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梳理汇总

合集下载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 - 复习资料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 - 复习资料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企业人力资源P2(2018.10简)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

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区别:①人力资源是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对劳动力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

是“人”的实物形态。

②人力资本是从投资的角度,强调对劳动力本身的投资与回报。

是“人”的价值形态。

2、指标的分类:①根据计算方式,分为: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

②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③根据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三)标志与指标的关系1、区别:①标志说明了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指标说明了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

②标志可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指标只能用数量表示。

2、联系: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总和(标志总量)便是总体指标。

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三大方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指数法】一、统计分组法【对于数量较大、数据比较密集的总体,通常采用统计分组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1、统计分组,是指按某个可变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称为组),使得每组中总体单位的性质相同,不同组总体单位的性质不同。

【为了防止遗漏与重复–任何一个部位单位属于且仅属于某一组】2、统计分组的原则:①完备性原则:防遗漏。

②互斥性原则:防重复。

P53、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

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③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4、统计分组的类型:①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三)平均指标【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1、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

是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

2、平均指标在数量上表现为:总量指标与总体单位数量之比。

3、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

自考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

自考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

本课程的要点章是第1、3、4、6章,第2、5、7章是次要点章,第8、9、10章为一般章。

应试者应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要点。

第一章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一、观点1、公司人力资源:也称公司劳动力资源,指公司所拥有的拥有能过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2、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的方面的特色3、整体:由客观存在的且拥有共同性质的很多个别事物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构成整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整体单位二、简答题1、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①人力资源规模、构造与素质统计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③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④劳动定额统计⑤劳动酬劳统计⑥人工成本统计⑦劳动技术开发与判定统计⑧劳动关系统计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2、统计分组须依照哪些原则①齐备性原则②互斥性原则3、简述标记与指标的差别与联系差别:前者说明整体单位的特色,整体单位是标记的载体;后者说明整体的特色,整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能够用数目表示(数目标记),也能够用文字表示(质量标记),尔后者只好用数目表示。

二者的联系表此刻:好多指标根源于标记。

比如,将各整体单位的标记值汇总可得标记总量,这个标记总量即是整体的指标。

4、相对指标的种类①计划达成相对数②构造相对数③比率相对数④比较相对数⑤强度相对数⑥动向相对数5、均匀指标的特色①将各整体单位的差别抽象化:②只有数目标记的标记值才能均匀;③被均匀的对象一定知足“同质性”6、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独一性和可比性,在总量指标要素剖析的统计实践中怎样办理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在总量指标要素剖析的统计实中,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只好二选一。

为了保证指数系统的平等性,一般规定:质量指标作同胸怀要素固定在基期,而数目指标作同胸怀要素则固定在报告期。

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果用拉氏指数,而数目指标综合指数采纳帕氏指数。

7、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整体单位与标记单位②期间指标与时点指标③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8、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划分现象的质或种类②研究整体的内部构造③剖析现象间依存关系9、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①统计分组法②统计指标法③统计指数法第二章公司人力资源规模、构造与素质统计1、简述简答加权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加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每个详细观察值给予相应权重,并累加各个观察值与权重的相乘结果,由此得到一个综合结果。

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

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资源素质统计;(3)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4)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6)劳动定额统计;(7)工会参与统计;(8)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9)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10)职业技能开发统计:(11)人力费用统计;(12)劳动争议统计。

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2)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3)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

市场竞争实质是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数最及构成情况;二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三是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潜力,为劳动管理是供可靠依据。

的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F的竞争,实质上是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上的竞争。

务并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全部人员,它既包括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和临时员工,也包括在企业中工作的外方人员或港、澳、台方人员。

力资源统计范围的人员有:一是实行个人承包,离开单位经营,不再由原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二是经单位批准停薪留职、自费脱产学习、了国探亲以及离开单位自谋出路的人员;三是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四是已由国家司法部门法办,在一定时期内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反映(1)期末人数时点现象(2)平均人数序时平均数;(3)常用的企业人力资源数量指标有:季末人数;年末人数;月平均人数;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

(4)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力资源数。

各季平均人数的平均数;各月平均人数的平均数。

工作岗位(4)年龄或工龄、(5)文化程度。

为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的构成及变化,可按文化程度分组并编制不同时间的分布数列,然后进行分析。

