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
货币流通公式
货币流通公式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用来描述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过程。
货币流通公式是由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三个因素组成的,它的公式为MV=PT。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应用和影响因素。
一、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货币流通公式是描述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过程的数学公式,它包含了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三个因素。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等货币形式。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速度,它反映了货币流通的快慢程度。
物价水平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它反映了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流通公式的公式为MV=PT。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这个公式可以表达为: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物价水平乘以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这个公式说明了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之间的关系。
二、货币流通公式的应用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应用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等领域。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货币流通公式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2. 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货币流通公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了解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
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货币流通公式的影响因素货币流通公式的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政治因素和自然灾害等。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
银行考试经济金融知识必背考点
银行考试经济金融知识必背考点银行考试对于经济金融知识有着严格的要求,掌握相关考点成为了考生们备考的重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银行考试中经济金融知识的必背考点,以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宏观经济学1. 国民总收入与国民总支出国民总收入是指某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所有单位生产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收入总额。
而国民总支出则是指同一时期内居民所有单位用于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额。
国民总收入与国民总支出要满足平衡的原理,即国民总收入等于国民总支出。
2.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同时发行的各种货币形态的总和。
货币乘数是指每一倍存款增加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量。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其中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最终变化。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指的是国家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本或经济总量的增加。
而经济周期则是指国民经济长期内周期性的波动运动。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国家经济状况的两个重要方面,需要考生掌握其相关理论与实践。
二、货币银行学1.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等多种职能。
货币的职能对于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其中的内涵和关系。
2. 银行的吸收存款与贷款发放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接受公众存款,并通过吸收存款来实现自身的经营和发展。
同时,银行也通过向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提供贷款来实现盈利与风险管理。
考生需要了解银行吸收存款与贷款发放的相关机制和管理要点。
3. 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
利率调控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的相关原则和实施方法。
三、银行业务知识1. 存款业务存款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主业,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多种形式。
考生需要了解存款业务的基本分类、特点和运作原理。
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与调节
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与调节导言:在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金融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调节,并分析其中的机制与挑战。
一、货币政策的影响1.1 利率调节: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和投资意愿。
例如,当央行降低利率时,会刺激借贷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1.2 货币供应调节: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与稳定性。
央行可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以调节市场的融资环境和资金流向。
然而,货币供应的调节也面临着难以精确度量和控制的问题。
1.3 汇率调节: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将会影响到其汇率水平,进而影响相关跨境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二、货币政策的调节2.1 经济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对经济周期进行调节。
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可以采取紧缩政策以控制通胀;而当经济衰退时,央行则可以采取宽松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
2.2 金融风险调节:货币政策也可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减轻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稳定。
例如,在金融危机时期,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流动性支持,以稳定市场情绪并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2.3 资本市场调节: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利率和货币政策紧缩会导致资本市场的调整,股票和债券价格可能下跌。
然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金融市场风险。
三、货币政策的挑战与反思3.1 滞后效应:货币政策实施的效应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调控政策的时间和幅度都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以避免出现过度宽松或过度紧缩的情况。
3.2 不对称信息与市场反应: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往往受到信息的不对称性所影响,导致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可能出现滞后、过度或不足。
3.3国际金融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调节也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干扰和影响,尤其是全球化时代国际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需要国际合作与协调。
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应对经济周期方面。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1.经济周期的概述经济周期是指宏观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地波动,包括经济增长期、经济高峰期、经济衰退期和经济低谷期。
