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7)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性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教材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概括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引导法: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3.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3.交流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3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并通过实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去探究。
但是,对于空气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理解空气也占据空间。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原因:空气是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直观感受;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不明显,学生不易察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分子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空气的存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和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吹气球、吹灭蜡烛等,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理论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分子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与空气有关的实例,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接下来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第二课。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固体、液体这类物质,并且对空气有了初步的认识基础上来探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难以理解,组织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在理解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探究目标: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实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和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使用以下教法学法:创设以探究为主的观察法、实验法、演示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内化概念。
六、说课前准备为了达成目标,实验材料准备如下:①三个完全相同且连通的空瓶、漏斗、量筒、气球;②可插入试管的锥形瓶、打气筒、水槽等。
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学以致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孩子们用塑料袋进行“抓空气”和“放空气”小游戏,初步感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师生合作,小组探究我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连通器中的水位高度变化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先向学生展示往敞开的连通器中注水。
静止时,连通器中水面相平。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根据以上实验步骤(盖紧3号瓶盖,用气球封住2号瓶口,再往1号瓶中注水),小组探究实验如下。
一名学生操作,另一名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瓶中水位高于连通管口;2号瓶中有一点点水,且瓶口气球鼓起;3号瓶中没有水(并学生记录),直观感受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择的教材是《物理实验教程》。
该教材以实验为重点,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空气的性质及其占据空间的实验。
本课题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空间中的特点。
本课以活动为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2) 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物理现象;(3)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与方法。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验证事物属性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高度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空气的特性和占据空间的物理现象;(2) 掌握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是一种物质吗?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你们有什么想法和观点?”学生回答后,老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性质和占据空间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 实验一:利用气球实验验证空气的质量和体积。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利用密闭容器实验验证空气的占据空间。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空气的性质及其占据空间的物理现象。
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占据空间吗》,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六课,通过前五课的学习对于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有了一些基础的认知和比较,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跟其它物质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同时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2.过程和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的空间多少(体积)是可以改变的。
难点:设计实验,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改变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固体、液体这类比较具象的物质占据空间易于理解,而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对于刚刚接触科学学科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于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会变得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组织开展更直观、有序的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验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因此本课实验环节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选用的实验材料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一步步,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探究总结出科学概念,更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发现科学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本课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在课的开始,教材原设计的是用乌鸦喝水这个童话故事导入。
我觉得这一处设计有两点不足之处:不直观,缺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体系:《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是在学生通过1~4课的学习,对水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了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后,从第5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
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
