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 南
目录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技术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切 口或手术部位,包括切口部位深 部组织的感染。
案例一: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关键
详细描述
心脏外科手术通常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因为手术部位血管密集且血液循环丰富 。预防措施包括对手术室、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严格消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 前评估和抗菌治疗,以及术后定期检查和及时处理感染症状。
案例二: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保障患者安全
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 要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 痛苦和经济负担。
维护医疗质量
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02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 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是否存在 感染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计
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
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 行换药,以保持伤口清洁 。
观察感染征象
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 红肿、疼痛、渗出等感染 征象,及时发现并处理。
抗生素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或已经出现 感染的患者,给予适当的 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
03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技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医务人员应当重视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日进行,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0.5%碘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一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求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

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切口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切口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医院感染的一种主要形式,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预后。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特订本措施:1.手术前措施(1)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日。

住院前做好相关疾病必要的治疗,再住院等待手术。

择期手术前,如果存在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应尽可能待此感染治愈后再行择期手术。

(2)手术前一天晚上,建议病人应用肥皂洗澡或淋浴。

如果需要去处毛发,应于手术当日采用剪毛或用脱毛剂去除毛发,不应采用剃毛方法。

(3)严格手术区的皮肤消毒,消毒区域应足够大以备延长切口或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4)除了手术区和需要麻醉用药和麻醉维持的区域外,病人所有部位均应覆盖无菌手术巾。

(5)手术室环境要求①手术室地面、墙面、仪器表面有血或其他体液污染物时,在下次手术前用认可的医院消毒剂清洁受影响的区域。

②在污染的或污秽切口手术后不要实施特殊的清洁切口手术,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

③用认可的医院消毒剂在每天最后的手术后或晚上对地板、物表进行消毒。

(6)手术室人员准备①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按照规定更换鞋、衣、裤、帽、外科口罩;②直接参与手术的所有人员必须穿无菌手术衣,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③有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外科人员,应尽量避免手术,待疾病治愈后恢复工作;2.术中措施①手术时应该保持手术无菌区的无菌状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②在放置血管内装置(如中心静脉导管)、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导管,或在配制和给予静脉药物时必须坚持无菌原则;③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皮下组织各层。

对清洁污染、污染和污秽伤口,最好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④术中按照手术原则操作,尽量避免损伤组织或形成血肿;注意缝合切口时要避免遗留死腔;⑤如果外科医生认为外科部位严重污染(Ⅲ级和Ⅳ级)时,可延期缝合皮肤或敞开切口待二期缝合。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它影响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盲目使用抗生素、依赖抗生素,使外科感染雪上加霜。

降低外科感染率,减轻手术病人不应有的痛苦、残废甚至死亡,就应从基础出发,根据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针对伤口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

1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

感染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和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正常人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部、胃肠道等,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有些为暂时停留,有些则长期寄居,可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当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疾病。

2形成伤口感染的因素2.1年龄、营养不良、肥胖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术后易发生感染。

前者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后者机体免疫力降低。

皮肤黏膜防御功能、抗体生成能力、白细胞吞噬能力可因营养不良而受影响,特别是白蛋白缺乏时,中性白细胞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补体功能、炎症反应能力均减弱。

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的血循环较差,在手术中脂肪细胞难免较多损伤,因此不易准确止血和消灭无效腔,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较高。

2.2 糖尿病此类病人易发生感染。

2.3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外科手术范围扩大和不定型化,造成损伤大、出血多,不可避免地影响脏器的功能,为某些致病菌的异位创造了机会。

2.4 休克、肾上腺素药物及寒冷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持久性的血管收缩,延迟中性白细胞进入组织,持久的低血压可使巨噬单核细胞功能减退。

2.5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症,显著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2.6免疫抑制状态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也造成了一批免疫抑制者,由于发生免疫缺陷易感染。

2.7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机体菌群失调,抑制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感染。

3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因素3.1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皮肤或剃毛后距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感染率增高[1]。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对策有哪些?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对策有哪些?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对策有哪些?在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在术后有较高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概率。

作为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诱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从阑尾炎手术到心脏手术,都属于外科领域的范畴。

为此,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而言,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给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能够帮助手术患者了解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有较低的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概率。

一、什么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外科手术感染是临床外科手术术后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

手术切口的感染主要根据切口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切口感染的患者伤口通常会有局部发热、肿胀、疼痛的情况,也可能伴脓性液体,严重时体温可能会出现低热甚至是高热的情况。

