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九章习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九章习题

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一、填空题1.波普设计风格的发源地是英国。

4.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国际主义风格。

5.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

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比如他在纽约设计西格莱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

7.早在1927年,注意到德国举办的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他认为这种风格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建筑风格,因此称之为建筑主义风格,这被认为是国际主义风格的开端。

8. 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

9.在艺术界被称为“波普艺术之父”是英国艺术家。

10.从本质上讲,波普艺术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以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二、选择题1.下列不是美国涌现出来的著名设计事务所的是( C )。

A沃尔特·提格B诺曼·盖茨C彼得·贝伦斯D亨利·德莱弗斯2.国际主义的发源地是( A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3.(B )是波普艺术中最集中的体现,它也是英国波普设计出现的第一个运动。

A家具设计 B 时装设计C电子产品设计D平面设计4.国际主义风格首先是在(C )上得到确立。

A家具设计B服装设计C建筑设计D工业设计5(B )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盒子的高层建筑。

A佩莱利大厦B西格莱姆大厦C波特兰公共服务中心大厦D休斯顿共和银行大厦三.判断题×1.波普文化和波普艺术就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艺术。

×2.真正具有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美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

√3.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是丹麦设计师约翰·伍重的代表作品。

√4.美国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他的代表作有《玛丽莲·梦露》。

×5.1958年,米斯·凡德罗与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蒂合作,在纽约设计了西格莱姆大厦,这栋建筑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在建筑上的典范。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总结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1.现代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即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2.现代设计是20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与传统设计有很大的区别,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密切关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3.把乌尔姆精神变成设计现实的是德国通用电器的重要企业布劳恩公司。

4.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荷兰是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故乡。

在荷兰,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民族的生活方式。

5.丹麦人一向把设计的对象看成“工具”。

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人创造的物质存在都是工具。

6.丹麦设计的统一性和功能、外型的高度同一性,来自这个国家的具体条件。

7.法国的现代设计是基于法国设计传统的,即设计是为富裕的上层人的活动,设计的内容是豪华、奢侈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而应该是权贵的、高尚的。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于“工艺美术”运动1、工业革命产生的两个基本要素:1对旧传统的摒弃;2.对机械生产的肯定2、1851年世界第一个世界博览会令人震惊的是水晶宫。

这座用钢材和玻璃建成的圆拱型大厦,实际上是放大了的温室。

约瑟夫·伯克斯顿。

3、莫里斯设计的红屋具有浓厚的歌德风格。

4、1882年,由阿瑟.马克穆多为首组成了世纪行会;1888年一批英国的设计家在莫里斯的精神感召下,组织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从而有计划的举办外国设计展览,以促进英国本身设计水准。

同年,手工艺行会,由杰出的设计家查尔斯·阿什比。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1、新艺术与工艺美术的不同是: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德风格,把哥德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相同之处是: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2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3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4都放弃对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动植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5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现代设计史论述题重点汇总

现代设计史论述题重点汇总

重点复习内容—论述题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1、论述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答: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著名的设计改革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

1. 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 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 提倡歌德式样、风格和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与朴实;4. 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哗众取宠的趋向;5. 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与东方艺术。

使用大量的花卉、卷草与花鸟图案。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第四章装饰运动1、试述装饰艺术运动及现代主义运动的特点,比较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的异同。

答:“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是:(1)注重材料的质感和光泽(2)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3)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

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是:(1)功能主义特征(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3)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注重设计的实用、经济性目的“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异同(1)形式特征上的“同”:时间上都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都肯定机械化生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都在设计中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

(2)意识形态上的“异”:装饰艺术运动发轫于法国,强调装饰,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现代主义”运动发轫于德国,否定装饰,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

第五章现代主义的萌起第六章包豪斯1、试论包豪斯的教学理念。

1. 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墨守陈规。

2. 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3. 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形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分析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分析

针对书目《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二版)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考核要求与知识点:本章作为课程的导论部分,目的在于呈现当代设计发展的一般状况因此本章的考核要求定位在:非重点。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考核要求与知识点:本章属于考试重点部分。

应重点掌握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设计风格、设计师、代表作品。

考核知识点:2.1 水晶宫博览会、普金、拉斯金、哥特式风格2.2 威廉·莫里斯和他的设计作品、红屋、拉斐尔前派2.3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特征、历史意义。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考核要求与知识点:本章属于考试重点部分。

