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3f47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0.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答案:C分析: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A、氧原子结合成氧气,说明原子可结合成分子,故A正确;B、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B正确;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例如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D、1个氧气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则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D正确。
故选C。
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答案:C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设该化合物质量为x ,则x +3.2g=4.4g+1.8g ,得出x =3.0g ,故A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4.4g ×3244+1.8g ×1618=4.8g ,反应前氧气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 ,因此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244=1.2g ,氢元素的质量为:1.8g ×218=0.2g ,氧元素的质量为:3.0g -1.2g -0.2g=1.6g ,则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g 12:0.2g 2:1.6g16=1:2:1,故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根据该化合物共3.0g ,C 元素质量为1.2g ,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g3.0g ×100%=40%,D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化学九年级上册5单元笔记
![化学九年级上册5单元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11b71b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d.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关键词的理解(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3)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故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质量守恒不能拓展到其他的物理量。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⑵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⑶镁条燃烧(P95)4.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考点2 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乘积之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化学计量数之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1e779106294dd88d1d26b35.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B.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2.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图中共有4种分子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 原子B .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 .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 、B 、C 、D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8 18 5 3 反应后的质量/g30待测9A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C 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 .反应后待测的C 物质的质量为0gD .参加反应的A 、B 、D 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6.当空气中受到 SO 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 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反应为:32422CaCO +2SO +X=2CaSO +2C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aO B .O 3C .O 2D .CO7.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B 2的分子,A 2和B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445de1a216147916112868.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a19b2db14e852459fb5768.png)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有:①分子个数;②元素的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5、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6、有时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相对数量比;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在生成物化学式的右边注明“↓”或“↑”符号、但是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时,生成物气体后面不用注明气体或沉淀符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269f65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1.png)
化学方程式总汇(上册)1.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2.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3.过氧化氢水+氧气4.二氧化碳+ 石灰水=== 碳酸钙+ 水5.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6.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7.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8.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氧气充沛)9.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10.水通电氢气+氧气11.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12.二氧化碳+ 水=== 碳酸13.碳酸== 二氧化碳+ 水14.碳+氧气点燃一氧化碳(氧气不充沛)15.碳+ 氧化铜高温铜+ 二氧化碳16.锌+ 稀硫酸== 硫酸锌+ 氢气17.氢气+ 氧气点燃水18.一氧化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19.一氧化碳+氧化铁高温铁+二氧化碳20.碳+ 氧化铁高温铁+ 二氧化碳21.氯酸钾MnO2△氯化钾+ 氧气22.一氧化碳+ 氧化铜△铜+ 二氧化碳23.碳酸钠+稀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24.碳酸钙高温氧化钙(生石灰)+二氧化碳25.酒精+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26.碳+二氧化碳高温一氧化碳27.氧化钙+水==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28.氢气+ 氧化铜△水+ 铜29.锌+ 稀盐酸== 氯化锌+ 氢气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2KMnO4△K2MnO4 + MnO2+O2↑(分解)3.2H2O22H2O + O2↑(分解)4.CO2+ Ca(OH)2 == CaCO3↓+ H2O5.CH4 + 2 O2点燃CO2+ 2H2O6.4P + 5O2 点燃2P2O5(化合)7.3Fe + 2O2 点燃Fe3O4(化合)8. C + O2点燃CO2(化合)9.S + O2点燃SO2(化合)10.2H2O 通电2H2↑+ O2 ↑(分解)11.2Mg + O2点燃2MgO(化合)12.H2O + CO2 == H2CO3(化合)13.H2CO3 == H2O + CO2 ↑14.2C + O2点燃2CO(化合)15.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16.Z n + H2SO4===ZnSO4 + H2↑(置换)17.2H2 + O2 点燃2H2O(化合)18.2CO + O2 点燃2CO2(化合)19.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20.3C + 2Fe2O3高温4Fe + 3CO2↑(置换)2KCl + 3O2↑(分解)21.2KClO3MnO2△22.C O + CuO △Cu + CO223.N 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24.C aCO3高温CaO + CO2↑(分解)25.C2H5OH + 3O2点燃2CO2+ 3H2O26.C + CO2 高温2CO(化合)27.C aO + H2O == Ca(OH)2(化合)28.H2 + CuO△H2O + Cu (置换)29.Z n + 2HCl ===ZnCl2 + H2↑(置换)备注:按重要顺序排列。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0b363c89eb172dec63b718.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3.“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一定条件CO(NH2)2 + H2O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7.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 B.6:5 C.5:4 D.4:5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重点)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f8ba5f2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4.png)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均有相同的分子,则参与反应的分子如图:A. 此反应为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错误;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错误;D. 此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不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CO+CuO加热Cu+CO 2↑B .2P+5O 2点燃2P 2O 5C .3Fe+2O 2点燃Fe 3O 4D .Al+2HCl=AlCl 2+H 2↑答案:C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Δ2,不符合题意;B 、磷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4P+5O 2点燃2P 2O 5,不符合题意;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是:3Fe+2O 2点燃Fe 3O 4,符合题意;D 、铝和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 3+3H 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的化学式为H 2O 2B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C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D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丁的化学式为:H 2O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6:44=3:22,不符合题意;C、甲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三亚市三中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汇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三亚市三中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汇总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fb48345fbfc77da369b10c.png)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化学方程式验证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微观本质六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化定义学化学方程式意义方读法程书写原则式步骤配平利用思路化学方程式步骤的简单计算注意事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 六不变: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典例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总质量一定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前后相等;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种类。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491607a300a6c30c229f39.png)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点燃点燃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a0d22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e.png)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X+6O2酶6CO2+6H2O,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X的化学式为A.C6H12B.C6H12OC.C6H12O6D.C6H12O8答案: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后生成物由1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反应物为X与氧气反应,所以X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选C。
