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程
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部分教学大纲.doc
![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部分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d102481c4afe04a1b171de3a.png)
《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教育技术综合实验》是一门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以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更好地应用新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 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平台(投影、视频展示台、录放机、DVD播放器、卡座等)的基本使用,学会视频、音频的转化及数字化处理,熟悉演播室现场直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摄录一体机、调光台、流媒体编码器的基本使用、熟悉虚拟场景制作系统的使用。
3、课程教学要求1.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备的素养,注重实践动手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2.针对木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现有的基础技能,强调给学生掌握些本专业综合技能。
二、学时分配实验总学时为18学时。
序号实验名称学时数开设时间1数码相机的使用和相片处理2 3.6下午2常规教学媒体的熟悉和使用3 3.9、3.10 下午3咅频制作系统及视频转换器的使用3 3.14、3.16 下午4熟悉现场直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 3.17、3.20、3.21、3.24 下午5虚拟场景制作系统(一)3 3.27、3.28、3.31、4.3 下午6虚拟场景制作系统(二)3 4.4、4.6、4.10、4.11 下午三、大纲内容实验一数码相机的使用和相片处理(2学时)1、实验目的(1)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并将拍摄照片导入电脑(2)掌握数码相片在Photoshop中的常用处理,学会定义动作路径对相片进彳丁批量处理。
2、实验器材(1)数码相机、数据线、电池、存储条(2)电脑、PHOTOSHOP 软件3、实验任务(1)学会数码相机基本功能的使用(2)对照片(或书本封面)进行翻拍,用Photoshop X具进行相片大小、色度、亮度、对比度、畸形扭曲等数字处理,使之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讲义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6dea28915f804d2b16c1b5.png)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讲义实验一电视节目的收、录、放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视机、录像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会电视机和录像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录像机与电视机相配合录放像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录像机收、录电视节目。
二、实验器材彩色电视机1台;录像机1台(或者光盘刻录机1台);电视天线1副;录像带1盒;AV线2根;射频线1根。
三、实验步骤1、彩色电视机的使用(1)接电源,插天线,打开电视机电源开关。
(2)调谐。
将电视机调谐到当电视台播放的电视频道上。
①用节目增/减键(P△/P )选择电视机频道;按下菜单(MENU)键,屏幕进入主菜单显示;用节目增/减键选中"预置"(使其成为红色)。
②按下声音增/减(V+/V-)键,进入"预置"菜单显示;用节目增/减键置"AFT" 为"关"。
③用节目增/减键选中"波段"(使其成为红色),用声音增/减(V+/V-)置于"波段",选择波段。
④用节目增/减键选中"手动调节";连续按下声音增或减键(V+或V-)进行搜索,或选中"自动调节"、"半自动调节"进行搜索,当调到电视机屏幕上出现所要选的电视节目时, 按下MENU键两次,回到正常画面。
(3)对比度、亮度调节。
调节电视机的对比度和亮度,使图像层次分明,亮度适中。
(4)色饱和度、色调的调节。
调节要适当,不能太淡,也不能太深,常以人物面部肤色为准。
(5)音量调节。
根据观看人数多少,调至能听清电视伴音为止。
电视机前后面板视图录像机前面板视图录像机后面板视图2、录像机与电视机连接放像(1)接线。
用AV同轴电缆将录像机的视频/音频输出插口与电视机的视频/音频输入插口连接。
(2)录像机与电视机通电、开机。
(3)视频播放。
电视机的通过电视/视频按钮切换到视频状态。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版
![现代教育技术--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9df51f964bcf84b9d57bd2.png)
现代教育技术样本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音频信息的处理指导教师:实验仪器:计算机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成绩:实验目的:掌握使用Audition软件编辑处理声音文件的常用方法。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1.对声音素材进行删除、合并、复制处理;2.对声音素材进行频率均衡处理;3.对声音素材进行淡入淡出处理;4.对声音素材进行降噪处理;5.将处理后的声音输出成为wav文件格式,并保存;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要求实验前作好预习,拟出实验步骤,作好数据表格。
)启动Audition软件。
将声音“文件——导入”导入到资料库中。
1. 删除、合并:将声音导入音轨。
选择声音,利用指针工具,选中出现读音错误的词的时间片段,右键菜单中选择“剪切”。
再利用移动工具将分开的两段声音依次靠拢。
复制:将声音导入音轨。
选择声音,利用指针工具,选中出现需要复制的声音片段,右键菜单中选择“复制”。
再在声音合适的时间位置,“粘贴”声音。
2. 均衡处理:进入混音器面板,点击“EQ”按钮,打开EQ均衡设置面板。
移动曲线中123三个关键帧的位置来处理均衡效果。
说提升某频段,就是在该数字位置向上拉出一个曲线,衰减某频段就是反过来在该频段上向下拉出一条曲线。
“均衡器”的作用是增强或衰减某一频率段或某几个频率段的声音强度。
“咝咝啦啦”声通常处于8000Hz左右,我们将这一区域的声音强度作衰减处理。
这一处理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人声的气声和齿音。
3. 音乐的淡入淡出处理:依据解说声的时间片段,定义音乐的淡出、淡入时间点设定。
选择第一音轨的音乐文件,鼠标左键拖动轨道顶端上的音量包络线,从高到低就是淡出,从低到高就是就是淡入。
4.将声音依次导入第一道音轨。
选择该声音,进入编辑模式下,先选中音频中的纯噪音部分,也就是没有音乐或者人声的地方,打开降噪器,点击右上角的采样按钮进行采样。
然后全选整段音频,再点击降噪器中的确定,就会开始进行降噪处理了。
也可以写作:点击“效果器--噪音降低--噪音降低--确定”,这时降噪器会自动消除你录制声音中的环境噪音。
