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语言课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语言课教案篇一: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文学活动)活动目标: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人情美。
2、懂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3、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语言表现力。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事先带幼儿观察小蝌蚪或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让幼儿观察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物质准备:鸭、鱼、乌龟、鹅、小蝌蚪、小青蛙的头饰。
3、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小蝌蚪找妈妈》,亲子手册《领域活动·小蝌蚪的故事》。
活动指导:1、出示小蝌蚪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引导语: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个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边出示教育挂图《小蝌蚪找妈妈》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①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呢?②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3、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再次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呢?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妈妈呢?小蝌蚪为什么会把大鱼、乌龟、白鹅都认成是自己的妈妈呢?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4、复述人物对话,尝试表演故事。
(1)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动物妈妈们的不同形象,比如:乌龟妈妈说话的语速较慢,表现出憨厚;大白鹅语速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2)★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与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
活动延伸:1、可把作品欣赏活动作为一个小整合活动,分两三次进行。
2、活动延伸:可组织幼儿展开“如何更好地保护小蝌蚪和青蛙”的活动。
3、区域活动:(1)在美工区提供相关材料,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画面作画;展示幼儿的画,并拼成一组“连环画”供幼儿互相欣赏或装订成书摆在阅读角供大家欣赏。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5篇)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1活动目标(1)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关爱小动物。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怎样正确使用棉签画画难点: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画、幼儿每人一幅A4纸的池塘背景画、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蝌蚪的头饰、青蛙妈妈的头饰一个、棉签若干、黑色水粉颜料、调色盘若干、篮子和手纸若干、钢琴、鱼缸和几只小蝌蚪。
(2)经验准备:幼儿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
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
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
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
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
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小蝌蚪(1)师:孩子们,今天李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猜个谜语“大脑袋,长尾巴,从头到尾黑黝黝,游来游去找妈妈。
(打一小动物)。
(谜底:小蝌蚪)幼:孩子们一起说的:“小蝌蚪”。
2023年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6篇)
2023年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6篇)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活动目标:1.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一、引导语:1、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0篇)
•••••••••••••••••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设计意图: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中心。
”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在较长的故事篇幅中,最主要让幼儿了解的就是青蛙妈妈的外貌特点,因此,我根据故事中的情景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让欣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
活动准备:1、幻灯片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片:嘴巴宽又大;图片:四条腿;图片:白肚子;活动过程:一、师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进活动室。
(播放背景音乐)你们是谁呀?那我是谁呀?咦,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们去池塘里找找妈妈吧。
二、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幻灯片(鸭妈妈的形象)(1)我们看谁来了?我们问问看鸭妈妈看见过我们妈妈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播放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2、幻灯片(大金鱼的形象)(1)游呀游,找呀找,这是谁呀?大金鱼长得怎么样?(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播放大金鱼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有四条腿)(3)出示图片:四条腿。
幼儿园小班美术课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小蝌蚪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2. 学习制作小蝌蚪的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2. 教学难点:学习制作小蝌蚪的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蝌蚪图片、青蛙图片、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光线适中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小蝌蚪的手工,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动手操作: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小蝌蚪的手工。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鼓励幼儿。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与青蛙的区别。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蝌蚪。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幼儿动手制作小蝌蚪,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七、教学步骤:1. 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3. 示范制作小蝌蚪的手工,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小蝌蚪的手工。
5.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鼓励幼儿。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小蝌蚪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认知程度。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使幼儿情感教育得到升华。
2.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2.教学重点:让孩子认识小蝌蚪的故事情节,扩大孩子的生活知识面3.教学难点:带领孩子探索小蝌蚪的故事中表达的哲理,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张描绘小蝌蚪的图片,引导他们轻轻摸摸,亲近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习性。
2.朗读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师朗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请幼儿跟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同时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向孩子们呈现出一幕幕场景,让幼儿们感受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4.游戏活动4.1 步伐记忆游戏教师为孩子们介绍一下整个活动流程,首先请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拍一下掌,说一句话:“我们来玩步伐记忆游戏”,然后让幼儿先尝试跟着老师走一次步伐,再让幼儿们排成一排,开始玩游戏。
