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

合集下载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3)、浓溶液和稀溶液可以互相转化, 饱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这 两组之间不存在转化关系。
(4)、浓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 可以是不饱和溶液。稀溶液可以是饱 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
(5)、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7、结晶 (1)、定义: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 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 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 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 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 液
2、对概念的理解
(1)、两个一定“一定温度” “一 定量的溶剂”
(2)、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 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注意:
(1)、这个转化关系是针对大多数物 质而言的,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水中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特例:氢氧化钙 ,在一定量水中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思考:对于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转化 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哪些?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的方法: 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气体溶解度
• (1)概念:在压强为101KPa,一 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想一想: 在0℃,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 溶解0. 049体积氧气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 减小而减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 度降低而增大。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较多的食盐 较少的熟石灰
10ml水
答:不同。例如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大, 而熟石灰在水溶解能力很差。
提问: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等量的植物油
10ml水
10ml汽油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溶解性
定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想一想?
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 溶液加入其他溶质能溶解吗?
设计实验:往装有少量硝酸钾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2小粒KMnO4
再加硝酸钾 说明: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硝酸钾饱和溶液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能溶解其他溶质
探究2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
探究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 能否无限溶解? 可溶物:氯化钠、硝酸钾
溶剂:水
【定量:20ml】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
设计实验1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5mL水
搅拌
现象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剩 余少量固体
剩余少量的固 体继续溶解 溶液不饱和
结论 溶液不饱和 溶液饱和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 ( 不 )溶 <0.01g 易溶
>10g
微溶
1g~10g 0.01~1g 可溶
难 (不 )溶
练习: 0.01g
1g 10g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___溶物质。 难 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人教版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

人教版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
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溶液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 克
说明: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动一动: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 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
160
150 140
.
130
120 110
A.

100 90
.酸

80 70
.
60 50
.
40
B
. 30
. .20
10
氯化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 解度大小
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规律
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如KNO3 、NH4Cl; 少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如Ca(OH)2
③、点,线,交点的含义:
点: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该温度某 溶质的饱和溶液。
60 40
质的溶解度大小 A>B>C 。
20 0 20 40 60
C
温度( ℃)
( 4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C 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物质的溶解度受

课题2__溶解度(人教版)

课题2__溶解度(人教版)

63.9
85.5
110
138
169
请同学们利用表中的数据,定量描述20℃时硝酸钾的溶解性。 这种定量描述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方法就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版权所有 18
3、20℃,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 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 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版权所有 12
)
第九单元 溶液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和稀的关系
14
第九单元 溶液
3、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子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
体。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
剂倒出一些。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 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练习
1、已知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刚好成为饱 和溶液。 (1)在此温度下, 100克水中加入33克NaCl,得到的 溶液是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下同); (2)再加3克NaCl,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 (3)继续加3克NaCl,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 液的质量为 136 克 。 溶液 ; 溶液,溶
概念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3)这种溶质达到饱和时,其他物质可以溶解。
4
热溶液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降 低后在烧杯底部有固体析 出,这叫什么呢?
硫酸铜晶体
重铬酸钾晶体
硝酸钾晶体

第2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第2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9.(2021·南岗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
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 至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一定会析出25g晶体
D.若t1为20℃,则甲、乙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D.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掉等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0.30℃时,100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g,则该物质属

(D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11.在t1℃时,20g水中最多溶解15gX物质,t2℃时,45gY 物质完全溶于60g水中达到饱和,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
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D )
A.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
B.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
C.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D.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
解的质量
3.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 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魔水”会自动喷 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 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4.溶解度曲线:




(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查询某物质在__某__温__度___下的溶解度。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__相__同__温__度___时溶 解度的大小。 (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__温__度___ 影响的大小。

2、溶解度

2、溶解度

T(℃) ℃
B:表示B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线B:表示B的溶解度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线C:表示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表示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区间的含义】 区间的含义】 0~t1 ℃时,C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即线 在上方, 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 在上方, 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A的溶解度 即线C在上方 在中间, 在下方。) 线B在中间,线A在下方。) 在中间 在下方
涨潮时,海水淹没盐池,退潮时,海水留在盐池中, 涨潮时,海水淹没盐池,退潮时,海水留在盐池中,借助阳光和风 将水分蒸发,使盐结晶析出。 将水分蒸发,使盐结晶析出。 ☞降温结晶 如:盐湖、盐井到冬天可以在水底捞到碱的晶体 盐湖、
盐湖、盐井周围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 盐湖、盐井周围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 溶解在盐湖、盐井的水里形成饱和溶液,到冬天,气温降低, 溶解在盐湖、盐井的水里形成饱和溶液,到冬天,气温降低,水的溶解能 力降低,碳酸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晶体沉在水底。 力降低,碳酸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晶体沉在水底。
5、结晶 、 (1)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 (2)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叫结晶 ) 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 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句话的反面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反面意义是什么? 如果蒸发去水,或改变温度,溶质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即结晶) 如果蒸发去水,或改变温度,溶质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即结晶) (3)结晶的方法 ) ☞蒸发结晶 如:海滩晒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2.把600C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冷却到100C,有氯化 铵晶体析出,剩余溶液是:C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 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_1_0_0_克。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课题2 溶解度(zi)

