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第5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5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711d3212f60ddccda38a046.png)
2、20世纪 年代末期,欧佩克国 、 世纪 年代末期, 世纪70年代末期 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 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 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 从1978年到 年到 年 石油价格翻了一番, 结果又是滞涨。 结果又是滞涨。 3、1986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了 、 年 争执,违背限产协议,油价下降。 争执,违背限产协议,油价下降。美国 经济经历了滞涨的反面。 经济经历了滞涨的反面。 4、20世纪 年代末,油价大幅波动 世纪90年代末 、 世纪 年代末, (亚洲金融危机到亚洲复苏和欧佩克限 油价从低于10美元到高于 美元) 美元到高于35美元 产,油价从低于 美元到高于 美元)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长期中实际产
出主要由充分就业数量的生产要素决定; 出主要由充分就业数量的生产要素决定;旨在 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使价格 水平变动,并不能对产量发生影响。 水平变动,并不能对产量发生影响。 P S
D2
D1
y*
y
二、短期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P ASS
解析: 解析:
(1)当P=1时, Nd=175-12.5W,Ns=70+5W - 由Nd= Ns得N=100,W=6; , 当P=1.25时, Nd=175-12.5W/ 1.25 , - Ns=70+5W/ 1.25 由Nd= Ns得N=100,W=7.5 (2)从(1)可以看出P的变化不会影响劳 动力市场的均衡,均衡就业都为100单位, 这时均衡产出为 Y=14N-0.04N2 =1400 -400=1000
解析: 解析: (1)由利润函数π=PY-WL-CK, π=PY- π=PY WL- 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投入即劳动需求函 数为 dπ/dL=Pβ1/αKαLβ-1-W=0 L=Kβ1/α(W/P)-1/α 若给定K、α、β ,劳动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K L=f(W/P),显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 数。
宏观经济学7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7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87018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f.png)
数。
联立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就可以求出均衡的产出
和价格。
(二)认识的深化与局限
相对于IS-LM模型,AS-AD模 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还有不足
AE C+I+G
C+I
右图显示了三个宏观
经济模型的关系,总 r 供求模型包容性最大 r2
Y1 IS1
,是封闭经济的最后
完成模型。但是,产 r1
IS2 Y4
(四)长期 AS-AD Model
上述的萧条、过渡繁荣、滞胀状态 等只是在短期内存在
在长期,价格和工资水平具有伸缩 性,意味着经济能够自动恢复充分 就业的均衡状态
扩张的财政和货 币政策只能带来 物价的上涨,对 产量没有任何影 响。注意与古典 区别。
P
P AS
P2 P1
AD’ AD
y*
y
(古典总供求模型)
0
r
则: AD :
y
960 P
3640
A D 曲 线:
y
α P
β
P
y
α
P
β
O
y
(三)AD曲线的移动
y
α P
β
P
y
1. AD曲线的水平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可 以看作是AD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AD曲线的旋转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
劳动市场:
Nd
N
d(
W P
)
N s N s(W)
W W
生产函数: y f (N, K )
短期总供给曲 线具有正斜率, P 即它是一条向 右上方倾斜的 曲线。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7c7eb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5.png)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经济中的货币 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价值的下降,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和持续的价格 上涨。
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反之,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下降,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政策实践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
04
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 策,从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 响总需求。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
3
相反,资源短缺或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减少。
0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01
假设价格水平是灵活变动的,即 价格水平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
02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 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衡时,M=L 和 Y=C+I+G 相等,解这两个方程可 以得到总需求函数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政府购 买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等。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高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低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减少。
中国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https://img.taocdn.com/s3/m/3375c236915f804d2b16c1d3.png)
(四)AD曲线推导的代数方法
已知IS方程:r=0.4150.0000185y+0.00005G, LM方程:r=0.00001625y-0.0001M/P 导出总需求曲线 方法:令r=r,并将整理后的结果化为总需求 曲线的标准形式y=f( p )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推翻AS不变的假定,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 的变动而变动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1、内涵: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 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 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收入 和GDP。或者是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 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能力), 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Y=AS=f (P)
第四节 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内涵 1、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2、形成原因:W和P可以 迅速调节并且在长期中有充 分的时间来调整。 3、政策含义:AD移动与垂 直的AS曲线之间的配合— —AD右移,物价上涨,产 出不变 见图17-9
(二)长期总供给的进一步说明*
