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通用版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b4ef1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c.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节奏感是音乐表达和演奏的基础。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听觉观察、集中注意力和协调动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水平。
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要注重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作为教学素材,如快节奏的歌曲、有明显节拍的音乐等。
通过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的动作,如摇摆、拍手、敲击乐器等,培养他们的身体律动感,锻炼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让学生在有明显节拍的音乐中,按照节奏进行跳绳、走步、跑步等活动。
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快慢、强弱和变化,从而提高他们的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授学生们基本的音符和节拍的概念,让他们能够听、读、写和演奏简单的乐谱。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水平。
除了教师的指导,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听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如摇头、拍手等。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培训班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节奏感。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f258d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7.png)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
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
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
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
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
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
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0ef73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9.png)
⼩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 ⽆论是⾝处学校还是步⼊社会,⼤家⼀定都接触过论⽂吧,借助论⽂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感到⾮常苦恼吧,下⾯是⼩编精⼼整理的⼩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篇1 ⼀、⼩学⾳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法 (⼀)创新⼩学⾳乐的课题导⼊。
不管是⾳乐教学还是普通的⽂化课教学都存在教师在课题导⼊时采⽤传统的模式,不能有效地使学⽣融⼊⼩学⾳乐教学当中,这样就会出现学⽣⼀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掌握⼩学⾳乐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学⾳乐教学的过程中提⾼学⽣的审美能⼒更是⽆从谈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创新课题导⼊,使学⽣能够有效地融⼊教师创设的环境之中。
教师可以采⽤播放视频介绍⾳乐背景的⽅式,让学⽣对⾳乐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这样的⽅式给学⽣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定的冲击,从⽽还能极⼤地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之歌》时,先让学⽣观看有关澳门回归的内容,然后对学⽣说“同学们看到的是澳门回归的有关视频,然后感受⼀下⾳乐中体现的对回归祖国的渴望”,学⽣开始仔细观看有关视频并在观看之后积极地发表⾃⼰的意见“虽然澳门离开祖国这么多年,但是他仍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还有的学⽣说“我在听到⾳乐之后感受到澳门回归是民⼼所向”,还有的学⽣说“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不让祖国的任何领⼟离开祖国的怀抱”,学⽣在观看和讨论之后对《七⼦之歌》有了⾃⼰的想法,能够感同⾝受的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观看视频和对视频中和⾳乐中的有关内容进⾏讨论的⽅式创新课题导⼊的⽅式,使学⽣能够积极地融⼊⼩学⾳乐教学当中。
(⼆)让学⽣学会听节奏。
在⾳乐教学中提⾼学⽣⽿朵的敏感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时候⾸先应该让学⽣学会听节奏,⼀⽅⾯可以提⾼学⽣对⾳乐节奏的敏感程度,另⼀⽅⾯可以让学⽣在听节奏的过程中感受⾳乐的魅⼒。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ea0cf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b.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更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节奏感是音乐的基础,对于学生学习音乐乐理知识和演奏乐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浅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一、注重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小学生处在生活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大多来自于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
所以,教师要注重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不同的音乐节奏。
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动画、童话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童话中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比如心跳声、雨滴声、钟表声等,让学生去模仿这些声音,感受其中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音乐感觉,从而打下节奏感的基础。
二、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乐曲,然后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节奏。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有规律的民谣,然后通过故事情节或动作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动作中感受音乐的节奏,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对音乐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手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手语中感受音乐的节奏,让学生在动作中理解音乐,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的教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让学生在集体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还可以通过演奏乐器、创编乐曲等形式,让学生在演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和表现能力。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a9746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a.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节奏感是指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音乐中的节奏,并且能够准确地跟随。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音乐中的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给音乐注入了节奏的美感和感觉。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乐性格,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节奏感也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协调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游戏可以利用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拍手、跳舞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节奏。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打击乐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打击乐器是培养节奏感的好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敲、击、拍等方式来演奏不同的节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让学生分组合作演奏,从而使学生在乐器演奏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节奏感。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唱歌是音乐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唱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教师可以让学生唱一些简单的儿歌或歌曲,然后引导他们正确地捕捉音乐中的节奏,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宽敞的教室,以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
要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节奏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如果学生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5132c90484254b35effd3414.png)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领,教师不断的引领学生去思考和实践音乐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展示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感把握,这是小学音乐教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真正的融入到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必备的一种素质和教养。
