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发病机理简介

合集下载

银屑病是由什么病因造成的

银屑病是由什么病因造成的

银屑病是由什么病因造成的?银屑病是一种顽固的皮肤疾病,其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

那么大家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得的吗?我们只有清楚了疾病的原因,才能更好治疗,那么银屑病是由什么病因造成的?为您解读: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根据我们的临床调查和经验,我们发
现银屑病常有家族史,并有遗传倾向。

国外曾报告有家族史者30%~50%,国内报道有家
族史者为10%~20%左右。

二、内分泌障碍以及患者的代谢异常也是很重要的内因。

银屑病与激素又怎么样的关系,早已受到人们重视。

银屑病与妊娠,分娩,哺乳期,月经期有关。

有的妇女患者经期前后加重,妊娠期皮疹消退,分娩后复发。

在正常人的表皮内有四种酶,而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内则缺少其中二种,皮损治好后,其中两种酶又重新出现。

但是银屑病的代谢异常是多方面的。

三、银屑病的病因还有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

免疫的关系也会影响这种疾病的发生。

银屑病患者存在多种局部或系统性免疫功能异常,比较流行的看法是,银屑病是由活化的T 细胞引起的表皮细胞增生性疾病。

四、就是一些环境因素以及感染等原因了。

目前我们认为银屑病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如精神情绪刺激和自然环境如曝晒、化学物质接触等两个方面。

临床实践证明银屑病的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腺炎有关。

有6%的银屑病患者有咽部感染史。

有的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概况及其临床意义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概况及其临床意义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

、、、。

、、,[1]。

,,。

,。

1现代医学所认为的病因病机,、、、。

1.1免疫功能紊乱。

1.1.1T T CD8+T CD4+T ,CD4+T 。

CD4+T ,T ,Th1Th2[2]。

IFN-γIL-12Th1IFN-γ、TNF-αIL-2。

Th1-2、-α、β、。

T 。

Th1、T 、、;。

Th1,,[3]。

Th2B ,,I 。

,IL-4,IL-5、IL-6IL-10B IgG1IgE [4]。

Mosmann [5],。

Th1Th2,,Th1/Th2,[6]。

1.1.2(dendritic cell,DC)DC ,T NK ,作者简介:卫倩倩(2000—),女,四川德阳人,山东协和学院2018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概况及其临床意义卫倩倩马宇时王琪(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银屑病是在基因遗传缺陷上由多种因素诱发的慢性疾病,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感染、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NKT 、T 淋巴细胞、KCs 及抗原呈递等多个因素可在其免疫发生的中心环节起一定作用。

通过阅读国内外期刊,文章对银屑病的诱因和发病机制展开综述,以期对临床医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屑病;免疫因子;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09.47【Abstract 】Psoriasis is a chronic disease induced by many factors in genetic defects,which is related to immune dysfunction,heredity,infection,metabolic disorders and other factors.NKT,T lymphocytes,KCs and antigen presentation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central link of its immunogenesis.Through rea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journals,this paper reviews the causes and pathogenesis ofpsoriasi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Key words 】Psoriasis;Immune factors;Pathogenesis职教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mDc 30。

银屑病

银屑病



pDCs :当活化或者濒死表皮细胞释放的自身 DNA 和RNA片 段与抗菌肽 LL37 形成复合物,刺激 pDCs,产生大量的干扰 素 α( IFN-α) ,异常产生的IFN是病理性自身免疫现象的主要 原因,主要诱导了外周髓性树突状细胞( mDCs )的不断成 熟,进而活化自身免疫性T细胞,导致皮肤炎症性皮损形成。 抗菌肽LL37:其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中呈 诱导性表达。其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过度表达是银屑病皮损中 pDCs活化的关键因素。