2、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Mg+O2点燃MgOB.铜绿分解:Cu2(OH)2COΔ2↑C.氨水中和硫酸:NH3⋅H2O+H2SO4=NH4SO4+H2OD.酒精完全燃烧:C2H6O+3O 点燃2CO2+3H2O答案:D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点燃2MgO,故A错误;B 、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 2(OH)2CO Δ2O+CO 2↑,故B 错误;C 、氨水中和硫酸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铵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H 2O +H 2SO 4=(NH 4)2SO 4+2H 2O ,故C 错误;D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D 正确。
故选D 。
3、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 2O 催化剂H 2+CO 2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反应物CO 和H 2O 都是氧化物答案:C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 2O 催化剂H 2+CO 2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 2O 催化剂H 2+CO 2,不符合题意;B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清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ebe1d1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4.png)
4.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素种类 六个 不变;③元素质量不变
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 种类 不变;②原子的 数目 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 一定 改变
宏观:物质的 种类 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 可能 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的 数目 可能改变
第5页
三、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 化学式 来表示化学反应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示 反应物 、 生成物 和 反应条件
( 1 )宏观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 质量比
( 2 )微观:表示各物质 微粒个数比 。
3.书写标准:一是要以 客观事实 为基础;二是要恪守 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
各原子 种类和数目 必须相等。
4.书写步骤:
( 1 )写:在短线( —— )左边写反应物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化学式。
( 2 )配平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
( 3 )注:注明反应条件、标出生成物中气体符号( ↑ )、沉淀符号( ↓ )。
( 4 )等:将短线改为等号。
( 5 )查:检验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种类及个数是否相等。
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
1.计算依据:恪守 质量守恒定律 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 2.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各物质间质量比等于 之比。
各物质
步骤
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数
未知数后面不能带单位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必须准确无误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计算要准确
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④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⑤列比例式,求解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5047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9.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A.1B.2C.3D.4答案: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钙原子的数目为2,所以反应后钙原子的数目为2,硫酸钙前的计量系数为2,即m=2,再次验证反应前后氧原子、硫原子的个数可知当m=2时,数目相等,所以m=2。
故选B。
2、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答案:D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即二氧化碳和甲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4H2+CO2一定条件2H2O+CH4,据此解题。
A、如图所示,乙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丙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乙和丙元素组成不同,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丙是水(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8,选项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即氢气和乙即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4:1,选项正确。
小提示:分析出化学方程式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B.理论上每生成2gH2,同时生成32gO2C.反应Ⅲ中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D.反应I、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答案:B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I2+SO2+2H2O=2HI+H2SO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2HI 太阳能H2↑+I2,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太阳能2SO2↑+2H2O+O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e22c8f6910ef12d2af9e7ac.png)
化学方程式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点燃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 CO2 + 2H2O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2点燃 2CO2 +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过氧化氢溶液分解:2H2O2 MnO2 22↑14.2KClO3 2↑15.Cu2(OH)2CO3加热 2CuO + H2O + C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42+O2↑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3 === H2O + CO2↑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 + CO2↑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2Hg+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 2Cu + CO2↑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3高温 4Fe + 3CO2↑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34高温 3Fe + 2CO2↑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3高温 2Fe + 3CO2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34高温 3Fe + 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水(复分解反应)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不是复分解反应)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46.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H2O47. 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H2O (5)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2HCl(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8)盐 + 盐 ----- 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五.其它反应:(均是化合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8d49c251e79b8969022653.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1)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态、液态、__________所有物质的质量。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变宏观:(1)物质的__________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两个一定变宏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微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1)__________可能改变。
(2)__________可能改变。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比。
3.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对照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以C +O 2=====点燃CO 2为例):(1)质: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2)量:每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每__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637d42852458fb770b56c1.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______不变;元素_______、_______不变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________一定变微观:___________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点燃3、含义以2H2+O2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____个氢分子与_____个氧分子化合生成_____(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____份质量的氢气与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______份质量的水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2、观察法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3、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具体步骤:(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
即乘2;(3)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4、分数配平法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f3ad5b0e3169a4517623a31d.png)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复习提纲(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Al--27 Fe--56 Cu--64 Ca--40)1、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原因:这是因为,从微观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质量守恒。
一定不变的是:①物质质量总和②元素种类③元素质量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数目。
(3)应用①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注意的问题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2、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③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3)读法:(以C + O 2点燃 CO 2为例) 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书写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③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并注意标注向上或向下的箭头。
(6)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102fab77232f60dccca171.png)
