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73beb4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7.png)
第1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 1小格。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1. 1时=60分 1分=60秒2.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
2.解决时间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用求出的和加剩下的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2.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不退位减法,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2. 如果不看数字最后面的0,那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就是要计算前面两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直接口算,写结果时再写上数字末尾的0。
三、估算1.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采取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2.解决与估算有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第3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0ae13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f.png)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的认识: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不退位和退位加减法。
2. 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3. 量的计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克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4. 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了解数的组成,如10可以由5和5组成,8可以由4和4组成。
5. 分数的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读写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6. 时间与货币:认识时间的基本单位,如时、分、秒,以及货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
7. 数据处理:学会通过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8.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991d47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e.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fb239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0.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https://img.taocdn.com/s3/m/0d9be9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6.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38e7a455270722192ef7f4.png)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一、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二、认识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写作:10000或1万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四、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五、估算1、加法的估算:先把两个加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的估算: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在分别与原来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二、笔算乘法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像先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乘到哪一位是0,0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如果有进位数,进几这一位就写几。
3、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乘数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估算先把三、四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近似的结果;或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它们个位上的数,在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结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ac51b76529647d272852e0.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609ef7328ea81c759f57836.png)
数学早读资料第一单元测量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的长是20厘米8毫米,宽是14厘米8毫米,厚是7毫米.2.生活中,光碟,银行卡,会员卡,保险卡等等的厚度约是1毫米;笔芯上的笔迹粗细,降水量等等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是1毫米,即1厘米=10毫米;10厘米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4.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10个100米就是1千米.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6.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7.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两头牛大约重1吨.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8.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加上3个0;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在进行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一.2.在计算376+284之前可以这样估算,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也不到700.3.怎样检验135+48=183的结果呢?可以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也可以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还可以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4.在进行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它的前一位借一,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5.怎样检验200-183的结果呢?可以用200减17,看结果是不是183;也可以用17+183,看结果是不是200.(注意在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时,一定要认真计算一遍,不能只根据原来的结果写下来.)第三单元四边形1.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3.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性,即不稳定性.生活中列举利用四边形容易变形的例子有:伸缩门.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如果知道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长,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宽,可以用周长÷2得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之和,再减去长方形的长;或者用周长-长×2 得到两条的宽,再除以2得到长长形的宽.8.估计物体或者图形的周长时可以先估计边长,再通过计算求得它的周长。
2023秋部编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及课文内容
![2023秋部编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及课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28394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e.png)
2023秋部编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及课文内容目录1. 第一章:整数- 1.1 整数介绍- 1.2 整数的比较- 1.3 整数的加法- 1.4 整数的减法2. 第二章:数的表达方式- 2.1 单位的认识- 2.2 数的读法和写法- 2.3 数的拆分与组合3. 第三章:长度- 3.1 长短的认识- 3.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3 长度单位换算4. 第四章:时间- 4.1 时刻的认识- 4.2 日期的认识- 4.3 时间的比较5. 第五章:图形与空间- 5.1 图形的认识- 5.2 图形的分类- 5.3 图形的变换课文内容第一章:整数1.1 整数介绍本课主要介绍了整数的概念和整数的正负之分,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整数的实际意义。
1.2 整数的比较学生将研究如何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并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1.3 整数的加法本课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1.4 整数的减法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整数的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数的表达方式2.1 单位的认识本课将帮助学生认识到单位在数的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当的单位来表达数值。
2.2 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读写数值,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3 数的拆分与组合本课将教授学生如何将数拆分为更小的数或通过组合形成更大的数,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章:长度3.1 长短的认识学生将研究如何认识和描述物体的长短,并通过比较大小来巩固所学概念。
3.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本课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
3.3 长度单位换算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并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
第四章:时间4.1 时刻的认识本课将帮助学生认识时刻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读写时钟所指示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5a45bb6bd0d233d4b04e69b1.png)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8c20eb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c.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一、时、分、秒。
1. 钟面上的秘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就像12个大房间,每个大房间里又分成5个小房间呢。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就像乌龟慢慢爬,走得可慢啦。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得可比时针快多了,像小兔子一样。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秒针就像小火箭,跑得最快啦。
2. 时间单位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这就像60个小士兵可以组成1个大队伍一样,60秒能组成1分钟,60分钟能组成1小时。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比如从3时10分到3时30分,分针走了4个大格,每个大格是5分钟,那就是20分钟。
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3时30分 - 3时10分 = 20分。
不过要注意,要是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当60分哦,就像找朋友借东西一样。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
- 口算的时候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比如35+23,可以把23拆成20和3,先算35 + 20 = 55,再算55+3 = 58。
- 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就像排队一样,个位和个位站一排,十位和十位站一排。