部分感染的切口可能会出现跳动感,化脓时触摸也会有波动感。

一旦出现感染,需要对患者伤口进行消炎、换药处理。

如果不及时处理,切口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病症,然而,除了手术治疗所需的技能和设备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一项潜在的风险,那就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一)手术环境的清洁度不足在患者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中,手术室的清洁度和消毒程度对感染风险有重要影响。

如果手术室没有得到适当清洁和消毒,细菌可能在手术中进入患者体内,患者会有较高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概率。

(二)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情况,那么相较于其他患者而言,其有更高的感染发生概率。

例如,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癌症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其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抵抗感染。

(三)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更容易导致感染。

长时间的手术可能会使切口区域暴露在细菌环境中的时间更长。

(四)患者的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脏病)或者肥胖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论文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论文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与预防[摘要] 目的探究普外科手术的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方法对3896例接受过普外科手术的患者所出现的9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调查中发现总计2.44%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高龄因素、恶性肿瘤、切口长度、引流管因素、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若存在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如糖皮质激素应用史、耐药菌株感染史、慢性支气管炎等,术前应采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尽可能避免发生切口感染。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中图分类号] r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95-01作为普外科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外科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如果患者伴有各种慢性疾病,也会成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1]。

有效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控制感染切口的发展是每一个普外科临床医生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我院对2006年3月~2009年3月95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分析涉及的3896例接受过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中男2572例,女1324例,年龄5-86岁。

1.2 方法对95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分类,包括器官感染、深部切口感染、浅表切口感染,并统计分析其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手术种类等。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数据以spss16.0处理。

2 结果2.1 患者切口类型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表1患者切口类型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从表1中可以看出,i类手术的感染率仅为0.52%,而95例术后感染中,91例为ii类或者iii类切口,分别达到了2.53%和3.88%,这表示ii类和iii类切口应是预防和监测管理的重点。

2.2 患者年龄与术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表2患者年龄分布与术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从表2中可以看出,儿童和老年人接受普外科手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分析可能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健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尚未完善,而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为低下,两者均属于术后感染的高危群体。

浅谈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普 外 科 手 术 切 口感 染 是 外 科 手 术 后 最 常 见 的 感 染 之 近年来 ,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 、 频繁的侵入性 医疗操作、 耐药细菌在患者及医务人员 间的传播 、 患者 自身 免疫功能低下 、 医疗环境的污染 , 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 明 显 的 上升 趋 势 , 为 医 院 感染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 中 结肠 及 成 其 阑尾穿孔手术 切 口感染 率较高 , 可达 到 2 %以上 , 了有 0 为 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 , 对我院 20 0 5年 6月—— 20 0 7年 8 手 术 切 口感 染 病 例 进 行 分析 。 月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资料分析 :我 院 20 . 0 5年 6月 … 2 0 0 7年 8月手术诊 治 的 2 0例 病 例 , 10例 , 10例 , 生 切 口感 染 1 1 男 1 女 0 发 1 例 , 口感染率 5 3 诊断标准参照《 切 . %, 2 医院感染学》 收载的 诊 断 标 准 ” 。 1 切 口分类 根据 医院感 染学规定 , 口分 为清洁 口( . 2 切 I
伤 口感 染 发 生率 的 。
22 切 口感染与抗生 素使用 : . 各类手术患者住 院期 间均使 用抗生素 , 其中二联用药患者感染率 7 2 , 用药 患 .6 % 三联 者感染率 1.4 % 。 1 5 23 切 口感染 与年龄 : 1 . 1 例切 口感染患者中 , 年龄最小是 3 , 大8 岁 最 O岁 , 口感 染 与 患 者 年龄 关 系见 表 2 切 。
中 国 中 医药 咨 讯

21年5 00 月上 第 2 第 9 卷 期
Ma v 2 0 01 Vo. 1 2 No 9 .
7 ・ 6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一、术前准备1.术前评估患者的体质、营养状况、患病情况等,确保患者适合手术,并将有关信息与手术团队共享。

2.术前检查手术部位,清除污染物,防止感染源进入手术部位。

3.术前患者洗澡或清洁手术部位,使用抗菌皂或洗剂,减少细菌的数量。

二、术中控制1.术中手术者和手术助手应穿戴清洁无菌服,佩戴口罩、帽子、护目镜和手套。

手术麻醉团队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术中使用无菌手术器械和材料,防止感染源的引入。

3.术中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以减少术中感染的发生率。

三、术后处理1.术后及时更换手术创口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细菌滋生。

2.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根据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分类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3.术后加强创口护理,定期观察创口情况,及时处理感染迹象。