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学情分析:学生对固体、液体这类比较具象的物质占据空间易于理解;而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对于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会变得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组织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由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观察、实践、体验;然而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单独地去完成一个探究实验,必须要有同学和教师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所以本课将学生定位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者、观察者和探究者,教师定位于引领者、合作者。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参与,创设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观察法、实验法、制作法、演示法。
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占据空间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六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空气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材编排了三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压杯入水”,将底部粘有纸团的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观察纸团是否会湿,从而引发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思考;第二个活动是“扎孔观察”,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再将杯子倒扣入水中,观察纸团的变化,进一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第三个活动是“打气观察”,向杯子里打气,观察杯子里水位的变化,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阶段,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
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和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2、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注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交流的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2、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空气占据空间吗》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它在我们整个物理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使他们认识到空气这种无色无味的物质也是具有质量的,同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这一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而且对于后续学习流体力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内容围绕“空气占据空间”的探究展开,首先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它所占据的空间。
接着,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作为一种物质,其占据空间的特性,并探讨这一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作用与地位《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初中物理“物质”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上启下,既巩固了学生对物质基本属性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压强、浮力等概念打下基础。
此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小节: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2.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3. 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的本质;4. 应用: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空气这一宝贵资源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空气占据空间的观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的教法亮点:1. 启发法:- 在引入新课内容时,我将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如吹气球、打气筒等,提出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1一、说教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是在学生通过1~5课的学习,对水和空气有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对各板块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
形成的教学设计增加了2个板块,删除了一个板块:增加的第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
教材的编排里本没有这个教学板块,我增加这一个板块的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进行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
增加的第二个板块是:水能流进瓶子里吗?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上一个实验的理解,让学生理解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水就流不进瓶子里。
删除的一个板块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吗。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三、设计理念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
四、说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科学概念:空气占据了空间。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观察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 】《空气占领空间吗》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系统:《空气占领空间吗》这一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是在学生经由过程1~4课的进修,对水有了深刻的熟悉和懂得,并控制了什么是液体的根本特点后,从第5课开端,学生商量的主题转向空气.学生用证据证实空气确切消失,并且在实证的基本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比较.所有的物资都占领空间,本课经由过程系列运动,在学生熟悉了空气确切消失的基本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资一样,可以或许占领空间.由此慢慢熟悉到空气是一种物资.学情剖析:学生对固体.液体这类比较具象的物资占领空间易于懂得;而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对于方才接触科学进修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空气占领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的熟悉会变得抽象.难以懂得.是以,组织开展有序的商量运动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理念:儿童是进修的主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在各类运动中由自身与外界的互相感化来实现的.是以教师在教授教养运动中要留意引诱学生从本身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和办法去不雅察.实践.体验;然而小学生的商量才能照样有限的,这就决议了他们不能单独地去完成一个商量试验,必须要有同窗和教师的合作才能顺遂完成.新课程强调:亲自阅历以商量为主的进修运动是学生进修科学的重要门路.所以本课将学生定位于科学商量运动的实行者.不雅察者和商量者,教师定位于引领者.合作者.经由过程一系列的商量运动,慢慢造就学生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才能.《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必须树立在知足学生成长须要和已有经验的基本之上,供给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类科学商量运动.让他们本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解练习更有用.我在教授教养中留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练习,勉励学生大胆猜想,自动参与,创设以科学商量为主的不雅察法.试验法.制造法.演示法.