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
上海西延安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甲、丙、丁D.乙、丙、丁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 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6.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2v v + B .123v v C .12122v v v v +D .121232v v v v +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A .2:1B .1:1C .1:3D .4:18.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 ,甲运动6s 时通过的路程为6m ,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 ,在a 、b 、c 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B .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C .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D .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9.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 .前60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5m/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10.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1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12.如图是武汉军运会,团体跳伞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所摆造型的情景,若说其中一个运动员是运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最为合理的是()A.空中的另一个运动员B.地面C.运动员背后的降落伞D.另一名运动员所穿的跳伞服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速度定义svt的研究方法与图中______(填“甲”或“乙”)相同。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某实验小组用图所示的装置粗略测量蜡的热值q,图中A桶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1)要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砝码和______;(2)罩子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3)实验收集的数据为:A桶中水的质量为m水,水的初温为t1,末温为t2,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m1,燃烧后的质量为m2。
则蜡的热值q=______(水的比热容为c水);(4)实验测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蜡烛没有完全燃烧B.桶A中水的质量太多C.桶A吸收了部分热量D.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一部分散失到空气中【答案】温度计防止热散失2112()c m t tm m--水水 ACD【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蜡的热值时,根据Qqm=放的原理进行实验,而蜡的质量用天平进行测量,燃烧焟放出的热量Q放在忽略热散失的情况下,等于A桶中内水吸收的热量,而Q吸=c水m(t-t0),所以还需要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2]罩子B的作用是防止蜡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
(3)[3]由题意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t2-t1)而Q吸=Q放,那么蜡的热值211212()c m t tQqm m m m-==--水水放(4)[4]据Qqm放,实验中造成测量的热值比实际值偏小的原因有:蜡烛没有完全燃烧,造成放出的热量偏少,则热值偏小;桶A中吸收了部分热量造成水吸收的热量比实际放出的热量少,则热值偏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一部分散失到空气中,造成测量的热量偏少,则热值偏小。
故ACD选项都有可能。
2.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想到一个问题:“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她找来了小车、停表、刻度尺和充当斜面的木板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上海延安实验初级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从第一个水滴滴下开始计时,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该小组同学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变速运动.小车在A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来源】四川省安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答案】45230.153从右向左【解析】【详解】(1)[1][2]因为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每滴一个水滴所需要的时间是3015s s4623t==小车在A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154533s s2323ADt t==⨯=AD两点间的距离是83mm100mm117mm300mm0.3mADs=++==那么平均速度是0.3m0.153m/s45s23ADADsvt==≈(2)[3]由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小,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从图(b)可知,从右到左,小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小,这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s—t图象如乙所示,由图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s;(2)根据图乙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m/s;(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来源】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svt=小 40.0 0.32 不可以【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vt=。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AB段的路程是ABs=80.0cm-40.0cm=40.0cm[4]AC段的路程是ACs=80.0cm=0.8m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是0.8m0.32m/s2.5sACACACsvt===(4)[5]由于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得到小车在BC段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对于小车在B点是有速度的,速度不是零,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m/s。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功和机械能单元练习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功和机械能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3.2N.g取10N/kg。
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0.2J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拉力F的功率为0.64W2.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长C.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3.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8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正确的是A.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略空气阻力)B.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C.同名磁极(S)的磁场方向D.吊桥所受拉力的力臂L15.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6.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7.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8.如图所示的是工人在平台上通过滑轮组向上拉起重物G的情景.已知重物G所受的重力为700 N,当他沿水平方向用400 N的力拉重物G时,重物G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滑轮组的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00 NB.若工人拉动绳子的速度为0.5 m/s,则4 s后,绳子的拉力所做的功为1 400 JC.当工人用等大的力使绳子以不同速度匀速运动,且绳端运动相同的距离时,工人所做的功大小不同D.若将重物G换为质量更大的物体,则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工人将更省力9.