人数。

人员的来源及减少人员的去向。

【最新整理】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最新整理】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10、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增量统计
①增员统计
②减员统计
③人员净增统计
④人员周转统计
⑤人员变动平衡统计
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1、时间配置:时间配置指人们在一天的时间理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各种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分配比例
2、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制度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时间配置加班加点时间
必须支付的时间
⑤研究和分析劳动效率的变化对社会总产量及劳动力变动的影响,推广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途径。
3.提高劳动效益的意义表现在
①提高劳动效益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消耗
③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④有利于认识企业劳动活动的规律性
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4.建立企业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
①完备性原则 ②互斥性原则
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6.企业劳动效益评价体系与原则有:
①企业劳动效益与社会整体劳动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②直接劳动效益与间接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③内部劳动效益与外部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长远劳动效益与短期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⑤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的原则
7、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①按产品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②按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

2012年6月委考课程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课程代码:11467 )一、识记1、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2、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

3、属于间接损失的是事故造成的停产和减产损失。

4、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与产品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5、生产单位合格产品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标准,称为工时定额。

6、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货币和实物。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8、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劳动生产率。

9、生产力中首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

10、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11、按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死亡2人的属于重大伤亡事故。

12、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公式是劳动产品总量/活劳动消耗量。

13、当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实际工资低于名义工资。

14、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就是人工成本。

15、劳动争议人数是指报告期内与企业行政发生劳动争议的总人数,它不包括重复发生争议的人数。

16、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智力水平。

17、一个工日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

18、某甲参加抗灾,某乙参加报告会,按规定甲乙都算非生产工日。

19、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是20、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1、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产量定额。

22、某企业在报告期内劳动争议处理件数为20件,其中调解、仲裁、判决完结件数分别是14件、2件、1件,则报告期调解完结率是70% 。

23、反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就010010T T q T q T K T T =÷∑∑∑∑∑是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

24、统计台账的特点是将统计资料按时间顺序系统登记,以便掌握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进度资料。

广东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广东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人力资源统计学(44-11467适用广东)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答:(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4)劳动定额统计;(5)劳动报酬统计;(6)人工成本统计;(7)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8)劳动关系统计;(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考点2:简述指标的分类。

答:(1)根据计算方式不同。

指标分为基本指标与派生指标。

(2)根据表现形式不同。

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根据性质不同。

指标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考点3: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则。

答:(1)完备性原则。

是指任意一个总体单位必须属于某一组。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遗漏,否则各组总体单位之和一定小于总体。

(2)互斥性原则。

是指任意两组都不存在相同的总体单位,即任意一个总体单位仅能属于某一组。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重复,否则,各组总体单位之和一定大于总体。

考点4: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

答:(1)计划完成相对数,又称计划完成程度。

(2)结构相对数,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之比。

(3)比例相对数,同一总体内部组与组之间标志总量之比。

(4)比较相对数,两个总体相同指标之比。

(5)强度相对数,也称密度相对数,两个总体不同指标之比。

(6)动态相对数,总体两个不同时期相同指标之比。

考点5:简述规模的增量统计。

答:(1)增员统计(2)减员统计(3)人员净增统计(4)人员周转统计(5)人员变动平衡统计考点6: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的程序。

最新整理自考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

最新整理自考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

最新整理自考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本课程的重点章是第1、3、4、6章,第2、5、7章是次重点章,第8、9、10章为一般章。

应考者应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一、概念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过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的方面的特征3、总体: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二、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①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③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④劳动定额统计⑤劳动报酬统计⑥人工成本统计⑦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⑧劳动关系统计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①完备性原则②互斥性原则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能够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能够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4、相对指标的种类①计划完成相对数②结构相对数③比例相对数④比较相对数⑤强度相对数⑥动态相对数5、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6、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和可比性,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践中如何处理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中,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只能二选一。

为了保证指数体系的对等性,一般规定: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而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则固定在报告期。

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果用拉氏指数,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帕氏指数。