经由过程引诱学生亲自阅历科学商量的进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致,造就学生的科学商量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常识水温和才能的现实情形,以及本单元的请求,我肯定了本课的教授教养目的.重点和难点.教授教养目的:常识目的:空气占领空间;空气占领空间的若干(体积)是可以变化(被紧缩或被扩大)的.才能目的:用试验办法证实空气确切占领空间;用对试验控制前提的办法,进行不雅察;在科学事实的基本长进行猜测息争释.情绪.立场.价值不雅:造就与他人合作的优越习惯,形成尊敬事实.量力而行的科学立场.教授教养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资一样,可以或许占领空间,但空气占领空间的若干是可以转变的.教授教养难点:用试验办法证实空气确切占领空间,空气占领空间的若干是可以转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本长进行猜测息争释.教授教养预备:给每个小组预备:1个玻璃瓶.1个小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2个打针器.4根吸管.1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预备:记载纸一张.维恩图一张.二.教授教养内容:本课主如果按照“问题——假设——论据汇集——结论——交换共享”这些环节设计的,经由过程组织学活泼脑设计,着手实践空气占领空间的试验等,让学生亲自阅历商量的进程,获得亲自体验,从而对“空气是实其实在消失于我们四周的物体”获得更活泼.更具体的感触感染.本课具体安排了四个教授教养运动:1.指点学生商量空气具有占领空间的性质.2.指点学生商量纸杯中的纸会湿吗.3.指点学生商量空气占领空间的变化.4.指点学生对水和空气进行比较.教授教养时光:1课时.说教法/学法:教授教养流程:本课重要分四个环节进行教授教养: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在课的开端,我是用播放多媒体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以旧知带新常识的情势引入.如许的导入,相符学生爱好看动画片的心理特色,既能调动学生的商量兴致,更能使他们直不雅形象地看到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领瓶子底部的空间大了,水就会慢慢上升,乌鸦就会喝到水.从而使“空间”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懂得什么叫占领空间.对学生来说,这其实就是对物资粒子不能同时占领统一空间的初步懂得.当学生知道液体和固体都能占领空间之后,充满好奇心和理想的学生便会不由自立地在本身的心中产生疑问“空气是不是也会占领空间呢?”.教师合时追问“你们还想研讨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商量问题“空气占领空间吗?”,学生的商量愿望再次被激发,进而天然过渡到本课的第二环节:合作商量.解决问题.第二环节:合作商量.解决问题第二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的商量运动.第一部分的商量运动:重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情势,以小组为单位自立选择“在塑料袋当中收集空气”或“用向饮料瓶中注入空气的办法迫使饮料瓶中的水流出”这两个试验个中的一种试验.从而用实证的办法得出空气也占领空间这一科学概念,并完成记载单.教师起首出示为学生预备的有构造的材料.让学生自立选择材料,小组合作设计试验计划.再让学生应用材料进行分组试验.此时,教师参与到各小组商量运动中,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合营研讨,合营商量.当学生碰到艰苦时,教师可以恰当点播,并提醒学生留意不雅察,做好试验现象的记载.在此进程中,教师还要留意引诱学生积极思虑橡皮泥的感化.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泥掏出,然后向瓶中吹气,不雅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如许做易于让学生懂得,因为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将水挤出.当各小组试验停止后,让学生报告请示试验情形.解释试验现象,得出试验结论.教师并在黑板上记载下学生的解释,这将对后面的运动有意义.第二部分的商量运动是: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试验这是一个空气占领空间的典范试验.但是这个试验也消失较大的缺点:一是糟蹋材料;二是此试验办法关于空气占领空间的现象比较显著,但后续试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走的现象不够直不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懂得起来有点艰苦.学生在发明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长进行合理的猜测,如许做既勉励和造就了学生的质疑精力,又可以使教师从中懂得到学生是否真正熟悉到了空气会占领空间.教师操作之后让学生当场取材应用身边试验材进行同样的试验.学生试验后,要让学生解释纸没有湿的原因,从而造就学生学用科学思惟剖析息争决问题的才能.第三个环节:比较试验.深刻摸索空气占领空间的变化在这里指的是空气可以被紧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大到一个较大的空间里.而固体.液体一般情形下都能保持占领空间的大小不变.对于这一科学概念,学生的熟悉可能会很隐约,为了学生可以或许有一个清晰直不雅的熟悉,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水能占领空间,空气也能占领空间,那么空气占领空间的时刻和水比拟,有什么不同呢?”由此把问题引向深处,继而借助日常生涯中常见的打针器开展下一步商量运动.学生对打针器的活塞向内压或向外拉,会导致打针器中的空间变化,对于这一现象大多半学生有过如许的生涯体验.教师采取了撒手让学生进行分组试验.在试验之前,先让有经验的学生对打针器根本构造做一个简略的介绍,并对若何开展此项商量运动和须要留意的问题谈一谈小我的意见.教师可做恰当补充,并友谊提醒学生在两次试验操作中,用同样大小的力,以保证试验公正.同时,还要提醒学生为防止空气从打针器管口跑出,不要用太大的力进行试验.接下来学生进行试验.试验停止后,可以请学生对打针器内空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教师合营课件演示关心学生加深熟悉.并且让学生尝试用绘图的方法解释空气变化的原因.这是物资概念的一次升华,让学生尝试着从微不雅的角度来熟悉物资.学生解释的情形可能有较大差异,只要表示出构成空气的粒子的间距产生变化就可以了.最后让学生填写水和空气的比较的成果,完成教材80页最下方的维恩图.水和空气的维恩图是重要的评价学生科学概念成长的根据,收集学生的图表并且重复多次应用,有助于学生熟悉的成长.第四环节:拓展延长.学乃至用让学生在总结的基本上,勉励学生查找空气占领空间和应用空气占领空间可变化的性质在日常生涯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可以或许解释个中的道理.学生对道理的解释不做过高的请求,能解释问题即可. 经由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把学生的商量运动由课内引向课外,把进修引向生涯.因为《新课标》请求,经由过程科学课程的进修,知道与四周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易的科学常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涯,逐渐养成科学的行动习惯和生涯习惯.尤其经由过程第二部分内容的教授教养,更是赐与了学生施展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学乃至用,搭建展现平台,充分彰显学生创造的才华.这也恰是表现了教导要以人成长为本的焦点理念.。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空气的概念和特性还不够了解,对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虽然无形,但确实占据空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魔术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空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4.总结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特性和作用,强调空气虽然无形,但确实占据空间。
5.拓展与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现象:—————————————–(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分析:空气—————————————–(学生讨论空气的特性和作用)结论:空气—————————————–(学生总结空气的特性和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观察实验、参与讨论。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本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空气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但是对于空气如何占据空间以及如何被压缩和扩张等性质还不够了解。
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空气性质和特点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深入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以及如何被压缩和扩张等性质。
五、教具准备1. 教具:水槽、玻璃杯、塑料瓶、吸管、橡皮泥等。
2. 学具:学生自带一个瘪的气球和一个打气筒。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玻璃杯中石头占据空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
2. 探究新知:通过多个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让学生尝试将吸管插入水中,观察水面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接着让学生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瓶是否占据空间,并且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个现象。