小华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了不同的高度h1和h2(h1<h2),每个滑轮的重均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针对这一现象,小明得出了以下4个结论:①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②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③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④F1做功的功率大于F2做功的功率,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A.A物体下移,B物体上移B.A物体上移,B物体下移C.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11.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A.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J B.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WC.1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D.动滑轮重50N12.如图所示,物体A所受重力为G A,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为N,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 ,绳子对物体A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1.物体B所受重力为G B,绳子对物体B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2,忽略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与f是一对平衡力B.F1、f之和与F大小相等C.G B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G A与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填空题13.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
延安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延安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达标检测(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小明在杠杆两侧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直到杠杆水平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小明将两边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后,杠杆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下沉;(2)小明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①如图乙所示,有一根均匀铁棒BC ,其长为L , O 点为其重心,其所受重力300N ;OA =4L,为了不使这根铁棒的B 端下沉,所需外力F 至少应为_____N ;若F 的方向不变,微微抬起这根铁棒的B 端,所需外力F '至少应为_____N ;②如图丙所示,C 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 。
现将C 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 端,杠杆的B 端悬挂D 物体,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C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 ,已知:D 物体的质量为2kg , OA :AB=1:4。
要使C 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则可以移动支点O 的位置,使O 'A :AB =______。
【答案】左 100 150 1:7 【解析】 【分析】 【详解】(1)[1]设图甲中的一个钩码重力为G ,杠杆一小格的长度为l ,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3G ⋅2l =2G ⋅3l小明将两边钩码同时远离支点移动nl 距离后,杠杆左右两边变成3G ⋅(2l +nl )=(3n +6)Gl ,2G ⋅(3l +nl )=(2n +6)Gl而(3n +6)Gl >(2n +6)Gl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2)①[2]据题意知,为了不使铁棒的B 端下沉,需用外力来保持平衡,此时铁棒的A 为杠杆的支点,阻力臂为OA =4L ,动力臂为AB =34L ,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G 1⋅4L =F ⋅34L所以此时的外力111300N 100N 33F G ==⨯=[3]要将铁棒B 端稍微抬起,此时C 变成杠杆的支点,则12L LG F ⋅=⋅' 所以此时的外力111300N 150N 22F G ==⨯='②[4]由题意知,D 物体的重力G 2=mg =2kg×10N/kg=20N挂上D 物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设绳子对A 端的拉力为F 1,则有F 1⋅OA =G 2⋅OB即1220N 480N ABF G OA=⋅=⨯= 悬挂D 物体前后,C 物体对地面压强变化∆p =p 1-p 2=6×105Pa-2×105Pa=4×105Pa那么C 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425110m 10Pa80N 24F S p -===∆⨯⨯ 则C 物体的重力G 3=F C =p 1S =6×105Pa×2×10-4m 2=120N要使C 物体恰好被拉离地面,则A 端受到的拉力F 2=G 3=120N那么G 3⋅O 'A =G 2⋅O 'B即120N ⋅O 'A =20N ⋅O 'B所以O 'A :O 'B =1:6那么O 'A :AB =1:72.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单元练习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2.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关于赛龙舟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运动员划水的船桨是费力杠杆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龙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运动员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划船时,水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如图人们用木棒撬石块,在C点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F1或F2或F3,这三个力的大小关()A .123F F F ==B .123F F F >>C .123F F F <<D .无 法 判断 5.如图所示,轻质均匀杠杆分别挂有重物G A 和G B (G A >G B ),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杠杆A .仍能保持平衡B .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 .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 .不能确定哪端下沉6.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 ;若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杠杆垂直,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 .大于10NB .小于10NC .等于10ND .无法判断 7.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 点吊起.A 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 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 .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9.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摩擦和滑轮及绳重,则拉力F为()A.G/8 B.G/6 C.G/5 D.G/410.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点处挂一个重为60N的物体,物体G的底面积为200cm2,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OB∶AB=2∶1。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 所示,轻质杠杆可绕 O (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 端挂一重为G 的物体,在A 端竖直向下施加一个作用力F ,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A .F 一定大于 GB .F 一定等于 GC .F 一定小于 G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如图所示,AB=3AE ,AC=2AE ,AD=1.5AE 。
