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最新进展及诊断思路

合集下载

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2解读

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2解读

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2解读1. 引言2. 指南更新要点2.1 诊断- 新增:基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方法,如粪便DNA检测,用于评估结直肠癌的风险。

- 更新:内镜检查的推荐等级,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2.2 治疗- 新增: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策略。

- 更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方案,引入了新的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

3. 诊断与评估3.1 筛查- 推荐: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粪便隐血检测、结肠镜检查和CT结肠镜检查。

- 新增:基于遗传因素的个性化筛查策略,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应提前进行筛查。

3.2 诊断方法- 推荐:结肠镜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 新增:粪便DNA检测,对于无法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 治疗策略4.1 局部病变- 推荐:手术切除作为局部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 更新: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引入了新的放射治疗和化疗方案。

4.2 晚期结直肠癌- 推荐: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

- 新增: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如BRAF V600E突变患者的维莫拉尼(Vemurafenib)治疗。

5. 特殊人群5.1 老年人- 推荐: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功能评分,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 更新:对于高龄患者,应充分考虑手术风险,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方法。

5.2 儿童和青少年- 推荐: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结直肠癌,应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模式。

- 新增: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特定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6. 结论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2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诊疗策略,涵盖了诊断、治疗和特殊人群的管理。

这些更新反映了结直肠癌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思考 PPT课件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思考 PPT课件
针对耐药机制,开发新型药物或 联合治疗方案,以克服耐药问题 并提高疗效。
04
思考:如何提升结直肠癌免疫治 疗水平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
01
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免疫机制
通过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
新的靶点。
02
开发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基于基础研究成果,研发针对结直肠癌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提高治疗
3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
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同时激活免疫细胞和导向肿瘤 细胞,实现更精准的免疫治疗。
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耐药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结直肠癌细胞对免疫治 疗的耐药机制,如免疫逃逸、肿 瘤微环境改变等。
耐药标志物筛选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临床样本 分析,筛选可用于预测免疫治疗 耐药的生物标志物。
耐药应对策略
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免疫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探索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组建包括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 、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制 定治疗方案。
细胞因子
刺激和增强患者免疫细胞 的活性,提高免疫细胞对 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肿瘤疫苗
通过注射肿瘤相关抗原或 肿瘤细胞,刺激患者免疫 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情况
早期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手术切除后降低复发风险和提高 生存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晚期结直肠癌
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与前景

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与前景

靶向治疗是利用针对特定肿瘤细胞分子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已逐渐应用于 结直肠癌的治疗。
02
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激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在 结直肠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3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疲劳、高血压等,患者需根据医 生建议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与优化
临床试验进展
新型药物
01
开展针对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新型药
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联合治疗
02
开展不同治疗策略的联合应用,如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个体化治疗
03
开展基于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试验,以实现根据
患者特点和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图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辅助 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治疗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预后,并提供最佳的剂
量调整建议。
社会心理因素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除了生物学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生活质 量都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新药研发与治疗策略
新药研发
积极开展针对结直肠癌的新药研发,包括小分子抑制剂、抗体药物、细胞疗法等,以满足 临床治疗需求。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治疗技术,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 瘤细胞。
基因治疗
开展针对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包括基因敲除、基因修饰等,以从根本上解决肿瘤的 发生和发展问题。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基因的突变、表观遗传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以及环境因素等。

目前的研究表明,APC基因、KRAS 基因、TP53 基因等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改变也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形成。

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某些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致癌性,而另一些则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粪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但特异性较低。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还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

近年来,基于血液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 DNA 检测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例如,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 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粪便 DNA 检测能够检测出肿瘤细胞释放到粪便中的 DNA 突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三、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手术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化疗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化疗可以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还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姑息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供科学、规范和全面的治疗建议,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编制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CSCO2024)。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治疗原则CSCO2024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

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意愿,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早期结直肠癌,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彻底切除肿瘤。

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可以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和开腹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与肿瘤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等有关。

3.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采用新辅助治疗来减小肿瘤体积和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

化疗的方案和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KRAS突变和BRAF突变等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等方法。

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来确定。

结语CSCO2024指南提供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指南和建议,对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应该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0年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最全版)

2020年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最全版)

2020年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最全版)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结直肠癌,占全球新确诊癌症人数的9.7%。

在2020年,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因此,深入了解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对结直肠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笔者就结直肠癌在2020年的研究新进展作简要回顾。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新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病是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复杂过程。

(一)饮食与结直肠癌2020年3月,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研究在动物水平上探讨了西式饮食与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关联。