应重点掌握新艺术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新艺术运动的特征、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具体表现以及代表设计师、设计作品以及风格特征。

考核知识点:3.1新艺术的主要特征和产生背景3.2 新艺术运动中典型的设计团体和设计师以及代表作品新艺术之家、赫克托·吉玛德、巴黎地铁站入口设计、亨利·凡·德·威尔德、维克多·霍塔、霍塔旅馆、安东尼·高蒂、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察尔斯·马金托什、格拉斯哥四人集团、奥地利分离派、奥托·华格纳、约瑟夫·霍夫曼、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柏利·比亚兹莱、阿尔封索·穆卡、艾米里·盖勒、朱里斯·谢列特、尤金·格拉谢特3.3 新艺术运动的历史意义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考核要求与知识点:本章属于考试重点部分。

应重点掌握装饰艺术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以及代表性的设计师与设计作品。

考核知识点:4.1装饰艺术运动在形式风格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2装饰艺术的主要特征。

4.3 装饰艺术运动中典型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艾林·格雷、艾米尔·贾奎斯·鲁尔曼、塔玛拉·德·兰比卡、让·杜南、拉里克、卡桑德尔、克莱斯勒大厦、4.4 装饰艺术运动的历史意义。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六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六



美国设计对于西方国家的第二方面影响则是美国大众 文化对于设计风格的影响。

美国街道上比比皆是的是美国汽车大企业创造出来的 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面貌:美国汽车。

好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放映,吸引了亿万观众,美国 的流行歌曲也通过唱片和无线电传播到世界各地,美 国的消费用品广告几乎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 看见。


战后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结果之一,就是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共产主义国家集 团。


东西方因社会制度而形成两个巨大的对抗集团,世界 进人了漫长的“冷战”对峙时期。为了扶植一个强大 的西欧,以及联合其他西方盟国组成的反共集团来与 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美国对西欧各国以及日本开始进 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和复兴计划 。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

巴巴纳克的最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设计伦理观念, 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眼前的功能、形式目的服务的, 设计更主要的意义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 因素,因此,设计的考虑,也必须包括对于社会短期 和长期因素的内容。现代主义提出设计为大众,而从 当代设计伦理观念来看,设计还必须考虑为第三世界、 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以及为生态平衡、为包含自然 资源的目的。这种考虑,极大地深化了设计思考的层 面,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 巴巴纳克( victor Papanek)。他在 60 年代末出版了他的最著名的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通过这本著作提出自己对 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这个理论家在这本当时颇具争议的著 作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主要的问题: l )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 在这里,他特别强调设计应该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 2 )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 服务; 3 )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 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丰裕社会

丰裕社会

3、波普运动时期的设计消费需求
●现代主义讲究功能良好、强调理性、注意服务对象等特点, 但是风格单调、冷漠并缺乏人情味。这样的风格不能适应 战后出生的年青一代,他们要求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代表新 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 ●青少年、职业妇女,要求设计是代表自己喜爱的、新的、 时代的风范,色彩必须大胆和强烈,设计造型应该突破旧 有的造型框框,为新社会、新市场服务。 ●英国与欧洲各国的需求:与横行霸道的美国推崇的国际主 义风格分庭抗礼,自立门户,形成自己民族的当代设计风 格,影响了一代青年设计家,进入波普设计阶段。
3、“丰裕社会”所带来的市场变化
●战后的西方社会,出现一个高出生率时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 人口。60年代,,成为一个“未成年青少年阶层”,人口比例 大,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平均教育水平提高,收入提高,成为 一个重要的消费阶层。但是这个阶层对传统价值冷漠,对新鲜 事物喜爱,有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这个消费结构的变 化,是50、60年代设计新面貌的一个主要产生原因。 ●妇女成为新的、庞大的消费群体。二战期间,国内男性大量参 战,妇女开始走进工厂承担工作,从而改变妇女在社会中的地 位,妇女独立并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要求。设计界开始考 虑到她们的消费需求,如节省时间的家庭用品、工作用品等等。
三、日本设计
1、设计特征
●传统设计 基于日本传统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 的生活休息相关的。主要针对国内市场,是文化组成的一 部分。 ●现代设计 基于美国和欧洲的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利用进口的技术、 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 目的。
2、日本设计特点的双重性
●特点 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 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简朴的; ●文化特征 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 日本文化中划归装饰与单纯、简朴并存特征; ●原因 日本总体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都是辛辛苦苦学习和发展出 来的,所以不希望用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尽量做到兼容 并蓄。 日本的哲学观念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如同四季一样是变化 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因此在设计上也不追求单一的 标准,更加宽容,弹性更大。