若把物体沿AB 、AC 、AD 三个斜面匀速地拉到顶端A 时,(不计摩擦)则( )A .沿着AB 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B .沿着AC 用的拉力小,做功多C .沿着 AD 用的拉力大,做功少 D .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3.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m 1、m 2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O 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已知l 1>l 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O 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 ,则A .扁担仍能水平平衡B .扁担右端向下倾斜C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21l l l -D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2l l l-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正确的是A.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略空气阻力)B.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C.同名磁极(S)的磁场方向D.吊桥所受拉力的力臂L15.某同学自制了一架天平,由于制作粗糙,天平两侧长度不同.当将一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时,右侧砝码的质量为m1,恰好平衡;当将该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时,左侧砝码的质量为m2,天平才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应为:()A.B.C.D.无法确定6.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7.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8.如图为一健身器材模型,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1∶4,质量为60 kg的小明站在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通过该杠杆提起吊篮中的重物,吊篮重80 N.当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43 kg;当棱长为40 cm的正方体重物乙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18 kg.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A、B两端绳子拉力保持竖直.不计绳重、杠杆自重及摩擦, g取10 N/kg,则重物甲与重物乙的密度之比为( )A.1∶3 B.2∶3 C.3∶2 D.3∶19.如图中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量不能超过A.1 000 N B.1 200 N C.900 N D.1 100 N10.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11.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A.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J B.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WC.1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D.动滑轮重50N12.如图所示,物体A所受重力为G A,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为N,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 ,绳子对物体A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1.物体B所受重力为G B,绳子对物体B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2,忽略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与f是一对平衡力B.F1、f之和与F大小相等C.G B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G A与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填空题13.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钩码来研究动滑轮的作用,每次都匀速提物体,做实验情况如图所示,请观察、比较图中的操作、现象和数据,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由(a)(b)两图_____________.(2)由(c)(b)两图_____________.14.如图所示,用 F=20N的力拉物体 A以2m/s速度匀速运动3s,不计滑轮重及绳间摩擦,则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若要使A匀速运动实际所需拉力F′=25N,则此滑轮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15.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硬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上海延安中学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培优测试卷
上海延安中学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F L F L≠,其原因是:______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112mghF h×100% 大于小于【解析】【分析】【详解】(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4]图中,拉力1F的方向与水平杠杆不垂直,只有当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才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来,小明误把杠杆的长度L1当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小明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上海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C.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2.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铭牌上标有“3000r/min”,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压缩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在工作过程中,汽油机每秒钟完成50个冲程,对外做功25次C.在做功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在工作过程中,汽油机曲轴每秒钟转 50 圈,对外做功25次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4.甲、乙两物质质量相同,若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是3∶2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A.2∶3B.1∶3C.3∶2D.3∶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盘能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压缩物体,物体间斥力、引力同时存在6.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刻小C.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3时刻大D.此图像为非晶体的凝固图像7.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
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C.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
煤油比水温度升高的多8.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将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球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到达c点时,小球只受重力作用B.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加C.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D.在c点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小9.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条件下比热容较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B.夏季的中午,阳光普照海滩,沙石的温度比海水低C.夏季的晚上,月光洒向大地,沙石的温度比海水高D.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海边的昼夜温差小,沙漠的昼夜温差大10.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c/[J·(kg·°C)-1]水 4.2×103煤油 2.1×103砂石约0.92×103B.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砂石的温度降低得较多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11.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B.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1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你一定动手做过这个“会跳的卡片”吧!图甲中,A为外表面,B为内表面,实验时用手把卡片平压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当___________(选填“A”或“B”)表面在下面时,卡片会弹跳得高一些。
上海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2.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3.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4.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5.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6.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A.地球B.太阳C.“天舟一号”D.“天宫二号”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A.B.C.D.8.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