标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节奏感引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领,教师不断的引领学生去思考和实践音乐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展示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感把握,这是小学音乐教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真正的融入到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必备的一种素质和教养。
1、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培养策略1.1教师的教学要发挥引领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从来都是以教师的节奏感为引领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教师必须充分的引领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界首的节奏感有着相当的熟悉程度,并能够切实的运用小学音乐教学的各种节奏感把握和音乐教学以一种兴趣。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之后,应给其充分感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其对音乐的兴趣。
通过创设童趣意境,引导学生鉴赏。
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作品的感情,外在的演唱形式,作品的體裁,可是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这些都显得过于抽象,难以深入理解。
教师的方法来展示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来不断的实现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的内在把握,使得小学音乐教学能够真正的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引领你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宗旨,也真正的让学生领悟并能够真正的实践音乐教学为目的。
在这样的意义上的小学音乐教学才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并能够真正的展示出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力的节奏感的把握1.2教师要不断思考音乐教学的策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把握学生学習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引领学生去进行音乐学习,并能够真正的把握学习的节奏感。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bbd39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4.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歌唱和唱游,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如音乐创编、音乐理论学习、器乐演奏等,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在这些方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学生识记节奏音乐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认识简单节奏型、声乐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识记节奏,并逐步提升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节奏,学会有节奏地表演。
二,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灵敏性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灵敏性。
比如说,可以让学生用手拍打节拍,唱出歌曲的旋律,也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节拍迈步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节奏,培养其音感和节奏感,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三,学生合作演奏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演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老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同时演奏,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协调,如何准确地掌握节奏,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四,加强节奏养成和练习小学音乐教学中,也要强化学生的节奏养成和练习。
老师可以利用音乐练习册或者其他教材,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节奏练习。
这样可以在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牢记音乐知识,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
总体来讲,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其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不断提升其音乐素质与表现力。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0a71ea9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9.png)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节奏感是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要素进行感知、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音乐表演和欣赏能力。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培养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单一和有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思维引导和多感官体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节奏,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来感知节奏。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具和教材,如打击乐器、绳子等,让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体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理解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关键。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时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节奏的概念和要素。
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进行解释,如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节奏,如心跳的节奏、步伐的节奏等等。
在教授节奏的基本知识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让学生进行节奏元素的分类,或是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节奏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需要从感知、理解和把握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浅议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浅议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0635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d.png)
浅议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节奏感作为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拥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不仅能够增强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音乐节奏感是音乐中非常基础的一部分,它是音乐基本要素——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着良好音乐节奏感的孩子,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进而更好地演奏乐曲,表达音乐的感情。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规律的听音乐孩子的音乐节奏感是通过不断地接触和感受音乐节奏而逐渐培养起来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定期播放优美的音乐,引导孩子主动聆听,并在音乐中教授一些基本的节奏知识,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认知。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并鼓励他们感受音乐中的美好以及其中蕴含的节奏之美。
2. 多唱歌、跳舞唱歌和跳舞是培养音乐节奏感的非常好的方式。
在唱歌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根据乐曲的节奏和音调来唱歌,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领悟乐曲的节奏感,帮助他们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跳舞也是非常有助于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活动,通过音乐的节奏来调动身体的动作,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创设游戏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来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可以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游戏,教孩子学习简单的击打节奏,或者进行一些打击乐器的模仿,引导孩子通过打击乐器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
这样的游戏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音乐的节奏感。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01d30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4.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摘要】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水平。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小学生的节奏感特点需要针对性培养,包括节奏规律性、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学生未来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潜能。
未来音乐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更多的改革和创新。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学生未来音乐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节奏感、培养、方法、实践案例、教师、角色、特点、重要性、未来、影响、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绪。