mDCs :这些细胞可能是在受到趋化刺激后从循环中迁移至 皮肤产生 IFN-α 可诱导型 NO 合酶( iN-Os) ,并且促进 Th 细 胞(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而起作用。 干扰素调节的DC( INF—DCs): 是近年来发现 一种新型的树 突状细胞,它具有pDCs、mDCs 和 NK 细胞的特征,TLR(Toll 样受体)与表皮细胞释放的自身RNA结合促进INF-DCs成熟, 产生大量 IL-1β、IL- 6、IL-12、TNF-α 而发挥作用。
四、临床表现
1.寻常型银屑病:为最常见的一型,多急性发病。典型表现 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周围有炎性红晕。稍有 浸润增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 后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Auspitz 征)。 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其皮损形态可分为点滴状、钱币状银 屑病、地图状、环状及带状银屑病、泛发性银屑病、湿疹样 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扁平苔癣样银屑病、慢性肥 厚性银屑病及疣状银屑病。 还可根据发病部位及季节不同而进一步分类。


(2)巨噬细胞:

有研究表明通过免疫染色可以发现 银屑病样皮损中巨噬细胞 的活化及聚集,一旦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就可独立于CD4+T细 胞诱导银屑病样皮损的产生。

银屑病课件PPT课件

银屑病课件PPT课件
2、全身潮红,大量脱屑; 3、可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6
银屑病的检查
皮肤活细胞检查异常表现:
1.皮突整齐延长和下部增厚。 2.真皮乳头延长及水肿。 3.颗粒层消失。 4.角化不全。 5.MUNRO微脓肿。
7
银屑病的鉴别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皮疹的特征及组织病理的特点,一般不难诊断。 但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3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 中医偏方: (1)进行期银屑病: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30克,紫草根、 茜草根、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稳定期银屑病: 土茯苓30克,茵陈、双花、连翘、野菊花、元参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 三棱、莪术、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消退期银屑病:熟地30克,白芍20克。当归、首乌、蜂房、天冬、 麦冬、白鲜皮各15克。 (4)脓疱性银屑病:金银花、连翘、生地各30克,公英、地丁、野菊花、 黄芩各15克,黄连、黄柏各10克,甘草6克。 (5)关节型银屑病:金银花、防己、薏苡仁、滑石、灵仙、连翘各15克, 蚕砂、赤小豆皮各10克。
10
(5)乌梅膏(中医验方) 主治:银屑病。 配方:乌梅2.5公斤。 用法:将乌梅洗净去核,加水煎,浓缩成500毫升 膏状物,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温水冲 服。
(6)槟榔姜汁粥(中医验方) 主治:银屑病。 配方:槟榔1个,姜汁10克,蜂蜜50毫升,粳米100克。 用法:将槟榔研粉,煮沸15分钟,冷却沉淀取汁,粳 米煮粥至米烂粥稠,加姜汁、槟榔汁、蜂蜜再煮沸, 空腹服食。
银屑病的病因 本病的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的障 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障碍、精神创伤,外伤或手术等有关。
2
银屑病的症状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银白色的鳞状皮损。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并且常常与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本文将对银屑病的疾病研究进行探讨。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目前,学界大多认为免疫系统异常是银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导致角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角质形成的紊乱,进而形成银白色的鳞状皮损。

此外,银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联,研究发现,家族性银屑病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皮损、瘙痒、红斑和脱屑等。

疾病的病程状况也不一致,有的患者病情轻微,仅局限于部分皮肤,而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多处皮肤均受累。

在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银屑病还可与多种其他系统性疾病相关,如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银屑病的治疗方案较多,但并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外用药物如外用激素、维生素D3类药物、角鲨烯类药物等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此外,光疗和系统性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疑难重症。

对于特殊情况,如银屑病合并关节炎等,需要联合多学科的治疗方案。

银屑病的疾病研究进展迅速,目前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

例如,近年来,一些针对免疫系统调节的新药物开始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此外,一些新的生物制剂如生物免疫疗法也显示出治疗银屑病的潜力。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除了治疗方面,银屑病的疾病研究还包括对疾病的遗传学、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近年来,利用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技术,研究者发现了多个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这对于深入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银屑病的免疫学研究也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银屑病

银屑病
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
1、发病:在其它类型银屑病的基础上并
发关节损害
2、部位:任何关节都可受累。远端小关
节更为多见。
3、临床表现:通常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
炎。除银屑病损害外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症状:关节红肿、疼痛、压痛和畸形。
4、
ESR升高,RF阴性。
关节病型 银屑病