上海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2.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甲、丙、丁D.乙、丙、丁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4.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
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270m。
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刘速度最大B.小韩速度最大C.小王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A.B.C.D.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A .1∶2B .2∶1C .9∶8D .8∶9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 .不应超过12minB .不应短于12minC .不应超过20minD .不应短于20min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 .3:4B .4:3C .1:1D .1:310.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2v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221v v v - B .钢轨的长度为1221v v t v v - C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121v v v - D .钢轨的长度为(v 2-v 1)t11.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12.如图是武汉军运会,团体跳伞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所摆造型的情景,若说其中一个运动员是运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最为合理的是( )A.空中的另一个运动员B.地面C.运动员背后的降落伞D.另一名运动员所穿的跳伞服二、填空题13.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此速度为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该车匀速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简单机械单元练习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简单机械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在A端竖直向下施加一个作用力F,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A.F 一定大于GB.F 一定等于GC.F 一定小于G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在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
当电动机用800N的力拉钢丝绳,使建筑材料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g取10N/k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建筑材料的质量为2160kgB.电动机对钢丝绳做的功为1600JC.钢丝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1m/sD.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为240W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关于赛龙舟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运动员划水的船桨是费力杠杆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龙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运动员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划船时,水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重物G1=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B.G2=280N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D.G2=200N5.农村建房时,常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轮提升建材。
在一次提升建材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的拉力,将重600N的建材在10s内匀速提高3m。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滑轮的机械效率η=75% B.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1200JC.滑轮自身的重力为100N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大小为3m6.如图甲,轻质杠杆AOB可以绕支点O转动,A、B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OB=5: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B.甲的密度为2×103kg/m3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D.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0N B.25N C.30N D.35N8.工人师傅用拉力F1将重物匀速搬运到h高处,对重物做的功是W1;若工人改用动滑轮将该重物匀速提升到h高处,拉力为F2,对重物做的功是W2(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B.F1<F2C.W2>W1D.W2=W19.如图所示,斜面长s=4m,高h=2m,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7.5N的拉力将10N重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则()A.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B.物体所受的额外功为20J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拉力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关10.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摩擦和滑轮及绳重,则拉力F为()A.G/8 B.G/6 C.G/5 D.G/411.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A.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J B.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WC.1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D.动滑轮重50N12.如图所示的是工人在平台上通过滑轮组向上拉起重物G的情景.已知重物G所受的重力为700 N,当他沿水平方向用400 N的力拉重物G时,重物G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滑轮组的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00 NB.若工人拉动绳子的速度为0.5 m/s,则4 s后,绳子的拉力所做的功为1 400 JC.当工人用等大的力使绳子以不同速度匀速运动,且绳端运动相同的距离时,工人所做的功大小不同D.若将重物G换为质量更大的物体,则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工人将更省力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小超同学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200N的物体,若每个滑轮均重10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则他对绳子的拉力是_____N。
【单元练】延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 .甲和丙B .甲和丁C .甲、丙、丁D .乙、丙、丁A解析:A【详解】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甲的路程不变,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乙的路程不断增大,并且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断增大,说明乙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说明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增大,说明丁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 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 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 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 A .2m/sB .3m/sC .4m/sD .5m/s C解析:C【详解】小明同学第一段通过的路程为 1112m/s 1min 2m/s 60s 120m s v t ==⨯=⨯=第二段通过的路程为2225m/s 5min 5m/s 300s 1500m s v t ==⨯=⨯=第三段通过的路程为3331m/s 1min 1m/s 60s 60m s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m 1500m 60m 1680m 4m/s 1min 5min 1min 420ss v t ++====++ 故选C 。
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C解析:C【详解】A.由运动图像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有关,无法比较二者通过的路程大小,故B错误;CD.甲乙运动的速度分别为3m/s v=甲,4m2m/s2ssvt===乙乙乙甲的速度较大,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在第1.5s时两车相距()(2m/s1m/s) 1.5s 1.5ms v v t∆=-=-⨯=甲乙故C正确、D错误。