4.术后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创口护理方法,减少感染的发生。

四、其他措施1.建立健全的手卫生理政策,普及手卫生知识和技能。

2.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3.加强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4.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掌握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这些指南的制定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南并非静止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更新和调整。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手术安全。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10-021、原因分析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周围环境中,当手术人员(主要是手)、病人皮肤、手术器械、敷料、用品消毒与灭菌不彻底时,就可将微生物传播到手术野内,从而使手术伤口发生沾染和感染。

可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病人自身、环境、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1 病人自身因素,(1)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卫生习惯差、过分焦虑等对疾病的预后都不利。

(2)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自身污染严重者。

1.2 环境因素1.2.1 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易致交叉感染。

1.2.2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时,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1)供应手术室空气的质量。

(2)手术室中的人数。

(3)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与说话。

(4)工作人员的服装与手术盖布的质地。

棉织品易产生纤维絮,与空气中的浮游菌,微粒形成气溶胶,增加感染机会。

(5)保洁及空气消毒不到位。

(6)手术间内温湿度不适宜,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1.3 工作人员的因素,据报道,来源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切口感染约占手术部位感染的35%,主要在于:1.3.1 医务人员重治疗、轻预防,对切口感染认识不足。

1.3.2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普外科手术切 口 感染相关 因素, 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戒 们对 2 0 年 7 一 0 0 6 09 月 2 1 年 月普外科 9 3 6 例手术进行了调查分析 。 【 关键词 】 普外科 ; 口感染 ; 因素; 切 相关 干预措施
1 资料 与方 法
手的接触传播 。
1 一般资料 20 . 1 0 9年 7月 一 0 0年 6 21 月普 外科收治手 术患者 9 3例, 5 4例, 3 9例 , 6 男 8 女 7 年龄最小 1 7月龄, 最大
21 00年 1 下 第 2卷 第 3 2月 6期
De eT3 r 01 V0 . c i e 2 0 d 1 2 No 36
中国中医药咨讯
J un lo iaTrdt n l ieeMe iieIfr to o ra f n a io a n s dcn omain Ch i Ch n ・3 7 ・ 3
全得到全面的保障。鹏 , 陈增辉. 医院感染 管理学. : 医学 科学 出 北京 军事 版社,0 0 44 4 5 2 0 :7 — 8 . 【]3郭志晨; 2[ ] 叶竹梅; 黄樟生; 麻雪 娇; ; 外科腹部手术后切 口感染 的
危 险因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0 年 0 期 2 6 0 7
2 结 果
41 积极治疗 原发病 , . 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 改善患者体质 ,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调配手术后患者 的饮食结构。 42 术前适宜 的备皮是降低术后切 口感染的重要 措施 , . 避 免 不必要备皮 , 必须备皮时 , 手术当天备皮 。 43 保 暖, . 在手术过程 中及术 后注意监测体温, 维持体温在 3  ̄ 以上, 6( 2 必要 时可使用加温 盖被 , 及时给氧 , 对静脉输 注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手术治疗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疗在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时也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防控。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也是衡量手术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

本文将手术感染的高危风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

1.1切口类型手术切口选择位置不同,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几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手术切口的清洁度主要分为清洁切口、污染切口和清洁-污染切口。

清洁类手术切口不涉及泌尿生殖、消化道、呼吸道和口咽部的部位,无创伤感染及炎症风险。

清洁-污染切口涉及泌尿系统和呼吸道等,但无明显感染。

污染切口指开放新鲜切口,如泌尿生殖道带有尿培养结果阳性手术、胃肠道带有污物的手术、脏器穿孔化脓性炎症、存在坏死组织或排泄物的切口等。

1.2术前备皮时间皮肤准备是手术前重要操作,通过备皮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

临床上多在术前1d对患者进行局部皮肤准备,包括洗澡或用肥皂清洗皮肤,不主张用备皮刀剃除毛发,研究发现,备皮时若损伤手术部位的皮肤,可导致微生物繁殖,增加感染风险。

若毛发影响手术视野,可选择用脱毛剂或剪刀剪毛。

1.3患者因素手术患者自身营养状态不良,存在贫血、休克、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手术可加重机体损耗,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1.4手术室环境在手术期间患者身体组织暴露在空气中,若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超标,会增加感染风险。

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可直接导致手术室内空气细菌量含量变化。

室内物品也是导致空气中菌尘增加的主要因素,如医用垃圾、敷料、推车和患者随身物品等。

1.5医护人员的手部带菌状况在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接触患者,若手携带细菌,会直接造成患者感染。