音乐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音乐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审美和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应该受到更加重视和支持。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素质和品格,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奏感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9b7ccc58f5f61fb7366678.png)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节奏教学得到了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节奏感的培养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中,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安排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创造;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节奏感的培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一、寻找大自然中的“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
如:孩子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
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孩子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虽然孩子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让学生从时值长短入手,如火车启动时的声音“呜”发的音×一|较长,火车运行时“咔嚓咔嚓”发的音××××|较短;小猫叫的声音“喵”音×一|较长,小鸟叫的声音“渣渣”声音××××|较短。
然后再从节奏的强弱讲起,如春节放鞭炮时,第一声“嘣”最响,第二声“啪”比较轻一些,在山谷里大声地喊叫,一会儿传来了轻声的回音等,都体现出强和弱的规律。
再比如说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时,用模仿知了叫声,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一节奏。
二、用身体动作感知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
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加上手、脚等肢体动作参与、感受、表现节奏。
如:用手打节奏,口读同学的名字。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23bbd1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e.png)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节奏感是音乐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成为了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和策略。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需要从基础开始。
老师们可以通过打击乐器或使用身体节奏来教学生学习基本的节奏。
通过使用手鼓或击鼓棒,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跟着敲击乐器,感受不同的节奏。
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身体进行教学,让他们通过体验不同的节奏,理解音乐中的韵律和节奏。
这些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节奏的感觉,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需要结合音乐教学和身体活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合作演奏,让他们在合作中感受节奏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他们在跳舞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教学软件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培养节奏感。
通过这些软件和工具,学生可以在游戏和互动的环境中感受和学习音乐的节奏。
一些节奏训练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奏练习,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一些音乐节奏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音乐的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需要老师的耐心和指导。
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通过老师的耐心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的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基础教学、身体活动、音乐软件和工具、结合生活兴趣爱好以及耐心指导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的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c9cad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3.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小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音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其中,节奏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音乐教育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着手,尤其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将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是音乐教育中必修的一个方向。
1.了解节奏感的含义节奏感是一种能力,即理解、掌握和运用节奏的能力。
它是音乐能够传达感情、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的基础,是音乐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要素。
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其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更要将其融入到所有的音乐教学中去。
2.识别节奏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认识节奏,学会识别出节奏中的变化和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敲打鼓点、音乐听辨、唱歌跟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识别出节奏。
3.鼓励学生尝试击打乐器学生们在音乐教学中尝试击打乐器是一个好的实践和学习方式。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音乐的节奏,为学生培养稳定的节奏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多角度呈现知识点要想学生掌握节奏,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阅读音乐符号、视觉呈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抓住知识点,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更有感觉。
5.示范与演示6.巩固和提高学生在掌握节奏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巩固并进行提高。
在巩固节奏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增加难度,逐步将学生的节奏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从基础开始,一步步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对于节奏感的培养,老师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从教材选择、教具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自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起来开启音乐世界的大门,培养孩子们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素质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7ea4c4b04431b90d6d85c765.png)
Little Learner Magazin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October 2019———2019·10多元智能教学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小学生 教学建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初阳【摘要】小学生如果能够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出节奏感,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也有相应的作用。
以下结合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节奏感的相应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方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以下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对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的把握能力展开探讨。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意义(一)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鉴赏好音乐的关键是对音乐节奏感具有鉴赏能力,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有助于掌握音乐的主体情感,帮助鉴赏音乐。
基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对音乐进行再创造。
(二)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好的音乐对人心具有抚慰功能,舒缓压力,帮助陶冶学生的情操,与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对话。