芝加哥的学者将雄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西式饮食(高脂、低纤维素、低矿物质和维生素)或者标准饮食持续4周,行结直肠切除术和吻合术。

术后第1天给予含有鼠源性肠球菌(e2株)灌肠,第2天给予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灌肠。

第21天后发现,接受西式饮食干预组中,88%的小鼠发生了结直肠肿瘤,接受标准饮食组中仅30%的小鼠发生结直肠肿瘤。

因此提出西式高脂饮食方式是促进结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这与我们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密不可分。

2020年12月,来自剑桥的Ömer H. Yilmaz团队在Trendsin Endocrinology&Metabolism发表的综述中提出高糖高脂肪的西式饮食通过调节胰岛素/IGF-1及酮体代谢信号通路影响肠道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高脂肪的西式饮食习惯、吸烟、体重增加和肥胖、糖尿病和大量饮酒,都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鼓励居民调整饮食方式,避免高脂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和谷类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

2022结直肠癌的发展趋势及诊疗进展(全文)

2022结直肠癌的发展趋势及诊疗进展(全文)

为了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我国全民消化肿瘤早诊早治,《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设立“齐力荟聚 -消化肿瘤频道”,聚焦消化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

旨在报导国内前瞻性、创新性和高学术水平的关于消化道肿瘤防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把握学术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整体提高国内消化肿瘤防治的临床与研究水平,结合国内研究特色,以及国内临床规范制度,推动消化肿瘤防治的进步,普及推广临床规范化诊疗。

01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外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已排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但由于大肠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时间较长,五年生存率数据可观,死亡率在国内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五位。

在消化肿瘤工作中,有一个明显现象,有不少被称为“老病人”的患者,多年坚持配合医院治疗、随访,即便初诊时已是晚期或者复发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都相对较长,生活质量也较理想,甚至有望获得长期更好的生存获益,这大概是目前大肠癌诊疗现状的缩影。

那末是否有年轻化趋势?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并没有发布关于大肠癌患者年轻化趋势的数据。

临床工作中,兴许浮现了年轻患者逐渐增多的现象,但并不能作为大肠癌年轻化趋势的定论,需根据全球或者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探讨,才是严谨的。

02近年来,临床上大肠癌一期、二期肿瘤发现机会逐渐升高,那为什么浮现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百姓健康科普的深入,人们健康意识和体检意识的增强,社区的体检筛查项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内不少社区早些年已经开展了大便隐血筛查等试验,阳性结果人群须进一步肠镜检查,这也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举措。

此外,关于早期大肠癌的一些症状,除了刚才谈到的大便隐血,我们现在也非常关注高危人群。

消化肿瘤可能会存在某些遗传综合征如 Lynch 综合征,指的是家族连续好几代人中有多人患大肠癌,这种人群须引起重视,即使当下是健康状态,也应提醒和建议这种人群高频地进行筛查,如果有瘜肉发生,应及时切除,避免癌变。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CRC总体发病率已经升至第三位,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在CRC中,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MC)是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C)中一个独特的组织亚型,其特点是细胞外黏液占肿瘤体积50%以上。

一、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统计数据表明,MC发病率具备一定地域差异,MC的发病率从亚洲国家的3.9%到欧美国家的10%~13.6%不等[2]。

通过对发病部位的研究发现,MC在近端结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直肠或远端结肠。

针对相同部位肿瘤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MC常发现于疾病进展期[3]。

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假说。

其一可能与MC中黏液蛋白物理特性相关,MC中黏液蛋白基因MUC2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转录因子HATH1沉默密切相关,与AC中的表达趋势相反[4]。

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MC疾病快速进展的另一种机制,相对于AC,MC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频率更高。

高MSI发生率在Lynch综合征患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表明MC与AC可能具备不同的致癌途径[5]。

MC与AC的转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AC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肝脏,而MC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且MC术后淋巴结阳性率高于AC。

转移模式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与黏液组分密切相关[6]。

正常黏液与肠道微生物构成了菌群生物膜。

MC中菌群生物膜的失调导致肠道上皮通透性增强,黏液组分会由肠道向腹腔内移动,导致肿瘤的腹膜转移及对邻近脏器侵犯[7]。

另外,菌群生物膜将诱导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22,研究表明此类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黏液分泌。

例如,TNF-α处理的结肠癌细胞ATOH1蛋白的稳定性增强,进而促进黏液分泌。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结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针对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为进一步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结直肠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51.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7%。