手背大片鳞屑性斑 块
3.饮食护理:饮食均衡,低脂、高热量、高蛋 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牛羊肉、海 鲜、辛辣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4.瘙痒的护理:禁止搔抓,避免感染。可用外 用止痒药物涂抹。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1.告诫患者要生活规律,适当锻炼身体,增 强体质,预防感冒; 2.注意调整心态,消除精神负担,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保持皮肤完整性; 3.积极治疗,防止复发。去除一切诱因,若是药 物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银屑病引起者应针对患者尽量少用刺 激性强的药物和食 物; 4.出院后继续遵医嘱长期、规则用药,不可随意 减药及停药,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不可盲目听信小广告, 滥用药物。 5. 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如果病 情复发需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常见药物还有抗疟疾药(氯喹、奎尼丁等) ,锂制
剂(碳酸锂)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等) , 非甾
体抗炎药(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特征分为四型:
* 寻常型银屑病
* 脓疱型银屑病
* 红皮病型银屑病 * 关节病型银屑病
一、寻常型银屑病
1、基本损害:红色丘疹、斑丘疹、斑块,表
面覆多层银白色鳞屑。

关节红肿、疼痛、
畸形

指甲增厚,表面高
低不平。

中医理论探讨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研究进展

中医理论探讨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研究进展
奈何 ? 岐伯 日: 能知七损八益 , 则二者可调 , 不知用此 ……老
[ 王洪 图. 2 ] 《 王洪 图内经讲稿 》 】 京: 民卫生 出版社 . 0 , 一 [ . M北 人 2 9 0 第
版:7 41
f裴嫒. 内经》 生[. 3 ] 论《 养 J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 0, (: — 1 ] 2 4 056 7 0 1 )9 [黄剑. 4 ] 《 黄帝内经》 养生方法探讨[. 中医, 0, (: 1. J 1 河南 2 8 8 )~0 0 2 48 [程士德. 5 】 《 内经》 ] [, M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0, 2 6 0 第二版:1 17 [ 陈志光, 远. 中医养生法 叨. 6 3 李佩 漫谈 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 程教育 ,
2 1 年 4 第 4卷 第 4 02 月 期
Ap l 2 2 i r 01 Vo . No4 1 4 .
中国 中医药 咨讯
Ju n 】 f iaT a to a hieeMe ii  ̄r t n o r a o n rdi n l n s dcneI mai Ch i C n o ・7 ・ 9
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并以 12名正常人作对照, 2 发现本
体系,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银屑病方法众多 , 积累 方药丰富 , 给药途径灵活多样 , 疗效好 , 复发率低 , 而且副作
用较小 , 具有较大 的优势和 阔的应用前 景, 但尚缺乏统一
病血液 流变学指标有病理性改变 :.全血粘度和血球压 积 1 均 比正 常人显著增高 , 随着病情的缓解而降至正常水平 。 . 2 关节炎型 明显高于对 照组 , 脓疱 型明显低于 对照组 , ( 且 P
11 . 内有血虚 , ..2 2 外受秋燥

银屑病并非不治之症,科学治疗可控制病情

银屑病并非不治之症,科学治疗可控制病情

银屑病并非不治之症,科学治疗可控制病情前言银屑病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大部分认为其是一种不治之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科学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但由于银屑病发病因素较多,极易反复发作,因此人们应正确认识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并做有效预防措施。

1银屑病发病原因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并没有明确病因。

但在近年来,多数从事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学者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感染因素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发生银屑病。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约6%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患者会出现的急性点滴型银屑病,因此认为其发病原因存在感染因素,链球菌感染可能是诱因。

还有部分医学家认为银屑病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虽然曾在表皮棘细胞核内发现过嗜酸性包涵体,但是目前仍未成功培养病毒。

1.2遗传因素银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通过遗传基因传递导致的。

目前发现多种有关银屑病的遗传易感染基因,因此考虑银屑病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根据资料显示,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携带有相关遗传易感基因,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16%,若父母双方都携带这种基因,其子女的患病风险会极大提高,可以达到约50%。