教师以句子的方式提示孩子们步伐的内容,如“脚尖碰脚跟”、“向前走两步”等,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按照相应的步伐前进,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动作感知和步伐协调能力。
4.2 营造小蝌蚪环境教师在教室里布置小蝌蚪相关的物品,如石头、水草、鱼类等,然后向孩子们讲解小蝌蚪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5.手工制作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小蝌蚪的手工材料,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总结教师引导幼儿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向孩子们传达新知识,让孩子们在回顾中加深对小蝌蚪的理解,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故事、游戏活动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逐步进入小蝌蚪的生活世界,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
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形态和生长变化。
(2)帮助幼儿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难点(1)让幼儿明白青蛙的成长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视频。
2、小蝌蚪、青蛙的图片和模型。
3、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展示小蝌蚪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呀?”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教师讲述:“今天呀,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啦,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找妈妈的。
”从而引出活动主题。
2、观看动画视频(1)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认真观看。
(2)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小蝌蚪一开始找到妈妈了吗?它都遇到了谁?”引导幼儿回忆视频内容并回答。
3、讲解故事(1)结合图片,教师生动地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
(2)在讲述过程中,重点强调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每个动物的特征。
4、讨论与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想法。
5、认识青蛙的成长过程(1)教师出示青蛙成长过程的图片,依次向幼儿介绍: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蝌蚪、幼蛙、成蛙。
(2)让幼儿观察每个阶段的特点,如蝌蚪的尾巴变化等。
6、绘画活动(1)教师为幼儿准备绘画工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7、总结(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再次强调青蛙的成长过程和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
(2)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动物,不随意伤害它们。
小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一、活动目标1. 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生物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小蝌蚪找妈妈》2. 小蝌蚪、青蛙的手偶3. 画有蝌蚪、青蛙的图片4. 池塘、荷叶等场景布置材料5. 录音机、CD或音响设备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手偶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运用课件、手偶和图片,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制作小蝌蚪:教师指导幼儿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2.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表演,提高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制作小蝌蚪和情景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大自然的关注程度。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知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2. 能够表达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和感受。
3. 参与制作小蝌蚪和情景表演,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难点:1. 理解蝌蚪和青蛙在外形特征上的差异。
2. 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 在情景表演中能够自然地表达角色情感。
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小学低段语文中相当数量的课文是以小动物的生活、成长为线索展开的,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如果讲课时重视让学生扮演课文中小动物的角色,表演成课本剧,学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在课文总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形象的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我就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请了两组同学进行表演,第1组表现:小蝌蚪迎上鲤鱼妈妈向鲤鱼妈妈询问,小蝌蚪追乌龟妈妈,错认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
基本的动作和对话都表演出来了。
第2组表现: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动,伸伸双脚、长出后腿,迎上鲤鱼妈妈向鲤鱼妈妈询问,伸伸双手就是长出前腿,去追乌龟妈妈,错认妈妈,后甩的手臂渐渐变短就是尾巴变短了,小蝌蚪也找到了妈妈,最后小蝌蚪就变成小青蛙,一蹬,一跳,去捉害虫了。
课本剧表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我在学生理解了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知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这两组小朋友表演的都不错,通过他们的表演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对课文大意有了了解,特别是第2组的小朋友表演的更好,把蝌蚪的生长过程巧妙的用伸腿代表长出后腿,伸手代表长出前腿,后甩的手臂渐渐变短代表尾巴变短了,将小蝌蚪转变成青蛙的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
另外,两组同学都注重课文中动词的把握,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就迎上去的“迎”和小蝌蚪看见乌龟以为是妈妈就追上去的“追”,这两个动词两组小朋友都表演的很准确、到位。
小班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9篇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9篇小蝌蚪找妈妈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
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
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
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建议】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一、识字、写字1、借助图画猜一猜。
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
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
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
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⑵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4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首先说一说我对教材的认识,《小蝌蚪找妈妈》选自未来出版社大班语言领域的活动。
教材通过图画向幼儿展示了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途中遇到小鸭,小鱼,小乌龟和天鹅,与之交谈,最后找到妈妈的故事。
《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多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其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本次活动将运用角色扮演,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大班的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好学好问,又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不足,结合幼儿这一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1、情感目标:能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加深与妈妈良好的依恋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够自编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观察图画,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给其他人讲述这个小故事。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故事的内容,幼儿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本次活动的难点确定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够根据图画自编故事。
