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十二章 公共卫生监测
数据分析在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应用有哪些
数据分析在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应用有哪些公共卫生监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公共卫生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
而数据分析在公共卫生监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首先,数据分析可以用于疾病监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疗机构的病历数据、疾病报告系统的数据等,我们能够了解疾病的发生频率、流行趋势、地域分布以及人群特征。
例如,对于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追踪疫情的发展态势,预测可能的爆发区域和时间,从而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如加强疫苗接种、开展宣传教育、调配医疗资源等。
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比如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其次,数据分析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的日益复杂,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通过对食品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污染物、添加剂超标等问题。
同时,结合销售数据和消费者投诉数据,能够追溯问题食品的来源和流向,迅速采取召回措施,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此外,数据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食品安全政策和监管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提供参考。
再者,环境卫生监测也离不开数据分析。
环境因素对公众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
通过监测设备收集到的大量环境数据,经过分析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分布情况以及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
比如,分析空气质量数据可以评估雾霾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水质监测数据可以揭示水污染与消化道疾病的关联。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干预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的健康。
在职业卫生监测中,数据分析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不同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风险,如粉尘、化学物质暴露、噪声等。
通过对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工作场所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职业病的发病风险,确定高危职业和人群,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标准。
第十二章公共卫生监测
➢特异性( specificity)
指监测系统排除非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以避免发生预 警误报
➢及时性( timeliness)
指从某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到监测系统发现并反馈给有关 部门的时间间隔
➢代表性 (representativeness)
指监测系统发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目 标人群的实际发生情况
25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监测方式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区分布上更加形象化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系统收集资料 管理和分析资料 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信息的利用
第四节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质量评价 效益评价 职能评价
公共卫生监测的质量评价
➢完整性 (completeness)
指监测系统所包含的监测内容或指标的多样性
➢敏感性( sensitivity)
指监测系统发现和确认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症状监测 syndromic surveillance
人类疾病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
全预国测出 事生件缺发陷生监的测可网能性及人规口模 特征资料
指监测系统排除非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以避免发生预警误报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阳性预测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事业单位及预防医学专业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事业单位及预防医学专业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A. 疾病预防和控制B. 健康促进和保护C. 医学研究D. 卫生政策制定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数理统计法D. 流行病学调查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级预防策略?A. 第一级预防B. 第二级预防C. 第三级预防D. 病因预防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教育的目标?A. 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素养B. 培养健康行为C. 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D. 实现全民健康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危险因素?A. 不良饮食习惯B. 缺乏体育锻炼C. 心理压力D. 环境污染答案:D6.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A. 健康教育B. 儿童预防接种C. 孕产妇健康管理D. 传染病防控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医学的核心价值观?A. 公平性B. 实证性C. 整体性D. 可持续性答案:B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的特点?A. 社会性B. 复杂性C. 动态性D. 可控性答案:D9. 下列哪项不是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途径?A. 政策制定B. 健康教育C. 卫生干预D. 医学研究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共卫生监测的内容?A. 疾病监测B. 环境卫生监测C. 食品安全监测D. 健康素养监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预防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 流行病学B. 环境卫生学C. 营养学D. 卫生政策与管理答案:ABCD2. 预防医学的基本组成包括:A. 公共卫生监测B.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C. 疾病预防与控制D. 卫生政策制定与实施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属于一级预防策略?A. 接种疫苗B. 健康教育C. 环境治理D. 疾病筛查答案:ABC4. 下列哪些属于二级预防策略?A. 早期诊断B. 早期治疗C. 疾病监测D. 健康素养提升答案:AB5. 下列哪些属于三级预防策略?A. 康复治疗B. 康复训练C. 疾病复发预防D. 终末期治疗答案:ABC6. 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包括:A. 不良生活习惯B. 环境因素C. 遗传因素D. 心理因素答案:ABCD7. 下列哪些属于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A. 健康教育B. 儿童预防接种C. 孕产妇健康管理D. 慢性病管理答案:ABCD8. 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A. 政策制定与实施B.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C. 公共卫生干预D. 医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答案:ABCD9. 公共卫生监测主要包括:A. 疾病监测B. 环境卫生监测C. 食品安全监测D. 健康素养监测答案:ABCD三、判断题1. 预防医学旨在保护人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0.1.110.1公共卫生监测概述
三、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行为监测(behavioral surveillance) 条件:在没有确定与特定疾病存在因果关联性时, 仅对非特异性的行为或现象进行监测。 目的:探寻病因线索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behavioral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 条件:对明确病因的疾病进行行为监测 目的:探索关联程度或干预效果