《艺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现代设计史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常识,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增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工业革命之后,传统手工业与机械化工业生产矛盾中诞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结合艺术与技术以及艺术与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不同规律,以及时代和技术的变化对设计艺术理念和风格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①设计的内涵:即什么是设计的问题;②设计的起源:即最早设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③设计的发展与分期:设计的历史分期的研究,应该结合每个时期的设计工具、材料,以及它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及设计风格进行研究。

现代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发展状况。

由于中国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过程,而作为工业革命反响的现代设计发生于西方,因此关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历史更多的是西方的设计。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此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为学生以后能更好地学习家具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打下基础。

(五)教学参考书1.《世界现代设计史》,编著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年度:2002;2.《外国工艺美术史》,编著者:张夫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外国美术简史》,编著者:中央美院外美史教研室,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设计作品赏析。

在讲授设计历史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设计艺术实践内容。

王受之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王受之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产生了重大影响。 ⑥
三: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考试范围: 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设计的比较
国际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 七十年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
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米斯的西格莱姆大厦,庞蒂的佩莱利
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约翰逊认 为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风格会成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而称这种理 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 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
从根源上看美国的国际主义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同源的,是包豪斯 领导人来到美国后发展出的新的现代主义。
第九章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考查重点:“国际主义风格” 波普设计风格
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在经过战后十几年的恢复和调整之后,重新进 入了普遍繁荣的阶段,人们的欲望变的多样化,功能方面的满足已经不是消 费者唯一的、迫切的需求。
发展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经过三四十年代的发展成熟,形成了席卷全球的 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单调的直线条、形式雷同的玻璃幕墙、钢筋混凝 土的森林使城市失去个性,并造成不可挽回的自然生态的破坏,这一切都使 人感到厌倦和不安。
战后的变化: 工业产品相对剩余、产品更新换代迅速。
对设计的新要求: (1)物质、财富膨胀,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相应提高; (2)适应新材料、新技术,设计表现多样化。
设计变革: 现代主义设计受到质疑。
本章知识框架:
波普设计运动 设计伦理—维克多·巴巴纳克<为真实世界的设计> 国际主义风格 人机工程学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1、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2、什么是设计?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核心内容:a、计划、构思的形成b、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 c、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3、什么是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积极的活动。

4、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根本区别?现代设计是20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与传统设计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密切关系,这是传统设计所不具有的。

传统设计的设计与制作分不开的,设计者与制作者是分不开的,而现代设计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制作与设计是分开的,使设计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活动,与制作生产活动相分开。

5、现代设计形式与发展的共同背景是什么?现代设计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之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第三方面,现代设计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的日益丰裕、中产阶级日益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日益消费时代转化、科学技术日益膨胀、大众媒体日益咄咄逼人、世界结构从二战以后的对峙转变为冷战后的新复杂格局等因素下,通过商业活动、贸易竞争、文化发展、知识分子对社会危机的不断思考和忧虑得到表达和完成的一个进程。

5、现代设计分几大范畴?A、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室内和环境设计B、现代产品设计,或者称为工业设计C、现代平面设计,包括时装设计、一般平面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D、广告设计E、服装设计,包括时装设计与成衣设计等几个方面F、纺织品设计G、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1、摄影2、电影与电视制作 3、商业插画)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和“工艺美术”运动1、现代设计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时间地点:1750年英国背景:现代设计产生的背景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也就是说,自从1750年的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才逐步产生,其中包括了现代建筑、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其中工业产品设计也称工业设计。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世界现代设计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世界现代设计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一、丰裕社会1.进入丰裕社会阶段的历史背景(1)战争影响二战极大地摧残了西方各国的经济,特别是发动战争的国家的经济,但美国经济却受到了巨大的刺激,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

欧洲各国不得不仰仗美国的援助,而日本则完全由美国占领。

(2)“冷战”局势由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确立和开始对立,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了为日本经济松绑并大力支持西欧各国经济复苏的政策,西方各国开始逐步进入经济上升期,即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描述的丰裕社会阶段。