最后让学生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观察气球的变化,并且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以及如何被压缩和扩张等性质。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以空气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空气的研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把一团纸紧紧塞在杯底,然后把杯子倒扣在水槽中,杯中的纸会湿吗?”这个活动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前后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第二个活动是“将一个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倒扣在水中,瓶中的水会流出来吗?”这个活动也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原因,从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和水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大多是感性的、零碎的。
本课通过两个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进一步深入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基本性质。
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科学素养。
五、教具和学具1. 教具:水槽、杯子、纸巾、广口瓶、水。
2. 学具:杯子、纸巾、水、水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然后通过实验活动“把一团纸紧紧塞在杯底,然后把杯子倒扣在水槽中,杯中的纸会湿吗?”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前后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2. 展开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空气为什么会占据空间呢?”然后通过实验活动“将一个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倒扣在水中,瓶中的水会流出来吗?”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原因,从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对于空气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存在意义。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5.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家人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一、说教材: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是在学生通过前五课的学习,对水和空气有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
形成的教学设计增加了一个导入内容:了解什么是占据空间。
教材的编排里本没有这个教学板块,我增加这一个板块的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进行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
二、说学情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建立了体积的概念,学习了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对空气的特性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并与水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但是还没有建立空间的概念,对空气占据空间,还需要更多的直观的实验来加以证明。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在选取实验的时候我都是选择的易操作的小实验。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三、设计理念
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
四、说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空气也是物质,空气也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能力目标: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试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目标: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情况,把认识空气也要占据空间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确定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且可以体积大小可以变化。
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为本节难点。
六、教学策略
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提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创设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观察法、实验法、制作法、演示法。
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塑料瓶、水槽;乒乓球,烧杯;注射器。
教师准备:瓶,打孔胶塞,玻璃管,橡胶管,漏斗,简单课件,希罗喷泉等。
八、说教学流程:
(一)水能流进瓶子了么
我先出示装满水的水槽,我问学生这里有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水槽里有水。
于是我就引出科学概念,用科学的话说,应该是:水占据了水槽的空间。
我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带红色水的瓶子,我继续问谁呢那个用科学的方式表达一下学生会说红色的水占据的水瓶的空间,我将红水倒掉,继续问现在这个瓶子的空间被占据了么?有些学生就开始思考了,会有学生说没有被占据。
我现场将这个瓶子底部打几个孔,继续问如果老师将这个瓶子放入水槽中,会怎么样?学生根据日常规律,认为水会通过小孔流入水瓶里。
我让学生自己动
手实验,他们发现了和认知不一样的现象,水没有流入水瓶。
对于这一发现学生比较新奇,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又让学生拧开瓶盖,继续观察,学生发现水能流入瓶中了,让学生来解释看到的现象,学生会说瓶中的空气从瓶口跑走了,我又回到刚刚的问题,这个刚刚这个空瓶子的空间被占据了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占据了。
空气真的能占据空间吗?想不想亲自探究一下?引出本节课探究的内容。
(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我出示以下装置,将乳胶管用夹子夹住,问学生,如果我往漏斗中加水,水会留下来么?
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会有学生提出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水流不下来。
什么情况下水会流下来呢?学生自然说道瓶子里的空气跑走了,水就留下来了,我松开乳胶管上的夹子,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空气从玻璃管中跑出来,漏斗里的水也慢慢的流到了瓶子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水中的气泡观察到无形的空气。
进而更深刻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三)听话的乒乓球
大家都知道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你能不用手就可以让乒乓球进入水中么?学生自己操作,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用空气将乒乓球压入水中。
(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么?
空气和水一样也会占据空间,学生已经很了解了。
那么和水比较,空气占据
空间有什么同呢?我用两个注射器分别装上等体积的水和空气,分别向下推和向上拉注射器,学生能感受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能在小范围内拉动,而水不能。
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让学生试着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小组讨论,用图画的方式展示交流成果。
(五)神奇的希罗喷泉。
本节课最后我通过希罗喷泉的演示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很多神奇的现象正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提示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些现象,想想还能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什么好玩的东西来。
九、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且可以压缩
十、实验报告单
用图画的方式画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