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就 会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 1、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 小化,整个社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总 供给。 2、长期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总的资源配置情况,因而不取决 于一般物价水平。 3、在长期中,实际工资会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就 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 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4、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 点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但一般来说,这条垂线的准确位置 是难以找到的,是不确定的。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50fed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5.png)
r
亦反是。
r1
结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 r0
右移。反之亦反是。
引申: i、g、x使IS右移,y
增加,称为“注入”;相 P 反,s、t、m使IS左移,y P0
减少,称为“漏出”。
E1 E0
IS0 IS1
Y0 Y1
Y
E0
E1
AD0 AD1
20
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r
前提: P不变,M变动
∵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 速或立即自行调剂, 使得实际工资(W/P)总处 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
实际工资(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古典学派一般研究事物的长期状态, 而在长
期中, 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 的时间来进行调整的。
40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0
国际替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它国家生产的 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 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 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来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 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
P↑→本国商品相对昂贵,外国商品相对
便宜 →出口↓,进口↑
企业将选择一个就业水平
N0, 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 y
于实际工资, 此时, 利润最
大。
利润
企业就业低于N0时, 劳动
的边际产品就将超过实际
工资, 因而存在着增加利 润的机会。反之, 利润会
O N0
减少。
Pf (N,K )
工资 总额WN
N
29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W
Nd Nd (
表示劳动需求量
第5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5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8a004c1284ac850ad0242c2.png)
这两个因素是如何造成低增长?
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及银行贷款下降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财富效应、利率效应的下降 解决: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
日本宏观经济变量(1992-1998)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产出增长(%) 1.0 0.3 0.6 1.5 3.9 0.8 -2.5 通货膨胀(%) 1.7 0.6 0.2 -0.6 -0.5 0.6 0.7 预算盈余(%) 1.5 -1.6 -2.3 -3.6 -4.3 -3.3 -6.1 短期利率(%) 4.5 3.0 2.2 1.2 0.6 0.6 0.7
第一个原因是90年代早期日本股票市场的崩溃。 1990-1992年,日本股票价格下降一半。土地和 房地产价格也巨幅下挫。截止到1997年商业用地 的价格仅为1990年的55%。
第二个原因是股票和土地价格的崩溃对日本银行 的影响。许多银行都贷款给了股票和房地产的购 买者。当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崩溃时,这些借款人 大部分不能清偿贷款。在1997年,有人估计日本 最大20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总和占日本 GDP的4%。账面上如此多的坏账,使得银行不 得不彻底削减对企业的任何新贷款。
就业决定
预期
价格变化与工资
价格水平对工资的
调整
路
影响
就业量的变化 生产函数 Y=f(k,L)
AS的变化
(1)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劳动供给:劳动的 w/p 供给量取决于实际 工资(w/p)
w/p
劳动需求:劳动的需 求量取决于实际工资 (w/p)
w/p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Ls=f(w/p) L
Ld=f(w/p) L
总需求模型是在IS-LM模型上加入了价格变量,包含 了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决定的所有变量(C,I,G,T,Ms), 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一个总结。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6f2e623763231126edb1162.png)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217af04580216fc700afdd0.png)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三种总供给曲线及其特点。
2.一般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3.一般了解: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
4.计算: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及其函数1、含义: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如前所述,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的社会总需求公式分别为:Y=C+I;Y=C+I+G;Y=C+I+G+X。
从上式可看出,社会总需求表现为全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总支出。
社会总需求除受价格水平影响外,还受收入水平、对未来的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只考察总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AD代表总需求,公式:AD=f(P)2、价格上升的影响:第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第二,财富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货币及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消费水平必然降低,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国第三,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税收增加和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使人们消费水平下降,总支出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必将随之下降。
分析表明,价格水平上升,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必然引起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下降;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将引起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说明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a.财产效应。
财产效应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就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财产减少,消费减少;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财产增力,消费增加。
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物价水平就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即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财产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反之,亦反之。