经济周期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其波动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全面就业。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其他货币工具的使用,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权衡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紧缩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紧缩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收紧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增长期和经济高峰期,通常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此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压力,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从而平稳经济增长。
4.宽松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消费投资。
在经济衰退期和经济低谷期,经济活动不足,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提高信贷活动水平,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5.货币政策的调整时机与策略货币政策的调整时机与策略对于经济周期的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状况、通货膨胀压力、产出缺口等因素来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同时,定期评估货币政策的效果对于及时纠正错误和优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6.国际经验与货币政策的启示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实践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其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经济特点,可以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减少经济波动的风险。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来管理货币的供给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的目标。
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有着深刻影响,它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和信用条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起伏和波动的现象。
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周期的演变。
具体而言,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来调节经济中的流动性,从而对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发展产生影响。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和手段也会有所不同。
在繁荣期,经济活动充满活力,通胀压力增大。
此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和紧缩流动性来抑制通胀,防止过热经济进一步放大风险。
相反,在衰退期和萧条期,经济活动疲软,通胀压力较小。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水平和放松流动性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货币政策的调整还可以影响经济周期中的其他因素。
例如,在繁荣期,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和紧缩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借贷成本,从而抑制过度繁荣引起的风险和不平衡。
在衰退期和萧条期,通过降低利率水平和放松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支出,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
例如,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资金成本增加,导致股票市场下跌,债券市场利率上升。
相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资金成本降低,促进资本市场的增长和稳定。
然而,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也受到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调整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到实际经济活动中。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货币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调控的需要,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被广泛地运用。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应一般分为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
本文将就货币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展开论述。
1. 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促进经济增长。
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长期的。
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利率过低的货币政策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然而,在供需短缺的情况下,适度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如果超过了供给能力,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3)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对利率水平的调控是长期的。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央行可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贷款利率。
这对于短期财务规划和长期投资决策都有很大的影响。
2. 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是短期的。
在经济下行期,央行往往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高峰期,央行则可能会加息、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
(2)投资和消费需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利率水平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
通常情况下,降低利率可以减少借贷成本,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而升高利率则会抑制借贷需求,对投资和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3)汇率变动:货币政策的调整往往会引起汇率的波动。
央行通过调整汇率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可以影响货币汇率水平,从而对外贸出口和进口产生短期影响。
3. 货币政策的整合与平衡货币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是相互关联的,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与平衡。
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关系众所周知,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政策。
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中交替出现的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等周期性变化。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货币政策是经济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政策,它通过调节货币供求状况、影响利率、控制汇率等方式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
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了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当货币政策紧缩时,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企业和居民的借贷成本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降低,进而拖累经济增长。
而当货币政策放松时,则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借贷成本下降,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2.影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还通过影响通货膨胀来间接影响经济周期。
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货币供应量增多,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经济运行不平衡,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从而加速经济周期的下行。
而当货币政策太过紧缩时,则会拖累经济增长,可能导致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3.影响国际收支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影响汇率,影响国际收支状况,从而影响经济周期。
当货币政策放松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国家货币相对贬值,通过此种方式增加出口的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而当货币政策紧缩时,则相反,会影响到出口额减少,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拖累经济周期的上扬。
