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含解析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ec5496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1.png)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宋)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青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概,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概夸张地势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 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掌隐秘文字,做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
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
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爱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参考答案】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①开头出现的是幅萧疏的景象:秋风里,万木凋谢,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
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
②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
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爱恋。
(开头或结尾选答一处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摸鱼儿①(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d30e8a3b3567ec112d8a75.png)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分析技巧型练习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分析技巧型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fb5de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9.png)
一、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二、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三、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高三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43121ada38376baf1faeff.png)
高三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①二首(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
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
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3(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3(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80f9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1.png)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五丈原武侯庙[宋]郝居中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
三分①岂是平生志,十倍②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万马来。
【注】①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
②十倍: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诸葛丞相庙[唐]武少仪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①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注】①宣王,指司马懿。
诸葛亮出兵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诗中颈联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青苔,可以看出武侯庙破败荒凉。
B.郝诗中尾联写深夜风吹林木之声犹使人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的气势。
C.武诗中颈联既有对诸葛亮竭忠尽智的赞誉,也饱含对其晚年昏庸的惋惜。
D.武诗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了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的光辉形象。
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两首诗分别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五十九(其五十二)李白青春流惊湍,朱明①骤回薄②。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③。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注】①朱明,夏天。
②回薄,循环变化。
③葵藿,野菜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流”和“骤”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之快。
B.诗中三四句,从“不忍”“何托”两个词可见诗人托物寄兴感叹人生的深意。
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过后,兰蕙在风中凋谢,葵藿在秋露中枯萎。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e24f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3.png)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https://img.taocdn.com/s3/m/640de5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d.png)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寓居吴兴曾几①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解析:选C 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
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②“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南安军【注】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经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C.颈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7a1baabe1e650e53ea9967.png)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运用排比可以使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运用借代可以使诗歌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f317b6a32d7375a5178056.png)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技巧点拨1、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2、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3、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解答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案【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附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案【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附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83523a0c22590103029d78.png)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案【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附练习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3、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多得分备考资料1、整体感知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网络:(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描写(人物和景物)——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和侧面;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俯仰、远近、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正侧;方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白描、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对比与衬托等。
(2)、表现手法:对比(古今、今昔、正反、前后)、衬托(又分正衬、反衬,反衬包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相生)、工笔、白描(简笔勾勒)、动静结合、比兴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共7种)(4)、结构特点(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
3、阐释说明一、抒情手段: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把作者那种蔑视权贵的思想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c9a0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5.png)
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起坐”一词特别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嘹亮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欣喜之情。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消逝,夜幕驾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D.七、八两句写诗人最终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
“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
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盼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②,何时反旆勒燕然。
: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斗争早日成功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子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侈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芜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像,深刻表达了女主子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予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子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给予了本诗主动的社会意义。
(2)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3)](https://img.taocdn.com/s3/m/80a4136b960590c69fc37665.png)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雨晴至江渡柳宗元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1】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搓【2】在高树。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惊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2】浮搓(chá):水中浮木。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菊条冷落景象。
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頭》)B.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出居》)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3)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澶之意。
“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语文】2021-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35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精华】
![【语文】2021-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35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7c91fa8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1.png)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35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一、(xx·河北邯郸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闻'琴[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
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暮雨潇潇,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
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
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表现了琴声的急促”错,应为表现了琴声的幽远。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
“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天练39 古代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篇)基础过关一、[2019·吉林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夜二首(其一)孔文仲①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
此诗写于被罢官后。
②苍鹯(zhān):一种猛禽。
羽翰:翅膀。
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而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
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
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运用的是对比手法,以“冲斗气”和“泪汍澜”对比。
2.请分析本诗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
此联以“利剑”“苍鹯”自喻,既写出了诗人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的现实挫折,壮志难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设问具体明确,既要指出表达技巧,又要具体分析其作用。
此诗写诗人被罢官之后的凄苦生活和痛苦心情。
颈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利剑”“苍鹯”自喻,写出了诗人心志高远,想要为国建功立业,但“摧锋锷”“缩羽翰”的结果凸显了诗人的壮志难酬之痛苦。
二、[2019·黄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浣溪沙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
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
②亚:接近。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雁怯重云不肯啼”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着一“愁”字,似乎此只画船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词人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是猛、厉害的意思;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阕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D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下阕情感并非惨淡沉重,主要表现的是词人归家的欣悦和急切之情。
4.清代评论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
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尾句想象一年一度除夕守岁的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
词人着眼于春浦、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抒情的方式范围很广,但必须注意的是,本题考查的抒情范围仅限于符合陈廷焯句的方式,即情感寄托于景物,反复缠绵,含蓄深沉。
本词下阕中的物包括春浦、小梅、灯火。
春浦渐绿,生意盎然,寄托了词人的喜悦;小梅长高,是词人的想象,虚笔写出家中景象,寄托了词人归家的急切;灯火往往可以代表家的温暖,寄托了词人对归家的渴盼。
三、[2019·安徽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玉楼春'白莲王夫之①''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②心窥晓镜。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
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
②檀:红色。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面,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D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错,应是一种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
6.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通过白莲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典型的借物抒情,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
在分析表达的情感时,要分析意象特征,知人论世。
莲花本身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白莲更显其洁身自好的情操;联系词下注释给出的词人的身世背景,可知词人是以白莲自况,表明自己不与异族同流合污的忠贞气节。
能力提升四、[2019·邯郸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闻'琴[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
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暮雨潇潇,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
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8.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
“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②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
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这一联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分析时可联系课本所学。
尾联借景物描写烘托闻琴后听众沉浸其中,侧面写弹琴者技艺的高超。
末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技巧,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五、[2019·湛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南乡子①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
②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
C.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D.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暗”“乱”两字突出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并未营造悲凉清冷的氛围。
10.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