因此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影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

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400016胡军手术感染将造成病人额外的痛苦,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甚至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生命。

现就可引起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1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1.1与患者有关的因素1.1.1年龄婴幼儿、老年人手术易感染。

1.1.2肥胖患者过度肥胖,体壁脂肪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或因肥胖切口暴露困难,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另外,脂肪层较肌肉层血供减少,所以肥胖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1.1.3感染灶或炎症反应患者本身存在感染灶,即使手术区离感染灶很远,术后伤口感染率要大于无感染灶者。

1.1.4疾病的影响糖尿病、恶性肿瘤、基础疾病严重体质差等。

1.1.5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的治疗化疗、放疗、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1.1.6术前皮肤准备传统的备皮方法易损伤皮肤,破坏皮肤屏障保护,增加了较深皮肤层细菌的定植。

1.1.7术前胃肠道准备特别是胃肠道手术,术前胃肠道准备不充分可致内容物溢出向周围播散,造成感染。

1.2与操作者有关的因素1.2.1意识无菌观念淡漠,不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原则,不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过分依赖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操作技巧从术前备皮、手术操作到术后换药的整个过程,操作者的技巧都会影响切口的愈合。

1.2.3手术持续时间时间越长,术后感染率越高。

1.3其它因素1.3.1术前住院时间术前住院日越长,术后发生感染率越高。

1.3.2植人物体内有植人物的手术较普通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性高。

1.3.3环境因素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所在的环境空气、物表洁净度差,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能携带病源菌,直接进人切口或落在手术器械、敷料上而污染切口。

1.3.4术中用物术中用器械敷料等灭菌不彻底或过期、受潮,用物污染后未更换继续使用,一次性物品包装破损未及时发现,麻醉用物消毒灭菌不严等均可直接造成病人感染。

2切口感染的控制和预防2.1建立感染监控体系和制度2.1.1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即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染管理科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各级充分履行职责。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大 ,多遗留足跟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后遗症 ] 。 。因此,手术 中若将切1做以改 良,切成直线型切口,就可以保证皮瓣边缘的血液 3
供应充分 ,就不会轻易出现皮肤坏死或者切 口裂开的情况【 9 J 。本研究运 用跟骨解剖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后 ,对4例患者给予随访 ,根据M rl d 8 a a yn 进行评分 , 结果显示 :优3例 ,良7 , 例 ,优 良率为9. 9 例 差2 5 %。 8 !
2结 果
对4 例患者进 行随访 ,根据Ma l d 8 r a 进行评分 ,结果显示 :优 3 yn 9 例 ,良7 ,差2 ,优 良 例 例 率为9 . 58 %。
3讨 论
[】 甄景华, 5 刘卫东. 解剖钢板 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 . J 临床骨科杂 ]
志, 1 , ( ) 2 —2 . 2 01 4 : 64 8 0 3 4
折 ,轻度 的骨折 能够 得到 良好 的效 果 ,但对于骨折程度 严重者 ,则治
疗效果不 良” 【 。足跟外侧的软组织很薄,跟骨面上的致密结缔组织和血
管 分布也很少 ,因此皮肤的血液循环能 力差 ,导致跟骨骨折 治疗难度
者在术后三五天进行足部和踝部关节的活动 ,手术后2 3 -个月才可负
荷行走 ,半年 以后 才能恢 复重体力 的劳作 。 l _ 3术后处理 手术 完成后3 内患肢都需处于一个 比较高 的位置 ,而且得让足及 d 踝 关节处于 中立的部位 ,同样需静脉滴 注2%的甘露醇及 其他常规 药 0 物 如使用抗生素进行 抗感染治疗 等。手术后两天拆 除放 置于伤 口的 引 流管 ,两周后拆 线。提倡患者在术 后三五天进行足部 和踝部关节 的活
跟骨骨折 的种类较多 ,情况也很复杂 ,常见的跟骨骨 折常分 为 : ①跟骨结 节纵行骨折 ,此类 型骨折常 因高处 坠落所致 ,发生移 位的情 况较少 ,大多不用进行处理 。②跟骨结节水平 ( 鸟嘴形 )骨折 ,是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团匣
强睡
噩 2 0 1 3 年7 月第 1 1 卷 第2 O期