实训实训手册_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实训实训手册_现代教育技术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9f9aeaca9ec3d5bbfd0a74ae.png)
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手册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学院计算机系目录前言 (3)实训教学大纲 (4)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任务书 (9)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指导书 (11)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12)附表:实验报告样表 (13)附表:实验记录样表 (14)前言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训,要真正实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职业教育目的,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过程的能力和具备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训内容,真正达到实训目的,加强过程控制与考核,特编制本手册。
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学院有关领导和本系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与欠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06年10月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现代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力争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简明性。
学习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因此,应与计划中其它相关课程相互配合,特别是应以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作为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 21 世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常见教学媒体设备特性及应用,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特性和应用,了解交互媒体,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特性及应用;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基本理论,能利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软件独立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利用 Internet 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初步能力;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85d19ebb84ae45c3b358cca.png)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指导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杨凤梅2006.9目录实验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与操作实验二Flash基本操作及简单动画制作实验三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处理实验四Authorware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验五frontpage网页制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与操作》实验教学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熟悉多媒体教室中使用的各种设备2.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3.了解各多媒体设备之间的连线4.掌握多媒体教室系统的操作二、实验内容:1.熟悉多媒体教室中各种设备使用操作规范2.学会操作数字投影仪、DVD影碟机、视频展台等仪器设备。
三、实验仪器设备:四、实验原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室系统在日常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中的中央控制器对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台、DVD播放机等多种音视频信号进行控制。
一个典型的多媒体教室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以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为核心,由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动屏幕、录像机、摄像机、VCD机、、展台、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视频数字展示台:它可以进行实物、照片、书本资料的投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备。
它不单独使用,只能输出视频、数字信号,由多媒体投影机来投影。
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投影机是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昂贵的设备,它连接着计算机系统、所有视频输出系统及数字展台,承担视频、数字信号输出成像的重任。
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是演示系统的核心,大多教学软件都要由它运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演示效果的好坏。
视频输入系统:它包括录像机、VCD机、DVD机等,其视频信号由多媒体投影机投影到屏幕上。
音响系统:包括功放、音箱等,用以输出音频信号,其配置可根据教室空间大小和人数的多少来定。
中央控制系统:由于多媒体演示教室中使用了多种数据、视频音频设备,要完全用好这些设备对上课的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中央控制系统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设备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所有的设备的操作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使用者无须对单个设备进行操作。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e11ce29b307e87101f69699.png)