音乐利用跳动的音符和多变的旋律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塑造,使得学生的心灵更加的纯洁透明,对未来无所畏惧,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三)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音乐节奏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协调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大脑的反应能力,调动眼、手、耳、脑的协调性,促进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音乐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功能,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音乐家,音乐的节奏点对于学生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一)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在小学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b769c6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e.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每一首乐曲中都有它的存在,它与旋律是不可分隔的,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训练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笔者就综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为了培养学生节奏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哪些尝试。
力争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节奏感的音乐教学策略,以此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感;小学生从古自今,众多伟大的音乐家谱写了自己生命的乐章,给无数后人带来了心灵的欣慰。
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人类的心声,节奏感作为组成音乐、给予音乐灵魂的关键,一直以来成为音乐教育者教育孩子的重点难点。
就像伟大的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
”作为一位作家提出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这个见解,给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人员很多有用的借鉴。
如今,很多家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培养时,忽略了对孩子节奏感方面的关注。
殊不知节奏感才是带动孩子兴趣的关键因素,缺乏对节奏感的关注导致了很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厌恶父母催促的音乐辅导班等等情况。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审美是一个人知识与主观想法的综合体现,音乐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分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互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主题曲,让学生对其中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将学生在课余时间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
二、引入乐器,趣味训练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囿于时间、场地、硬件条件的限制,很难开展结合乐器的相关事件,这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音乐中的节奏感内容,应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天性,给学生以充分的实践机会和体验过程。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617573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3.png)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在音乐领域中,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学唱歌、舞蹈等方面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之一。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一、采用视觉的方式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视觉是我们接收信息最常用的感官之一,因为人们对于视觉的识别较其他感官更为敏感,以至于我们常说“一图胜千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视觉辅助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感。
比如可以使用视觉刺激让学生模仿,采用“看一看,学一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拍手、敲桌子、跳绳”等活动,让学生将视觉信息转化成身体的动作,从而形成一种反复练习、逐渐熟悉的情境。
通过不断重复、反复练习,学生的身体感觉会逐渐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最初的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中,听觉是最为基础的感官,也是学生掌握节奏感最为重要的手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听觉上去感受、理解和掌握节奏感。
比如老师可以使用“鼓点模仿法”,即在教学中播放带有明确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模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其节奏。
同时,老师还可以使用“解构法”,将音乐的节奏分解成小节奏,让学生先掌握小节奏,再慢慢地将小节奏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个乐曲的节奏感。
在教学中,科学的游戏是提升学生兴趣和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节奏感游戏来让学生进行趣味化的学习。
比如可以使用“击鼓传花”的游戏,老师将一支鼓传递给学生,学生依据鼓点节奏,进行模仿与扩大,周而复始,形成良好的节奏嗅觉。
同时,老师还可以使用“模仿赛”、“跟唱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节奏感。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的刺激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22266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b.png)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是组成音乐的七大要素之一。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加强音乐节奏训练。
本文首先分析了节奏感培养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策略1节奏感培养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节奏感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而不能简单地将音乐理解为唱歌,学生在共鸣中能向音乐的真谛靠近,这对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另外,通过多方面的教学,学生能建立起正确的音乐知识体系。
节奏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音乐潜力的开发和挖掘也有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和玩的过程当中自由地进行创作,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节拍律动,增强节拍律动性和音乐表现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从整体上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感知,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更好的理解。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既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还能使学生更加具有艺术气质,有利于其综合发展。
因此,节奏感培养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具有非常重要。
2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于节奏感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而且缺乏相应的节奏意识。
随着时间的延长,节奏就会在小学生的心目当中留下刻板的印象,并不能从兴趣的角度对节奏进行认识,这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非常不利的。
音乐课程模式单一,简单的让学生进行唱歌,对乐曲的背景、内涵及涉及到的相关乐理知识并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教学,节奏感的培养更没有运用到实践,只是机械的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拍练。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a519a5b601f69e31433294e0.png)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家庭收入也不断增加,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在很多小学都有开设音乐课。
在音乐学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好小学生在音乐上的节奏感,本文所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当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提出的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育;音乐节奏感培养;相关措施引言: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是学号音乐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正处于学音乐的基础时期,而且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理习惯,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知识。
学生学会和掌握了基本的节奏知识后,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创作,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节奏养成较高的辨识度,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气质。
如果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把握不到位,节奏基础没有打牢,即使是学了几年的音乐也仍然唱不好一首歌。
一、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向导,教学由易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的融入课堂,进行简单的音乐启蒙。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一些理论的乐理知识比较生涩难懂,所以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与其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如放学生喜欢听的歌,让他们在歌声中找到节奏感,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有动画视频的歌曲,比如《蜗牛与黄鹂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有这首歌的MV,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节奏感,最后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的节奏。