课题2 溶解度(zi)

t3
t0C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5)根据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判断400C时,50克水 中加入25克A物质,能 否形成饱和溶液?所 得溶液质量?
400C时,SA=30克,所 以能形成饱和溶液
30 40 50 t0C
S 40
A
30
20
0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6)、根据在坐标系中的点,判断溶液的状态
习题:
1.把25℃时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剂未 随温度升高而蒸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不变 C.仍然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已经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2.将3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300g升温至80℃时,发生 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的状态 3.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 ( ) A.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
2
易溶
AgNO3、NaCl
物质
溶解度(20
℃)
0.00015 0.165
可溶
AgNO3
1
222
36
0 .01 0
微溶 Ca(OH)2 难溶 AgCl
NaCl
5、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 解度,横坐标表 示温度,得到物 质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即 溶解度曲线。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不饱和 溶液
4.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5、结晶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的过程。

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实验9-5】探究在室温下,溶质溶解的质量随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
20mL水
加5gNaCl
搅拌
再加5gNaCl 再加15mL水
操作 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加15mL水,搅拌 全部溶解
现象
结论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探究2
【实验9-6】探究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 解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 剩余而不能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 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冷却后,又有什 么现象发生?
20mL水
加 5gKNO3 搅拌 再加5g KNO3 加热
冷却 又再加5gKNO3
操作 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现象 固体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一定量的溶 剂中,硝酸钾溶 解的量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
冷却
一、饱和溶液
固体全部溶解 析出晶体
1.定义: (1)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 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克食盐 0.2克熟石灰 熟石灰不完全溶解 熟石灰的饱和溶液 浓度小 10毫升水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食盐溶解 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浓度大 10毫升水
4.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不饱和 溶液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 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02课题2 溶解度

02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涿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Ol学问管理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在—肯定温度一下,向—肯定量的溶剂一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接着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接着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明确前提条件:肯定温度和肯定量的溶剂。

若变更溶剂的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明确“这种溶质”。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饱和,对另一种溶质可能不饱和。

如:在肯定条件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能溶解硝酸钾,即该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的标记:在肯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有不能—接着溶解—的剩余一溶质—存在,且剩余溶质的量—不再削减_,则该溶液就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相互转化:一般状况下,当温度和溶剂的量发生变更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为:2.结晶定义:溶液中的溶质由于_温度—或_溶剂—的变更而从溶液中_析出—的过程。

方法:结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一蒸发溶剂.,二是一冷却热饱和溶液—.02基础题考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是(D)A.浓溶液B.稀溶液C.含100克水的溶液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2 .(2019∙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状况反映气温变更。

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肯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C)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3 .时,在两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接着搅拌最终可使氯化钠溶解C.氯化钠溶液肯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肯定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4 .20C时,50g水中溶解了18g氯化钠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1)20°C时,50g水中加入15e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
❖一定温度:只有温度一定,各物质的溶解度才是定 值
❖ 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 的溶解达到最大量
❖ 溶剂是100g:只有溶剂量一定(人为规定),讨论 溶解多少才有意义
❖ 溶解度的单位:克(g)
想一想:如何判断一杯NaCl溶液 是否饱和?
❖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加入该溶质,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此 溶液饱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温
不饱和溶液
想一想:如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
结晶 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
二、溶解度
结论
动手试一试——2
❖ 用硝酸钾固体代替氯化钠在试管中进行前一实验,每次加入一药匙固 体,加几次后才使试管中的硝酸钾不再溶解?加热试管,观察固体的 变化,再加入一药匙固体,搅拌。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
操作 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冷却
课题2 溶解度
动手试一试——1
❖ 常温下,向装有1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药匙氯化钠固体, 搅拌;氯化钠溶解后,再加一药匙,搅拌;如此反复到 氯化钠不再溶解。
❖ 向烧杯中再加入约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 现象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全部溶解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
加入5ml水, 搅拌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全部溶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一、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三、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四、交点的表示:在该温度下,不同物质的

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动动手】
NaCl KNO3
如上图,先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约5 mL水, 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缓缓加入氯化钠和硝酸 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观察溶质能否在溶剂 中无限度的溶解。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1)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 液,A的溶解度是20克。( × ) (2) 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溶液,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 × (3) 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溶液,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 ) × (4)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100克饱和 溶液,则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 )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 g
/ g
0.15 0.10
0.05
硝 酸 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硝 酸 钾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
140 130 120 110 100
(2)溶解度曲线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0
. .
10 20
.
30
.
.