2. 我国较成熟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
➢ 法定传染病报告 ➢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 死亡报告系统 ➢ 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 HIV感染哨点监测系统 ➢ 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 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系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 ➢ ……
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一、疾病监测 二、症状监测 三、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四、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二、症状监测
症状监测 (syndromic surveillance)
又称为综合征监测或症候群监测,是指通过长期、连续、系统 地收集特定临床症候群或与疾病相关现象的发生频率,从而对某类疾 病的发生或流行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做出快速反应的监测方法。
优势:一般症状早于疾病,所以症状监测可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劣势:症状的特异性不高,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似的症状,可能会高估某病的疫情。
一、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
监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
第二阶段任务
公共卫生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 反馈及利用公共卫生信息的过程。
第三阶段任务
一、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
2. 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常规报告(routine report) 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
流行病学:疾病监测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身 体负担和精神压力。慢性病已成为疾病的主要负担(占疾病 总负担的70%以上),温州人群的死因分析,因慢性病导致 死亡的占所有死亡人群的88%左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 年递增。比如脑中风,不仅仅经济负担,生活不能自理,影 响生活品质……
二、慢性病防制策略
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三、我国慢性病防制策略和措施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指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危险因 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疾病 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环境保 护和监测---------- 全人群策略 健康保护:----------高危策略
计划免疫的内容
国家“五苗防七病”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 疹疫苗、乙肝疫苗(1992)
浙江省儿童免疫规划已包括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 白破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肝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甲肝疫苗等8种疫苗,分别可以预防 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乙型脑炎、A群流脑、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风疹、 甲肝等12种传染病。
只要更好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缺少体育锻炼、不 合理饮食、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就能够预防40% -70%的过早死亡,1/3的急性残疾和2/3的慢性残疾。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维多利亚宣言》个人生活方式 的调整关键是落实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公共卫生监测PPT幻灯片
暴发疫情预警指标
❖ 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 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 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21
流感监测病例 流感样病例: ❖ 体温≥38℃,伴有咳嗽流涕或咽痛等上
呼吸道感染症状。
哨点监测 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
的哨兵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 的监测。
18
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可
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分布, 这样确定的病例。( AIDS:病人-HIV阳性+38℃两月以上感染
者- HIV阳性+38℃不足两月)
9
肉毒中毒(食物中毒)
美国,1978-1998
土豆沙 拉引起 的爆发
法式洋葱沙拉引起 的爆发
实验室确诊病例 国立电子电信监控中心数据 Nhomakorabea报
道 病 例
发酵的鱼/海产品引起的 爆发
烤土豆引起的爆发
年份 来源:CDC. 须上报的传染病总结 1998
10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 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和 趋势
24
五、内容和方法
信息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监测信息的交流及其反馈
交流情报开发信息 评价对策
25
26
个案、实时、网络、共享
27
28
动态系统评价
29
实时统计查询
30
定时统计报表
31
定时数据分析
32
统计图表
33
反馈
34
六、疾病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 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工作,是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
2024年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2024年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2024年全球依然处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和防范类似疫情的再次爆发,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我国将继续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
2024年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方案旨在完善监测机制,提高监测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和疾病的发展态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公众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a. 提高公共卫生监测和防控能力,及时掌握疫情发展状况;b. 有效预警和应对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 完善公众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2. 任务:a. 完善监测机制,健全监测网络;b. 提高监测技术能力与方法;c.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d. 加强公众健康宣传教育。
三、具体工作安排1. 完善监测机制,健全监测网络:a. 建立健康与疫情监测联动的机制,加强与各级卫生、慈善、执法等部门的协作;b. 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和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流;c.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卫生监测信息的即时获取与处理。
2. 提高监测技术能力与方法:a. 加强对卫生监测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监测技能与专业水平;b. 推广先进的卫生监测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等,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c. 加强对新兴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对未知病原体的识别和应对能力;d. 探索卫生监测领域的创新应用,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3.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a. 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报告的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b. 加强与国内外卫生部门、国际组织等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高全球卫生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能力;c. 发挥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作用,及时传播监测信息,提高公众对卫生监测工作的关注度和理解程度。