结直肠癌死亡病例24.00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3%。

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63/10万和17.00/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将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饮酒、吸烟、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等;主要保护因素包括摄入膳食纤维和乳制品,合理体育锻炼等。

二、高风险人群(一)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综合年龄、性别、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和体重指数(BMI),对散发性结直肠癌风险进行评分,原则如下:1.年龄:≤49岁(0分),50-59岁(1分),≥60岁(2分)。

2.性别:女性(0分),男性(1分)。

3.吸烟史:无(0分),有(1分)。

4.BMI:<23kg/m2(0分),≥23kg/m2(1分)。

5.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结直肠癌:无(0分),有(1分;其中,如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4分)。

以上各项累计评分≥4分者,认定为高风险人群。

(二)遗传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具有林奇综合征或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的人群。

三、筛查(一)筛查对象1.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无结直肠癌病史,推荐筛查起止年龄在40~74岁之间。

其中,有1个一级亲属小于60岁时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推荐从比一级亲属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者诊断年龄提前1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不对筛查起始年龄做限制。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 (中文版)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 (中文版)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 (中文版)本文档旨在介绍《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的目的和背景。

该报告是关于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最新进展的权威性资料,由___(ESMO)发布。

该报告的目的是向医学界和公众传达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新的治疗方法和进展,以及对未来结直肠癌治疗的展望。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动态的方式,为医务人员和病患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通过介绍《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治疗方案和药物研发,以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这些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请继续阅读下文,了解更多关于《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的内容。

本报告旨在介绍2023年___(ESMO)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该报告涵盖了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

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简要介绍结直肠癌的背景和全球流行病学数据。

强调结直肠癌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探讨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并提供预防和筛查建议。

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和现有的诊断方法。

介绍结直肠癌手术的最新技术和进展。

讨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管理。

总结化学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探讨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提供关于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指南。

探讨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前景和挑战。

讨论最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

介绍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肿瘤复发的监测策略。

提供最新的复发管理指南和建议。

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强调结直肠癌治疗的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该报告通过梳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更新的结直肠癌治疗知识,促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详解

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详解

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详解引言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档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指南概述结直肠癌NCCN指南是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制定的一份权威指南,汇集了全球顶尖肿瘤专家的共识意见。

该指南基于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提供了结直肠癌的最佳管理策略。

诊断标准根据2022年版指南,结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其中,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是确诊结直肠癌的关键步骤。

分期与风险评估结直肠癌的分期和风险评估是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根据2022年版指南,结直肠癌分期采用TNM系统,同时还考虑了分子标志物和遗传突变的信息。

风险评估方面,指南提供了基于肿瘤特征和患者特征的评估方法,以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

治疗策略2022年版指南针对不同分期和风险的结直肠癌提供了详细的治疗策略。

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指南还提供了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案的建议。

随访与复发监测结直肠癌的随访和复发监测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复发病变非常重要。

2022年版指南提供了详细的随访计划和复发监测指标,以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是一份重要的临床参考资料,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通过遵循该指南,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与前景

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与前景

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与前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也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未来研究的方向也逐渐明朗化。

本文将介绍结直肠癌实验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1. 分子机制的研究分子机制的研究是理解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科学家们正在关注哪些基因和分子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了解到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基因变异、激素调节、免疫逃逸等等。

建立更完整的基因组数据库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2. 新型治疗方案的探索针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无法有效治疗结直肠癌的患者,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型的治疗方案。

例如,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加强机体对抗癌细胞的能力。

实验表明,某些免疫治疗药物对小部分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50%以上。

另一种新型治疗方案是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药物会针对特定的异常基因或蛋白质进行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张。

现在已有多个针对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例如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大大缓解复发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症状。

3. 基因治疗的研究基因治疗是指将正常或有价值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从而抑制或代替癌细胞相关的异常基因或基因表达。

正在研究基因治疗方案的科学家们,认为使用这种方式治疗结直肠癌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极高。

目前,基因治疗在许多实验室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 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结直肠癌,基于肠道镜检查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已经成为日常医疗服务的一部分。

然而,新兴的组学和遗传学技术不仅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检测肿瘤,同时可以检测患者的个人基因组或代谢组,为患者制定更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实验研究已经或正在取得重大进展。

从分子机制到新型治疗方案,从基因治疗到高效检测,所有这些都为结直肠癌的治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结直肠癌筛查的现状与未来

结直肠癌筛查的现状与未来

结直肠癌筛查的现状与未来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结直肠癌的筛查工作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结直肠癌筛查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结直肠癌筛查的现状1、筛查方法目前,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CT 结肠成像、粪便 DNA 检测等。