《教育技术学》实验指导书李祖红李国峰编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目录实验一网络资源和学习工具的利用 (2)实验二多媒体教室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使用 (5)实验三多媒体教学素材制作处理 (6)实验四 Photoshop基本操作及图像处理 (15)实验五概念图/思维导图工具的运用 (26)实验六多媒体课件制作-1 (27)实验七信息化教学环境设计 (61)实验八信息化环境下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实践 (61)实验一网络资源和学习工具的利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搜索引擎的主要作用及工作过程;(2)掌握搜索引擎的语法规则;(3)熟练掌握搜索引擎进行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
二、实验器材与Internet相连接的多媒体计算机,每人一台,网络软硬件系统。
三、实验步骤1.百度中文搜索引擎:(1)打开百度中文搜索引擎网站()。
(2)选择检索类型:在”新闻、网站、网页、Mp3、图片、视频”中选择需要检索的资源类型,如“网页”。
(3)输入需要检索的关键词:如“信息技术”,单击按钮“百度搜索”,则百度中文搜索引擎就会快速地进行搜索,把含有文本“信息技术”的网页的摘要显示出来,并在屏幕底下显示出与文本“教育技术”接近的关键词的条目。
(4)选择网页:根据显示的摘要内容,选择需要的网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百度中文搜索引擎还提供了“在结果中再搜索”的功能。
例如,在搜索引擎中再输入文本“数学”,选择“在结果中找”,再单击按钮“百度搜索”,则在第一次搜索的结果中再检索含有文本“数学”的网页。
即检索同时满足“信息技术”和“数学”这两个条件的网页。
(5)在搜索引擎上方选择“信息快递”,在网页左侧的“信息分类浏览”中检索信息。
2.yahoo!(雅虎)搜索引擎:(1)打开Yahoo!中文网站(/)。
(2)Yahoo!将网络资源按内容分为14类,每一类下又逐级包含多个子类,最后与相应的Web页相连接。
Yahoo!除了提供目录式链接检索外,还提供关键字检索,并具备高级检索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8b3c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b.png)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和优势。
4. 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与特征2.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4.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5.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践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和优势4.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基本操作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运用和优势。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
2. 教学资源:准备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材、案例、教学设计模板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交流。
4. 教学时间表: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顺利进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其基础知识。
3. 演示:教师演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使用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5d875dca58da0116c1749fb.png)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声音素材的计算机采集和处理 (1)实验二数字图像的获取及处理 (3)实验三视频信号的摄取、采集及编辑制作 (5)实验四微格教学设计与操作实践 (7)实验一声音素材的计算机采集和处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计算机采集模拟声音信号的方法;2、掌握计算机数字音频信号的一般编辑方法;3、掌握各种数字音频信号的文件格式和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
二、实验器材1、多媒体计算机;2、激光唱机;3、传声器;4、多媒体音箱;5、音频线;6、CD光盘。
三、实验步骤(一)用计算机采集模拟声音信号1、用音频线将激光唱机的音频输出插孔接入计算机的音频输入插孔;2、在Windows下打开“录音机”程序,进入以右界面:3、设置录音机选项打开“文件”菜单下的“属性”选项,弹出“格式转换”对话框,点按“开始转换”,继而在弹出的“选择声音”对话框中指定所需的格式和属性,单击“确定”,回到主界面,开始采集声音。
4、采集声音在主界面中点按“录音”按钮,就开始采集声音了。
采集完毕,点按“暂停”按钮停止录音,并按下“放音”按钮试听效果。
如果满意,可以进行保存,文件格式为.W A V。
5、将传声器插入计算机传声插孔,重复2-4步骤,将传声器声音采集下来保存。
6、从CD光盘中采集音频(1)将音乐CD抓成.W A V格式启动“程序”菜单中“解霸2001”下的“音频工具”,运行《MP3数字CD抓轨》,将CD光盘放入光驱,此时下一栏中将出现轨道的信息,部分按钮变为可用。
如下图所示:选择一个轨道,还可以选择开始点(从起始位置选择);点击“选择路径”,即将要保存文件的路径,并起一个文件名;点击“开始读取”,则抓轨程序开始工作,“读取进度”指示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进度。
当您所需的部分已经抓取之后,点击“停止读取”,停止工作即可。
此时一段W A V文件录制完成了。
(2)将音乐CD直接抓成MP3操作基本与操作1相同,增加了一个步骤:将右下角的“直接压缩成MP3”前的复选框的“√”选上,右边与MP3相关的栏目将变为可选。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第01章.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第01章.](https://img.taocdn.com/s3/m/daf8891c376baf1ffc4fad5d.png)
2.一个实例
应用Photoshop制作图像按钮的实例
1.2.4 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 数字化仪输入
ScanMaker V600 • 安装扫描仪 • 启动PhotoShop软件,选择“文件”→“输 入” →“TWAIN_32” • 预扫描 • 设置、开始扫描 • 在PhotoShop 中修改
播放DVD/VCD 单张抓图 连续抓图 选择开始点 选择结束点
打开文件
循环播放 图1-37 超级解霸主界面
保存MPG
1.5.4 屏幕视频捕捉
Hyper Cam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
郑艳清 董红斌 等编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一章 素材的采集与设计
• 1.1 • 1.2 • 1.3 • 1.4 • 1.5
文字素材的采集与设计 图片素材的采集与设计 音频素材的采集与设计 动画素材的采集与设计 视频素材的采集与设计