4. 加强公众健康宣传教育:a. 开展全年公众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b. 加强对公众的健康知识普及,推广健康生活方式;c. 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I、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生,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课程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
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史,流行病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
熟悉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
了解疾病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
熟悉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概念、用途;现况调查实施步骤、数据分析、常见偏倚及控制方法。
了解调查表的编制;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局限性。
第四章队列研究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分层分析的概念及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了解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特点、流行病学实验的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筛检掌握筛检的定义、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监测ppt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利用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监测联合研究某地传染病暴发
总结词
利用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监测联合进行研究,对某地传染病暴发进行调查和分析 ,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通过对当地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的苗头,采 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队列研究,分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病防控
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 测,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 影响。
卫生政策与规划的制定
政策研究
通过对公共卫生政策的研究, 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
政策实施与调整
对卫生政策和规划的实施进行监 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 优化。
社会影响评估
对卫生政策和规划的社会影响进行 全面评估,提高政策的社会效益。
效果评估
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疫苗 接种效果进行评估,为疫 苗研发和改进提供科学依 据。
公共卫生建议
为公众提供及时的疫苗接 种建议和相关公共卫生指 导。
健康危险因素监测
危险因素识别
监测和评估环境、生活方 式等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 响,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 依据。
健康促进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 干预措施,促进公众健康 水平的提高。
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监测 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流行病学概述 •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公共卫生监测 • 公共卫生监测的应用 •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监测的联系 • 案例分析
01
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控制策 略的科学。
公共卫生现场监督监测 ppt课件
不能用ATP表面取样器 从大量液体中取样。检 测表面前,先让多余的 液体干燥。对液体取样 时,请使用ATP液体取 样器。
每一个样品检测完毕后 ,及时将样品腔取出。 取样器和样品腔无毒, 可以在不做特殊处理的 情况下丢弃。
检测器及底座的正确使用
不使用时,取样器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避免直接暴露于日光下。 避免检测器的内部、外边以及底座接触液体。 取样器腔外表面保持清洁干燥,不要将没有取
微小气候测定仪
微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 对人体的热平衡有很大影响,是机
体维持热平衡的基础,而且可以互 换。
温湿度使用BY-2003HT数字温湿度 计,直接读数。
风速使用BYWF-2001数字微风仪, 每次使用前需调零,使用时注意保
护探头,用后先关电源,再将探头 杆退回。
2021/2/22
2021/2/22
27
照度测定(BY-2007Z)
照度测定(BY-2007Z)
照度计是利用光敏半导体元件的物理光 电现象制成的。每使用两年要检定一次。
测定点的确定:在无特殊要求的公共场 所中,测定面的高度为地面以上80~ 90cm。一般房间取5个点(梅花点); 影剧院、商场等大面积场所的测量可用 等距离布点法,一般以每100㎡布10个点 为宜。
24
数字温湿度计BY-2003HT
数字微风仪(BYWF-2001)
监测点的确定和要求
室内面积<16㎡,测中央一点; 16㎡ ~30 ㎡,对角线三等分测 两点; 30 ㎡~60 ㎡,对角线四 等分测三点;60 ㎡以上梅花设 点测五点。
监测点离地面高度0.8~1.6m, 应离开墙壁和热源不小于0.5m。
展览馆卫生标准
GB 9670—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 9671—1996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 GB 9672—1996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 GB 9673—1996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公共卫生健康教案
公共卫生健康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健康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的定义和内涵公共健康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健康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公共卫生健康的目标和原则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健康目标和原则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公共卫生健康的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健康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共卫生健康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健康的基本原则公共卫生健康原则的应用实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健康的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原则解决实际问题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健康原则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公共卫生健康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章:公共卫生健康干预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健康干预的基本策略让学生能够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干预策略3.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健康干预的基本策略干预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实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健康干预的基本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应用实例,引导学生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干预策略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健康干预策略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选择和应用适当干预策略的能力第四章:公共卫生危机管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危机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流程和策略4.