临床护理 ・ 7 5 1
会影响麻醉 和手术效果 ,使治疗 及愈后效果 大大降低 。术后疼痛 还会 加 重患者的恐 惧和焦虑情 绪 ,担 心疾 病 的预 后 ,使神经 系统长期 处于 过度 紧张状态 ,严重 时常会造成患者 睡眠不足 、情绪低 落等 ,从 而妨 碍 了组 织修复及 伤 口愈合 ,使住 院时间延长 。本研 究通过 在 胃癌患者 围手术 期给予 患者 健康教 育、早期下 床活动 、饮食 指导及 药物干预等 护理干 预措施 ,使 患者 的恐 惧和焦虑情 绪及术后疼 痛程度得 到明显改 善 ,有效缓解 了患者的痛苦 ,减 轻了机体反应 ,从 而促 进患者恢复 。
现对 本 院近期 内收治4 6 3 :  ̄普外科 住 院患者的 临床资料 进行 了 回顾 性
分析 ,总结手术 切 口感 染的相关 因素及有效 的护理干预措 施 ,现 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选取我 院普 外科在2 0 0 9 年3 月 至2 0 1 0 年3 月 间收治 的4 6 3 例 住 院手 术患 者作为 此次 临床分析 研究对 象 ,其 中男 性患者 2 8 6 例 ,女 性患者
表1表 示普 外科 惠者手 术切 t 2 ' 感染 的相 关危 险 因素 分析情 况( ±S )
手 术操作 的改善 ,虽 然在一定程度 上有效 的降低 了普 外科患者术 后的
感染 率 ,但仍 然有一部 分患者在术 后会 发生感染 ,其 中尤 以切 1 : 3 感染
高居 榜首 L 】 J 。为探讨 手术 切 1 3感染 的危 险因素及有 效护理 干预措施 ,
1 7 7 例 ,患者 的平均年龄 5 2 . 7 岁 。入选患者 的手术类型包 括 :阑尾切 除 术患者 8 9 例 、胆囊 切除术患 者 l 1 4 例 、胃肠道剖腹探 查术患者 1 5 7 例、 注 :与B 组 患者比 较 , P < O . 0 5 具 有 统计 学意 义 3讨 论 我 院对 近期 内收治 的4 6 3 例 患者 的临床资料 进行 了回顾性 分析 ,

手术切口的感染及预防

手术切口的感染及预防

切 口感 染 的 重 要 因 素 。Bah a 统 计 3 8所 医 院 自 17 rc m n4 3 95 年后 , 过去以 G 由 球 菌 感 染 为 主 的 情 况 , 已变 为 G一 菌 感 杆 染 为 主 的 情 况 。 医 院 内 的 细 菌 种 类 十 多 年 来 有 明显 改变 。
手术 , 如阑尾切除 、 囊切 除 、 胆 胃切 除 和肠切 除 等 , 口感染 切
的 细 菌 多 类 同 在 该 器 官 的 细 菌 。 内源 性 感 染 的 另 一 重 要 来
源是远隔感染性 和菌 血症 。张肇达 等报道 Ⅱ、 Ⅲ类手术 中各 种 内源性感染细 菌培 养的阳性率为 : 胆汁 4 . % , 十二指 2 9 胃、 肠为 1 . % , 4 3 小肠 6 % , 0 大肠 5 % , 0 阑尾为 8 . % , 腔渗液 18 腹
外源性感 染与 皮肤 毛 发 的处 理 有关 。李德 春 对 1 5 3 例普外各 种手术进行随机分组 观察 , 发现备 皮前 细菌培 养 阳 性率 9 . % , 03 备皮后降为 6 . % ; 67 手术前 1d备皮 , 术前 细菌
手术 , 定可 加 快 病 床周 转 及 使 用 率 , 可 减 少 切 口外 源性 也
感染 。
笔者所在 医院曾连续 3年对手 术室 空气 、 器械 和手术 者
手 指 每 月 进 行 随 机 培 养 , 果 表 明 : 气 落 菌 培 养 阳性 与 切 结 空 口感 染 关 系不 大 , 具 和 手 术 者 与 感染 的 关 系 则 较 为 密切 。 器
为 6 . % 。2 36 0例 感 染 为 Ⅱ、 Ⅲ类 切 口 中 ,8例 为 水 化 道 手 1
的切 口感染率 , 国际研 究会 的分类 法 , 切 口分 为清 洁 切 按 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3-08-02T10:56:49.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郝承慧1 张春花2 [导读] 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

郝承慧1 张春花2
(1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 032200;2山西省汾阳医院 032200)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它影响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盲目使用抗生素、依赖抗生素,使外科感染雪上加霜。