这样,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不可以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来就给学生讲一些理论知识,这会挫伤她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由易到难[1]。
二、教学素材要立足于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节奏感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生活的,任何知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践活动的,音乐也是如此,是社会生活的一个艺术性缩影和反射,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风和考察。
浅议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浅议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8baee7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b.png)
浅议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节奏感是指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和理解能力,包括对节奏的感知、表现和表达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音乐节奏感的人能够更好地演奏乐曲,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和身体韵律练习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节奏。
教师可以教学生拍子、跳动、击打乐器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从而培养自己的音乐节奏感。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简单的节奏练习和乐理知识来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节奏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教学生简单的节奏练习,让他们通过练习掌握音乐的节奏规律和特点,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比如音符、节拍等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的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理解。
音乐欣赏和表演是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一些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音乐作品,比如交响乐、爵士乐等,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节奏,通过音乐表演,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从而培养自己的音乐节奏感。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任务,教师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节奏感。
通过体验和实践、培养表现和表达能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节奏,从而培养自己的音乐节奏感。
相信在教师的努力和指导下,学生们会在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过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为自己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论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通用版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每一首乐曲中都有它的存在,它与旋律是不可分隔的,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训练更是不可忽视。
为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并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我们进行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大力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此借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培养;节奏感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
”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
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的拍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
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
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
于是,我决定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作为我的第一项课题研究。
再根据"音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效"等观点,我又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小学低段,通过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的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
于是,在2010年我申报了省级音乐课题《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在近两年时间内,我带领课题小组的老师们系统地学习音乐教学理论知识,以音乐课堂为主要研究基地,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积累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
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
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
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
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
再如:张老师设计的一年级《快乐的一天》一课中,她将一位一年级小学生从清晨闹钟闹醒-听着鸟儿叫上学-认真上课-课间玩打手枪的游戏-晚上安静睡五个场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场景中都设计一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趣,效果又明显。
而在张珂琦老师设计的另一节一年级《有趣的节奏》一课中,她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请学生们认真倾听。
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叫-认真声,如:小鸟叫、青蛙叫、小羊叫、母鸡叫、小狗叫、知了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
于是张老师引导他们模仿并体会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同时采取了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体验。
渐渐地,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张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
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
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
"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
如:我在执教研讨课《奇妙的音乐》一课中,就充分利用声势来引导学生辨别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
我们知道,辨别拍号的关
键是对音的强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听辨出强拍与弱拍。
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辨别2/4拍、3/4拍。
课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基本拍号乐理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听到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时轻轻拍击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可以采用摊掌或握拳来表示。
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强弱规律后,我先组合节奏句式让学生拍奏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组合后再练习拍击。
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我出示《两只老虎》的歌曲用柯达伊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边视唱边做柯达伊手势,以此来加强学生节奏感和音准的练习。
当遇到休止符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动作来区分,有的学生握拳,有时学生摊掌,还有的学生双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状。
这种用相应的声势动作来表示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的反复练习,会逐渐使节奏符号、声势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
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音的长短、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
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的固定使用法。
(二)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
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
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
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
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
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
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锤;一串金属小调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串铃;用饼干盒替代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
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
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
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实践证明,这些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
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