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危机的定义和特点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流程和策略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危机的概念和特点情景模拟法:模拟公共卫生危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危机管理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危机的理解程度情景模拟:评估学生进行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能力第五章:公共卫生健康促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施方法5.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施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施方法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施方法的掌握情况第六章:传染病防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和传播途径让学生掌握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措施6.2 教学内容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措施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概念和传播途径演示法:演示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措施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传染病防控策略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概念和传播途径的理解程度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防控基本措施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传染病防控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七章:慢性病管理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慢性病管理的方法和策略7.2 教学内容慢性病的定义和分类慢性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慢性病管理的方法和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慢性病的概念和特点互动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慢性病管理经验实践活动:设计慢性病管理计划,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慢性病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慢性病管理方法和策略的掌握情况实践活动:评估学生设计慢性病管理计划的能力第八章:环境卫生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环境卫生改善的方法和技巧8.2 教学内容环境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环境卫生问题的成因和影响环境卫生改善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参观环境卫生改善现场,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小组讨论法:分析环境卫生问题,探讨改善方案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环境卫生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环境卫生改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环境卫生问题和制定改善方案的能力第九章:健康教育与传播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目的让学生掌握健康传播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定义和目的健康传播的方法和技巧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目的角色扮演法:模拟健康传播场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健康教育活动策划和实施的方法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健康教育概念和目的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掌握健康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策划和实施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第十章:公共卫生伦理与法律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伦理的概念和原则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法律的相关规定10.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伦理的定义和原则公共卫生法律的基本内容和规定公共卫生伦理和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卫生伦理和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共卫生伦理和法律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伦理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伦理和法律应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伦理和法律在实际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第十一章: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评估的方法和技巧11.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卫生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的实际应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性实践活动:进行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的实地演练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的方法1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监测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公共卫生案例的能力第十二章:公共卫生政策与规划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政策的概念和目的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规划的方法和技巧12.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政策的定义和目的公共卫生规划的方法和技巧公共卫生政策与规划的实际应用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政策的概念和目的角色扮演法:模拟公共卫生规划场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公共卫生政策与规划的方法1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政策概念和目的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掌握公共卫生规划方法和技巧的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公共卫生案例的能力第十三章: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管理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技巧13.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技巧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的实际应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的概念和重要性实践活动:进行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的实地演练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技巧1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干预项目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公共卫生案例的能力第十四章: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14.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应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模拟演练法:进行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地演练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1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模拟演练报告: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公共卫生案例的能力第十五章:公共卫生未来趋势与挑战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趋势让学生掌握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5.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趋势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公共卫生发展的前景和机遇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趋势小组讨论法:分析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互动教学法:探讨公共卫生发展的前景和机遇1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领域未来趋势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挑战和应对策略的掌握情况互动教学: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发展前景和机遇的认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共卫生健康教案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环境卫生改善、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健康传播、公共卫生伦理与法律、监测与评估、政策与规划、干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未来趋势与挑战等内容。