课题2_溶解度课件_正式

课题2_溶解度课件_正式

不同的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创新P 87
二、固体溶解度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注意:对于固体物质 来说改变溶剂的量不 会改变溶解度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 关系
(1)0.1克NaCl溶于10克水,可以再溶解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
(2)1克NaCl继续溶于10克水,可以再溶解 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3)10克NaCl溶继续10克水,底部有固体物质,不能再溶解了 饱和溶液、浓溶液 (1)0.1克CaCl2溶于10克水,不能再溶解 饱和溶液、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溶解 度
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课题2 溶 解 度
课前练习: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属于 溶液的是( A.植物油 ) B.泥沙 C.纯净的冰块 D.氯酸钾 )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的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硝 酸 钾
134g 。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 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钾 氯化钠
加入的固体全部溶解
KNO3固体从溶液中析出
冷 却
【小结】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溶剂的量和 温度有关。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g
硝 酸 铵
练习: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 A表示什么意义?
硝 酸 钠
/
A
硝 酸 钾
2.比较硝酸钠与硝酸钾的溶 解度大小 在 680C时, NaNO3 与 KNO3 的溶解度相等
.
氯化钠
.
氯化铵 氯化钾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80 90 100
【结论】温度升高,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更多的物 质;温度降低,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物质的量减少。






加入5gKNO3 搅 拌 加入5gKNO3 搅 拌 加 热 加入5gKNO3 搅 拌
全部溶解
底部有不溶解的 KNO3固体 未溶解的固体全部溶解了
20ml水能完全溶解5gKNO3 20ml水未能完全溶解10gKNO3 温度升高,KNO3溶解能力增大 温度升高,KNO3溶解能力增大 温度降低,KNO3溶解能力减小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解在1体积水里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五要素

①压强为101 kPa ;

②指明一定温度;

③溶剂一定:1体积;


④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⑤单位为体积。

讨论与交流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1)打开汽水瓶盖后,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 170
克 )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铵 硝酸钾
. .d
b
硝酸钠.a
.c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度(t)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 溶解度。
食盐、硝酸钾都能溶于水;常温下谁的溶解能力更强呢?
食盐
硝酸钾
讨论交流
下列方法能否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溶解能力呢?
食盐10g
硝酸钾20g
食盐10g
硝酸钾20g
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定温度
10℃ 100g水
40℃ 100g水
温度不同
食盐36g
硝酸钾20g
饱和
20℃ 100g水
不饱和
20℃ 100g水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降温至t2℃时,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 C.降温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相等 D.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17张PPT资料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17张PPT资料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冷却
结晶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讨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有 哪些方法?
加入溶剂
饱和溶液溶液 变成不饱和溶 液的方法
升高温度
【讨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 哪些方法?
增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溶 液变成饱和溶 液的方法
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 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中,为什么要限定“一定温度下”、“一 定量的溶剂里”这样的条件?
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 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在降 低温度的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可以变成饱 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 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 “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溶质以晶体的方式从溶液 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后剩余的 溶液叫母液,母液 是饱和溶液。
结晶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视频:蒸发食盐溶液
革命战争时期,敌人经常封锁 了我红色根据地,根据地严重缺 盐。为了给根据地送食盐,群众 将衣服浸满盐水后带入根据地, 再经过清水浸泡、蒸干得到食盐。
电影片段:潘冬子给游击队智送食盐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全部溶解
硝酸钾能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 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实验结论
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物质 溶解。
探究新知
实验9-6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
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点 击
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


再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

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
放 视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
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
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
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下列方法中,不能使一定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
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的是( )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探究新知
曲线法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02
硝酸钾
S g/100g水
200
160
120
80
40
0
20
40
60
80
90 100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探究新知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与溶质和溶 剂的性质有关。(物理性质)
溶解性 溶解度 (200C/g)