7、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总体单位与标志单位②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③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8、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9、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①统计分组法②统计指标法③统计指数法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1、简述简答加权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加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每个具体观测值赋予相应权重,并累加各个观测值与权重的相乘结果,由此得到一个综合结果。

自考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汇总内容

自考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汇总内容
分析与评价
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
统计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数体

影响企业劳动生产
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量
和劳动力的影响
企业月劳动生产率水平受小时劳动生产率水平、实际工作日长度、实际工作月长度这三个
因素的影响。它们的指数关系为
月劳动生产率=小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日平均长度×实际工作月平均长度
a指数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数 = 出勤工时 - 非生产工时 - 停工工时 + 停工被利用工时
= 496000 - 13900 – 10600 + 6400 = 477900工时
全部实际劳动工时数 =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 + 加班加点工时
= 477900 + 9000× 8 + 6000 = 555900工时
300工日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1)日历工日数
2)制度公假工日数
= 800 X 31 = 24800 工日
= 800 X 8 = 6400 工日
3)制度工作工日数 = 日历工日数 – 公假工日数 = 24800-6400 = 18400 工日
4)出勤工日数 = 制度工作时间 – 缺勤时间 = 18400 – 300 = 18100 工日
1000工日 2600工时
实际劳
停工损
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 停工被利用
时间 800工日 失时间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缺勤时间
非生产时间
1500工日
1900工时
3500工日
4000工时
日历时间 (30天)
制度公休时间(8天)
每班8小时,生
产工人月平均
人数为3000人 实际公