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但敏感度相对较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息肉和早期癌变,并进行活检和治疗。

然而,结肠镜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并发症,且需要肠道准备,患者接受度相对较低。

乙状结肠镜检查只能观察直肠和乙状结肠部分,对于右半结肠的病变可能会漏诊,但比结肠镜检查更简便。

CT 结肠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肠道的三维图像,但对于小的息肉和早期病变的检测能力有限。

粪便 DNA 检测是一种新兴的筛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肿瘤相关 DNA 突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价格相对较高。

2、筛查指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医疗资源和疾病负担制定了相应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

一般来说,建议 50 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病史、炎症性肠病患者等)筛查年龄提前。

3、筛查覆盖率尽管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实际的筛查覆盖率仍不尽人意。

许多人由于对筛查的认知不足、恐惧检查的不适、缺乏医疗资源等原因未能参与筛查。

二、结直肠癌筛查面临的挑战1、公众意识淡薄很多人对结直肠癌的危害和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检查,或者对筛查方法存在误解和恐惧。

2、医疗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缺乏专业的内镜医生、设备和检测技术,导致筛查工作难以开展。

3、筛查方法的局限性现有的筛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如粪便潜血试验的敏感度低,结肠镜检查的侵入性和不便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筛查方法。

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4), 1747-175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4251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周海军,白铁成,刘涛,曹波,李恺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疝外科,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21年3月1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2日摘要结直肠癌(the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依然较高,仍存在许多早期、中期患者被忽视或延误病情的情况。

因此,对于CRC的二、三级预防尤为重要。

包括对高危患者行粪便隐血试验OB、电子结肠镜、直肠指诊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此外对于确诊为CRC的,应力争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目前,对于CRC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前全身放化疗降低肿瘤分期的手术切除,转移灶的局部切除治疗以及姑息切除,全身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CR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直肠肿恶性瘤,CRC,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New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Haijun Zhou, Tiecheng Bai, Tao Liu, Bo Cao, Kaipeng Li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Herni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Received: Mar. 19th, 2021; accepted: Apr. 15th, 2021; published: Apr. 22nd, 2021Abstract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rate is still high,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early and mid-stage patients who are neglected or delayed in their illness. Therefore,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prevention of CRC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cluding high-risk patients with stool occult blood test OB, electronic colonosco-py, and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re conducive to the early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In addition,周海军等for those diagnosed with CRC, we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rolong lif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CRC include endoscopic resection, radical surgical resection, preoperative systemic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o reduce tumor stage surgical resection, local resection and palliative resection of metastases, systemic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Wai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RC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 Malignant Tumor of Colorectal Tumor, CR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Colorectal Cancer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CRC (the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最新进展及诊断思路
一、疾病概述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100万人,年死亡约50万人。

结直肠癌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发病率为29/10万,死亡率居第五位,死亡率为14/10万。

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按发生率降序排列,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横结肠和肠曲、升结肠和降结肠。

结直肠的发病与饮食习惯相关。

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在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结肠息肉、遗传性腺瘤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概率增高。

结直肠癌的治疗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细胞类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二、临床线索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线索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高危因素等方面1、临床表现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包括:大便带血、大便变细或变形、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穿孔、肠传孔、消瘦、乏力、贫血,以及局部浸润、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引起的表现其中右半结肠癌常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以及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而左半结直肠癌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肠梗阻为多见。

2、高
危因素病史中应特别关注饮食习惯、肠道疾病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结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结合详细病史、全面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或细胞学。

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方法。

纤维结肠镜可以通过肉眼进行形态学诊断,并进行活检。

钡剂灌肠是诊断结直肠癌诊断的传统方法,目前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镜检查所取代,但仍是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其在病灶定位上具有优势,但易漏诊较小的肿瘤。

CT仿真结肠镜检查无创伤性,相对简单安全,适用于无法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引起肠腔狭窄的患者,具有优势,但无法取得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腔内B超、CT、MRI适用于明确肿瘤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可完善结直肠癌的分期。

诊断结直肠癌的病理标本主要包括纤维结肠镜活检标本和手术患者的术后标本。

细胞学检查适用于早期病变,或狭窄部位活检有困难时。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见后述。

四、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和CA199等,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CEA。

由于CEA 在结直肠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并且结直肠癌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病率不高,因此目前不推荐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

(1)预后判断多项研究表
明,手术前的CEA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是独立于分期的预后因素。