二、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由于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密不可分,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应该符合实际经济周期的情况。
对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也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
1.在经济周期的萎缩期和衰退期,货币政策应当放松,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这时国家应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方式推动资金流动,尽可能地扩大货币供应量,以促进需求扩张,拉动经济复苏。
宏观经济指标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指标与经济周期在经济领域,宏观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估经济活动的重要标志。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起伏波动,由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组成。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指标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经济指标是从整体上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胀率、失业率、财政赤字与盈余、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价格水平、就业情况、财政状况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最重要指标。
它包括国内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的贡献。
通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高通胀率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
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高失业率意味着就业机会较少,经济增长缓慢。
财政赤字与盈余则反映了政府财政政策的收支情况。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总量,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有直接影响。
二、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典型的经济周期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扩张期是指经济活动增长迅速、就业增加、购买力上升的时期。
高峰期是指经济达到顶峰,就业和产出增长停止,通胀压力增加的时期。
衰退期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就业和产出下降的时期。
低谷期是指经济活动最糟糕的时期,产出和就业都处于低位,通货膨胀可能出现下行压力。
三、宏观经济指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宏观经济指标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各种宏观经济指标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扩张期,GDP增长快速,通胀率可能会上升,失业率下降,财政赤字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增长。
在高峰期,GDP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加大,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财政赤字可能扩大,货币供应量增速减缓。
在衰退期,GDP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通胀压力减小甚至转为通缩,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可能扩大,货币供应量增速进一步减缓。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及其他相关手段来影响国家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而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趋势中,周期性地出现经济增长与经济衰退的交替周期。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下面将从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对经济活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央行通过加大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控制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人们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成本。
在经济衰退期,央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复苏。
而在经济繁荣期,央行则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限制货币供应,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风险。
因此,货币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推动经济周期的波动。
二、经济周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衰退期,通常由于经济活动低迷,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因素,央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通胀风险,央行需要及时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预期。
而在经济繁荣期,由于经济活动过热,通常伴随着通货膨胀,央行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压力。
经济周期还能够通过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来改变货币政策。
在经济衰退期,央行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复苏,因此会更加注重增加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在经济繁荣期,央行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和防止通胀,因此会更加注重限制货币供应和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风险。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总需求的变化。
而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即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力度进行调整。
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应对经济风险和挑战,推动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货币在全球政经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货币在全球政经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一、货币的定义与作用货币被定义为一种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具有存储价值和价值尺度的功能。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货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换媒介,它还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影响政治格局等多种作用。
1.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现今的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国际经贸体系,货币成为了这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世界各国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依赖着货币的交换。
此外,各个国家之间的外汇交易也是国际货币的重要内容,对于跨国投资的决策和资金流动的安排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反映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货币的价值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政治格局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货币会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重要指标。
例如,美元作为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和最强势的储备货币,反映了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能够向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影响到全球的经济运行。
二、国际汇率体系的演变货币的作用与地位的变化,导致了国际汇率体系的演变。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增加,国际汇率体系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形式。
1.金本位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国际货币体系一直处于金本位制。