2.丰裕社会阶段各国对设计的态度(1)其他西方国家态度①大部分国家支持设计发展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注意到设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拟定了自己的设计政策,部分国家更是由国家的立法机构,把设计作为国家政策确立下来,从而大大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少数国家对设计不够重视有少数几个国家在该时期没有采取政府立法等积极的行政措施来促进设计的发展。

如法国战后根本没有拟定任何设计政策,很快便从国际设计舞台消失了;英国政府则缺乏对于设计的明确认识,因而在政府政策的拟定上也出现了非常不合时宜的偏差;西班牙则长期受到弗朗哥独裁政府的统治,缺少设计发展的土壤。

(2)美国的态度①美国基本从来没有出现过政府积极支持设计的情况,设计在美国完全是一个私人化企业行为和单纯的市场经济行为。

②战间期的美国现代设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二战后,因为美国政府抱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无须政府干预的固执思想,完全不干预、不扶植、不促进、不协助、不资助,美国的设计不但没有取得惊人的发展,反而在某些领域中倒退了。

③美国的设计完全依托市场经济进行约束,美国促进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活动发展的唯一动力是经济的活力,经济发展或衰落直接造成设计的发展或退步。

(3)美国工业设计在80年代开始落后的原因①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该时期美国的制造业仅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3,而制造业是工业产品设计赖以存在的根本,制造业的不断衰退使得设计根本不可能保持战间期那种高速发展势头。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试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试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1.“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2.“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3.“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4.“现代主义设计”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20世纪设计的核心)5.“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二战后兴起,20世纪50——70年代风行,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6.设计多元化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二部分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本讲主要内容: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三、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第三、四部分“新艺术”运动本讲主要内容:一、“新艺术”运动的概念、风格及其影响二、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和安东尼·高蒂的贡献三、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和察尔斯·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四、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第五部分装饰艺术运动本讲主要内容:一、“装饰艺术”运动的背景和风格特点二、“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异同第六讲部分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本讲主要内容:一、现代主义设计概念、思想特征、设计风格二、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及其设计作品三、德国工业同盟及其宗旨四、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五、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第七讲部分包豪斯一、包豪斯成立二、包豪斯的变迁三、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四、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贡献五、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第八部分工业设计的兴起和现代设计的职业化本讲主要内容:一、美国的工业设计二、流线型运动第九部分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本讲主要内容:一、波普设计运动二、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第十部分世界现代设计(一)本讲主要内容: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二、意大利的现代设计第十一讲世界现代设计(二)本讲主要内容:一、德国的现代设计二、美国的当代设计第十二部分后现代主义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衰退二、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三、后现代主义(狭义)风格四、后现代时期的设计风格世界现代设计史上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作品要熟记,能看图说话,比较答题)1.约瑟夫·伯克斯——“水晶宫”2.威廉·莫里斯——“红屋”3.安东尼·高蒂的设计作品(1)文森公寓(2)巴特罗公寓(3)米拉公寓(4)高蒂最重要的作品是“圣家族大教堂”4.察尔斯·马金托什——高背椅子5.彼得·贝伦斯——德国电器集团(AEG)的厂房建筑(1909年)6.勒·科布西耶——马赛公寓、朗香教堂7.沃尔特·格洛佩斯——包豪斯校舍、法古斯鞋楦工厂8.密斯·凡德罗——西格莱姆大厦、巴塞罗那椅子9.佛兰克·赖特——流水别墅10.塔特林——第三国际塔(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11.盖里·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子12.蒙德里安的非对称式绘画13.雷蒙·罗维——可口可乐玻璃瓶、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火车头(流线型)14.艾托·索扎斯——书架15.理查·罗杰斯——蓬皮杜文化中心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试题一、填空题1、综合来说,阿尔托的设计艺术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理论、表现理论和人文风格。

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 起密切联系以后,它不仅仅指“大众享有 的文化”,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 也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
波普艺术:
追求日常生活中最为通俗的形式、色彩、结构, 形成大众化、市民化的、有象征意义的风格,追求雅 俗共赏的目的。
特征: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便宜的、批 量的、年轻的、诙谐的、诡秘的刺激的。
三、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 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 在60、70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 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平面及产品 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国际风格。
1、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一批大师,移居美 国后,成为了美国建筑界的魁首,领导了 整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主流。
4、妇女的经济地位独立,成为强大的消费力量; 5、市场细分日益精细,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成为西
方消费的主要方式和行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1.航空航天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宇宙风格”盛行--银灰色+飞行
器造型; 2.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色彩鲜艳的塑料时代; 3.战后经济的复苏: 社会进入丰裕发展阶段,消费者对
密斯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 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 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 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到了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 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 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波普设计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 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 社会、文化条件。
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 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强调消 费产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 美学上的质量。