1.3免疫因素免疫系统紊乱与银屑病的发病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免疫力低下,人体皮肤的抵抗能力就会随之下降,就有可能会引发各种皮肤疾病。

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时,人体抑制细胞数量就会下降,导致淋巴细胞转化率较低,还有可能减弱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因此免疫功能紊乱也是引发银屑病的重要因素。

1.4内分泌因素妊娠、分娩、哺乳及月经期可能会导致女性产生银屑病。

根据调查显示,约有10%~20%的银屑病成人女性患者的发病因素与内分泌有关。

部分患者在妊娠期时皮疹可能会消退,分娩后可能会再次发作,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妊娠期或月经期时病情加重。

幼儿期发病率比较低,可能与幼儿胸腺不发达有关,也有认为和甲状旁腺功能相关。

银屑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银屑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银屑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银屑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过度增殖和真皮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

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T 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银屑病发病机制在于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

标签:T淋巴细胞;银屑病;目前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表现为表皮异常增殖。

该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皮肤相关T细胞是维持银屑病疾病活动的中心环节,与皮损的发生、发展和持续存在密切相关。

[1]1 T淋巴细胞参与银屑病发生的证据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A)的问世及治疗银屑病的确切疗效,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T淋巴细胞。

目前认为,银屑病发病的原因在于T淋巴细胞的异常,动物模型可以是一个直接的证据。

应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鼠进行实验,Wrone-Smith等[2]采用IL-2和超抗原SEB刺激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到移植在SCID鼠的自身非皮损处皮肤的真皮内,成功地诱导出典型的银屑病病理改变。

Valdimarsson提出,银屑病皮损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活化是造成角朊细胞过度增殖的原因,表皮角朊细胞的增生只是免疫学上的继发现象之一。

2 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的因素Jeffes等[3]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增殖的单个核细胞的量和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中增殖的单个核细胞数目明显增高,与PASI积分显著相关;且T、B细胞都明显增高,与PASI积分显著相关;且T、B细胞都明显增高,并在甲氨蝶呤(MTX),UVB等系统治疗后2~3周有明显减少;提示淋巴细胞在进入皮损前已被激活。

上呼吸道感染是银屑病发生的公认因素之一。

感染条件下导致T淋巴细胞的激活可以成为银屑病的启动因素。

2.1 A族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咽炎可诱发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发作以及慢性银屑病的加重。

银屑病

银屑病

点滴状银屑病:起病急剧,常有咽喉部感染史。泛发 全身,0.3~0.5cm大小皮疹,抗生素 治疗有效。 特殊形状:钱币状、地图状、环状,泛发性银屑病、 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肥厚性银屑病、反 位性银屑病等
(一).
寻常型银屑病
分三期: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 进行期:新皮疹↑/旧皮疹↑/鳞屑↑/炎症↑/瘙痒↑ 同形反应(isomorphism)或Kobner现象 静止期:新皮疹/旧皮疹不消退; 退行期:炎症↓/鳞屑↓/皮疹↓
二、银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表皮细胞分裂周期为37.5h (213h) 表皮更替时间为3~4d (28d) 组织病理:角质形成细胞增生 血管生成 炎症细胞浸润
三. 银屑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分四型 寻常型银屑病(Psoriaisis vulgaris) 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 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 红皮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erythrodermic)
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皮损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 俗称:“牛皮癣” 发病率: 0.1~3% 发病年龄:青壮年 发病季节:春冬季
二.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家族史:20% 有家族史>无家族史者 单卵双生>双卵双生 HLA抗原:HLAⅠ-Cw6、HLAⅡ-DR7 易感基因位点:6p、17q、4q、1q、3q、1p等8 个位点 遗传方式:多基因遗传 多因子遗传

2.环境因素 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点滴状 糠秕孢子菌、病毒等微生物(分支杆菌) 精神紧张:神经肽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 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吸烟等 某些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锂剂等

