高度对信 息的 所 本 质 予 以考 察 才可能奠 定统 一信 息理论 建 立的基 础 。统一 信 息理论 的建 立应 当超越 具体 实用科 学
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信息哲学
![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信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7c0bc9d5bbfd0a795673c0.png)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第42卷第2期,Mar.,2012,Vol.42,No.2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稿日期:2010-09-11;修回日期:2011-01-14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11YJA720027)作者简介:李国武,男,吉林九台人,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哲学。
【信息哲学专题研究】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信息哲学李国武1,2(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西安石油大学宣传部,陕西西安710065)摘要:第19、21、22届世界哲学大会都在关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哲学问题。
信息哲学是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是人类历史上哲学形态的全新革命。
信息哲学创始人中国信息哲学家邬焜教授将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创立了信息哲学。
并相应从元哲学的高度建构出全新的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生产论、信息价值论以及信息思维论等信息哲学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独创性的研究,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完整的有关信息哲学的观点、理论、体系和方法。
关键词:全球化;信息时代;元哲学;信息哲学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032-05今天,我们人类处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引发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变革,并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生活方式。
信息正是凭借它那科学性、普遍性的特性,正在开创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正在开辟一种崭新的文明———信息文明,从而集中而强烈地呼唤着一种新的全球化信息时代哲学———信息哲学的诞生。
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
![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1208f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8.png)
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信息科学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信息论等多个领域。
信息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其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指导着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作为信息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和应用。
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计算理论、算法理论、数据结构等多个方面。
计算理论主要研究计算的本质、过程和结果,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算法理论则关注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如何设计高效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数据结构则是计算机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理论基础使计算机科学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其次,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还包括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信息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
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信号处理、编解码、调制解调制等多个领域。
信号处理研究如何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信息的提取和传输;编解码技术则是将信息编码为数字信号并解码还原,以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输;调制解调制技术则是将信息嵌入到载波信号中,通过调制和解调制实现信息的传输。
这些理论基础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使人类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和信息共享。
此外,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信息论。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定义、量化和传输的学科,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信息论主要包括信道容量、熵、失真理论等多个重要概念和原理。
信道容量是指在特定的信道条件下,最大的传输速率;熵则是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度量,是信息的重要概念之一;失真理论则是研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纠正方法。
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为信息传输和存储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信息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科学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信息拜物教名词解释
![信息拜物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6a69b0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1.png)