【物理】延安市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物理】延安市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A.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B.将重物从一楼扛到二楼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D.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答案】B【解析】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对汽车有力的作用,但汽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不做功,故A不合题意;将重物从一楼扛到二楼,重物在提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做了功,故B符合题意;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站着不动,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故C不合题意;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力与距离的方向互相垂直,所以不做功.故D不合题意;故应选B。
2.关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多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用的时间少C.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D.省力多的机械功率大【答案】C【解析】【详解】A.W=Pt,做功多少与功率和时间有关,故A错误;B.t=WP,做功的时间与做功和功率有关,故B错误;C.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为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故C正确;D.功率的大小与省力无关,故D错误;3.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4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B.拉力F的大小为4NC.拉力F的功率为0.45W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 =2, A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s =2h =2×0.1m=0.2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2m 0.2m/s 1s s v t === ,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11=4N 0.5N 2.25N 2F G G n =+⨯+=动, 故B 错误;C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s =2.25N×0.2m=0.45J ,拉力F 的功率:0.45J0.45W 1s W P t ===总 , 故C 正确; D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 =4N×0.1m=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0.4J100%100%0.45JW W η=⨯=⨯有总≈88.9%, 故D 错误。
上海西延安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机械和功》检测(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C.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D.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2.重力均为2N的A、B两滑轮,按如图所示组装,重物G重40N,绳端拉力为F。
若不计摩擦,在匀速提起重物时,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A、B均为定滑轮,F=40NB.A、B均为动滑轮,F=20NC.A为定滑轮、B为动滑轮,F=21ND.A为定滑轮、B为动滑轮,F=19N3.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
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G=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
斜面机械效率为η,则()A.运动过程中物体受摩擦力f大小为25NB.斜面的机械效率η为80%C.运动过程中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是100JD.运动过程中物体受摩擦力f大小为()1Ghfhηη-=4.如图,小华用300N的力将重为5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mB.动滑轮重100N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8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5.下列生活实例中,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起重机向上吊起重物的过程B.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的过程C.马拉车,车未动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的过程6.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已知AB=BC,物体在AB 段重力做功W1,功率为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功率为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7.图中用同一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与提升B相比,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
【物理】延安市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专项检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延安市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专项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F 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从a 位置转动到b 位置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变小B .一直变大C .一直不变D .先变小后变大【答案】C【解析】【详解】 将测力计绕B 点从a 位置转动到b 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 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l F l可知,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点睛】重点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要理解当力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是最长的,倾斜后力臂会变短,正是由于杠杆保持平衡,所以力臂减小的同时,拉力要增大.2.如图用同一滑轮,沿同一水平面拉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F 2、F 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F 1>F 2>F 3B .F 1<F 2<F 3C .F 2>F 1>F 3D .F 2<F 1<F 3【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个图中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 1=f ;第二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 2=12f ; 第三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由二力平衡可知此时的拉力等于两股绳子向右的拉力,即F 3=2f ;由此可得F 2< F 1< F 3.故D 正确.3.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3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0.5m 。
F 1、F 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OB =2OA ,图乙中动滑轮重为60N ,重物上升速度为0.01m/s 。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B .甲方式F 1由150N 逐渐变大C .乙方式的有用功是180JD .乙方式F 2的功率为3.6W【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特点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甲乙两种方式的省力情况;(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分析甲方式F 1的变化;(3)根据W 有用=Gh 可求乙方式的有用功;(4)根据公式P=Fv 求出乙方式F 2的功率。
上海市延安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测试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2.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3.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A.2m/s B.3m/s C.4m/s D.5m/s4.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6.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A.1∶2B.2∶1C.9∶8D.8∶9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11.观察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卡车和轿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D.两车都静止12.2019年10月18日﹣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在武汉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宾发现在同一店家购买的同种蜂蜜没有上一次购买的蜂蜜粘。