皮肤病学之银屑病

皮肤病学之银屑病

31
Copyright © 2014 WUST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密集黄色浅在小脓疱,融合形成片状
32
Copyright © 2014 WUST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伴发的沟状舌
33
Copyright © 2014 WUST
掌跖脓疱病
• 皮疹对称分布于手掌及足跖,可扩展至手指、手背 • 为红斑和小脓疱,1~2周脓疱干燥结痂和鳞屑 • 成批发生,时轻时重,经久不愈 • 甲板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剥离及甲下
红皮病型银屑病
弥漫全身潮红肿胀,片状鳞屑
29
Copyright © 2014 WUST
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
• 包括泛发性和局限性两类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 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急性发病,迅速发展至全身 • 局部肿胀疼痛,全身症状为寒颤、高热 • 可因继发感染和器官衰竭死亡
•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
• 亚急性和慢性发病 • 皮疹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 • 无全身症状
30
Copyright © 2014 WUST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 急性发病,迅速发展至全身 • 在寻常型银屑病皮疹处或正常皮肤上,迅速出现针
尖至粟粒大、黄色或白色浅表小脓疱,密集散在或 融合成片(脓湖),1~2周干燥结痂后缓解 • 可有沟状舌;指、趾甲可肥厚浑浊 • 全身症状有寒战和高热 • 可周期性反复发作 • 可因继发感染等导致器官衰竭而死亡
• 刮除鳞屑如刮蜡滴(蜡滴现象)
• 较厚鳞屑 • 层状
• 鳞屑刮除后为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
• 增厚的棘层
• 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

银屑病的临床病理讨论

银屑病的临床病理讨论

银屑病的临床病理讨论引言银屑病,也被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它以寻常型银屑病为最常见。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局部皮肤出现红斑、鳞屑和局部瘙痒的症状。

尽管银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失调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临床表现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表现为多形红斑和银屑样鳞屑。

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寻常型银屑病:这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对称性的红色斑块覆盖着银白色鳞屑。

常见发生在头皮、肘部、膝盖、腰部和下腿。

2.掌跖银屑病:这种类型的银屑病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脚底,表现为红色斑块、鳞屑和瘙痒。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疼痛和裂口。

3.接触性银屑病:这种类型的银屑病发生在患者与某些物质接触后,表现为局部红肿、鳞屑和瘙痒。

常见的接触物质包括化学品、金属和草本植物。

4.红斑型银屑病:这种类型的银屑病呈现为局限性红斑,并且没有明显的银屑样鳞屑。

这种类型的患者往往与关节炎相关。

5.关节型银屑病:这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皮肤病变又有关节炎症状。

病理学银屑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皮改变:银屑病的表皮改变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角质过度增生,表皮细胞层增厚和不完全角化。

2.上皮细胞增殖:银屑病中的上皮细胞增殖活跃,表现为上皮层增厚和表皮细胞数目的增加。

3.慢性炎症:炎症反应是银屑病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真皮层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

4.血管异常: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细微血管扩张及异常增生,可见血管旁边有淋巴细胞浸润。

5.皮肤感觉器官改变: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神经末梢的变化,如神经末梢的慢性炎症、病理性萎缩和变性。

免疫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系统的失调密切相关。

免疫学因素在银屑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方面,银屑病患者的皮肤中存在大量的T细胞,尤其是Th1细胞。

银屑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银屑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 更深入地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为 治疗提供更精确的思路。
生物制剂的应用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未来有望开发更多更有 效的生物制剂,为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介素抑制剂
如乌司奴单抗等,可抑制白介素介导的炎症反应,适用于中至重度 银屑病。但需注意过敏反应和感染等副作用。
JAK抑制剂
如托法替尼等,可抑制JAK信号通路传导,减轻炎症反应和皮肤损伤 ,适用于各种类型银屑病。但需注意感染和肿瘤等副作用。
PART 04
银屑病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关节损害预防与处理措施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 疾病带来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治疗依从性
心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精神并发症
银屑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 神问题,心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这些精 神并发症的发生。
PART 05
患者教育与生活质量改善 措施
患者教育内容建议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光疗、生物制剂等,以控制病情并减少副作用。
皮肤护理指导
教授患者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如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保持皮肤 湿润等,以改善皮肤状况。
健康生活方式推广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 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并缓解症状。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银屑病关节炎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关节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第一篇)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人,其特征性病变为红斑鳞屑痂皮,常伴有瘙痒和疼痛。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失衡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报告将对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银屑病的病因银屑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免疫系统和环境等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病相关。