信息拜物教名词解释信息拜物教(informationism)是一种新兴的思想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关注信息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信息拜物教相关的名词解释:1. 信息本体论(information ontology):指探讨信息是什么、信息存在的方式、以及信息与其他实体间的关系的哲学研究领域。
信息拜物教的理论基础即为信息本体论。
2. 信息主义(informationism):信息拜物教另一称呼,强调信息在当代社会的至关重要性。
3. 信息价值论(information value theory):指研究信息如何被评价、计量和价值化的学科领域,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4. 信息现实主义(information realism):指认为信息是现实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实体,其存在不取决于接受者的思想或信仰。
5. 信息理论(information theory):是对信息和信息处理的数学和逻辑研究,涵盖了信息的传输、储存、处理和提取。
6. 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着重于信息在经济过程中的生产、传递和利用,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兼具经济学和信息学的特点。
7. 信息倡导者(information advocate):指在信息拜物教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他们致力于传播信息拜物教的思想。
8. 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指收集、存储、检索、传输、处理和分发信息的过程。
信息拜物教认为,信息处理是当今社会的核心活动。
9. 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指人类在面对庞杂的信息时,由于自身认知和处理能力的有限,出现焦虑和错失重要信息的现象。
信息拜物教呼吁优化信息传播和处理的方式,避免信息超载的产生。
10. 信息孪生(information twinning):这一概念源自信息拜物教。
指将真实的世界和数字化的世界有机结合,将物理世界中的实体与数字信息形成对应或关联,从而实现持续动态的感知、分析与应用。
万物皆信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
![万物皆信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8cbfad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4.png)
万物皆信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天地源,唯灵变。
恍惚状,息无形。
心造物,成体性。
如影随,不可分。
注释:如果追究天地的本源,一切皆是灵的幻变。
太初宇宙处于恍惚状态,一切皆为无形的信息(灵息/灵法)。
心场创造物质,信息(灵息)衍变成物体的属性。
信息与物体之间就像影子伴随身体,不能分割开。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信息学,信息学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分类、识别、存储及利用的学科,它在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切皆信息”的观点,认为信息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宇宙起源于“信息场”。
在自然界中,信息是万物的讯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是系统数据;在神经心理层面,信息是意识思想。
信息到底是什么?下面将全面揭开信息的奥秘!一、在物质层面,信息与物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物体分为质体和信息,质体代表物质(基本粒子),信息代表属性(粒子的特性以及作用关系)。
信息是物质属性的反映以及对物体特性的描述。
比如,物质的属性(温度、硬度、尺度、压力、形状、颜色等)以及物体的特性(结构、位置、速度、运动变化等)反映出了物体的信息。
在物质层面,信息是物质属性及其特性的表现,信息与物质无法分开。
二、在自然领域,信息是非物质形态,物体携带着信息。
自然分为物质形态(实体物质)和非物质形态(信息),信息无形需借助物质载体传播。
比如,数学是没有形态的,它需要借助物体反映出来。
信息通过物体反映出来,但信息是非物质。
物体携带着信息,而信息不依赖于物体存在。
比如,电磁波(水波、声波等)可以携带并传播信息,电磁波是物质能量(光子)而信息(数据)是非物质形态。
其次,信息(数据)不依赖物质存在(即使脱离物质信息依然存在)。
我们可以借助电磁波编辑信息、传播信号,但信息与电磁波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在自然领域,信息是自然万物的“讯息”,它是非物质形态(物质的另一面体现)。
三、在意识层面,信息是心理感知与智能运算的基础元素,它超越了物质。
信息哲学与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问题
![信息哲学与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90eb3d67ec102de2bd89d0.png)
理学 中的信息问题进行 了分析。因此 , 可以进行合理
地争论 , 目前这一系列研究工作成为发展的关键 , 不仅
信 息 科学 的发 展正 处 于 一个 关 键 时 期 , 而且 还 涉 及 到
[ 作者简 介] 康斯坦丁 ・ 科林 ( OC HH o  ̄) 俄罗斯科 学院技术科 学博 士 , K HT THK mH , a 教授 , 俄罗斯 科学 院信息 科学 问题研究 所 要研究方 向为信息哲学与信息科 学中的哲学问题 。
V 1 1 Sm N .0 ) o 3 ( u o 19 .
信 息 哲 学 与 现 代 信 息 科 学 的基 本 问题
康斯坦 丁 ・ 科林
( 俄罗斯科学院 信息科学问题研究所 , 莫斯科)
[ 摘 要 ] 现 代信息科学 中的哲 学和科 学的方法论 问题 , 已经被认 为是 基础科 学和 复杂性科 学发展 的方 向。
基 本 理论 , 以及 用这 一 理 论 去 探 讨 科 学 和 教育 中 的哲 学 与科 学 的逻辑 方法 的理 由和情 趣 。 许 多 国家 的 教 育 体 制 , 天 正 在 进 入 一 个 全 面 今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0— 9— 5
的方法对宇宙学、 量子力学 、 普通生物学 、 遗传学 和心
根据许多权威学者 的意见 , 信息是我们周 围世界 最重 要 的 , 同时也 是 最 神 秘 的现 象 之 一 。许 多 研 究人 员从 2 世纪 中期开始 , 0 几十年来都试图理解这一现象 的本质。然而, 能够被人们普遍 接受的科学 的信 息概 念 的本质规定仍然未能产生。因此 , 直到通常 被称为 信息时代 的 2 世纪的今天 , 1 这些尝试仍然在持续。 为什么关于信息的性质、 于信息 的哲学本质 , 关 以
《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评介
![《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c7e4291ba2161479171128e6.png)
作者简介 : 邬妮 , , 男 河北涞源人 ,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 中心主任 , 西安交通 大学人 文社会科学 学院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主要从事信息哲学 、 自然哲学 、 复杂性理论等领域 的研究 。
