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历年中考阅读鉴赏试题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阅读练习(含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4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描绘第二联中的优美画面。
(2分)
11、这首山水名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10、 (2分)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
11、(2分)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上海中考历年一模二模课内诗词鉴赏汇编《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中“随意”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2分)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怡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的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6、任凭7、A(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份)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①首中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以声衬静;第②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动衬静。
(2分)7、下列对着两首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雅宁静的环境。
B.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两首诗都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
D.两首诗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
6.(2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7.D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 —7题(4分)【甲】山居秋暝【乙】题破山寺后禅院王维常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甲】诗中“空”字写出了山野的空旷寂静;【乙】诗中“空”字则表现了诗人此刻________的精神状态。
(2分)2.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是盛唐时的山水田园诗。
36山居秋暝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
36 《山居秋暝》唐王维浣huàn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选自《王右丞集》,王维:字摩诘,蒲州人,唐代诗人。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暝:日落,夜晚;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自己;留:居。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写景生动而富有情趣,意境空灵清幽,韵味无穷。
)中考20096.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纯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二模2014杨浦6.诗中“春芳歇”的意思是。
7.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山居秋日新雨之时的薄暮之景,清新宜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以静写动,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C.诗歌是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精美的意境,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D.诗歌寄托了诗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的高洁的情怀。
二模2015黄浦【甲】《山居秋暝》【乙】《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6.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是接近的是()A.落日残霞B.老树寒鸦C.青山绿水D.红叶黄花7.《山居秋暝》和《天净沙.秋》的共同之处是()A.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
B.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
D.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二模2015松江6.下列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符的一项是()A.雨后秋山B. 明月清泉C.浣女归舟D.王孙惜花7.诗歌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山居秋暝“是苏轼的一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山中度过的秋天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阅读题及答案:1.作者在山中度过的是哪个季节?答案:秋天2.作者在山中看到了什么?答案:日落、云彩、山色3.作者在山中有什么样的感受?答案:宁静、自然、平和4.为什么作者喜欢在山中度过秋天?答案:因为山中的秋天宁静、自然、平和5.作者的这首诗是否赞扬了山居生活?答案:是1.作者在山中度过秋天有什么样的感受?答案:感受到日落的辉煌、云彩的变化、山色的秀美2.为什么作者感觉山中的秋天宁静、自然、平和?答案:因为山中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忙,可以让人放松心情,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
3.“一枝秋霜两行泪“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描写了秋天的寂寥,作者的心情也带着悲伤。
“一枝秋霜“指的是秋天的寂寥,“两行泪“指的是作者的眼泪。
4.山居秋暝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山居秋暝的主题是描写山居生活的美好,以及作者在山中度过秋天的感受。
5.山居秋暝的作者是谁?答案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谁?答案:苏轼题目:1.“山居秋暝“的诗句中有哪些描写了山居生活的特点?答案:“野蔌落露新泥巴“描写了山居生活的自然,“住近溪有清流“描写了山居生活的幽静,“一去二三里“描写了山居生活的距离遥远。
1.“深巷高楼万丈阴“中的“阴“是什么意思?答案:“阴“在这里指的是山中的深处,即深巷。
1.“终南阴岭积雪蚀“中的“终南阴岭“是什么?答案:“终南阴岭“是指位于终南山脉的一座山岭。
1.“一枝秋霜两行泪“和“深巷高楼万丈阴“这两句话中都描写了什么?答案:这两句话中都描写了秋天的寂寥。
“一枝秋霜两行泪“描写了秋天的寂寥以及作者的悲伤,“深巷高楼万丈阴“描写了山中的寂寥。
1.“但见泪痕沾袖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但见泪痕沾袖前“的意思是指作者的眼泪流在了袖子上。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1.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篇1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很多同学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文言句式给难住了。
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1)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2.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篇2◆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及赏析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大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任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试题】阅读练习一:1.这首诗选自朝有名山川诗人王维的《》。
2.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址、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光景的安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安静。
D.全诗风格清爽,富于生活气味,于诗情画意中寄望了诗人崇高的情怀和激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显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4.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如何的一种境界?5.这类境界中表现了作者如何的理想?【参照答案】1.唐《王右丞集笺注》2. D3.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回来了;荷叶纷繁向两旁摇动,那是捕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水而归了。
4.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夜晚,幽清明亮。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季安静优美的情景。
5.经过诗一般光景的描绘,反应了诗人过寂静朴实生活的理想和对浑浊政界的憎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能够说是诗人崇高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地的环境衬托。
阅读练习二: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如何的一种境界?2、这类境界中表现了作者如何的理想?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对此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剖析: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两句的艺术特点的?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安逸和对山川田园的喜欢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欢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第29篇 《山居秋暝》(原卷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29篇《山居秋暝》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歇,王孙自可留。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3.《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
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宜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地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2.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二)教考融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集大成者。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礼记·中庸》对中庸的解释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文化把“中和”看成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中和”就是不偏不倚,追求稳定与和谐。
其本质在于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存在,将各种对立的因素相互联系、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多样性和矛盾性中去寻求一种和谐与统一。
他们的力量被折中、被中和,且具辩证统一的思想。
对待事物而言,强调含蓄平和。
山居秋暝王维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王维阅读答案【篇一:《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分)(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参考答案:9.(1)明月、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冷石、空山。
(1个意象1分,得到满分为止)(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篇二: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class=txt>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1)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篇三:山居秋暝历年中考阅读鉴赏试题】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或: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恬静幽美、明净爽洁,表达了作者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志趣。
(3)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山居秋暝》(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爱。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诗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诗句所展现的情景: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7.这首诗中以动写静的一联是。
(2分)8.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尾联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D.这首诗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7.文中“竹喧”是因为。
(2分)8.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出了山居秋日雨后的薄暮之景。
B.颔联写出了山居宁静安谧的自然景致。
C.颈联写浣女和渔翁的活动,以动衬静。
D.尾联点明山居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7.诗中以声响衬托幽静的名句是(2分)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8.秋雨后山间舒朗、清新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
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的追求。
【名师讲题】王维《山居秋暝》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①。
【注】①王孙:指贵族子弟。
《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描写了秋天时节山居所见雨后夜晚的景色,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B.颔联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写出了月照松林、泉流山石的恬静优美。