流行病课件-公共卫生监测
• 第二代監測
• Second-generation surveillance
➢ 是指在傳統的監測內容基礎 上,再增加行為學監測的內 容,行為學監測的內容是指 可以改變的行為危險因素。 其監測目的是對影響疾病發 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包
➢ combine ser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sensitiv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surveillance.
• 動態人群
denominator.
➢ 在疾病監測工作中,如果有 人口頻繁遷出、遷入。統計 時採用人時數做分母。
• Dynamic populations
➢ In disease surveillance, people are frequently move out, move in. Dynamic crowd use man-hour as
第二階段任務
公共衛生監測是長期、連續、系統地收集、分析、解釋、
回饋及利用公共衛生資訊的過程。
第三階段任務
• 公共衛生監測內容
➢ 從單純生物醫學角度擴展到生物、心理、社會 各方面
✓ 疾病監測 ✓ 死因監測 ✓ 行為危險因素監測 ✓ 出生缺陷監測 ✓ 嬰兒死亡率監測 ✓ 圍產期監測
✓ 空氣品質監測 ✓ 營養監測 ✓ 食品衛生監測 ✓ 飲用水水質監測 ✓ 預防接種副作用監測 ✓ 藥物不良反應監測
公共衛生監測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目錄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公共衛生監測的種類與內容 第三節 公共衛生監測的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 公共衛生監測系統的評價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多选题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多选题1.流行曲线有几种典型的图形,包括()A.点源型(正确答案)B.持续同源型(正确答案)C.增殖型(正确答案)D.环境型(正确答案)2.早于其他病例发病的特殊病例发病的原因可能为()A.与本次暴发无关,为该疾病的基线发生的病例(正确答案)B.是本次暴发的传染源(正确答案)C.暴露时间早于其他病例或暴露剂量较大(正确答案)D.发病时间不准确或数据录入错误(正确答案)3.晚于其他病例发病的特殊病例发病的原因可能为()A.与本次暴发无关,为基线病例(正确答案)B.暴露时间晚于其他病例的人(正确答案)C.潜伏期长的病例(正确答案)D.发生人传人后的二代病例(正确答案)4.假设中应该包括的内容有()A.传染来源(正确答案)B•传播方式(正确答案)C.暴露因素(正确答案)D.高危人群(正确答案)5.调查人员在对某疾病临床背景不了解的情况下,在调查的早期为什么要先对一个或两个病例进行访谈呢?()A.了解病人常见的危险因素和一般病程,然后将这些资料作为适当的参考材料B.为了建立病因假设(正确答案)C.为了更多地了解该疾病的临床情况(正确答案)D.将临床诊断作为核实诊断的一部分6.暴发调查过程中应该明确病例的定义?()A.临床特征(正确答案)B.时间(正确答案)C.地点(正确答案)D.人群(正确答案)7.在暴发调查过程中,为发现更多病例(扩大监测范围)常用方法有:()A.告知市民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及卫生部门的网站,联络当地卫生部门(正确答案)B.询问患者当时的暴露情况(如果他们知道的话)(正确答案)C.给卫生服务提供者发一份传真(正确答案)D.打电话给在当地医院感染控制科医生(正确答案)8.一份个案调查报告表通常包括下列哪些类型的信息?()A.确认信息(正确答案)B.人口统计学信息(正确答案)C.临床相关信息(正确答案)D.危险因素信息(正确答案)9.能解释在暴发后有大量的病例发生的原因有:()A.类似而不相关的疾病(正确答案)B.续发病例(正确答案)C.病例的潜伏期异常(正确答案)D.比其他暴露时间要迟(正确答案)E.日期纪录错误(正确答案)10.病例分布地图对显示()分布特别有用()A.每个病例的暴露地理位置(正确答案)B.每个病例的住址(正确答案)C.区域的发病率D.区域的患病率11.下列哪些对暴发过程中建立假设有用?()A.查阅文献(正确答案)B.参考描述性流行学(正确答案)C.参考极端值(正确答案)D.与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沟通(正确答案)E.对一些病例进行访谈(正确答案)F.与论题专家进行交流(正确答案)12.干预组与非干预组评价指标的比较可采用()A.空白对照B.非随机同期对照(正确答案)C.随机同期对照(正确答案)D.自身前后对照(正确答案)13.现场调查确定暴发和流行的方法有()A.实验室检测结果(正确答案)B.现场核实报告信息C•疾病的人口学分布特征(正确答案)D.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正确答案)14.查找历史基线水平的方法有()A.学校和工厂的缺勤记录(正确答案)B.实验室检测记录(正确答案)C.医院门诊和住院记录(正确答案)D.死亡统计、癌症登记(正确答案)15.没有现成资料统计所发生疾病的历史基线水平时,还可以()A.向临床医生了解(正确答案)B•咨询专家(正确答案)C.查阅文献(正确答案)D.参考媒体信息16.搜索病例方法有()A.利用已有的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正确答案)B.至各级医疗部门搜索病例(正确答案)C.查阅学校和工厂的缺勤记录(正确答案)D.媒体宣传(正确答案)17.下列哪些因素是引起监测数据变化的报告效应()A.周末效应(或称节假期效应)(正确答案)B.发现病例的力度增大而导致的报告增多(正确答案)C.报告标准改变(正确答案)D.报告流程改变(正确答案)E.病例定义改变(正确答案)F.季节改变G.时间改变18.疾病控制措施可针对:()A.病原体(正确答案)B.传染源(正确答案)C.传播方式(正确答案)D.侵入门户(正确答案)E.宿主的易感性(正确答案)19.疾病季节性的影响规律包括()A.病原体生长繁殖规律。
《疾病预防与控制》教学大纲 .doc
《疾病预防与控制》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疾病预防与控制(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课程号:504060030课程属性:必修先修课程: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学分: 3 学分总学时:48 理论学时 36 实验(实践)学时 1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疾病预防与控制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要课程。
疾病预防与控制是研究各类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主要的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方法和策略,开展病因研究,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以及预防效果评价工作。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第十章预防策略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医学模式;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定义以及实施,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的内容;高危策略与全人群策略;国内外公共卫生发展简况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当代全球主要健康策略。
第十一章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以及一些基本概念: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哨点监测、监测病例、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与意义;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和传染流行病学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概况;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定义及种类;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定义;影响人群易感性增高及降低的原因;疫源地的定义,形成条件和消灭条件。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传染病控制的措施:疫情管理、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传染病爆发的应急措施。