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物价水平(↑)→实际财产(↓)→消费(↓)→总需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dd827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6.png)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宏观经济第五课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第五课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af6a8d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04.png)
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 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 降。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图示
价格水平为P1时, 均衡总支出=总收 入=y1
价格水平为P2时, 均衡总支出=总收 入=y2
两点连线。得到总 需求曲线。
AD曲线的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 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表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反映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 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水 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和货 币政策,都使AD曲 线右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AD Aggregate Demand
1.总需求
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需 求。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AD=C+I+G+(X-M) 总需求=GDP=总支出
总需求曲线图示
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表 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
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不 能进行调整。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 置。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物价 水平保持不变。
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前, 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 量的国民收入。
而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f之后, 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度,国 民收入不会增长。
如扩张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形成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6916ac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3.png)
O
Q
图 简化的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AS
Q*
第三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 把前面描述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起 来,分析社会经济严重萧条的状况。
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
图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
图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明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 格水价格水平变化对总支出水平变化的影响
02
首先,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
03
总支出水平下降。
04
其次,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
05
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
07
式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
08
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和自然资
09
源条件下,经济社会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即总产量是就业
10
量的函数。
图 总产量与就业量的函数关系
潜在就业量或者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 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技术 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 产量。表示为:y*= f(N*)
第十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 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AD代表总需求,总需求由以下四 个部分构成 AD=C十I十G十NX 总需求函数是指产量(收入)和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 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 平的收入。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4471fcc172ded630b1cb6ad.png)
O
N0
N*
N
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量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递减,原因是存在劳动的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而就业量N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7
劳动市场均衡
w = W/P
W P1
Nd
Ns
W P0
E
O
N1 N0
N2Biblioteka N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8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
性,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的时间进
行调整。产量和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和工
资不会发生变化。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达
到充分就业以后,总供给价格成为一条垂线。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潜在的产量
P
ASS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4
二、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 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 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y = f (N,K)
y 为总产出,
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技术水平没有被明确的表示出来。
15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
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 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1
r
LM
r1 r0 IS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19b4f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c.png)
协议期限不一,则整个社会工资只有缓慢变化。虽 然就业水平、产出水平变动较大时,工资也只能缓 慢变化。所以AS是较平坦旳甚至完全平坦。 • “菜单成本”理论 • 虽然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需求方有利,企业 主也不会解雇熟练工人而用低成本且不熟练旳工人。
Y=f(N)
(3)
28
AS曲线旳经济含义
1. 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到达宏观均衡时,一 种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旳曲线。
2. SAS曲线表白在短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 间存在着正向变化旳关系,而LAS曲线阐明在长 久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无关。
3. AS曲线反应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 资影响就业水平,就业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 入水平这么一种复杂而迂回旳传导机制。
