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关键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分类和比较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

在高中教育中,理被归为文科学科。学习当中,文科学习采用比较多的是感性思维。但很多人都认为地理实际上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在地理学习中,还应该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在此,笔者对平时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一总结,希望能对广大同行和的高中文科学生,有所裨益。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该通过教会学生自如运用分类和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分类和比较

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用到分类和比较思维方法的地方很多,而比较的常用形式是列表进行比较。如在进行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等几种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比较,在比较时可

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表格。常用的表格如下:

在完成表格设计和填注之后,再要求学生对以上几种农业地域类型按照生产对象进行分类,并找出同一类农业地域类型在生产对象、区位条件上的共同点。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分类和比较思维的地方很多,如同一种气候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较、沼泽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类型的成因、北半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北界在中国和日本的差异及原因、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和比较、工业地域类型的分类和比较、工业区位选择的类型和比较等等,都可以大胆让学生来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比较思维的能力。

2、分析与综合

所谓的分析法,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教学常用的由果推因的方法。在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推崇案例式教学。而在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法的能力的。比如在进行水土流失的教学时,课改之前的教材在选修二中是以黄土高原为例来进行的。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案例的材料首先确定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

流失,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在平时作业和考试当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不管是作选择题还是作综合题,有的时候题中会给出大量的文字和图表信息,学生做题时面对大量的信息,往往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种时候就可

以让学生先看题干的要求,以确定该题所要考查的问题的类型,再根据问题类型回过头来确定答题思路和需要从已知材料中获取什么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面对大量的已知信息,学生花很长时间去分析但对解题毫无用处,甚至陷入题中有意设置的陷井当中,浪费时间但效率低下。如:

(2010年四川文综)图5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

10.若图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答案:10.a)

解析:做题的时候,我们通过题干可以确定本题考查的是昼夜长短的计算。

我们知道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南半球的夜长等于北半球的昼长,所以本题实际上是要我们计算北半球地区的昼长。而要计算北纬的昼长,就需要找出该地区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分析至此,解题思路已经相当确确了。如图所示6月22日状况,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北纬40°-50°日出的地方时大约是3:50至4:30左右,昼长大约为15小时-16小时20分,所以a正确。

在高中地理作业中,凡是那些典型题型,基本上都可以使用分

析法的思维方法,如地方时计算、时区和区时计算、历时和共时问题计算、日期问题计算、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

而所谓的综合法的思维方法,在地理上就是我们常用的由因及果的方法。比如还是有关水土流失的教学,我们这次把区域选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区。要训练学生应用综合法的思维方法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先给出区域地图,提出问题——该地可能存在哪一种生态破坏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通常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由此我们可以再给出该地区的板块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分析此地的地形特点、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学生通过分析该地地形起伏较大,重力作用强;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活动,地表组成特质破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此时,学生就可以推出此地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3、归纳与演绎

归纳法,在高中地理中可以理解为从个别推出一般。还以水土流失的教学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东北的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如表1。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让学生总结分析一个地方水土流失的原因的分析思路。它应该包括:

自然原因:①地形起伏。要出现水土流失,地形起伏要大,重力作用才会明显。②地表组成物质。地表组成物质要较破碎或疏松,才有水土流失的物质来源。③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差,地表缺乏植

被保护。④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是水土流失发生的诱发因素。

人为因素: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带来植被破坏,使地表组成物质缺乏植被保护;且会使地表变得更加破碎,产生水土流失新的物质来源。

得出水土流失形成原因的一般分析思路之后,可以再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判断我国新疆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区水土流失是否严重,并说明原因。

(2)试分析印度德干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生会根据已经得出的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判断出新疆地区降水少,缺少暴雨冲刷;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起伏较小,重力作用不明显。所以三个地区都不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德干高原地形西高东低,有一定起伏;地表为火山灰物质风化形成的土壤,地质疏松;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降水集中,多暴雨;种植业发达,对植被破坏严重,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且会使地表变得更高破碎。由于以上原因,所以德干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经常使用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是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的。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逻辑思维》

[2] 智库百科《逻辑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