丰裕社会

丰裕社会

三、日本设计
1、设计特征
●传统设计 基于日本传统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 的生活休息相关的。主要针对国内市场,是文化组成的一 部分。 ●现代设计 基于美国和欧洲的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利用进口的技术、 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 目的。
2、日本设计特点的双重性
5、波普运动的局限
●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所以来势汹汹,消失迅速。 ●晚期,波普的设计参考来源居然要从:长期被设计界以庸 俗、过饰批评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运动风格。 否认传统、前卫的新运动要从历史中寻找风格借鉴,足以 说明:单纯从形式上进行发展探索既单薄,也不可靠。
6、波普运动导致的反思
3、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能顺利接拢的原因
●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是大众的,非贵族的; ●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够穿越隔阂 而成为全民的文化。这种单一的特征大大减少了文化过渡 时的种种障碍,而且国家狭小,利于文化的传播。 ●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 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
狂热的波普运动,让有的人从设计理论的角度严肃提出设计 目的的问题。这对于现代设计的伦理、现代设计的目的性 理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 ●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 特别是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 ●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 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新的消费群体的形成,导致战前那种单一风格垄断某时期 市场的情况不复存在,设计的目标性更强。
二、波普运动
1、概念
波普(POP)源于单词“大众化”(popular),不仅指的 是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是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在西 方国家中,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

国际主义风格ppt课件

国际主义风格ppt课件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科隆科技馆
科隆科技馆
德国馆
德国馆
德国馆
德国馆
范德沃斯住宅
典雅主义
讲究结构精细,简洁利落。其代表人物是曾经设计纽约世界贸易 中心的日裔美国建筑师雅马萨奇。针对单纯强调功能的现代主义建筑, 雅马萨奇提出设计要满足心理功能,即秩序感等美的因素以及使人的 生活增加乐趣和令人欢愉振奋的形态,而不仅仅是实用这个功能要求。 1955年,他在底特律设计的麦克格里戈纪念会议中心,就是努力探 索典雅主义室内设计的代表作品,他是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 的细部处理,改变了现代主义风格单调,刻板的面貌,赋予建筑空间 以形式美感。
国际主义建筑代表作
密斯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来姆大 厦(the Seagram)、以及意大利设 计家吉奥· 庞蒂在米兰设计了佩莱利 大厦(the Perelli Building)等,成 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
the Perelli Building
国际主义时期建筑与室内设计风格探索与代表人物
1.粗野主义 代表人物:柯布西埃 2.典雅主义 代表人物:雅马萨奇,约翰逊 3.有机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沙里宁 4. 60年代以后多样化发展 代表人物:约翰· 波特曼 贝律铭
代表人物:约翰· 波特曼
贝律铭
约翰· 波特曼与他的酒店中庭空间
海特摄政旅馆
海特摄政旅馆
树桃广场酒店
树桃广场酒店
万豪酒店
万豪酒店
No Image
The end Thank you!
典雅主义
象征着建筑师和工程师之间进行创新与合作取得伟大成就的芝加 哥约翰· 汉考克大楼被认为是美学和结构创新的大胆结合,曾引起人 们的极大关注。其室内设计同建筑设计一样具有比较讲究的典雅主义 细节,尺度适宜,整洁,优雅,安静的室内环境