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预防接种;疫苗的要求;疫苗的种类;计划免疫方案扩大免疫规划;中国的计划免疫程序计划免疫效果评价程序;免疫效果评价免疫管理评价第十三章伤害流行病学伤害的概念和定义;伤害的分类;伤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伤害的流行特征与研究现状全球及我国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伤害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伤害的测量指标(发生伤害频率的测量指标;伤害造成的损失程度测量指标);伤害的预防与控制第十六章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的概念分子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生物标志;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选择测量指标;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资料的设计与分析,质量控制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前景。
公共卫生监测
传染病监测的内容
(1)人口学资料 (2)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 (3)病原体型别、毒力、耐药性变异情况 (4)人群免疫水平的测定 (5)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种群分布及病原体携带状况 (6)传播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7)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 (8)疫情预测 (9)专题调查(如暴发调查、漏报调查等)
5
由此可见:公共卫生监测在疾病预防与控 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
目 的 要 求
掌握:1、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目的、基本过程和评价指标
2、疾病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和我国疾病监测体系的主要内容
3、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和常用方法 4、疾病暴发调查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熟悉:1、传染病报告的流程
32
案例 2
到1959年,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 停,反应停的每月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到了1960年, 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 升。这些婴儿有的是四肢畸形,有的是腭裂,有的是盲儿 或聋儿,还有的是内脏畸形。
1961年,澳大利亚悉尼市皇冠 大街妇产医院的麦克布雷德医生发 现,他经治的3名患儿的海豹样肢体 畸形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 过反应停有关。麦克布雷德医生随 后将自己的发现和疑虑以信件的形 式发表在了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 《柳叶刀》上。而此时,反应停已 经被销往全球46个国家!
• 义务性监测(mandatory or compulsory monitoring) • 重点医院监测(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 • 重点药物监测(intensive medicines monitoring) • 速报制度(expedited reporting)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监测网络构建考核试卷
16.下列哪些属于公共卫生监测的指标?()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治愈率
D.疫苗接种率
17.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三级预防分别是指()
A.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B.第二级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
C.第三级预防:康复治疗
D.第四级预防:疾病后遗症的预防
18.以下哪些措施可以用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A.隔离患者
D.易感人群比例
15.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主要包括()
A.个体预防策略
B.社区预防策略
C.疾病监测策略
D.全民健康策略
16.下列哪种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属于第一级预防?()
A.疫苗接种
B.抗病毒治疗
C.隔离患者
D.加强个人卫生
17.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A.描述性分析
B.分析性分析
C.预测性分析
()
7.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分析性分析和______。
()
8.疾病爆发的关键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采取______措施以控制疫情蔓延。
()
9.下列疾病中,______是一种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
10.公共卫生监测网络的有效运行依赖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______。
6.第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7.疫苗接种后,人体可以立即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
8.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疾病监测方法。()
9.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只有一种。()
10.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应由卫生部门独立完成,无需其他部门参与。()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公共卫生监测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疾病监测的基本特征-1
1. 只有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资料,才 能及时发现疾病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的变化;
疾病的动态分布:不仅指疾病的人间、时间和地域动态分布, 也包括从健康到发病的疾病谱的动态分布; 影响因素: 包括与疾病发生有关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现代概念的疾病监测
• 上世纪40年代末始于美国CDC,1950年开始对疟疾,1951年对脊髓灰
质炎,1957年对流感,1961年对肝炎进行监测。随后对多种疾病开始
监测; • WHO从1948年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疾病监测,在世界各地支援建立监
测组织和培训监测人员,在总部还设有一套完善的组织和制度,收集、
• 创立了适合中国农村的三级保健网模式。 • 陈志潜对中国农村社区保健和医学教育特别是公共卫生教育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0年:正式建立了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我国最重要 最基本的宏观监测系统。
★中国疾病监测发展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发展期(1978-2002年)
• 传染病监测的迅速发展, • 出生、死亡监测和慢性非传染病监测起步
公共卫生监测(WHO):“持续地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特 异的结局性数据,用来计划、实施和评估公共卫生实践”。
概念内涵的转变
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
流行病学监测: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最早是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传染病; 非传染病; 疾病的影响因素(如行为); 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事件; 第二代监测(secondary generation surveillance): 全方位信息---监测和干预的桥梁 传统监测+行为学监测 →可以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下级单位常规地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
动地接受。 如: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自发报告系统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组织调查收集资料。 如:传染病漏报调查 对某些行为因素(如吸烟、吸毒)的监测 美国CDC建立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FoodNet)来自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疾病
人口特征资料 环境监测数据
公共卫生监测
动物相关数据 其他有关信息 医疗卫生数据
图11-1
公共卫生监测的信息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描述与健康相关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定量评估,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预测发展趋势,估计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阶段任务
第二阶段任务
公共卫生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
反馈及利用公共卫生信息的过程。