①《 信息科学 中的哲学 问题》 是俄 罗斯科学 院信 息科 学问题研 究所首席研究员 , 国际信息科学学会 (S ) I S 主席 , I 西安交通
本 书 是 一 本关 于信 息科 学 的性 质 、 究 对 象 和 研
范围、 学科地位 、 体系结构 、 领域和方法 , 信息科学教 育, 信息的科学观和哲学观, 信息社会与人类文明的 发展 , 以及信息科学发展的历史 、 现状和未来前景的 学术专著。全书论域之宽泛、 理论之深入 、 观点之明 确、 论述之简明, 都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此体例 和 内容 的学 术专 著 尚未见 到 。 全书的立论是建立在作者对信息的本质及其存 在 范 围和普 适性 规律 的认识 的基础之 上 的 。 在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信息的存在范围的认识上 历来颇多争议。科林先生坚持从世界客观本体的层 面上对信息 的本质和存在范围做 出相应的规定。他 写道 :在最广泛意义上 , “ 信息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属 性 , 是物 质和 能量 在 空 间 和 时 间 中分 布 的差 异 性 它
交 的 英 文 论 文 的 题 目是 “ hlsp yo nom tn P i oh fif ao o r i adfn a napol so d/ f m ts ( 信 n dmet rbe f e lno ai ” 《 u l m mo TI r e
学 者都 对这 一研 究领 域 十 分 重 视 , 并作 出 了一 系 列
开 创性 的成 果 。
另外 , 自上个世纪 9 年代 以来 , 0 俄罗斯科学院
《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评介
![《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c0d195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4.png)
《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评介摘要:俄罗斯科学院信息科学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国际信息科学学会(isis)主席,康斯坦丁·科林先生的著作《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对信息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对信息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科地位、体系结构、领域和方法,信息科学教育,信息的科学观和哲学观,信息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信息科学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在这本著作中,科林先生不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观和哲学观,而且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观和教育观。
科林先生所代表的俄罗斯学者的相应研究和工作,一定会给我们诸多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信息;科学;哲学;问题;评介b---在年月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fis ,北京)上,我很荣幸地认识了俄罗斯科学院信息科学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康斯坦丁·科林(kohctahtlh koz_rm)先生。
他为大会提交的英文论文的题目是“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and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ltl informatics”(《信息哲学与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问题》),而这样的研究方向正是我所感兴趣的。
在进一步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科林先生在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方向上已经研究了多年,是信息哲学和社会信息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科林先生的介绍中,我们还了解到,俄罗斯学者在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方向上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其中有相当一批学者都对这一研究领域十分重视,并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
另外,自上个世纪年代以来,俄罗斯科学院和俄罗斯的一些大学还开创性地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开设了关于信息科学与哲学方向的通识课程和学位课程,其中举办较为成熟的课程有《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社会信息科学》。
而科林先生正是这两门课程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设计者。
信息的四个层次
![信息的四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dd03782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d.png)
信息的四个层次信息是社会现实中各种社会活动所共有的内容,它既有客观存在的价值,又有抽象的概念主义意义。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主要有四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次、结构层次、内容层次和社会层次。
首先,物理层次是信息的基础层次,它直接反映的是物质的客观实存状况,它是信息本身的实体形态。
如电话上的声音,就是物理层次的信息。
它是由一系列物质条件和物理状态所制造出来的,因此,物理层次也可以称为物质层次。
其次,结构层次是指信息的形式结构,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把信息中每个个体成分所特有的体现连接起来,从而把信息构成一种统一的整体。
比如文章,文章是由抽象的文字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结构关系,帮助文章形成一种思想的链接,从而使文章成为一种整体信息。
第三,内容层次是信息的实质内容,它是信息本身携带的有意义的信息,有时也称为符号层次,因为符号是信息的基础,它们是把客观事实表达成非客观符号的媒介。
例如文章中的文字,它们是把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的思想,这就是内容层次的信息。
最后,社会层次是指从社会层面上对信息的理解,它是以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信息的,再结合社会的背景,看到信息与社会的关联性,有时还称为价值层次。
例如新闻,它表达的是社会发生的事件,从社会角度来看,它就是一种回顾社会发展历程,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信息。
四个不同层次的信息,虽然它们可以分开看,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