它的组成方式是以黄金为储备资产,所有国家的货币在一定比例下可以通过黄金相互兑换。
此时,货币的地位主要取决于黄金的储备量,而且黄金量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汇率的变化。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结束后,国际货币体系转向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规定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
同时,美国承担了管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职责。
但是,由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无休止的贸易赤字和增发的美元导致了美元供给过多的状况,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3.浮动汇率制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国际汇率体系进入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国家间的货币政策也大不相同。
推崇浮动汇率制的国家,认为它可以适应经济周期的波动,稳定国际汇率并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上的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这通常会刺激供应商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供应量。
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这会导致供应商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应量。
2.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响应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在需求方面,价格弹性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变化程度。
在供应方面,市场上的供应商将生产出更多或更少的商品,以响应价格变化。
当产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相同时,称为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时,称为不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无关时,称为不弹性。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因销售商品而获得的总价值,减去为生产和销售所花费的总成本。
它将生产者的价值与他们的实际成本相比较,以确定生产者从生产中获得的净收益。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市场的效率指标,因为它测量了生产者的产出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成本。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而获得的总收益,减去所支付的总价格。
它将消费者为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与他们享受的收益相比较,从而计算出他们的净收益。
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效率的指标,因为它测量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价值。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有多种形式,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天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市场失灵形式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效率和公平性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建立监管机构,实施税收政策或提供补贴。
6.垄断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条款或政府政策的原因。
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高,生产量低和市场效率低下。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规来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作为交易结果而影响到既非买方也非卖方的第三者的情况。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研究
成 了出 V导 向 、 动超 发货 币 的经济模 式 , I 被 通胀 经济 是被 动超 发 货币的恶 果。今 天中 国广 义货 币超过 6 o万亿 元人 民币 ,相 当于
GD P的 1 . 6到 18倍 , 义 货 币 与 GD . 广 P之 比 全 球 最 高 。
二 、 币供 应 量 和 通 货 膨 胀 周 期 的 关 系 货 M0M1M2 宏 观经 济运 行 的先 行性 指标 ,对通 货膨 胀周 期 有着 、 、 是
、
我 国 货 币 供 应 量 、 货 膨 胀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基 本 情 况 通
货 币 供 应 量 是 指 某 个 时 点 上 全 社 会 所 有 流 通 的 货 币存 量 , 现
很 深 的影 响 , 们随 国家 的宏 观经 济政 策和 经济 周期 波 动息息 相关 。图 它
当 调 整 我 国 中 央 与 地 方 的 税 收 分 配 的 比 例 . 为 我 国 地 方 政 府 要 因 承 担 的 责 任 和 事 务 很 多 . 都 是 需 要 用 钱 的 , 目前 我 国地 方 政 这 而 府 在 财 税 分 配 比例 中 所 占 的 份 额 过 小 .造 成 事 权 与 财 权 不 匹 配 ;
因素 ,是调 控 经济 增长 ,调节 物价 有效措 置之 一 。本 文选 取 了
17 — 0 0年 M 0M 1M2增 长 率 、 货 膨 胀 率 、 济 增 长 率 为 我 99 21 、 、 通 经
们 研 究 的 理 论 根 据 ,通 过 统 计 方 法 找 到 他 们 之 间 的 内 在 联 系 . 从 而 为 国 家通 过 控 制 货 币供 给 量 来 调 控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和 有 效 抑 制 通 货 膨 胀 提 供 理 论 基 础 关 键 词 : 币供 应 量 ; 货 膨 胀 ; 济 增 长 货 通 经
我国货币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
渠道 , 提高货 币政策对 实体 经济的熨平作用 , 强化金 融反周期监管。
关键词 货 币供 应量 实体 经济周期 金 融经济周期 多尺度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F 8 3 0 . 7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4 4 7—6 6 2 X( 2 0 1 3 ) 1 1 —0 0 3 1 — 0 9
◎ 李
倩
内容提要
本 文基 于金融经 济周期理论 , 分析 了我 国 自 1 9 9 0~2 0 1 2年 的货 币金 融
周期 与实体经济周 期。通过 多个 时间周期尺 度 的分 解 , 研 究结果 显示 , 货 币供 应量 与实 体经济周期 间存在着长期 协整关系 , 但二者 的变化周期并不完全 同步。货 币供应量 在各
个 时间频率上 的变化周期 均大于实体 经济 的变化周期。其 中, 货 币供应量 的主要周 期为 2年 , 其 次是 4年和 1 0年 , 而 实体经 济的主要周 期为 0 . 5—1 . 5年 , 说 明引起 二者 变动 的 主要 因素不 同。鉴 于此, 需要通 过合理控制货 币供 应量 的变化幅度 、 变化 时 间以及 变化
赫 。 。 l
/ 、又 瓤. 参 2 0 1 3 年 第 1 1 期
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扰动成份 , 因此货 币供应量 的变化对短期 产 出有影 响。此后 , T o b i n和 Wa t s o n q ) 的研究 也证明 了这一观点。S i m s  ̄在研究 中发现 , 实 际产 出的扰动成分滞后于货 币存 量的扰动成份 , 货 币存 量是实 际产 出的 G r a n g e r 原因 。C h r i s t i a n o和 L a r s  ̄使用 S i m s的方法 , 得 出美 国货 币供应 量 M 1和工业产 出水平之 间存在 G r a n g e r 因果关 系。C o v e r  ̄对美 国的季度数 据的研究 表明 , 货 币供 应量 的负冲击对 产 出波动 有显著 的作用 。F r i e d m a n和 K u t t n e r ⑤认为美 国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 间具有 相关性 。但是 , 也有 部分实证 研究证
中国当前经济周期分析
一、经济周期的指标:一是先行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这类指标对将来的经济提供预示性的信息。
先行指标可以对经济的高峰和低谷做出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的时间可以比实际高峰和低谷出现时间大约提前半年。
二是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社会零售总额、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工厂订单、进出口总额、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中国国房景气指数、存款准备金等,这类指标计算出的国民经济转折点大致与总的经济活动的转变时间同时发生。
三是滞后指标,主要有银行信贷。
这类指标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并不预示将来的变动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制造产品单位劳动成本等。
这类指标反映出的国民经济的转折点一般比实际晚半年。
二、我国经济当前所处周期及其理由:(一)从先行指标来看,1、货币供应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央行从2013年开始货币政策偏紧,M2增幅明显下降。
2.股票价格指数(1)沪深300指数(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沪深300指数2005-2014年图沪深300指数2014年3-10月图从2005-2014年沪深300的大趋势看,指数处于下跌状态。
近期股市有所反弹,但相比大趋势,股市反弹较小,依然改变不了整体下跌大势。
(2)上证180指数(行业代表性强)上证180指数2005-2014年图上证180指数2014年3-10月图上证180指数的走势与沪深180类似,分析同上。