一、选择题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 .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C .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解析:DA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B 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的目没有变化,反应前后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D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C .2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3L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2g 氢气和8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解析:B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符合题意;C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不是体积,不符合题意;D 、氢气和氧气反应:2222H +O 2H O 点燃,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2g 氢气和8g 氧气反应,氢气剩余,不能生成10g 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当空气中受到 SO 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 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反应为:32422CaCO +2SO +X=2CaSO +2C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aO B .O 3C .O 2D .CO C解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化学方程式2CaCO+2SO+X=2CaSO+2CO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324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C,2;S,2;O,8;比较分析可知X中只有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故X的化学式为O2;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d844b89551810a6f52486e8.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白磷燃烧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小气球【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底部铺有细沙【防止锥形瓶炸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防止受热的空气膨胀弹开橡胶塞甚至炸裂锥形瓶】,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方便利用玻璃管点燃白磷】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盛的质量1m④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量的质量2m【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烧杯【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出去铁钉表面的氧化层】,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1m②将铁钉浸到稀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③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2m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4、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对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03ddcc4028915f804dc24d.png)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 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10.汞(水银)在氧气中燃烧:2Hg+O2点燃2Hg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1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1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14.乙炔在氧气中燃烧:2C2H2+5O2点燃4CO2+2H2O (氧炔焰)二.分解反应:15.双氧水催化制氧气:2H2O2(MnO2催化)2H2O+O2↑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17.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 2CuO + H2O + CO2↑18.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 + 3O2↑19.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 K2MnO4 + MnO2 + O2↑2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21.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 + CO2↑三.氧化还原反应: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3.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24.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 4Fe + 3CO2↑25.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 3Fe + 2CO2↑2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2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 2Fe + 3CO228.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 3Fe + 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29.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30.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31.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32.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3.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4.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5.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6.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37.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8.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9.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40.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41.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42.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3.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4.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5.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6.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47.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48.氢氧化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49.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H2O50.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H2O(5)酸 + 碱 -------- 盐 + 水5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52.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3.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5.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56.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57.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8.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9.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60.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61.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6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4.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65.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AgCl↓ + HNO366.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7.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8.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69.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70.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71.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7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8)盐 + 盐 ----- 两种新盐73.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74.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五.其它反应:75.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76.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77.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78.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79.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80.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Ca(OH)2 + CO2 =CaCO3↓ + 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⑴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⑵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⑶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
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⑵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2、方程式的配平
⑴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⑵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化学计量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配平方法: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
(1)观察法:确定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中间用一条短横线表示,短横线左边写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化学式,短横线右边写出生物的物质的化学式;以1个分子中原子个数最多的那种化学式前面写“1”,并以这种化学式中1个分子所出现的原子个数为基准,左右两边寻找原子出现的个数相等的物质,并在已经观察出的化学式前面写上推出的化学计量数,最后保证短横线左边和右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相等(若相等,还要检查各分子的个数比是不是最简比),并且把化学式前面数字是“1”的擦除;改短横线为等号,并且标明相应的条件和气体或沉淀的符号;检查等号左边和右边的原子个数是不是相等即可。
例如:H 2 + O 2 ˉˉˉˉH 2O 的配平方法:
a.通过观察,发现1个H2O 分子出现的原子个数最多,先在H 2O 化学式的前面写上1;
b.通过观察,H 2O 是生成物,其中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反应物,1个H 2O 分子由2个H 原子和1个O 原子构成,进而在H 2的前面写上1,O 2的前面写上1/2,最后把分数化为整数,每种化学式前面都乘以2,既得正确系数,并且把化学式前面是1个数字擦去;
c.把短横线画成等号,并且标明反应的条件,2H 2 + O 2 2H 2O ,最后检查等号左边右边的原子个数是 点燃
点燃
点燃
否相等,若相等,则方程式配平正确,若不相等,则需要重新配平,还要检查分子个数比是不是最简比。
(2)最小公倍数法: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例题请参照书本100页的例子。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将横线改为等号 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2、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作答。
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五、第一至第五单元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C + O 2
点燃
CO 2 2、S + O 2
点燃
SO 2 3、4P + 5O 2
点燃
2P 2O 5 4、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5、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6、2Mg + O 2
点燃
2MgO
7、2H 2O 2
2H 2O + O 2↑ 8、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9、2KClO 3
MnO 2 △
2KCl+3O 2↑ 10、2H 2O
通电
2H 2↑+ O 2↑ 11、2H 2 + O 2 2H 2O
12、Fe+CuSO 4 ===== Cu+FeSO 4 13、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
MnO 2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