例如文章,它是由物理存在的文字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由文章的内容来完善,而文章的内容又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文章的信息是四个层次的信息的综合体。
因此,对信息的理解,不仅要单从一个层面来理解,而且要全面地考虑信息的各个层次,从而深入理解信息的实质内容,并有效地运用它们。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有效的知识,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资料
![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2d1d6262f60ddccda38a083.png)
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当代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
下面我将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抽象机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对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的支持。
初中信息科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0177c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7.png)
初中信息科学知识点汇总信息科学是指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将开始接触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本文将汇总一些初中信息科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信息的定义和特点是信息科学的基础。
信息是指能够传递和表达思想、感情、事物等内容的一切能被接受和理解的符号,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
信息有四个基本特点:即时性、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本质和作用。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也是初中信息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指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软件则是指控制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之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通过学习操作系统的知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
互联网是信息科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互联网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如电子邮件、网上购物、在线娱乐等。
学生们需要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基本服务和安全问题,以便在使用互联网时能够更加安全和有效地获取信息。
信息安全是信息科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
信息安全指的是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或破坏的技术和措施。
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和网络黑客等威胁,并掌握密码安全、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处理是信息科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
在处理信息时,学生们需要了解信息的编码表示方法,如ASCII码和Unicode码等;掌握信息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了解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方法;学习算法和编程,实现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等。
OECD的知识分类方
![OECD的知识分类方](https://img.taocdn.com/s3/m/52379e40a8956bec0975e3d4.png)
1信息:信息是用以清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他认为信息的诸多层次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层次,一个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本体论层次,另一个是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从本体论的层次上考察,信息被定义的状态改变的方式。
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者主体所描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认识论上的全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在掌握概念是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素:1信息是一个独立的科学,2研究信息概念是,一定要分清层次,而不能笼统视之3无论是本体论信息还是认识论信息,都有为主题清除或减少某种不定性的作用,它所清除或减少的不定性越多,则表示主体受到的信息量就越多。
2信息的分类:按产生和作用机制分: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一)OECD 的知识分类方法:知事类知识(know-what )、知因类知识(know-why)、知能类知识(know-how)、知人类知识(know-who)。
信息资源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理解,狭义指信息内容本身,广义指除信息内容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广义信息资源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以及信息技术的集合。
广义信息资源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二是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三是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计算机存储装置的最小存储单位为一位二进制数,称为位。
用来度量信息处理量、数据库或信息存储介质的信息存储量的常用单位有:B 、KB 、MB 、GB 、TB 、PB 、EB 。
设某个事物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为:S 1,…,Sn ;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 1,…,Pn ,当第i 种状态出现时,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I i =-log P i (i=1,2,…,n) 实际上消息中出现的不一定是第i 种状态。