(华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考点

(华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考点
分组的标准:
1.按用工期限分组:
(1) 长期职工:只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及国有经济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2) 临时职工:之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2. 性别分组。
3. 按工作岗位分组
1.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q↑→W↑)
2.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增长水平要适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水平。(W↑<q↑)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P8
1. 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
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与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等,人力资源的构成由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多)P9
(3).半年平均人数:指报告半年期(上半年或下半年)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力资源数。
(4).年平均人数:指报告年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力资源数。
在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中,不仅要计算其总量指标,还需要将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观察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在性别、岗位、工种等方面的配置状况,研究各种分配比例是否合理,保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协调和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P23
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本期增加人数的六项子指标:P27
(1).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2).从城镇招收的人员
(3).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
(4).录用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
(5).调入
(6).其他
本期减少人数的五项子指标:P28
(1).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2).被开除、除名、辞退的职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题纲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题纲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题纲 选择题 、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 ) 、提高劳动效益 、提高劳动报酬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人工成本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产品生产统计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 、劳动技能开发统计 、劳动报酬统计、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要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 ) 、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 、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一的原则 、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 、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 、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 )、在一年以上的职工 、不超过半年的职工 、不超过两年的职工 、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制度工日数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出勤工日数 、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 )、社交时间 、娱乐时间 、闲暇时间 、受教育时间、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重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 、日 、日 、日 、日、在进行劳动保护措施费核算时,不被作为劳动保护费用的是( )、有关劳动保护的设备、工具的购置费用 、发放给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有关保健食品的购置费用 、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劳动保护设施所支付的费用、下列哪一个因数是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设施的主要因素?( )、基本生产工人 、生产工人 、辅助生产工人 、全部从业人员、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 )、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劳动效益、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 ) 、工时定额 、工作定额 、产量定额 、服务定额 、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规定工时的比重指标为( )、∑∑+⨯+1''11)()(Tt t Q Q n n 、∑∑⨯+⨯+1'1''11)(Tt Q t Q Q nn、∑∑⨯11Tt Q n、∑∑∑∑∑+++⨯43211TT T T tQ n、劳动报酬的支付形式具体化表现为( ) 、货币 、货币和实物 、证券 、工资、如果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会使企业的工资费用相对( )、多支付 、节约 、不稳定 、稳定、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要学员按( )、身份、职业分组、学习专业分组、培训方式分组、培训程度分组、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所以其采用的计算价格为()、实际价格、计划价格、现行价格、协商价格、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为元人,基期平均人工成本为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工代表大会至少多长时间要召开一次?()、年、年、半年、个月、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未未完结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我国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退休人员、离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异人员、劳动工资资料台账属于()、汇总资料用台账、积累资料的台账、统计调查用台账、统计分析的台账、企业整理和积累人力资源数据的主要工具是()、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原始记录、企业报表、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线形相关关系、非线形相关关系、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预计分析法、定期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是().人力资源素质指标.劳动报酬指标.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指标.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统计企业人力资源总量,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资料具有及时性.保证资料具有条理性.保证资料具有系统性.避免重复和遗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办法是().不算.按当天加班人数算.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按其后一天的人数算、在企业人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中,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四者的关系是().()()()() .()()()一() .() ()()一() .()()()一()、在现代社会,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的体力水平.人的文化水平.人的智力水平.人的能力水平、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能力.体力.智力.文化程度、下列时间属于工作时间的是().上班路途时间.午休时间.工间操时间.下班自愿留下作好事的时间、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数.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下列因素属于劳动过程因素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劳动组织制度.生产场所设计.卫生技术设备、某零件定额工时为分,工人工作小时,完成件产品,则完成定额工时%.分.÷.×分.÷.分、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范围是().全体员工.全体生产工人.全体基本生产工人.管理人员和基本生产工人、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时候,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复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讯循()、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由人事关系在所单位统计的原则、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为()、在一年以上的职工、不超过半年的职工、不超过两年的职工、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代表的是()、个体劳动积极性的指标、个体能力的指标、个体身体健康状况指标、个体体能综合、上于劳动者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的,个体差异的绝对性使得其群体的评价变得多维而复杂,因此,也就使得企业进行这方面的评价具有()、数量化的特点、模糊性的特点、动态性的特点、静止性的特点、计算工作时间的通用性最强的单位为()、以月为单位、以季度为单位、以工时为单位、以工日为单位、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工间操时间、上下班路途时间、医疗卫生保健时间、社交时间、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影响劳动安全与劳动卫生的种种因素的集合体,称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障、劳动环境、劳动社保、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技术措施、宣传教育、个人防护用品、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日、日、天、天、工业企业在一不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劳动生产率、劳动效益、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在现代工业企业生产中,由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用来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简单曲线回归方程、直线复回归方程、曲线复回归方口程、在不定期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称为()、劳动生产率、劳动效益、劳动时间、劳动定额、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定额完成率、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用来对企业员工考评进行结构分析的指标是()、管理人员的比重指标、履行优良率、定额完成率、考核面、下列不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是()、生产奖、运动员体育津贴、物价补贴、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每生产单位产品支付的工资额指的是工资产量效益的()、正指标、负指标、逆指标、顺指标、参观学习费用属于()、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总量指标、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分析指标、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总量指标、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分折指标、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除以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所得到的比值称为()、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增减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没某件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是反映()、劳动争议结构状况的分析指标、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分析指标、劳动争议处理情况的分析指标、劳动争议变动情况的分析指标、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统计台帐、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年表、分析企汪人力资源现象之间的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方法,称为()、预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劳动报酬统计.产品销售统计.职业技能开发统计.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统计报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统计图表二、判断题、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一般可分为进度分析和专题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总复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总复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总复习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1)对企业人力资源施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实际情况。

科学管理的前提之一就是实事求时,一切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开发,与利用的数量表现及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其发展态度和某种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区别(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

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对人力资源经济运动的总过程给予量化的观察和分析,在对人力资源质与量的统一研究中描述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它的变动走势和一般规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是包含在这个大范围内的,其与社会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区别可概括为(3)第一,研究的客体不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的,而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则是以全社会人力资源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

(4)第二,研究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利用和使用条件的研究,而后者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形成。

配置。

使用和再生产的过程。

(5)第三,研究的内容不同。

前者是研究企业劳动力的规模,构成,利用,劳动效率,劳动保护,工资分配和人员培训等内容,而后者则是研究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总量和构成,从业人员的规模和构成,劳动力的使用与劳动时间的利用,劳动力工作环境安全安全与健康,劳动报酬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等内容。

(6)第四,研究的任务不同。

前者的研究除了为全社会的宏观研究提供材料外,主要研究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后者则是研究和阐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现状,发民用工业,各种比便关系,社会劳动效益与科学技术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速度等。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