1.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银屑病在家族中有明显的聚集性,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发病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遗传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从而引发银屑病。

2. 免疫系统异常:银屑病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皮肤表面,病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和免疫细胞的异常增殖与银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感染、刺激物、创伤、药物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病情。

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被认为是银屑病发病的诱因之一。

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免疫系统、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有关。

1. 免疫调节失衡:在银屑病患者中,T淋巴细胞的功能异常,特别是Th1和Th17细胞的过度激活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在皮肤中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银屑病的病变。

2. 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正常情况下,角质形成细胞会逐渐向皮肤表面移动并脱落,但在银屑病患者中,这些细胞的增殖速度异常增加,导致角质层增厚和鳞屑形成。

3. 血管生成异常:在银屑病病变区域,血管生成增加,血液供应增多,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的发展。

血管生成异常与银屑病的瘙痒症状密切相关。

三、银屑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和局部治疗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银屑病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光敏感剂、维生素D类药物和激素等。

imq银屑病模型原理

imq银屑病模型原理

imq银屑病模型原理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在动物模型中,使用imiquimod(IMQ)诱导的银屑病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

IMQ是一种Toll 样受体7(TLR7)激动剂,可以模拟宿主的免疫应答,诱导炎症和角化异常,从而在小鼠皮肤上产生银屑病样病变。

IMQ银屑病模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IMQ通过激活TLR7通路,刺激树突状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如TNF-α、IL-12、IL-23等。

这些炎症因子激活Th1、Th17和γδ T 细胞,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其次,IMQ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角质层细胞,引起细胞的增殖和角化异常,导致角质形成过程中的异常细胞迁移和沉积,最终形成鳞屑。

此外,IMQ还可以促进自身免疫反应,使免疫细胞对皮肤抗原产生过敏反应,增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发展。

IMQ银屑病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在小鼠背部皮肤涂抹IMQ膏剂,每日重复使用一定剂量的IMQ,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银屑病样病变。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注意不同小鼠品系的敏感性差异,以及IMQ浓度和使用频率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小鼠皮肤的观察,及时调整IMQ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IMQ银屑病模型在银屑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该模型可以模拟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揭示其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IMQ诱导的银屑病模型与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的病变相似,具有角化异常、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反应异常等特点。

其次,IMQ银屑病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价银屑病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模型小鼠施用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评价其对银屑病病变的影响,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近年来,IMQ银屑病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银屑病的药物筛选和临床效果评价。