第i 种状态的信息量也是随机的,其出现的概率也是P i ,消息中出现其他状态时的消息量为-log P j (j ≠i,j=1,2,i-1,i+1,…,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第42卷第2期,Mar.,2012,Vol.42,No.2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稿日期:2010-09-11;修回日期:2011-01-14作者简介:康斯坦丁·科林(КонстантинКолин),俄罗斯科学院,技术科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信息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国际信息科学学会(ISIS)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哲学与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①本文摘译自КонстантинКолин,ФИЛОСОФСКИЕПРОБЛЕМЫИНФОРМАТИКИ(Москва,БИНОМ,Лабораториязнаний,2010)第三章。
文章标题、摘要和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信息哲学专题研究】信息的现实结构、本质和信息科学的哲学基础①[俄]康斯坦丁·科林著,[中]邬焜译(俄罗斯科学院信息问题研究所,莫斯科)摘要:客观现实的世界具有二重化的特征,因为它同时包含着物理现实和理想现实,并且,在这两种现实之间具有相互反映的性质。
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信息。
在最广泛意义上,信息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属性,它是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中分布的差异性(不对称)的表现,这些表现存在于所有自然发生的生命界、无生命界,以及人类社会和意识活动的非平衡过程之中。
信息贯穿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有组织的物质和能量的各个层次,它是物质和能量运动的首要的原因,并决定着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方向。
信息是进化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自然和社会进化过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质;能量;信息;本质;物理现实;理想现实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016-07近年来,在基础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领域,信息科学的作用正在大幅度增长。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导致的,这一逻辑就是基于信息科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形成了新的科学范式和新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信息现象的现实结构依据许多研究人员的看法,信息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神秘的现象。
在今天的科学文献中,对信息的定义有几十个,然而,其中没有一个能够被普遍的接受。
这是因为,科学家们在进行某一科学领域的研究时,都是从他们研究领域的特定角度出发,制定或选择一个最适合其研究领域的特定的具体的信息定义。
此外,有些科学文献甚至宣称,为信息概念下一个一般性的本质定义也许是永远不可能的,至少在今后几年中这种尝试不可能达到[1]。
也许,“信息”这一概念从根本上就是无法定义的,也许,它仅只是一个同音异义的术语,在日常使用中,它可能被用来指称完全不同的或根本没有关联的不同的对象[2]。
然而,与此同时,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科学范畴,今天,许多研究人员都已经公认,信息在关于自然现象、技术系统、生物世界、以及人与社会的问题等众多研究领域的价值正在迅速增长。
信息现象是多层面的,因此,它不仅在不同状态的信息过程中,而且也在这些过程现实运行的不同阶段上都以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正统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在现实世界中,除了物质和能量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并且,物质和能量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又是密切相关、连续运动61的。
因此,物理世界(物理的现实)乃是一个被运动着的物质和能量充满了的世界,其他的世界(其他的现实)根本就不存在。
这就是从笛卡儿和牛顿的时代就开始占据科学的主导地位的关于物质和能量的世界图景。
有没有另外一个现实的世界———一个现实的理想的世界?虽然,整个生活的实践使我们相信这样一个现实的理想的世界也是存在的。
但是,是什么构造了这个理想的现实?它是否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众所周知的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曾经针对信息的本质说道:“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第三种存在”。
换句话说,维纳认为,除了物质和能量之外,世界上还有“第三种”存在,而这个“第三种”存在便是信息。
但是,信息本身是什么,它与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怎样?关于这些哲学问题的答案我们在维纳的著作中并没有找到。
然而,后来的一些更多的科学家都认为,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现实世界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客观现实的不同表现形式。
然而,如何揭示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把它们和理想现实的概念进行比较?为了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定一个现实的物理系统,其中只包含两个组成部分———A和B。
A是一个塑料球,B是一个台球,很难在这两个球之间找到一种一致性的关系。
接下来假定,使这两个小球相互接触,然后再分开。
其结果是,在A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凹坑,这就是由于B的作用在A的表面留下的一个痕迹。
难道现在我们还不能从现实世界结构运动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吗?事实证明,这种结构的改变已经是相当明显了!事情还并不仅仅如此,并不仅仅是改变了A的表面形状,使A的表面有了一个凹痕。
事情更为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这个凹痕乃是A通过与B的接触而对B 的某些内容的反映(镜像印迹)。
这样,我们可以说,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现实的过程,之前只有两个分离的对象,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第三个对象C。
这个C是某种痕迹(凹痕),是在A的表面呈现着的对B的表面的某些内容的反映。