考试题型:一、单选(24条,24分)二、多选(8条,16分)三、判断改错(4错、1对,15分)四、论述(2条,25分)五、因素分析题(有时涉及计算,1条,10分)六、综合计算题(1条,10分)老师给出的重点:10问答(以下提供11题,其中1题是课堂上提到过是重点的);8计算,其中2重点;10判断选择改错(另6题是其他同学的课堂笔记)。

一. 论述/简答:1.简答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P42)答:1、体能综合指标,包括形态指标(指身高、体重等)、机能指标(指人体各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各项机能及各器官系统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智力水平。

3、健康状况指标,常用发病率和职业病感染率两指标来评价。

4、文化程度指标。

5、年龄性别指标。

6、劳动积极性指标,包括出勤率、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7、能力。

2.简答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及其特点?(P47-51)答:概念:指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法,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特点:数量化、模糊化、动态性。

3.工作时间构成及其分析?(P61-66 图4-1)答:1、出勤率 = 出勤工日(时)数 / 制度工日(时)数*100%2、出勤时间利用率 =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时)数 / 出勤工日(时)数*100%3、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 制度内实际工作的工日(时)数 / 制度工作工时(时)数*100%以上3者关系为: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 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 出勤工日(时)数/制度工日(时)数*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时)数/出勤工日(时)数4、加班加点比重 = 加班加点工日(时)数/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时)数*100%5、平均加班加点长度 = 加班加点工日常工作(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时)数4.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形式及适用范围)P127-1331、按产品实物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公式: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 产品实物总量/活劳动消耗量意义:有利于对同类企业、不同地区之间生产同类产品的工人的劳动冷水平坦行比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复习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2、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3、人才竞争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

4、企业人力资源包括: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5、为了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

7、月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8、下列哪一类人员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9、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

10、下列时间属于上班时间的有:工间操时间。

11、劳动者可以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自然界限是:日历工日数。

12、研究企业劳动者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一项基本指标:出勤工日数。

13、劳动保护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14、按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死亡2人的属于:重在伤亡事故。

15、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一般以相当于直接经济损失倍数的经验数据估算的是:4-7倍。

16、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人均创利率。

17、生产单位合格产品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标准,称为:工时定额。

18、计算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其产品产量包括:非车间自身原因造成的废品。

19、下列不属工资总额范围的是:职工福利费用。

20、当物价水平上涨时,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实际工资低于名义工资。

21、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①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②的关系:①<②22、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技术水平。

23、反映劳动争议结构状况的指标是: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件数)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2、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合理配置。

3、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比利构成。

人力资源统计学 自考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 自考复习资料

2、 为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增减变动的规律,除计算本期增减人数外,还应指明增加人员的来源及减少人员的 去向。 (1)企业人力资源本期增加人数的主要来源有: 一是从农村招收的人员;二是从城镇招收的人员;三是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四是录用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 五是调入;六是其他。 (2)本期减少人数指:一、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二、被开除、除名、辞退的职工;三、终止或解除合同的职 工;四、调出人员;五、其他人员(包括停薪留职、参军、死亡等) 3、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计划完成情况=报告期末实际使用总量/报告期计划使用总量*100% 在计算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计划完成情况指标时, 其分子指标的实际使用总量使用了报告期末实际使用总量, 其原 因是计划总量是按期末人数制订的。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逐步缩小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性服务的职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 市场、提高本企业拳头产品的竞争能力方面。 第三章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1.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水平、技术业务水平、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等。 企业要有顽强的活力,其源泉来自于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技术基础,从更深层次观察,还在于企业脑力劳动者 与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即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 2.研究意义: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状况以及层次结构,可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实力的总体水平。 3.人力资源素质 (一) 个体素质 (二) 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反映人力资源素质的间接指标有:健康状况、 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 (1). 体力 包括形态指标,如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上肢长、下肢长等;机能指标,如呼吸差、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 (2). 智力:智力水平是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智商 (3). 健康状况:发病率、职业病感染率、 (4). 文化程度 (5). 性别 (6). 年龄 (7). 劳动积极性:出勤率、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8). 能力:能力是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综合指标。 (三) 整体素质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水平取决于:个体素质状况、组成结构、组合比例。 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 概念:指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法,对企业中作为 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设计的构成因素有: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 (1). 体能综合指标 身高三项综合身体指数=身高—(体重+脑围) (2). 智力水平 (3). 健康状况指标 (4). 文化程度指标:一般通过学历反映。 (5). 年龄性别指标 (6). 劳动积极性指标 (7). 能力 5.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 (1). 数量化、 (2). 模糊性、