如果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就像小士兵满了10个要送到十位那个大队伍里去。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 口算方法和加法类似。
比如56 - 32,可以把32拆成30和2,先算56 - 30 = 26,再算26 - 2 = 24。
- 列竖式计算时,同样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当10,就像向十位这个大老板借10块钱来花一样,借了之后再减。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 口算时,比如320+450,可以先算32+45 = 77,然后在77后面添个0,就是770。
- 列竖式计算时,也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者减起。
注意进位和退位的情况哦。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cca5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c.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篇1一、时分秒1.钟面上有三根指针。
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秒针最快,时针最慢。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方块和60个小方块;每两个数之间有一个大单元格,即五个小单元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分针走1格,秒针刚好走1圈,秒针走1圈60秒,也就是1分钟。
5.顺时针指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需要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需要五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需要五秒钟。
6、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7、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二、分数的初步认识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意思是几个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被除的部分数是分母,被取的部分数是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三、测量1.日常生活中,数量相对较少的物品可以作为单位(毫米、厘米、分米);体积大的物体通常用米来度量;一般测量长距离的单位是(公里),也叫(千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9cafa2abbe23482fb5da4c6d.png)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10、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走一圈是()分钟,也就是()小时。
1、填一填。
180秒=()分 240分=()小时 2小时=()分2、在○里填上“>”“<”或“=”。
90秒○2分钟 6小时○600分钟 100秒○1分钟 180分钟○3小时3、填写合适的单位。
①一节课是40()。
②运动会上,赵伟用13()跑完50米。
③脉搏跳8下用了6()。
④兰兰做30道口算题用了3()。
4、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要坐45分钟的车,他们8:30分准时到达,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ce3a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3.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测量。
1. 长度单位。
-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1千米 = 1000米。
-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米、千米作单位。
例如,铅笔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而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
2. 质量单位。
- 克(g)、千克(kg)、吨(t)。
- 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
- 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如一枚硬币的质量;计量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如一袋大米的质量;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如一辆卡车的载重量。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计算345+236,个位上5 + 6 = 11,向十位进1,十位上4+3+1 = 8,百位上3+2 = 5,结果是581。
2. 减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例如计算567 - 348,个位上7 - 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7 - 8 = 9,十位上6退1后是5,5 - 4 = 1,百位上5 - 3 = 2,结果是219。
三、四边形。
1. 四边形的特点。
-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
-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 周长。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长方形的周长=(长 + 宽)×2,例如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5 + 3)×2 = 16厘米。
-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例如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 = 4×4 = 16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要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1a743f376baf1ffc4faddb.png)
(1)电话卡的厚度约1毫米。 (2)我们一个手指甲的宽度约1厘米。 (3)沿200米跑道跑5圈或沿400米跑道跑两圈半的路 程 就是1千米。
(一)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常用的质量单位有: 吨、千克、克
第二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加法: 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位(点上进位点) 。 减法: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点上退位点) (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1)加法验算方法:①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②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 (2)减法验算方法: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 四边形
(一)由四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 的平面图形,叫四边形。 有四条边,四个角。 四边形的特点:
(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容易变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长方形的特点: 正方形的特点: 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五)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48÷7 =6……6 6 ……商
……被除数 4 2 ……除数和商的积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6 ……余数 (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余数=0)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0)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余数=0) 商×除数=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f78ac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d.png)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第1篇(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数学进位加法的简单计算方法不管多大的数相加其最基本的原则都是20以内的加法原则,20以内进位加法的速算口诀为:几加九进十减一、几加八进十减二、几加七进十减三、几加六进十减四。
由于加法具有交换律,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几句就可以了,在101以内的加法中,先观察两个各位数字,找出他们中间较大的数,按口诀进行计算可以很快的算出答案。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https://img.taocdn.com/s3/m/9521f8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4.png)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以下是数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
1. 测量单位: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有克、千克,时间单位有秒、分、时、日等。
2. 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乘法口诀:学习1-9的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
4. 角的认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使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5. 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6. 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7. 位置与方向: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能根据方向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8. 时钟:认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学习时间的读写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 可能性: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10. 数学思考: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e5af4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5.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三年级上册期中复资料第一单元时分秒基础知识过关1.时钟面上有三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时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钟,走1个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个大格是5秒钟,走1个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个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
一、秒的认识1.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2.时钟的针分别是:粗又短、走得最慢的是时针;又粗又长、走得较慢的是分针;又细又长、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3.秒与分的关系:秒钟走1个小格代表1秒;秒针共走过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是5秒;秒钟从1到4走了4个小格,也就是4秒;秒针走3个大格走了15个小格,也就是15秒;秒钟走一圈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即1分钟;秒针走一圈走了12个大格,也就是60个小格,即60秒,即1分钟。
4.我们计算比较短的时间可以用秒作为单位。
5.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15个小格,即15秒;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3个大格,即15分钟;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1个大格,即1小时。
6.秒钟走一小格是1秒钟,走一大格是5秒钟;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
7.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12个小格,即12秒。
8.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60秒=1分钟;60分钟=1小时)11、___错过了8:30的车,因为他迟到了1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3、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1)有四条直的边;2)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第4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除数 = (被除数-余数)÷商
商 = (被除数-余数)÷除数
第5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 )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7、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小的分数比较小。
5、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