总供求模型包含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的均衡:I(r) G S(Y - T) T
货币市场的均衡:M P
L(1 Y)
L( 2 r)
从上面两个式子中可求出Y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总需求
函数。
劳动市场的均衡:N
d(
W P
)
N
s(
W P
)
短期生产函数:Y f (N , K )
从上面两个式子可求出Y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总供给函
29
AS曲线旳移动
假如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 原因造成总产出水平旳变化, 以看作是AS曲线在坐标内旳水 平移动。AS曲线水平移动旳主 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技术创 新和资源情况旳变化。
30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1. 在一般旳情况下, P
短期总供给曲线
LAS
位于古典总供给
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3146d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c.png)
该模型通过展示总供给和总需求 曲线,以及它们在均衡状态下的 交点,来解释经济中的产出、价 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
模型的重要性
分析经济趋势
预测
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是分析经济趋势 和波动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经 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
通过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变化, 可以对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预测。
消费者信心
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 会影响其消费和储蓄行为,从
而影响总需求曲线。
政府政策
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 通过影响利率、税收和政府购 买等手段来影响总需求曲线。
投资
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会影响其 投资决策,从而影响总需求曲
线。
出口
国际贸易状况和汇率变动会影 响出口,进一步影响总需求曲
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案例三: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时期
总结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时期,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表明,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 增长的关键。
详细描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增大,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 式难以为继。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创新等措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03
CHAPTER
总需求曲线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水平下, 经济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可以维持的价 格水平下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 和服务的总量。
特性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当价 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量增加;当价 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量减少。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课件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b93e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1.png)
价格上升导致以真实购买力表示的财 富“缩水”,人们变得比较“穷”了, 结果减少支出,产出减少。反之亦然。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 又称为庇古效应。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2) 利率效应
物价上升——货币交易需求上升— —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 民信贷消费需求——产出减少。
物价水平的变动。
N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2、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者——厂商 这里只考虑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劳动需求决策条件? 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条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P)=实际工资水平
(W/P) 厂商不会有货币幻觉。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二、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分析
案例研究:
假设一国由于国内景气长期不振,
为刺激经济,政府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
率,这一举动对该国国民收入、利率、
物价、就业以及工资水平会产生什么影
响?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分析: 1、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运用LM曲线分析
LM
货币供给增加——
LM曲线右移——使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
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
总支出。包括:c、i、g和国外需求。 二、总需求函数 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物
总供求模型中的总
价 水
需求是一条向左下 平
方倾斜的曲线。
一、由经济衰退到充分就业
第五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第五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1690f3e551810a6f424863e.png)
❖ 在实际工资
(W P
)0
的水平上,企业选择的劳动数量恰好等于
公众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即就业水平N0。若实际工资太
高需求量仅
为N1,这意味着劳动供过于求,经济不能为所有愿意工
作的人提供足够的职位。在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
情况下,实际工资将降低,这会刺激企业的劳动需求,抑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
❖一、总供给的含义与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 ),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 的产量。这里所说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 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一般而言,总供给主 要是由总量的劳动、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 平决定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描述总产出与劳动、资本和 技术之间关系的一个合适的工具是宏观生产函 数即总供给函数,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 的关系。
第五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 前面第二、第三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都是 在假定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并没有 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但是,价格 水平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国民收 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也是理解失业、通货膨胀、经 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的核心。因此, 本章将取消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通过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 定及其相互关系。