(二)从同步指标来看,1. GDP根据蔡昉、陆旸发表在《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24期的《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一文预测,在“十二五”时期(2011 ~2015 年),中国平均潜在GDP 增长率约为7. 2%;“十三五”时期(2016 ~2020 年),中国平均潜在GDP 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 6. 1% 。
(图中实际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实际GDP增速下降,但仍高于潜在GDP,符合经济周期里的滞胀阶段。
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对于物价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经济周期等角度来探讨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一、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要素之一。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且超过实际经济需求,将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供应过剩会导致货币贬值,推动物价上涨。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量缩减,经济中的货币相对减少,物价水平则可能下降。
然而,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并非直接线性关系。
一方面,物价水平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如果经济发展活跃,需求旺盛,即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但供给相对充足,物价水平也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物价水平还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如果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也会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二、利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利率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一般来说,较低的利率会刺激投资、消费和借贷活动,从而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相反,较高的利率会降低投资和消费,限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然而,利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在经济增长疲软时,即使降低利率,投资和消费意愿也可能不高,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从而无法推动物价上涨。
三、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经济周期对物价水平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经济繁荣阶段,需求旺盛,企业利润增加,工资上涨等因素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此时,货币政策的角色在于稳定物价水平,避免通货膨胀过快。
而在经济衰退阶段,需求下降导致企业利润降低,失业率上升等因素会对物价水平产生下行压力。
货币政策则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刺激经济活动,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经济周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目标来灵活调整和运用。
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状况、国内外市场情况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供应量逐渐成为了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周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及其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国经济体系中可流通使用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周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经济体系中的可用流通货币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加,会促使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导致经济放缓甚至衰退。
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联1. 刺激经济周期当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时,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发展。
央行通过购买国债、降低利率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复苏。
这一政策被称为宽松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可以促使消费者增加消费、企业增加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周期向上。
2. 控制经济周期然而,货币供应量过大也可能引发经济周期的波动。
当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过快时,会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企业的成本也会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央行也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控制经济周期的波动。
这一政策被称为紧缩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的稳定。
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1. 央行政策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主要由央行负责。
央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国债、调整利率、定向降准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并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2. 经济需求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需求密切相关。
当经济出现低迷时,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衰退,央行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复苏。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超过供给的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央行则会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
3. 外部环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也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当国际投资情况不稳定,外汇市场波动较大时,央行会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稳定国内经济。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波动的一种现象,包括景气时期和衰退期。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1.景气时期景气时期是经济福利和就业增加的时期,也是物价增长和资产泡沫出现的时期。
在景气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防止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出现。
货币政策应该谨慎,以免过度刺激经济,加大调控难度,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2.衰退期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减少,失业率上升,物价下跌的时期。
在衰退期,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率。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
二、经济周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景气时期在景气时期,经济活动活跃,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增加,货币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此时,货币政策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使保持稳定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在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前提下,避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出现。
2.衰退期在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压力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货币市场处于紧缩的状态。
此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以减少失业率。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及通过其他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三、货币政策的遗传效应货币政策既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也能产生遗传效应。