这个新的对象不是物质,所以,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种理想现实的对象。
这个对象确实存在着,它不是我们凭空的想象。
它不是一种意识的精神产品,它很真实,它是我们周围现实的物理世界中的物质对象间的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理想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
它与物理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由物理世界中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这是从上述分析中得出的第一个和非常重要的哲学结论。
现在我们来探讨“理想现实”和“信息”概念间的关系。
可以说,这两个概念的含义非常相似。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是物理现实世界中的一种现象,其中一方的结构的产生是对另一方的部分内容的反映,这就能够从某一对象的某些表面结构的模式中获得另一个对象的某些特性(信息)。
我们还发现,信息本身不是一个物理对象,属于理想的现实世界。
当然,信息自身的显示必须以现实的物理对象(或过程)为其载体。
如果没有这些作为载体的对象(或过程)信息的显现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来证明,尽管信息具有理想特征的本质,但是,它却能够影响物理现实的对象和过程。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在两个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对象A以其有所改变的凹痕的形式反映了对象B的某些内容,并且可以使我们由此获得关于这些内容的副本,也就是,其物理材料的模式。
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过程正是信息从一个物理现实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物理现实的对象的具体机制。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带有根本性价值的重要的哲学结论,这就是,在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中,物理的现实和理想的现实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能够发生非常明显的相互影响。
因此,客观现实的世界具有二重化的特征,因为它同时包含着物理现实和理想现实,并且,在这两种现实之间具有相互反映的性质。
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关于这一现象的很多方面我们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要搞清楚这一现象的本质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它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在无生命的自然的物理系统中、在生物系统中、在人类创造的技术设备中、在社会系统中,以及在人的头脑中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不同的[3]。
信息具有多方面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会71出现运用同一术语所描述的具体现象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这才导致了目前不仅在一般的科学文献中,而且也在各种版本的百科全书中,对“信息”这一术语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信息现象并不仅仅表现在物理现实的某些对象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中。
它也可以是现实发生的某些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们将证明,在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如何改变了某些过程的性质,我们应当把这样的变化看作是信息活动的一种形式,称之为动态信息。
下面我们将用无线电方面的例子来进行证明。
假设有两个动态过程,其中之一是一个随时间参数作周期性振荡的物理现象,如,电流或电磁场。
我们假定,在我们观察的整个时间段上,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都保持一个恒定值,也就是说,与时间无关。
同时,我们假定第二个过程的一些参数值具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性质,但是,它变化的速率大大慢于上一假定过程的振荡周期。
进一步的假定则是,第二个过程可能对第一个过程发生影响,这就是,第一个过程振幅变化的比例将会被第二个过程的相应参数所改变。
在电台广播中这种效应被称为调幅。
还有其他类型的调制,如频率相、脉冲代码等。
在此很容易看到,我们所研究的两种动态过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其结构的性质反映了两个相互作用过程的源流。
无线电领域的专家都知道,由此过程产生的频谱是复杂的,它包含两个频率,两个频率分别对应的是原来的过程。
同时,其中的一个过程具有较高的振荡频率,它扮演着第二个过程的载体的角色。
在无线电领域,甚至还为此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术语,称为“载波频率”。
事实上,由于作为第二个过程的影响结果的第一个过程的相应参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所以,在这一过程的结构中就反映了第二个过程的动态参数,也就是说,将其转变成了自己的某些动态性质的“成果”。
这个例子说明,由于上述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观察到了两个物理过程的现实结构发生了变化。
这一变化的实质在于,这里呈现的不是两个初始的物理过程,而是另外的两个物理过程。
这两个物理过程中的第一个是作为初始来源的物理过程,而另一个过程则是在调解过程的影响下产生的理想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第一个原始过程的振幅的动态变化对第二个原始过程的相应参数的一种反映。
重要的是,这些变化是很真实的,它们可以通过适当的程序来确定。
因此,在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理想过程可以在另一个过程的结构形式中检测出来。
从上面所举的关于物理过程的交互信息现象的动态表现的例子中,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关于我们面对世界的现实结构以及其组成部分的构造方式和属性特点的。
这一结论的实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结构既是物理的过程,又是理想的过程。
这个理想过程产生于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作为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的一种反映。
反过来说,理想过程也是现实世界的一个部分,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物理过程的程序来确定谁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因此,他们可能会再次被一个现实的物理过程所表征,并且,还可能以另外一个物理过程为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