第三阶段任务
相关的基本概念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与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 监测定义和监测病例 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疾病的发生和诊断 病例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 人群免疫水平 病原体的血清型和(或)基因型、毒力、耐药性 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病原体携带状况 干预措施的效果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某些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分布
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等,根据被监测疾病的流行特点,选
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或)人群,按统一的监测方案
连续地开展监测。
如:艾滋病哨点监测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
2003年我国国家级HIV监测哨点地理分布
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环境监测
食品卫生监测
学校卫生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
25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监测方式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监测方法与技术
除主动与被动监测、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 监测中的病例定义外
无关联匿名监测(unrelated surveillance) 记录连接 静态人群和动态人群 保密制度
信息的利用
第四节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质量评价 效益评价
职能评价
公共卫生监测的质量评价
完整性 (completeness)
指监测系统所包含的监测内容或指标的多样性
敏感性( sensitivity)
指监测系统发现和确认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特异性( specificity)
指监测系统排除非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以避免发生预 警误报
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行为监测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探寻病因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system ,BRFSS)
吸烟 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 不安全性行为/吸毒 ……
预测 行为干预
》 2007年《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
症状监测 syndromic surveillance
临床症状或症候群
流感症状(咳嗽、喷嚏等)监测
发热监测 胃肠道症状(腹泻等)监测 门诊就医情况
早期探查 预警
与疾病相关的现象
药店非处方药、医疗相关用品销售量
学生或职工的缺勤率
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疾病监测 症状监测 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监测 surveillance of disease
传染病监测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死因监测
传染病监测
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2005)
(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测定义和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监测工作中,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 的监测标准是极为重要的,用这个监测标准所定义的病 例则称为监测病例。 如:流感监测时的流感样病例(ILI),是指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和指标,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 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 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 时难以分清,则可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数”作为监测流 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第一节 概述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
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
相关的基本概念
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健康事件、卫生问题的
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和解释后获得重要的公共卫生信
息,并及时反馈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或机构,用以指 导制定、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策略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并评价决策效果。
及时性( timeliness)
指从某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到监测系统发现并反馈给有关 部门的时间间隔
代表性 (representativeness)
指监测系统发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目 标人群的实际发生情况
简单性 (simplicity)
指监测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方法和系统运作简便易行
指监测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参与 意愿程度
卫生经济学指标
成本-效益、成本效用、成本-效果分析等
公共卫生监测的职能评价
核心职能
主要包括病例检测、病例登记、病例确认、病例报告 过程、资料分析和解释、流行预警以及信息反馈等职能
支持职能
指能促进核心职能顺利完成的条件,包括监测系统的 执行标准和指南,对相关人员和组织的培训、监管,必 需的通信设备,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监测 系统的监督、评估和协调等。
恶性肿瘤
国家肿瘤登记报告
心脑血管病
WHO资助的心血管病及其决定因素监测方案(MONICA)
出生缺陷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
……
死因监测
了解人群的死亡率和死因分布,反映人群健康
水平,确定不同时期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重点。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
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灵活性 (flexibility)
指监测系统能针对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操作程序或技 术要求进行及时的调整或改变的能力
公共卫生监测的效益评价
阳性预测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可接受性 (acceptablility)
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应用
公共卫生监测中的网络直报系统,更及时 在线收集监测信息,更便捷 促进监测信息的深入、及时分析和利用
促进监测系统的交流与信息共享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利用,使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在地 区分布上更加形象化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系统收集资料
管理和分析资料 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研究影响因素,确定高危人群
评价公共卫生干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概况
国外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 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 法定传染病报告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全国HIV感染哨点监测系统 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 ……
第 十 二 章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监测与公共卫生信息的重要作用
反映公共卫生问题或疾病现状
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规模
为探寻事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提供线索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为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提供证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第四节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