广东省《人力资源统计学11467》重难点复习资料

广东省《人力资源统计学11467》重难点复习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重难点笔记资料课程代码:11467内部辅导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串讲笔记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1)对企业人力资源施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实际情况。

科学管理的前提之一就是实事求时,一切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开发,与利用的数量表现及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其发展态度和某种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区别(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

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对人力资源经济运动的总过程给予量化的观察和分析,在对人力资源质与量的统一研究中描述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它的变动走势和一般规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是包含在这个大范围内的,其与社会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区别可概括为(3)第一,研究的客体不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的,而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则是以全社会人力资源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

(4)第二,研究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利用和使用条件的研究,而后者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形成。

配置。

使用和再生产的过程。

(5)第三,研究的内容不同。

前者是研究企业劳动力的规模,构成,利用,劳动效率,劳动保护,工资分配和人员培训等内容,而后者则是研究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总量和构成,从业人员的规模和构成,劳动力的使用与劳动时间的利用,劳动力工作环境安全安全与健康,劳动报酬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等内容。

(6)第四,研究的任务不同。

前者的研究除了为全社会的宏观研究提供材料外,主要研究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后者则是研究和阐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现状,发民用工业,各种比便关系,社会劳动效益与科学技术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速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本课程的重点章是第1、3、4、6章,第2、5、7章是次重点章,第8、9、10章为一般章。

应考者应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一、概念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过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的方面的特征3、总体: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二、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①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③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④劳动定额统计⑤劳动报酬统计⑥人工成本统计⑦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⑧劳动关系统计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①完备性原则②互斥性原则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4、相对指标的种类①计划完成相对数②结构相对数③比例相对数④比较相对数⑤强度相对数⑥动态相对数5、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6、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和可比性,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践中如何处理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中,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只能二选一。

为了保证指数体系的对等性,一般规定: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而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则固定在报告期。

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果用拉氏指数,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帕氏指数。

7、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总体单位与标志单位②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③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8、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9、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①统计分组法②统计指标法③统计指数法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1、简述简答加权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加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每个具体观测值赋予相应权重,并累加各个观测值与权重的相乘结果,由此得到一个综合结果。

假如具体观测值用x表示,该观测值赋予的权重用表示,指标体系共有n个,则最终结果表示为评价结果=2、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模统计时,需要注意哪些潜在的统计原理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模统计时,需要注意这样一条潜在的统计原理:工资发放是核心,工作关系是补充,企业能否自由支配劳动力资源是关键3、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包含的内容有:①企业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②企业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③企业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④企业人力资源的民族结构。

4.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的特点:①数量化②综合性③模糊性④动态性5、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包含的内容有:①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②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③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④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6、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①性别结构②年龄结构③学历结构④民族结构7、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①劳动积极性②独立劳动能力③团队合作能力8.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原则包括①数量分析原则②整体分析原则③模糊灰色原则④最优分析原则。

9.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具体程序是①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②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③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10、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增量统计①增员统计②减员统计③人员净增统计④人员周转统计⑤人员变动平衡统计第三章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1、时间配置:时间配置指人们在一天的时间理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各种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分配比例2、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制度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时间配置加班加点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非劳动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①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②非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无报酬社会劳动耗费的时间。

3、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1)为企业编制各种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2)为企业合理设置相关组织部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

(3)为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成果提供工作量依据。

(4)研究非劳动时间的变化,为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依据。

(5)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时间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料。

4、非劳动时间配置基本分类包括:必须支付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必须支付时间非劳动时间配置家务劳动时间从事社会活动时间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5、非劳动时间分配统计的目的①了解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②合理引导人们配置和利用非劳动时间③解决家务劳动负担过重的问题④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配置⑤为经济与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信息。