国际主义风格ppt课件

国际主义风格ppt课件

密斯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者之一,但在后期他将现代主义设 计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现代主义设计的目的是把设计从以往为少 数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广大普通民众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 会乌托邦与社会工程的动机。他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而是致力 于一个非人的,能够大工业化生产的,普及的新设计,对于现代主义 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的自然 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的是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功能第 一形式第二,而密斯的微弱的意识形态倾向与重视形式主义细节的特 征造成了他对于设计的减少主义原则,西格来姆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 玻璃盒子大厦,完全没有任何装饰,为了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要求, 使建筑表面体现格子式的工整,密斯甚至设计了特殊的遮阳窗帘,只 有三种开和方式:完全打开,完全封闭,半开。室内无任何装饰,黑 白两色的色彩计划,单调的几何形体,而功能往往屈就与形式的目的! 现代主义的功能目的被背叛了。功能在达到减少主义的设计目的上可 以并且 必须服从形式需要。从这时候开始,现代主义走到了他的相 反方向。减少主义成为核心内容,象病毒一样蔓延西方世界,甚至中 国。
代表人物:约翰· 波特曼
贝律铭
约翰· 波特曼与他的酒店中庭空间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科隆科技馆
科隆科技馆
德国馆
德国馆
德国馆
德国馆
范德沃斯住宅
典雅主义
讲究结构精细,简洁利落。其代表人物是曾经设计纽约世界贸易 中心的日裔美国建筑师雅马萨奇。针对单纯强调功能的现代主义建筑, 雅马萨奇提出设计要满足心理功能,即秩序感等美的因素以及使人的 生活增加乐趣和令人欢愉振奋的形态,而不仅仅是实用这个功能要求。 1955年,他在底特律设计的麦克格里戈纪念会议中心,就是努力探 索典雅主义室内设计的代表作品,他是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 的细部处理,改变了现代主义风格单调,刻板的面貌,赋予建筑空间 以形式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 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60、70年代以 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 筑、平面及产品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国际 风格。
•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一批大师,移居美国后,成为了美 国建筑界的魁首,领导了整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主流。他 们设计的一些重要建筑,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从 而又影响到全世界的公共建筑风格。
《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拼帖画
波普设计: 产品专注于形式的表现和纯粹的表 面装饰,而不是功能、合理的生产一类 现代主义的观念。 波普设计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 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 的社会、文化条件。
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 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强调消费产 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学上 的质量。
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 1910-1961)是20世纪中叶美国最有 创造性的建筑师之一。1910年8月20 日生于芬兰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 G·E·沙里宁是建筑师,母亲是雕塑家。
郁金香椅