通过该模型可以快速评估各种抗炎药、免疫调节剂和生物治疗药物对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用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的外用在美国被广泛采用
在英国,皮肤科医生倾向于将皮质类固醇用于 治疗抵抗或其它外用药效果差的部位,如面部、 头皮和屈侧。
中国通常不用
维生素D3衍生物
维生素D3衍生物包括卡泊三醇和他卡西醇等 通过抑制表皮细胞增生和促进分化而起作用 同时可抑制KC和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轻至中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他卡西醇制剂萌尔夫浓度较小,可用于头面部和屈侧。 该类药物的优点是不影响美观,但亦有刺激性,大面及
群中发病率较高并且常有家族性患病现象。这些疾病受 多对基因控制,每对基因对疾病形成的作用微小,这些 微小的作用通过累积并与环境相互作用后才得以表达。 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和应激 事件、外伤、手术、妊娠、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
病因(二)
一.感染因素 与病毒的关系尚未证实。 细菌感染
病因(二)
四.代谢障碍 目前对银屑病的发病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的看
法基本予以否定 银屑病患者的生化和代谢方面的变化,是银屑
病变的结果,还是银屑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尚 难肯定。
病因(二)
五.饮酒、气候干燥、寒冷、环境污染、某些药物、外伤是诱 发因素
喝酒会促使发病和原有的皮损加重
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以感染为主要诱因的首发症状 以精神、情绪为主要诱因的首发症状 以地域、气候、环境为主要诱因的首发症状
银屑病分型
寻常型银屑病 关节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皮损初为淡红色或红色丘疹或斑丘疹 表面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刮去鳞屑可露出发亮的薄膜 刮去薄膜则有点状出血
硅霜、凡士林等
红皮症等怕刺激的患者或轻度银屑病患者可用润肤 剂软化角质层,促进脱屑。
角质促成剂或剥脱剂
水杨酸常用浓度为5%~10%,高浓度刺激,大面积中毒
煤焦油常用浓度2%-10%,刺激性、光敏性、致癌可能性
蒽林常用浓度0.1%-2% ,刺激周围皮肤,不能用于面部、 屈侧和病情不稳定者
近亲婚配的后代患病机会大于非近亲婚配者; 父母之一为患者时,发病风险率增高; 患儿有正常同胞者发病风险率小于无正常同胞
者; 同卵双生患病率大于异卵双生的患病率。
病因(二)
环境因素 同卵双生子共患银屑病约占70%,发病一致率未达100%,
提示仅有遗传因素不足以引起发病 环境因素在诱发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一些在人
南方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北方
高原缺氧或对环境的不适应等可成为不利因素而促发银屑病。 据拉萨和青海高原的报道,移居于高原的汉族人比久居高原 的其他民族人易患银屑病
解热止痛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剂、锂制剂、抗疟药物、抗血脂类药物、四环素、吲哚 美辛等可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粘附因子、趋 化因子、神经肽和T细胞受体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机制
发病机理(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 mRNA及蛋白表达水 平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明显增加。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炎症介质、角质形成细胞、 炎症细胞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银屑病的新 生血管形成以及其他病理改变
静止期 消退期