包括14项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CEA水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切除术后复发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

因此,计划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在术前行CEA检查,并与其它因素一起分析,综合判断患者的预后。

但CEA水平不用于决定患者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

CEA明显升高的患者,应完善检查以排除远处转移。

(2)术后监测多项独立的Meta分析比较了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密切随访与低强度随访或不随访的转归。

尽管各研究中采用的随访方法和频度存在差异,所有研究都表明密切随访可以改善患者转归。

其中一项Meta分析表明,仅有当随访中包括CEA检测时才能显著改善生存(相对风险0.71;95%可信限0.60~0.85;P=0.0002)。

卫生经济学研究也显示密切随访较传统随访更具有成本效益。

2006年美国临床癌症学会(ASCO)指南推荐,对于II期或III期的术后患者,应每三个月检测血清CEA,至少3年。

若CEA水平升高且经再次检测证实,则应进一步检查以寻找转移性疾病,单不能单凭CEA结果异常即开始辅助·治疗或全身性治疗。

关于有临床意义的CEA水平升高的界值,目前尚缺乏经临床证实的标准。

欧洲肿瘤标志物研究组(EGTM)提出的标准是,较上次检测升高至少30%,并且在1个月内比对第二次取样检测证实。

若第二次仍升高,则患者应接受进一步检
查。

但如果患者多次检测轻度升高,如至少连续3次持续升高,15-20%的升高幅度也应促进行进一步检查。

若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即使CEA水平正常,也应进行影像学或内镜检查,以寻找复发或转移病灶。

(3)晚期患者的疗效监测ASCO 2006年指南推荐,CEA是监测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期间首选的指标。

CEA检测应在治疗开始时和治疗期间每1~3月进行。

CEA水平持续性升高,即使未得到影像学证实,亦提示疾病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身治疗早期,治疗可能引起CEA水平一过性升高。

EGTM的推荐与其相似。

结直肠癌其它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A199,CA242等。

这些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敏感性不及CEA。

有研究表明其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预后意义,但目前不推荐常规检查这些指标。

五、指南更新会根据结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目前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是手术切除瘤灶,但是转移性结肠癌往往没有行手术切除的指证,转化治疗理念的提出为一部分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带来了曙光。

专家组推荐:对初始不可手术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制定化疗方案时,应在化疗开始2月后行手术指证的再评估,并且对于那些评估后继续接受化疗的患者每2个月均要行手术指证再评估。

已报道的化疗相关风险包括行含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化疗方案可能引发的肝脂肪细胞变性、脂肪性肝炎。

因此,为了减少肝毒性,当患者具备手
术切除条件时应尽早实施手术。

六、分子诊断及液体活检在结直肠癌筛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大量的临床数据,阐释分子标志物RAS、BRAF、PIK3CA、MSI与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相关的专家也强调分子检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结直肠癌分子诊断有赖于合适的标本和检测技术。

最后基于mCRC患者液态活检和组织的RAS检测结果的高度一致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结直肠癌的液体活检的应用在未来可期。

此外,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回归PD1/PDL1免疫检查点治疗的发展历史和药物开发现状,从临床研究到机制分析,深入探讨MMR或MSI等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精准免疫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指出Biomarker将使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更精准,更个体化。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而言:① 生物标志物应很好的满足三种需求:筛查、用药和预后,将可从临床获益的病人富集出来接受相应的治疗。

②分子检测的手段和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大量临床数据,作为临床医生应理性看待这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层:首先明确需要强制检测的基因如RAS;其次是可用于临床治疗上的参考检测基因,如错位修复基因等;第三满足科研性能需求的检测基因,临床医生应该要有个清晰的思路去面对和积累这些数据。

③提倡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开展更多的检测,面对大量的基因检测信息,亟需基因信息的解读,过度解读基因
突变将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未来血检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从病理科专家的角度而言:精准治疗离不开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与标本的及时处理、准确富集肿瘤细胞等相关;分子病理检测是一种有严格质控的行为,质控的起点应该是从组织离体开始,对于Kras突变检测,由于Kras 突变是一个早期行为,建议结直肠癌早期即要检测,无需等到晚期。

此外,病理检测与临床应该是紧密结合的,因此要多促进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和交流。

很多专家对于基因检测技术已经达成初步共识,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充分且必要条件的临床应用的Biomarker,制定符合临床实践要求的检测策略。

如有兴趣加入【罗辑医疗】社群学习,可以看这入群申请|罗辑医疗社群火热搭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