降低外科感染率,减轻手术病人不应有的痛苦、残废甚至死亡,就应从基础出发,根据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针对伤口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

1 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
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

感染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和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正常人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部、胃肠道等,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有些为暂时停留,有些则长期寄居,可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当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疾病。

2 形成伤口感染的因素
2.1 年龄、营养不良、肥胖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术后易发生感染。

前者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后者机体免疫力降低。

皮肤黏膜防御功能、抗体生成能力、白细胞吞噬能力可因营养不良而受影响,特别是白蛋白缺乏时,中性白细胞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补体功能、炎症反应能力均减弱。

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的血循环较差,在手术中脂肪细胞难免较多损伤,因此不易准确止血和消灭无效腔,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较高。

2.2 糖尿病此类病人易发生感染。

2.3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外科手术范围扩大和不定型化,造成损伤大、出血多,不可避免地影响脏器的功能,为某些致病菌的异位创造了机会。

2.4 休克、肾上腺素药物及寒冷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持久性的血管收缩,延迟中性白细胞进入组织,持久的低血压可使巨噬单核细胞功能减退。

2.5 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症,显著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2.6 免疫抑制状态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也造成了一批免疫抑制者,由于发生免疫缺陷易感染。

2.7 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机体菌群失调,抑制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感染。

3 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3.1 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皮肤或剃毛后距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感染率增高[1]。

3.2 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感染率越高。

因创面长期暴露,接触细菌量增多,长时间的牵拉使组织损伤增多;麻醉时间长,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造成术后感染[2]。

3.3 手术技术一般用电刀比用刀片切口感染率高;用钝器械比锐利器械造成组织损伤大,易引起感染;止血时钳夹组织过多,或止血时留有无效腔造成积血与积液,可增加感染;用丝线结扎止血、缝合伤口,比尼龙线感染率高。

3.4 引流、体腔内异物存留术后如果引流不当,腔内渗液和积血易导致伤口感染。

体内异物可成为病原菌的置身地,降低局部组织的防御功能,促使或加快感染。

3.5 手术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多,增加尘埃细菌在空气中的浮尘,增加感染的机会。

4 预防措施
4.1 避免免疫机制受损尽量不用或少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能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如化疗、放疗),不得不用时,要加强保护措施。

4.2 制定抗生素使用计划慎用广谱抗生素,优先选用窄谱抗生素和对肠道正常菌群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大量研究已证明,对于污染不重的手术,术前1次(1小时前)用药,如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可追加1次,术后停药的方法较合理可靠。

4.3 加强围术期处理术前沐浴洗澡,去除皮肤中寄生菌。

肠道手术做好肠道清洗,阴道手术做好阴道冲洗,有利于降低手术感染率。

传统备皮用刀片剃毛易造成皮肤损伤,导致伤口感染。

脱毛机的使用可避免皮肤损伤降低感染率,但对皮肤过敏者慎用。

使用剃毛方法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皮肤,降低切口感染率。

重视病人术后疼痛,因疼痛影响切口愈合,从而增加感染机会[3]。

创伤和手术病人由于进食受限制或不能进食,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这类病人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周围组织产生胰岛素阻抗,使糖和脂肪的氧化利用受到障碍,机体能源的匮乏靠分解大量的肌蛋白和支链氨基酸氧化实施补充,导致负氮平衡。

积极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对预防和控制感染有重要作用。

4.4 强化手术室科学管理
4.4.1 手术技能死亡的细胞为病原菌提供所需要的营养,也阻碍多种防御功能的发挥。

因此术中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组织,减少手术创伤,认真止血,保护组织良好的血液供给。

选择细而小的缝针、缝线,使用电凝止血时注意电流强度,避免大块组织坏死,利于切口愈合。

4.4.2 控制监测环境、设备,降低感染率手术室有严格的分区,监督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执行分区管理制度。

参观人员不应离手术人员太近,手术用的器械、敷料要严格消毒灭菌,定期检查。

做好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与监测。

保持恒定室温和相对湿度。

手术时手术间应控制人数,随时调节换气,减少感染机会,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到手术间参观,以防交叉感染。

4.4.3 手术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术中手术衣或无菌单被浸湿后,应立即更换或用无菌单加层覆盖。

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凡接触过空腔脏器的器械或敷料,均视为被污染,这些污染物品与器械不得再用于无菌部位的手术操作。

手术人员技术娴熟配合默契,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诤.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70-472.
[2] 蒋冬梅.实用手术配合全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
[3] 季小平.疼痛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6(2C):505-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