他想到磁铁的磁性与温度有关,于是猜想粘滞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
根据自己的猜想,小宾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同一瓶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热水中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让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质量相同的一滴蜂蜜,如图甲,分别滴到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记录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热水加热在试管中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通过表格得到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________表示。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宾将“物质的粘滞性”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
(3)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变。
(只填一个即可)(4)在实际生活中,油墨粘滞性会对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印刷过程中若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不均,这都是由于油墨粘滞性________(选填“过大”或“过小”)造成的。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答案】引力D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时间物质的质量(试管倾斜度等)过大【解析】【分析】【详解】(1)[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变小;所以图像B能反映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故选B。
(2)[3]此题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流淌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粘性的大小,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的长短来完成实验探究。
(3)[4]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控制了蜂蜜的质量、试管倾斜度,试管长度等因素不变。
(4)[5]油墨粘滞性过大,流动性不强,会导致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
2.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s AB=0.3m t AB=0.5s v AB=0.6m/s v B=1.2m/ss BC=0.9m t BC=0.5s v BC=v C=2.4m/ss CD=1.5m t CD=0.5s v CD=3m/s v D=3.6m/s(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评价物理试题【答案】svt=加速 1.8m/s < 4.8m/s【解析】【分析】【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svt =。
[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是BCBCBC0.9m1.8m/s0.5ssvt===[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C段的路程是AC AB BC0.3m0.9m 1.2ms s s=+=+=AC段所用的时间是AC AB BC0.5s0.5s1st t t=+=+=AC段的平均速度是ACACAC1.2m1.2m/s1ssvt===CD段的速度是v CD=3m/s,可知AC段的速度小于CD段的速度。
(3)[5]由表格中数据可知,B点的速度是1.2m/s,C点的速度是2.4m/s,C点的速度比B点的速度增加了1.2m/s;D点的速度是3.6m/s,D点的速度比C点的速度增加了1.2m/s;相同时间增加的速度相同,所以可以推测E点的速度应该也比D点的速度大1.2m/s,即E点时的速度为4.8m/s。
3.做分组实验时,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下面是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单(摘要)。
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_______(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测量的物理量AB段BC段AC段路程s/cm4556101时间t/s3 2.8 5.8平均速度v/(cm·s-1)________________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来源】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v =st刻度尺 停表 15 20 变速 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s t。
[2][3]实验器材,除小车、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外实验还需测量路程用的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用的停表。
[4]小车在AB 段的路程为:s AB =45cm ,t AB =3.0s ,则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 =AB AB s t =45cm3.0s=15cm/s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5cm/s 。
[5]小车在BC 段的路程为:s BC =56cm ,t BC =2.8s ,则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BC =BC BC s t =56cm2.8s=20cm/s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20cm/s 。
(1)[6]由上面实验知AB 段的速度小于BC 段的速度,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7]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4.如图是小明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________(选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先计时再放开小车,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
(填“大”或“小”)【来源】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小长变速小【解析】【分析】【详解】(1)[1][2]在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根据实验原理svt,需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故需要的对应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
(2)[3][4]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在斜面上缓缓的滑下,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一些,便于我们测量。
(3)[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4)[6]实验时,如果先计时再放开小车,这样记录的时间比实际运动的时间偏长,故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cm、v AB=_________m/s;(4)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5)AB、BC以及AC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 AB”、“v BC”和“v AC”表示);(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st小方便计时0.40.2偏小v AB< v AC< v BC变速大【解析】【详解】(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t。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4][5]由图知,小车通过AB 、BC 、AC 走的路程s AB =10.0dm−6.0dmm=4.0dm=0.4m s BC =6.0dm−1.0dmm=5.0dm=0.5m s AC =10.0dm−1.0dmm=9.0dm=0.9m所用的时间t AB =15:35:22−15:35:20=2s t BC =15:35:23−15:35:22=1s t AC =15:35:23−15:35:20=3s速度v AB =AB AB s t =0.4m2s=0.2m/s v BC =BC BC s t =0.5m1s =0.5m/s v AC =AC AC s t =0.9m3s=0.3m/s (4)[6] 小车到达C 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t算出的速度偏小。
(5)[7]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 v AB < v AC < v BC 。
(6)[8][9]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v AB =_____ m/s ; v BC =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