NsW P
Nd
W P
❖ 关于劳动市场,有两点应该说明:
❖ 第一,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将 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从而使劳动市场处 于均衡状态。在宏观经济学中,这一状态被称为 充分就业状态。但请记住,这里所说的充分就业 状态并不是指每个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得到工作的 状态,如摩擦失业、自愿失业等,在该均衡状态 下都是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2
总需求曲线
物
总供求模型中的总
价 水
需求是一条向左下 平
方倾斜的曲线。
含义是其它条件相 同时,一般物价水 平下降导致总需求 上升;反之亦然。
可编辑ppt
总需 求
产量
3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从货币市场角度
货币市场上,m=M/P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 —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Ns
可以得到均衡工资和均 (W/P)1 衡就业水准。
(W/P)e
可编辑ppt
L1 Le L2
Nd L
21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AS)——整个社会供给面均 衡角度来看全社会总产出与物价之间的关系。
物价上升——厂商产品价格上升,收益扩大。 另一方面,物价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厂商
的劳动需求增加,使得全社会的均衡就业水准 提高——均衡产出增加。(短期角度)
当工资率上升:一方面,原有的工作者 会增加他们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会吸 引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市场。
工资率上升 劳动供给增加。
可编辑ppt
17
劳动供给
NS=NS(W/P)
W
W——名义工资
N——劳动供给
W/P——实际工资
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只注意名 义工资的多少,而忽视 物价水平的变动。
可编辑ppt
22
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内存在劳动合同 的约束,名义工资和 W 价格都具有向下刚性。
P上升——Nd增加— —Ns不减少——均衡 就业量增加——总产 出增加
可编辑ppt
Nd(W/P2)
Nd(W/P1) L
L1 L2
23
短期总供给曲线
P AS
可编辑ppt
14
总产出(总供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由总就业水平决 定,总就业水平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劳动力市场——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
可编辑ppt
15
充分就业量和充分就业的产量 (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
充分就业量——潜在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 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 达到的就业量。
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并不为0, 此时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第5章 价格与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理解宏观经济学中一些重大问题的 基础。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 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 总支出。包括:c、i、g和国外需求。
二、总需求函数
价格水平上升——名义收入增加——进入 更高的纳税档次——税负增加——可支配 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下降——总需求下 降
可编辑ppt
8
(5)净出口效应
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上升使国内产品与进 口产品相比变得昂贵,替代作用使进口增加 和出口下降,净出口下降使总需求减少。
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物价水平上升使利率 上升,套利动机驱使资本流入增加,本国货 币面临升值压力;货币升值使国内产品与进 口产品相比变得更为昂贵。结果使进口增加 和出口下降,净出口下降使总需求减少。
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有:劳动力、生产性
资本存量和技术。 一般用生产函数来描述总产出生产要素
的关系。
可编辑ppt
12
二、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1、生产函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y=f(N,K) y——总产出 N——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 K——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将K作为外生变
可编辑ppt
9
三、总需求曲线推导
r
LM(M/p1) p
LM(M/p2)
r1
r2
IS
y1 y2
y
可编辑ppt
AD y
10
四、总需求曲线移动
物价以外原因变动对总需求影响表现 为总需求曲线移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展性货币政策都 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可编辑ppt
11
第二节 总供给和劳动力市场
一、总供给 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描述了经济社会的
Nd=Nd(W/p) W——名义工资 Nd——劳动需求 W/P——实际工资
一般而言,当物价水准 不变,而名义工资上升 时,劳动需求会减少。 若名义工资不变,物价 上升会使实际工资减少, 则劳动需求增加。(如 图)
可编辑ppt
20
4、劳动市场的均衡
物价水平固定,由
W/P
NS(W/P)=N d(W/p)
量处理,所以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 件下, y取决于N。
可编辑ppt
13
关于生产函数的两个重要假定
1、总产出随着总就业量 的增加而增加;
2、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 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 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 比率增加。
所以曲线随着N增加越 来越平缓,表示总产量 随总就业量的增加按递 减的比率增加.
5
(2) 利率效应
物价上升——货币交易需求上升— —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 民信贷消费需求——产出减少。
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编辑ppt
6
(3)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上升——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 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 —相对贫穷——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
可编辑ppt
7
(4)税收效应
可编辑ppt
N
18
2、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者——厂商 这里只考虑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劳动需求决策条件? 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条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P)=实际工资水平
(W/P) 厂商不会有货币幻觉。
可编辑ppt
19
劳动需求函数
可编辑ppt
4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从产品市场角度
(1)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导致以真实购买力表示的财 富“缩水”,人们变得比较“穷”了, 结果减少支出,产出减少。反之亦然。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 又称为庇古效应。
可编辑ppt
充分就业量通常被看做是外生变量,但随着人 口的增长有会发生稳定增长。
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指在现有的资 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 所能生产的产量。
y* = f(N*,K)
可编辑ppt
16
三、劳动力市场
1、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者——家庭
劳动供给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工资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