6、非劳动时间分配的统计指标和内容①上下班路途时间。

②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③家务劳动时间。

④从事社会活动时间。

⑤闲暇时间。

7时间配置受到的制约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②生产关系的制的③杜会生活习惯④传统风俗⑤道德信仰8、简述非劳动时间配置的统计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①非劳动时间越长,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②自由支配的时间越长,表明社会发展层次越高:③分析必须支付的时间的配置与利用情况,提出减少非劳动时间中必须支付。

期的社会措施④分析自由支配时间的配置与利用情况,促进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の⑤合理配置必须支付的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促进入的自由和全面发展9、简述企业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①研究企业劳动者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状况,提出减少时间损耗的各项措施,促进企业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劳动时间②研究劳动者各种非劳动时间的配置及利用状况,反映劳动者社会生活质量,促进劳动者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10、简述准确核算劳动时间的方法为了准确地核算劳动时间,必须章握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和劳动时间的构成及核量方法,劳动时间的单位一般有工日和工时两个指标,一个轮班的劳动时间以工日计算,不满一个轮班的劳动时间以工时计算,工日可按照制度劳动日长度折算成工时,而工时却不能折算成工日。

11、劳动时间利用的潜力主要计算指标有①缺勤和停工时间的潜力②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③工时效率的潜力④出勤率的潜力⑤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⑥制度工时利用率的潜力⑦有效工时利用率的潜力。

12、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表现在①研究寻找提高他们时间利用程度的有效途径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③努力减少他们不必要的非劳动时间支付④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专业专长⑤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13、劳动时间平衡表的功能表现在①通过劳动时间平衡表就可以反映出利用和未利用劳动时间的整个构成,并为进步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提供线索②利用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分析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③综合分析各个时期的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找出影响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长期稳定因素及不同时期影响劳动时间利用的主要原因的变化④对比同一时期本企业与同类其他企业的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发现本企业在劳动时间利用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第四章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1、劳动效益:是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2、企业劳动统计研究的基本任务①计算各企业劳动效率水平②计算劳动效率的增长速度:③对各企业劳动效率水平和变动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及制约因素④研究决定劳动效率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⑤研究和分析劳动效率的变化对社会总产量及劳动力变动的影响,推广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途径。

3.提高劳动效益的意义表现在①提高劳动效益是市场经济的要求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消耗③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④有利于认识企业劳动活动的规律性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4.建立企业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①要全面反映企业的劳动效益②选取的统计指标要突出重点内容③选择的指标应具有普遍性、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5、简述企业劳动效益分析的内容企业劳动效益分析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耗费和占用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企业对人力、物力利用的效果之间的对比,从而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以达到提高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科学方法。

6.企业劳动效益评价体系与原则有:①企业劳动效益与社会整体劳动效益相一致的原则②直接劳动效益与间接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③内部劳动效益与外部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④长远劳动效益与短期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⑤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的原则7、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①按产品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②按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③按生产工作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8、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①小时劳动生产率②日劳动生产率③月劳动生产率④季劳动生产率⑤年劳动生产率9、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①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②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③全员劳动生产率10、企业劳动效益与劳动效益的关系①反映生产过程不同②数量关系不同③反映效果不同11、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①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②利用综合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③利用功效体系数法进行评价④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第五章劳动定额统计1、劳动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果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成劳务,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成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具体地说,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当生产多少产品,成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应当用多少时间2、产品实耗工时:也称实作工时、实用工时、实动工时等,即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工人为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质量合格产品而实际消耗的以工时为统计单位的劳动时间。

3、劳动定额的性质①规范性②凝固性③综合性④相对性4、劳动定额的类型①工时定额②产量定额③看管定额④服务定额⑤工作定额5、劳动定额统计的重要性①劳动定额统计是合理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②劳动定额统计是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手段。

③劳动定额统计是组织劳动竞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工具之④劳动定额统计是企业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条件。

⑤劳动定额统计是全面经济效益核算及分析的手段。

6、劳动定额统计的主要任务①统计、检查、分析与评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及各项指标。

②统计和计算实耗工时与完成定额工时③统计与分析现行劳动定额水平④统计与分析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情况7、简述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方法的分类①工作日写实②测时③瞬间观察法8、简述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分析①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②企业劳动定额完成情况③企业劳动条件失常下的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④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