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本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书,它给了我更加系统化学习的机会。本书总体给我的理念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原来教学教师是唱主角,是演员,是权威言论,现在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原来学生是听众,填鸭式被动接受知识,现在要求学生唱主角,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感触很多。特别是最近对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章节的学习,受益匪浅。在这章节中,本书阐明了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那么,教师怎么教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呢?本书介绍提供了以下几种可供采纳的教学策略是:
1、由结论到过程。提倡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比如文中案例:对一首写春天的诗的学习,教师确实充分发挥了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及合作者的作用,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充分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非常明显。
2、由知识到问题。要求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索,并围绕问题实行交流、互动、研讨。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设置了4个连环问题层层深入,紧密相连,巧妙融合,能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发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3、由已知到未知(由熟悉到陌生)。“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如教师在教理解形声字时,学生已习惯拼读法,对此教师没有轻易给以否定,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用熟悉的字解决问题具有很多优势。通过这种由已知到未知教学过程,显然学生最后心服口服地接受未知的新知识。达到学深学透的目的。
4、由“一元”到“多元”,反对共性、封闭性教学,鼓励学生主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我阅读了本节,不得不承认并赞同其观点,正如书中所认为的一样,教师主导的教学像是填鸭式,教师似乎带领学生走马观灯参观知识海洋,很难保证学生头脑里对新知识能留下深刻印记。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一如继往地提倡,并执行和提倡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不轻易否定学生独特的见解,我想学生发言将更加积极,更加对所学知识的注重和思考。这样必将激活课堂、激活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出个性来。
5、由传承(接受)到创新(质疑)。正如文中介绍的夹竹桃在月光下作者幻想成地图、水中荇、藻墨竹后,用上句号。对此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说为什么不用省略号?这样不是更给人以更多的回味吗?作为教师,真得不得不佩服学生具有如此批叛性欣赏水平,同时更加佩服主张让学生质疑,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的建议。这也正应验了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
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水平是“做会”的,不是“讲会”的。同样是教“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一位教师采用层层设问,牵引学生学习知识,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教师却是设置情境,让学生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方法。那么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下,哪一种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明显我们都认为后者学生得好。难怪书中一再提倡我们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我告诉你”为“我帮你的忙,你自己去学”。
教师协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具体策略还有很多,有待于本人继续对本书的学习领会,持续掌握其内涵,充实自己的知识,坚定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的信心,从而达到熟练使用到教学实践。最后,必将协助我教得轻松,学生们也学得轻松,学生们也将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