C.颈联中浣女喧笑,渔舟划动,莲叶轻摇,反衬出山中月夜的宁静清幽。
D.尾联中直接表明诗人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王孙”实亦其自指。
16.《茧斋诗谈》曾说:“‘空’之一字,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空”字的理解。
参考答案:15.D16.①“空”可指山景幽静空灵。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雨后山中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明净透亮的自然美景,一个“空”字,渲染了天高云淡、万物空灵明净之美。
②“空”也指人情淳朴美好。
山林看似寂静,却有人烟传来。
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
③“空”更指心境宁静淡泊。
诗人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可以摆脱世俗,远离官场,投身山林自然,安闲恬淡。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直接表明”错误,尾联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并不是直接表明诗人情感。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①“空”可指山景幽静空灵。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眼睛淡远之境如在眼睛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②“空”也指人情淳朴美好。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篇一」【甲】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甲】诗中“空''字写出了山野的'空旷寂静;【乙】诗中“空''字则表现了诗人此刻的精神状态。
(2分)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两首诗都是盛唐时的山水田园诗。
B. 两首诗都运用了典故来表达志向。
C. 两首诗部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写。
D.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参考答案6. 心中尘世杂念全消(2分)7. B(2 分)《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篇二」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流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此诗作于玉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
暝:夜色。
②歇:干枯。
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游子。
(1)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3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2)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篇三」王维的《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三)
山居秋膜空山新雨后,关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作者在诗中称自己为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参考答案:唐//王维//秋天//王孙//《送元二使安西》2.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 )A.落日残霞B.老树寒鸦C.青山绿水D.红叶黄花参考答案:A3.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 )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对山里百姓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
C.对山里秋季傍晚雨后美丽风光的喜爱。
参考答案:A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
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参考答案:B5.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你能将此“画”描绘出来吗?参考答案: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山居秋暝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山居秋暝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流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此诗作于玉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
暝:夜色。
②歇:干枯。
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游子。
(1)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1)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解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参考答案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白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考点解析】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考查的知识点:词语的鉴赏近义词的辨别常见的题型有: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答题思路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现了描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
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很多同学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文言句式给难住了。
店铺为您收集整理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
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
(1)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
高中山居秋暝赏析 选修1 试题(共9页)
山居(shān jū)秋暝赏析【赏析一】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黄昏,空气之清新,风光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
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到达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仁慈的人们。
这纯洁美妙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山居秋暝王维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王维阅读答案【篇一:《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分)(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参考答案:9.(1)明月、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冷石、空山。
(1个意象1分,得到满分为止)(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篇二: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class=txt>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1)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篇三:山居秋暝历年中考阅读鉴赏试题】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或: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恬静幽美、明净爽洁,表达了作者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志趣。
(3)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醉翁亭记》《山居秋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_________;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__。
(2分)(2)“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分)
7.下列对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8.上述两篇作品中,画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
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 题(12 分)
6.(4 分)(1)王维文忠(2)夜晚(日落)昏暗
7.(4 分)B
8.(4 分)第一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
第二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山居秋暝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山居秋暝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山居秋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甲诗中的“________”一句点明标题中的“秋暝”;乙诗中“________”一句交代了“春行”的方式是骑行。
【答案】天气晚来秋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秋暝”季节是秋天,不难找到句子“天气晚来秋”。
题干中的“骑行”意思是骑着马行走,不难找到句子“浅草才能没马蹄”。
3.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B.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景。
C.两首诗描写了相同色彩的景物。
D.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
【答案】A【解析】 B错误,《钱塘湖春行》没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C错误,两首诗描写的季节不同,因而景物色彩也就不同。
D错误,《山居秋暝》是借景抒情,也就是间接抒情。
《山居秋暝》巩固练习题
《山居秋暝》巩固练习题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山居秋暝》巩固练习(本篇为2009年中考诗词篇目)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五言律诗。
清新秀丽,恬静优美,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 暝:日落,傍晚。
2.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3.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huàn),洗。
4. 随意春芳歇: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
随意,任凭。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逝去。
5. 王孙自可留:王孙,此处指诗人自己,本意是贵族子弟的通称。
留,居。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苏轼誉此联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句。
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未见“浣女”,先闻欢歌笑语;未见“渔夫”,先见顺流而下的渔舟分开了亭亭玉立的荷叶。
这两句以动衬静。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也表达了他隐居山林、洁身自好的愿望。
4.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清新宁静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四、习题:【第一组】1. 作者王维在诗中称自己为,我们课内还学过他的作品。
(2分)2.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
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赏析题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或: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2)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恬静幽美、明净爽洁,表达了作者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志趣。
(3)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4)这首诗选自唐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王右丞集笺注》。
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答:准确。
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源之感。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答: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
相同之处,都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
4.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5.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6.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7.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8.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答: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9.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10.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下笔却说是“空山”呢?
答:写“浣女”和“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空山”强调此处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
1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1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答: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13.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4.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语序是什么?这两句诗主要写人们的活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表达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
15.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