例如,通货紧缩政策会导致经济活动下降,企业收入减少,雇佣减缓。
由于货币政策产生的遗传效应,它们可以发挥长期影响。
应当了解的是,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一些宏观经济目标需要其他政策方法的支援。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
结论: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在经济周期内达到稳定发展的目标,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整,以达成相关的宏观经济目标。
M1和M2看经济
M1和M2我们经常会从政府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里面看到M0、M1、M2和M3的身影,这些数据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究竞如何?M0指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M1指居民持有的货币及银行的活期存款,即M0+活期存款;M2指居民持有的货币及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存款证。
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供应量(英文Monetary Aggregates) 是计算具有不同变现能力的货币数量M。
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3货币供应指标,是一个衡量货币供应的主要指标,它包括钞票,硬币,活期存款和4年期的定期存款,即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欧洲央行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来衡量通胀的压力。
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央行对M3每年设一个增长目标范围,高于范围的M3增长引起通胀担忧。
政府是不发放货币的政府是为央行发行的货币提供信用担保相应的获得铸币税收入但是铸币税收入是隐形的他是通过政府指令央行替他偿还国债来冲销的。
央行向社会发放货币大致有:印钞厂印发的现金纸币资本项目下的票据和银行券发行 M0=流通中现金 M1=流通中现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帐信用卡存款)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0流通中的现金量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 M1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能力,商品的供应量应和M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不然经济会过热或萧条; M2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研究M2,特别是掌握其构成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分析,预测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的关联
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的关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周期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总体活动发生波动的现象。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会经历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等不同阶段。
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经济周期有着紧密的关联。
首先,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繁荣期是指经济总体活动处于高位的阶段,此时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岗位增加,通货膨胀压力逐渐上升。
为了避免通货膨胀过快,货币政策采取收紧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经济的过热发展。
衰退期则是经济总体活动放缓的阶段,此时经济增长低迷,失业率增加,通货紧缩风险加大。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应采取宽松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推动经济的复苏。
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短期内的调控上,同时也对长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会经历多次的波动,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适当延缓或加速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平抑经济波动,使经济增长更为稳定。
这对提高经济韧性和适应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也是经济周期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提高市场预期,增强经济主体信心,使经济在不同阶段的转型更为平稳。
然而,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时间,政策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生效,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政策执行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其次是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适应性不同。
不同阶段的经济波动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受到经济周期阶段的限制。
除了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外部环境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施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市场不完善
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 渠道,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还处在初 期发展阶段。货币市场发展水平低,货币 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对企业和居民的影响深 度、广度有限,货币市场的各个子市场发 展也不均衡,大量的非金融机构不能通过 货币市场进行融资和交易,使得货币政策 传导效应发挥受到阻碍。资本市场发展不 成熟,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过分偏重于股 票市场的发展,导致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 下,进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微观经济主体的阻碍
金融、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来 源单一,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作用,金 融机构结构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 有主导地位,导致中小金融机构在货币政 策传导中的无法发挥。同时企业资产负债 率较高,也对货币政策的效果造成影响, 内需拉动的效果不明显,主要由于社会保 障体制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 政策的传导。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 经济周期
目录
经济背景 长态势的关系
M2和GDP增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 经济周期关系的原 因分析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 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 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 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 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
流通中现金(M0), 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 民手持现金之和,其 中“单位”指银行体 系以外的企业、机关、 团队、部队、学校等 单位。
附:相关概念
经济增长是有周期的, 萧条、复苏、繁荣、危机, 在经济繁荣时,扩张的货 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就是 顺周期政策,在经济萧条 时就是逆周期政策;紧缩 的货币政策在繁荣时就是 逆周期政策,在萧条时就 是顺周期政策。
第二阶段:2000—2007年 2000—2007年,经济在2000年一直上升,2007年又 出现了新的波谷。在2000—2003年间,我国采取了一系 列调整经济结构的措施,并适当地调整收入分配,经济在 2003年以后进入了新的上升期。2003年下半年,中央出 台一系列调整经济结构的措施,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004年,宏观经济情势良好,但经济中仍然存在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迅速,信贷规模迅速扩张,物价上涨明显等问 题,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宏观调控效果显 著。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高增长、高效 益、低膨胀”的局面,但物价仍有上涨的压力,投资过剩 现象依然存在,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证物价 水平的持续稳定:三次上调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法 定存款准备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加强信贷政策的 “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2007年,为避免信贷投 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日益扩大,我国实施了 以反通货膨胀为目标的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0年到2007年GDP与M2同比变化率