静止期的皮损基本不变。 皮损缩小变薄,周围有色素减退
关节型银屑病(一)
银屑病皮损 伴有关节的病变。
任何关节均可累及,部分病人仅侵犯远端 指(趾)关节,单个或数个关节同时或先 后受累,可有关节畸形。 RF因子常阴性
关节型银屑病(二)
多数病例侵犯远端指(趾)、腕、踝、肘和骶 髂关节等
扁平苔藓
皮损为稍高起皮面的多角形扁平紫红丘疹,表 面有腊样光泽,鳞屑薄而紧贴,常有剧痒。
皮肤及粘膜均可发病。 组织病理有特点。
扁平苔藓
玫瑰糠疹
皮损为圆形、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以躯干及 四肢近端为主。
躯干部的皮损长轴与肋骨平行。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在4~8周左右自愈。 通常不复发。
发病机理(四)
神经免疫学改变与银屑病相关 神经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CRP)、 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神经多肽 及其相应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处表达增加 说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因子和神经 递质等介质密切相关和互相影响。
自发症状
点滴状银屑病
钱币状银屑病
大斑块状银屑病
地图状银屑病
蛎壳状银屑病
头皮根:界据限清部楚位,发呈束状,但不脱落。
滴状或指甲大小浸润性红斑 ,鳞屑较少或无鳞屑
粘膜:边界清楚的光滑干燥性红斑 毛囊:成人型 /儿童型 皱襞部 :界限明显的炎性红斑,无鳞屑 掌跖部 :境界明显的角化斑片,可有点状白色鳞屑或点
副银屑病
二期梅毒
二期早发梅毒疹最常见的是玫瑰疹 自觉症状轻微 数周后逐渐消退,不留痕迹。 梅毒血清学阳性。
二期梅毒疹
体癣
皮损为炎症性红色环形或钱币状斑片 表面可有细薄的鳞屑,边界清楚,略隆起。 查真菌阳性。
体癣
慢性湿疹
患部皮损肥厚浸润、粗糙、色素沉着,部分呈 苔藓化。
遇热或入睡时痒加重。
慢性湿疹
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头皮、耳、胸、背部等。 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刮之无点状出血
治疗
首先向患者解释病情,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 嘱其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局限性银屑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皮损广泛 时可给予综合治疗。
寻常型进行期、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红皮病型、 脓疱型应避免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病因(三)
免疫障碍
部分银屑病患者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发现患者血中有抗角层抗体
发病机理(一)
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T细胞功能异常的 免疫性皮肤病
发病机理与细胞免疫、尤其与T细胞密切相关, T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继发性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增生
发病机理(二)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皮 肤病。
脓液培养阴性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组织病理
寻常型: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 区有Munro微脓疡,颗粒层变薄或缺如,棘层肥 厚,表皮突向下延伸(乳突向上伸展)呈细长的 棒槌状,乳头上方的表皮层变薄,炎细胞浸润。
脓疱型:表皮变化与寻常型相似,但角化不全 和表皮突的延长较轻,Kogoj海绵状脓疱较大, 真皮炎细胞浸润较重,主要是淋巴细胞
伴全身症状发热等 肝脾/淋巴结肿大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分为泛发性和两型 泛发性部分病例原来无银屑损害,可以突然发生脓
疱性损害,迅速泛发全身,可反复发作,常伴有寒 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局限性皮损可限局于刺激部位或掌跖部,脓疱常多 发于大、小鱼际及趾弓部位
在银屑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成群的米粒大的脓疱,基 底潮红,脓疱表浅,黄白色,脓液不多,较快即干 涸结黄痂,周围陆续出现新的脓疱
外用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主要通过抗炎、抗增生和免疫抑制而治疗银 屑病。
主要用于顽固性皮损,常选用中效、强效、超效制剂
局部不良反应有真皮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痤 疮样疹、口周皮炎、色素减退等,这与激素的强度和外 用的方式如封包等有关。
长期大面及使用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及诱发红皮症和脓 疱型
状凹陷 甲(指、趾):甲表面可呈顶针状凹陷或不平,也可变黄、
增厚,甲板与甲床分离,其游离缘可破碎或翘起。
头皮银屑病
颜面银屑病
粘膜银屑病
毛囊银屑病
皱襞部银屑病
掌跖部银屑病
掌跖部银屑病
甲银屑病
甲银屑病
分期
进行期 皮损多呈点滴状,鳞屑较少, 损害增大、增多、周围有红晕,容易发生 同形反应(在针刺或外伤处发生新的皮损, 也称为Koebner现象)
光疗
UVB光疗特别适用于中-重度点滴状和慢 性斑块状银屑病对外用治疗抵抗
方法是每周2~3次,剂量为最小红斑量 可出现红斑或水疱 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老化
红皮病型:除典型银屑病组织病理特征外,主 要是毛细血管扩张,真皮水肿,炎细胞浸润较 重,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寻常型
脓疱型
红皮病型
诊断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鉴别诊断(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扁平苔藓() 玫瑰糠疹() 毛发红糠疹() 副银屑病() 二期梅毒 体癣 慢性湿疹 脂溢性皮炎
玫瑰糠疹
毛发红糠疹
损害为毛囊角化丘疹,呈圆锥形,淡红至暗红 色,质硬,疹间有正常皮肤形成岛屿状。
皮损好发于手指和肘、膝伸侧。 掌、跖伴角化过度。
毛发红糠疹
副银屑病
皮损为单个或数个红色,有少许鳞屑的斑块, 境界清楚,轻度浸润。
散在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一般无自觉症状。 对各种治疗疗效不佳。
部分患者的发病或复发与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 体炎有关。 以儿童为多,咽喉炎、扁桃体炎后发病 桃腺摘除后皮损可明显好转
病因(二)
二.神经精神因素 可引起本病的发作和加重,有人统计由于神经 精神因素而激发本病者占18.6%。 神经精神障碍学说不能完全解释本病的病因问 题。
病因(二)
三.内分泌因素
大部分病例妊娠时皮损 减轻或全消,分娩后皮 疹又复发
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 免疫介导是其主要发生机制。
病因(一)
遗传因素 约30%的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国外10%-80% ,中国10%-23.8% 单卵双生的发病率较双卵双生为高
病因(一)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Cw6位点与银屑病相关最明显 关节型银屑病HLA-B27可增高 脓疱型银屑病与HLA-B27相关 点滴型、红皮病型与HLA -B13、-B17相关。 掌跖脓疱病与HLA-B8、-Bw35、-Cw7、-DR3相关。 但HLA分型用于诊断无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