课题2、溶解度-ppt课件4精品中学ppt课件教学内容

课题2、溶解度-ppt课件4精品中学ppt课件教学内容

170
160 150
找 140 130
5 120
0 110 100
度 90
各 80 70
物 60
质 50 40
的 30 溶 20
10
解0

固体溶解度曲线
硝酸铵
硝酸钾
1: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 下的溶解度不同。
2: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
硝酸钠
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
解度相同。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3:曲线越陡,该物质的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难(不)溶
>10g
1g~10g
微溶
微溶 0.01~1g 可溶
难(不)溶 <0.01g 易溶
. . .
练习: 0.01g
1g
10g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
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_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5.溶解度曲线
⑴溶解度曲线: 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
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 做溶解度曲线。
填空: ⑴20℃时,100g水最多溶解31.6gKNO3,则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 )。 ⑵20℃时,200g水最多溶解63.2g KNO3,则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 )。 ⑶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 KNO3,溶液处于( )状态(填“饱和” 或“不饱和”),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 ⑷20℃时,100g水中放入40g KNO3,溶液处于( )状态(填“饱和” 或“不饱和”),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 ⑸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 KNO3,60℃时KNO3的溶解度是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装有等质量、等温度的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KNO3 固体、NaCl固体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对比溶解的KNO3 和NaCl的质量。
36gNaCl
31.6gKNO3
20℃ ,100g水, 达到饱和状态
可行
20℃,100g水, 达到饱和状态
新课引入
比较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定温度
定溶剂的量
如何比较NaCl固体、KNO3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往装有等质量的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KNO3固体、 NaCl固体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对比溶解的KNO3和NaCl 的质量。
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往装有等温度的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KNO3固体、 NaCl固体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对比溶解的硝酸钾和氯 化钠的质量。
(4)10℃时,100g水里溶解了10g蔗糖,所以1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 解度为10g。
错误,没有指明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g溶剂里所溶 解的最大质量。
新课讲解
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溶解度曲线是借助数学的方法,用 图像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直观地表示出来。
新课讲解
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c ●
\
曲线上的点: 20
b
●●
表示物质在
a
该点所示温度 10

下的溶解度。
0
t1
t2
曲线上方的点:形成饱 和溶液并有物质剩余。
M
N
曲线下方的点: 不饱和溶液
温度/℃
新课讲解
【注意】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看曲线倾斜度; 4、判断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质量; 5、确定使溶质结晶析出的方法: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 6、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参考答案】夏日闷热的午后,鱼塘中因温度高、气压低,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降低,如果不及时充氧,会因水中氧 气含量小,而出现“死鱼”现象。
本课结束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少数物质(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如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新课讲解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溶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 下的溶解解度度相等; 表示在交克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
新课讲解
三、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体积。
【注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 ①一定温度下; ②101 kPa; ③1体积水中; ④饱和时的气体体积数。 已知0℃、1个标准大气压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氧气,此时 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
强化训练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 C.t2℃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A、C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正确;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故正确;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当降温到t1℃,A仍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与t2℃时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相等,在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降温至t1℃时,A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D、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5g/125g×100%=20%,故正确。
强化训练
3、家庭生活中烧开水时,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
温度升高时( B )
A.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B.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C.水与壶发生了化学反应 D.空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
【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家庭生活中烧开水时,会看到 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
布置作业
在炎热的夏日,特别是闷热的午后,鱼塘需要及时充氧, 否则会出现“死鱼”现象,请你说明原因?
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新课引入
如何比较NaCl固体、KNO3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NaCl
我溶解能力强, 20℃时,50g水中 最多可溶解18g。 食盐与硝酸钾相比,谁在水中的溶解能00g水中最多 可溶解20.9g。
KNO3
新课引入
定状态 (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
新课讲解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四个关键词必须同时满足,溶解度才有意义。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2)标准:在100g溶剂里;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时; (4)单位:质量常用单位“克”。 例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 在20℃时,NaCl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36g。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 。
应该溶剂的量相同
新课引入
如何比较NaCl固体、KNO3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往装有等质量、等温度的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KNO3固体、NaCl固体,对比溶解的KNO3和NaCl的质量。
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15gNaCl
5 gKNO3
均完全溶解
20℃,20g水
20℃,20g水
新课引入
如何比较NaCl固体、KNO3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新课讲解
【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说明理由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错误,没有指明温度。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错误,没有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3)20℃时,50g水中加入18g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 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g。
错误,溶解度是指物质在100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此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70g硝酸钾投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A )
A.105g B.110g C.120g D.210g
【解析】 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此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55gKNO3 固体,形成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0g+55g=10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