2000—2007年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M2相比GDP 变化较为剧烈。二者相关性依然存在。 在2004年第三季度,M2达到波谷,同比变化率为38%,而在一年之后,2005年第三季度时,GDP同比变 化比率才达到波谷13%,仍处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货币 政策的时滞过长,造成了经济持续出现过热的现象,紧缩 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发挥很好的效果。 从2006年第一季度到200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都 具有一定顺周期的特征,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货币供应 量依然迅速增长迅速,因此,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就给 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波 动是经济周期波 动的基本决定力 量。两者的关系, 高度稳定。
我国短期货币需 求不稳定,难以 预测,货币供给 量波动比较明显, 货币对经济的可 控率较低,但减 少货币供给量对 抑制通货膨胀有 明显效果,应该 好好利用。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狭义货币供应量 (M1),指M0加上单 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 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指M1加上单 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 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 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 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 证金。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商业 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 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 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 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 总就业的波动。
1997年到1999GDP与M2同比变化率
M2同比变化率和GDP同比变化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M2一般先于GDP变化,二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当M2 到达波峰时,GDP在一定时间段也会到达波峰;当M2到 达波谷时,GDP也会在一定时间到达波谷。图形上印证了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影响的结论。 从影响的时滞上看,1998年一季度,M2达到波谷, 第一季度之后,GDP的同比变化率也降到了波谷,此时, 时滞为一个季度左右。1998年第四季度,M2再次达到谷 底,1999年第二季度,GDP,才达到谷底,此时,时滞 为两个季度。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顺周期性,1997年第三季度到 1998年第一季度之间GDP下降处于下架趋势,货币供应 量也处于下降的趋势。因此,货币政策在这个阶段不但不 能减少经济波动,反而加大了经济波动的幅度。
2008年到2010年GDP与M2同比变化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我国经济增长受 到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 政策试图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经济 在经过了2009年的低潮之后,在2010年的得到了 全面的复苏。 在2008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之间,货币政 策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当经济在受到经济危机 的影响已经处在下滑阶段的时候,货币政策依然 保持紧缩的状况,抑制了经济的增长。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 经济周期的关系
导论
在经济发生波动的时候,货币政策 也会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在起伏中 得到了增长,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济周期波动伴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然而,经济 调整中也出现了效果不明显或者政策 频繁变动的情况,因此,对货币供应 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为货币政策 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M2是整个信贷资金来源的主要组成部 分,对M2进行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应了一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GDP的指标能 很好地表现出经济周期波动情况。
1996——1999年
2000——2007年
2008——2010年
第一阶段:1996—1999年
经济在1996年以后出现出现明显的下滑,直到 1999年经历了一个谷底。在这个阶段经济波动和 货币政策有着密切关系,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经 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 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 中结构不合理问题凸显,内需不足,出口下降, 整个经济处于低迷的状态,通货紧缩现象日益明 显,人民币同时受到贬值的压力。针对1997年亚 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宏观政策由 “适度从紧”转向了“扩大内需”,降低存贷款 利率,1999年,经济仍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 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就业问题十分显著。
增强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作用的政策建议
提高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
1 2 3
明确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时间
重点由控制总量转向优化结构
4
数据分析 原因分析 经济背景
政策
货币供给量 与中国经济周期
小组观点
仅仅根据货币供 应量来评价货币 政策对经济的影 响是片面的,应 该结合不同的经 济环境,考虑货 币政策的侧重点, 综合地从货币供 应、需求管理等 角度全面看待货 币政策。
第三阶段:2008—2010年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的经济增 速有所减缓,2010年经济回升发展加快。2008年初,为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了从紧 的货币政策。年中,美国次贷危机加深,中国人民银行调 整了货币政策方向,改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保持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物价,进入9月之后,国际 金融危机急剧恶化,中央银行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 五次下调存货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2009年, 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对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加大结构 调整力度。2010年,基于经济逐步复苏,物价上涨等问 题,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总结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具 有正向显著的作用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增长 作用的时滞大约为半年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总结
当宏观经济过热时,实行紧 缩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具有一 定的时滞作用,这样,经济仍然 处在高速增长的状况,央行又会 进一步紧缩经济,而在经济已经 出现下滑的时候,货币政策时常 还是紧缩的状况,导致顺周期的 特征。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原因分析
利率非市场化 的阻碍
微观经济主体 的障碍
金融市场不完善
利率非市场化的阻碍
中国利率还处在非市场化的状况,利 率非市场化割裂了金融机构、企业、居民 之间的利率运动机制,这样降低了货币市 场利率的导向功能,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 的存在,在银行和客户之间存在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统一的利率标准,并不能完 全满足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的需求,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 供给的不确定性,并阻碍货币政策的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