1.1 文字素材的采集与设计
• 文字素材的输入方法 • 设计文字素材时要考虑的因素
1.2.1 采集图形图像的途径
• • • •
从网络上、素材光盘上间接取得素材 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抓取 利用图形、图像编辑软件制作 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数字化仪输 入
1.2.2 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抓取
• PrintScreen键 • 屏幕抓取软件 • 使用影像播放软件(如“超级解霸”)抓取视
频影碟上的一帧画面存为图像文件
屏幕抓取软件
HyperSnap • Ctrl+Shift+W:截取某个标准的Windows 窗口 • Ctrl+Shift+R:截取随意指定的矩形屏幕区域
使用影像播放软件抓取视频影碟上的一帧 画面存为图像文件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85a8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04.png)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 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3. 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4. 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与实践。
5.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各种教学手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工具。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接入。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
3. 实践材料: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学工具的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现代教育技术的成功案例,引发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各种教学手段。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工具。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操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工具时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的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深入了解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2. 邀请现代教育技术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3. 开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教育技术竞赛、研讨会等。
广西幼师《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广西幼师《现代教育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ac15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5.png)
广西幼师《现代教育技术》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2. 授课对象:广西幼儿师范专业学生3.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与管理3. 常见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4.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5.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与维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教学媒体应用经验和教学策略。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教育技术》2. 课件:PowerPoint、WPS演示等3. 教学视频:网络或自制4.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白板等5. 实践项目:教学设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等(30%)2. 实践成绩:教学设计案例完成情况(40%)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测试(30%)教案示例:第一课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教育技术》2. 课件:PowerPoint、WPS演示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如互动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等。
3. 演示:展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了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教学媒体应用经验和教学策略。
6. 总结: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内容,总结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精)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精)](https://img.taocdn.com/s3/m/91c8b21c102de2bd970588eb.png)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实验室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课程学时数:36开设实验项目数:8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报告占 70%,平时成绩占 3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信息化教学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信息化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还要具有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
同时,在高等教育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今天,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本课程大纲是在此背景下编写的。
为了切实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 突出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实验课程根据教育技术实验的性质将实验划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大类型。