纽约市-约翰肯尼迪 机场 TWA候机厅
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62年的 标志候机厅。设计主 题是诸多的俯冲、曲 线,有如飞机在航行 时的模式。这项建筑 至今是内行建筑师们 的设计标准,也如沙 里宁曾说的,标志着 “航空旅行的乐趣”。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是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 计》杂志时形成气候的。这本 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 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和意义。
《新平面设计》杂志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追求几何学 的严谨、简洁明快的版面编 排、无饰线字体的运用、完 整的造型,从而形成了高度 功能化、理性化的设计风格。
4、妇女的经济地位独立,成为强大的消费力量; 5、市场细分日益精细,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成为西
方消费的主要方式和行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1.航空航天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 展:“宇宙风格”盛行--银灰色+飞行 器造型
2.各种新材料的出现:色彩鲜艳的 塑料时代。
3.战后经济的复苏:社会进入丰裕 发展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日趋多样 化。
第九章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一、丰裕社会时代背景
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西方各国度过艰难的战后 重建进入到丰裕社会;
2、美国出现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美国大众文化对 设计的影响深入;
3、二战后,出现了“战后婴儿”、家庭消费力,对 传统价值的淡漠感,青少年一代对于非传统产品 设计独立,成为强大的消费力量;
贝多芬音乐会招贴画 设计: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 1955年
国际主义风格的招贴画 1927-1961年
国际主义风格的招贴画 1927-1961年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 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到了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 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 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
米斯——西格莱姆大厦,庞蒂——佩莱 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的里程碑,奠定了国际 主义风格形式的基础。
• 顶棚以下有四层,底层为门厅 和并列的8个小法庭以及一个 大法庭。法院入口没门,只有 三个直通到顶的高大柱墩,形 成一个开敞的门廊,柱墩分别 涂以红、黄、绿三种颜色,鲜 明地突出了入口。主要立面上 满布尺寸很大的遮阳板,法院 外表是裸露着的混凝土,上面 保留着模板的印痕和水迹。
2、粗野主义
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 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设计:柯布西耶
• 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 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 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 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 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 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 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 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 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 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 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 向上的气势。
《100个罐头》
安 迪 · 沃 霍 尔 招 贴 设 计
天堂的地震
奥登伯格的作品
拟定《权利 自由法案》 活动招贴
汤 罐 头 凳
罐 头 图 案 厨 房 用 品
·
罗 杰 迪 安 的 “ 充 气 ” 塑 料 椅
“蟒蛇”灯
国际羊毛标志
《毛泽东在1972》局部图
《米老鼠》
用热点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
《坎贝尔汤罐头》-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从发展的根源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欧洲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同宗同源的,包豪斯的领导人基本都来 到美国,在美国主持大部分重要建筑学院的领导工作, 贯彻包豪斯思想和体现,从而形成了新的现代主义,即 国际主义风格。
•密斯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 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 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一)、国际主义建筑设计
1、密斯主义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SOM在60年代设计的办公楼 大都是直上直下、不加装饰 的各式高层框架建筑。 希尔斯大厦(Sears Tower) 是 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的一幢摩天大楼,用作办公 楼,SOM建筑设计事务所为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西 尔斯百货公司设计。高442.3 米,共地上108层,地下3层 。
设计元素:最普通的、最常见的工 业产品或废弃物
波普设计的特征:多种风格的混杂。 (1)设计与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充分 商业化的日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 (2)设计作品的形象简洁取自日常 生活用品。 (3)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 术的直接效果。
2.波普风格下的英国设计
(1)玛丽·匡特(时装) (2)[美]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奥登伯 革
3、设计伦理观念
由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提出。 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眼前的功能、形 式目的服务的,设计更主要的意义在于 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
因此设计的考虑也必须包括对于社 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内容。从当代设计 伦理观看,还要考虑第三世界人民、以 及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等目的。这种理 论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
《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玛丽莲·梦露》
《毛泽东》
色调的分离
安徒生-运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
“波普”是一场自发的运动, 没有系 统的理论来指导设计,也没有找到一种有 效的手段来填平个性自由与批量生产之 间的鸿沟。许多波普设计出自年轻人之 手,也只有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乐意一试。
二、英国“波普”设计运动
背景:战后成长的青年一代厌倦了现代 主义风格单调、冷漠的设计,渴望有新的消 费观念和新的文化风格的出现。
新兴的大众文化(肥皂剧、爵士乐、摇摆 舞、电子游戏)正在赶超传统的高雅文化。 艺术的色彩与装饰因此被重新运用。
1.波普(POP)艺术与设计
波普(pop):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 (popular),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 设计建立起密切联系以后,它不仅仅指“大 众享有的文化”,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 意义,也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
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约翰 逊认为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风格会成 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而称这种理性、冷 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国际主义的风格特点: (1)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 装饰性、系统化; (2)理性、冷漠、缺乏人情味,漠视 功能; (3)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 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 减少主义特征。
• 马赛公寓是柯布西耶的 理想居住单元(unite d habitation )的一个具体 应用实例.他为现代工业
社会的大众提供了一种 新的居住模式。
• 这不仅是供人居住的私人住 所,而且公寓大楼还容纳了 商店,餐馆,花园,运动场 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公共 场地,成为一个有着乌托邦 意味的独特空间。这个具有 巨大革命性的建筑,对二战 后的集合住宅影响性最大。
彼得·穆多卡
1969
正后着和
统者的一
设是半把 年
计一裸坐 阿
不个女椅 兰
· Allen Jones
可 同 日 而
半 裸 的 坐
雕 像 , 她
, 前 者 的
琼 斯 (
语椅用下
。,背面
其脊是
造托一
型着个)
与一极设
设块为计
计玻逼一
观璃真张
念桌的桌
和面跪子

(2)[美]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奥登伯革 安迪·沃霍尔
约翰.汉考克中心大厦
时间:1969 设计: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 位于印度旁遮普邦省会昌迪 加尔,由勒.柯布西耶设计, 建成于1956年。
• 它的外形轮廓简洁,建筑物 的主要部分用一个长100多米, 由11人连续拱壳组成的巨大 顶棚罩了起来,顶棚断面为V 形,前后檐翘起,既可遮阳, 又不阻断穿堂风。
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 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它 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 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 。
巴基斯坦达卡政府中心
3、有机功能主义
1910年 生于芬兰艺术家家庭,父亲是 建筑师,母亲是雕塑家。 1923年 全家移居美国。 1929年 赴巴黎学习雕刻,一年后返美。 1934年 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后, 在父亲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1950年独自开业。 1961年9月1日 死于脑科手术中。 1962年 美国建筑师协会追授他金质奖 章。
波普艺术:
追求日常生活中最为通俗的形式、色彩、结构, 形成大众化、市民化的、有象征意义的风格,追求雅 俗共赏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