二、说学情虽然教材的分析是活动设计的基础,但对幼儿具体情况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刚刚萌芽,还不能完全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讨论活动有助于幼儿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园小班古诗《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幼儿园小班古诗《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小蝌蚪找妈妈》的内容及主题。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图片讲述能力和绘制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小蝌蚪找妈妈》。
2、表现小蝌蚪的行动、表情、心情。
3、用手指比划、拍手、唱歌引起注意,提高注意力与专注力。
4、自制小蝌蚪。
三、教学方法:1、故事情境法。
2、合作学习法。
3、情绪共鸣法。
四、教学用具:1、画板、画纸、画笔。
2、实物蝌蚪。
3、PPT。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画面呈现: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古诗《小蝌蚪找妈妈》主题,并分享一只小蝌蚪迷失在一片荷叶池塘中,正在寻找母亲的故事。
2、情绪热身,比划动作:将孩子们带入荷叶池塘中,用手指比划出行动以及表现情感的动作。
3、讲述故事:通过PPT向孩子讲述故事情节,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小蝌蚪所经历的故事情节,以及蝌蚪是如何寻找妈妈。
4、合作学习: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小蝌蚪的绘制,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5、情感转移:小班幼儿的感性思考能力还比较欠缺,在讲述小蝌蚪的故事时,需要加强对小蝌蚪表情和行动的描绘,让孩子们对小蝌蚪产生共鸣。
6、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通过情感化的讲述,让孩子们感同身受;难点是孩子们在绘制小蝌蚪时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7、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古诗《小蝌蚪找妈妈》为主线,通过图画解故事,给小班幼儿提供了一个了解小蝌蚪行动、表情和心情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图片讲述和绘图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完成绘画的同时互相交流,也能够发扬团队协作和友谊的精神。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8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8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活动形式:棉签绘画准备材料:绿色青蛙头形状材料、底纸一张、墨汁、棉签、折叠形纸活动步骤:1、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
2、将折叠形纸的一端粘贴在绿色青蛙头形状的纸上,一端粘贴在底纸上,使青蛙的头具有立体感。
3、用棉签蘸墨汁添画小青蛙和小蝌蚪,完成画面内容。
4、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部分:1、青蛙头形纸可变化成不同的形体,如:狮子、小熊、小猪、娃娃的脸等。
活动目标1、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反思1.教师自我评价:①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
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
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
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
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精选9篇)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精选9篇)《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设计意图:《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根据本班幼儿爱听故事爱玩游戏以及绘画经验少的特点,将语言,科学与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相融合,结合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1、使幼儿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学习用团点、勾线的方法画出小蝌蚪的形状。
活动准备:1、《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2、作业纸,棉签、颜料。
3、青蛙、蝌蚪、金鱼、大白鹅、乌龟、鸭子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1、教师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小蝌蚪的形状、特点及颜色。
3、教师示范,演示小蝌蚪的绘画方法。
4、为幼儿提供画有青蛙的作业纸,引导幼儿团点、勾线的方法为青蛙妈妈画出不同游泳的小蝌蚪。
5、欣赏、展示幼儿作品。
拓展活动:教师带幼儿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2一、设计意图: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3年《小蝌蚪找妈妈》小班语言教案(通用6篇)
2023年《小蝌蚪找妈妈》小班语言教案(通用6篇)《小蝌蚪找妈妈》小班语言教案1(一)教材分析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学生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
学生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所以教学本课,应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收到学生的欢迎。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五)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日期
班级
执教
设计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幼儿们非常喜欢,它们更喜欢黑黑的大大的小蝌蚪,而这一次活动是对故事活动的延伸。
重在引导幼儿尝试用线条和图形来组合,画出小蝌蚪。
这也符合小班下学期幼儿作画方面的能力特点。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学习用曲线和椭圆画小蝌蚪,并能大胆尝试画出向不同方向游的动态。
活动准备
范画,蜡笔,铅画纸
活动重点
能用曲线和椭圆画出蝌蚪。
活动难点
表现蝌蚪游的方向的变化
活
动
流
程
l
谈话导入
意图:听故事,引发兴趣。
主要提问:
你们见过青蛙宝宝吗?它叫什么名字呀?
小结:真有趣,原来青蛙的宝宝和青蛙长得不一样,是蝌蚪。
l
作画过程
意图:学习画蝌蚪的方法。
主要提问:
1、你在这幅画出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幅画上有青蛙妈妈,还有它的孩子,小蝌蚪。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
小结: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它喜欢穿黑黑的衣服。
3、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
小结:它们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小蝌蚪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游。
过渡语:小蝌蚪游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4、小蝌蚪向上游的时候,尾巴在哪里?教师示范。
小结:小蝌蚪向哪具方向游,它的尾巴就在它相反的方向。
5、幼儿作画。
要求:你的小蝌蚪在水里,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游。
蝌蚪有的大,有的小。
l
分享交流
意图:分享交流幼儿作品。
主要提问:
点评幼儿的作品。
活
动
反
思
1、结合集体活动的特质,确立适合的活动重难点。
这是一次用线条来表现小蝌蚪的美术活动,在活动前,我确立了适合的活动重难点。
如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用曲线和椭圆画出蝌蚪”,这是对小班下学期幼儿技能上的要求。
那么活动难点是什么?在画小蝌蚪时,幼儿最难把握的是什么,或者突破哪个点,幼儿们的小蝌蚪才是最漂亮的呢?我仔细分析,确立了“表现蝌蚪游的方向的变化”这个难点,这是在画小蝌蚪时,如果解决了这个难点,幼儿便可以画出生动活泼的小蝌蚪。
所以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适宜。
2、教学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要为有效地落实教学重难点而服务。
在第二环节上,我用了一些时间来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进行交流。
“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我用了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并在集体中交流,让个体的经验变成集体的经验。
幼儿在观察分享中了解到,小蝌蚪是圆圆的黑黑的,是向不同的方向游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和幼儿一起学小蝌蚪朝不同的方向游一游,这对它们的作画是在有帮助的。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落实教学活动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