其中基础型的实验主要属于验证性的实验,学习者主要是根据教师讲解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备的软、硬件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综合型的实验则强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或一个学科中的多种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强调“协作学习”的精神;设计型实验,则强调实验结果的开放性,学生通过自拟主题,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进行运用,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图形媒体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数字照相机或扫描仪等图形设备进行数字图形的搜集与制作,能利用电脑图形处理软件 (Photoshop对图形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对于特殊专业如美术专业,应根据需要适当加深学习该部分内容 ;2、掌握声音媒体技术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数字录音设备及软件(录音机或 Sound Forge进行声音素材的制作与编辑(对于特殊专业如音乐专业,应根据需要适当加深学习该部分内容 ;3、掌握图像媒体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图像媒体设备录制和播放教学节目,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或特殊专业如影视专业, 要求能利用视频处理软件 (如MovieMaker 对图像素材进行加工处理;4、掌握多媒体的特点及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多媒体编辑软件 (Powerpoint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并能使用教室中的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演示操作;5、了解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 能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如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 进行简单的交互式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对于特殊专业或基础好的学生,该部分内容可适当加深;6、掌握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资源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65b08b8762caaedd33d4fe.png)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案实验一网络信息的查询与处理目的要求:1、通过查询与搜索指定信息内容,熟练掌握因特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
2、通过搜索指定的复合信息,熟练掌握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
3、熟悉网络信息的搜索工具的使用;掌握运用网络搜索、下载网络信息的方法和步骤。
仪器设备:网络机房(标准配制,连接因特网)。
分组要求:20--40人一组。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步骤:1、使用搜索引擎如要在网络上查询有关网络营销的文章,可进行如下操作:1)进入雅虎网站。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内键入雅虎的网址:yahoo 。
2)在雅虎的搜索引擎里键入“网络营销论文”,按回车或者按“检索”,将得到有关结果。
3) 点击所需的结果,通过连接进入相关网页。
2、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1)图像信息检索技术(2)视频信息检索技术(3)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实验内容:熟悉并选择信息检索工具(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使用信息检索策略(关键词、方法适当),熟悉检索技巧;网上交流(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论坛)。
网络信息的搜集和处理1、使用搜索引擎有GOOGLE()YAHOO()、百度()、北大天网()等。
例如Yahoo的使用非常简单,只要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要查找的单词,单击按钮或回车即可。
如要在网络上查询有关网络营销的文章,可进行如下操作:进入雅虎网站。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内键入雅虎的网址:在雅虎的搜索引擎里键入“网络营销论文”,按回车或者按“检索”,将得到有关结果。
点击所需的结果,通过连接进入相关网页,如图1-3。
对于所得的内容,可以下载保存到硬盘,留待以后仔细查阅,后者进行其他操作。
在搜虎上进行类似操作也可得到相似的结果。
2、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Agent技术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领域。
也有人将其翻为智能主体或智能体。
Agent技术是一种处于一定环境下包装的计算机系统,为实现设计目的,能在该环境下灵活的,自主的活动。
而在1995年Wooldrige给出了Agent的两中定义:(弱定义)Agent用以最一般的说明一个软硬件系统,她具有这样的特图1-1性:自治性,社会性,反映性,能动性;(强定义)Agent除了具备弱定义中的所有特性外,还应具备一些人类才具有的特性,如知识,信念,义务,意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本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对象是工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按系统方法应用过程的阶段特点来阐述他它们的理论和时间。其结构图如图1-1所示。
间微妙的但很重要的差别就是从“系统”(system)向“系统化”(systematic)的转变。“系统”的概念复杂,使用“系统化”术语的目的或许是试图使教育技术的过程更简化、更清晰。
3.西尔伯(Silber)在1970年的定义
第三个有影响的定义就是由西尔伯提出的,他后来主持AECT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工作。教育技术是用系统化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分(包括讯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制作、评价、支持-供给和利用)以及对开发的管理(包括组织和人员),其目的是解决教育问题。这个定义和1963年的定义有三方面的不同,特别是开发的概念。在第一个定义中,“开发”是指对人的潜力的开发,这对于较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方法是重要的。在西尔伯的定义中,“开发”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指为了教学而对技术进行设计、制作、使用和评价。1970年和1963年的定义一样,假设教育技术是一种人机系统,假设经验与材料有关。1970年定义同以前的一样,指出了教育技术专家的职责,不同的是,它列出领域一些额外的组成部分(如:技术、环境),从而改变了教育技术的范围。组成要素的扩展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教育技术的新的研究机会。然而,教育技术对职责和组成成分的强调,使许多人觉得它更面向实践而不是理论。在西尔伯的定义中第一次提到“问题”这个概念,而且“问题”成了他定义的核心。教育技术作为一种问题解决的活动的概念将被包含到随后的定义中。最后需指出,西尔伯的定义无法独立来理解。如果想充分理解必须阅读有关定义的详尽解释。这样,就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教育技术学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教学技术、教育技术这两个术语在70年代才在正式文件中出现。由于教育技术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年青学科,所以从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先后给出了七个定义。这些定义在文献中被大量引用。
图1-1 AECT94定义的结构图
本定义中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中又包括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的教学系统与教学信息的设计。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2.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的定义
该定义是由美国总统教育技术委员会完成的。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定义:第一种定义方式:在人们较为熟悉的定义中,教育技术是指产生于传播革命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与教师、课本、黑板一起为教学目的服务教育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计算机等软件和硬件所组成……
第二种定义方式:教育技术 ……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与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的目的。
3.关于过程和资源
这个组成部分包括定义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过程和资源。过程就是用于“产出”和指导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包括了设计和传递过程。过程通常是程序化的,但亦不总是这样。当过程有一系列有序的步骤组成时,它是程序化的;当活动顺序不是很有序时,过程就是非程序化的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但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
这两个定义对教育技术的解释仍然是不明确的。第二个定义中有几个新的方面:首先,教育技术必须包括特定目标,这可能是受斯金纳(B.P.Skinner)和梅格(Robert Mager)的影响,他们的观点被领域中的实践者广泛采用;其次,用于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和技术必须以研究为基础;第三,定义中提到“更有效的教学”这一短语有效性也是技术的一个关键特征(Heinich,1984),不过,“有效性”这个字眼并没有在该领域的主要定义中出现,可能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只要教育技术的原理被使用,就会产生有效性。1970年定义和1963年定义之
1.1.1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演变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畴》。本书是在AECT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西尔斯和里奇总结成文。因此该书是美国电教界的集体研究成果。
(二)AECT94定义的四个组成部分
1.理论和实践
一个专业或学科必须有支持实践的基础理论。理论部分包括对知识体系
关的概念、理论架构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2.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这些术语涵盖了这个领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人员的职能。这几个范畴的研究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其中,设计范畴集中地表达了教学技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开发范畴亦较为成熟,其他几个范畴的理论仍引用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
它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施。可以说它包括了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因素。
4.为了促进学习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影响并完成学习。这个组成部分所用的术语是为了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是完成学习的一种手段。学习是检验教学的标准,它表现为知识技能或态度的改变。定义中的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人或行为相对持久的改变”,是心理学中的定义,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学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⑴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⑵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的实际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该定义的目的是为“教学技术领域提供一个工作性定义,作为领域未来发展的框架并引导教学的改进”(Ely,1963)。这个定义也是促使这个组织由视听教育部更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委员会的一个因素。1963年定义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本领域所涉及的职责或功能列出。这种方法促使领域由关注设备并以机器来解释领域的产品定位,转向一种规定事件之间动态、连续的关系的过程定位(Ely,1963)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效果。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
1.1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